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高考优秀日记(精选30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优秀日记 篇1
我站在人生的渡口,此岸的边缘。满眼是彼岸山水的静谧,浸渍在风吹草低的呼吸;丝丝缕缕的梦幻,凄凄诉诉的百花留香;泠泠泉清,嘤嘤鸟鸣,芙蓉尚盈盈……
我要去彼岸。
有时,现实如同一场迷雾,比梦更长,比风更短,执着的心情,为所求、为所得,掩盖了漫漫上浮起的黑暗。总有人,架起一只牛角的船,以牛角尖的方向,驶入梦魇深处的迷幻。
我还是要去彼岸。
为了那白鹭横江水光接天的彼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我可以不怕一切的险阻与艰难。此岸此时已变得丑陋,在彼岸的反衬下显得如此迷乱不堪,我片刻难安,世界已被彼岸填满,足以扣住我脉搏的彼岸……
我一定要去彼岸。
有时,世界像一口锅,人生与得失煮沸在其中。看不清方向的人们跌落进形形色色的诱惑的罅隙。人生像一壶烧开的水,沸腾着翻滚着燃烧着不停消耗着自己,在沸点的极限上耗尽成壶口百态的烟,使我们老来莫名的感慨万千。何为得,而何又为失呢?
我终于登上了彼岸。
如果说到达的所得能让我短暂欣喜,那么欲望冷却后的冰凉如在心底挖空一个长眠的洞。这空空如也的残缺是所得还是所失?我回首曾经的那个此岸,为何是翠竹摇风暄千林翠鸟的晨曲?又为何竟传来红梅映日吐万树红霞的晚钟?风雨交融,我又站在了人生的渡口,彼岸的边缘。当彼岸成为了此岸,此岸又成为了另一个彼岸时,怅然若失是怎样一个词?
我躺在此岸与彼岸的边缘,当我明白,这便是得与失的边缘。
有时,得与失似乎竟在一念之间,而它们却又是相互依存而在,这便如河的两岸,人生忙忙碌碌,始终都是在此岸眺望彼岸。这世上没有一味的得也没有一味的失,琉璃镜两边的世界如何能择选?岸之得失,且正是人生之得失,人应为该得而得为该失而失,莫在这无穷无尽的困扰上心机算尽劳烦一生。韶光飞逝,才是人生最大的失!
此岸是真实,彼岸是风景。我颓然一笑恍若隔世。且让子夜的音调洗净潮声,让薄雾欲坠的回响将飞走的月色反转,流进我梦的血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高考优秀日记 篇2
风没有因为旁人的质问而停止它的音乐,落叶没有因为遭到责备而改变它的舞姿。我们,又何必因为旁人的不解而终止自己的梦想?不如抛开一切,心存一种期待,勇敢地走上自己的前程。
独行,需要勇气;独行,会有痛苦。但独行,也有别人无法体味的快乐,因为一路上总有一种期待。
风无形,叶无声,但它们都追求着自己的一种完美,世间万物,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在追求一种更为高远的境界。
有人发出询问:“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因为人有太多想得到的东西,征服欲会使人变得复杂,心中所想的东西太多,而且对自己的要求又高,若没实现,又算是一种怎么的打击和痛苦?
尽管我并不认为期待都是好的,就像付出与结果不一定成正比一样,所期望的与所得到的总是有差距的。也许,开始我们抱着热情选择自己所爱的,期待最美好的结局,就算一路上遇到困难,遭遇打击,一路上孤独无助,不知所措,为了那份期待,我们还是痴心不改,无怨无悔。
其实,每个人都走在一条叫人生的道路上,一天一天,一月一年,我们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成熟,慢慢老去,最后消失在这条路上。一路上,我们看风景,我们谈岁月,我们共经历。经历过无数事后,我们在感悟,最初的年少轻狂,抱着炽热的梦想,每天充满幻想,总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去期待,身边会发生奇迹,就像期待家长在翻查书包时不会发现不及格的试卷,老师在改作业时不要发现自己没有交流或是自作聪明的抄袭。那时的我们处在时晴时雨的花季,抱着小女生的期待,盲目地随大流大兴网购,爱穿名牌把自己包装得特洋气。就这样混混沌沌地度过中学时期,到了升学时才紧张起来,期待运气的来临,却已经晚了。之后,拿着一张毕业证慌慌张张地走入社会。
期待是每一个人心空的星星。一个人,不分时代,不分年龄,不分贫富,都曾有过梦,有过期待。也许,我们曾在期待里受过伤,被期待抛弃过,或者在期待的方向迷了路。但对于每个人,无论什么条件、什么环境都应有期待,其实,它并不意味只是一种压力,有可能是鞭策我们的动力;它并不意味只是一种妄想,也是需要付出行动的!
所以,请相信总有一种期待……
高考优秀日记 篇3
时间的流驶,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嘡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我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之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致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颠,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
高考优秀日记 篇4
那段日子,心情霉暗得像间多年不曾开启的老屋,布满了蛛丝与灰尘。原因现在看来似乎很简单:一是自命不凡的我,忽然发现在学习数学方面绝对少根筋;二是发现爸爸竟无能到让即将到手的新居钥匙给别人抢走了,我们还得在这二十多年的破楼里住下去,忍受停水、停电的尴尬和一天到晚的噪音。当我终于意识到,我如果再这样躲在屋里骂自己笨,骂爸爸无能,骂发明数学的人可恨,我将很可能得自闭症时,我便常坐在窗前看看外面的东西,更想把又酸又臭的心情蒸发掉。
马路对过是本市聋哑学校,是所除了学生有些“特殊”,其他没什么特别的学校。暑假里仍有许多孩子住在这里,中午时,有些孩子会到这边的小吃摊吃午饭。我趴在窗台边看这些和我一般大的孩子;聋哑孩子牵着盲孩子的手过马路,再由盲孩子告诉大妈要几个火烧,几碗混钝。他们都穿着很丑的校服,鞋子看起来也不过值我们班里男生一双皮鞋的零头。看到他们坐在凳子上有“说”有“笑”,我眼睛便开始发酸,也许只有弱者才会真正同情弱者,我想,我们都是弱者,只是“弱”的地方不同罢了。我们都过的不快乐,因为我们只能蜷缩在角落里叹息。
又一个傍晚,我趴在窗口看夕阳,又生出一些无奈的感慨,好像自己老了许多。这时聋哑班的孩子在上体育课,他们一圈一圈地跑着,绝没有我们上体育课时的唧唧喳喳。我暗想:他们这样跑,有什么意思呢?即使他们变得很健壮,大自然那美妙的声色之窗也是向他们关上了。后来,他们拔河,两组人拽那根大绳子,没有呐喊的声音,可他们的表情、动作告诉我:他们很努力!我没看出谁赢了,随即便有一组人跳了起来,他们跳跃着,互相拍打着,脸上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夕阳洒在他们身上,每人身上都有一圈黄晕,好美!我这才意识到:那不是弱者的笑,是成功者的笑,笑容中满溢着的是青春的激情和生命的快乐,他们不是蜷缩在角落的人,因为当生命为他们关上声色之门时,他们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心窗,让太阳光洒了进去,让欢笑洒了进去。
我随即把桌上写有忧郁诗句的纸揉成团丢进了纸蒌,其中包括我一度黯淡的心情。
高考优秀日记 篇5
夜很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重点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回来。我多么想有这么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走走,去河边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答应过我一次。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泪水却一行一行地滑落。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被子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柱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高考优秀日记 篇6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儒家传统文化里强调“舍生取义”,其意义就是为了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爱国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人的生存自由权利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的内涵与以往有了质的变化。封建时代执政者强调人们爱国,但本质是维护皇权,人民生活在国中,但国不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政权,捍卫自己的根本利益。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考优秀日记 篇7
喜欢花儿的温柔娇媚,但却更喜欢大树的坚强挺拨;喜欢小溪的山由水绕,但却更喜欢大山的毅力沉稳;喜欢小鸟的快乐依人,但却更喜欢雄鹰的搏击长空。
让我做一只雄鹰吧!勇敢的去接受生活风雨的洗礼,去见识天空的博大。温室的花儿虽然幸福,但却不是生活的全部。在你摔了一跤时,需要的不是家人、学校、甚至社会的暄寒问暖,而是你自己勇敢的站起来,去迎接自己未知的未来!
当苏子高吟“大江东去浪淘尽——”时,不知他的悲愁是否随着他的诗词也随之而去,这个满腹才华的词人却被定在一条永远的贬谪之路上。但苏子却把苦难酿成了一杯杯美酒,历久弥香。他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来品味着生活,品味着苦难。也让我做一只雄鹰吧!去勇于接受生活苦难的洗礼,去为自己寻找一份豁达的胸襟!
当清照依窗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时候,满地零落的菊花,可是她内心的悲愁?还是那个低首嗅青梅的她吗?还是那个误入藕花深处的那个她吗?社会的动乱,家庭的破败,生活的流离,让曾经一度浪漫的清照渐渐成熟,也渐渐坚强了起来,也曾“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也曾“载不动,许多愁!”的悲凉,但她始终在那个历史舞台上坚守着自己独有的风格与魅力。在那个男性为尊的社会里,清照用自己的坚强书写了许多奇迹和不朽!让我做一只雄鹰吧,寻找一份独有的坚强!
一个无声的世界却有别人看不见的精彩,《千手观音》这个让亿万观众为之感动的节目,他们用那优美的双臂展现了唯美与动人,她们用那无声的语言构建了人类的伟大与不屈,这个舞蹈的动作包含了多少她们的泪水与汗水,一次次的掌声也仿佛是他们拼搏的轨迹。让我做一只雄鹰吧!去领略汗水与拼搏的滋味,也让我在那里坚强,从那里成长!
让我做一只雄鹰吧!去勇敢经历生活,感受生活,接受风雨的洗礼,感悟苦难挫折的智慧,去收获一份豁达,一份坚强,还有一份不屈不挠的意志!家人、老师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为孩子永远搭建一方避风港,让他们在自己的羽翼下成长。放飞吧,让他们成长!
让我做一只雄鹰吧!不管风吹雨打,总在理想的天空自由飞翔!
高考优秀日记 篇8
“方形”与“圆形”是两种格格不入的图形,正所谓“方枘圆凿”,意思是说,方榫头和圆卯眼,两者合不起来。由此引申出的“方正”与“圆滑”,也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谈到“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正”:正色直言、正身明法、正身清心、正气凛然、正言不讳、正己守道……这些词,形容的都是“方正”之士。所谓“方正之士”,指的是品行正直、不阿谀奉承的人。司马迁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他出生于史官之家,继承父业,专门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对,是“史实”!他要记录的就是史实。面对汉武帝的威逼,面临正义与尊严的艰难抉择,他,并没有屈服,默默忍受着宫刑的屈辱,他,含泪写下了《史记》这部不朽的传世巨作。倘若他不是一个正身明法之人,又怎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倘若他不是一个方正之士,又怎会有《史记》这样震惊后世的著作的诞生?每每想到他们这样一群正义凛然之士,内心总会涌起一股热流。
与方相对的是“圆”,“圆滑”一词在字典里的释义为“形容人善于敷衍讨好,不负责任”。但“圆滑”一词并不一定就是贬义词,“八面圆通”一词即指为人处世圆滑,处处应付周全或办事圆通周到。圆滑之人有时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圆滑之人有时能结识更多朋友。其实,“圆滑”可以解释为说话委婉、处事谨慎,在某些特定时间、特殊场合,圆滑一些未尝不可。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亦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意思是说,做人要像水一样,该“方”时“方”,该“圆”时“圆”,能屈能伸,不可一成不变,固执己见。身为父母官,就当秉公执法,正理平治,该“方”;作为主持人,就当善于随机应变,面对不同情况,说不同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场合,我们要担任不同的角色,说话处事的语气和态度也有不同。器物的方圆之用,各得其妙,人生的方圆亦是如此,一个懂得生活、善于交际的人必定要懂得人生的方圆,认识人生的方圆,做一个“上善若水任方圆”之人!
高考优秀日记 篇9
不知是什么原因,半夜醒来后就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便起身。
站在窗前,本想欣赏夜色,可泼墨般的夜空连一个星星也没有。也许是因为今天天气的缘故,但更有可能是我并没有仔细用心地观看,反正就是扫兴。只看到正对着有一轮月亮,但不能算是皓月。月光极为朦胧,像是有层轻纱笼罩着,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不知道这是不是就叫“月亮长了毛”,但却更显得夜幽谧雅静了。
我坐在桌前,心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便翻开本子,拿起笔,准备开始自己的黑夜灵感。哪知道我的心已被这夜的意境所陶醉,而无从下笔。于是我面对桌子凝神再聚,用心回味着黑夜的独特气息。清新柔和,仿佛进入了梦乡,有着一丝温馨和淡淡的馨香……回过神来,我仍坐在桌前,面对着空白的纸张。我知道再怎么“徒劳”也是无功,但不可再浪费时间,便决定动笔。
这种感觉把我拉回了从前,我想起曾经,那还是暑假。我就曾为了周记、为了作文半夜爬起来写。那时侯时间还很充裕,所以我多半是边玩边写的,但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玩,写作只是一个幌子。小孩子嘛,充满童心,总会有很多天真、幼稚的想法,而我只是寻求一种新鲜、刺激,一种叛逆罢了。
这让我觉得自己跟夜更贴切了,平日里愈发高远的天空,看不见的月亮,此时都与我产生了最近的距离。虽然它们仍旧那么深沉,但又怎能抹去我对黑夜的喜爱,抹去我心头平添的亲切感?
黑夜无语,星晖如织。虽然今天的夜空缺乏足够的光芒,但夜的寂寥、恬静已给了人无尽的思想和情绪,突然让我有了种诉说和聆听的激动。
这就是夜的神秘了,有着无言的苦楚但并不伤感。
再次站到窗前,月亮已渐渐向西边移动着,仍是一片静寂。突然掠过一阵风,无痕的风。我感到无比清新,却又有种无形的东西贯穿全身,我觉得冷了,——是孤寂与压抑。有东西从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不敢多想,心中不禁隐隐作痛。
不知为什么,今晚的夜色会让我无故想到让我几度流泪的它,但夜也确实留给了我这些碎片。——这没有诗意的失意,没有优雅的幽雅。
睡意来了,我爬上床头,期望明天能灿烂整个美丽!
高考优秀日记 篇10
阳光像蜜一样淌了一地,每一步踏上去,都带有黏稠的香甜。地球的另一边,月光下悄悄掩藏着黑暗的苦涩。
我们把明媚的阳光装进行囊,却无奈偷偷钻进的月光。亲友的祝福,前人的经验,他人的赞誉都是有用的,让我们的行程充满阳光。困苦的磨难,前路的艰辛似乎都无用,既不照明也不温暖,反而如月夜般凄凉。你可曾想过,暂且无用的苦难磨砺,会成为未来有用的财富。
老舍在书中写道:“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与影,有晴有雨,有左在右,人生之路就在这变而不变的曲折里。”光有用而影无用,晴有用而雨无用,是这样吗?我想你一定会说,当然不是。无用其实也是潜存的大用,收起行囊你定会发现月光的大用。
有用如赞美,无用如不解。想起了那个在狭小房间书写自己伟大人生的小人物卡夫卡。世人不解与不赞同让他受尽苦难,残酷月光下,他懂得苦难的大用,便潜休于房间,一只手拨开笼罩生命的绝望浓雾,另一只手记录下眼前的一切。既然新的丈量早已溶化了蓝天的遥远,那么下定决心也就有了觅渡的力量。他的残酷月光终于温柔,捧献出了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有用如名利,无用如清苦。想起那个含泪微笑如青铜骑士的伟大智者,王小波。他说:“我多希望自己是一颗星,那样就可以不惧怕黑暗,一切不美好都可以烟消云散。”从小的与众不同让他承受无数异样的眼光,家境的贫寒亦让他的文学之路异常艰苦,这些似乎无用的苦难他悉数装进行囊,丰富的人生体验是他写出涤荡心灵的作品的重要素材。苦难如月光,带给他美好的繁星与跃动的黎明。
“我们无法在时间的长河垂钓,却可以将对苦难的诘问化作觅渡的力量,在死亡与重生之间,我们注定要忍受命运暴虐的毒剑。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咬牙坚持,却期待下次的涅槃。”《九三年》中的戈万如是认为,苦难未必无用,月光也未必无用。因为无用的笔耕,巴尔扎克才能领略世间百态的顿悟;因为无用的孤独,马尔克斯才能谱写出《百年孤独》的深刻。
此时已属于我们,何不肩负苍生越北海;此时已属于我们,何不尺寸之地转乾坤。有用如日,无用如月,我们不应该抛弃月光,应用有用点亮黑夜。
高考优秀日记 篇11
现在的人们爱说“我们”,爱看“我们”,却很少起码瞄“他们”一眼。这是个讲求合作与个人主义并重的时代。“他们”既非敌,又非友,自然受轻视。“我们”是用来加强的,“你们”是用来打败的,“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古人云:以人为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也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里的“前世”便是指历史上的“他们”,司马光认为研究“他们”是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的。
“他们”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的灵魂。别人的行为,其成功或失败,也许都曾在你的身上发生过或即将发生。通过“他们”这面镜子,我们能吸取他人的教训,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克劳塞维茨写《战争论》是通过分析大革命时期法国领袖的战例,探讨其得失,我国古代的唐太宗,也是从臣子身上观察自己的功过。由此可见,他们是用来反思“我们”的。
上面是功利性的反思,而他人给人的最大的反思是道德上的。时代大步前进,成功的道理随之改变,生存的方式也在改变,唯有道德是不变的。比如今年的四川大地震,“他们”——最初是灾民,然后是部队——给予了电视机前的“我们”极大的思考,思考眼前的一切美好生活的意义,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对生活的态度。“他们”带来的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无数的志愿者,无数的捐献物资。“他们”甚至使得“我们”也成了“他们”,成了更多人道德反思的来源。“他们”可以不是具体的人,比如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甚至可以不是狭义上的“人”:从小学时,我们就被教导要思考蚂蚁的勤劳、小狗的忠诚等等等等。“他们”给人的反思,给“我们”的指导,实在是全面而重要。
我们要如何从“他们”身上得到反思,从而获得助益?先想想我们被竞争社会促长而成的个人主义。它主张发扬个性,但不完全的人格并不能称之为个性。因此,放下虚高的架子,去静静地观察那些与你不相干的人吧!在回家的车上,请注意那些热心的让座者的行为;在书店里,倾心欣赏那位读书人轻轻整理书架的动作……我相信,你会有很多思想。
那么,请你,从今天起,开始关注那无所不在又被人忽视的一个“他们”吧!
高考优秀日记 篇12
探究,作为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本应欣然接受。然而,在当下,它却被人视为形式主义的表现,实乃痛哉!在我看来,探究者,不可缺也。
探究是授之以渔。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探究是在不给出结论的前提下,老师和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探索和深究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只是单纯地授予学生知识。知识是无穷的,没有人能掌握一切知识,但只要学会了探究,懂得如何接近真理,那么,即使我们没有老师,也同样可以获得知识。更何况通过探究所得知识会远比被授予的知识更容易记牢,也更容易学以致用。由此观之,探究,焉能缺乎?
探究是教学相长。学习并非只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也需要提高进步,也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探究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通过探究掌握学习能力,老师也可在学生提问的同时启发自己,总结学生的易错点和盲点,从而更容易教导学生走向真知。曾有一次物理课上让我难忘。当时老师突发奇想,编了一道题。对于这道题,她也没把握,只是说让大家一起来探究。一开始全班寂静,直到后来有人提出了一种解题思路,顿时启发了大家。于是,先后有五种方法被提出。而老师也受同学的启发,提出了两种新思路,并且最后总结了大家的探究所得。的确,教学借探究得以相长。由此观之,探究,焉能缺乎?
也许有人仍会对探究心存偏见,会说探究容易流于形式而失去了实质。然而,在我看来,其实不全然。之所以他们会抱怨探究式学习是形式主义,是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愿参与其中,不想费力劳神去思考。而一旦失去了积极性,探究当然只能流于形式了。倘若大家都积极思考,勇于发言,何患一无所得也?或许有人会说,探究会没有“标答”,努力一场都是徒劳无功。这其实是因为他们对未知的、不确定的事物的一种恐惧和对探究本身的不理解。探究本身就是寻求真知的一个过程,其实质便是启发人思考,探究未来之物。所以,探究不会徒劳无功,只要咱敢于尝试,探究不会流于形式,只要咱积极主动。
高考优秀日记 篇13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只要阅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你见过斜红叠翠,也许你赏过耀阳鎏金,也许你行过南水北山。也许你经历过了太多的浮华,太多奇幻在我看来,这些都不过是一本书的厚度,不过是沉淀了一本书的灵台清明。腹有诗书气自华,沉淀了多少喧闹与浮华,化为了我青春最好的陪伴。
有人问我:“整天捧着一本书,不觉得很枯燥吗?”我想说:我喜欢读书,我喜欢经历书中不一样的人生,我可以在《红楼梦》中和金陵十二钗一起吟诗作对;可以在《水浒传》中和梁山好汉一起劫富济贫,感悟快意人生;可以在《飘》中与乐观、坚强、美丽的郝思嘉一起度过艰难的南北战争读书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小的时候,我觉得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捧着一本书,与书中的人物一起相处。到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第一台电脑,它们让我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我与阅读的距离更近了。全家去旅游时,我再也不用烦恼带着我最爱的书行李太重的问题,只要我想,我可以随时随地开始我的阅读之旅。不仅如此,手机上还有一些可以听书的应用软件,以前读书久了,眼睛会不舒服,现在好了,我可以听一些我喜欢的书,既阅读了喜欢的书,也不用担心视力问题,真是一举两得。在手机中,我阅读了种类多样、更加丰富多彩的书籍。我觉得手机阅读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里,我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阅读任何我喜欢的书,从中外名著到名人传记,从网络优秀小说到名家散文,这里应有尽有。虽然我感谢手机阅读带给我们的便利,但我同样喜欢纸质图书阅读时的幽幽墨香。
坚信,每一个腹有诗书的人,抬头不仅可望星空浩渺,俯首也能依旧脚踏实地。他们能用素养来处理万事的纷扰,能用走名山大川的毅力与勇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也许以后,人们的阅读方式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但我相信,不变的是我们对阅读的热爱。感谢阅读,浸润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因阅读的相伴而如此精彩。阅读?悦读!
有书香陪伴的青春,才不算辜负。
高考优秀日记 篇14
在每一颗即将进入十八岁的心灵里,我想,一个简单的“早”字也是饱含千言万语的。
流年似水,“早”字象征着太多太多,我深深地体会过。
早是一天中最清幽的景致。
一直喜欢“清晨早起,广步于庭”的那份惬意。充满希望的早晨,整个城市都在苏醒之中。或是鸟语花香,或是满天朝霞,可有徐徐清风,抑或丝丝细雨?如此清幽的景致,唯有在早晨,是那样单纯而令人感动,仿佛一杯淡淡的香茗,清香袭人。
早,亦是四季之中最独特的神韵。无论是早春还是初秋,都有令众生倾倒的风景。
还记得早春之时,河流破冰的声音吗?生命的力量,在新叶与花蕾中积蓄着。早春带来了温暖的阳光,亦带来了崭新的年月。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初夏之早,带着活泼的气息。看花谢去,可我不觉遗憾。立夏与香樟的气息一起降临,满眼的绿海又怎会比那繁花逊色?毕竟是“夏木阴阴正可人”啊!
早的神韵,还在那秋初的第一片落叶,让人莫名伤感;早的神韵,还在那冬季的第一场雪落,我们欢呼着看雪花纷飞。
一个“早”字,带来如此美丽的人间之景,怎能不让人心生感动,油然生爱?
然而,让我最喜爱的,其实是生命之早。一天有早,四季有早,人生,亦不少一个“早”。生命之早,正是永远活泼与宝贵的青春!
童年不是早,因为它是还未苏醒的婴儿,青春年少,才是生命之早。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当我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当我们开始渴望独立的生活……我们。叩开了青春之门,迎来了生命之早!
早,是十七岁的张扬;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泪水与成长的旋律;是拼搏与汗水的光辉!
我们站在生命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段。乐观自信,却也倔强执著。我们的生命之舟已经出航,却还未到达成熟的彼岸,茫茫大海,正是青春早的姿态与力量。
然而,我相信,终有一天,池中的莲花会盛开,彼岸也不再遥远。
胜利的光芒就在前方,我们在早中蜕变,张开双翅,去拥抱渴望已久的梦想!
高考优秀日记 篇15
爷爷一辈子有两次遗憾。
第一次是当了十年兵之后,赶上一次大裁军,又回到了农村,做回了农民。
第二次是回乡之后遇到招工,爷爷被选中了,因为他有一技之长,以前在部队里开汽车。可是命运捉弄,体检时爷爷被查出肺结核,没走成。
就这样,爷爷留在了农村。他老到开始翻来覆去说车轱辘话的时候,不知多少次跟我说过这两大遗憾。记得爷爷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命。
从爷爷的口气里,我感受到城市意味着清闲的工作,富足的生活。日后我渐渐明白,爷爷对城市的向往不会局限于物质层面,他和现在的北漂应该有共同语言,那就是不希望人生过早望到头。
进城,不光是爷爷一个人的梦想。每一个农村人都有一个进城梦,如果他/她没有,也会希望孩子有。我小时候,村里谁家有亲戚在城里,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就像桃源中人不知魏晋之别,农村人也不知道北京、上海、济南有何不同。
大家只知道,城市是农村的反义词,凡是农村缺乏的都应该能在城市里寻到。从小惫懒的我,每逢干农活都推三阻四。每到这时长辈都会说,好好学习吧,以后就不用受这个苦了。农村生活的主旨就是吃苦,想要不吃苦就得跳出“农门”。
爷爷也是个吃不了苦的人,不是因为懒,而是肺结核搞垮了身体。自我记事起,爷爷就没有做过重活。虽然如此,爷爷的权威是无人质疑的。从部队回乡后,爷爷做了几十年村支书。但是跟现在那些威风八面的村官不同,爷爷这个“官”只诠释了“两袖清风”是什么意思,以致奶奶常说他当官当的不值。后来村里有位老人跟我说,你爷爷这样的清官太少了,让我明白正直也是一种功勋。
后来上大学、工作,我算是圆了爷爷的进城梦。可惜的是,我大学还没毕业,爷爷就打输了跟病魔的战斗,无缘目睹真正的城市生活,这或许是命运留给他的第三次遗憾。
我也曾不能免俗地设想,假如爷爷当年进了城,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思考的结果是,一个人无法逆转命运,但不管在哪里,他都有能力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爷爷没留下什么物件或者荣耀,但我抬头望向家乡,总能看到一个老人在村头漫步,腰挺的笔直。
高考优秀日记 篇16
那是很久远的一个故事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当时正在读大学,在那个知青下乡的年代,他不可避免地被轰轰驶来的命运之车送到了东北。东北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那是一般人根本料想不到的。天气是要命的冷,没有足够的衣物御寒,又没有东西吃,只能凑合着吃些树根草皮,夜晚根本不敢睡觉。一来是那里的野兽多,二来是怕自己睡着之后永远都醒不过来了。人在那种情况下是很容易绝望的,甚至退化到人类最原始的状态。很多人去偷去抢,他们看到能吃的就抢,能穿的就拿。唯独他,默默地啃他的树皮草根,吮他手中的雪团,最终他还是活了下来,回到了城里。当许多年后别人追问他当时为什么不与别人一样时,他回答说:“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读过书的人,那一大堆一大堆的书一直在我眼前晃动,它们让我最终没有越过那最后一道道德防线。它们时刻在提醒我,我是一个人,而不是野兽。”
这个故事让我久久无言,能够让一个人在最困难的境地保持尊严的,居然是他曾经读过的书!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不是不知道啊,他的选择,也许就是在放弃生命啊!也许有些时候,书籍什么都不是,不是阳光,不是空气,不是面包,不是营养品,不是智慧,不是勇气……它只给人尊严,给人坚持的力量。它以它那悠远而绵长的力量,塑造一个个健全而完整的心灵。
我一向认为,在书海遨游过的人,至少不会泯灭所有的良知。书籍是那样一种精灵,它总会留给我们一些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触动的东西,它在不知不觉中输给我们正义和友善,它让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始终揣着一份真诚和信任。不是吗,冰心老人为什么到晚年还保留着那份童真童稚呢?三毛在万水千山走遍之后依然还能交出真心呢?书籍对人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即使你走遍天涯海角,即使你历尽沧桑变幻,它也一直都在你的灵魂深处。
哈佛大学有句校训: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与书籍为伴,让心灵在一次次的洗礼中得到升华。很多年之后,你会发现,你心灵的故乡是那么亲切和实在,你的人生是那么美好和纯洁。
高考优秀日记 篇17
窗外飘散着几丝云烟,映衬着行人花花绿绿的雨伞。空气中弥漫着油烟的余热,我和姥爷姥姥相对而坐在饭桌边。桌上新鲜的热菜明显比剩菜离我更近。
筷子叩击着碗盘,发出让人空虚的回响。淅淅沥沥的雨为大家的对话日渐拉开了序幕。
“多吃菜。”几次三番欲言又止的姥姥终于打破了可怕的沉默,顺手夹了些菜放在我碗里。“谢谢。”我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惜脑海里已没了下文。我默默埋下头继续吃饭。氛围尴尬得几乎凝固,这与我想象中的祖孙团聚相差甚远。千言万语堵在我的心中,却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口。
空中坠落的每一滴水珠都仿佛在敲打我的心房。各房间秒针的“滴答”声错综复杂,扰乱了我的思绪。所有人都吃得非常慢非常慢。
“不要客气,多吃一点。”姥爷苍白地想留住局面。话音未落,姥姥接茬:“你近期学习如何?”姥姥好像斟酌了很长时间才说。我喉咙中灼热灼热的,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良久,才从舌尖上吐出两个生硬的字:“还行。”久违的团聚却换不来往日的欢笑了。吞咽的声音都看上去格外响亮,窗外雨声好像小了些。
桌上的鱼瞪大了双眼,仿佛在静静聆听这场不瘟不火的对话、无言的对话。
鱼的眼中反射出童年的场景,夕阳余晖洒落在大地上,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与推着车的姥爷姥姥有说有笑。晚霞将大家祖孙仨的背影拖得非常长非常长,糅合在一块……
我时不时抬头观察姥爷姥姥,他们也不自禁地用余光瞟我。我顿时宽慰了很多。“菜还合口味吗?”姥爷见我东张西望,颇关心地问。
“还行。”雨声淹没了我微乎其微的回答。“难道姥爷姥姥忘记我的口味了?”望着桌上一片绿油油,我笑了一下反问道。
没想到姥姥好像听见了我心底的幸福,“多吃蔬菜有益身体健康。何况目前的病肉、注水肉那样常见……”姥姥的声音里也有了笑声。那些尴尬、陌生和一丝紧张,最后都化作空中的雨滴一颗一颗坠落隐没。顿时,密集欢快的雨声为用餐伴奏起来。
所有人都快活起来了。
不知秒针又旋转了几十轮,姥爷第三夹起一簇菜放在我碗里,我知晓,那不是菜,是绿油油的爱。相视一笑,不需要对话,我已然心扉洞开,澄澈如昨。
雨,还在下,一直在下。
高考优秀日记 篇18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你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小朋友如何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如何也没方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是吗,妈?我真的很期待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状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也许您不了解,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为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小朋友越看越像***呀。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小朋友的味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却看不到了。妈,我多想您能看到。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了解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便会了解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高考优秀日记 篇19
以前听说过字如其人的说法,说根据一个人的字迹便可大致看出这人的性格品质,后来又听到文如其人的这一说法,即文品大可等同于人品,一个人若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其做人的标准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提升。所谓文如其人,大概便是说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就会把你所想的东西根据文字表达出来。
说起文如其人,不免要谈到文风这一问题上,所谓的文风便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者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以及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在我觉得,文风分有刚劲有力与绵柔感性两种,书面语说即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例如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像李煜和李清照等等。假如说文如其人的话,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似乎更具说服力。李煜因国破家亡这一悲惨的人生经历,在后期的词风多以凄楚为主,李清照人到中年丈夫远逝,内心悲苦不已,写出“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比较难将息”,他们内心是同样的悲伤难过,因此写出的词便也传达给人这样的忧愁。而豪放派的苏轼,站在江边仰天长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与他仕途坎坷自己又不屈不挠的与世俗奋战的品性不是遥相呼应吗?而这一系列的例子不便是在佐证文如其人这一观点吗?
既然真的是文如其人,那么,想要写好一篇文章,想要拥有好的文采与为世人折服的文笔,是不是就意味着你的人生经历要出彩呢?不管文风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古往今来都有不同的文人志士欣赏膜拜,只是文风与文品是不同的,文品几乎能够说是关乎一个人的自己发展情况的概述,就像一个人的人品,假如人品不正,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遭人唾弃的,不会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看,相反,那些品性正直的人,它的文章必然能给人以正能量,教给人们积极向上的东西,这样文字才会被人们津津乐道。
因此说,与其想着怎么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不如先学会怎样做人,一个人立于世界比较根本的因素,就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你提升了自己的修养与品性,你的文章必然也就为大众追捧。无论怎么,请记牢,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
高考优秀日记 篇20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们悄悄地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珍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怀着一份爱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好好收藏,以作纪念。
沙滩上有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犹太人民族的故事。在二战被逼迫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时候,犹太人们仍抱着复兴的希望,他们从不放弃,从不妥协,他们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来自于哭墙。那堵饱经历史沧桑的哭墙,记录着民族的苦难与过去,光荣与梦想。每一个犹太人都会在某个持定的时刻来到哭墙下,纪念自己的前人,正是这份纪念的心情,让这个民族保存着自信、坚忍,让他们再一次在地平线上高高站立。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居里夫人对民族的怀念。居里夫人一生清贫,在年少求学之时已离开祖国。在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后,她终于在金属中(应为铀矿石,编者注)提炼出“钋”这种放射性元素。她知道这元素将带给她数不尽的荣誉,而她,这位感恩的科学家,立即想到以“Po”来命名这元素,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或许正是这份时刻惦记着祖国的心情,让居里夫人一直不懈努力着。之后,她又提炼出“镭”,并成为少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沙滩上有一颗感恩的贝壳,那是作家三毛心中的那棵“草”。三毛在异地求学时曾经失落无助,就在这时,有一位陌生的同学送给她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并鼓励她振作起来。三毛的心十分感动,她在《有人送我一棵草》中写道:“草会枯萎,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位不知去向的同学。我只有把这份帮助人的心,这份感恩的心传递开去,去帮助更多的人。”三毛用她的真切行动做到了,她用细腻的文字和真挚的感情,感动和滋润着读者们的心灵,这便是她的纪念方式。
有人从黄河的各水段中采集不同的样本,来纪念创造灿烂华夏文化的先人;有人羁旅在外,仍随身带着泥土,纪念自己的祖国;而我们,在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总会带着思念,去纪念为我们幸福献出生命的烈士们。怀着一份感恩,怀着一份信念,我在沙滩上拾取几颗贝壳,珍藏在身,纪念历史,心中已准备好,创造未来。
高考优秀日记 篇21
人生就是一道难题。善解之人不疾不徐,一步一步列好方程式,一笔一笔慢慢计算。焦躁之人急于求成,却难免忙中出错,有时一步错永远错。每一道题都有一道坎,跨过去海阔天空,退缩不前只好认命。
魏晋狂士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泥路高低不平,木车颠簸着,酒坛摇晃着,他的双手则抖抖索索地握着缰绳。突然马停了,他定睛一看,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哑着嗓子自问,眼泪已夺眶而出。终于,声声抽泣变成了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另外那条路走着走着也到尽头了,他又大哭,可谓走一路哭一路。
这被千古传颂的名士风度,在我看来毫无用处。阮籍哭的是英雄末路,而我看到的是难题面前无奈束手的悲凉。人生不该轻言放弃,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说到这里,必须提一下苏东坡。
在四十四岁之前,苏东坡可谓人生得意,常常呼朋唤友,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他还曾梦想“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率领千军万马守疆拓土,建立一番千秋功业。但一场乌台诗案就将他的所有豪情击了个粉碎,他变成了一名可怜的阶下囚。这时候的苏轼,真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曾经试图自杀。那时候的他“缥缈孤鸿影”,连一向亲密的好友都怕沾染牵连远远走开。
但苏东坡并没有放弃这道难题。他在孤独困苦中历练,终于迎来了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完成了对人生难题的突围。他寄情山水,笑傲风月,驾一叶之扁舟,凌万顷之茫然,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东坡懂得解难题的技巧:人生繁琐沉重,不如丢了功名利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才不失为大智慧。
难题是人生的一道坎,也是人生的蒸馏和升华。这道题是个多解题,只要敢于迎难而上,必定能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时下青年人不缺乏智力,缺乏一种解决难题的勇气和信心。遇到困难就畏葸不前,抱怨命运多舛,抱怨客观条件。他们都羡慕比尔·盖茨的财富,却没有他攻坚破难的魄力;他们崇拜周杰伦的星光璀璨,却不知他也曾遭遇困境。也许,生活本来就是由无数个障碍组成的复杂的难题,只有勇往直前,不畏艰险,才能抵达阳光水岸。
人生是一道难题,也是一道简单题。
高考优秀日记 篇22
茫茫人海中,我们认识的人寥寥无几。但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总会有“帮助”温暖我们的心。对亲人的帮助是相互支持和关心;对朋友的帮助是默契和合作;对路人的帮助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一只援助之手。
帮助无处不在。它渗透到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成为呼吸的氧气,支持我们的生活。
伟大的文学大师巴金曾说:“我的人生目标是帮助别人,让每个人都能得到春天,每个人的心灵都能得到光明,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得到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能得到自由。“这个用《家》、《春》、《秋》等作品来安慰身处困境、走向和平的人的人,其人生目标就是帮助别人,无论是用爱心的话语,还是用实际的爱心行动,真正给那些在寒夜中行走的人带来温暖和光明。
一生都在帮助别人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就像巴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会永远被人们铭记一样。而“帮助”也成为了人们进步的灯塔,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带来温暖,让温暖之火蔓延全球,点燃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帮助就是互助,只有互助才能长久。就像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孩也会给辍学的孩子捐钱一样,她说:“别人帮助过我,我想把这份温暖传递给别人。”向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世界就会变成爱的海洋。
我不知道丛飞是否还在地下帮助别人,但我知道他是失望无助地死去的。得到帮助的人没有表现出任何感激之情,而是以所谓的“怕丛飞丢脸”为由,拒绝探望病重的丛飞。此时人们内心的冷漠,真的是社会的悲哀。当他们拿到捐款时,他们的心没有颤抖吗,他们的灵魂没有一次又一次受到强大的冲击,让他们麻醉的神经清醒,学会感恩吗?
希望这种让“壮汉自怨自艾”的事情不再发生。我们永远不想看到丛飞眼中英雄般的泪水。
林清玄曾说:“雪,冷而清,纯而美,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我们的心。而“帮助”是我们内心最简单、最明亮的底色。帮助是在冬天给饥饿的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帮助,让绝望的人再次看到生活的希望;是帮助,让孤独的人有耐心期待黑暗来袭时的天光。让我们充分呼吸这一生的氧气。即使风沙侵袭,我们的世界依然会温暖如春。
高考优秀日记 篇23
毕业前比较后一节课,教师对学生说:“我再看看你们。”
即将说再见,教师不舍,要“再看看”。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教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教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得到知识,寻找真理,更在获得教师的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教师如此,普天之下的教师也莫不如此。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教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对于教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其他是学生。教师期待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师生一回,学生们终究要远行,教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身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教师眼里满是真挚。
那之后我在反问自身,假如是我远远看到教师的背影,我认得出么?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多年之后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码,同我联系,只是想了解我过得如何样,她说她会为我骄傲,而我呢?接到语文教师电话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对教师也是有一样的牵挂?以上种种,应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教师对我们那份爱,那份不舍与希冀,总是在分别之后,才被感知。
教师们了解的,是分别时,他们对学生们那一场爱的目送。
教师们不了解的,是分别后,他们也正在或终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爱的风景,随着时光永恒。
今天,因着图中这一场爱的目送,也让我想对曾经教过我的教师说一句:“请让我再看看书,也请让我再看看您!”
高考优秀日记 篇24
老李是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品茶,二逗宝贝孙女玩。
说起品茶,老李是行家,怎么辨茶、闻茶、敬茶,怎么区别各种不同类的茶,什么信阳毛尖啦,清香茉莉啦,牡丹绣球啦,他能跟你说得一套一套的。
说起孙女,老李有两个,大的叫大兰,小的叫小兰。虽然两个女孩一样乖巧可爱衣着打扮完全相同,但老李私下里更喜欢小兰,不仅仅因为大兰不是他的亲生孙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兰嘴更甜,手脚更勤快。每天老李回家,小兰总是为爷爷捧上一杯浓香可口的茶,而大兰不是正在看书,就是躲在房里。“到底是亲生的孩子疼爹妈呀!”老李想。
一天下午,老李紧皱眉头一边思索着工作中的难题,一边往家里走去。刚一进门,就是小兰捧着冒着热气的茶迎上来,脆生生地喊:“爷爷,请喝茶!”然后一边把茶杯捧到爷爷手中,一边把他扶到沙发边。老李打心眼里高兴。工作中的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一边抚摸着小兰的头,一边问:“大兰呢?”
“她呀,看书呢。”小兰不以为然地朝里屋呶呶嘴。
老李不再说什么,细细地品起茶来。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中取资料,一进门就见小兰正在看电视,见爷爷回来了,小兰习惯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地喊着:“爷爷,您喝……”这才发现杯子里什么也没有。她忙倒上茶叶去拎茶壶,只见她晃晃悠悠的举起硕大的茶壶,那壶嘴就像个左顾右盼的蛇头,突然“呼”地一下吐出一股热水,直扑杯底,杯里少得可怜的几片茶叶全被扑出来了。小兰忙放下茶壶,捡茶叶,捡好茶叶却又打翻了壶盖。老李诧异地看着这一切。大兰一声不吭地从里屋出来了,她默默地洗好杯子,熟练地倒入茶叶,又仔细地倒好了水,然后轻轻吹了吹,把杯子递给小兰,看了爷爷一眼,又默默地转身进屋了。小兰高举着杯子,欢天喜地地喊着:“爷爷,爷爷,您喝茶!”
老李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每天为自己泡茶的,不是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亲孙女小兰,而是一直被自己冷淡了的大兰。而自己却……老李木然地接过杯子,却再也品不出先前的味来。他突然找到了那个这几天一直困扰着自己的社会学难题的答案:“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释然地放下茶杯,匆匆向所里赶去。
高考优秀日记 篇25
是什么,如稚拙的图画,刻在出土文物那沧桑的剖面;是什么,如风霜渲染过的枫叶,夹在唐诗宋词发黄的纸页间;是什么,如行云如流水,从老人的唇齿间娓娓道来,印在纳凉顽童神往的双眸;又是什么,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遍地流淌、生生不息……
是母语。是母亲亲切的话语,是中华民族视为根的话语,是中国遍地开花的话语。
一直觉得,我的母语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话语。它历经五千年文明的浸润和刀枪火石的历炼,读起来才能如此字正腔圆,如珠玉落盘。千百年来,中国话在无数龙之传人的唇舌间辗转,亦使它本身都有了灵性。我们珍视它又漠视它,而它,却一如继往,在东方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铮然作响,向世界发出自己庄严的喉音。
在古埃及人信奉的众神里,有一位叫玛特,乃掌管真理、正义及法度的女神。玛特头上佩戴羽毛,人死后至冥府,心脏必须称重,玛特便把她的羽毛至于天秤的另一端,以称出那人心的重量。
我喜欢这羽毛。
母语就是这样一根有大重量的羽毛,它或许填不了天,补不了龟裂的大地,而它恰恰足以称出一个民族文化积淀的份量。
如此看来,中国话定然有着撼动世界的力量。《诗经》中那么多摄人心魂的妙语,定要用中国话吟诵,才会抑扬顿挫、感人肺腑。新中国成立之时,城楼上那一声庄严的宣告,也定要用中国话喊出,才实践了一个民族复兴的全部意义。“静水流深”的微妙意境,或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禅意,倘若翻译成英文或是德文,其间的神妙定要大打折扣。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即使雪芹先生在世,《红楼梦》完篇,也难获诺贝尔文学奖。因为《红楼梦》是太中国化的东西,唯有用母语读来,其间的辛酸苦泪才能慢慢品出。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泰戈尔文似织锦的《飞鸟集》,在我读来却总觉一分隔阂。因为语言,正如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取代中国语一样,印度语言的奥妙也无可替代。
任何民族的母语都是本国视为珍宝的活的文化,而中国话大概是其中最厚重的。
我爱自己的母语。这如梦如曲如诗的中国话,这在龙之传人的唇舌间辗转千年的中国话,我仍听到它如诗的韵律:平平仄仄平。
高考优秀日记 篇26
人生百年,白驹过隙,岂能困惑于得与失的方寸之地。陶醉于一城一池之得,或惆怅于一时一事之失,都属于一叶障目,不见远方的星辰大海。只有看淡得失,把它当成人生的过程,才能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错把得失当终点。
年逾不惑,事业小成,工作稳定,业务熟练,于是乎满足于现状,失去奋斗目标,丧失斗志与激情,不再期望更高的山峰。这不妨称为“得之殇”。单位高级职称指标稀少,个人积分排名又靠后,即便努力三年五载也未能如愿。既然晋升无望,又何必累死累活?于是对自己放松要求,得过且过。这不妨称为“失之痛”。
缘何如此?细思极恐。不管“得之殇”,抑或“失之痛”,实质都是错把得失当成终点。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下,或是小进则满,小富则安,躺在功劳簿上自我陶醉;或是闻失则忧,闻败则馁,不再奢望新的挑战与作为。久而久之,心灵受到羁绊,人生陷入困境,蹉跎了岁月,浪费了人生。
把得与失当成过程来看,你就会发现得与失既是终点,更是起点。
得失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就如同父辈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管旱涝,无论悲喜,周而复始,劳作不息。耕种与收获就是农民的生命,丰年也好,灾荒也罢,都是生命的一个过程。既然如此,就应当认清前路,看淡得失,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消除后顾之忧,这是终点;然后上《出师表》于刘禅,六出祁山,攘除奸凶,这又是起点。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终点;但乡村振兴还任重道远,必须再接再厉持续发力,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人生就像一辆列车,得失都是过程,不痴迷于某一个站点的得失,才能到达终点,赢在全程。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苏轼面对得与失的态度,得与失不过是河流中的朵朵涟漪,河水不会因为涟漪而停留脚步,人生又哪能因为一时得失裹足不前。持有宽广的胸怀,良好的心态,智慧的心境,得不骄傲,失不沮丧,你才能看淡得失,享受过程,收获厚重的人生。
愿你把得失当成过程,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高考优秀日记 篇27
开篇是陌路相识,在一个明亮的早晨,记得是花开的春,大家在湖边相遇,你拿着叶子端详,我怯怯的问,能否帮我也摘一片叶子,我要树上的,其实你不够高,可是你足够好面子,你用尽一切方法,终于在跳起摔倒路上将来,帮我摘倒一片被你抓到一片皱皱的叶子,那是我的叶子,这旧书的书签。书面有些泛黄,但翻阅时我依旧能听到纸发出清脆的声音,记忆有点远,十二年前的故事并非能全部记载,旧书的美使我能记下一些文字,那些文字不全,但能记起我内心一片波澜,一些年青的文字,用于保留多一份年少的激情。中篇是相知如故,后来把你领回家擦伤口才知道,你是邻家刚搬来的孩子,你比我大,我妈说叫哥哥,或许也由于从相识起便叫你哥哥,到今天我依旧不可以说出你的全名,但是你是个我不会忘记的人,由于全世界只有你会叫我矮个子妹妹。
你非常好面子,会由于考试不满分而烦恼,小气得让人生厌,不受青睐的人,但是我却从不在意,或是由于相识时我占了你实惠,或是由于你待我非常不错。
总之大家是非常不错的朋友,一起牵手上学,其他人欺负我你挺身而出,你被其他人说坏话我破口大骂,曾经我被其他人说是被魔鬼征服的小绵羊,他们又怎知大家之间从没有征服,只是好朋友的以心相待。书中记载有童年记事,也有两个小家伙躲在树下哭泣,了解的记录着不受青睐的你,以至于同样被其他人排斥的我,我努力教育固执的你,再坚定的牵着你宣布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旧书是一段历史,一段不可以忘却的曾经,不管它是什么滋味,但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尾篇时形如陌路,这篇只有短短的几页纸,除去我终日的不解与良多的感想,记下的只有,你淡淡的看了我一眼,头也不回地尾随这家人离开这个住了一年的小屋。似是没有不舍。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过往,即便被一句带过,在纸上也会留下不容易擦去的痕迹,在心里也可刻下斑斑驳驳的痕。徐徐翻开旧书,浏览到最后终于了解陌路缓缓走。旧书记载的悲欢离合,现在也只如烟。回不去,也再无续集。
不管你记得与否,你也是一本书,写满了我的旧书。
高考优秀日记 篇28
我知道世界上许多东西都有它的价值,否则人们就不会去做买卖,政治课上那一大堆经济公式也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亲情无价。
可我知道,亲情却是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亲情是无价的,因为它不是商品,所以它无法用来交换。
父母苦心经营,精心照料并呵护我们。他们把全部的心血都寄托在了我们身上,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为之动容的呢?这是不是对亲情“无价”的忽视?
亲情无价,它没有钻石的晶莹,翡翠的夺目,珍珠的耀眼,它拥有的只是一种平凡、简洁与质朴。
亲情无价,它没有雍容华贵,金壁辉煌。它舍去了繁华似锦,却留下了浓浓的回味。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在台北市的一座居民楼里,发生了一场火灾,火势很严重。大火过后,当人们清理现场时,发现了一具孕妇的尸体。此时,尸体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了,她的手却紧紧地捂在肚子上。当人们把她送到医院,医生扳开她的手时,肚皮还是白的,令人更值得惊叹的是,医生对她进行了剖腹产,产下的竟是一个鲜活的小生命。
其实,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个由亲情滋润的世界中,只是我们不懂得去珍惜罢了。
手冷时,父母递过的一杯热水,是亲情,亲情无价。
感冒时,父母的一句“多穿件衣服”,是亲情。
失意时,父母的一句“别灰心”的话语,是亲情。
成功时,父母的欣喜赞扬,是亲情。
亲情是细微的,只是生活中的最平凡的细节。我们无法用权力来霸占它,因为它从来就不是权力征服的对象;也无法用金钱来购买,因为它从来就不是商品,但我们可以用生命去享受。
一个乞丐,他可以一无所有,却不能没有亲情,难道我们能让一个乞丐用他的老母亲去换取富翁的金钱吗?一个亿万富翁,他可以购买万物,却不能够购买亲情,难道我们能让富翁用金钱买来一个老母亲吗?很显然,任何买卖亲情的想法都是荒谬的。因为亲情从来就不是商品,它是无价的。
至纯至美的亲情,正如一湖春水,风吹起点点涟漪,只有心能感受之无微,感受那份来自湖心的荡漾。
高考优秀日记 篇29
当下,碎片化阅读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处身其中的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每天每天,我们都在接受着往来不绝的信息的冲击,而完整的、深入的、丰富的“深度阅读”,正在与浮光掠影的浅阅读做斗争。当深思熟虑、严肃理性沦为鸡零狗碎、东拼西凑的碎片时,阅读的本质便发生了扭曲,我觉得,这是阅读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我们群体的悲哀。
碎片化的阅读,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早晚刷几条励志微博,公交车上用眼一瞥今日新闻,下班后用电子书“秒杀”网络小说——我们将阅读时间分解,用简化了的语言阐述了更大的信息量,我们在急促的生活节奏下挤出一点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灵鸡汤。但是,我们却忘了,鸡汤虽好,却不管饱。
碎片化阅读,暴露了时代文化生活的弊端。其实,真正的阅读是不可复制的个人体验,它能带给人精神的触动与心灵的升华。萨特曾这样描述自己的阅读体验:我在书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又在书里重新开始我的生命。是的,完整、深入、全神贯注的阅读,才能直抵灵魂最深处。而碎片化的阅读,最终只会让我们的思想成为风中的柳絮,碎片化的阅读,难以带给人内心的震撼与精神的洗礼,更不必说灵魂的净化和提升。
碎片化阅读不仅反映出破碎的生活,更折射出个体精神碎片化的困境。当整片美文被撕扯成碎片,当断章取义引发越来越多的误会和矛盾,当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渗入到了人的思想,于是,我们的生存语境便成为一地鸡毛,杂乱无章。我们对长篇巨著和深邃哲理的理解感到无力,对功利与平等的渴望令人奋不顾身投身于成功学的罗网。于是,教授为官、文坛出位,文化沦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警告人类:我们将毁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的确,碎片化的阅读表面上看起来提高了我们的阅读量,但也正是这碎片化阅读碎片化了我们。
“我们真正感到悲哀的,不是因为不会笑与不会思考,而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笑与为什么不再思考。”在面对碎片化阅读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为时代文化的失落与精神文明的失陷敲响警钟。
高考优秀日记 篇30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阳春四月,万物复苏。令人兴奋已久的春游终于来了。
说起春游,对于已经初一的我们就再熟悉不过了。
血拼超市
踏进超市,嘈杂的声音便传进耳边。拎起一个篮子,穿梭在人群中。来的一个售货架上,扫了一眼,被人一抢而空……好不容易“抢”到了明天的零食,灾难又来了。面对门庭若市的排队的人,我竟等得不耐烦了。时间一分一秒得过去,终于轮到我了。
跋山涉水
怀揣着紧张、激动得心情,第二天总算来临了。
背上书包,踏上了旅途。
刚走出校门口便下起了淅淅沥沥得小雨,但依旧阻挡不了同学们前进的步伐。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下雨时,到某个同学那蹭会儿伞;雨停了,又和旁边的同学聊天;带了手机的,则是津津乐道地听着歌……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走着,在路上的谈笑风生,使我们淡忘了路途遥远带来的疲惫。
终于,在我们不懈努力下,胜利就在前方。走过一座石桥低头望一湾溪水,看一田野的庄_稼,迈着沉重又轻盈的步伐到达了目的地。
定格瞬间
来到班规定的场地,同学们像一只只脱缰的野马,寻找一个舒服的场地。紧接着从背包里拿出餐桌布,在一旁搬来几块石头把布压牢。一个个背包齐齐落下,有些同学赶忙从包里拿出一瓶水,“咕嘟咕嘟”地一气喝下,有的干脆把包里所有零食都倒在桌布上,那零食多得可以开一个零售店;还有同学则是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放下书包,我坐在一块石头上,二话不说地拿出面包填饱早已空缺一块的肚子。拉开易拉罐的口子,如鱼得水般地喝下。
一会儿,同学们各个都满足地离开了零食堆,一个个要不去其他班找老同学叙旧,要比就是玩自个儿带来的游戏牌,还有些当起了小摄影师,用手机记录下这有趣的画面。
我拿出手机,站在河边,看那流水潺潺,时不时看见有几只白鹭飞过。望溪边的两排山,连忙举起相机,频幕上这定格的瞬间……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如潺潺流水一去不复返!望太阳东升西落,回忆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