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2022年体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体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体育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课改理念应主要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但在最近组织的评优课上,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存在偏差,不得不引人思考。
一、教学要注重实效
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控制学生,有大场地不用,而是在很小的场地上或在篮球场上上课,学生活动空间受限,活动量达不到要求。再看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也只是围绕学生“玩得兴趣”做文章,课堂场面看似热闹,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锻炼。一节快速跑课只在十几米的场地上安排学生跑4次,游戏安排也是没有什么锻炼价值的拼图“2008”,其结果是把课的运动负荷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课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体育的根本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健康第一”应该首先保证学生体能的增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做保证,就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单一的教学内容设计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课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评价要全面
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准练习,由于投掷物太轻,投中的学生很少,教师在评价时只鼓励投中的学生,而没有投中的学生则出现了消极练习的现象。其实投准只不过是一种练习手段,发展学生投掷能力才是目的,只要学生参与了,教师都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当把握好评价时机和评价的角度。在体操练习中,有位学生在给同伴保护帮助的时候漫不经心,发生了学生摔倒受伤的事故。教师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加强责任心的教育,而他却对学生进行了勇敢精神的教育。体育课上,安全重于泰山,如果出现上述现象,教师就应当首先从安全的角度去考虑评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必须应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团结合作、不怕困难、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增强责任感等,这些教育随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思想教育就是不合格的体育课。
有的教师没有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落实在课堂,评价还是教师一人的事情。尽管教师很累,但效果不好,缺乏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很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滚动4次,有的让学生创造过障碍方法,有的让学生创造玩的方法等。但练习之后要看学生练习是否达到目标,教师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这样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都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出结论,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自主要有目标,要体现成功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空间。例如,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讨论滚动方法,让学生实践把纸片放在胸前活动中怎样才能不掉下来,等等。但学生不知道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达到什么要求才算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目标设计:创造了3种滚动方法、跑了4次纸片不掉下来才算成功。然后让学生根据设置的目标讨论、探究、实践。有了目标,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就有了依据,评价就会科学合理、具体生动。如果只提供自主空间,没有目标要求,没有相应的评价,那么这种自主只是一种放任。
四、注重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教师一只哨子通领课堂,对学生“统”的过死,教师虽然很卖力,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模仿,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然不理想。有位教师在武术课上用枯燥的训练方法替代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毫无生气,体现不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关键就是没有挖掘教材的内涵,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死板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果利用所
学动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攻防练习,同时进行武德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
五、评课反思
(一)努力学习,加强教学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注意汲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新的知识信息,注重自身教学研究。如果不对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研究,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操作和评价往往具有片面性。实践证明,任何一堂好课,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一节课只自己说好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其他人说好,包括学生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课。都说新课程的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但是我们认为,对新课程目标完成了多少,对新理念体现了多少,学生上课是否生动活泼、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评定标准。而达到这一标准要求,只凭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自己是否真正地努力过还要打上一个问号)。这就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我们对课堂教学付出了多少?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对新课标研究得有多深?对于运动训练,有人说,平日训练的水平就是比赛的水平。对于新课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平日研究多少,上课就能体现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自我研究的基础上,要多加强横向联系。同伴之间、校际之间的互相看课、评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纵向联系,求得同行专家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环。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是课改指南,《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试教通讯》等刊物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努力学习和理解。
(二)注重教学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在课上,如果能处理好细小环节,针对一件很小的事情进行教育渗透,对教师来讲可能没什么,但对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例如,平时课上经常有以下现象:自觉地去帮助别人、主动帮助教师安排器械、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不小心从器械上掉下来或不小心摔倒了、不按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对小组长指挥不服从、自我展示时向后退、怕苦怕累,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动态的,如果教师不闻不问,那就会一晃而过,久而久之,学生会意识到:原来体育课是这么上法,我表现得好(积极)或不好(消极)老师看不到,不公平的事情老师也不管。这时,学生的惰性就会抑制其积极性。其结果是符合学生口味的练习就去做,不符合口味的就去应付。要知道,体育课不只是完成技能目标的问题,还有其他维度目标需要完成。所以说,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要去观察,去考虑,去处理。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不成熟的一面。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更要考虑教师自身对课的设计是否周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多目标要求。集中精力每周研究一节课,或者每两周研究一节课,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研究要从一个点上去搞突破,这个点就是一个班或一个现象。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激情,那学生更不会有什么激情可言。所以说,在课上教师要善于“煽情”,用优美规范的动作,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练习,这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三)课堂教学要注意教材内涵的开发
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不要一味幼儿化,不要一味迎合学生。学生是主体,但他们是不成熟的主体。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只是对教材的选择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挖掘。这是比较难的一项工程,只有想办法挖掘才能挖出来。此外,教学场地器械的多样化也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办法之一。
2022年体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更深入的了解。新课标强调体育核心素养,立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要素,通过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全方位让核心素养落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教会勤练常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版》中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体育课堂教学中,“教会”“勤练”“常赛”是落实“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基本要求。对于我们而言,如何“教会”,如何知道学生“学会”,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勤练”,“常赛”。新课标,新理念模式的体育课堂需要我们深研新课标,渗透,实践于教学课堂中。
教会
学生能用,会用是教师教会的重要标志。教会即是学生从理解,掌握到能用。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明白学习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学?作用是什么?知其所以然,然后反复去练习,知识能记住了,技能熟练掌握了,转而能够精准灵活的去运用,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会,学生能用、会用!
勤练
“练”是体育课堂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练”是“学”的巩固与提升,两者相辅相成。把握好勤练的度至关重要,会让“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勤练不仅要练得多还要练的好。质量要有保证。练的动作要标准,利于身体发展,技能掌握,强度要到位,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练的形式要多样,利于激发兴趣,享受乐趣。
常赛
让比赛成为课堂常态。“赛”能够体现综合育人功效,通过“赛”对“练”的高层次强化,学生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练习成果利用比赛进行展示,学生在比赛展示过程,不仅提高了技能水平还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通过比赛就可以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赛”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助等的体育精神,通过“赛”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及浓厚的兴趣,锤炼品质。
学是前提、练是保障、赛是强化。学、练、赛、评一体化的系统实施,有利于保障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在“学,练,赛”一体化课程体系下进行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2022年体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体育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课改理念应主要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但在最近组织的评优课上,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存在偏差,不得不引人思考。
一、教学要注重实效
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控制学生,有大场地不用,而是在很小的场地上或在篮球场上上课,学生活动空间受限,活动量达不到要求。再看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也只是围绕学生“玩得兴趣”做文章,课堂场面看似热闹,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锻炼。一节快速跑课只在十几米的场地上安排学生跑4次,游戏安排也是没有什么锻炼价值的拼图“2008”,其结果是把课的运动负荷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课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体育的根本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健康第一”应该首先保证学生体能的增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做保证,就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单一的教学内容设计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课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评价要全面
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准练习,由于投掷物太轻,投中的学生很少,教师在评价时只鼓励投中的学生,而没有投中的学生则出现了消极练习的现象。其实投准只不过是一种练习手段,发展学生投掷能力才是目的,只要学生参与了,教师都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当把握好评价时机和评价的角度。在体操练习中,有位学生在给同伴保护帮助的时候漫不经心,发生了学生摔倒受伤的事故。教师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加强责任心的教育,而他却对学生进行了勇敢精神的教育。体育课上,安全重于泰山,如果出现上述现象,教师就应当首先从安全的角度去考虑评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必须应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团结合作、不怕困难、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增强责任感等,这些教育随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思想教育就是不合格的体育课。
有的教师没有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落实在课堂,评价还是教师一人的事情。尽管教师很累,但效果不好,缺乏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很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滚动4次,有的让学生创造过障碍方法,有的让学生创造玩的方法等。但练习之后要看学生练习是否达到目标,教师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这样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都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出结论,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自主要有目标,要体现成功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空间。例如,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讨论滚动方法,让学生实践把纸片放在胸前活动中怎样才能不掉下来,等等。但学生不知道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达到什么要求才算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目标设计:创造了3种滚动方法、跑了4次纸片不掉下来才算成功。然后让学生根据设置的目标讨论、探究、实践。有了目标,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就有了依据,评价就会科学合理、具体生动。如果只提供自主空间,没有目标要求,没有相应的评价,那么这种自主只是一种放任。
四、注重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教师一只哨子通领课堂,对学生“统”的过死,教师虽然很卖力,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模仿,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然不理想。有位教师在武术课上用枯燥的训练方法替代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毫无生气,体现不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关键就是没有挖掘教材的内涵,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死板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果利用所学动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攻防练习,同时进行武德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
五、评课反思
(一)努力学习,加强教学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注意汲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新的知识信息,注重自身教学研究。如果不对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研究,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操作和评价往往具有片面性。实践证明,任何一堂好课,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一节课只自己说好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其他人说好,包括学生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课。都说新课程的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但是我们认为,对新课程目标完成了多少,对新理念体现了多少,学生上课是否生动活泼、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评定标准。而达到这一标准要求,只凭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自己是否真正地努力过还要打上一个问号)。这就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我们对课堂教学付出了多少?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对新课标研究得有多深?对于运动训练,有人说,平日训练的水平就是比赛的水平。对于新课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平日研究多少,上课就能体现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自我研究的基础上,要多加强横向联系。同伴之间、校际之间的互相看课、评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纵向联系,求得同行专家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环。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是课改指南,《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试教通讯》等刊物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努力学习和理解。
(二)注重教学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在课上,如果能处理好细小环节,针对一件很小的事情进行教育渗透,对教师来讲可能没什么,但对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例如,平时课上经常有以下现象:自觉地去帮助别人、主动帮助教师安排器械、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不小心从器械上掉下来或不小心摔倒了、不按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对小组长指挥不服从、自我展示时向后退、怕苦怕累,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动态的,如果教师不闻不问,那就会一晃而过,久而久之,学生会意识到:原来体育课是这么上法,我表现得好(积极)或不好(消极)老师看不到,不公平的事情老师也不管。这时,学生的惰性就会抑制其积极性。其结果是符合学生口味的练习就去做,不符合口味的就去应付。要知道,体育课不只是完成技能目标的问题,还有其他维度目标需要完成。所以说,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要去观察,去考虑,去处理。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不成熟的一面。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更要考虑教师自身对课的设计是否周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多目标要求。集中精力每周研究一节课,或者每两周研究一节课,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研究要从一个点上去搞突破,这个点就是一个班或一个现象。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激情,那学生更不会有什么激情可言。所以说,在课上教师要善于“煽情”,用优美规范的动作,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练习,这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三)课堂教学要注意教材内涵的开发
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不要一味幼儿化,不要一味迎合学生。学生是主体,但他们是不成熟的主体。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只是对教材的选择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挖掘。这是比较难的一项工程,只有想办法挖掘才能挖出来。此外,教学场地器械的多样化也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办法之一。
2022年体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但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自主选择,这更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谨慎仔细,考虑周全,使必学内容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自己的经验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教学内容,根据自己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有一定影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或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重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与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上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树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引导,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