请欣赏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
这次参与老师心理健康培训,对于我来说,对我今后的工作道路也有很大的关心,这次活动也让我获益不少。
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就是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乐观健康向上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心理进展环境,应当把重点放在平常维持其心理平和、乐观、顺畅等方面,为孩子创设公平的沟通环境,不应当把个人心情带到工作上面去,对待孩子要有三心急躁、细心和爱心,并且平常也要注意自己身体的锻炼,一个爱运动的老师是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老师本身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同学的的心理健康与行为,更无法奇妙的处理同学问题,轻那么影响师生关系,重那么可能损害同学心灵,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老师自己首先必需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2
如今,自闭症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随着自闭症的大面积爆发,很多人却对自闭症的了解知之甚少,那么引起自闭症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应对自闭症?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很多孕妈在孕期的不良情绪,都是有可能导致自闭症的原因,人们对于自闭症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所以自闭症很多时候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妖魔化”,自闭症儿童更需要大家用爱心去感动他们。
很多父母错过最佳的自闭症治疗时期,是因为自闭症很多时候发生在婴儿时期。
在孩子还在嗷嗷待哺的月龄的时候,可能一些小小的症状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由于父母的疏忽,没有及时的发现,才导致一大部分的儿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自闭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以人际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行为异常等特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所以在婴儿时期,家长们就要多注意观察孩子,那么要注意自闭症这几个时期。
1、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这个时期正常发育的孩子会笑出声,而且会和大人有基本的互动,当大人逗他们玩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并且还会有比较明显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一个孩子正常的表现,但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表现是几乎没有情绪,也没有快乐,而且很少和大人有眼神方面的对视。
2、在孩子一周岁的时候;孩子很少会叫爸爸或者妈妈,并且和大人或者其他孩子没有任何的互动,并且对于大人对其名字的称呼时,也没有任何的反应,这个时期孩子的正常发展是比较灵活的时候,甚至他们还是经常发呆,这个也是自闭症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异常表现。
3、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生气的时候行为过激;自闭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智没有什么增长,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如何他们没办法适应,并且在他们受到攻击的时候,孩子会有过激的行为,但是语言交流几乎没有,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要多注意了。
当家长注意观察到孩子的时候,自闭症的孩子没有任何的眼神和言语交流,他们的眼神稍微的呆滞,并且会一直有重复的动作和言语,语言表达以及互动几乎没有,家长们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是比较长的,一旦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就要及时的就诊检查,帮助孩子尽量减少这方面的痛苦。
家庭成员的理解和陪伴是帮助孩子慢慢恢复的重要因素,家长们耐心的引导和陪伴孩子,帮助他们一步一步找到外界环境的安全感,让自闭症儿童慢慢的感受,慢慢的是去适应除了自己之外的世界,父母们用爱和温暖去帮助他们走出,慢慢的去改变。自闭症并没有这么想象的那么恐怖,父母们应该用爱去治愈孩子。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3
这次有幸参与了钟志农教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对全体同学,培育同学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同学身心全面和谐进展和素养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量。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很多专业的心理学问,以前许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熟悉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老师自己必需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受,深深的体会到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同学的行为,更无法奇妙地处理同学问题,轻那么影响师生关系,重那么可能损害同学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同学,老师自己首先必需是心理健康的人。
老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老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老师应当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同学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老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始终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老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断学习和把握新的学问,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把握新的教学方法,到达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进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平安感。老师不断地接受新学问,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老师是特别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确实使人精疲力尽。因此,老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老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老师的视野,增加老师的学问面。老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阅历、乐观心情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常常关注特别同学的心理辅导
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同学更应当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同学怎么办呢肯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公平的气氛中,加强对同学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别同学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念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纳讲座法、熟悉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同学乐观参加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
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同学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学问,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同学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同学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关心。在对同学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老师的个别询问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开通的心理询问箱,打通老师和同学的心理通道,准时了解同学的真实思想,关心同学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浅薄,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缺乏,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关心我们身边的人,盼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4
学习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这一课程,本人受益匪浅。我觉得自己不仅学习到的是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
在这次学习中,我认真倾听了教授与从事心理工作一线老师的讲座,他们都以实实在在的案例和具体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学习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看教材,听讲座,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人不怕做事,就怕心累。当心累时,我们要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试的能力,保持乐观积极的教育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教育工作中,不迁怒于孩子,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孩子,同时不将工作中不良情绪带入家庭。我还学会了几种解压的方法:控制呼吸法、自我剖析法、学习转移法、投身自然法、心情放假法、肌肉放松法。这些都给了我借鉴作用,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在工作中要有更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且认识到,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这也将直接地影响到我的学生们,使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心态下学习、进步。在培训学习中,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