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请欣赏水乡人家日记800字(精选13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1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此可为吾乡。

谈起月城,前面必加“水韵”两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水孕育了一代代杰出的人民,家乡的文明也伴随着水波源远流长。

邻里乡情和如水。俗话说“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一份份朴实的邻里之情如连绵不绝的流水代代相传。“小林,我的姐妹又送来了一大袋山芋,给你们几个尝尝?”“谢谢阿姨,我婆婆前几天腌的酱黄瓜您也尝尝吧!”这几乎是我听到的奶奶和隔壁小林阿姨之间最多的对话了。奶奶常说:“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就算帮不了人家大忙,用这点东西维持邻里和睦还是很有必要的。”是啊,如果有一天,一个人在外闯荡,恰好听到有人说的方言很耳熟,恰好他来自江阴月城,又恰好他就是你曾经的邻居,那该是多幸运的一件事儿啊!

鱼虾螺蛳鲜如水。虽说水之美在于它的澄澈、清甜,而家乡的鱼虾螺蛳之美在于它们的鲜香,但鱼虾螺蛳的生存离不开家乡这美丽的水。来月城度假的人必到双泾生态园吃螺蛳,因为我们家乡的螺蛳是喝豆浆长大的,口感Q滑有弹性,不论蒸的煮的还是红烧的,都是又鲜又香。而这些美味的'螺蛳就匿身于家乡的水中,水美自然食美。我曾参观过饲养螺蛳的水域,水中清晰可见舞动的水草,河畔较浅处,一颗颗螺蛳牢牢地吸在上面,水波微颤,似乎是它们在呼吸,在家乡的水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

小戏韵律柔如水。我的家乡月城被称为“小戏之乡”。各个年龄段的戏迷比比皆是,散步时,我常常听到有些人边走边哼锡剧。民生广场、文化小区等地方,每晚都有锡剧演唱。若时间充裕,驻足听上几分钟,那是极好的享受。就算听不懂戏词,听听旋律也是好的。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曲调柔和、轻快、流畅,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我曾参加过小戏班,每当我唱起锡剧时,只觉得有清泉在心底流过,有时像在平原弯曲而行,有时也像在悬崖飞溅而下。也许就是这柔美如水的锡腔,把月城人的心连到了一起。

孔夫子曾说过:“上善若水。”他阐释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水性仁爱,滋润万物,生生不息;水性坚韧,水滴石穿,百折不回;水性柔和,顺势而为,不争高低;水性豁达,虚怀若谷,海纳百川。

水,宛如人的血管中的血液一样流淌在月城土地上,更浸润在家乡人的灵魂中。它既是月城人的人生依托,也构成了月城人的文明基因——月城人依水而生,月城镇依水而兴,月城发展当依水而得势,月城文明也将因水而辉煌。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2

假日里的一天,我随爸爸妈妈来到了古老小镇——水乡乌镇。

大门口是一池清澈透明的净水,池水包裹着一只耸起的喷泉头,我们在喷泉旁来了个亲密合影!

走进大门,啊,错落有致的白墙,斑斑驳驳的朱门,风雅古朴的茶楼,顿时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朴典雅的世界。坐上乌篷船,船慢慢地前行,船夫站在船尾,熟练地摆动着桨,荡起一阵阵涟漪,小船儿左右摇摆着,我晕晕乎乎的,好像睡在母亲的摇篮里,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乌篷船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穿过一个个桥洞,这些桥洞是半圆形的,石质的'桥既坚固又古朴,有的桥栏上还精心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

乌篷船载着我们在一码头处停下,我们下了船,走在青石铺就的小巷里,脚步轻轻落下,与这千百年不朽的石板,来一次亲密接触。迈过的每一步都仿佛叩响了历史,走过的每一块石板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我不清楚眼前那条小巷究竟有多深,似乎只要沿着那幽深的小巷一直走下去,便能够走进乌镇悠远而古老的历史里,去聆听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水乡故事;只要沿着那幽深的小巷一直走下去,便一定能遇见那个“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穿过小巷,我们来到了蓝印花布作坊,大大的园子里挂着长长的布条,等着晒干。蓝印花布是江南的特色,蓝白相间的花纹透出的是一种古朴和精致。看那一片片长长的布条在风中飘动,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飘飘欲仙。园子的旁边搭建着高高的木楼,游人可以爬上木楼,眺望整个园子,可谓“满园春色,尽收眼底”!

夜幕降临,满城的灯光亮起来,顿时一片辉煌。走廊上挂起了一盏盏灯笼,屋檐上镶嵌着一条条灯带,小河里,倒映着点点灯光,就连灰蒙蒙的城阁上也点缀着各色各样的彩灯,有的分布在城角上,有的聚集在城顶上,有的垂挂在城门上,也有的横挂在城墙上,把城楼打扮得异常美丽。在河中央漂浮着的小舟也亮起了灯,船头和船尾各点上了一盏渔灯,两个艳红的灯笼挂在蓬的两侧,它们照亮了小船,也照亮了河面,只见河里一群群鱼儿游来游去,争先恐后地吃着游人洒下的食物。

乌镇,这个家门口的风情小镇,如今已驰名海内外,千百年岁月的沧桑为它增添了独有的韵味,这份古朴、静谧和祥和令多少游子魂牵梦萦,我爱你乌镇!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3

往年每逢暑假,我都要回到可爱的家乡——江苏宜兴。可今年上了初中,爸爸妈妈都说功课太忙太紧,要提前学习,就没带我回去。我多想回去看看我的家乡,看看我幼年的伙伴呐。

——引子

宜兴小城,安适地坐落在太湖一隅。它没有喧嚣,没有热闹,甚至有些寂寞。静静的河汊里穿行的乌篷船,传递着闲逸的气息。粉白的老屋前呢喃的燕子,点缀着水乡的恬静。那紫砂壶中飘着的茶香,袅袅地诉说着小城的故事。

我撑起小船,轻拨竹篙,小船顺水荡去。冷翡翠般的河面被尖尖的船头分成轻巧的两半,碧绿的波浪就像柔滑的丝绸在水中飘荡。这里没有了夏日的酷暑,有的只是如水一般的清凉。微风徐来,拂动杨柳的枝叶,把这轻巧的绿浮起在岸边,静谧,舒然。岸边的小路上,行人脚步轻盈,言语呢哝,生拍惊动了什么似的。是的,这江南的水乡就像易碎的玻璃,只容得轻柔与温润。

月亮不知什么时候爬了上来,一切都是那么安详,只闻得草丛间偶尔传来的几声蛙鸣。我轻撑小船,生怕打破这独有的宁静。月光轻轻泻在水里,泛着淡银色的`光晕。与层层叠叠挑檐的房脊,长长短短玲珑的小桥,交融成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我这一叶小舟,仿佛就飘荡在画中了。本就如波似水的月光,在这故乡的水中,更柔,更美。没有雍容与华贵,只是淡淡的,淡淡的那种温柔和宁馨。

前面场院里,几个幼童缠着阿婆讲着那不知听了多少遍的嫦娥故事。他们忽闪着眼睛,盯着天边的皎月,似乎嫦娥随时都会出现在眼前。玩耍了一天的猫咪蜷伏在阿婆脚边,发出均匀的鼾声。忙碌的雨燕儿也已归巢,和巢中的儿女们享受着天伦之乐。

小船继续前行。静静的月下,河水听不到一丝水声,只是看到水里泛起的银色波纹,才让人知道它在脉脉的流动。水中那知名、不知名的小鱼儿,轻摆鱼尾,自由飘逸,真有些“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味道了。小巧的蜻蜓,款款飞舞。点水之处,会出现几圈小小的涟漪,转瞬即逝,又给这碧水平添了灵动。不知从哪里传来竹笛声声,就像山林间渺茫的歌声似的。没有《折杨柳》的优美,也没有《霓裳羽衣曲》的华丽,只留下悠扬,飘逸。融汇在这皎洁的光里,漂浮在这默默的水中,萦绕在家乡的山色里去了。

月色深了,白墙青瓦的屋舍渐渐融入一带远山,仿佛也沉睡在梦乡了。我停了小船,却无意上岸回家。坐在船头,陶醉在这天堂般的梦境里。这人与自然和谐的此刻,灵动之笔划过我的脑海,让我记下这月光,记下这宁静,记下我梦里的宜兴水乡。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4

脚下是石子路,旁边是松软的泥土,一棵棵菜种在田地里,淡蓝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我,走进了逢简水乡。

逢简,是著名的岭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岭南水乡特色,秀外慧中,闻名遐迩。5月13日,在这片淳朴恬静的地方,开展以“发现逢简之美”为主题的游览采风及嘉年华活动,来自顺德66所中小学,近400名的文学社社员们,在其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逢简水乡,给逢简水乡注入了一股蓬勃的青春活力。

第一站我来到了百年御赐的金桂树。学生导游向在场师生们介绍:“这棵树可不简单,清同治年间,李昌明中举,任海阳教谕,数十年勤勉工作,获光绪帝嘉赏,赐台湾贡品金华桂树一棵,此品种乃桂花精品,花色金黄,香气馥郁,已经有120多年历史了。”火辣辣的太阳下,我一边享受着金桂树的庇荫,一边不时记下笔记。听到导游的介绍,我对这棵金桂树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在一旁啧啧赞叹。

随着导游的脚步,我们先后游览了巨济桥、明远桥和金鳌桥。桥,可谓是水乡的灵魂。巨济桥始建于宋宝庆年间,于民国十八年重建,三孔花岗岩石桥结构,条石砌成,工艺精美,桥上有雕花在栏,更有二十八个石狮,分列两旁;明远桥始建于宋朝宝庆年间,既是顺德最早的三孔石拱桥,顺德现存最长石拱桥,也是我国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桥之一;金鳌桥据说是当年康熙御赐给当时皇子的老师刘云汉的,依据其授意“尔亦可返乡建一桥”,因仰慕紫禁城的金鳌玉蝀桥而建造。

游览的最后,就是著名的刘氏大宗祠,用导游的话来说,就是“从祠堂中可以感受家族的辉煌”。“刘氏宗祠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比顺德设县还早,其主建筑为三进结构,分为首座、中堂与后座,地势呈前低后高,寓意代代高和三生万物之道家思想。据传,逢简刘氏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同宗,是汉高祖的.后裔。”导游介绍的有典有据,有声有色,令在场的同学们听得入迷。

游览结束后,我们回到了逢简驿站,开始了嘉年华活动。不一会儿,现场就变得热热闹闹的——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画画,有的同学拉小提琴,有的同学写书法……表演应有尽有,数不胜数,观众们都拍手叫好。

走在水乡的小路上,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这里的文化,我不禁感叹:这里真是一个景美、水美、人美的好地方!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5

去年暑假,我终于圆了多年的梦:游览了具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杭。若不是亲身游历,我绝不会相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刚踏上苏州老城的第一块青石板,就感觉:这儿就是我寻找的地方。这里的空气湿得仿佛可以拧出水来,给小城添了一份清韵。沿着悠长悠长的青石路,穿过四四方方古朴的小城,我发觉,这里的人们,对深蓝色印花布情有独钟。幽深的小巷中,隐藏着这种花布作坊,这花布是小城姑娘们河边浣纱的衣裳,是船娘们摇橹时朴素的头巾,是老屋宁静的门帘。它不及旗袍柔媚温婉,却多了一份素雅。我突然心血来潮,走进路边的小店,买了几块蓝印花布手帕。的确,这种布很好看,洁白的小碎花,一朵一朵,散落在深沉的蓝色里,像是柔和的月光,洒在辽阔的湖面,这就是江南的韵味。

那天晚上我们住在苏州老城,房子对面,便是几排有着雕刻精致的格子花窗的老屋,青石的照壁,还有不远处蜿蜒的流水,在我视野中定格成一幅高水准的画家也画不出的水墨画。

不知道是不是夏季绚烂的阳光打开了梦中的天空,那天,我早早就起床了,迅速收拾好行装,因为我知道,我们将要到访的是杭州西湖。坐在巴士上,思绪还留在那令人心醉的老城:苏州也有繁华的闹市区,可那些地方,似乎都在有意避让着老城,仿佛怕那灯红酒绿脏了清清的河水,惊扰了老城的`美梦。忽又觉得苏州是孕育才子佳人的地方,若非如此,曹雪芹为何要将娇美的黛玉的故乡安排在苏州?

巴士停在路旁,我们徒步走到西湖。不知何时起,天空开始滴雨,丝丝细雨,朦朦胧胧,我买了一把油纸伞,躲在伞下静静地欣赏西湖美景。人们都说,西湖边的桃花开放时,是她浓妆的时候,最美了。我却喜欢雨中恬静的西湖,像眼角的泪痕尚未拭去的女子,眼神中掠过忧伤的迷离。

湖边,茶树点染了一片绿,穿梭在茶树间的采茶姑娘身着的、头戴的也是那雅致的蓝印花布,像一抹温润的湖水……

旅途虽已结束,可我还想在苏杭耳边轻轻说:“绢上绣出的图画只能是属于你的,谁的眼泪永远是你的露珠?”

前些天闲来无事,整理房间,我发现了那几块蓝印花布手帕。阳光顺着窗户爬进来,我的指尖碰触到了阳光的温度,停留在手帕上,心中最湿的地方荡起层层涟漪,柔柔的。蓝印花布那明净的颜色,在这个夏天,依旧清秀如初……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6

星期五早晨,揭阳日报小记者俱乐部带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记者,走进有“水乡”之美誉的砲台南潮社区,让我们零距离感受其地方的特有文化。

我们坐着校车,踏上前往南潮之路,一路上有说有笑。每人的心里充满了期待与兴奋。过了大约三十多分钟,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一下车,就有微风撞了个满怀,风里含着当地特有的“水”味道,十分清爽。放眼望去,一条江蜿蜒地伸进我们即将采访的小村子。江面水平如镜,清澈见底。

我们第一个采访是座落在小村子里的一座具有特色房子——四点金式布局的房子。我们跟随老师的脚步,参观并了解这座大房子。

刚踏进门,映入眼帘的是雕着“花中四君子”的.巨型木雕,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接下来是空旷的天井——天井也就是露天的地方。与天井并列的是一个厨房与一个柴草房。在老师介绍中得知,厨房也叫“八尺房”;柴草房也叫“厝手房”。天井后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我们参观那两间大房,布局与我们刚才参观的房子相似。同时,在那座大房子后面,又有一列房间。每间房间上方都会挂着一幅幅记载民间故事的油画,别有一番趣味。老师介绍说,这些大小不一的房子又组成一种奇特布局——“四点金”——那是因为整个布局是以“金”字房子压角。我们恍然大悟,手里相机拍个不停,想记录这一民风民俗。

我们第二个采访的,是具有源长历史的庙宇——吴世家庙。它建于明朝1470年,经过岁月的洗礼,显得十分陈旧——却又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空中弥漫着比较低沉气息。老师说,这种庙宇坐北朝南,是典型三开二进建筑。“三开”就是指两边两个房子叫作“两开”,中间一个门叫作“一开”。“二进”就是这个庙宇被分成两大部分房子,前一座叫“一进”,后一座叫“二进”。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连忙将其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

“水乡”南潮社区最有特色的便是以上上述两个景点。同时,我们还亲自品尝了当地的美食——素食。虽然没有荤食,但我们依然吃得津津有味。并且,我们还能在素食中吃出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以及南潮人对家乡的热爱。

通过对“水乡”南潮的采访参观,我们这群小记者感触颇大,甚至感受出了“创文”之美,了解“潮”文化。管中窥豹,体验“潮”文化之美,揭阳之美,国家之美。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7

水乡三月夜,到处是缀着的露珠,到处是浮着的雾霭,一弯银自的月牙儿,恍若一个没有封严的酒坛口,正泊泊流淌着不尽的清幽。人夜以来就全然潜形的远山,此时又醉态般地显出浓黛盈盈的轮廓。眼前,平畴茫茫,水系淡淡,只有悠然的大江,犹如舒展美妙的飘带,遗迄在一派氮氢之中。而那流动着的、在白天看去滑腻如脂的水波,一经月色浸染,已变得绿绿醉醉的,酷似极醇极浓的春醒,撩人心动,又惹人心醉。

风,早已收起翅膀憩息了。温馨的夜色中,沉淀着一片幽静。偶尔,听得见鱼跃的声响,啪啦一声,或者听见水鸟重人近岸树篱的响声,嗤然一阵,又归于阅寂。当这一切过去,幽静又添几分。诱人的月光!美妙的幽境!此刻,随着每一口清醇气息的吸人,我觉得,我的灵魂仿佛已经超出躯壳,正和这月下的景物亲切地韵合着,并且很快融为一体了……

正当我沉寂在这梦幻般的幽静中时,忽然江上飘来了一阵遥远而又熟悉的声音。我不禁耳尖一抖,头也微倾了过去。

果然不出所料,从远处的江上摇来了一条小船,它的'声音竟是如此的轻柔。船摇到了近处,从船上跳下来一个人,借着月光,我看清来人,那不是我的邻居—童年伙伴阿喜吗?

“哎哟,是你呀!这么迟还没睡?"阿喜一边利索地从堆着竹篓的船上搬下一副桨来一边向我问着话。

“这夜景太迷人了!”我兴致勃勃地答道。俄顷,又想到了什么,忽然诧异起来:“阿喜,你船上机器坏了?”

“机器?……没有啊。”阿喜显得莫名其妙。

“那你怎么划船回来呢?”

“哦,哈哈!”阿喜笑了,憨憨地向我解释,“我那船上的机器,开起来可响呐!你想想,夜深人静的,要不把沿途人家吵醒了才怪。哦,原来是这样!

阿喜见我不说话,把扛在肩上的桨片抖了几抖,说:“不早了,回去吧。”可我不知怎的,只是点了点头,却依然站着未动,这使他很有点迷惑不解。他刚前往跨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叮叶道:“当心,会着凉的!”说完,这才向闪着灯光的村子走去了。

望着阿喜逐渐远去的模糊了的身影,我终于骤然感啃起来:原来,今夜给了我至高赏费的一片幽静,竟潜隐着我的童年伙伴的一种纯朴率真的美质!这时,一个疑问袭上心头:是谁,与这水乡月下的幽静,韵合得更合谐、更亲切、更自然呢?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8

生长在水乡,与水一同成长。在悠悠岁月里,水经历了千变万化,那水的模样已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小桥

那一座座古老的桥依然屹立在小河上,把水乡装饰得古朴典雅。每逢过年,我都会与家人一同到逢简的明远桥,看看它年隔一年,日复一日的变化。虽然明远桥已经历了近千年的沧桑,但它现在依然保存着原有风格。桥上的雕刻依然十分精致,可见古代人民的精巧手工。偶尔我们也会去巨济桥参观一下,走在那桥上,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还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光着脚丫,在家附近的小石桥上跳跃、玩耍。脚底下感受到石板的丝丝清凉,这感觉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啊!如今,很多古老的桥已经不住风雨的侵蚀而变得破烂不堪,甚至倒塌。我想,如果能把古老的桥好好地修补,尽量把原有的风格保留下来,那么杏坛就会多许多迷人、令人赞叹的风景。

流水

“我家门前的河水黑得像妈妈的头发一样。”不错,这句话用来形容我家附近的小河也不以为过。那时,那条小河是人人避之的。河水散发出的臭味真是令人恶心,途经时也要捂住口鼻,河面还漂浮着五彩的油渍和生活垃圾。尽管河边的绿化很美很迷人,但也于事无补,一样的大煞风景……不久,经过“美城杏坛”的整治,小河的`面貌焕然一新,与周围的绿化和设施融合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郁郁葱葱的柳枝轻快地随风扭动它那婀娜的身姿,平静的水面被风轻轻掠过,泛起了粼粼波光,阳光拥抱着河面,发出耀眼的光芒,光芒映射到尖尖的柳叶上,叶子显得格外碧绿。我爱这绿得发亮的柳叶,我爱这波光粼粼的小河,我爱这生机勃勃的地方!

人家

在这悠悠水乡里,民风淳朴,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早晨,天空还蒙着一层朦胧的黑,公鸡已在声声啼叫,虫子和鸟儿也跟着唱起了歌儿,人们也开始起床去工作了。晚上,各家各户都会欢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晚饭。晚饭过后,人们都爱在大树下乘凉,聊聊家常,开开心心地过了一晚上。到了深夜,乡村会显得格外宁静,能清楚地听到悦耳的虫鸣。那声声虫鸣是人们的催眠曲,只要听到虫鸣声便能安稳地睡觉。每逢除夕,每条巷子的各户人家都会全家一起参与到清洁巷子的活动中,街上回荡着说话声、水声、扫地声、树叶的沙沙声、欢笑声、小孩的吆喝声……声声入耳。那个热闹非凡的场景现在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古朴的水乡,秀丽的杏坛,我爱你!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9

早在采风前,久闻逢简是“岭南周庄”,其名声早已驰名远近,耳熟能详。是日,阴晴相间,一派踏青之意,文学社一行人欣欣来此,寻师会友,赏景观戏。

赏柳——翠如烟缕直若画

刚走进逢简水乡,最抢眼的就是垂卧河边的杨柳。古人常云:垂柳千万丝,春来织别离。看着垂柳在微风中摇曳着身姿,宛若在细细倾诉不可缠绵的哀怨,又胜似在悱恻着春的美丽,让我想起了柔弱而又坚强的自梳女。做一个自梳女,首先需要的是勇气,无论在纷繁扰乱的尘世中,还是在烟火纷飞的年代,她们都要独自面对人生起伏,向人世发出最无声却最有力的反抗;其次是洁气,行走在云端之上,既保住高贵,令人赞赏,又不遗失志气,遭人谴责。那细细的垂柳,又使我想起王维的名诗:谓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赏桥——乡建桥梁成玉栋

逢简的桥梁别出心裁,令人赞叹。从金鳌桥拾级而上,桥上雕刻的图案仍清晰可见,让人惊叹其在岁月的腐蚀中那顽强的生命力。据悉,这是由清康熙年间的太子老师刘云汉所建,授意“尔亦可返乡建一桥”,故取禁宫内御花园水池中的“金熬玉栋”之名。它与巨远桥、明济桥一样,沟通了沿岸两地的情谊,在荡漾的碧波和别致的农舍中,彰显出一位游子对家乡朴素的热爱。

赏河——夕阳西下置桃源

俯瞰逢简的河流,自南向北恰似“井”字,顺流而下割成若干小岛,形成错落有致的古村,最终汇入西江。在纵横交错的小河上,一艘艘小舟静静地守候,再配上复古的红灯笼,和绿玉一般的水莲,让人想起远古时代的`风情:余晖洒过河面,小舟忽隐忽现,蕉林布满两岸,农人唱响渔歌……

赏祠——家族兴衰皆尽展

自然美景熏陶的不仅是古村,还有许多仕人,他们科举成名后,建造了许多古屋,其中多为明代风格的古祠堂。众所周知,祠堂在每个家族中有着崇高至上的地位,它不仅记载着家族的兴衰历史,更是维持家族关系的重要方法。刘氏大宗祠给我印象最深刻,它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为当年倾全族财力所建。其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分为首座,中座与后座,地势前低后高,寓意代代高和三生万物之道的思想。虽然这里的祠堂远不如陈氏祠堂闻名,但我仍然认为它是最美的,因为每个家族的精神支撑都有其特色。

逢简的美,在于朴素自然的水乡,在于我愿等你一段年华的钟情。相信,在岁月的沉淀和政府的规划下,逢简定能等来它明天的辉煌。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10

朋友?你到过长阳吗?都说湖北长阳美似“天堂”,我这个生活在“天堂”的山寨姑娘,欢迎各界人士到湖北长阳清江画廊旅游观光。

我家住在八百里清江画廊的南岸边,听惯了往来客船有规律的轰鸣,看惯了星斗般的网箱,偶尔从网箱上传来几声狗叫,那是它闲聊无事,和小猫在一起嬉戏。可那鱼儿以为主人来喂食,活蹦乱跳地掀起了浪花。呵,好肥的鱼哟!这鱼可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是土家人的主打食品,是菜市场抢手的热销货,隔三差五的总会有大型鱼罐车来我们这儿进鱼,然后拉到菜市场批发,这里的鱼鲜美爽口,营养丰富,再加上水质无污染,纯天然食品,人们都争相购买。远处,一艘艘豪华漂亮的旅游船向我们驶来了,那五彩缤纷的彩旗,那悦耳的低音炮,真让人心旷神怡,瑕想万千。这就是清江画廊旅游号的阵容,他们又要去清江上游的旅游景点观光了。紧随其后的是航运公司的大型客轮——华山一号、华山二号。满载着旅客正准备靠岸,美丽如画的清江两岸早已建起了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小别墅,那是外出游子的归宿,更是很我人向往闭风的港湾。古人云:“水能载船,同样也能把船打翻。”是啊,水的力量令人惊叹,这静静安睡的母亲河,她给人类无私地提供能源,葛州坝、隔河岩、水布垭,一座座大小型水电站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光明与快乐,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水和山总像孪生兄妹,你依着我,我傍着你。国家重点佛教圣地天柱山与我家隔江相望,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这里朝拜,就连那些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朋友也来旅游,那些哥哥姐姐们胸前挂着望远镜,手里拿着照相机,把这些美景抢拍成美好的记忆,真是看不厌的画卷,拍不完的美丽,道不完的'感叹!站在山尖眺望,连绵不断的山峦和那危峰屹立的秀峰,尽收眼底。

大山脚下就是绿油油的茶园,不时传来采茶姑娘悠扬甜美的歌声,她们戴着太阳帽,提着茶篮,灵巧的双手快似风儿在茶树上穿梭着,有的采毛尖,有的采绿茶。说起绿茶那可要数家乡的佷山茶最香了,在当地是家喻户晓。土家毛尖名扬四海,家乡茶厂星棋罗布,各有千秋。我们这儿气候适宜,土质疏松,是有名的粮产基地,大豆颗颗饱,稻子粒粒香,花生白又胖,红薯甜又甜,农民伯伯每年除自给外,还要兑换大把大把的人民币。

呵!我的家乡——湖北长阳,美景多多,物产丰富,真是举不胜举。朋友,干脆你来我家做客,让我们沏上一壶绿茶,背上行囊背包,骑上山地车,去郊外周游一番,保你收获满囊!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11

苏州已建城2500多年了,充满了沧桑感。水的环绕使她并不显得老态龙钟,反而更成熟。这里动濒大海,西临太湖,南接运河,北枕长江,几万多条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编成了密集的水网。也许这就是苏州被称为“水乡”的原因吧:水乡,水乡,水的家乡。

水,可以有无穷变幻。在苏州,水没有江河的奇险,也没有沧海的磅礴,它只是平静地流淌着。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太湖。它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记载着人类生命的足迹。小心翼翼翻开它凝重的书页,那吴越春秋的金戈铁马,西施、范蠡、勾践、夫差、伍子胥------一个个历史人物,在太湖的波光潋滟中叠现。飘舞的旌旗,争流的`百舸,仿佛让我看见了当年征战的鲜血;汩汩的湖水,似乎是吴越两地百姓悲怆的呼喊,亦是无奈的叹息。我和爸爸漫步于秀丽静谧的太湖边,望着被群山拥在怀中的村庄、良田,潺潺溪流挟着永不疲倦的活力,肥沃了江南鱼米水乡。举目眺望,水天相连,湖面上条条渔船,点点白帆,芦苇摇曳,像一幅生动的泼墨山水画。随意地去农家走走,太湖渔村的人们见到我们,都欣喜地用热情和礼遇款待。沏上一杯清香四溢的新茶,质朴无华的话语让我感到温暖亲切。太湖是这么美好,使我陶醉在它那超脱和宁静,那一阵阵和风轻拂的碧波微澜中。

光是湖并不能代表水乡,有了水巷,才更有诗意,它就像是勾在水城锦绣画幅上的一条条碧色丝边。也许你并没有注意到那构成纵横水巷的石驳岸和石埠头,它却是水巷的母亲,那时时俯视着水巷的石拱桥便是父亲。平江路、山塘街就是充满韵味的水巷。

园林中也充满着水的韵味。譬如沧浪亭,如果说,像山塘居民那样非常通俗地呈现着与水为邻的常态,那么,像沧浪亭这样的古典园林便更为典型地揭示了精雅文化与水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水更为净化,在这里,水更为安闲。它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优化了人们的心灵。“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这首诗新鲜的字句干干净净,像清水洗过的莲藕一般,把在水中生活的苏州描绘了出来。

家乡在水中平静地浸润着,不知不觉中,渐渐地渗进了深度,暗暗地泡透了沧桑,家乡也因此而夺目。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12

来到了江南,你就走进了一条条“河街”,小贩们沿河叫卖,孩子们在给鱼儿喂食,一些妇女则在公共码头上边洗衣边说笑。一派和谐、无忧的景象。

江南水乡河网交插密布,为了方便更多的人在河边来做事,聪明的水乡居民便建造了“檐廊”。檐廊上面有屋檐,与主人家相连,靠河的一边用栏杆拦住,防人落水。主人家空闲了,便叫上几个邻居,搬几把桌椅,凭栏而做,或喝喝茶,拉拉家常,或打打麻将,切磋切磋。河道里来来往往卖菜的乌篷船,备受各位家庭主妇的青睐,船没来时,她们便坐在廊中休息,船来了,檐廊便成为他们的“临时菜场”。

水乡房子的墙都是雪白雪白的,白得没有一丝一毫杂质,白得一尘不染,白得如同那蓝天上的白云或珠峰上的积雪。水乡房子的屋顶都是乌黑乌黑的,黑得像砚台里的'墨汁,黑得像地底下的煤炭,黑得像那没有星星月亮的夜空。水乡的河边的檐廊,很长很长,长得一眼望不到头,长得如同一条乌黑的巨龙,长得就想在这青石板上一直走一直走……这三样加上那星星点灯的点缀院子里,河道旁的花草树木,便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中国画。

这里的房子基本只有两层,一楼是用石头或砖头砌成的,因为江南多梅雨,砖石地面可以防湿气,而二楼是木结构,到了夏天,南方闷热时可以更好地通风、防潮气。屋子开间大,采光好,前后贯通,墙上还有美丽的漏窗,窗上刻有各种吉祥的图案,与外面的绿树红花相衬,让人足不出户,便可欣赏美景。在家中,一边与好友喝着黄酒,一边欣赏窗外的美景,多惬意啊!

徜徉在檐廊里远眺,你能看见几堵形似马头,比别的房屋高得多的白墙,那就是“马头墙”。因为土地有限,江南民居两户人家挨得紧。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马头墙就是为了防止火势的蔓延而产生的。马头墙因“身上”无任何可燃物,又是用牢固的砖石砌成的,所以,大火也拿它没办法。它们像一个个卫兵,庄严地站在两家中间。

各地的民居都具有各地的特点,水乡民居便是烟雨江南中的一大亮点!

水乡人家日记800字 篇13

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州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风景宜人的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太湖中,它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特产有清香扑鼻的碧螺春茶叶、令人垂涎欲滴的太湖三白:银鱼、白鱼和白虾;更令人向往的就是驰名中外的阳澄湖大闸蟹了。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

苏州的水从任何时候看来都是格外美丽、别具一格的。在薄雾的清晨里,楼房的倒影在漂浮着雾气的水面上若隐若现,显得十分神秘,这如同梦幻般的感受给予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澄清得如银镜般的水便映入我们的眼帘:水中的倒影与现实形成一幅完美的画卷。你瞧富观桥是同里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在此桥的龙门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传说这条鲤鱼在三月桃花水发的时候,乘风破浪奋力跳跃,想跳过龙门脱去凡胎而进入仙界,可就在它奋力跃出水面的时候,桥上走来一为如花似玉的姑娘,鲤鱼凡心一动,结果已跳过龙门的头部变成了龙头,而龙门外的半身仍旧保留了鱼身。我们远远望去石桥与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圆环。午后,太阳将光辉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只见湖面上“金光闪耀”,如同点点繁星散落在湖面上,此情此景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有着一种无语言表的魅力。夕阳西下,它如同一把火,染红了天与水,远远望去,水天相连。真像是一片火红的海洋啊!“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让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不要惊醒杨柳岸,那些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青烟,已消失在远方……”那若有若无的歌声飘进了我们的耳畔。

苏州的`水产品也非常有名,有美味可口的白鱼,有口味鲜美的大闸蟹……其中我最爱吃的就得数松鼠鱼了。这鱼色泽酱红,外脆内嫩,甜酸适口,当年乾隆皇帝品尝后大为赞赏,松鼠鱼便传扬出名。如今,松鼠鱼以桂鱼作原料。桂鱼肉质细嫩,骨疏刺少,油炸后、头大口张,尾部翘起,内似翻毛,形似松鼠,浇上虾仁、笋干、番茄酱卤时还会发出如松鼠的叫声。

苏州的水也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人们三五成群,泛舟湖上,水面上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太湖美唱得恰似苏州的真实写照:“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呀,水下有红菱呀,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苏州这个如梦幻般的“人间仙境”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