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请欣赏书圣王羲之的日记(精选12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1

王羲之帮饺子店婆婆写对联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

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

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2

今天我读了王羲之练字这本书,了解了晋代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成长过程和艺术生涯。王羲之曾写过“祝版”,由于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因此字迹渗透入木,竟然达三分之深,所以说他的字“入木三分”。

王羲之从7岁就开始刻苦地练习书法。他每天不仅在读书、学习时写字,而且在休息的时候也揣摩字体的结构、间架和气势,在衣襟上勾勾、画画,时间一长就把衣服划破了;他每天写完字后,都在门口的水池里洗笔,由于他常年累月地写字、洗笔,结果水池里的水都变黑了。他写字时特别地聚精会神,结果,有一次他错把他母亲送去的馒头蘸了墨汁吃了。

现在妈妈也让我练习写毛笔字,可我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想偷懒,不写的理由一大堆,不是作业多就是太晚要睡觉了,搞得我进步很慢。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说,不行不行,写毛笔字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恒心的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好的。

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书圣”,就在于他长期刻苦地坚持练习书法。古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寒假中,我会认真练习,只要刻苦努力,长期坚持就一定能成功。我也要把这精神用在学习上,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3

我的家乡临沂有许多美丽的景物,比如说:王羲之故居。我听妈妈说:“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祖籍琅琊临沂。”

有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姐姐只好带我去她工作的地方,也就是王羲之故居。我来到卖书画那里,看到好多石雕,也就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还看了一幅杜鹃花的画,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十分漂亮。我看到古时候的人不是用纸抄书,而是用毛笔写在竹子上,一卷一卷的,看上去很重。后来我转到玩具类,有古代人挑水用的担,还有古代人结婚时坐的轿子,都是用木头做成的,十分好玩。我想:古时候的人是多么辛苦呀!最后我来到后厅去参观,发现了四五个花瓶子,花纹特别细腻,精致,画的画也非常的好。

突然来了一位外国朋友买书画。姐姐连忙与他交流,给他介绍了好多产品,那个外国人看上去很高兴的样子,还用汉语与姐姐交流,真了不起!

我很佩服王羲之,能写出这么好的字。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认认真真,坚持不懈,那样写出的字才会漂亮,美观。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4

他在池边洗着笔,过了一会儿池子变乌黑一片,正值四月初春,院中的桃花都从含苞待放的苞蕾变成婀娜多姿的小精灵。

微风轻拂桃花树低垂的树干,桃瓣便如细雨一般飘落下来,落在他的乌黑的长发上,那人手在头顶上一拍,花瓣落在池中,他放下手中的毛笔,站起身向我走来,那人正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我看向他,他面容清秀,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看见我嘴角上扬,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那样子真是书圣的样子呀!他见我呆住,蹲下身来问道:“孩子,你娘亲呢?”

“我……我”,我结结巴巴想:“算了,就算我说了是从2099年穿越来的他也不信,”便说:“我找不见我娘亲了。”王羲之道:“那你随我来练字吧。”

随他来到池边,我急切地想学到些书圣的秘籍心法,他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说:“写字要一笔一画,每一笔画都要有力度,笔画间一定要有联系,这就叫笔势。”

“可是我听说写字要行云流水,不能停顿呀!”我打断了他。王羲之笑了笑说:“你说的很好孩子,写字要有节奏感,停顿是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的,停顿是为了下面的蓄势发力……”书圣发现我有些吃力了,就对我说:“孩子,去玩会儿吧!”

我蹦跳着玩儿去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跑回院子里,“王羲之先生,母亲见不到我着急了,我要赶快回去了。”

我匆匆出了院子,回味着王羲之的话。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5

他,年少有成,少年时便写得一手好字;他,勤奋好学,对写字的知识如饥似渴;他,精通各种书法,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称号,他就是——后人称“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再父亲枕头里发现了一本叫《笔谈》的书,里面讲的全是有关写字的技巧,王羲之便如痴如醉地读起来。后来被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读,王羲之只是傻笑。他父亲说,等你长大以后,我再把写字技巧教给你。王羲之急切地说,等我长大后再学,那么青春年华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他父亲听以后,觉得儿子胸怀大志,便将《笔谈》的内容认认真真地详细地向王羲之解释了一遍。几个月以后,王羲之的书法果然大有长进。后来王羲之有做卫夫人的学生,为他的以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羲之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天赋,更离不开他的努力,他的坚持。我们应该学习王羲之,学习他那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学习他那对知识的如饥似渴。难道那流传万世的《黄庭经》会从天上掉下来吗?难道那惊天动地的《兰亭序》会在山崩地裂中飞出来吗?不可能!无可置疑,我们的勤奋好学,我们的坚持精神,根本就不能与王羲之相提并论。可是我们不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吗?也许我们的天赋不及王羲之,但我们可以付出与其相同的努力,甚至更多。我们对于他人的成就,不能仅仅羡慕。我们不能服输,要相信自己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我们认识了王羲之,也认识了他身上散发出的精神。如果你就得自己能做得更好,请开足你生命的马达,朝着梦想出发。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6

高高的门栏,曲水流觞,一只只在水中漂浮的酒杯,一瓣瓣女儿心肠的落花和顺水而下的飘飘扬扬的轻叹。——墨池坊,是王羲之濯笔的池。

看池中汩汩流动飘逸的黑发,看桃色笑霎儿开笑霎儿败,看荷苞绽放,花骨消融。看池中轻轻游动的蝌蚪,竟像极那点点墨汁。

多少年前,你爱不释手的那支长锋似那漂亮的女人,那个女人总是在水里细致而宁静地洗自己的黑长的头发。于是那水也像她的长发一样在风里荡来波纹里来。

因为你,就有了百里坊的名字;因为你,九十九里有五十九滩的溪道,那个叫楠溪江的地方的女子陪嫁时必备的嫁妆就是鹅兜;因为你,有了还他人清白的戒珠寺;也因为你,这个世纪里有了你在那个叫兰亭的书法圣地上留下的笔墨。但是因为你走了,灵气也随着你而逝。那本后人临摹的《兰亭集序》,一个个熟悉的字,落寞地一动不动地呆呆地躺着。

想去兰亭,他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听说,兰亭宁静的只有流水的声音。那墨池,那荷塘,那一弯曲水,还有更远处的溪间。那信可乐也亭,那墨绿芭蕉包围着的院落,芭蕉如长卷翻飞。在梦中,我似乎刚刚来过。不食人间烟火的你,正以芭蕉叶为卷,以露水为墨,那芭蕉叶上,留下了沙沙的衣襟摩擦的声音。耳畔一直响起这首诗:

时清游骑南组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7

一张圆圆的脸,带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通过眼镜,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折射出对书法的热爱和对书法的不懈追求,这就是我,一个热爱书法的小小王羲之。

我多才多艺,而最热爱的就是书法。穿过时间的隧道,我们回到五年前的周二,我来到张玲珑老师面前,准备认真地学习书法。但这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对书法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连抓笔也是错的。但“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经过老师的谆谆教导,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书法的殿堂。

一天,我正在练习书法,像王羲之一样认真,书写着苍劲有力的毛笔字。过了许久,夕阳渐渐西沉,太阳路过我家时,也忍不住进来欣赏这些令人赞不绝口的字。我正准备写在宣纸上时,可看见“为”字写得不好,便在纸上练了一遍又一遍,一张,二张……我一会儿紧皱眉头,时不时摇着头,觉得字写得还不够好;一会儿又欣赏似的微微一笑,认为大有进步。终于,我觉得满意了,便把这些早已烂熟于心的字写在宣纸上,笔画轻重分明,笔走龙飞。过了许久,一幅精美的作品便出现在我的眼前。旁边的吊兰在风中摇曳,淡淡的墨香沁人心脾。而站在旁边的亲朋好友们也忍不住拍案叫绝:“好!好!真是把王羲之的字都比下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因为我这样刻苦,作品才在全国书法现场大赛获银奖,并成功考上了七级,还进入了江苏省的青少年书法协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知道我的书法之路还很长,我愿做那圣洁的梅花。我学习书法并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而是认为它是一种美丽的笔尖艺术。我爱拿着毛笔在纸上写那苍劲有力大字时的样子,我爱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更喜欢看着笔尖在纸上展示它那优美的舞姿。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8

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周杰伦唱的《兰亭序》。其实,《兰亭序》这个名字,早在东汉末年时,就已经有了。它就是被人们称为“书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我听说王羲之特别喜欢鹅。有位道士为了得到王羲之的字,投其所好,特意养了一群鹅。一天,王羲之看见这群鹅昂首挺胸,扑水有力,姿态优美,就不想离开了。想让道士的士鹅卖给他。可道士却只要他写字,王羲之用半天时间才抄好经书,如愿以偿地换到了白鹅。我听到这故事的还想,鹅到底有哪里好,王羲之会如此喜爱?后来,看过了王羲之的字之后,才知道,原来王羲之的字就如鹅一样。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一样昂扬微曲,运笔时,五个手指要像鹅两掌齐力拨水那样,这样,才可以使得全部精力贯注到笔尖。

其实,我的不字体就不好看,妈妈为我买了好多字帖,可我就当没有一样,从不认真练习。当我看到王羲之这么优美的字迹时,我最开始还疑问:为什么王羲之的字写得这么好?通过了解王羲之的故事知道了其中的原由。

原来王羲之从七风就开始练习书法。他勤学苦练,就连走路,休息时都在琢磨字体的结构。他经常一边想,一边在自己身上画,天长日久,竟连衣服都扎破了。而且,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据说,久而久之,居然连池水都变成黑色的了。这是多么惊人的坚持啊!就是这种坚持成就了他的字,就是这种坚持成就了他”书圣”的美名,也就是这种坚持成就了他的代表作《兰亭序》。

说到《兰亭序》,《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兰亭序》中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人称《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绝对更无”这是这么重的四个字,可我以为用在王羲之身上却一点也不重呢!

对于字体不好的我看到了王羲之的字后是当头一棒,也是更大的'动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让字体优美,就必须勤学苦练,而且最重要的是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一笔好字!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9

王羲之七岁时开始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不到三年就显出了才华,方圆百里都知道他是个少年才子,在一片赞扬声中,十岁的王羲之就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王羲之到集市上去玩,看见的是,那招牌“鸭儿饺子铺”几个字却写得十分呆板,毫无功力,他便找到铺主,主人是一个白发老太太,正在包饺子,只见他包好一个饺子,就随手抛过矮墙,看也不看,那饺子就刚刚好落爱锅中,王羲之暗暗称奇,忍不住问到:“老人家,像你怎么深的工夫,多长时间能练成?”老太太说:“熟练五十载,深练要一生啊。”

这句话触动了王羲之,他接着问:“您手艺如此高超,为什么不找个名家高手写招牌呢?”老太太不高兴说:“名人不好请,就说那个刚露面的王羲之吧,小小年纪,就让人捧得长翅膀了,说实话吧,他写字的工夫还真不如我扔饺子的工夫深,你可别学他。”

王羲之的脸一下子全红了,他向老太太表明我自己的身份,并承认了自己的缺点,为了补过,他马上提笔为“鸭儿饺子铺”写了招牌,同时又写下一副对联:“经次过不去,知味且长来。”

王羲之只学了三年的书法,便得意洋洋,从饺子馆的老太太言行中,得到了教训,所以让我明白了在通往知识的殿堂上,自满只会让人停止不前,所以无论做事还是做人,还是谦虚一些的好,而且,王羲之也是个知错必改的孩子,老太太指他的缺点以后,就马上改正了,所以我们要把他当做我们的榜样!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10

到了,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王羲之故居终于到了!

车子一路地颠簸,随着路边美丽的风景,我们终于到达了本次旅途的目的地:王羲之故居。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漂亮的、气势磅礴的房子,结构新颖独特,门上镶有“金庭观”几个粉绿色的大字。跨进门槛,只见周围的建筑物宏伟无比,壮观的景象中还镶嵌着一丝丝令人心醉的翠绿色,真是美极了!我们走进了一个大殿,大殿中央坐着王羲之夫妇,旁边是他们的儿女。走出大殿我们又去了著名的洗砚池。一潭浓绿色的池水。水池呈横卧着的花瓶形,中间圆,两头稍扁。据说,王羲之生前酷爱书法,走着、坐着都揣摩字的结构与笔法。每天练完字就到这池边洗砚,洗毛笔。天长日久,一潭清澈池水被染成了黑色。我们想到这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王羲之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走出了金庭观,我们又去了鼓亭。沿着台阶步步高升,走了大约五分钟,终于到了最顶上。我从鼓亭向下俯视,隐隐约约的山路时隐时现、崎岖不平,好似一条巨龙卧在群山之中。山峦起伏,绿树红花,不时地飘来一阵阵诱人的花香。小鸟在树丛中唱着动听的山歌,清澈见底的小河“哗哗”地流向远方,犹如一条绿丝带嵌在绿色的树丛中。

最后,我们去了五步三潭。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宛如一条金蛇游向远方。清澈的泉水喷涌着有的像一串串的珍珠有的像一朵朵一瞬即逝的珠花有的像晶莹透亮的水晶球翻滚着变幻着奇妙极了。

慢慢地,已近黄昏,天空上已有了一丝红晕。这时,我才依依不舍地向王羲之故居挥了挥手。通过了这次旅游,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学任何一门功课都应该像王羲之那样有一颗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11

暮春三月,在古朴、小巧的绍兴古镇,我在一片竹林之中遇到挥墨泼毫,行云流水兰亭边的王羲之。

竹林的青板石上散落着一片片的竹叶,幽深、冷清。空气十分清新,清新得像一弯溪水,一碗酒。所以,我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正握着一支竹笛,行走在竹林中漫无目的,又像是为了奏起一首翠绿的歌。

一阵清凉的风吹来,纤纤的竹叶一阵交错、轻响。之后,我听见远处的人声,隐隐约约伴随着一股淡淡的墨香。我便不由自主的循着这暗香,一步步走去。竹叶向左右退去,一座小亭出现于我的面前。不知为什么,我知道那正是兰亭。在兰亭左右,映衬环绕着清亮的急流,急流两岸各种各样的花草丛生。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在兰亭之中的王羲之。

亭中的石桌上放着一枚古砚,散发出淡淡香味,桌上还有一壶酒和几只酒杯。他停下了手中的毛笔置于砚上,然后静静地望着我。我也静静地望着他,我们似乎熟识已久,所以相顾无言。他一身布衣,眉宇间透露着一股飘逸与洒脱令人叹服。“竟会在这里遇见你”王羲之说。我淡然一笑说,“人生何处不相逢。”

他邀我坐下,给我倒上一杯酒。我也不推辞,一饮而尽,酒甘冽清凉。他又拿起笔,轻轻沾墨,继续在洁白的宣纸上挥洒。我起身望见他的字,自然想起了曹植的《洛神赋》里的句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我说:“你的字只有在这时才是的。”他笑了起来,又抬头问我,“为什么这么说,难道你不喜欢我的书法吗?”我说不是。

他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解释道:“譬如竹子,我只爱这会稽山的竹子,因为这有这儿的竹子才是真正的竹子,固然其他地方也有竹子,如大富人家的后院或是官员府邸的花园,但那绝不是真正的竹子。”我语气中带有一丝激动。

“难道你不愿我为官?”王羲之说。

“王羲之本就不属于那里”,我说“他只属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不一会儿,他已经换了一张纸,一笔一划地写着。一个“竹”字赫然呈现在我眼前。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他又放下笔,似乎在问我,又似乎自言自语,“俯仰之间,一切归为陈迹,岂不悲乎?”

我指着亭边的急流说:“譬如这溪水,透亮晶莹,于是你我便快然自足,即使沧海桑田,世殊事异!”

我们相对着,不再说话。王羲之缓缓给自己满上一杯,一饮而尽。渐渐地,他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砚台散发的墨香也由淡变浓,他的字也愈加飘逸,如行云,如流水。

我拿起竹笛不由自主的吹奏起来,七只竹笛孔奏出了一首翠绿的歌。歌声中有会稽山,有兰亭,有竹林,有急流,也有王羲之与我。曲罢,我说,我该回去了。王羲之站起,望着我,倒酒为我送行。

又一阵微风吹来,纤纤的竹叶一阵交错、轻响。我没有回头,却感觉到了身后的水声,墨香还有清酒。就这样,我告别了“书圣”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的日记 篇12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吃饺子

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