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浅酌红楼日记(精选17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酌红楼日记 篇1
在依稀记事时候,就听说有一所名扬四海的高中,人都赋予它一个特别的名字——红楼,那是因为你可以在市区里面隐隐约约地看见有一座红艳的建筑安静地矗立在学校中央,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
走进校园,你会认为自己像是踏进了一座古城,校园到处充满一种古老的芳香,或是花草的芳香亦或是建筑散发出来的气味,神清气爽,让你感觉不到一点的紧张与压力,而是心灵的舒缓与陶冶。其实夜晚的红楼更是令人心向神往……
夜幕四合,昏暗之中忽而望见一座古老而又庄重,带有赤红色的建筑,它就是红楼。红楼仿佛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矗立与安静祥和的校园中,清幽而淡雅,时不时透漏出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我喜欢安静的一个人,独自于苍茫寂寥的夜晚,漫步在校园小径中,欣赏沿途风景。独品自己的那一份惬意与淡然。白天看似高大雄壮,给人一种不可亲近的感觉的凤凰花树,在夜晚看来好似一切都变得和谐,活泼起来了,反而带给人一种安全感与温馨感。一直沿着校道往里走,我看见了“李强学苑”四个大字高挂在正中央,不知不觉中我的脑海里涌现着嘉中莘莘学子在教室里学习的画面,每位学生脸上都露出一种不能言语诉说的宁静,还有他们那张渴望知识的面庞。
这时,忽而记起来还有一处特别的建筑,那就是青少年活动中心。这里,师生们载歌载舞,共同欢笑,忘记了年日里的种种不快,只是尽情地伴歌起舞,我能望见每个人脸上露出最真挚的微笑……
一阵清风伴随着淡雅的花香吹来,拂过我那几近凌乱的头发,把我从幻想中拉回到了现实,才发现心中还残留着那一丝温暖。与月光漫游在校园小径中,微转额头,便看见教师们还在宿舍里亮着灯,为第二天的课程做准备,他们为了能够把知识尽可能地完全教授给学生们,不惜劳累身心……夜色渐入深处,当世间万物都暂停了它们的活动,时间仿佛也静止在那个瞬间,忽然“啪”的一声,教师宿舍最后一盏灯灭了,在灯灭与黑暗的刹那间,我看到了老师那大量工作后放松的微笑……
夜真的深了,只有月光与灯光陪伴着悠悠红楼……清陌淡雅,淡然寻殇,岁月静好,我愿与红楼同在。
寂静笼罩的大地深沉而厚蛮,即使孤身独处于这黑暗中,也不会有多恐惧,因为有红楼的陪伴,就算再多的劳累也值了。
浅酌红楼日记 篇2
谁写那一纸荒唐言语?竟敢笑世人呆傻!
谁做那一场红楼痴梦?却不解其中滋味!
——题记
静坐在雨夜的灯光里,窗外缠绵的雨声,似乎激起了我的一丝惆怅,故事里的情节翩然而至,好像眼前茶杯上缓缓升起的水汽,迷离而又悲伤,渐渐的周边的景色模糊起来,我仿佛看到了远处花瓣漫天飞舞的桃花树下坐着一个宁静而忧伤的女子。那个女子——我认得……
那是个天生惹人怜爱的女子。
那是个天生就爱流泪的女子。
那是个吟着“质本洁来还洁去”有着“娇花映水,弱柳之姿”的女子。
你本是那灵河之畔的绛珠仙子,眉目之间仿佛聚集着天地间的灵慧秀气: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你是如此清丽绝艳。
随手的《咏菊》赢得几人赞叹,无意的《葬花吟》惹得几人落泪,你是如此文采卓越。
只是你,为何如此忧伤?
你为那春残花渐落而无奈,只能说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为寄人篱下而自卑,所以希望“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你为面对宝钗时“既生瑜,何生亮”的情怀而愁苦,为晴雯的无意之举而羞恼……仿佛你每时每刻都在落泪,都在叹气。
你究竟为何而忧愁啊!难道是因为你的心比比干多一窍吗?
我忍不住走上前去,想要透过那落花,看清那女子的面容是否还挂着泪珠?
“你知道吗?”女子背对着我,她如泉水般清透的声音缓缓响起。
“当我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我想起了曾经吟过的葬花吟?真没想到竟真的应了那句“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呵,这便是我的命运啊!我那如同春花般短暂的命运啊!”
“不,不是的。”听着女子那嘲讽的声音,我心中仿佛有一个声音叫嚣着,呐喊着。
“你知道吗?春花很美,即使在经历风雨摧残之后,即使在凋零之际,依旧美得惊心动魄。”
“你知道吗?错本不在你,错的那污浊的尘世间,错的是那豪门院中的勾心斗角。”
“你知道吗?你本来就应该是那种清高自傲的女子。”
“真的,你知道吗?在读到你离去之际,我曾经惋惜过,这世间红尘从此又少了一个惊采绝艳的女子。但是后来我又开始庆幸,你终于回到了你的太虚幻境,终于还了那承诺的一世眼泪,终于可以做回你那个无忧无虑的绛珠仙子。”
“多谢,我,懂了!”女子的声音中有了一丝释然,她起身,没有转头,只是朝着那桃花深处走去……
梦醒时分,伊人早已人不在,唯独剩下那早已冷却的茶水,我只能暗叹原来这竟又是一场红楼空梦。
浅酌红楼日记 篇3
记得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大憾事:一是鲥鱼有刺,二是海棠无香,三就是红楼未完呀!现在,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抱着《红楼梦》钻进去。《红楼梦》乃古典小说最杰出之作,由曹雪芹所著,但是,后四十回竟鬼使神差地,失传了!后人所续也并非原意啊,真遗憾哪。难以想象,贾府从兴盛到灭亡,凄惨万分!
总觉得,一天二十四小时根本不够,起码也得三十小时。只要有空,就看红楼。爸爸妈妈也支持我读红楼,但不支持我晚上读。所以,只能白天读红楼,晚上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天,我正在看“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我认为这一回最能知道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突然,爸爸叫我睡觉了,我很奇怪,天不是亮着呢吗?我往窗外一看,果然,天已经全黑了,肯定看书看得又忘乎所以了。我不情愿地爬上床,躺下,翻来覆去睡不着。对呀,我可以开灯继续看。我是一个人睡的,关上门打开灯就能看,我以干特务的速度,快速抄起书,打开灯,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贾宝玉随警幻仙姑来到金陵十二钗藏书的地方,宝玉翻开一本“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上面画着两棵树苗,中间悬着一条玉带。我知道,两个“木”是“林”,林之孝?不对不对,玉带又是什么呢?“林玉带……”啊哈,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首嘛!
“嗒,嗒……”咦,什么声音?不会是妈妈起来上卫生间吧?我一惊,飞速关灯上床,大气不出一口。还好,没被发现。我的心“砰砰”地跳,自己都能听见。我不死心,又起来看:一只鸟……不对,这龙不像龙,鸟不是鸟的,应该是凤凰,站在一座山上。那山上有一只凤凰,应该是王熙凤吧!我翻了个身,又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嗞嗞”的声音,我赶快把书合上,吓得也不去关灯了,闭眼装睡,我打了个寒战,然后竖耳细听。但是虚惊一场,原来屋里有只苍蝇啊,我用杀虫剂把它解决,然后用纸包住它,送它去西天。处理完“丧事”后,我继续看,我一边读,一边加上自己的理解,看得更忘我了。一看时间,凌晨两点了!还是先睡吧!
其实,我也知道这样不对,可是它太好看了,总之,我下次不会这样了。
浅酌红楼日记 篇4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红楼梦》,当我每次看红楼梦,内心都会迸发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也许是由于被宝,黛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也许是由于被大观园内优美的风景所醉,也许是由于被宝钗黛玉等人的才华所吸引.....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读书,因为我认为读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可自从我读了《红楼梦》以后,我便深深的爱上了读书,我才发现,原来我以前读书根本没有用心去读,只是大略的浏览一遍,怎么能喜欢是读书呢?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部极品之作,也是世界文学之宝。他通过“贾,王,薛,史”四大家兴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囊托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它还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凄美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显示内容,构造了悲剧的社会根源。围绕着爱情悲剧,同时铺开一个有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展示出渐趋崩溃的社会真实内幕。“一个是阆苑奇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没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歌已家喻户晓 ,世界上有几人不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从古至今,有多少人研读,精读过《红楼梦》,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呢?若他真的做到了,那真是堪称“中华奇才”了。读红楼梦,尝尽世间辛酸,品尽人生百味。《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它是中华一部了不起的名著,是中国古典的巅峰之作。
浅酌红楼日记 篇5
寒塘渡鹤影,冷日葬花魂。
——题记
我手捧《红楼》,沉浸于其中的哀冷凄凉,隐约间,一个女子出现在我面前,削瘦惨白的脸,一袭素裙;原来是她——黛玉。
我心中有无限感慨,我上前欲拉住她,却又触摸不到。黛玉,小时候,我听妈妈讲你的故事,在我眼中,你是一个小气,尖锐,刻薄的女子,我不明白,这样的你值得宝玉这样痴爱吗?但读了曹雪芹先生的原著,我才了解到真正的你。
黛玉轻轻一笑。
黛玉,你是如此纯洁与寂寞,在清清冷冷的大观园里,也唯有你会在“花飞花落花满天”的奇景中感叹,伴着泪吟出“红消香断有谁怜”叹息,伴着“他年葬侬只是谁”飘向远处,你的美与纯净,又有谁人能与其比。
黛玉看着我,泪在眶中。
你与宝玉的第一次相遇我始终不能忘记。当宝玉风风火火闯入时,你心中悄悄嘀咕一句“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脱口而出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过”就注定了这样一段痴情的千古绝唱。宝玉为你摔玉,这又是何等痴情!
黛玉长叹一声。
然而,事违人愿。相爱之人却不能落成眷属,长相厮守。你就走了,相爱之人与另一个女子的成婚之夜;而宝玉却仍被蒙在鼓里,一位可以与相爱的林妹妹在一起。一面锣鼓欢响,一面却是哀声震天。
两行清泪留下来,黛玉欲说又止。
我不明白编者为何不给你一个完美的结局,让你走的如此悲惨。但看完后才知道,若让你看到贾府最后的悲惨,你又该是如何悲痛与伤心。
倒不如这样贞洁的离开,罢了着腐烂的人生,继续做自己纯洁清高的绛珠仙子。
黛玉的脸中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又渐渐隐去。
猛然发现这只是梦境,书却已湿了大片。
黛玉,你的贞洁与美,你的纯净将永留在有情人心中。
浅酌红楼日记 篇6
记得《红楼梦》吗?回答应该是:当然;可还记得它的结局,这,红楼梦的结局太多了呀,那我来说说吧,或许在曹雪芹笔下只有两个结局,或喜或悲,喜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悲的却是——梦中人的情。而‘红楼’的主线还是贾宝玉,那就先来说说‘通灵’的石头吧。
这块愿被带到“昌明隆胜之邦,诗厘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立业”的石头,就是贾宝玉的前世;在贾宝玉出生后,父亲曾让他选东西,好了解他的品性与潜质,却未想到贾宝玉选的竟然是胭脂水粉,以至父亲后来都不大喜欢贾宝玉——但若说胭脂水粉,贾宝玉这一生到还真沾了不少的胭脂味……他和林妹妹——黛玉的红粉痴恋,与宝钗的“金玉良缘”……实在另旁人羡煞眼镜。他,一个沾满胭脂味的石头,享尽世间荣华富贵;到头来,却只换来了“红颜易老,人去楼空”……说到这里,让我们先去看看这‘红楼’中的第一个悲剧——“红粉痴恋”的女主角——林黛玉。
曹雪芹在对这个女人的描写上可谓是用心良苦呀,那现在来看看吧——林黛玉的前世是天上的一颗降珠仙草,受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甘露之…
浅酌红楼日记 篇7
窗外,细雨如丝般飘洒着。
幽静的夜空下,传来一曲婉转、悠扬的笛声,伴着泥土与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其中。然而,挡不住的却是手中捧着的那本《红楼梦》。
抚摸着它暗红色的古旧封面,早已感受到它深邃的古典气息。翻开,微微泛黄的书页也好似厚重的历史沉淀。缕缕书香,随着缓缓翻卷的书页,弥漫在书房中。
已记不清是第几次读《红楼梦》了,每次捧读,都会为书中那群女孩的悲欢离合而悸动,时而会心微笑,时而黯然落泪,感叹唏嘘,愁绪百结……
沏上一壶清茶,淡淡的清香,引来一个杨柳细腰、婀娜多姿的女子,她摇曳着轻碎的细步,优雅地从书中向我款款走来。
今夜,与我一起品茗的是林黛玉。
过早失母的悲痛,寄人篱下的凄苦,让黛玉,你这个心有七窍的聪慧女子,绝世的容颜上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愁容,惹人痛,让人怜。
一曲《秋窗风雨夕》,写尽了秋夜、秋雨的悲凉,一句“今日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更是让人断肠。诗文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让人从心底升起无尽的凄苦之情,久久不能疏散。
身体虚弱,疾病缠身的黛玉啊,你那随风飘荡的杨柳细腰,能扛得住大海般的哀愁吗?
不似宝钗的圆润,也不如湘云的开朗,在世人的眼里,你清高,爱使小性子,说话带点刻薄,不那么饶人,但是,又有谁知道,那是你,一个寄人篱下的女孩,在努力的维护着自己那颗圣洁而敏感的灵魂,把自己的孤高自傲当作抵抗无形压力的武器。你有一说一,从不掩饰自己,与贾府中人的投机钻营、阿谀势力相比,你的耿直和纯真、自尊和孤傲是多么可贵。这种纯真的品格即使在今天依旧闪耀着光辉。
而诺大的大观园里,怎么就容不下你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呢?
黛玉,你是我的最爱。我爱你的真性情,爱你敢爱敢恨,爱你的勇于付出,爱你的至真至纯。你的柔情,你的细腻,你对宝玉的至死不渝,你是真心爱宝玉这个人啊。在你的身上,我没有看到你似宝钗那样对封建礼教的忠诚信仰,你只信仰自己,信仰生命本身,你的清丽脱俗,好似天上人。
宝钗出阁宝玉娶,无可奈何的你,将见证爱情的信物——那块一直珍藏的房帕,和自己那颗破碎的心一起投入火中,化为灰烬。在令人心寒的婚庆喜悦中,带着无限的哀愁和一个女孩与心上人终成眷属的破碎的梦,随着那缕缕青烟,消弥在那无尽的空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说的这好啊。可惜啊,腹有诗书气才华的黛玉,你怎么就写不好“人情练达”这篇文章呢?
沙沙沙……窗外,雨,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密了,是在为黛玉悲苦的命运而伤心流泪吗?
浅酌红楼日记 篇8
读了《红楼梦》之后,我觉得故事情节不错,还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大户人家生活的奢侈景象。这些主要情节我不再多说,我要关注的是书失去做人尊严的人。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刘姥姥,我主要来说说她。故事从她第二次进贾府说起。
她刚来就编造了泥像变美女的故事来哄大家高兴,在马棚起火之后又编了一个老太太念经得子的故事骗得贾母和王夫人甚是高兴。就算贾母对她好,也不至于如此奉承,让人肉麻。
接着李纨又向刘姥姥炫耀楼中家具,刘姥姥反以为荣,乐呵呵的跟着去,边看边笑边念经。你笑什么?
后来的事情就更让人看得牙根直痒痒了。万恶的王熙凤(《红楼梦》中我最讨厌的人)当着众人的面将五颜六色的菊花胡乱插在刘姥姥的头上,大家都嘲笑她的样子。刘姥姥七十多岁了和一个刚会笑的孩子一样和大家一起笑,还说自己漂亮了一回!!!!你笑什么?
之后刘姥姥偏要自己走湿滑的土地,琥珀跟她说走大路。她还说走惯了偏不肯。结果摔了一个大跟头,大家都嘲笑她,可她也跟着笑。你笑什么?
在吃饭之时王熙凤和鸳鸯更是想尽了坏主意戏耍刘姥姥。(从这里更能看出王熙凤露出的恶妇嘴脸,为下文她逼死尤二姐坐下了伏笔,也让读者对其开始逐渐产生厌恶。)不但单给了刘姥姥一双与众不同的筷子还骗刘姥姥在吃饭之前高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在这闹戏开始之后旁人笑也罢了,可刘姥姥明知被人耍了也还诚心诚意地跟着笑,毫无羞耻和愤怒之色。你笑什么?
以下不再举例,刘姥姥这宽宏大量固然是好脾气,可一点做人的尊严也没有,连贾府中的丫头和小厮也没有收到如此待遇。可刘姥姥作为贾府的亲戚竟被这样“款待”可见贾府上下的阶级观念极强,没权没钱的人都可以当成玩具来耍。刘姥姥心里还会不明白?可她还是笑!
排在刘姥姥之后的人就多了,大都是贾府中的丫头和小厮再加上一些奶妈都是主子们的“财产”。一些用来当成玩具,一些被当成出气筒,还有的被用作礼物来送人。最令人心寒的是这些人居然把这些视为分内之事,做了之后引以为荣。就算有晴雯和鸳鸯这样不愿低三下四的人,但毕竟人数太少,打死不相往来,终难成气候。
《红楼梦》中的这些人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底层人民生活的忍气吞声,和来自上层阶级的毫无人性的压迫。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它所揭示的社会现象比史官的记录更贴近百姓生活,更客观,更真实,这比其故事本身更重要。
浅酌红楼日记 篇9
我一直很感谢曹雪芹,因为《红楼梦》实在是太精彩了,《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写作方法上,作者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而辅以象征主义,铸造出这部浸润著作者辛酸泪水的伟大小说。
《红楼梦》中的人物多得数不胜数。有叛逆痴情的贾宝玉,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厌恶读八股文。并尖刻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他的种种叛逆行为,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草莽”“不肖”。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却被迫娶薛宝钗为妻。因双方思想不同,婚后,他“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但终究无法忘怀“世外仙姝寂寞林”。
林黛玉也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她虽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直率,才情横溢,学识渊博,和宝玉同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精神。她蔑视功名权贵,她和宝玉志同道合,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最终被贾母等人残忍的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红楼梦》中还有一个我并不太喜欢的人物——薛宝钗。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热衷于“仕途经济”。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的夸赞,最后与宝玉成婚,但宝玉因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而在婚后不久就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红楼梦》中,王熙凤算得上是一个反面人物了。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实际上的管家。她高居在贾府数百人口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王熙凤用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换来的却是在加速贾家的落败,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红楼梦》记述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也描述了贾黛之间的爱情悲剧,着实让人深思。
《红楼梦》中秦可卿临死前对王熙凤说的那几句话,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她对王熙凤说:“三春去后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我仔细思考了这两句话,秦可卿好像知道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最后的结局,来劝告王熙凤的。
读《红楼梦》时,我感觉自己已经融入这本书里了,《红楼梦》虽然主体是刻画了贾黛恋这一出爱情悲剧,其实曹雪芹通过对贾黛恋这一美好爱情被贾母,王熙凤等人的封建势力扼杀的过程,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残忍和不堪。
正如道伦所说,《红楼梦》在毁灭没有价值的东西的同时,却创造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人性人情的自然发展的美学风格。确实,看《红楼梦》时,我虽然怨毒痛恨封建社会这颗大毒瘤,却也不得不为曹雪芹精湛的文笔所折服!
看《红楼梦》吧!
浅酌红楼日记 篇10
仰望,那淡蓝的天空。宁静,静静的看着那久违很久的《红楼梦》,心中不经想起那温情如水的她,那份凄凉又有谁会感知呢?
那首《葬花吟》拥有了她多少的情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秋季,花儿凋谢,飘零在风中,漫天飞舞。在这样残酷的季节里,落花黯淡了应有的红润,失去了曾经的芳香,此情此景又有谁会怜惜呢?黛玉哀伤,默许。自幼丧母的她,来到了外婆家。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又有谁知道呢?自己犹如那些花儿,失去了芳香,没人怜惜。她的情,谁知道;她的怨,谁知道;她的哀,谁知道?然而这些只可用笔书写她的一切。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柳树和榆树只管自己的绿叶葱葱而不去管那桃花和李花的飘落。黛玉不禁感叹,是啊,不正如自己么。身处这宅院当中,大家各忙各的,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只会有自己在关心着自己吧。这是她对于封建社会的不满,然而一切的一切却也是注定了,不能改变。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是黛玉的骨气,那份傲,谁有?那份洁,谁有?这便是她对于现实的社会的反抗。她坚守着自己,不让自己被当时的一切给侵染。对于爱情,她没有能力去挽救。她只是希望自己没有别当时的社会而改变就好。这份高洁,不仅让世人,为此钦佩。虽然最后黛玉死了,但是她却没有输,因为她没有像当时的社会而屈服,她高洁的来,便是高洁的离去。
我不禁为黛玉感叹,她的哀怨当时又会有谁知道呢?她的高洁,她的反抗又有谁会了解呢?一首简简单单的《葬花吟》描绘出多少情感。
静了、回想这份情。红楼如梦,忆黛玉之情。
浅酌红楼日记 篇11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的吹散,留给世人的只有那无尽的遗憾与指责。
——题记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一句诗词,写尽了世间百态,人间悲欢离合,而人生百态的最好映照,就是曹雪芹合和着泪与血的著作—《红楼梦》。
中华五千年悠悠文明,有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巨作。而红楼则是中华文明中的一朵奇葩,没有人能掩盖它的光辉。它有的,不只是一个令人唏嘘的宝黛自恋,更隐含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道理。而这一切的一切,全都折射在了清高孤傲的黛玉身上。
曹雪芹对黛玉,是充满怜爱与惋惜的,“两弯罥眼眉,一双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拂风”。这样一个女子,天地不知如何创造。但是,这样一个女子,身世却特别凄凉。自幼丧母,不久又丧父,父母双亡的黛玉无奈寄人篱下,在别人眼里,黛玉是幸福的。贾母,王夫人对她及其疼爱,而宝玉,宝钗又对她关心至极。“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锦衣玉食的生活在别人看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谁又能理解她的痛苦呢?“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的凤姐,“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钗,“趋炎附势”的探春。再到后来的金钏之死,晴雯之死,为了一杯茶就被撵出府的茜雪,都令她寒心。试问,在这样黑暗腐朽的贾府,一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又能存活多久呢?
在世俗的眼光中,黛玉或许是尖刻,多疑的,但在我眼中,她却是一个柔弱中又带着几分刚硬,似翠竹一般的女子。她在金陵这个灵秀之地,绚丽的绽放着;又在金陵这个腐朽之地,无声地凋落着。上天最终注定她要离开。她是太虚幻境里德一颗绛珠仙草,是大观园里的一株湘竹。污浊的贾府是不允许这样纯净的人存在的,于是,她走了,走在心上人与另一个女子的良辰吉时。但或许,在黛玉看来,何时离开人世都是一样的,腐朽的贾府已无她的容身之地,倒不如回到太虚幻境,继续做回自己的绛珠仙子。这才是她最好的选择。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未完红楼一记。但红楼的美,不也正是一种残缺的美吗?那么,让我再次打开那厚厚的《红楼梦》,细细品味这千古绝唱。梦中我听到无数曾经美丽的花朵纷纷落下,我知道这是一个梦,可我不愿从梦中醒来,也没有能力醒来。
浅酌红楼日记 篇12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的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浅酌红楼日记 篇13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很喜欢这句诗,区区八个字就把相遇的美给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旦人与书相遇的一刹那,也是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契合的。《红楼梦》,一本书,一本优美的书,就像一颗种子,发了芽。
打开《红楼梦》,书香随风飘进了我的身心。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初感。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却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林家的姑娘,有才,有美,好像河边的草儿柔弱娇嫩。她为了还尽神瑛侍者(宝玉)的雨露,从原本的仙草修成女身,下凡投胎,哭尽了自己的泪。
宝玉对她有好感,她却不能如愿以偿。人是脆弱的,被人控制成有生命的机器,那更是惨不忍睹。
以为自己能得到爱情,却欲哭无泪,含恨而亡,看着就令人崩溃!原有病,现痴迷,何时归天?一眼泪,一手挥,稿子被焚了,生命也了结了。一句话未说完,她西去了。
何时有真爱?林黛玉,美丽的女子却早逝,人真的是无情啊!
我因此无奈,那精巧的诗句“花落人亡两不知”,又何尝不是才?她多愁善感,我很喜欢也很同情,总想大笔一挥,将此挥去,让宝黛婚姻变得美满,但我作为一个读者,岂能破坏作者的心意?
上海人有个词,叫西贝货,就是从贾宝玉演化而来的。金戈铁马是战争,他不喜欢;读书做官为了吃饭,他更讨厌。他喜欢黛玉,梦想和她喜结良缘。
皇天不负苦心人,可对宝玉不这样。他以为娶的是黛玉,可她是宝钗。他想起和黛玉共读西厢记,和她一起作诗,和她一起讲笑话,怪凤姐,痛设掉包计。
他喜欢在女孩子堆里混,而黛玉是挚爱。女子是水,男子是泥,他觉得女子清爽,男子浊臭,他不愿成为泥,他之所以在女孩子堆里混,就是因为要成为一个男外表的女子。我想走进书中,与他好好谈谈人间的沧海浮沉。他削发为和尚,他绝望了,或许用心身把黛玉找回来是最好的方法。
说到这里,眼泪又流成了河……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是“凤辣子”。她机关算尽,太聪明,都把事儿看在眼里,把贾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可毒设相思局,逼死尤二姐,并弄权铁槛寺……何不是她搞得诡计?
她不好不坏,是个无法言喻的人儿;但她很能干,却也不能干到好处。
怀着复杂的.心情翻开它,字里行间的五味杂陈都还在。
红楼,一颗沉睡的古莲子,无论今夕何夕,若你游走在那草木间,总会发现文字背后裹藏著作者渴望自由的灵魂,就让它开出灿烂的荷花吧!
那茫茫的大雪扫空一切,心又走进了红楼,那么美丽的书香,环绕在身边,犹如云烟,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浅酌红楼日记 篇14
一本曹雪芹的《红楼梦》,曾带给我许多东西。不仅仅是如何待人处事,更使我结识了一个朋友。
因红楼,狭路相逢
终于下课了,我习惯性地在桌兜中寻找着《红楼梦》。一边找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忽然,周围暗了下来,我抬眼一望,哦,原来是她!昨天刚刚转到我们班来,人生地不熟的,怎么会跑过来和我套近乎呢?
“喂!”她不客气地开了尊口,“这么简单的诗句,背起来居然还打磕巴!”“切!”我瞪了她一眼“有本事你来背呀!”“我背就我背!开辟鸿蒙…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她的语速奇快,使我仅听到前后两句。哎!这下子有对手啦!
辩红楼,互不相让
“秦可卿是撞的!”“不,她是缢死的!”……一下课,就能听见我俩的争吵声。不过,上课铃一响,争吵声便戛然而止。等到放学时,我们还互给对方一个灿烂的微笑,不知情者必定会认定我们是好朋友,可只有我俩彼此心明,那笑里藏着不服输的尖刀。一回到家,我便上网查资料,找到充足的论据,第二天相遇必定继续着没完没了的争辩。
读红楼,化敌为友
某日,老师不知情绪为何而冲动,居然要举行朗读比赛。互报作品后,竟猛然发现,全班只有我与她选的是“红楼诗词”。唉!真是冤家路窄,我们居然被分到了一组。看着班上同学们的个个笑靥如花,我真想狠揍他们一顿,同学们皆知我与她素来不知……
我可不想名落孙山之后呀,只好低下我那高昂的头颅,向她求和,共度难关了。正在我想开场白时,她却先跑了过来,主动向我示好。嘻嘻!在“大难当头”时,都是荣誉感强者,正所谓:“天下第一,舍我其谁?”果不其然,在我俩精诚合作的展示中,赢得桂冠。当时,我们双手紧握,相视而笑,没有掺和任何的成份,唯有此时真诚的友谊……
现在的我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一本《红楼梦》,仍是我俩之间沟通的枢纽。
浅酌红楼日记 篇15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我都爱看,不过,最让我喜欢的,还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个爱情悲剧,前80回合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高鄂续著,可是,我觉得高鄂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把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写得完全不一样。
贾宝玉当年梦游太虚,警幻仙子曾让他看过他家女子的终身薄册,其中有王熙凤,史湘云,惜春,元春,探春等,其中,史湘云的命运是这样写的: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从我的角度看,这段判词写出了史湘云不仅守寡,而且以后还可能跳江身亡。史湘云嫁人以后不久,她的丈夫就死了,她又生了个女孩,没如公公婆婆的意,遭到公公婆婆的斜眼(古时候重男轻女),公公婆婆准备弃掉她的孩子,最后,史湘云怀着对丈夫的思念,跳江溺水而亡,在判词的旁边,还画了一条河,可见曹雪芹的本意是先让湘云失去丈夫,再让她跳江而死,。但是高鄂只把曹雪芹的意思领悟到一半,没领悟到另一半的意思,所以,高鄂写史湘云的命运时只说她守寡到老。
再来说说凤姐吧,贾宝玉当时看王熙凤的判词中有一从二命三人木,把人看做一个单人旁,加上木,就是一个休字,可见王熙凤应该是遭到了休妻的命运,还有哭向金陵事更衰,是说王熙凤被休掉之后,在回金陵老家的路上,不幸短命而死。而书中却是说王熙凤管事不当,受到刑夫人的责骂,再加上自己操劳过度,病情加重而死!
最后,再来说说本书的两个女主角,宝钗和黛玉的最终命运吧,书中写林黛玉是得知宝玉成亲的消息后,心灰意冷,病情加重,在宝玉成亲的当晚,叫着宝玉的名字,含恨而死,但是我觉得这又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贾宝玉当年梦游太虚,看见林黛玉最终命运的判词是:“玉带林中挂”,林黛玉应该是得知宝玉成亲的消息后,心灰意冷,自己上吊而死,而“金钗雪里埋”,就是暗示薛宝钗以后会被埋在雪堆里,她的命运也很悲惨,但是书中却让她嫁给了贾宝玉,然后守寡到老,我觉得她们的命运和曹雪芹的判词完全不一样了。
而书中没有提到那个贪赃枉法,忘恩负义的贾雨村的结局,我想,随着贾家败落,靠山的倒塌,贾雨村风光的日子也跟着结束了。可能他也跟贾赫,贾珍的命运一样,被发配边疆服苦力了吧!
红楼梦让我越看越喜欢,我真是爱不释手,我要珍藏这本书,不断的去研究里面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去解答书中的很多谜。
浅酌红楼日记 篇16
从小到大,最喜欢的就是夜晚躺在户外看星星。虽说到现在了,还是认不得名声在外的北斗七星,却依旧保持着这一偏执的爱好。这大概是因为我觉得人生百态,正如满天繁星一般吧。
我愿把世间万物比作星辰,尤其是书。在我看来,好书就像是永远高悬在夜空中的恒星,我们把它们叫做经典,而有些烂俗的畅销书,不过是华丽的一颗流星,即便唯美,也不过是一瞬间的灿烂,过后再去回忆,到底记不住多少的。
说到经典,就不得不说说“红楼”。从起初对“红楼”有略清晰的印象,到现今已是3年的光景。恍恍惚惚中,它一直在我脑海里,并且时见时新,也真是应了孔夫子的那句“温故而知新”了。
比起红学的专家学者们我自然是人微言轻的,但是却也愿意说说自己的感觉。我喜欢黛玉的率真个性,有什么就说什么,从不压抑自己。有时候心里怜她,便也就羡她,羡她的真性情,羡她的真才情。这黛玉自幼丧父丧母,必是可怜,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只不懂,这黛玉的可恨之处竟在哪里?或许在于她的那副伶牙俐齿于谈笑间说了几句“刁话”便惹得人嫌,我只不知这恨又从何处起?初读时,对于黛玉的离世耿耿于怀,以至于眼泪湿了书页,那几日,自己竟也像她似的多愁善感起来。现如今再去看时,心里倒开朗了许多。毕竟她本是天上的绛珠仙草,这人世凡尘又岂是她呆的地方,这样想想,心里倒也宽慰了许多。
或许是因为太爱黛玉的缘故,不由得就嫌起了宝钗。其实说来她竟也没什么错处,她那样的性格,那样的行事,放在今天一样是个惹人爱的,况且又是那样的美貌,那样的灵巧。或许是现今世俗的眼光让我厌倦了世俗的虚伪,明明自己也带着面具,却嫌别人总在装腔作势。说来这察言观色向来就是世人的一项必修课,八成是我没有及格,所以才去嫉妒别人的学以致用呢。回头再想宝钗亦是可怜的,善始却也不得善终,最终也不过落得个“金簪雪里埋”的下场。
要说“红楼”的妙处,我这乳臭未干的毛丫头自然是说不出来的,只知道自己打心眼里喜欢的,自是曹老爷子的才华横溢。佩服的是那洋洋大观,诉尽世俗百态,只这一个园子就生出无穷的趣味,无尽的苦楚。四大家族一兴俱兴,一亡俱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阵势,也足以显示当时官场中的黑暗,更透射出封建社会里得益的永远不会是百姓。贾雨村乱判,王熙凤弄权,这官官相护的世道,哪里有甚么公道人心呢?更有甚者,诸如宝玉等厌恶仕途经济之人,竟都被世人当成了异类,当作了傻子,更足见当时的世风竟是如何。
这岂止是一个家族的是是非非,牵扯出的又岂止是几个人物的命运生死。世态炎凉,人心善恶,处处包含其中,这是不是红楼的魅力之一呢?后四十回的红楼,千百年来的一个谜,多少人想要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我倒宁可它就这么朦胧着,并一直朦胧下去,似乎这样,前八十回中暗示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我宁愿就这么一直躺在苍穹下,天一直黑着也没有关系。坐井观天似的看着眼前的一方天空,既然注定不能拥有整片星空,守住眼前的也自是好的。
浅酌红楼日记 篇17
我很喜欢看《红楼梦》,百看不厌,越看是越入迷,感觉自己就是里面的那个贾宝玉,每次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古人曾云:开卷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也就说明了《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红楼梦中精彩的故事结构以及故事背后隐藏的故事,令很多的红楼大家们乐此不疲的去努力探索,去发现,红楼之花开遍大江南北。
在整个故事中,我喜欢的人莫过于薛宝琴了,此女虽然出场不多,但是她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见多识广,漂亮可爱,又有文采。难怪贾母都那么喜爱她,想要把她弄给贾宝玉当媳妇呢。最工于心计也是最能适应社会的莫过于薛宝钗了,其女能拉拢人心,给人一点小恩小惠,把林黛玉也收得服服帖帖的,其手段可见不一般;但是我不喜欢其女的是她显愚藏拙这一点,明明自己有才华,又会弹琴又会写诗;明明家里有钱,却在自己的卧室里摆设简朴,为了讨好贾母,却偏偏要遮遮掩掩的,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活不出一点真性情,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吗?这是薛宝钗的悲哀。当然这是她为达到目的而做的一种手段,可以理解,成大事者无所不用其极。可能很多人都同情欣赏林黛玉吧,林黛玉有才华,直率,漂亮。但是不管怎么说一个人来到世上首先要学会适应社会,因为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所以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它。林黛玉那种与世道格格不入的生活必然是会被社会所淘汰;还有她那天生的病根,那个男人愿意天天看着一个病美人呀,整天以泪洗面,烦都烦死了。再来说说主角贾宝玉吧。贾公子乃贾母最爱,聚万千宠爱于一身,多情而不滥情,但是她也脱离了社会,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一切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一点谋生之道。所谓居安而思危,他看到了家族的情况,却也不会早做作打算,有才又有何用,人都是要食人间烟火的,佛祖还要出门化缘呢。其结局也是一种必然。
虽然我也不喜欢贾宝玉那种人物,也不喜欢林黛玉那种病美人,但是我觉得那里面的不管是什么描写都很精彩,感觉还是很合乎逻辑,让你挑不出什么毛病。当然了,能挑出毛病的也就是会是中国文学巨著,也就是会是曹雪芹所写的了,毕竟这么大一个中国那么几千年下来也才只有那么一部《红楼梦》,而没有什么《白楼梦》《黑楼梦》之类的。其实可能也正因为是《红楼梦》的残缺,才显得其完美来,因为它留给了人们更多的想像空间,让很多红楼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在那里费尽心思的研究,因为一个红楼梦的话题而引发了不少口舌之案。
《红楼梦》中还特别的喜欢里面的诗呀词呀的,他们成立诗社,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酸,但是整天在美女群中呤诗作赋的那种感觉,对于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却是别有一番风味,很惬意。所以在那个时候我感觉我就是贾宝玉,嘻嘻,做梦想想美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