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校本预习作业研究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预习作业研究心得体会 篇1
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 “智慧含量”,乃当务之急。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教指站、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全员研教及学校的校本培训,对我们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学校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学理论的培训和学习,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用,给教师形成一种对话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起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追求发展。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
一、新的理念深入我心
“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专家讲座,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二、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校本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校本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校本教师要具备与校本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校本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校本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校本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校本预习作业研究心得体会 篇2
首先,教研从课堂上来。
在我看来,教学即教研,让教研的时间从课堂上来。解决教研时间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操作,而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而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智慧要靠教师即时的观察、分析、判断、思考。换句话说,也就是要靠教研来获得。所以,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研过程。我就是在课堂上采取边教边研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研更具实效。我体会到:学会教学即教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自己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机会和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其次,教研从生活中来。
事实上,教研的资源在教师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如,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终不肯起来,非得要母亲或父亲去扶她起来时,我们就该想到: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过多表扬,一味赏识学生,正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导致学生经常处在一片“好好好”的赞扬声中,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特别是留守学生,助长了他们骄傲自满的情绪。
第三,教师要勤于动笔。
有人说得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至少是一个蹩脚的作家。这句话说得好,是啊!教师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认真写作文,写出好作文,然而教师都不以身作则,带头写出优美的文字,那又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呢?认识到这一点,现在通过研修学习,我又开始爱上看书写文章了。不管是生活随笔或是教学浅见,我都在尽力地书写,书写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有自己学生的喜怒哀乐。
第四,听、评课。
每周坚持至少听1——2节课,同时作好听评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授课老师进行反馈。每听到一节课都能令自己收获非浅,吸取别人课堂的精彩,弥补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精彩或不足,总是假设着自己如果在上这堂课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自己总是设身处地的'想着,学习着有经验老师在上课堂的把握,而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就会思考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些什么细节。
第五,校本研修伴我人生成长。
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从中感受成长。
校本预习作业研究心得体会 篇3
根据教研组的安排,我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是设计七年级校本预习作业,并付诸实施。从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近一个半月,共设计了12次预习作业,在实施过程中感触颇多,且行且思,值得推敲和研究的细节颇多。下面,从以下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参与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学习和课题组交流让我不断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题研究实施之前,我阅读了余霞编着的《中小学生如何做好预习与复习》文中提到:为了实现自我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活动,重点是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书中在数学预习方面提出许多有指导性及可操作性的意见。数学预习三步走:第一步,通读整册目录;第二步:细读每个单元目录;第三步:研读例题。如何让学生将预习落到实处?得在新学习内容上下功夫,设计具体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完成预习目标。
我设计预习作业的思路是:知识的衔接→新概念的捕捉→模仿例题解决新问题→反思提升。通过这一阶段学生解决预习作业问题,反映的情况是他们写的'很不好。课题组的第一次讨论让我意识到,指导学生预习应该更加具体,具体到如何落实每一个细节。课题组的第二次讨论让我意识到,设计预习作业应该给学生创造“踏脚石”和“阶梯”—有支撑,有切实可行的落脚点。
二、自我鞭策和持之以恒让课题研究价值得以彰显—“万事开头难,只怕有心人”。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的实施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我可以寻找很多理由:学生底子薄;教学时间不够用;平时事情太多。对于“想尽一切办法去让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所提高”来说,这些不过是说辞。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将从以下三点做起:优化预习作业设计,使作业内容精炼有效;跟踪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情况,不断完善提高;指导学生预习、学习不断常态化、精细化。
校本预习作业研究心得体会 篇4
根据教研组的安排,我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是设计七年级校本预习作业,并付诸实施。从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近一个半月,共设计了12次预习作业,在实施过程中感触颇多,且行且思,值得推敲和研究的细节颇多。下面,从以下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参与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学习和课题组交流
让我不断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题研究实施之前,我阅读了余霞编著的《中小学生如何做好预习与复习》文中提到:为了实现自我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活动,重点是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书中在数学预习方面提出许多有指导性及可操作性的意见。数学预习三步走:
第一步,通读整册目录;
第二步:细读每个单元目录;
第三步:研读例题。如何让学生将预习落到实处?得在新学习内容上下功夫,设计具体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完成预习目标。
我设计预习作业的思路是:知识的衔接→新概念的捕捉→模仿例题解决新问题→反思提升。通过这一阶段学生解决预习作业问题,反映的情况是他们写的很不好。课题组的第一次讨论让我意识到,指导学生预习应该更加具体,具体到如何落实每一个细节。课题组的第二次讨论让我意识到,设计预习作业应该给学生创造“踏脚石”和“阶梯”—有支撑,有切实可行的落脚点。
二、自我鞭策和持之以恒
让课题研究价值得以彰显—“万事开头难,只怕有心人”。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的实施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我可以寻找很多理由:学生底子薄;教学时间不够用;平时事情太多。对于“想尽一切办法去让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所提高”来说,这些不过是说辞。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将从以下三点做起:优化预习作业设计,使作业内容精炼有效;跟踪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情况,不断完善提高;指导学生预习、学习不断常态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