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奥秘日记

请欣赏科学的奥秘日记(精选15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1

期盼已久的秋游终于来临,可同学们好像并不是特别开心,为什么呢?原来大家都在为天气发愁呢!今天早上起来时,我看见窗外飘着濛濛细雨,心情一落千丈。心想,今天这鬼天气真不给力啊。到校没多久,雨公公仿佛知道了我们的心声,慢慢的雨停了。同学们的脸上个个露出了笑脸,蹦蹦跳跳地坐上大巴车,来到了我们此次秋游的目的地——浙江省科技馆。

科技馆共分为三层,一楼主要讲了自然气象和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二楼主要讲了人工智能,有机器人、监控等等;三楼主要是体验区。同学们有序的参观,在三楼体验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体验“登陆月球”这个项目时,因为每次只能限坐6人,不知为什么,轮到我们这组进去的时候来了7人,最后一个进来的张亦辰只能站在一旁,被我们亲切地称为“管家”,他在整个过程中帮我们拿背包,程子轩还跟他开玩笑说:”管家,来一瓶可乐。“当模拟到月球爆炸时,张亦辰发现了紧急逃身按钮,他焦急的喊到:“快按紧急逃身按钮,快按紧急逃身按钮!”我们哈哈大笑。体验区还有许多好玩的项目:万花筒、手动发电风扇、方轮车……

其中最好玩的就要属于方轮车了。说起方轮车,故名思意,就是方形轮子的车。规则要求身高需达到1·5米的同学才能体验,通过双脚踩动踏板骑行来让它前进,更可恶的是,设计的路都是凹凸不平,很容易卡住,一圈骑下来两腿发麻,气喘吁吁。

这次秋游让我记忆犹新,在体验中收获了新知,提高了综合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让我受益匪浅。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2

科学,奥秘无穷。显微镜下的“秘密”,就让我情不自禁地惊叹。

今天,周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一份“神秘大礼”——显微镜。初见显微镜的我们惊叹不已,个个激动地像兔子一样蹦来蹦去,因为即将领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从小就对科学十分好奇,总是想象长大后一定要拉开科学世界的帷幕,打开科学的那扇大门。从触摸到显微镜的那一刻,我的心就似乎飞向珠穆朗玛峰的山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调整显微镜,正对阳光。我又精心挑选了张蛙卵的切片,放入显微镜下,那一粒粒粉红色的小点映入我的眼帘。我仔细端详了一番,无数的粉红色小点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多么纯净,如同仙境。那“房子”呈六边形,密密麻麻地挤在一块儿,令人眼花缭乱,让我数不胜数。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切片,切片上的蛙卵似乎在变化着,有的像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在我眼前蹦跳着、奔跑着,有的像一位位智慧的老者向我诉说着科学的秘密和自然的奥秘……

渐渐地,我竟看得入了迷,显微镜下的“秘密”让我久久地沉浸在科学的世界中。调皮的我,还将手指放进显微镜下:手指上的皮肤如同蜿蜒起伏的山地一样,凹凸不平,它似山丘,又似田野。手上的纹路在显微镜下,如同仙草一般,郁郁苍苍地布满了“山丘”。我又仔细地瞧了几眼“仙草”,“仙草”与其说是草,倒不如说是“竹子”。可那“竹子”却没一点叶子,好像是哪只贪吃的熊猫来过一样。小小的手指在显微镜下竟如此广阔,指纹似漩涡一般,把我卷进了显微镜之中,让我探索其中的秘密。我犹如灵魂出窍,呆呆地盯着显微镜。后面的同学看我呆如木鸡地站着,便拍了我一下。我猛地打了个激灵,过了好久,才从科学的怀抱中挣脱出来。

阳光下的我正思考着科学的奥妙和显微镜下的秘密。我低头看了一眼泥土,思考着,思绪已变化成一只白鸽,振翅高飞……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3

在科学的百花园中,生命的遐想,实验的发现,宇宙的奥秘……凝聚着无数人们智慧引发无数人的好奇。

星期三的下午,我来到科学的殿堂,老师从办公室拿来一个小铁桶和一条上面印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手帕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名字叫烧不掉的手帕。”“什么,烧不掉的手帕?”我好奇地问老师。“手帕是布做的,怎么烧不掉呢?”爱动脑筋的周敏说:“对呀,手帕不可能烧不掉,老师在骗我们吧!”大家纷纷议论,“你们等会儿就知道。”老师微笑着说。

老师开始准备工作了。她把那条漂亮的手帕沾上汽油,接着对我们说:“我现在把手帕点燃,放进小桶里让它烧。”我真怀疑老师在骗我们,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小铁桶伎烃魔术?

实验开始了。老师自信地拿起手帕点燃后放进小桶里,火熊熊地烧着。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火光,都为这条漂亮的手帕感到惋惜。老师满不在乎地看着小铁桶,好一个稳坐钩鱼台的架势。一会儿,她胸有成竹地走上去用盖子罩住。火熄灭后,老师拿出手帕,手帕还是那样漂亮,完好无损。同学们惊讶地说“真怪啊!”

“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不约而同问老师。老师说:“因为火焰分为外焰、中焰、内焰/外焰温度高,内焰温度低,手帕位置发球内焰。火开始烧汽油,汽油快烧完时便把火熄灭,火还没烧到内焰,所以手帕不会烧掉。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科学可是个宝呀。”

科学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所以,我们因当热爱科学,但你如果不会挖掘科学中的奥秘,不会实践,你将永远不会懂得科学的幸福。

诺贝尔科学奖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呢?不用说了,新世纪的小主人们说知道牛顿所说的: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4

张开理想的翅膀,遍地的探索,为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不顾一切,放手一搏,只为如蝴蝶破茧的第一次绚丽的亮点!俗话说的:“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双眼,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顾欣语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好似一派王者的气氛。呵,豪爽二字接可形容!众人的目光,“刷刷刷”的直勾勾的盯着她,好像有点小兴奋,眼中流动着期待的目光。她不禁打了个冷哆嗦,羞涩的别过头,脸上盖了一层“火烧云”。过了半晌,她抛开了矜持,变得大大咧咧的,活像东北的“辣妹子”。她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材料是两本数学书,并将它们扯在一起,一页一页,十指相扣……”她这个举动,引来下面阵阵骚动,仿佛有大人物大驾光临。不过不一会儿,便“风平浪静,海阔天空”。他用足了蛮牛的劲,但也无动于衷。

无奈,无奈,恨铁不成钢。老师像有读心术似的,又请了范舒丹,她深吸一口气,使出了排山带海的气势,不如人意,两本书像涂了胶水,怎么拉也纹丝不动,只好气馁的下场,心情像跌如深谷般。嘿,一群手下败将,就你们那力气也敢出来混,刘孙星愤愤的抱拳。他眉目紧锁,双手死死地扣着书,生怕别人抢走自己的宝贝。原先那胸有成竹,自信的一抹微笑,已然消失,如泄了气的皮球,凹了下去。王浩也跃跃欲试,勇气可嘉,勇气可嘉!众人瞄去,他的脸上添了一道道风景线,像抹了彩妆。他用力地拉,毫不留情,好像扯疼它了,便毫不给面子。越拉越没用,我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顾欣语立马为大家解了谜。哦,是因为摩擦力的变化莫测,聪明的你,应该明白了?

长此悠悠,暗无天日,唯有探索!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5

星期六的早晨,阳光明媚。我们这些小记者们要去神秘的科技馆,去探索神奇科技的奥秘。

早上,闹钟让我从美梦中清醒,我看了看闹钟都五点了,便急忙从温暖无比的被窝中爬了起来,穿上美丽的校服,戴上了漂亮的帽子,坐上了公交车。我们在车上有吃有笑的,不知不觉就到了上海科技馆。

一进门,一个极具魅力的星球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们的第一个项目是探索地震。我们进入了地下室,看到一个很大的地球仪。继续往前走,越走越神秘,胆小的我害怕极了,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走了下去。当我走到最底部的时候,看到了一堆如同针尖的石头,我的心里既紧张,又害怕。走上吊桥时,我看到了一堆远古人的遗骸,广播里还播放着可怕的声音,让我毛骨悚然。我箭一般地逃离了这里。午饭时间到了,我正好可以压压惊了。

吃完一顿美餐后,我们就去观察动物。起初,我的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但接下来的旅程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看到了很多鸟的标本,有些鸟已经绝迹了。我从简介上知道,有很多鸟儿的灭亡是因为人类乱砍伐树木,破坏了它们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保护大自然。

接着,我们还去了机器人世界,这里的机器人魔方玩得比我还要厉害,真是不可思议啊!一个转身,我看到一个机器人正在认真地画画呢,而且画得很生动,真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啊!忽然,我听到了优美的琴声,定睛一看,原来这琴声是机器人表演出来的,我真想给他点赞。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不由得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家们点个大大的赞!

最后,我们碰到了一个神奇的玻璃球,它里面的灯泡连接了许多线,我觉得玻璃球快要爆炸了。一位游客摸着这个大球,头发都竖起来了,特别神奇。回家后,我一定要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本来我也想体验一下的,可是,胆小的我一直没敢开口,所以我感到有点儿遗憾。

带着遗憾,我们踏上了回家之路,我希望自己下一次能勇敢一点,同时,我也期待着下一趟旅程。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6

星期天我做完了功课,就在妈妈的带领下做一个有趣的实验:鸡蛋能在盐水里浮起来。

妈妈让我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一只透明的塑料杯子、小勺子、一只生鸡蛋和一大罐盐。

准备好器材后,实验开始了,我先在杯子里加入半大杯自来水,在把鸡蛋放进杯里,只见鸡蛋一下子沉入杯底。然后,我往杯子里边放盐边小心翼翼地搅拌,让盐在水中加速溶化。我搅着搅着,忽然发现鸡蛋离开了杯底,可过了一会儿,鸡蛋又沉下去了。这时,妈妈叫我往杯子里再加些盐,轻轻一拌,鸡蛋真的浮起来了,而且还浮出了水面。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嘴里叫道:“我们的实验成功了!”

妈妈叫住我说:“停一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不知道”我回答到。“运用你聪明的大脑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能不能想出答案来呢?”妈妈说。

于是,我就去找它的答案。发现:物体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物体就下沉;物体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物体就上浮。水是有比重的。我们在水中加盐时,增大了水的比重。当增大到一定的值时,水的比重等于鸡蛋的重量,鸡蛋就会悬浮在水中;水的比重大于鸡蛋的重量,鸡蛋就会浮出水面。原来,妈妈让我不断地在水中加盐,是为了增大水的比重,所以,鸡蛋浮出了水面。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学到了知识。啊!以后,我一定要勤动脑,常发现,再查阅书籍,掌握更多新的知识。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7

今天上数学课时,罗老师带我们去多媒体教室参观“科学”。

里面可真热闹,我最难忘的是人体导电和万花筒,人体导电是有两个铁球,我左手握着球,右手牵着同学们的手,最后一位同学扶着另外一个球,接着按下按钮,忽然,奇迹发生了,中间的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我们被这美丽的光芒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哇,太美了!”

万花筒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原本以为只有几朵花罢了,可出乎了我的意料,一共有好多朵呢!我准备数一下,“1,2,3,4,5,6……”可一转起万花筒,不一会儿就数乱了,这是因为它有好几堆,每一朵都一模一样,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科学可真神奇!长大我一定要当个科学家。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8

稀奇稀奇真稀奇,钢珠变成绘画王。怎么回事呢?还要从我同桌说起。

上周我同桌说他看到这样一个小视频:一个钢珠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竟然在一个放有沙子的电饼铛上自由运动。大家议论纷纷都说他在吹牛,有人说:“哈哈,钢珠自由运行,哈哈,钢珠都需要人来弹或吹才会动弹。自由运行?嘻,依我看啊,是在下面放了一块磁铁,人手在下面控制,钢珠才运行的哩!哎哟,笑死我了!”但是,还有许多人对它深信不疑。为了解开这个谜,我要亲自去试一试。

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搜这个视频,果然像同桌说的那样钢珠自己在动。什么鬼?不亲自试一试怎么才能明白。说干就干!我找来了一个电饼铛,一堆细沙,一个钢珠。按照视频开始实验了起来。先将细沙倒在电饼铛上,摊平,让两边均匀,再打开开关,让电饼铛来烘烤细沙。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钢珠放在细沙上,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钢珠在温度越升越高的电饼铛上,开始由慢变快的移动。一开始在不规则,没有规律的移动,后来变得十分有顺序规律,并且在交叉处不但不会走错,还会分清楚先走哪条,再走哪条。天哪!画出来的竟是一个小海螺,若不是亲眼所见,我完全不相信是一个钢珠画的!神奇,真是太神奇了!

为了看清楚“它”——那颗神奇的钢珠到底是怎么运动的,我慢慢减小了火力,快速移动的钢珠也降慢了速度。我将钢珠夹了下来,迫不及待地看了一眼,它就是一颗普普通通的钢珠,没有什么特别。在彻底关掉电饼铛后它也停止了运动。我明白了,它的运动和热、电有关。但对于它是如何借助热和电从而运动的这个谜,我就要向《百科全书》去查找了。

科学是那么的神奇,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藏在我们身边看似平常而又充满趣味的生活里。探索科学无限的奥秘,你会给生活添许多的乐趣。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9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家庭里,这里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在我们家附近有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有许多自然奇景,无法解释他们的现象。

当我读到三年级时,第一次上科学课,科学老师给我们讲了来许多自然知识,并且给我们介绍了一本书叫《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如果平时你遇到什么问题不懂,它会告诉你答案,在那时我就爱上了科学课。在我们学校图书室的书架上,有许多书。如《格林童话》、《快乐作文》、《史记故事》、《科学的奥秘》……。但是,在这些有趣而精彩的书中,我找到了老师给我介绍的那本书——《十万个为什么》。因为它是我学科学,解疑问的好老师。

《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不光告诉了我许多知识,对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我是一个爱养长发的女生,以前,我留着好长好长的头发,可头发很不健康,总是分叉,《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告诉我:头发太长会造成脑细胞营养不充足,容易分叉。从那以后,我剪了长发,改成了清爽的短发,就再也没有分过叉。

有一次,我看见许多小蜻蜓在点水这一自然现象,觉得很奇怪,心想;蜻蜓点水,难到是在洗澡吗?还是在干别的事呢?突然,我想到了解疑的好老师——《十万个为什么》。我马上从书桌里拿出这本书,小心翼翼地打开书,看了起来。哦!原来小蜻蜓在生宝宝呢。在科学课上,老师经常提问我,你出了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外,还看到了哪些自然奥秘?我就给同学们讲:如星星眨眼睛、因为大气的密度随时间和空间而不断起伏变化着,从远处恒星发出来的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时时发生变化,使折射光“摇摆不定”。因此,我们看到的“星光”在不停的闪烁,就像在眨眼睛样。还有萤火虫为什么在夜间会发出亮光……同学们听了,都称赞我,还问我从哪儿学的。我告诉你们,去读《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就知道了。

在我们班上,科学这门课程是我的强项,每次教师提问题我都能对答如流,每次作业、每次测验我都是90分以上,老师说:同学们,你们也要像罗春莲同学一样多读《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课余时间我爱讲许多从《十万个为什么》中学到的知识给同学们听,大家羡慕极了,都叫我“小科学家。”

谢谢你!不会说话的老师——《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是你给我科学知识,是你让我变得更加聪明,是你让我成为了一名学生中的“小科学家”,我爱你!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10

这一天,一只黑色的小蚂蚁从桌前爬过,让无聊的我立刻好奇起来:蚂蚁的胸部有什么用?触须有什么用?又是怎么举起比它重的东西呢?头脑里的问题越来越多,于是我决定做实验!

首先,我用玻璃盖罩住了那只小蚂蚁,并拿着放大镜观察它的身体结构,蚂蚁的身体是由头、胸、腹组合而成。头很大,触须又细又长,下颚灵活。蚂蚁胸部有些小孔,也不知是用来干什么的。蚂蚁还有六条腿,每只脚的末端长着许多奇特的小爪。蚂蚁的腹部还有条纹,十分好看。

去上网“百度”一下吧!经过搜索,查阅相关资料,我揭开了蚂蚁的“秘密”——蚂蚁的头大,所以能记忆、学习,对周围的事物作出反映。下颚是蚂蚁主要的觅食工具,可以进行搬运、切割、折断、搭建等工作。蚂蚁的各类不同,其下颚的形状也不同。蚂蚁的触须有嗅觉、味觉和触觉,还能感受周围的震动,其鼻子、皮肤、手的功能为体。对于生存在地下的蚂蚁来讲,触须是非常重要的。蚂蚁的眼睛有许许多多的晶体组成,可以感受光线的明暗和物体的移动。但蚂蚁看到的东西不是很清楚,因此,触须显得非常重要。

与头部相连的是胸部。胸部在身体中间,我之前观察到的小孔是用来呼吸的,相当于我们人类的鼻子。新鲜的空气从这些小孔进入蚂蚁的身体,循环一圈后又从小孔中排出来。这真像一个内制的空调,调解着蚂蚁的体温。蚂蚁脚末的小爪,能够紧紧地抓掘、吸握东西。正是因为这些特殊的小爪,甚至可以搬起比它重二十倍的物体。

再说蚂蚁的腹部,主要有胃和分泌化学物质的器官。蚂蚁分泌化学物质,以便其它的蚂蚁可以嗅到,从而实现信息的沟通,告诉同伴哪里有食物、附近是否有敌人,或者哪条路可以通向巢穴。蚂蚁骨骼把身体各个部位包裹起来。这层坚硬的骨骼就像一层坚硬的、能够防水的盔甲,能起到支撑和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小小的蚂蚁,竟包含这么多的科学奥秘,我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满足。同时,我也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11

在奇妙的科学世界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的道理,还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的乐趣,今天我就参加了一次实验。

林老师拿着一个塑料瓶和一杯温水走进教室。我们大家都好奇地睁大眼睛。林老师笑着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同学们听了,都议论纷纷,不知道林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林老师又接着说:“谁可以不用手就让这个塑料瓶扁下去。”我们都回答不出来,林老师就把瓶盖打开,把那一杯温水倒进塑料瓶里,我们都说这不是科学实验。过了好一会儿,林老师又把塑料瓶里的水倒掉,迅速把瓶盖拧紧,瓶子慢慢地扁了进去。

为了证明实验有没有科学原理,林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四组,每一组都有一个塑料瓶和一杯温水,我们组吧水倒进了塑料瓶里,我们把里面的温水给倒掉,然后把瓶盖给拧紧。我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等待着奇迹的出现。过了好一会儿,塑料瓶正在一点一点地变瘦,还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最后,塑料瓶变得很瘦很瘦,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瘦娃娃。

林老师说:“你们来试一试把塑料瓶变回去。”我们都很兴奋,我们组把这个变瘦的塑料瓶放在有温水的脸盆里,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去观察塑料瓶。啊!塑料瓶居然在慢慢地胀大,顿时,我们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后来,我们大家一起查找了资料,才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因为把温水倒进塑料瓶里,瓶子里的空气压力很低,外面的空气压力很大,就会使塑料瓶缩进去。相反,水里温度高,瓶子外面的压力很小,里面的压力很大,就会使塑料瓶胀大。

通过这一次的科学实验,我不仅学到了科学的原理,还悟出了一个道理:生活中的每一样自然现象,都有它自己的原理只要外面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发现其中个奥秘。

教师评语:小作者爱观察、爱探索,把科学实验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12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是哦,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真谛。

星期日的上午,我来到作文班。宋老师带着一颗鸡蛋走进教室,神秘地对我们说:“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不就是鸡蛋吗?”同学们笑着答道。“错!这可是一颗金刚蛋哦!不信一会儿你们就明白了。”我们感到很奇怪,这明明是一颗普通的鸡蛋,一碰就碎,怎么可能是一颗金刚蛋?!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正当我们迷惑不解时,老师说:“谁能上来把这颗鸡蛋握碎?”同学们抢着举手并且纷纷大叫着:“我!我!”那声音真能把耳鼓膜震破。老师选了一位男生上去。只见他信心十足地点了点头,拿过鸡蛋,双手轻轻一握,以为鸡蛋马上会破碎,没想到鸡蛋完好无损。他又加大了力量,咬着牙关,直到两颊通红,青筋暴突也没有握碎,倒是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最后他只能带着疑惑的表情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接着轮到我了,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所以我上去就用上了最大的力量,可是我无论怎么用力都无济于事,那鸡蛋也仿佛在对我说:“别浪费力气了,就凭你也想把我握碎,早着呢!”。鸡蛋在每个同学手里“游”了一遍,安然无恙地回到了讲台上。下面的同学交头接耳地说:“老师是不是对鸡蛋施了魔法?”“或者是假鸡蛋?难不成是石头?”各种想法都有。

看着我们疑惑的表情,老师说:“鸡蛋握不破是因为鸡蛋的表面是椭圆形的薄壳结构,可以把受到的力分散开。”

原来一颗鸡蛋也有这么的奥妙,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向着科学的世界前进吧!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13

一天,我在科学书上看到了拿铅笔在头上摩擦,可以把零碎的纸片吸起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准备动手做实验。

我找来一根铅笔和几张零碎的纸片,用铅笔在头上用力摩擦,直到头皮都发麻了才停下摩擦,然后把铅笔放在小纸片上面。纸片先是颤动了一下,又颤动一下,渐渐地,渐渐地,竟被吸附在了铅笔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幕,目瞪口呆,叫来哥哥看,他也惊叹不已。正当我们沉浸在科学的魅力之中时,我忽然想:是什么原因使纸片吸在铅笔上的呢?是铅笔和纸片具有魔力吗?还是头发上有一种魔力,与铅笔摩擦后把魔力传给铅笔,从而吸住小纸片的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在网上查找了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摩擦的本质就是一个物体的某个表面与另一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并相对掠过,在接触时,一个物体中的分子必然与另一个物体中的分子近距离地相互作用;在掠过时,这个物体的分子必然会碰撞另一个物体的分子;在碰撞过程中分子的运动就会更加剧烈起来,也就是物体更热了。而分子间撞击得激烈的话,就可能把原本束缚在原子里的外层电子撞出来,这个撞出来的电子还可能跑到另一个物体上,这就是摩擦起电啦。”

了解完这些科学知识后,我深有感触,原来科学是这么奇妙而又有趣的东西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奥秘;要勇于探索科学的奥秘,通过实验与分析,得出科学的结果。这样才更有助于我们学好科学,爱上科学。

科学与观察密不可分,让我们在仔细的观察中感受科学、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吧!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14

“嘿,《蜗牛迟缓液》,什么意思啊?”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带着这个疑问,聚精会神地看起《喜羊羊与灰太狼》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心中的问号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另一条疑云——蜗牛遇到盐真的会融化吗?为了解除内心的疑问,我决定去捉几只蜗牛做实验。

刚刚下过一阵雨,地面十分潮湿,蜗牛自然是多的数不胜数,捉起来也十分容易。于是,我挑了一个最大的,再从柜子里拿出一点盐,准备完毕!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盐取出一小勺,连同蜗牛一起放到桌子上。这只蜗牛可能受到了过度的惊吓吧,把身子紧紧的缩到壳里,迟迟不肯出来。我愤愤的想:“等你出来了,我要你好看!”大约过了四五分钟,蜗牛可能以为大难过头了,从壳里悄悄的探出触角,左摇摇,右摸摸,确定安全后,放心地把它的小脑袋伸了出来。我冷笑一声:“嘿嘿,谁让你让我等那么久!?***吧!”说时迟,那时快,“刷”地一声,一滩盐如剑似的浇到了它的头上,疼痛使它急忙缩回了头,可早已为时过晚,触到盐的肉体已经化成了一堆稠黄色的液体,向外流淌着……而蜗牛呢,还在微微的蠕动,似乎在作垂死挣扎,此时的我真有些不忍心杀死它,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着,使我再下了第二次“狠手”……

蜗牛几乎已经被融化光了,只留下透明的空壳和一些深褐色的屎,惨不忍睹。

做完了实验,我回到房间中,心中却思绪澎湃,感慨万千——地球上值得我们去探手一试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科学的奥秘日记 篇15

在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提到:把一个鸽子,放在篮子里,盖上布,用火车运到极远的地方,它会飞回来吗?

鸽子的家乡在炎热地带,而现在它却被运到寒冷的北方。这里可以说是离家乡几千公里以外,鸽子在途中没有见到路上的一切,它能够准确无误的找到旧居?两地的温度差极高,鸽子从来没有受到这样寒冷的温度,它能活下来是非常难的,更何况飞跃长途找到自己的家。这对于常人来说也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更何况它是只鸽子!

晚上,鸽子无头无脑地转着。早上,鸽子好像找到了一丝感觉,它开始踏上寻家的路程。大部分鸽子不过几个星期就飞回来了!有些鸽子并没有飞回自己的巢穴,好像出了一些偏差,但是不过几个小时,它们也都回来了!这些鸽子能飞回来真是一个奇迹!得出的结论更令人震惊,鸽子之所以能飞回来,是因为鸽子能感知温度的差异,这一发现,真令人兴奋!

不单单是鸽子,还有更多的事物给人类启示。人类发明飞机时非常辛苦,原来飞机飞久了机翼会发生破裂的情况,这对于飞机来说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如果飞机在天空中飞着,一旦机翼破碎,一定会机毁人亡,后果不堪设想。科学家们研究了很多很多鸟类的翅膀,怎么不让飞机坠毁?科学家在蜻蜓的身上发现了答案。原来,蜻蜓的翅膀上有一些垂重物,可以在飞机上制作这些垂重物。

果然,飞机的机翼不再分裂,坠毁事故的发生率越来越小,科学家们又一次立了大功!世界再次欢呼……

科学的身影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缺少我们发现的眼睛。不让科学再等待我们,让我们一起去追逐科学!让知识不再停留在时间的长河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