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 篇1
这学期沈校长发给我们人手一本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阅读观》,让我们在课余生活阅读。在每一次的政治学习时,沈校长还组织进行导读,使我原来混沌的思想豁然开朗,更让我的心灵得以洗涤,认识上得到了提升。
“不读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潜力的孩子;不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庸俗的家庭;不读书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校;不读书的社会也必将是一个落后的社会。”一句话,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多么富有哲理。多么现实的话啊!
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文明追求中积累了很多读书格言,留下了很多刻苦读书的故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凿壁偷光”等,正是这些读书的故事和格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
同时,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改变”二字。有“读”就必有“行”,有“行”才有变。我们许多人读书,以读而读,并不思“变”。看了朱教授的书,我们感受到了读的精彩,那就是一个”变“字。有教师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有教师通过读书,改变了学生,改变了班级,更变革了教育。读再多的书,不思,不行,就不可能“变”。这个“变”应该是一种走向境界式的提升。
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投入到阅读中来吧,一起来享受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学习上进的心,时刻走在教育的前沿,就必须不断地从各类书籍中获取新知识。其次,作为一个学校,它良好的阅读氛围必须是每一位老师的引领,从而带领学生走上“共读共写”的阅读生活。再次,城市就是一个个家庭组成,相信每个爱好阅读的孩子一定会让家长们也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从而构成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经典,做一个有根的人!
《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 篇2
这学期沈校长发给我们人手一本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阅读观》,让我们在课余生活阅读。在每一次的政治学习时,沈校长还组织进行导读,使我原来混沌的思想豁然开朗,更让我的心灵得以洗涤,认识上得到了提升。
“不读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潜力的孩子;不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庸俗的家庭;不读书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校;不读书的社会也必将是一个落后的社会。”一句话,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多么富有哲理。多么现实的话啊!
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文明追求中积累了很多读书格言,留下了很多刻苦读书的故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凿壁偷光”等,正是这些读书的故事和格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
同时,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改变”二字。有“读”就必有“行”,有“行”才有变。我们许多人读书,以读而读,并不思“变”。看了朱教授的书,我们感受到了读的精彩,那就是一个”变“字。有教师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有教师通过读书,改变了学生,改变了班级,更变革了教育。读再多的书,不思,不行,就不可能“变”。这个“变”应该是一种走向境界式的提升。
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投入到阅读中来吧,一起来享受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学习上进的心,时刻走在教育的前沿,就必须不断地从各类书籍中获取新知识。其次,作为一个学校,它良好的阅读氛围必须是每一位老师的引领,从而带领学生走上“共读共写”的阅读生活。再次,城市就是一个个家庭组成,相信每个爱好阅读的孩子一定会让家长们也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从而构成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经典,做一个有根的人!
《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 篇3
庚子鼠年,我踏上新教育阅读的征途,手捧朱永新教授撰写的《我的阅读观》,心海涟漪泛起。读朱老师的书,如同在照镜子,我照见了自己阅读的影子;照见了别人阅读的硕果;照见了新教育吐蕊的春景……
一、阅读如镜,从镜中我看到了自己阅读的得失。
真读书与假读书。我一直认为阅读,仅仅是读书,至于读的内容、层次、广度、深度、意义等,我从未深思过。而朱老师用五个章节来解读阅读,并把阅读当做改变民族的切入点,当做一生追求的事业。相比之下,我真如井底蛙了。我自以为自己喜爱阅读,特别是近几年,我倾心于名人传记、民国清流类书籍的狂购、拜读,感觉自己也算是读书人吧。可读朱老师推荐的幼儿、中小学生、教师阅读书目等,我瞠目结舌了。他所列书目,我几乎闻所未闻。同样读传记,我只是看热闹,八卦人物轶事,读完了也差不多忘完了,简直就是猪八戒吃人参果。而朱老师读人物传记,是追随伟大灵魂,从每一个人物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阅读传记成了朱老师日常功课。朱老师是真读书,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假书生。
阅读浅尝辄止。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语,引用陆九渊的名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他有何成就?他有何思想主张?我一概不知。没想到朱永新老师青年时代就读过陆九渊的专辑《陆九渊集》。假如我也早读过此书,那节课上,我一定去抛砖引玉,一定会激发学生探索陆九渊的好奇心!朱老师的一句话引发我研读陆九渊的欲望。希望这是亡羊补牢,正如陆九渊所言——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相信我的阅读不再是走马观花。
阅读遇见最美的自己。读朱老师的书,就像与一个优秀的自己心心相遇。朱老师所倡导的“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等理念,正是我一直所企盼的教育行为。我一向注重学生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空间,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争做校园阅读推广人,孩子们走出教室,把图书推荐给校园中陌生的学生,那份阅读带来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那一刻,他们从心里感觉到阅读带来的甘甜。我因此也被杂志铺评为“百佳校园阅读推广大使”。
批注大比拼活动,以“我的批注我做主”为主题,采取批注欣赏、批注分享、批注评比等多种形式。活动中,学生踊跃展示自己的批注。学生批注的角度不一、类型多样。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阅读思考。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处处展示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悟,个性飞扬,笔墨追录的痕迹。学生互相传阅批注,点评批注,推选有特色的批注给予奖励。同时,借助班级微信群、朋友圈等,展示学生批注作品。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的批注水平,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营造了浓郁的批注式阅读氛围。
孩子们在阅读中,人人感受到自我读书的价值,遇见美好,遇见最美的自己,留住自己童年最美的影子。
二、阅读如镜,我照见了他人阅读的厚积薄发。
朱老师的文章旁征博引,行云流水。古今中外的名家名句,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对叶舒宪、惠特曼、松居直等人的语言引用自如。没有海量的阅读,没有博闻强记,怎么可能如此得心应手?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李金玉校长。李校长每每讲话,都会情不自禁地吟经诵典。他在全校新教育启动仪式上致辞时,引用《礼记》《中庸》等经典语句,引用梁启超、陶行知、杜威等教育理念,足见他阅读功底深厚,涵泳工夫兴味长。
三、阅读如镜,我照见了新教育繁花似锦的春天。
教育春雷催绿意,杏坛百卉吐芬芳。新教育如雨后春笋,势不可挡。阅读是新教育最关心的问题。朱老师的阅读观为新教育阅读打开一扇门,走进去,我聆听着春天的心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改变,从阅读开始。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芳华,栖息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田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吧!
阅读如镜,好书照我潜行。追梦新教育,泛舟书海润泽心田,墨香深处,邂逅诗意的自己,完整的自我。开一朵香气袭人,温暖世界的小花!
《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 篇4
有幸,学校发给每位教师一本朱永新先生的书——《我的阅读观》,只是在会议上随手翻了几页,便被深深吸引了。
朱永新先生的思想总是那么铿锵有力,读着他的文字,总有一种欢欣鼓舞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研究生即将毕业的一天,苏大教育学院请来了朱永新先生给莘莘学子做《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讲座,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老先生。说他是老先生,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应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但他并不老,反而满面红光,面对密密麻麻的学生,他的嗓音浑厚,甚至可以穿透到偌大会议室的最后一面墙里。记得那时候的他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他教育思想,教育应是幸福的,完整的。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阅读,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怀揣教育梦想的我被深深的打动了。于是,我也记住了朱先生所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基地之一:湖塘桥中心小学。
不知是不是命运的安排,我竟真的来到这所学校,看到走廊上那颇具文化韵味的墙面设计和那醒目的几个大字“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总有一种心欲腾飞的感觉。
今天,捧着沉甸甸的书,我沉浸其中。翻到“朱余之争”,我看到了两位教育大家关于阅读的分歧与辩论,更加兴趣盎然。两人为为“国家阅读节”的设立而产生了不同见解。朱永新在提案中写道:“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堪忧。”由于国民疏于阅读,远离经典,导致部分国民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心态浮躁。他认为:。“犹太民族为什么那么强大?为什么这个在公元70年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寄人篱下的民族,却产生那么多世界级伟人呢?为什么他们依然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这与犹太人视书如命、崇尚读书息息相关。” 而余秋雨先生则认为,其一,现在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再增加类似节日;其二,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是成为灾难;其三,今天阅读不再重要,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我被两人的坚定立场与博学善论所折服。但是,我想说,无论如何,两位学者的目光是一致的,即都关注阅读。我赞同,佩服。但我想,这场争论无论结果怎样,都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让很多人重新将眼光投向阅读。有了分歧与争论,才有关注与发展。
我敬仰朱先生及他敢于创新的思想,崇拜他思国忧生的胸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小辈,我喜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