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请欣赏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精选16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1

你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吗?是“真善美”亦或是“假臭恶”?

——题记

前言

都说股票是毒品,都想要;都说有钱是祸根,都爱钱;都说美是祸水,都很爱;都说天堂很美丽,都不去;都说光荣的死很伟大,都怕死。这是为什么?是思想的残疾,丑陋的诱惑,是精神的腐败,人间的不辛,尘世的悲哀

在人间

我是一只花蝴蝶,有着华丽的衣服,苗条的身资。我爱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与蜜蜂哥哥、大树爷爷说说话。

有一天,我一不留神被一个小男孩抓住了,他兴奋地喊:“老师,我抓住了一只花蝴蝶。”老师过来了,对小男孩说:“蝴蝶是人类的朋友,不能乱抓蝴蝶。”我正庆幸遇到一个好老师时,我却被带到了标本室,只听说:“同学们,今天我来教你们做标本好吗?”说罢,一根钢针刺透我的心脏。哦呜,我对这个世界还很留恋,我不想死。我发现,我正在慢慢地不由自主飞上天空,我只剩下一个灵魂,而那没有灵魂的躯体,被放在那玻璃板中,让游人参观,而另一边,老师带着孩子们正在抓我的同类。

可笑?这个世界本末颠倒,有真实吗?

在天堂

于是,我慢慢地飞,带着“满腔怒火”来到天堂。

只听见上帝对我称赞:“花蝴蝶,不舍己造福人类,这件丰功伟绩将被载入天堂史册,永垂不朽……”

“什么屁话,这个世界很不真实,人类的行动与说的话不一致,什么时候才能让真实走进我的心灵,走进世界……”

没等我抱怨完,我就被一个雷电打入地狱之中。

在地狱

“姓名?”“花蝴蝶。”“年龄?”“六个月零三天。”“触犯什么条规被送来这里?”这是在地狱中?狱卒拷问我,我苦笑道:“没,没什么。”又把上帝称赞我的话一说。狱卒却把我打入十八层地牢。“这个人说话太不真实。要加刑!”“这可是上帝……”没等我说完,门重重地关上,把我的话淹没了,于是我受尽折磨……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细菌,恐怕也只有细菌人们才看不见,抓不着。什么时候才能让真实走进世界,走进每一个人的心灵中。

——尾记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2

婉柔的赞美歌轻轻扬起来了:

“圣哉——圣哉——圣哉——

慈悲与全能

清晨我众歌声

穿云—上达—至尊……”

回旋开来了,如绸似水的音乐,缠绕着教堂的每个角落和领首祈祷的众生—他们专心致志,或念念有词或眼响泪花……“跟随我!跟随我!

跟——随——我——”

……

这氛围,油然使我感到,一种肃然而升的神圣正一点一点漾过我的心,漫过我的头顶……

我的头、我的心浸泡在神秘而舒缓的气韵里,似有一支无形的杖正引我走在幽静的山谷……

我想描述这场景,涌起的却是泰戈尔老人缠绵的《吉檀边利》:

你的音乐的气息透彻诸天

你的音乐的圣泉冲过一切阻碍的石岩

呵,你使我的心变成了你音乐的

漫天大网中的俘虏……

这本是我第一次涉足教堂.就不禁被这儿的气氛吸引了.本是被两位友人(一位是教徒之子,一位因失恋打击而成为教堂的常客),抢拉硬扯进这片本市最大的基督圣地,我却因了第一次的好奇、第一次的感触,而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认识宗教的冲动。

这跻身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之林的尖顶房,吸引着普男信女接理而至。那么多年迈龙钟、西装革履的平L礼拜者,穿过繁华的商业大街向着这里,也向新世纪昭示:宗教的神灵正与现代化彩光同台共舞。宗教毕竟不同于消极宿命,与愚昧为伍的迷信——

它的善美,应和着人性永恒的呼唤,

它的圣洁,使漂泊尘世的心为之倾倒。

它的博深的源流,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和强大的社会力量,使文学、艺术、道德等社会意识、观念深受其熏染。它吸引人类去追踪、研究,建立了宗教心理学、宗教社会学和宗教现象学等分支繁多的学科群。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3

美,处处都在。

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多留心观察,美好的事物便会在眼前浮现。要知道,美的不是外表,可是心灵。

我家楼下常年住着位老奶奶,她的儿女一般只有过年时才会回来看看她。平时,她就喜欢搬把椅子晒晒太阳,喂喂她养的鸡,再或就是种种菜了。

别看老奶奶虽年过半百,但每天清晨,依旧能看见她打太极的身影。老奶奶包粽子的手法也不赖!每逢快到端午节时候她总是会搬把椅子,坐在楼下包起粽子。有遇到的人,凡是要学习她的手艺的,她都不拒绝,还教他们粽子应怎样蒸才好吃。有一次,我回来时正巧碰上她包粽子的时候,当时不懂事的我跟妈妈说:“妈妈,我也要吃粽子!”只见老奶奶二话不说,转身去屋中拿了个又大又香的粽子给我。妈妈连忙阻拦,老奶奶却笑着说:“没事啊,不就是一个粽子吗?孩子想吃就拿给她好了!”

老奶奶家前,也就是我们家楼下养了一群鸡。也不知是谁说的,鸡身上有很多的跳蚤,路过的人会把它们带回家。因此,奶奶把所有的鸡全都卖了,只留下一只母鸡,还是关在家中的。

后来,老奶奶不知从来搬来了一课小树苗,它很小,叶子还很嫩,也就只有当时我一般高,还看不出来是棵什么树。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棵桃树。于是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我都会异常仔细地打量这棵树,看看它有没有长高啊,有没有结果的征兆啊。老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道:“等桃树结桃子时,我就叫你来。”后来的几年,学业重了,我也便不再去看那棵桃树,但它却在慢慢地生长、开花。直到有一天,我回家看到一袋又打又红的桃子时,以为是妈妈买的,想都没想就开始吃。走到厨房时,正听见妈妈跟爸爸抱怨:“谁知道那丫头又跟楼下的大妈说了什么,今天她特地提着一袋桃子来我们家。”原来我幼时胡乱说的话,她还记得…

其实,美无需惊天动地,即使是再平凡的人,也会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4

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乱,要想做到一份平和的心态,心灵需要开辟另一片天地。

——题记

我们也许不是最美的鲜花,但我们却同样希冀和风的抚慰;我们也许不是腾空搏击的雄鹰,但我们总憧憬飞翔的自由;我们也许不是最魁梧的大树,但我们也渴望大地的哺育………或许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也不是,谁又来抚慰这小小的心灵呢?

我想,人世间繁冗而失意,我们委实需要心灵的寄托。

从小,我就体弱多病,别说是球类或田径运动,很多时候就连体育课都上不成。每每与别的小女孩一起跳皮筋,我都显得反应迟缓。我总是有太多想做的,可又敏于言又讷于行。我总是默默地呆在一个角落,不会有人陪我,也没人理睬。在那段时期,我总是神情黯然。

又一次我被搁在教室,在孤寂之中我发现书包里的一本黄皮小书。不知怎的,我的心头涌上一股热流,顿时有股莫名的激动。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下,迫使我打开了书的第一页,从此,便使我与书结下不解之缘。

也许当时还小,书中有些字根本没见过,但我硬着头皮尝试去理解,并为此感到兴奋莫名。于是,我便近乎上瘾似的,手一捧到书就难以放下。在桌前、窗下,我总能一个人静静待上一整天,窗外的丝丝垂柳、朵朵花卉、粼粼碧波曾是我的最爱,而在书的世界里我会视而不见,就连那悦耳的鸟鸣声也听而不闻了。世界之大,宇宙之广,一切仿佛都幽静幽静的,停滞了,我只感觉到我与书的存在。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书,它讲述的正是历代文人墨客的心路之旅——我的心就随之飞到千年之外的唐诗宋词中,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又在烟波湖畔,看鱼舟唱晚;在夕阳的余晖里,品情爱绵绵;漫步古道长亭,听古筝轻叹……感受着这超脱世俗的雅致和虚怀若谷的情怀,就好比打开心灵的一扇窗,吸一阵阵清香,迎一缕缕暖气,豁然开朗。

现在,在这激烈的竞争洪流中,我有时又显得茫然。我总是渴望自己非同小可,而想法的实现却又姗姗来迟。多少人给我期盼,多少人给我压力,而我又时时失手,环顾四周,我悲矣……如茫茫大海中一叶扁舟,总是难以找寻心中的彼岸。于是,我惆怅、忧愁,甚至消沉。

但在书中,我却可以忘却一切。多少沉重的打击,多少烦闷的想法,多少消极的思想,我会在书中找到最圆润的解释——消除再获得。这样,孤单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暇闲也可以卓有成效;嘈杂也可以宁静和谐;繁琐也可以变得简单平常……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冰心奶奶的有关“缘”字的一段话——“缘之一字,十分精致,十分难译,有天意,有人情,有生死流转,有天长地久。”的确,在人生大限上也有先走后去,却惟有与你相伴的书与你生命同在!

望着这醒心怡人的天空,让书携悠悠之意、润人世纷纭,圆悠悠人生……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5

“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曾经被歌中所传达的信念深深感动,浮躁的心被它安抚平静,受伤的心灵与那双翅膀一起飞向天空。当一颗心刻下的只是失望的伤痕,当一朵朵怒放的鲜花渐渐萎缩,当一个个美好的瞬间转眼苍老了轮廓,当身心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到疲惫。这时我们不妨给自己找一片自由的天空,一个宁静的港湾,让我们的心灵自由翱翔、自由呼吸。这时,你会发现沉闷的生活其实到处洋溢着生机,灰暗的人生其实暗含着美丽。

放飞心灵,是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是李白那“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洒脱;是陆游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大气;更是岳飞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也许你没有陶渊明的淡泊,也没有李白的洒脱,但你可以拥有名利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让心翱翔在自由的天空,驰骋于梦想的草原,你将拥有一片心灵的净土。 放飞心灵,你可以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一路收藏露珠的点点滴滴;你可以散步在柔软的沙滩上,一路捡起海贝的零零星星;你亦可以在万籁俱寂的夜空下看那流星划过,许愿的瞬间便是永恒。太多太多的事可以做,太多太多的路可以走,太多太多的方式可以选择。

放飞心灵,不需要大把大把的钞票,不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也不需要冥思苦想。你只需独倚窗边,尽情聆听雨点敲窗的美妙的韵律,品味人生意义的永恒。这时的你没有世俗的纷扰,不必为琐事所累,这一刻你的心灵早已展翅飞翔在那梦的天空!

黄沙吹落了岁月的沧桑,驼铃依旧响在游子的心头。但吹落的是泪的苦涩,是心的犹豫,而驼铃荡出的是涤净的心灵!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6

每年的腊月二十六,我都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每一年这一天,我们全家都要回奶奶家上年坟,可以看望爷爷奶奶,可以亲近乡土,可以与乡村中的哥哥弟弟们痛快玩上一天。可我又忧,忧的是这一天我总要面对奶奶的已经问了近十几年的问题:“在家过年吗?”每次我都会以没带衣物和作业推掉,其实我是受不了家里的环境:没有暖气,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但每次拒绝后心里又觉得酸溜溜的,因为这个问题奶奶99%已经知道答复,但却总每次心怀一丝期待而问又心怀失落而归。

今年也不例外。

转眼到了午饭时间,“锅屋”(方言)里升起袅袅炊烟,奶奶又坐在一堆柴禾上望着灶火了。

不知怎的,我走过“锅屋”时一种力量将我拉进了“锅屋”,坐在了奶奶身旁的柴禾上,一股从土灶中奔出的暖流让人顿时倍感亲切。奶奶慈祥地说:“走吧走吧,这里烟浓,别熏着眼睛,出去玩吧……”“没事,奶奶,我帮您生火吧。”我开始漫不经心地添柴,却陷入了往昔的回忆。

小时侯我是多么爱这炉灶啊!(那时我还常回家)每次来奶奶家的期盼中有三分就为了它。每到做饭时间,我都抢着坐在灶台前,像模像样地左手握一把干草,右手用火柴从草下面点(这样才容易着哦)。然后便是添柴。我喜欢多添,把火烧得旺一些,一阵阵暖流轻抚过小脸,让人觉得惬意极了。我还会用火剪捣捣柴禾,或是使劲拉风箱。每次烧完火脸便成了“花猫”――汗水和烟灰交融啊。有时呛眼了,奶奶便给我揉,还又好气又心疼地说:“不让你烧你偏烧,看,呛眼了吧。”而我却扮个鬼脸屁颠屁颠地跑开了……

奶奶又在催我走,可我哪肯,就当是坐在奶奶身边的补偿吧,也是自己心灵的慰藉。

傍晚,该走了,爷爷奶奶佝偻在寒风中目送我们的车,老态顿生,才知道,原来这点补偿与慰藉是那么枯乏。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7

真正的平静,首先要过滤心灵。

毛泽东少时家中读书环境不好,经常抱怨自己无法安静读书,老师听说之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只要自己的心足够平静,又何惧外界的喧嚣。于是毛泽东方才醒悟,他每天清早都在菜场里高声背读,终究练就了非凡的毅力和心境。这也为他以后领导新中国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困扰着你,干扰你的判断,迷惑你的视线。其实,外部因素只是很小的一方面,真正决定你的,是你的心灵。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之所以和芦苇不同,就是因为人类有着会思想的心灵。心灵虽然是抽象的事物,但也是人最宝贵的,最纯粹的东西。人依靠心灵来感知,触碰这个纷繁的世界,因此,若是想要保持真正的平静,首先要过滤你的心灵。毛泽东能够过滤外界的喧嚣,保持内心的澄净,清明,所以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睿智地看待一切问题,最终一步步引导人民走向胜利。无论是国民党的国剿,还是日军的封锁,我都未曾见他有片刻的慌乱,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平静。

而项羽一生鲜有败绩,最后兵败乌江,何也?

因为他未能过滤自己的心灵。

项羽的部下请求突围,但却四面楚歌传来,项羽不由大惊失色,楚人尽降汉乎?奈何楚人如此之多耶?于是心慌意乱,匆忙逃到乌江,却因怕对不起江东父老,自刎而死,可悲可叹。

且不说刘邦的计谋,项羽失败在于他心已乱,他未能过滤心灵,四面楚歌击溃了他心中最后一道防线,也预示他最终兵败身亡的命运。古语云:“攻心为上。这句话很有道理。用现代的话讲,就是项羽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而一颗强大内心的首要标准便是能够过滤自己的心灵,排队外界干扰,坚守内心的信念,保持真正的平静。

司马迁过滤外界的流言蜚语,最终完成《史记》;钱学森能够过滤掉美国的压力,毅然回国,成就“两弹一星”……

如此总总,不胜枚举。

当然,过滤心灵并非排斥一切做一个顽固偏执的人,过滤心灵应是坚定内心的理想、目标、追求、以莫大的决心、勇气、毅力,排除外界干扰,保持真正的平静,然后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傲然姿态,在通往成功的幽径上一步一步缓慢而坚定的前行。

过滤自己的心灵,方能真正的`平静。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8

外表美的人,不代表他的心灵就美,心灵美的人,外表也不一定美。怎样使我们的心灵像花儿一样美丽,像花儿一样骄艳呢?

没想到2003年的春天来得如此匆忙,匆忙地还没来得及把冰雪消融,但春的气息依然能把大自然的花儿、鸟儿给唤醒。

花儿盛开的时候,明站在她家村后的小山坡上,坐在那儿;静静地坐在那儿。她还不知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她将永远地告别她的小村子,告别她那村后的小山坡,告别那环绕着村子的小溪,也告别了她那不算富裕的家。

明长得不算好,从她那苍白的脸上可以看出岁月的腐蚀、人境的衰颓和心灵的灼伤。但她的心灵却像花儿一样美丽、纯洁。你瞧,她正站在小溪旁和那小鸭子“讲话”呢!在她那大大的眼睛里闪烁着和平、友好、亲切的目光。我知到他们一定是用心与心的沟通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的。傍晚,她依然牵着她的大黄狗……或是大黄狗带着她。也许是她太瘦弱了,显得格外憔悴。就这样,她与它消失在了黄昏的尽头……

又是一年春风劲,明走过了天迹。只留下了那只狗凄凉地呼唤着,河里的鸭子销声匿迹,万物无声。

此时我心如潮水,我想了很多很多……一会儿,我心窗打开,踏上一片彩云,看到了花儿最艳丽的地方……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9

托管中的一位同学最近看着相当奇怪,一个国庆长假回来,他似乎整个人都变了。大概了解了一下情况,当得知他爸爸肝癌晚期去世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得极为吃惊。

令人难以相信,因为他爸爸两周前还来过托管为他庆祝生日。大家都不再对此发表任何评论,也许是怕再次伤害到他吧?

之后的几天里,大家都很少跟他说话,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他本人,也没有显得多么悲伤,只是以沉默来面对任何事。如果真的难过,就哭出来啊!他越是淡定,我们越是担心。而我们的老师,也是个怪人,明知道他爸爸刚去世不久,却还是动不动就问一句:“你爸爸没事儿吧,你没事儿吧?”每当被这样提问的时候,我能看到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那天晚上,他在老师家哭了很久。

我心里清楚,与自己的爸爸永别,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但我并没有体验过,我也不知道这种痛苦是什么滋味,特别是在被他人的安慰戳中痛苦的时候……

——我体会到了,这种悲伤真的不是用哭泣就能够平复的。那时,我已离开了托管,而我最亲爱的姑姑,在与病魔相争多年后,也离开了我。

那段时间的我,几乎可以说像疯了一样。那时还是暑假,可我哪儿都不去,就那么一直躺在床上。我不敢去看手机,因为qq与微信上,全部都是同学对我的安慰,而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有时候,手机真是个可怕的东西,不只是我,爸爸也是一样,失去妹妹的痛苦折磨了他好久。这种凝重的气氛陪我度过了一个本该欢乐的假期。偶然在书柜里找到了一张照片,这是我毕业前,在托管与大家拍的合照。尽管已经离开半年,但照片上,我一眼就认出了他,那个失去父亲的男孩。在那一刻,大脑中涌现出对他的记忆。那时我还在对他的沉默与悲伤感到诧异,现在,我明白了。失去至亲,很难受,而在难受时还被人问东问西,这种痛,是一种直击全身的痛。这一刻,我仿佛成了他的知音,我体会到了他的感受。那时在座位上被一堆人“采访”的他,是煎熬的。

有时,我总喜欢对他人一些奇怪的反应感到疑惑,但或许,当我真正的与他有过相同经历,相同感受的时候,才能才能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既然不懂得别人的痛苦,那还是少说话的好,不经意间,安慰反而成了伤害。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10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隐士,是与尘嚣隔断的。箪食壶浆,荷锄牵牛,耕于阡陌,这种似乎诗化的生活,为的是给自己一个宁静圣地,更是为了——过滤心灵。

我是不赞成隐士遁世这种做法的,但我不否认,隐士的一间茅屋田下锄,恬淡芜杂的处事之道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疲惫的心灵一个解脱的。

他们大多是不得志的,他们大多是不够坚强的,他们大多是被权贵挤折了腰的。就拿众人常拿来作典型的陶潜来说,它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可祸不单行,他空虽有志气,却有奸佞小人排挤他,于是,他挥挥手,低下头,寻思着,罢了,我不和你们计较,这国家,就让他自生自灭吧!你们倾野朝政,我去把酒黄昏,弄柳玩菊。于是乎,他择一静地,过上了他所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田园小资生活。而后,世人偏偏认为他好有洁操,把其奉为隐中师表,我就不解了,古人云;好死不如赖活,虽其空有报国心,无处得偿施,但不能因为不满权贵,受了小小挫折后就像个未成年的孩子一样哭着道:我不跟你们玩了,之后号呼着渐渐离去,消失于人群之中。

陶潜是聪明的,或许是历尽挫折让他的心灵有了一个通透的滤净,虽不得志,但也不直抒出来,说上一句“我去过滤心灵”了,用这美好的借口,去填补,去满足这卑微的欲求,但从另一层面来说,他的心灵通透了吗?就因此,他过滤心灵么?为什么后世还是在他的诗中寻摸出了一种莫名的忧伤,暗中的难舍,无言以表,却抒尽历史长河中。按理说,如若他释然了,他因不会悲伤,而若他仍念旧,便表明他仍有一丝眷念。他念念不了那个给了他无尽羞耻的世界,他恨充满铜臭的污秽朝野,尽管他试着淡忘,但心灵却仍未解脱完尽,最终“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不再低腰,挺直腰板,带着最终过滤干净的心灵,溘然长逝。

对于隐士陶潜,我是不推崇的。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白居易朴质平淡之风,他似隐非隐,游于民间,反民苦,抒民心,喜民乐,哀民愁。他以通俗易懂的诗过滤了一个又一个堵塞的心灵,让民间有了一丝甜意,有了一丝温暖。

白公已去,诗歌永存。在此,仿上白公诗气,提拙笔弄滥诗一首:

过眼云烟今商好,滤尽风雷不知涛。

心悬明镜出门去,灵灯半盏进逍遥。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11

别压迫孩子,孩子是一颗嫩绿的幼苗,他需要很多的关爱;别用暴力对待孩子,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不要把他的绿叶掐断;别冷漠了孩子,他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他那稚嫩的心灵需要抚慰!

孩子,在大人的眼中永远是个不懂事的儿童。毕竟现在的孩子总是沉浸在幸福之中,好像永远不会长大。不,“不懂事”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不想做被囚禁在封闭房间里的“小公主”,他不想一天到晚地变成“学习机器”,尽管他的衣食住行都有人依靠,,但孩子更多的是想要自由,想要做一只快乐的小小鸟,永远无忧无虑的翱翔在梦的天空!

我要自由!这必定是所有孩子的心声吧,谁不想渴望自由呢?

在老人的那一代,到处都是战争,这时,他们会多渴望有一天能不再炮火连天,人民能安居乐业,这不是渴望自由的一种表现吗?

岁月流逝,在父母的那一代,虽说不再过着提心吊胆的战斗生活,但谁能断言,他们就可以无忧无虑呢?他么渴望过上快乐的生活,这不是渴望自由的一种表现吗?

在我们孩子这一代,虽然有吃有穿,但如果整天被堆积成山的作业压迫着,被家长的唠叨促使着,我想这样的日子,会更难过一点吧!

别压迫孩子,孩子是一颗嫩绿的幼苗,他需要很多的关爱;别用暴力对待孩子,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不要把他的绿叶掐断;别冷漠了孩子,他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他那稚嫩的心灵需要抚慰!

不要这样对待孩子了,让孩子的心灵永远健康吧!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12

看完《心灵点滴》,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被他的勇敢、执着所震撼,被他的善良、乐观所感动,也被他所具有的医学人文情怀所感染。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影片,值得每一个医学生观看,从中,我收获了很多,对医者有了新的认识。

如今的医学教育大都只是讲疾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却忽视了作为一名医生真正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我们总是讲疾病的治疗要个体化对待,却忽视了与病人真正的沟通与了解;我们总被教导“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却忽视了作为医生真正的目的。医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一直认为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能把病看好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然而这些想法当我听完老师的讲解、看完《心灵点滴》后彻底改变了。

我们常常把医生的职责定义为救死扶伤,我们常常把治好一种疾病当成一种成就,但我们却忽视了病人的真正感受;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写病例,却很少花时间与病人做进一步的沟通;我们常常与病人划清界限,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变的冷漠、麻木,可我们忘记了医生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现在我终于领悟——医学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而是帮助病人、关心病人,积极与他们沟通,减轻他们的痛苦,分担他们的忧伤,改善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医生的目的只是治疗一种疾病,那么医生永远都是失败者,因为没有一种疾病可以完全治愈永不复发;如果医生的目的是帮助病人,那么医生永远都是成功者,因为无论疾病如何发展,哪怕最终的结果仍是无法治愈,但医生最终都可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服务理念的渗透,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患者来到医院不仅希望疾患得到治疗,而且更多的希望得到一种人性化的服务,如果患者从进入医院开始到离开医院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躯体的病痛得到有效的处理、减轻甚至消除,而且情绪情感也得到很好的安抚,心理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那么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信赖的、互相尊重的积极和谐的关系。那么患者作为被服务者的利益将最大化,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最高。根据心身相互影响的关系和作用,我们知道这对疾病的恢复是最有利的。相反的,如果患者在这里得不到尊重,处于一种绝对服从的被动地位,医护人员都高高在上,把患者当做没有思想、感情和意识的动物,那么即使患者的躯体病痛得到很好的治疗,他们的心理仍然是处于病患状态,情绪情感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抚和疏导,心理需要被忽略。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向的、怀疑的、命令式的不平等的消极关系。患者作为被服务者的利益最小化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最低,对疾病的恢复是极为不利的。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的人文性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吁要凸显人类医学与动物医学的不同,提倡人类医学中要体现医学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条件及保障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人格的肯定。医学人文关怀主张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医学人文关怀就是对病人不仅要提供必须的医疗技术服务,同时要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

医学模式在转变、医学社会化,医疗服务模式由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一预防一保健型转化。这些都促进了以“健康为中心”这一医学观念的确立,推动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过“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医学人文关怀不仅要从患者出发,更要着眼于那些没有患病的群体。一方面,落实医学人文关怀,普及与共享健康知识,可有效地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群众在无病的时候接受了正确的健康科普知识,有助于“防患于

未然”,降低患病的风险,进一步有效降低疾病经济负担,减少疾病投入,有助于医改深化、推动新医改的实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群众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信任是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病人形成健康信念、产生从医行为的必要前提。

医学人文关怀是存在于医学行为之中的实践,是人类内心医学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的、对象化的“物化”过程与结果,体现的是对人、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在终极意义上的敬畏、尊重与关爱的生命本体的现代人文理念。医学人文关怀是高于对民众心理、生理之上的精神层面上的关怀,他是为民族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民众的健康需求。 在这一波医学人文带來的思潮之后,我想,作为一个医学生,对于一个医者应该有的素养和理想,理当是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甚至,我想大部分的医学生,心中都有某些共同的标准和模范存在,《心灵点滴》中的主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应该向帕奇学习,学习他的勇气,学习他的毅力,学习他的热心、乐观和幽默,更要学习他身上的那种人文气息,以一颗医者的仁心来真诚对待他人。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13

在新的世纪,环保似乎是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人们大谈种树种草之际,是否觉察到了人们内心的沙化。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内心却越来越空虚,我们像一具具行尸走肉一般行走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为心灵披上一层绿色,让我们多读一些书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初春时节的春雨,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书是烈日下的一棵大树,为我们挡蔽着烈日的伤害;书是严冬中的一堆炉火,为我们带来温暖;书是黑夜中的一束光亮,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书是我们心灵上的绿色,为我们带来清凉、湿润,扫除空虚。

人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牞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究其原因,大多数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看着以上数据真是令人担忧,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怎样壮大。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读书虽不求“黄金屋”、“颜如玉”,但蕴藏在书中的智慧却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读诗可以让我们心胸开阔,可以让我们领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景,读史可以让我们明智,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读一些优美的散文也可以让我们心旷神怡。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停止沙化,变得青山绿水。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并不是没有读书,而是换了一种读法,比如网上阅读。”的确,据有关报道指出,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然而我认为读书就是拿上一本书来看。先不谈网上阅读对我们身体的伤害,就网上阅读的内容而言本人就不敢夸奖。网上书籍大多是一些空洞的不耐读的文字,比如网上四大名著改得只剩下情节,而一些优美的句子,已不见踪影。泡一杯清茶,捧一本书籍,悠悠地从容阅读,难道不是一种境界吗?

书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指路人,书是雨中的伞,书是我们饥饿时的粮食。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的心不再干涸、荒漠,让我们的心充满绿色,生机盎然。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14

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价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为什么人们会喜欢“听歌”?而且又为什么,大部分人看某个电影,看完一次后就不想看第二次,然而对于“音乐”,他们却会“一遍又一遍”的听“很久很久”?这里面包含了什么秘密吗?这是因为客观世界中“物体”可以发出各种“声音”,而这些物体又与我们的“切身利益”和“安全”紧密相关;于是那些“物体”的各种“声音”也“危害与利益”等联系到了一起,而我们的“喜怒哀乐”又是与事物对我们的“危害与利益”相关联的,那么当我们听到类似的“声音”时,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变化(相当于条件反射);同理,各种“声音”也可以引发各种“思考”。“音乐”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情绪”和“思考”各种事物,我们自然会喜欢它。

对于“电影”来讲,人们更多的是看“情节”,并吸取里面的“经验”,但一旦看完了,也就一般不会有兴趣看第二遍了;而对于“音乐”来讲,人们是要通过“音乐”来感受各种“情绪”或“思考”各种“问题”,所以自然就会“反复”的“倾听”了。各种电影片段配上相对应的音乐,创造出各种相对应的情绪氛围,会让我们看起来更有感觉。

人们在悲伤、烦恼时最喜欢一些伤感音乐,从而扩大自己相对应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又会产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动力(就像恐惧时,产生很大的逃跑动力;慈母超常动力救子一样),进而解决相对应的问题。

人们在思绪凌乱、烦躁不安时会喜欢听一些平静的轻音乐,从而引发各种“平静”和“调理顺畅”的感觉和情绪,进而有于利于理智的解决问题和维持心理的健康。人们在愉快、有激情的时候,会喜欢听一些欢快、动感的音乐。喜欢思考一些奇怪、特别事物的人,就会听比较另类的音乐。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音乐是一种可以用听觉、视觉和感觉来领悟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可以让人享受诗情画意的快乐的艺术。音乐是情感艺术,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音乐之美,处处体现着人性之美、文学之美、艺术之美、和谐之美、智慧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音乐浓缩了大自然的物宝天华,宛若宇宙神秘的天籁之音。静心聆听音乐,感受那庄严那雄浑,那粗犷那深沉,那豪放那悲壮,那淡雅那绚烂,那婉转那凄凉,那活泼那热情,那欢快那轻松,那清澈那明丽。感觉那优美的旋律,那流淌的音符,那回荡的激情。那是心的呼唤,那是爱的倾诉,那是情的冶炼,那是美的熏陶。那是拨动人类之情感的琴弦,使亿万心灵产生共鸣,享受美的震撼和滋润。

歌如诗,诗如歌,歌中有诗,诗中有歌,其意境无穷无尽,美不胜收,让人越品越有滋有味:如沐春风,如泛轻舟,如驰骏马,如“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音乐撼人心扉,怡人心脾,沁人心肺,动人心魄;音乐如梦如幻,如火如荼,如行云流水,如激情燃烧。音乐给人带来的那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悠哉,美哉,乐哉!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接触音乐,感受音乐。音乐可以漾起你感情的波澜,音乐可以引发你无尽的遐想。当音乐缓缓奏响,当音乐轰鸣振荡,当音乐如高山流水般流淌,你能不被她吸引?你能不被她感染?你能不被她震撼?音乐,让生活更精彩,音乐,让心灵更纯净,音乐,让世界更美丽。

朋友,让我融入音乐,音乐是抚慰心灵的外婆。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15

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后,每人手中仍是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智慧,我有一种智慧,互相交流后,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各有收获。细细品味此言,不是对读书做了作了最直观,最生动,最完整的诠释吗?

可见,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何其重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一个人的自我完善,也离不开书籍。是啊,一本好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变得文明而富有爱心;一本好书,能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一本好书,更能够给我们启迪,让我们获得无穷的智慧。

我想,如果没有书香滋润,我们的生活将是何等枯燥与乏味。

读书带给我们隽永的乐趣;读书带给我们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精神的慰藉,经典诗集,让我们充满智慧;童话故事,让我们浮想联翩;历史巨著,让我们博古至今;科幻书籍,让我们思维缜密,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友吧,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让心灵沐浴书香!

抚慰心灵的好药日记 篇16

悄悄触摸河面,荡漾出一层层涟漪,留下的便只有宁静与安详,破碎的水面如同我伤痕累累的心灵,倾听流水匆匆,我仿佛得到了溪水的安慰,抬头,仰望蓝天,一切海阔天空。

天空是万里无云,而我的心头却是一片混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那可恨的废纸……

这个星期天,老师的一句话便让我的快乐成了背影,,便让我掉入了万丈深渊,面对爸爸的一次次悉心教导,我洗耳恭听,但每一次都只能让我的心灵再添伤痕,失魂落魄的我在公园里漫无目地的走着,风吹飒飒,柳树的欢声笑语,都没能解开我的心结,望着安详的河面,我情不自禁的走了过去,,徐徐凉风扶起我的泪滴,坚硬的大地托起我沉重的步伐,细细流水用温柔的手抚平我心中的伤痕,一切都给我以最真的安慰,随手托起一节干枯的柳絮,在水面上搅动,原本安详的水面破碎开去,离去淡淡的涟漪,河岸上,只剩下你和我,破碎的水面与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你那柔和的水波,抚昧着我的心,不一会儿,水面恢复了平静,我仿佛明白了什么,笑容布满面颊,是呀,破碎的水面抚去曾经的创伤,留下永恒的美丽,拂去过去的伤痕,我将爬上人生的巅峰.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散步,因为从漫漫步伐中,我总能听到自然的声音与看到自然的风景,从那里面,我总能体会人生的真谛!

河边留下了我永恒的身影,那是前进的力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