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义务教育“双减”意见专题学习教师心得体会

请欣赏中小学义务教育“双减”意见专题学习教师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义务教育“双减”意见专题学习教师心得体会 篇1

执教数学已经有30年了,应该说,布置作业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习惯与方法,一直以来有些自己的坚持,诸如坚持计算训练、坚持新旧知识整合练习、坚持作业不宜太多等。细细想来,虽说有“减负”意识,但似乎都是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至于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则考虑得是不太成熟的,更别说设计出学生乐学、爱学、想学的高效作业了。如今,作为一线教师,要赢战“双减”,真正落实“双减”,切实做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减法”,这着实是不小的挑战。

不禁问自己,怎么减?

“五保证”护航:

1.保证每日作业时长在20分钟左右;

2.保证不在双休日加重作业量;

3.保证节假日不布置书面作业;

4.保证不布置简单重复、机械性的作业;

5.保证不把作业作为处罚过失学生的手段。

“五加强”助推:

1.加强对数学书面作业的把关,作业习题讲究典型性、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多样性,力求“少而精”;

2.加强分层布置作业的落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甚至可以量身定制“弹性作业”;

3.加强数学非书面作业的设计,根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口头作业、实践作业、游戏作业、阅读作业的思考与应用;

4.加强组内教师联动,集思广益,设计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作业;

5.加强作业负担监控,家校携手,及时沟通,及时调整,寻找最佳作业方案。

当然,一个声音掷地有声:解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更重要出路——在于教师要做好执教数学课的“加法”,要把数学课上得更有趣、更有味、更高效。

中小学义务教育“双减”意见专题学习教师心得体会 篇2

但凡教育人,近来话题必绕不开“双减”二字,它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目标,一味追求速度的小康教育时代已成为过去,当今现代化教育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从关注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从关注知识积累到重视精神成长,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健康、良性发展。诚然,“双减”是一项走心、润心的工程,要想落实,必须从心开始。

作为学校,从心开始就是要站在学生、家长、教师的立场换位思考,感其所感,行其所思,解其所惑,达其所成。

一、课程优化,让学生开心

站在学生的角度,怎样才算开心?那就是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当然仅仅是这两点还不够,在此基础上学习必须还要有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心。

1.国家课程精品化。“双减”减的是负担,增的是质量。要想时间少、收获多,就必须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布置作为学校研究的常态课题,引导老师们静下心来设计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每一道题,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思维表达的成就感与实践体验的获得感,让学生所做皆所需。

2.服务课程多元化。课后服务不能只完成简单的托管任务,而是要努力成为孩子们释放个性的拓展课程。将课后服务课程与国家课程进行一体化建构,将成为校园的新生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应成为拓展课程的实施原则。学习困难有答疑班,爱好阅读有导读社,喜欢运动有体训队,善于唱歌有合唱团,崇尚科学有科普基地……多元的菜单式课程,让每个孩子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快乐生长方式。

两种课程的优化,既有基础知识的积淀,又有个性特点的彰显,孩子们乐学善思,才是开心学习的最好状态。

二、评价导航,让教师安心

站在教师的角度,明知“双减”是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大好事,为什么还是会观望徘徊?一方面是思想惰性所致,停留已有舒适区不想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评价这根指挥棒的问题,什么样的学生质量观、教师质量观就决定着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评价改革是确保双减落地的前提条件。

1.学生评价重素养。避免对学生学科知识评价的繁难偏超,要以百分比的方式强制保障学情检测的基础性,削减海量刷题、校外培训带来的假性优势;将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表现、艺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信息化平台,从知识评价、能力评价、素养评价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大数据分析,为学生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2.教师评价重贡献。不以成绩排名作为教师评优晋职的条件;将师德师风、课后服务工作量与服务质量纳入评优评先指标体系。

唯有评价定了,教师坚持“双减”的决心才会定。

三、服务有料,让家长舒心

站在家长的角度,更多的是对“双减”持质疑态度。一是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想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剔除,很可能形成学校公开减量家长私自加量的畸形减负;二是质疑学校服务质量,孩子不参加校外培训,学校现有的课程能否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加强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培训服务与提质午托、“三点半”等课后服务至关重要。

1.家长学校是抓手。利用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服务,开展家长之间的学习交流,让家长从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中释然出来,形成健康的、发展的子女教育观。

2.服务质量是保障。首先要保障服务时间,家长工作忙中午没时间接送、下午孩子放学还没下班?没问题,学校都有相应的服务来解决。其次要保障服务质量,孩子学习有困难、艺术素养有需求?没问题,课后服务都有专业团队来指导。

通过有理论、有实践的沟通论证,有时间、有质量的暖心服务,家长省事,乐得舒心,以此争取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真心认同。

因“心”而减,从“心”出发,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学校的统筹规划,需要教师的奉献精神,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整体导向,多方合力,使得玉成。

中小学义务教育“双减”意见专题学习教师心得体会 篇3

但凡教育人,近来话题必绕不开“双减”二字,它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目标,一味追求速度的小康教育时代已成为过去,当今现代化教育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从关注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从关注知识积累到重视精神成长,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健康、良性发展。诚然,“双减”是一项走心、润心的工程,要想落实,必须从心开始。

作为学校,从心开始就是要站在学生、家长、教师的立场换位思考,感其所感,行其所思,解其所惑,达其所成。

一、课程优化,让学生开心

站在学生的角度,怎样才算开心?那就是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当然仅仅是这两点还不够,在此基础上学习必须还要有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心。

1.国家课程精品化。“双减”减的是负担,增的是质量。要想时间少、收获多,就必须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布置作为学校研究的常态课题,引导老师们静下心来设计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每一道题,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思维表达的成就感与实践体验的获得感,让学生所做皆所需。

2.服务课程多元化。课后服务不能只完成简单的托管任务,而是要努力成为孩子们释放个性的拓展课程。将课后服务课程与国家课程进行一体化建构,将成为校园的新生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应成为拓展课程的实施原则。学习困难有答疑班,爱好阅读有导读社,喜欢运动有体训队,善于唱歌有合唱团,崇尚科学有科普基地……多元的菜单式课程,让每个孩子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快乐生长方式。

两种课程的优化,既有基础知识的积淀,又有个性特点的彰显,孩子们乐学善思,才是开心学习的最好状态。

二、评价导航,让教师安心

站在教师的角度,明知“双减”是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大好事,为什么还是会观望徘徊?一方面是思想惰性所致,停留已有舒适区不想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评价这根指挥棒的问题,什么样的学生质量观、教师质量观就决定着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评价改革是确保双减落地的前提条件。

1.学生评价重素养。避免对学生学科知识评价的繁难偏超,要以百分比的方式强制保障学情检测的基础性,削减海量刷题、校外培训带来的假性优势;将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表现、艺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信息化平台,从知识评价、能力评价、素养评价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大数据分析,为学生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2.教师评价重贡献。不以成绩排名作为教师评优晋职的条件;将师德师风、课后服务工作量与服务质量纳入评优评先指标体系。

唯有评价定了,教师坚持“双减”的决心才会定。

三、服务有料,让家长舒心

站在家长的角度,更多的是对“双减”持质疑态度。一是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想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剔除,很可能形成学校公开减量家长私自加量的畸形减负;二是质疑学校服务质量,孩子不参加校外培训,学校现有的课程能否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加强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培训服务与提质午托、“三点半”等课后服务至关重要。

1.家长学校是抓手。利用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服务,开展家长之间的学习交流,让家长从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中释然出来,形成健康的、发展的子女教育观。

2.服务质量是保障。首先要保障服务时间,家长工作忙中午没时间接送、下午孩子放学还没下班?没问题,学校都有相应的服务来解决。其次要保障服务质量,孩子学习有困难、艺术素养有需求?没问题,课后服务都有专业团队来指导。

通过有理论、有实践的沟通论证,有时间、有质量的暖心服务,家长省事,乐得舒心,以此争取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真心认同。

因“心”而减,从“心”出发,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学校的统筹规划,需要教师的奉献精神,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整体导向,多方合力,使得玉成。

中小学义务教育“双减”意见专题学习教师心得体会 篇4

xx小学缪华良校长的讲座令我感受颇多。缪校长在介绍凤凰小学的“校本化实践的三项行动中”中提到“有所不为,做好五个‘无’”。“双减”下的作业设计确实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沙龙交流中,各位教育专家碰撞智慧火花。特别是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与落实的探讨,为作业优化设计提供了思路、阐明了方法。浙江省教研室喻伯军老师总结了八个字:“精选、先做、全批、返回”,高度凝练,醍醐灌顶。如何击破这八个字,如何落实这八个字,我想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

一、主题式作业,实现学科整合

主题式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这类作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融通学科,使语文外延得以充分展开,构建大语文。如学习了《燕子》一课,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出来,并用简短文字说明,或根据内容制作小燕子。美术课上老师进行评价,讲解,修改作品,实现语文与美术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式作业,实现知识内化

实践式作业的设置要激发学内化课本知识的作业,学会把语言内化为技能。如学习了《守株待兔》一课,可以组织学生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这样的作业训练了学生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挑战。

三、分层式作业,实现各取所需

作业的设置的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增加学生对作业的选择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级的作业。我们可以为学生设置基础性作业(侧重字词句等基础性知识训练的习题),能力性作业(侧重于段落、篇章和习作等练习题),拓展性作业(侧重于读写结合,内容拓展性习题),三种作业自助餐供学生选择,使不同学力的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学有所获。

四、趣味式作业,实现学而不厌

单调的学习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并会心生厌倦。因此作业的设置也应贯彻愉快教学原则,增强趣味性。如在学习了“田”、“地”“雪”字之后,布置学生猜谜语作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形象地记忆生字,一石二鸟。

思想引领行动,行动践行思想,聚焦“双减”,深化课改,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赋能。

7月24日中央发布了双减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双减又称“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目标:

1、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并将负担提升到未成年保护法的高度。

2、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3、将教育回归到学校。

4、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

并规定,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对于学生作业量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