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熬成粥的清淡日记(精选10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熬成粥的清淡日记 篇1
翻开早已发黄的页张,如今也只能在这发黄的页张中寻找过去的那些令人难忘的“丝线头”。
我坐下后又站起,眼光不由自主的往每个房间里勾起一串回忆。卧室灯光下,不识字的外婆常常陪着我写写画画,将我垂落在眼前的刘海撩到耳后,有时候外婆也会叫我读几段课文给她听,她总是乐呵呵地望着我笑,灯光下那张笑脸叫我怎么忘怀?
客厅里花鼓戏的唱腔不断,昔日外婆搂着我在电视机前靠着沙发,画面不断切换,音调不断改变,外婆轻轻拍打着我的肩,渐渐地我就入睡了。浅浅地似乎还能感受到外婆的体温,可是我再去哪里寻找一个怀抱当做我的港湾?
外婆的红匣子神奇、美妙。背着书包回家来,我从不在客厅里玩耍而是跑到小屋里对着红匣子发呆。外婆就踮起脚尖走到电视机的红匣子前,把手伸进去,掏出一两颗糖果,说:“小馋猫,快吃吧!”再拍拍我的肩走开。外婆的糖果非常好吃,令我回味无穷。我当时认为是外婆的红匣子能变出好吃的糖果,于是我常伸着小手向外婆要糖吃。外婆见了我的馋样就会“扑哧”一声笑起来,又到红匣子里拿糖果给我吃。到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好吃的糖果都是伯伯、爸爸、姑姑选最好的买来孝敬外婆的。那个装满爱的红匣子叫我怎能忘怀?房子还在,人,人,人呢?爱,一个温暖的字眼儿,洪水般涌来,溢满我心田。
时光荏苒,似水年华,我们永远无法再回到过去,只愿将这关于外婆的回忆深藏在心中,然后在记忆的长河中拾起那朵朵幸福的浪花,在河面上回荡着心底最真挚的呼唤:“外婆,您永远在我心中,永远!”
合起页张,让“丝线头”永远缠绕我心田。
熬成粥的清淡日记 篇2
人群熙熙攘攘,烟雾缭绕,千百支蜡烛照耀了整座寺庙,便是这里了。一次闲谈之中,痴心向佛的外婆求得一处好地方。“听说是极灵验的,前些日子我呀带着我的刚出生不久的小外孙就去了一次,我的小外孙啊,医生说是感冒,却久久不见得好,我是急死了都……”“不过你猜怎么着,这一回来我的小外孙就大好,这是那里的佛祖灵验啊,现在啊,我的小外孙胃口都很好呢,活蹦乱跳的,看得我那个心欢啊!”只见她晓得合不拢嘴。外婆也附和的笑着,又试探了一遍:“若真像你说的那么准的话,改天我也去看看。”我知道外婆这是为了常年出门在外的舅舅祈祷平安顺利,她把祈祷熬成一股希望,升腾而飞,保佑平安。
我记得小时候是跟外婆一起生活的,一闲下来,外婆就带着我去庙里拜佛。从刚开始的教我在神灵面前怎么说话,怎么祈祷,再到我熟练地在佛祖面前完成我的祷告。外婆总是会先看我认真的完成使命后她才开始她的虔诚的祈祷。小时候我会在外婆祷告的时候把那么尊敬的神灵都仔细研究一遍,动作,相貌以及武器之类的东西,还会偷偷的模仿着,尽管有时候被外婆看都会骂我不尊重神灵。但是这种小调皮会被年幼而掩埋。而长大些时,和母亲一起去庙里,母亲会让我帮着她做这做那,手忙脚乱,我更没有任何的闲工夫去研究这一处神灵们的模样,因为时间在教会我成长的同时也冲去了岁月留给我所为孩子的特殊权利,有时候我还在模仿神灵们的动作,母亲会对我说:“该做一个大人了。不能再这样子了。”于是我就不开心了,于是岁月的痕迹越发明显了,老来便世故,是在庙里体会到,把童年熬成岁月,是尘封的记忆里的那朵花。
这座所谓灵验的寺庙里也弥漫着许多烟雾,小时候外婆会让我离得远些,她说小孩子的眼睛柔弱,会受伤害,我就乖乖的离着远一些,看着我的老外婆把熏香插进坛里,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我长大了,眼睛也好像会变得成熟一些了,被烟熏的久了无动于衷了就像庙里那些长久坐在藤椅上四周烟雾弥漫的老人们一样,沉着冷静,不偏不倚。可是我还没有长到她们那样的年纪,也或许没有那样子安详的品格,我也会憧憬,来年我是否也闲来无事,在寺庙里慢慢晧道着那些年,待岁月老去,我也熬成处事不惊,从容自在。
熬成粥的清淡日记 篇3
12月19日傍晚五点半,捷运西鲁岗的公交车上。
摇了摇酸疼的脖子,不经意间看到车窗映出一张张疲惫的脸,尽管窗外天色已暗。
远方地平线上还残留着一抹瑰丽的红,深沉的向上淡成微黄,再与顶端的深蓝相遇,微弱的霞光穿过一栋栋高低相间的黑色大楼后被吞噬。
黑夜来得急促。
几朵灰蓝色的云彩静静地挂在掠夺的星空里,就像每个晴天的傍晚,此时却显得有些肃穆与诡异。
拖着疲累的身体,我以半呆滞却阴郁的眼神向着窗外渐渐消失的暮色--一盏盏灯火渐续地亮了。黑夜,以她最美丽的姿态迎接我,也以她妍媚晶亮的眼神蛊惑着心。
已记不得何时习惯了这个城市,习惯了她披了糖衣的外表,习惯了每张挂在脸上看不见又僵硬的面具。我也随俗地轻戴起。
窗外,旖旎的夜色让人心醉,但曾几何,人心已麻木到激不起一丝感动?
挂着一抹无奈的微笑,难到我也是沉沦在罪与美丽的世界中孤魂一缕?
还记得当初怀抱梦想时多么的坚持呀!深怕自己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沉沦,连心都抓不住。那已握在手中的名与利,又有何意可言呢?
现在却不在乎了,只想随它去。即使沉沦了又如何!
收回在水面上挣扎的双手,就让美丽的污浊将我淹没!梦想与希望,有时是遥远又不实际的。
迷梦夜色,也许这个城市已不再充满希望。那就做好看的包装吧!起码迷失在醉人的夜色里,我抓住了这世纪初不知能维持多久的美丽。
但我仍相信,只要希望之翼一天未拆,终究,我会飞出这个已熟悉的城市。
熬成粥的清淡日记 篇4
耳边一阵翻书声,我习惯性的向左边移去,避免被殃及。果然,一段时间后,右边桌上的书照例躺在了地上,桌子倾斜了四十五度角,笔从笔袋里探出头,查看这一次风暴的损失…… 天气很热,试卷很难,同桌心情很烦躁。她低着头做试卷,开始时做的还算顺利,后来越来越慢,到这儿,她不会做了,紧锁眉头努力思考,图形被画得看不出原样,草稿纸换了一张有一张,后来她去找课本,但依旧没有答案。
后来,她崩溃了,踢了桌子扔了书。我对这种情况早已习以为常,用笔戳了她一下,说:“同桌,淡定……”她又送了我一个白眼,我撇撇嘴,继续写作业。似乎想到了什么,她敲了敲我的桌子,我停下手中的笔听她讲,她说她不当学习委员了,要我下课后陪她辞职,还说这项工作太影响学习了,力不从心……我点点头。她拾起书,修补好破损的页面后,继续奋斗。下课后,我们到老师的办公桌前,他听请我们的来意后,放下手中的笔,笑眯眯的问她:“为什么不想干了?”她把她的理由说了一通。老师听了说:“你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心不静,定力不足。”他指了指我,继续说,“你的定力就不如她好。”她也赞同的点点头,一番谈论后,她不辞职了,还要做好她的工作,并决心改变。又是一节自习,她又遇到了难题,令人欣慰的是,她没有踢桌子,也没有扔课本。
我抬起头,一支笔出现在我眼前,并向窗外飞去,也许是力度不够,碰到窗子框后落到了窗台上。之后,右边再没有其他动静,只有笔落在纸上的沙沙声。后来,旁边再没有异动了,同桌的成绩在不断进步,相信同桌一定可以达到她的目标……
熬成粥的清淡日记 篇5
人群熙熙攘攘,烟雾缭绕,千百支蜡烛照耀了整座寺庙,便是这里了。一次闲谈之中,痴心向佛的外婆求得一处好地方。“听说是极灵验的,前些日子我呀带着我的刚出生不久的小外孙就去了一次,我的小外孙啊,医生说是感冒,却久久不见得好,我是急死了都......”“不过你猜怎么着,这一回来我的小外孙就大好,这是那里的佛祖灵验啊,现在啊,我的小外孙胃口都很好呢,活蹦乱跳的,看得我那个心欢啊!”只见她晓得合不拢嘴。外婆也附和的笑着,又试探了一遍:“若真像你说的那么准的话,改天我也去看看。”我知道外婆这是为了常年出门在外的舅舅祈祷平安顺利,她把祈祷熬成一股希望,升腾而飞,保佑平安。
我记得小时候是跟外婆一起生活的,一闲下来,外婆就带着我去庙里拜佛。从刚开始的教我在神灵面前怎么说话,怎么祈祷,再到我熟练地在佛祖面前完成我的祷告。外婆总是会先看我认真的完成使命后她才开始她的虔诚的祈祷。小时候我会在外婆祷告的时候把那么尊敬的神灵都仔细研究一遍,动作,相貌以及武器之类的东西,还会偷偷的模仿着,尽管有时候被外婆看都会骂我不尊重神灵。但是这种小调皮会被年幼而掩埋。而长大些时,和母亲一起去庙里,母亲会让我帮着她做这做那,手忙脚乱,我更没有任何的闲工夫去研究这一处神灵们的模样,因为时间在教会我成长的同时也冲去了岁月留给我所为孩子的特殊权利,有时候我还在模仿神灵们的动作,母亲会对我说:“该做一个大人了。不能再这样子了。”于是我就不开心了,于是岁月的痕迹越发明显了,老来便世故,是在庙里体会到,把童年熬成岁月,是尘封的记忆里的那朵花。
这座所谓灵验的寺庙里也弥漫着许多烟雾,小时候外婆会让我离得远些,她说小孩子的眼睛柔弱,会受伤害,我就乖乖的离着远一些,看着我的老外婆把熏香插进坛里,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我长大了,眼睛也好像会变得成熟一些了,被烟熏的久了无动于衷了就像庙里那些长久坐在藤椅上四周烟雾弥漫的老人们一样,沉着冷静,不偏不倚。可是我还没有长到她们那样的年纪,也或许没有那样子安详的品格,我也会憧憬,来年我是否也闲来无事,在寺庙里慢慢晧道着那些年,待岁月老去,我也熬成处事不惊,从容自在。
熬成粥的清淡日记 篇6
浓烈与恬淡,含尽人间百味。有人偏爱浓酒绿叶,直至生命最终才从浓重的生活中体悟到恬淡;有人偏爱白花淡茶,坚守自我,清淡一生。而我坚信人生只有经历过浓烈,才能淡然。
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浓如烈酒穿喉,淡如茶烟飘渺。人生的长河,需要波澜壮阔的刚健,亦需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恬淡。如果浓烈是少年的意气风发;淡然则是老人的闲情雅致。如果浓烈是踏破贺兰山阙,万里残阳如血;淡然则是天凉好个秋,欲辨已忘言。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追求的不过是浓烈的生命,恬淡的生活。
少年意气风发时,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谁不尝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谁不希望留取丹心照汗青?沈从文亦如此,乡下人的身份一直伴随着他,随着京派作家一词的出现,他在文坛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不再是刚来城里的乡下人。然而当真正走上社会现实,经历了几次搏击和迂回时才能醒悟。沈从文被郭沫若指责是一直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着。那些优秀作品、文学地位仿佛如昙花一现,唯有淡泊明志才可以致远。犹如经历过浓烈的人生,方可淡然。沈从文最终从北大转向了历史博物馆,将自己投身于文物研究中。唯经浓烈苦,方知清淡甜。淡泊宁静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经历轰轰烈烈的人生方能知道恬淡生活所带来的美好。人生的起起落落,带来的如此浓烈的经历,最终也会让人选择恬淡。
谁将终声震人间,必长久身自缄默;谁将终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犹记得尼采如是说。在尼采所生活的社会,他的思想是不被认可的,但他却没有因此放弃。他坚信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即使不被认可仍然坚持着自我,坚持着自己内心所想,生命的浓烈色彩犹如时代印记,终会随世事而变,最后剩一方清淡待人品。
也许你会认为浓烈最佳,也许你会认为淡然最妙。但我认为,经历过浓烈方知淡然的人生则为人生的真谛。我们不必学陶渊明东篱采菊,不必学许由洗耳逃遁,我们只需要眼观车水马龙,耳听波涛滚滚,独享生命的乐章,在人生的繁复与漩涡中且歌且行。
浓烈与淡然,含尽人生百味。愿更多处于浓烈生活中徘徊的人们,能意识到自己曾经那份恬静淡然的心境。
熬成粥的清淡日记 篇7
静夜,风急,更吹落那天上星雨;云开,云闭,射出缕缕;诗一样的图画,风一样的温柔,梦一般的追求,云一般的幻想。
我们拥有花样年华,拥有盛世年少,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像水一样的灵动,像水一样的清淡。
清淡如水,是一种品味,是一种享受。水,灵动秀澈,清清淡淡,虽有深渊千里,但那不是她的追求;虽有巨浪千里,但那不是她的意图。她不在意自己的惊奇欲求,只希望自己清淡前流。她前进,遇到巨石的阻拦,没有;碰到茂密的丛林,她没有留恋。她只知道自己是水,清淡是自己的本性。有太多的,有着太多东令人牵肠挂肚,他们丛立如石,无法避开我们的双眼。功利,名声,女人,会将一切和高雅击毁。我们是人,是的,清淡或许早已被我们抛在了脑后,但水却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展示她的清淡,她在叫化我们。是我们愚蠢,还是我们自傲一切,为什么和职场还有那么多拼拼杀杀和?也许答案只有水知道清淡一生,享受一生并不为过,因为追求心灵的真谛才是最重要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陆游曾于山水间领清淡如水的雅趣;
“开轩面场圃”之后孟才能“把酒话桑麻”体验到闲作农家人的无限乐趣:
杜甫“肯与邻翁相对饮”,品到香醇的甜美之后,才能“隔篱呼取尽余杯”,心中感到由衷惬意。
望掉,过农家人的生活。品着的想香茗,想着兆丰年的瑞雪,踱步于花开花落的庭院,凝视着清澈灵动的溪水——只有这一刻,你才会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再回首,我心已不在依旧。星空暗寂,水灵动悠然,依旧清淡着她的清淡。高雅着她的高雅。来到河边,蘸一点水,发觉那是一种清淡的味道,虽不及甘泉那样甜美,虽没有龙井的深沉与浑重,但她有她自己,她只要清淡就足够。清淡如水有时也意味着苦涩如茗,那种苦,从口到耳根,再到胃肠,最后到心窝,苦彻。但清淡的人并不在意它,只把它当做生活的一种馈赠,因为他们已学会了全方位的享受,享受一切,享受清、淡、苦,还有的不屑。
清淡,像水一样,你做得到吗?
熬成粥的清淡日记 篇8
在轻微似言的生命里。我们的确需要一次确定。
确定是平庸安定的过一生,还是如烟花一样灿烂一次?是老老实实地把时间耗完,还是拥挤着通过时间的隧道去看到它的真实与恐怖?
当年的北大才子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写道:“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劈马、砍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每每读到这首诗,就会被诗中宁静闲适的生活而感动。只可惜的是,这个世界太冷了。海子没有清淡地生活,就在冰冷的铁轨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粥一饭的素常日子,养几株不知名的小花儿,穿着家居服煲一锅汤,静静地享受着午后的阳光……这样清淡地生活令人向往,因为它离世俗很远,离自己很近。
可是,我们都是食人间烟火的人,不可能脱离物质存在。可是,今日我读了一篇报道,报道中说南京有几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带着孩子去郊外居住。孩子学习耕地种菜,与世无争。至于学习呢,则是自学。尽管他们过着陶渊明般闲适的生活,可是在我看来有些注重形式。陶渊明曾说过:“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谓清淡,不是让我们远离豪宅,住进茅房,也不是让我们不食佳肴,嚼服草根,亦不是让我们脱去华服,穿上素衣。修行在于修心,倘若人去了乡野田园,心却徘徊在繁华都市,那么所做的一切,岂不是徒劳?
一个人,若不放开自己的心,即使身居田园,也是身在闹市罢了!我倾向于那种活着的姿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世上的东西,并不是只有浓烈才会迷人,有时候一份清淡更可以维系一生,灿烂的生活到底只是刹那,一中只活在灿烂中更是不切实际的。正如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爱得轰轰烈烈,可是日后仍要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
熬成粥的清淡日记 篇9
小时候我的家在农村,比较贫穷,生活总是在缺盐少油的状态中度过。妈妈是一个很会过生活的人,总是把有限的财物,合理分配保证一年中不会出现饿肚子的现象,所以,我们家只有过年过节才会改善一下生活。也许正是这种经历,培养了我的勤俭,调教出我的清淡。
学生时代的我,几乎与肉绝缘。清水煮面是我的最爱。上班后,食堂的菜大多都是含肉的,所以,路边的凉皮烧饼,几乎成了我的正餐。和朋友一起吃饭,拿着菜单我总是匆匆扫描而过,递交给同去的朋友,很难点出一个菜。直到有一天,看到松仁玉米,我才加入点菜。以至后来,饭店落座后,服务生送菜单时,熟悉我的朋友们都会先问有没有松仁玉米,松仁玉米总会是被点的第一道菜。曾经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总是点松仁玉米?”我淡淡一笑,无言。有人说,人生要尝遍酸甜苦辣咸五味,才不白活。而我独爱清淡——清淡的情感,清淡的饭菜,清淡的工作,清淡的思念……不想轰轰烈烈,不想五味俱全,不想勾心斗角,不想……只想一碗清水,几片绿叶,数粒花生,淡淡煮出的清清白白的水煮面!一条条一根根直直的,不糊弄不沾黏不纠结,明明析析,清清淡淡。这份清淡只对心言明,无需渲染。
十多年前,有朋友问我:“如果十年后,咱们再在一起吃饭,你肯定会改变口味,你还会喜欢松仁玉米吗?” “我会,但你的口味肯定会变。”我淡淡的说。我们曾经对视而笑,无语。十年后,我们再没有一起吃过饭,但我知道朋友已经不再爱曾经最爱的菜,而我依然挚爱着那份独有的清淡!
熬成粥的清淡日记 篇10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落在我的书桌上,我的心情便格外美好。坐在书桌旁,抽出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细细地品尝每一个字,阳光也照入我的心房。
也不知过了多久,隐约感到饥饿,便轻轻走向饭桌。走进了,才发现桌上有着一碗热腾腾的粥,还有一盘香喷喷的面包片。缓缓坐下,在享用着美味早餐的同时,目光不由自主落在厨房那忙碌的身影上。此时的阳光已不再温暖,而是充斥着燥动不安的气息,胡乱地照在那个人的身上。然而她丝毫不受影响,似乎这燥热的天气与她无关。仍低着头,仔细地清洗着餐具,连一个细小的油渍都不放过。豆粒大的汗珠从她面颊滑下,后背早已被汗浸湿,而她却仍全神贯注。我不禁眯起眼,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却也有几分自豪,因为她是我的母亲。
早饭过后,我走向房间,开始遨游题目的海洋。轻轻拿起笔,轻快地撩动笔尖,一行行清秀的字便印于纸上。遇到了困难时,嘴角不觉上扬,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题目,让笔尖不停地舞动,内心也随其翩跹,啊,解出来了!一种不可言喻的快乐涌上心头,嘴角上扬的弧度也逐渐加深。
伴随着闹钟“滴答,滴答”的响声,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味儿飘入房间,我放下笔,循着这香味儿走去,想要找到这美好的源头。香味儿引领我来到饭桌,一盘盘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佳肴便呈现在我面前。父亲正在厨房忙碌着,那身影令我感慨万分,嘴角不自觉上扬。我坐到桌前,轻轻夹起一块青菜放入口中。那青菜刚触碰到舌头,一股令人神清气爽的气息便溢满全身。又轻轻地喝了一小口汤。那美味的汤汁便调皮地拔动着我的味蕾,全身上下都充溢着大大的满足。天上的琼浆玉髓,也不见得比这充满亲情与爱的饭菜好!
饭后,散了会儿步,便开始午休。躺在温馨的小床上,在这洋溢着欢乐的家中,我进入了梦乡。
醒来后,便去上跆拳道课。每一拳都充满着力量,每一腿充溢着坚强。汗水不断落下,诉说着努力与坚持;呼声越来越大,呐喊着青春的热情!
上完课,小憩片刻便冲了把澡,随后享用清淡的晚餐。饭毕,一家人出去散步,看着满天的繁星调皮地眨着眼,我们开始快乐的交谈。从书籍谈到国家大事,从毛笔谈到中华文化,从种子发芽谈到我的成长……笑声在空中回荡,温暖却在心中永久保存……
幸福,是简单的,却不是简易的;是清淡的,却不是平淡的。愿这世间万物,能将幸福,永存心中,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