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育活动36例》读书心得体会

请欣赏《班主任心育活动36例》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主任心育活动36例》读书心得体会 篇1

翻开这套《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丛书》中的一篇篇教案,读者钟志农老师精心设计的积极心理导向的心育活动主题构架,心里涌起许多感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而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智力则是人们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尤其要注意通过能顺应学生成长“关键期”的心理训练,促进学生人格与智力两方面的积极发展,降低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适应不良甚至是的可能。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不是要解决“有没有心理疾病”的问题,而是要关注学生“发展是否正常”的问题,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系统的教育和辅导活动,促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而这本书针对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抓住了每个发展阶段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以班级心育活动课为载体,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和训练。对于我们班主任的心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其实在班级管理中,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走情感路线,摸清孩子的心理,想彻底的去改变他,就得从从“心”入手,那怎么进行心育活动?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梳理好,传达给我们的孩子呢,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由于新教师,可以说管理经验上就是零起步,可能自己有自己的创意想法,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引路人,通过这本书,我终于对自己的想法该怎样实施有了一点点眉目。都说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那在我们这样没有心理教师的时候,班主任更是主心骨了。所以作为新官上任,我真的想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虽然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任教,而本书是针对小学1—3年级卷的,但我认为其中还是有许多的共通之处。例如:爱校、亲师、遵纪、守规、倾听、自理,这些本应该在低年级就养成的习惯,很多中高年级的同学并不能做好。所以针对这种现状,开展例如我能“喜欢学校”、我能“亲近教师”、我能“上课守纪律”、我能“排队守规则”、我能“倾听不插嘴”、我能“整理小书包”等等的主题心育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只要稍作修改,我觉得这些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心理素质,重新提高对学校、老师、同学的认识,从而把坏习惯改过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学生的班主任,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也会好好利用书中的资源,让自己快速地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班主任心育活动36例》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我在暑假期间读了《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这本书针对小学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和发展需要,提出了整体性的主题设计框架和完整的目标实施体系,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操作步骤具体翔实,让我受益匪浅,深有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所得,思考所想,共同进步。

体会一:对于新生入学,重点在于培养其爱学校的情感。

这本书的第一个活动专题为我能“喜欢新学校”。开学后对新生的教育不是纪律声明,不是习惯培养,不是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培养孩子们的爱校情感。接下来是第二个活动是亲师的相关主题活动。这个顺序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它与我们的日常所做并不一致,或者说,我们没有重视这一点。而引起我对这个专题文字深思的,是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那天中午大家放学回家后,我回到教室,发现教室里的垃圾桶是满满的垃圾,甚至溢了出来,周边散落了一些垃圾,有用过的纸张,喝完的牛奶盒。我对这个场景很是恼火,觉得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垃圾桶满了,为什么没人倒?满了还往里扔,掉在垃圾桶外也没关系?是什么原因?我反思着,是习惯问题吗?是素质问题吗?他们在家里是这样吗?最终我想到了这个爱校专题,突然意识到,归根到底,他们不爱学校,不爱教室!孩子们在家里应该不会这样做,那说明什么?他们没有把学校当做另一个家,他们不爱教室。教室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到点学习,到点玩耍的地方而已。换个地方也能做同样的事。奇怪的是,不用教孩子爱家,这好像是天生的,他们对家有爱,会维护自己的家人。所以对他们来说,家是快乐的。尽管有时在家里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但他们仍然想要回家,仍然会赞美自己的家,说到家时,神色是亮丽的。那新的陌生学校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小学,而他们,将在这里度过六年,宝贵的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了。(接下来的初中高中也是学校)那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度过这六年,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这让我想起了窦桂梅老师的话,窦桂梅老师提出,要教会孩子爱学校,就像爱家一样。他们要接受学校,才能在学校进行学习,交友等其他事项。

体会二:这本书清晰地罗列并且分析了各阶段年龄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我对各阶段的学生有了一个系统深入地了解。

这本书分为两册,上册为1~3年级,下册为4~6年级,两本书分段集中地讨论了学生们的问题,制定了针对性的班会主题。如:我所在的年级四年级,这阶段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人际关系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友这方面。还有就是学习能力方面会集中在思维能力这一块。这本书列举了事例,还有一些专家的资料,使我不会像无头苍蝇那样,没头绪,遇事可以更好地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三:这本书让我对班会主题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班会过程有一定的把握。

年龄段不同,班会形式也有所不同。低年级侧重于游戏,还有一些简单的动手环节,比如剪纸。整个过程中的文字是简单明了的,有关的提问也是简单直接的,也就是低年级学生能听懂,能回答的。而中年级的班会主题形式就比较多样了,一个主题班会下来,可以有情景分析、角色扮演、问题讨论等。而且每个环节是随着主题层层递进,逐渐升华。提的问题可以分为几环,层层推入,达到引导的效果。

体会四:主题班会力量的延续。

一节成功的班会的完成需要长期的准备,付出的精力不可小看。那么它带来的.效果是不是也随着一节班会课的结束而结束?我们对孩子的熏陶培养仅限于这一堂一堂的班会课吗?我们要如何延续班会课的这种力量?在书本的启发下,班会课只是一个固有的形式,一个较好的集中渲染的平台,而这种班会的精神可以把它延伸到生活中,不断地增强。我思考后得出有两个方法,一是外化到课室的布置上,让课室布置融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这一栏。二是借助家长的力量,校内校外共同营造这种大氛围。总之,一堂课不是终结,而是另一个开始。

作为低年级小豆包们的老师妈妈,其实真的很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想让他们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孩子,所以心育活动的开展不能少,这本书是一级一级写的,我一定会继续拜读,努力成为自己的东西,再创新,再生成!

《班主任心育活动36例》读书心得体会 篇3

翻开这套《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丛书》中的一篇篇教案,读者钟志农老师精心设计的积极心理导向的心育活动主题构架,心里涌起许多感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而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智力则是人们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尤其要注意通过能顺应学生成长“关键期”的心理训练,促进学生人格与智力两方面的积极发展,降低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适应不良甚至是的可能。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不是要解决“有没有心理疾病”的问题,而是要关注学生“发展是否正常”的问题,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系统的教育和辅导活动,促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而这本书针对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抓住了每个发展阶段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以班级心育活动课为载体,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和训练。对于我们班主任的心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其实在班级管理中,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走情感路线,摸清孩子的心理,想彻底的去改变他,就得从从“心”入手,那怎么进行心育活动?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梳理好,传达给我们的孩子呢,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由于新教师,可以说管理经验上就是零起步,可能自己有自己的创意想法,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引路人,通过这本书,我终于对自己的想法该怎样实施有了一点点眉目。都说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那在我们这样没有心理教师的时候,班主任更是主心骨了。所以作为新官上任,我真的想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虽然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任教,而本书是针对小学1—3年级卷的,但我认为其中还是有许多的共通之处。例如:爱校、亲师、遵纪、守规、倾听、自理,这些本应该在低年级就养成的习惯,很多中高年级的同学并不能做好。所以针对这种现状,开展例如我能“喜欢学校”、我能“亲近教师”、我能“上课守纪律”、我能“排队守规则”、我能“倾听不插嘴”、我能“整理小书包”等等的主题心育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只要稍作修改,我觉得这些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心理素质,重新提高对学校、老师、同学的认识,从而把坏习惯改过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学生的班主任,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也会好好利用书中的资源,让自己快速地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班主任心育活动36例》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暑假里,我拜读了由钟志农老师编写的《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 》,读完全书后,我迫不及待的又仔细阅读了一遍,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只领会到了本书中只言片语,感觉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班主任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自己一些拙见。

一、低下身子,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人。

本人已有工作20余年,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心理这方面的体会感悟很多,只有当了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才能真正体会到当班主任的难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解决技巧。当老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几年来,我一直记得曾师父跟我讲的一句话:“要想当好老师,教好书就必须得当班主任”。随着时间的迁移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很希望自己能通过努力能让自己慢慢地成长起来,有一天也能成为一个充满着幸福感的班主任。 而我拜读的1—3年级卷,该书很适合我们这种很少带过高年级的老师们去读。通过看书,你能更准确的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前有一个准备,才能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有着更好的解决方法。比如说:我任教的一(2)班有两个男孩子经常吵闹,关系搞得很不好,经常听学生跟我讲他们有吵架的,我当时听了觉得两个大个孩子怎么老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经常吵架呢?于是我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大朋友的角色,站在他们的角度,细心的去跟他们两个进行沟通交流,经常询问他们最近处的怎么样?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从侧面问同学他们的日常表现,慢慢地我感觉他们比以前的关系要好些了。彼此之间慢慢又恢复了交往。我记得前年教的一个班还有一个这样案例,就是有几个平时很要好的女孩子闹矛盾了,而且还闹得挺厉害的,差点没断交,而且谁都不承认自己错了,都认为是对方的错误。怎么解决呢?空讲大道理,相信四年级的孩子们也会开始不爱听了。利用中午午检时间,跟孩子们讨论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样的人?你想跟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孩子们的答案大多是积极的,正面的。问题继续深入,如果已经成为朋友的人,该怎样维护好这段难得的友情呢?孩子们的答案此时就很浅显了,一般就是多陪她玩,多帮助她学习等。那如果发生矛盾或误会了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其中之一,那个更珍惜这份友谊的人先发觉自己存在的可能不对的地方或先原谅对方。并且告诉孩子先低下头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巨人”,教会学生为人要宽容要大度。这一环套一环的层层深入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从读书中学习来的。结果问题很圆满的解决了,而同学们也没觉得老师是在教育他们,也把道理理解和接受了。像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书中还提到了我能有个好人缘 、我能不乱起外号、我能巧拒抄作业、我能消除小误会、我能做个好同桌、我能交往不起哄、我能心中有他人、我能珍惜讲真话、我能上网有时限、我能与挫折同性等共36个活动专题,这些都是学生在交往交际过程中会遇到的很普遍的问题。

二、身正日范,坚持做学生的好榜样。

作为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每天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一面镜子,是自己学习的标杆,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作为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就要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言谈举止,都要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人师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社会的评价,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争做领导的好下手,学生的好伙伴、教师的好同事为标准,耐心和孩子们相处,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敢于担当,乐观向上。

三、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是保证学生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

通过学习里面的设计理念,我也在我班摸索着实施了午检内容,效果还真不错,我能“捡三不落四” 、我能“作业更细心”。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养成写字清晰、认真的习惯确实不是很简单的事。例如我班又几名同学,本来可以写的很好,但就是不好好写,通过开班会讨论这件事,当我再次考生子的时候,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全班没有一个字是乱写的,都非常清晰,并且正确率极高,我第一次感到原来他们都是很棒的,就是按心理想不想写了!

有了这本书的指导,以老师的身份帮助孩子们去分析、解决或教育这类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真是一本很实用的好书。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引领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往往,我将孩子的心理健康看得比什么都来得更重要。因为只要孩子的心理健康了,他们的学习态度也就会积极上进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