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农村教师远程研修班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教师远程研修班心得体会 篇1
经过几天的研修,我发现自己对培训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于是重新理顺了思路,轻装上阵,感觉如沐春风。我不理解那些不认真研修还说三道四的人,揪住一点问题就批评,甚至全盘否定。研修平台出现一点异样的声音是正常的,但关键是什么声音,什么意图。包括我自己,在学习的同时,会不由自主的思考,如果让我来处理我会怎么做,有些东西可能比授课教师考虑的更全面,但我们要抓住研修的实质,不是学习一节课如何上,某个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做,某个实验怎么做,而是学习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责任意识——————蓝天宝老师的三次教学设计,让我感触颇深:
一、身先士卒,勇于探索
三次教学设计,三次得到专家老师的指点,有肯定,更多的是不足。但他的教学设计理念却在发生着质的改变。作为从教时间比较短的老师,能有如此机会得到专家如此中肯的点评,我认为他是幸运的,虽然第三次教学设计仍然存在问题,虽然授课过程有些一言堂,但他在如此“被揉搓”中到底收获了多少,只有他自己清楚。我想那会是及其巨大的改变!蓝老师的成长速度也会快很多。蓝老师有一句话很中肯,他通过专家点评后感悟到,人的理念转变是设计好一节课的关键。我觉得,新课改要想落实得好,需要很多个蓝老师的这样具有上进心的人。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他怎样上课,而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
二、不屈不饶,敢于创新
作为年轻教师,蓝老师的教学设计目的从最初的以考点为目标到最后的以形成能力为目标,中间经过了自己静心的思考准备、专家的多次点评,最后能够兼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实验分析等等,作为老师他也象学生一样经过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最终才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思路方法。在观看教学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蓝老师设计的演示实验,带电的气球吸引易拉罐、带电的塑料泡沫间的作用,虽是定性试验,但我想学生会印象深刻,特别是蓝老师摩擦起电的场景,拿塑料往自己头上摩擦,原来带电体这么容易找到,效果这么明显!库仑定律的实验我们平时基本不做,除了实验室没有提供合适的器材,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懒得去开发实验,除非公开课。实际上开发试验却如此简单易行。蓝老师平时上课不一定如此下功夫设计,但我却从中看到了电学实验的开发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同样是一种资源,有人从中攫取了不屑一顾,而有人却从中攫取了宝贵的东西!
三、集体备课,尽职尽责
集体备课我们都很熟悉,但像今天的这种备课却是第一次见。什么时候我们的集体备课不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集体备课真正的为教学服务,什么时候集体备课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我期待着——“三人行,必有吾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如此,新课改亦是如此。
农村教师远程研修班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参加远程研修,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知识体系建设反面、方式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我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和提高,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近段时间研修学习,从思想深处让我们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今天,人类已进入到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信息急剧增加,知识推陈出新的周期不断缩短,我们不可能用老知识解决所有新问题,所以,积极地深入学习、给自己时时“充电”,才能让我们占据信息知识的前沿,才能使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而远程研修则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与提高和应用的良好平台。
远程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专题讲座、优秀的案例、专家的评析等,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优秀的案例使我们能感受到课堂上的氛围。通过这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网络,我们可轻松地学习,参与评论给我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指导老师对我们的一些帮助和指点更是我们尤为需要的。
“学习的目的为了应用”,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对照自己以往的教学运用,我认识到对所教教材才是一个初步的了解,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认真讲课,积极研究课型,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能充分接收新的知识信息,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为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培训是短暂的,但意义是深远的,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信念,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
农村教师远程研修班心得体会 篇3
去年我有幸参加淄博市第一期远程培训,受益匪浅,如一缕春风吹进我的心田,对我的大脑也是一次全新的洗礼。作为一个从事数学教学20xx年的我,一直认为“在其位,某其职”,只要把学生教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让学生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即可。可通过研修,我的认识有了转变,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朱小蔓老师说:“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支持的是使我们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使我们的教育不再是一个以知识为主,以追求从小学到中学到考上高一级学校为主要目的,使我们的教育是一个平衡的教育。”这对我们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数学老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以前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帮互学,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互动交流区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场所,有什么困惑、有什么见解都能在此得到很好的展示,同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有相当高的帮助。
TQ研讨能让教师和知名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有什么心中的困惑都能及时得到解决,有什么好的方法也可以展示给大家,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水平、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学习论坛让老师们学习到大家好的教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引导和管理学生,同时也深深感到教师责任重大,尤其是我们农村教师更是肩负重任。
上传资源中,我们可以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学案、教案、试题、习题上传到研修网上,达到资源共享,同时我们也可以欣赏到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修改可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教学资源,对自己教学和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总之,通过远程研修,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教学理念的落后、教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
1、借助远程研修,多学习、多交流,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学和时代的挑战。
2、认真备课、上课,合理设计学案、教案,精心设计练习题,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不掉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智慧型人才。
3、杨瑞清老师说:“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学生就可以给学生一个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都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4、教师每时每刻都要学习,所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多读一些有价值的教育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同时也希望远程研修越办越好。
农村教师远程研修班心得体会 篇4
经过几天的研修,我发现自己对培训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于是重新理顺了思路,轻装上阵,感觉如沐春风。我不理解那些不认真研修还说三道四的人,揪住一点问题就批评,甚至全盘否定。研修平台出现一点异样的声音是正常的,但关键是什么声音,什么意图。包括我自己,在学习的同时,会不由自主的思考,如果让我来处理我会怎么做,有些东西可能比授课教师考虑的更全面,但我们要抓住研修的实质,不是学习一节课如何上,某个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做,某个实验怎么做,而是学习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责任意识——————蓝天宝老师的三次教学设计,让我感触颇深:
一、身先士卒,勇于探索
三次教学设计,三次得到专家老师的指点,有肯定,更多的是不足。但他的教学设计理念却在发生着质的改变。作为从教时间比较短的老师,能有如此机会得到专家如此中肯的点评,我认为他是幸运的,虽然第三次教学设计仍然存在问题,虽然授课过程有些一言堂,但他在如此“被揉搓”中到底收获了多少,只有他自己清楚。我想那会是及其巨大的改变!蓝老师的成长速度也会快很多。蓝老师有一句话很中肯,他通过专家点评后感悟到,人的理念转变是设计好一节课的关键。我觉得,新课改要想落实得好,需要很多个蓝老师的这样具有上进心的人。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他怎样上课,而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
二、不屈不饶,敢于创新
作为年轻教师,蓝老师的教学设计目的从最初的以考点为目标到最后的以形成能力为目标,中间经过了自己静心的思考准备、专家的多次点评,最后能够兼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实验分析等等,作为老师他也象学生一样经过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最终才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思路方法。在观看教学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蓝老师设计的演示实验,带电的气球吸引易拉罐、带电的塑料泡沫间的作用,虽是定性试验,但我想学生会印象深刻,特别是蓝老师摩擦起电的场景,拿塑料往自己头上摩擦,原来带电体这么容易找到,效果这么明显!库仑定律的实验我们平时基本不做,除了实验室没有提供合适的器材,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懒得去开发实验,除非公开课。实际上开发试验却如此简单易行。蓝老师平时上课不一定如此下功夫设计,但我却从中看到了电学实验的开发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同样是一种资源,有人从中攫取了不屑一顾,而有人却从中攫取了宝贵的东西!
三、集体备课,尽职尽责
集体备课我们都很熟悉,但像今天的这种备课却是第一次见。什么时候我们的集体备课不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集体备课真正的为教学服务,什么时候集体备课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我期待着——“三人行,必有吾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如此,新课改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