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支教学习心得体会

请欣赏教师支教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支教学习心得体会 篇1

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不是照样选科,更应该主动学习,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践。而农村教师更加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教材“特殊”处理,挖掘学生的潜质,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去年我到了偏远的农村中学支教。在那里,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级,学生一部分是本地的,一部分是“小候鸟”,随时都有可能“飞”走。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具有的美术素质远远低于我的想象,并且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无法像城里的学生那样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因为很多村小都不具备专业的美术教师,课程的开设如同虚设。现状如此,原来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新的学生,如何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呢?经过一年的实践,对于农村美术教学的思考,我有以下几点探析:

从生活出发,表现熟悉的事物

大美相当于无术,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少技能和技法,但必须让学生对于美术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使他们在原来的潜质上有所发展。

兴趣从哪里来?怎样去培养?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创立了“生活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体系。其“生活即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即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被包含在生活当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且“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毕业”。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风俗和生活经验各有不同,但共鸣点相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拥有目前共同的学习和生活。我支教的地方是一个海边小镇的中学,距离学校100米就是码头。穿梭的轮船、朴实勤劳的渔民、编织而成的美丽鱼网、蔚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海鸟……这些都是学生眼中最平常不过的景物。而放学后到海滩上去捡自己喜欢的贝壳,也成了他们生活中最喜欢做的事情,这一切都可以成为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感知的主观性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起点。一些学生的家长出外打工,学生过着“留守生活”,往往觉得孤独,而家长的生活习惯与娱乐方式,也让他们感到无奈。那么,教师就得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注重教学和实际相结合,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学习《宣传画》这一课时,除了教材提供的主题外,我刻意引导学生: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特别关注且愿意表现的主题,或是让自己“纠结”的问题?有一个学生的画面传达出了内心的呐喊。他用俯视的角度画了一个学生在一张桌上做作业,桌角放了几本书,而更多的空间则被凌乱的麻将牌所占据。他很痛恨母亲打麻将影响了他的学习,而母亲却熟视无睹。这样的美术作业可以让学生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便于教师与之沟通。可见,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所创作的宣传画,犹显真实。

教材之外,实践出真知

美术新课程标准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了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不同地区的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有所创新。面对这些农村的中学生,我不能按部就班地跟着教材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补。

初一的美术课上,我为学生增加儿童画或者线描。课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海边捡贝壳,或螺,或蛏子。相对来说,初一的学生生理年龄较小,儿童画比较好操作,易出效果,也容易让他们产生成就感。我希望学生把大海的气息带进教室,让他们在亲切的氛围中进行儿童画学习和创作。之后,我让学生举起自己的作业,教师在其中比较画面物体的位置安排,从中进行引导。在比较中让他们获得合理构图的信息,实践出真知,记忆便会深刻。

抓住学生闪光点,给学生树立信心的同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比较自己的画面上缺少些什么,而缺少的弥补会让作品更加生动,教师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创作。

在之前儿童画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掘出一些造型能力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对作品进行再创作。那就是结合乡土开发教材,再发掘自己的长处。我在学生写生海鲜的作业中,挑选了几幅优秀的作品,引导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用工笔白描的方式把写生的画面重新表现。如此一来,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对中国画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预想设计的行为和习惯,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明白:同一个题材的作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学会赞赏,挖掘长处与个性

学生很敏感,因为是外来人口,家境的不富裕和对于本地环境的不熟悉,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会赞赏,给予关爱。

有一位学生的妈妈离家出走,爸爸聋哑,在许多老师眼里,他的成绩只能排在“差生”一列。在他觉得自己“不想读书”的时候,我特意带着他到旁边的田野走走。秋天的色彩丰富,我让他记住看到的景色和位置,归纳成几大色块后,把田野、房子、树木、芦苇和小河等画在小稿上,进行调整,然后采用了一种适合他操作的表现手法——纸浆画。这种形式几乎不要求学生有太多的造型能力,只要能够静下心来耐心画完便可。作画时,我与他聊聊家常,此时,他也会放下包袱,与我敞开心扉。他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让我感到吃惊,我也庆幸自己的坚持没有白费。

学生作品的展出,在校园文化中尤为重要。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每一次我都会精心挑选进行保留,尽量做到不重复个人。虽然课堂作业的质量及不上兴趣小组的作业,但是它涉及的学生面广,是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最好认可,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兴趣小组的作品追求大气,表现材料的多样性。我记得展出当天,学生都兴奋地寻找自己的作品,也认出了其他同学的“风格”,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

教师支教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三下乡支教活动已经结束,从大学生到一名支教老师,角色的互换让我深入了解祖国的教育事业,也更加热爱这个事业。短暂的两周支教生涯给我的大学带来崭新的一面,给我的人生增添不平凡的一页,这段经历很值得我去纪念。

我们支教的地点是电白安乐小学,初来乍到,我们对这里一无所知,电白安乐小学领导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我们十四名支教老师相互帮忙,相互学习,很快便适应下来。按照支教任务的分配,我的教学任务是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我真正意识到,要上好每一节课是多么的不容易。在教室这个舞台上,一节课四十分钟很快过去,而老师课前不能只准备四十分钟的内容,“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以这种严格的要求去衡量自己,你的课才能上得称心如意。

我一直以为,要当一名好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必须的。这里的学生很听话,上课相当的积极,让我非常感动。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学到知识,健康成长,我严格要求自己,教孩子数学、唱歌、猜谜语,教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精彩和美丽。我希望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张扬,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完成作业,而这些孩子让我的心愿实现,我感到莫大的幸福。

七月流火,酷热难耐,支教的生活是艰辛的,农村的教师生活是城市无法想象的,我们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教师队伍团结互助,生活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餐桌上我们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使我们共同进步,顺利完成学校交与我们的任务。

尽管吃的住的不尽人意,但安乐小学是自然的,孩子们是憨厚淳朴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甜甜的问候,学生的热情像一缕缕清新的空气抹去我心中的阴霾,在这里,我简单而快乐地生活着。课堂上,孩子们用好奇和纯真的眼神看着我,我真想把一切东西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我无时无刻不幸福着,无时无刻不努力着。

教师支教学习心得体会 篇3

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不是照样选科,更应该主动学习,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践。而农村教师更加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教材“特殊”处理,挖掘学生的潜质,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去年我到了偏远的农村中学支教。在那里,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级,学生一部分是本地的,一部分是“小候鸟”,随时都有可能“飞”走。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具有的美术素质远远低于我的想象,并且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无法像城里的学生那样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因为很多村小都不具备专业的美术教师,课程的开设如同虚设。现状如此,原来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新的学生,如何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呢?经过一年的实践,对于农村美术教学的思考,我有以下几点探析:

从生活出发,表现熟悉的事物

大美相当于无术,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少技能和技法,但必须让学生对于美术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使他们在原来的潜质上有所发展。

兴趣从哪里来?怎样去培养?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创立了“生活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体系。其“生活即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即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被包含在生活当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且“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毕业”。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风俗和生活经验各有不同,但共鸣点相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拥有目前共同的学习和生活。我支教的地方是一个海边小镇的中学,距离学校100米就是码头。穿梭的轮船、朴实勤劳的渔民、编织而成的美丽鱼网、蔚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海鸟……这些都是学生眼中最平常不过的景物。而放学后到海滩上去捡自己喜欢的贝壳,也成了他们生活中最喜欢做的事情,这一切都可以成为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感知的主观性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起点。一些学生的家长出外打工,学生过着“留守生活”,往往觉得孤独,而家长的生活习惯与娱乐方式,也让他们感到无奈。那么,教师就得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注重教学和实际相结合,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学习《宣传画》这一课时,除了教材提供的主题外,我刻意引导学生: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特别关注且愿意表现的主题,或是让自己“纠结”的问题?有一个学生的画面传达出了内心的呐喊。他用俯视的角度画了一个学生在一张桌上做作业,桌角放了几本书,而更多的空间则被凌乱的麻将牌所占据。他很痛恨母亲打麻将影响了他的学习,而母亲却熟视无睹。这样的美术作业可以让学生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便于教师与之沟通。可见,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所创作的宣传画,犹显真实。

教材之外,实践出真知

美术新课程标准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了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不同地区的'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有所创新。面对这些农村的中学生,我不能按部就班地跟着教材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补。

初一的美术课上,我为学生增加儿童画或者线描。课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海边捡贝壳,或螺,或蛏子。相对来说,初一的学生生理年龄较小,儿童画比较好操作,易出效果,也容易让他们产生成就感。我希望学生把大海的气息带进教室,让他们在亲切的氛围中进行儿童画学习和创作。之后,我让学生举起自己的作业,教师在其中比较画面物体的位置安排,从中进行引导。在比较中让他们获得合理构图的信息,实践出真知,记忆便会深刻。

抓住学生闪光点,给学生树立信心的同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比较自己的画面上缺少些什么,而缺少的弥补会让作品更加生动,教师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创作。

在之前儿童画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掘出一些造型能力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对作品进行再创作。那就是结合乡土开发教材,再发掘自己的长处。我在学生写生海鲜的作业中,挑选了几幅优秀的作品,引导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用工笔白描的方式把写生的画面重新表现。如此一来,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对中国画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预想设计的行为和习惯,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明白:同一个题材的作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学会赞赏,挖掘长处与个性

学生很敏感,因为是外来人口,家境的不富裕和对于本地环境的不熟悉,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会赞赏,给予关爱。

有一位学生的妈妈离家出走,爸爸聋哑,在许多老师眼里,他的成绩只能排在“差生”一列。在他觉得自己“不想读书”的时候,我特意带着他到旁边的田野走走。秋天的色彩丰富,我让他记住看到的景色和位置,归纳成几大色块后,把田野、房子、树木、芦苇和小河等画在小稿上,进行调整,然后采用了一种适合他操作的表现手法——纸浆画。这种形式几乎不要求学生有太多的造型能力,只要能够静下心来耐心画完便可。作画时,我与他聊聊家常,此时,他也会放下包袱,与我敞开心扉。他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让我感到吃惊,我也庆幸自己的坚持没有白费。

学生作品的展出,在校园文化中尤为重要。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每一次我都会精心挑选进行保留,尽量做到不重复个人。虽然课堂作业的质量及不上兴趣小组的作业,但是它涉及的学生面广,是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最好认可,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兴趣小组的作品追求大气,表现材料的多样性。我记得展出当天,学生都兴奋地寻找自己的作品,也认出了其他同学的“风格”,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

教师支教学习心得体会 篇4

转眼间,一个月的支教生活过去了,回顾这一个月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心中充满喜悦,因为支教工作锻炼了我,各级领导的关怀鼓舞了我,老师和学生们的热情感动了我,与老师们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实的,带给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但毕竟是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单位,来到一个自己比较陌生的地方。回首一个月的支教生活,我感到沉甸甸的。

一、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其实我的所有的准备似乎都是多余的,因为迎接我的是一张张真诚热情的笑脸,没有多少寒暄,领导早已经对我的工作做了整体安排,我没有什么意见。我担任三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美术,五年级的一个班的英语,六年级一个班的美术课。在接触学生之前,同事们就告诉我,山里的孩子比较朴实本分,但由于知识面的狭窄,思维不是很灵活。也有调皮的,但大多数的孩子还是比较淳朴努力的。带着这些忠告,我怀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走进了教室。孩子们在安静地等待,七十多双眼睛向我看来,我看到了好奇和探寻。我也微笑地看着他们,相信他们也会懂得我的友善。这里的学生特点是都很热爱读书,对知识的渴望超出了我的想象,每次他们都听得那么入迷,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憧憬。他们的感情很丰富,观察力也很细。最感动的一个细节就是,每天上下课师生互相问好时,他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声音向我喊出“老师好”、“老师再见”,虽然我的耳朵经常被高分贝音量震得嗡嗡作响,但沐浴在学生的爱里很幸福。他们很有礼貌,见到老师行礼问好,他们也很勤劳,总是将校园和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同时,他们也很顽皮,班上也有个别学生违反纪律,被我发现后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还有的请来了家长,看着学生们痛哭流涕地表态,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我觉得这里有着更多的望子成龙。

二、教学工作,不敢马虎我在支教之时就给自己定下一条原则:到新的工作环境中要做到敬业乐群。因此,在工作中我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认真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精讲精练。针对学生知识面窄、理解问题肤浅的情况,我在每堂课上都尽量匀出5分钟时间,补充一点课外知识,让学生做一做,练一练。针对学生思维不灵活的问题,我上课尽可能多地提问,从多个角度提问,并且将问题难度降低,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课堂评价。学生们渐渐由不爱发言到抢着发言。针对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我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一点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我还能认真备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强求一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组合作、自行探究、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等各种教学手段,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在丰富、宽容、轻松的课堂气氛的感染下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

三、研讨交流,学习提升在支教程中,我明白我的责任,关于这一点我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课堂上我和学生们积极探讨学习方法,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同学中好的学习方法给予鼓励和推广,不足之处给予指正,课堂教学大有改进,班级管理井然有序,学习成绩不断呈现上升趋势。我虚心向每一位教师学习,和他们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向同学科老师虚心请教,只要有时间就认真听课,评课,及时做好记录,接受建议。数学研讨会活动上,,我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得到其它老师的认可,这期间我出示了一节示范课,从导入到结束,比较完整地呈现出了我的教学理念以及我的教学思路。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我后面工作的激励和更高的要求。

支教工作已过去一个月了,在与蔡家塬小学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也吸取了老师们不少好的经验,同时我的感受良多。首先,我们的到来对于当地学校是一个良性的补充,有助于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第二,促进了地区教育的交流,我们带来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也学习到了农村教师的优秀品质和有益经验,我们看到了山区教育的现状。

第三,对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十分有利。在这里工作更能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在条件相对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四,我收获了很多感动,感动于受援单位和我们原单位领导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持。感动于这里师生的热情,感动于这里老师默默地奉献,感动于这里学生学习的执著,还感动于我们七级支教队这个集体的精诚团结,温暖和谐……还有什么比心情舒畅,工作愉快更幸福的事情呢?

深深地感谢上级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锻炼机会。我一定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和厚爱,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