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体会

请欣赏读一本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一本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读一本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守望教育》是刘铁芳教授一本关于教育理想的真情守望的著作。书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气风发的行动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现实教育的走向。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域,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

他们可能常常被名之为实际的脱离者,时代的落伍者,但他们依然在寂寞中执著地思索。他们同样是可敬的!”书中还提到,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心教育了,但是从很多方面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以批判为主的,把教育的问题都归结于教师,甚至传言"一流的学生,二流的教师"。教育,其实是跟我们每个人相关的整个社会的事,应该是整个社会"关心并团结协作"的事,而不是出了问题就是老师或者学生个体的事情。

有人说当今的孩子非常幸福,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教育条件,都远远超过过去!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真的是这样的吗?不禁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不能全否定,但至少有一点,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样的说法都是以自己的角度来说的,从未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让教育充满爱和乐趣,让孩子成为孩子”这是《守望教育》给我的最大触动!印象颇深的一句是“没有故事的生活是寂寞的,没有故事的童年是暗淡的”,让我思考最深的一个问题便是“对于孩子什么最重要?”

每个家长最大的期望就是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什么是“成功”?在他们眼中便是考试成绩优秀的人抑或读书机器罢了。为了这“成功”,他们费尽心思替孩子着想,甚至愿意付出一切。殊不知,这只是美其名曰罢了!那孩子除了认真读好学校的书考出好成绩之外是否还需要其他的本领和知识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认为儿童更需要童话故事的滋润。童话是人类的梦,是生活的酒,是智慧的乳汁,是美好希望的翅膀。

曾几何时,祖母、母亲的故事是伴随孩子的童年的。模糊记得“山里的破庙”、“狼外婆”、“小红帽”……即使自编的也给童年增添了许多神秘和快乐的色彩。童话总是用浅显的语言,通过幻想将一个个聪明、善良、调皮、可爱、愚钝、可笑的人物、动物用幻想的手段编织起来。即使童话中总是好人战胜了恶人,到最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孩子们还是会听得津津有味。有故事陪伴的童年,虽然贫穷但不寂寞。即使长大后,这些童年的故事还会在依稀在记忆中存留。现在的童话故事丰富多了,但孩子们口耳相授的故事却少了。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社会的发展总是要付出代价”,那孩子们的代价就是听故事看故事的时间被电脑游戏和兴趣班所替代,家庭也仅是个学校的延伸。教育本该让孩子贴近儿童生活儿童世界,可是现在的教育是纯而又纯的。故事渐渐走出了孩子的生活,逐渐的就是快乐童年越来越远。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想象力那么贫乏?我猜想这和接触的童话多少有关。童话是儿童想象力的引发者,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材料。童话中有很多“怪”思想,多看童话的孩子必然会有奇思妙想,而每天只接触试卷作业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从何而来?他们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在他们的世界中,每天都是“安静”的,都是“平淡”的。要让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我想应该从故事从童话开始。

我也试着给孩子们每天讲故事,让孩子真正的走近故事,走近真正的童年,我觉得还是应该从社会出发。但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是要努力还孩子故事。

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有个七彩童年,让孩子多看看到冉冉上升的朝阳,渐渐落下的夕阳,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草丛中蹦跳的蚱蜢,稻田里忙碌的青蛙,花丛中飞舞的蝴蝶,树枝上调皮的毛毛虫,小河里欢畅的鱼鸭,不要让孩子的童年变得“黑白”一片,让他们在以后回忆时有更多的快乐,让他们童年的风景是美妙的。这是我看完整本书最想说的。

读一本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守望教育》是刘铁芳教授一本关于教育理想的真情守望的著作。书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气风发的行动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现实教育的走向。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域,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

他们可能常常被名之为实际的脱离者,时代的落伍者,但他们依然在寂寞中执著地思索。他们同样是可敬的!”书中还提到,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心教育了,但是从很多方面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以批判为主的,把教育的问题都归结于教师,甚至传言"一流的学生,二流的教师"。教育,其实是跟我们每个人相关的整个社会的事,应该是整个社会"关心并团结协作"的事,而不是出了问题就是老师或者学生个体的事情。

有人说当今的孩子非常幸福,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教育条件,都远远超过过去!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真的是这样的吗?不禁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不能全否定,但至少有一点,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样的说法都是以自己的角度来说的,从未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让教育充满爱和乐趣,让孩子成为孩子”这是《守望教育》给我的最大触动!印象颇深的一句是“没有故事的生活是寂寞的,没有故事的童年是暗淡的”,让我思考最深的一个问题便是“对于孩子什么最重要?”

每个家长最大的期望就是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什么是“成功”?在他们眼中便是考试成绩优秀的人抑或读书机器罢了。为了这“成功”,他们费尽心思替孩子着想,甚至愿意付出一切。殊不知,这只是美其名曰罢了!那孩子除了认真读好学校的书考出好成绩之外是否还需要其他的本领和知识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认为儿童更需要童话故事的滋润。童话是人类的梦,是生活的酒,是智慧的乳汁,是美好希望的翅膀。

曾几何时,祖母、母亲的故事是伴随孩子的童年的。模糊记得“山里的破庙”、“狼外婆”、“小红帽”……即使自编的也给童年增添了许多神秘和快乐的色彩。童话总是用浅显的语言,通过幻想将一个个聪明、善良、调皮、可爱、愚钝、可笑的人物、动物用幻想的手段编织起来。即使童话中总是好人战胜了恶人,到最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孩子们还是会听得津津有味。有故事陪伴的童年,虽然贫穷但不寂寞。即使长大后,这些童年的故事还会在依稀在记忆中存留。现在的童话故事丰富多了,但孩子们口耳相授的故事却少了。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社会的发展总是要付出代价”,那孩子们的代价就是听故事看故事的时间被电脑游戏和兴趣班所替代,家庭也仅是个学校的延伸。教育本该让孩子贴近儿童生活儿童世界,可是现在的教育是纯而又纯的。故事渐渐走出了孩子的生活,逐渐的就是快乐童年越来越远。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想象力那么贫乏?我猜想这和接触的童话多少有关。童话是儿童想象力的引发者,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材料。童话中有很多“怪”思想,多看童话的孩子必然会有奇思妙想,而每天只接触试卷作业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从何而来?他们的生活是升的朝阳,渐渐落下的夕阳,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草丛中蹦跳的蚱蜢,稻田里忙碌的青蛙,花丛中飞舞的蝴蝶,树枝上调皮的毛毛虫,小河里欢畅的鱼鸭,不要让孩子的童年变得“黑白”一片,让他们在以后回忆时有更多的快乐,让他们童年的风景是美妙的。这是我看完整本书最想说的。

读一本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