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心得体会

请欣赏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心得体会 篇1

人的本质是什么,有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新认识,“人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存在”,如果人真正成为人,即人作为人得到落实,会获得精神的安宁,境界的感悟和整个生命的快乐和幸福。在他看来,作为人的“我”有五个层次:天赋,爱好,特长,志向,事业。

在他看来,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是人与人在起点上的一个差别。爱好,或者说是兴趣,是在天赋的基础上,是经过人的尝试实践和锻炼而形成的。特长是在天赋和爱好的基础上,经过实践的锻炼,外界的培养和强化逐渐形成的。志向或者说愿望是在特长的基础上,经过内在的生长形成的。所谓的境界也就是自己界定的一个高度。事业或者说功绩,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终达成的,在这里,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弘扬了自己的个性。

从这个角度上讲,基础教育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就要从以下来尝试:

(一)顺其天赋、扬其之长

顺其天赋并非是顺着学生自己的性子,让学生为所欲为,实现他所认为的畅快人生。而是要通过教师的发现和培养,并且经过不断的尝试、实践,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秉性、天赋。然后,帮助学生从心里顺应它,人的成长就会自然、顺畅;善待它,学生就会在学问上达到应有的成功。人要满足自己实现的欲望,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就必须不断的实践、锻炼。就更要进一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变、提升为一种优势或特长。当这种优势得以发挥时,不仅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人心灵充实,精神饱满,实践着一种“高峰体验”,彰显着一种精彩人生。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克利夫顿曾讲,“人的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就是精心设置形式多样和富有吸引力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不断尝试自己,锻炼自己,以便激发和唤醒他们的天赋、禀性,发现和了解他们的天赋、禀性,并据此对他们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达到“顺人之天,以致其性”,舒展身心,畅快生命。这样的教育,顺乎人的天性,合于人的自然发展。为此,我们要一方面注意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优势;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和施展学生的这些特长、优势。这样,学生在受教过程中就很容易获得成就感,感受成功的喜悦。教育满足学生这种自己表现的欲望,激发并释放学生潜能,学生必然精神愉快,拥有积极的心态,更有对学习与生活的信心,更能激起对社会与人生的热爱。

(二)从其爱好、立其志向

人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满足了自己的爱好、兴趣,不仅仅有成就感,更有成功的愉悦感。有了这种兴趣或爱好,人才能对学习或工作不知疲倦,学习或工作会成为人的一种享受,而非心理负担。有了这种兴趣、爱好,人才会沉浸于学习或工作,忘情于学习或工作,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人人页都有自己的愿景,都有对自己未来的一个美好向往,然而只有当这种愿景成为自己的志向时,才能成为其追求,才能成为一个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对于人来讲,在各种选择和可能面前,人根据自己的天赋、爱好、特长等内在地生发志向,规划愿景。这种志向、愿景以人的天赋、爱好与特长为基础,所以,它是真正属于人自己的。

学生的爱好、兴趣以自己的天赋、禀性为基础,也是其自己、个性的根本所在,关乎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快乐与幸福。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是要提供各种条件与帮助,培养与引导学生的兴趣或爱好。这种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教育,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他们高贵的精神气质;不仅是在充实学生的心灵,更是在愉悦学生精神。这更是一种心灵教育,情感教育,快乐教育,幸福教育。有利于形成他们开朗的性格、放达的胸襟、丰富的内在世界。而所有这些,最终都把学生引向成熟,推向成功。

学生的志向、愿景同样是学生自己、个性的根本所在,关系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快乐与幸福。作为教育,就是负责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天赋、爱好和特长等来确定志向,设置和规划愿景,把社会的需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应向学生讲明白,在志向的选择上,我们必须按照真善美的标准。

(三)增其情商,成其灵性

我曾在我的学生中问“谁能告诉我:你们怎么理解情商高?”几乎所有学生众口一词“高情商就是有人缘好,会打关系。”虽然有点不确切,但是至少说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个流行语义。高情商如果被理解成这样,也确实是太狭隘了。我们也真该反思我们的学生了,13岁左右的孩子,真的该给他们讲讲如何曾其情商了。

在百度百科中,情商解释为: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感智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了解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认识自身、掌控自己、承受挫折、理解他人、人际关系。这几个方面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层递进的意义。人的情绪和情感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更要认识自己的某种情绪的出现,并了解当时的情绪状态,并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哪些是自己不能为力的,哪些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哪些是由于自己造成的,哪些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人认识了自己的情绪,才能调控自己的情绪,才能使自己的情绪的表现更适度,才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感,实现理智的处理问题。人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甚至会遇到很多的失败,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理解他人是与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只有处理好各级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合作,才能获得更多地信息,才能更好地实现实现自己的成功。

爱迪生从小就被老师认为是个比较笨的孩子,但他的母亲却发现了他的探究天赋,并用心培养,结果最终梦想成真,成为发明大王。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讲:“做数学研究是要有天赋的,我在这方面还是有点天赋的。数学研究就像下象棋,要有大眼界,只经营眼前小小一块地盘就会失去大局。”谷超豪在数学研究领域“走一条自己的路”,在20XX年光荣获得了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姚明所以成为姚明,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打篮球的优势,是缘于他在110米跨栏方面具有突出特长。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天才,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地发掘和最大限度地顺应和利用自己的天赋,从而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爱迪生的成功并非因为它的聪明,而是它的专注力,他成功之前也并非事事如意,但是他却有一种超凡的毅力。谷超豪也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他独立性,他对数学的一种极强的洞察力,和把握关键问题的悟性,取得了超凡的成绩。姚明的成功也在于他能把他的优势在其他方面的发扬。杰出人才的成功正是这些高情商的促动,给其极大

顺其天赋、扬其特长,从其爱好、立其志向,增其情商、成其灵性。这几个方面是有他本身的层次性。天赋是自己所有的,但是是潜在的,必须经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发展为特长;兴趣和爱好是可变的、不稳定的,必须经过培养才能稳定下来,成为为之奋斗的志向;情绪和情感是瞬时的,只有具备能把握关键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其创造性,凸显出创作的灵性。因而顺其天赋、扬其特长是杰出人才培养的基础,从其爱好、立其志向是杰出人才培养的重点,增其情商、成其灵性是杰出人才培养的推动力。

教育有种种问题,杰出人才的培养问题始终是各级教育关注的主题,不弄清“杰出人才的培养”问题,基础教育必然“漆黑一团”,而把“杰出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搞清楚了,基础教育就必然走向“澄明”,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发展前景。

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心得体会 篇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如何把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型、科研型的组织,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市教育局“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教研员”的新理念,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发展意识,确立“教师发展学校”的观念,不断引领教师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学校办出典型、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面对新课程,我们碰到了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和困惑。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我们面对的大班教学,如何针对个体的差异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如何进行等等,这些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向我们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面对困惑,西华中学的园丁们紧紧依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三种力量。努力学习课程理念,刻苦钻研课标教材,认真进行教学反思,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在课改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扎实的脚印,收到了一份份丰熟的硕果。

课改的实施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为了加强教师之间交往、互动、合作和专业切磋,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西华中学教科研》应运而生。《教科研》立足于素质教育,坚持“解读课标、探讨理论、交流经验、指导实践”的原则,致力于课改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服务于全校教师和学生,为我校教研教改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研教改,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理念决定意识,理念决定行动。“教是为了不教”、“爱是最好的教育”,《西华中学教科研》问世了,让我们呵护她、培育她,让她陪伴我们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去战胜课改征途上一个又一个险阻,去夺取教育教学中一次又一次胜利。

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心得体会 篇3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在这次变化中,我们不断学习新的课程,努力准确掌握新科目的精神和理念,期待能更好地应用于教育实践。为了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Xx年11月,本人参加了区研修举办的简训学习,对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进行了专业训练。现在将自己的体感、认识和收获总结如下。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引入后,教材也进行了很大的修订。

教材体系混乱,没有熟悉的内容,很多适应不了。因此,教师们对课程改革感到抵触。这次训练中,他说:“你们是用教材教还是用教材教?”的话。是的,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教学过程中教材死了,但作为教师的人还活着。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更新,才能把教材的有限知识扩展到无限的生活中。

其次,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更多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

成功的教学,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和谐的交流和沟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成功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导师和参与者。他们学会了蹲下来欣赏学生。他们学会了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理解学生的心理,顺应学生的天性,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尊重所有学生的想法。不管对错,都不批评。表扬、默许、错误观念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中得以纠正。(乔治伯纳德肖,学)在新课程下,老师们充分意识到教材只是载体,所有教师都要发掘和创造。约翰肯尼迪教育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课程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调试和重组教材”。

沃德说:“平凡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教师说明知识。好老师示范知识伟大的老师鼓励学生学习知识。单击每次听课的过程中,我都深刻地意识到新课程下的老师都在努力让学生学习知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追求是走向全民教育。这就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的最终追求。正在训练的老师讲课值得我再一次有深刻的品位。

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心得体会 篇4

我有幸参加"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这一国外教育援助项目活动,与一些专家、教授、教育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教师接触,参与了资金发放组织宣传,校长和教师培训,项目学校工作调研、评估,设计编写教材,项目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一直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行动与研究结合,调研、培训、教学、管理等一体化的过程中运行,本人置身其中,受益颇多,为之感慨。

这是一个促进教育公平的项目。是英国支持中国西南贫困地区处境最不利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项目。它以促进教育公平,帮助处境最不利女童、少数民族、留守、残疾、离弃、家庭极贫困儿童获得公平入学,公平接受优质教育机会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帮助中国政府普及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贯穿项目全过程的思想主线就是促进教育公平,整个项目渗透着"全纳""赋权""民主""平等""和谐""参与""关爱弱势群体" "有教无类""共同探究""知行统一"等思想内涵。项目的重点是帮助处境最不利儿童更新理念,增强自己发展能力,与周围同龄人一道获得相同的学习、生存、发展机会。项目总是公平接纳每位参与者,使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展示自己独特而有效的做法,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相互交流,展示经验、成果。既学习教育理论,又进行教育实践,还进行教育探索研究。参与者在项目活动中被改变、被更新,很乐意地成为中英基础教育项目的学习者、实践者、研究者、推广者。参与项目活动后,能够从教育公平领悟到社会和谐、社会公平;领悟到民主、平等、爱的教育;领悟到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领悟到关爱弱、帮助势群体,改变处境最不利儿童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公平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个项目高度重视并且帮助处境最不利儿童改变"弱势"与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乐于趋炎附势,锦上添花创佳绩,不乐于雪中送炭,帮助弱者改变弱势的思想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可以感受到项目倡导的教育公平对我们现实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项目的工作证实了教育公平是实现人与人公平的必然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实施中英基础教育项目有利于增强干部、师生家长的公平意识和民主精神,有利于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

这是一个具有较强经费支撑力的项目。英国政府为这个项目提供2700万英镑的资助,是至今外国政府对中国政府实施规模最大的国外教育援助项目。这个项目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壮族自治区27个最贫困县的1668000多名儿童受益,帮助22万处境最不利的儿童完成初中教育,使6万名弱势儿童的学业成绩得到了提高。这个项目使西南地区27个贫困县的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教师得到了参加国家级、省级、县级校长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机会,在教育理念、教学、教研、管理、编写教材、组织培训的活动过程中,到县城、省城、北京的交通、食宿、培训所用教材以及各项工作所需经费皆由项目资助经费开支,这给西南地区27个贫困县的领导和教师带来了学习提高的实惠。有的教师说,在农村贫困地区教书多年,第一次有机会到省城、到首都学习培训,激动不已,终生难忘。

这是一个推动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的项目。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为使处境最不利儿童得到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着力打造教师队伍,加强农村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化提高的培训,有针对性地编写培训教材,促使他们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专业理论快速提高。参加培训后的教师进一步修正、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增强了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改善弱势群体的意识。教师们进一步拓展了所教学科的知识,教育学的知识,与教育联系着的方方面面的社会知识。在教什么,怎样教,怎样研究教,怎样评价教与评价学等方面学到了许多新的专业知识。初步掌握了"全纳""赋权""参与式" "合作学习""共同研究"游戏活动激活学生,激活课堂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行动策略。引导教师由"经师"变为"导师"。教师们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能,在综合应用听、说、读、写、思、议、评,收集整合应用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的技能,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技能,教学研究的技能,使用现代教育信息的技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技能,协调处理各种关系的技能都有了明显的增强和提高。教师们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品质的修养,在理论学习和参与培训的实践中改善了个人的思想行为,调适了自己的心理,排除了不良情绪,认识到营造良好心境,养成良好性情、良好行为习惯,在学生面前展示良好行为举止、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性。教师们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特别在教育公平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教育科研理论、评价理论方面的思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们观察了贫困县教师参加项目培训的情景和跟踪到课堂听课的情景,可以看出,教师参加项目培训活动后,专业化水平不同程度地有了提高。

这是一个增强校长有效领导力的项目。这个项目中的"五个产出"分别从资助经费发放、教师队伍培训、校长队伍培训、项目学校工作监测评估、教育公平的落实来展开项目的工作。五个方面都以校长为中心环节来开展活动。从一开始校长就是项目活动的核心角色,就是项目工作活动的学习者、先行者、研究者、组织者、推广者。项目学校校长通过参与学习、培训、研究、组织、推动各项活动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感悟到自己在项目中的作用,自己对项目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效。项目产出三的主要任务就是着力打造校长队伍,增强校长的有效领导力,从有效校长特质、校长价值观、校长如何形成愿景、学校文化建设、领导与管理、领导风格、学校有效团队建设、学校战略规划、监测与评估、课程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策略、校长专业发展自己诊断,校长专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方面来提高增长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校长在项目培训、研讨、动手实作项目活动组织中能够感悟到校长角色的价值、意义和作用,自己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明确了校长必须做什么,怎样做,要达到的目标,怎样监测评价做的成效。项目总是把校长引到更深远,更高的境界中去体味、思考、探索当校长的学问,谋求自己与学校科学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这是一个最具操作性的项目。项目总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进行。项目启动对处境最不利儿童、对教师、学校、学生家庭、所在社区的基线调研和中期评估使用的取样工具、统计表格、问题研究矩阵,调研评估途径、策略、方法都切实可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有导向性。针对基线调研实际,确定项目分步实施思路、工作流程,设计培训框架,编写培训教材,试用修改,最后成书,推广使用。从基线调研到"五个产出"同时从五个角度针对处境最不利的弱势儿童展开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整个项目从贫困地区学校的实际出发,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放在一起思考和实施;把资金发放、环境建设、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监测、评价作为整体来思考实施;贯穿了辩证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思想及方法,使参加项目的教师在参与项目活动中学到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掌握了一些精细、易行、用之即有效的科学方法和巧妙策略。在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实施中,组织项目的国际专家和中国专家对项目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尊重科学、尊重人本的精神、坚持公平正义的精神给参与者留下深深的印象。项目的主持者们从思想内涵上、思维方式上、行动策略上、精细技巧上、主体精神上都能给人指导与启迪,为人提供借鉴与示范。

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将要实施五年,两年多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相信此项目结束时,一定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并且可以预测,这个项目的成效不会因为它的结束而消失,它促进教育公平,帮助弱势群体的意义将持续地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