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化工厂防寒防冻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工厂防寒防冻生产工作总结 篇1
近期,为保障机组安全平稳运行,确保机组安全稳定,大唐鲁北发电公司认真总结部署,落实防范措施,扎实做好机组防寒防冻工作。
该公司认真总结往年防寒防冻工作经验,将防寒防冻工作与“安全文明生产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结合进行,提前制定方案措施,积极开展针对性自查,认真落实整改。同时,多次召开防寒防冻推进会议,制作多张防寒防冻宣传条幅,在统一思想上下功夫,提高全员对防寒防冻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工作顺利开展做好思想准备。
该公司按照“全覆盖、有重点、严排查”的工作方针,对现场的`防寒防冻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对往年防寒防冻整改区域进行重点复查,对所发现问题及时拍照记录,并第一时间发送到安全生产微信群。同时,该公司提前购买防冻物资,为工作开展提前“屯粮”,提高了整改效率。截至目前,该公司通过采取加装伴热、保温、干燥器等措施,对斗轮机、炉顶热工测点保温柜、输灰压缩空气带水等比较重要的防寒防冻区域进行了有效整改,确保机组平稳“过冬”。
此外,该公司细化责任区域,将防寒防冻责任制通过整改区域划分落实到岗到人,并制定防寒防冻工作考核奖励表,进一步明细奖励考核标准,确保防寒防冻工作执行到位。该公司还成立防寒防冻工作专项检查组,通过健全“三级安全网”,对防寒防冻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梳理,在防寒防冻推进会上共同商议,拿出解决办法,确保防寒防冻工作顺利开展。
化工厂防寒防冻生产工作总结 篇2
11月30日,宁海地区最低气温骤降至4摄氏度左右,一夜“入冬”。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宁海电厂迅速响应,积极组织开展现场防寒防冻安全检查整治工作,全面加强所辖机组系统设备防寒防冻管理,确保冬季安全生产。
遵照“安全为天、风险预控”工作方针,依据《防寒防冻管理细则》与《防寒防冻管理措施》具体工作要求,该厂全方位组织,提早部署准备,严格扎实做好所辖系统设备迎峰度冬的安全保障工作,强化所辖露天以及外围设备的巡视查漏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处理、闭环。汽机专业班组负责对汽机房、管道、大门、窗户、孔洞进行细致检查,对所有露天设备、管道全面检查,并确保所有外护保温完整无缺,对存在的缺陷及时联系有关部门临检处理;锅炉专业班组重点检查炉侧闭冷水相关管道壁温情况,严防出现因为闭冷水温度过低导致设备油温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备用设备的紧急启动等问题。此外,仔细排查锅炉各燃油排污管、排空管、室外燃油阀门及启动锅炉补水管道膨胀节等处外护保温完整情况,杜绝发生设备冻裂等异常。
化工厂防寒防冻生产工作总结 篇3
寒潮已至,全市迎来大范围的寒潮天气,为减少不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市农业农村局提前研判,加强技术指导,集中力量最大限度克服不利气候的影响,切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一是全面部署。及时研究制定下发《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持续做好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任务分工,按照《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成立12组防御寒潮工作组,全面抓好寒潮防御工作。全市各地共发放防寒防冻告知书、宣传单等纸质材料9800余份,群发短信、微信12000余条。
二是稳产保供。加强形势研判,全力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41.9万亩,产量94.5万吨;果树采收产量约92万吨;蔬菜播种栽培面积119万亩,产量198万吨;生猪存栏120万头,出栏205.7万头;水产品产量11.94万吨。储备救灾备荒种子127.1万公斤、化肥12500吨、农药2020吨、农膜630吨,目前我市农产品生产稳定,能够满足防御寒潮及灾后恢复生产需要。
三是坚守岗位。认真做好值班值守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发布预警信息480条次。广泛动员党员志愿者、农技人员深入到基层种养殖基地、家庭农场、企业,指导各经营主体采取防寒防冻措施,目前已组织农技人员1400人次深入一线指导,实现乡镇全覆盖,指导农业企业230家,走访慰问困难群众442人、种养殖大户272个。
化工厂防寒防冻生产工作总结 篇4
“小雪”过后,新疆五彩湾地区迎来新一轮寒潮,最低气温降至-20℃,昼夜温差持续增大。
为确保华电新疆五彩湾电厂(以下简称五彩湾电厂)平稳度过冬季,全面打响防寒防冻保卫战,该厂相关部门认真组织重点区域防寒防冻工作,严格执行防寒防冻措施,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让机组度过一个“暖冬”。聚焦重点区域,密封门窗孔洞、投运加热装置、增加巡检频次,确保寒冬天气保电、保供暖机组“顶得住”。
该厂密切关注寒潮天气预警信息,进一步完善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强化抵御寒潮工作措施。对冬季防寒防冻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提前完善《机组防寒防冻措施》,高度重视、熟练掌握,切实把控好设备防冻关。
狠抓执行力建设,该厂利用早会、班前会,对生产系统防寒防冻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逐级逐项抓责任落实。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自觉对照防寒防冻检查表逐一排查,伴热更换等工作,使所有设备设备穿上全套“保暖衣”安全过冬。
该厂严格落实设备“双主人”制度,增强职工设备防护意识,深入开展防寒防冻隐患排查工作。加强机组运行监视与调整,加大运行、检修人员对生产厂房、供暖设备和伴热装置的现场巡查力度,重点检查室外管道、测点取样管道、供暖设备、消防水管路、各类管道及阀门等容易出现冰冻的设备,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掌握冬季安全生产主动权。
低温仍在持续,寒冬已然来临。该厂全体干部员工团结一心,以严密措施为冬季机组安全平稳运行,保障电力安全稳定和可靠供热,冲刺年度目标任务。
化工厂防寒防冻生产工作总结 篇5
为有效应对寒潮来袭,确保入冬期间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的安全、平稳。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维护单位根据防寒抗冻维护要求,重点落实道岔、钢轨、供电设备、水管/管道、阀门、安全门、屏蔽门等露天设备检查维护。各运营单位将加强关键行车设备保障,对停车场、地面、高架线路道岔进行抗冻维护和保养。地铁车站重点将做好站台轨行区巡视工作,列车司机或多职能列控员重点关注高架地面线路列车打滑、异物侵限等异常情况,必要时立即采取安全措施。
寒潮期间,如遇恶劣天气影响行车安全,地铁调度交通指挥中心将根据市气象部门、主管单位的相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工作提示,及时发布防御工作指令,并结合气象预警、现场信息及时进行行车组织调整,采取限速甚至停运等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同时督促各运营单位做好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应对寒潮预防性维护、应急准备、值班值守等工作,全面增强冬季设施设备“体质”,确保地铁安全、有序运营。
化工厂防寒防冻生产工作总结 篇6
“报告值班员,本地已持续降雪数小时,道岔积雪有结冰风险,请求上道作业,清除积雪,涂刷防冻液。”“同意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道岔区已锁闭,室外可以开始上道作业。”
这是一场没有降雪的“除雪”行动。原来,为了确保冬季铁路客车检修工作平稳有序,提升冬季雨雪天气道岔除雪的应急处理水平,规范道岔除雪的作业程序,确保冬季特殊天气下旅客能正常出行。12月16日,铁路信阳客车运用车间组织开展了“冬季道岔除雪”应急演练。
此次,演练分为应急人员物资准备、上道除雪和恢复道岔使用三个环节。应急预案启动后,车间主任、主管运转安全副主任及运转班相关作业人员组成的抢险人员及时到位,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合作。演练开始前,首先向上级指挥中心报告备案,在运转值班室设置驻站防护员,演练过程紧扣以人的安全为第一要务,严格执行“防护人员先到位,除雪人员后上道;除雪人员先下道,防护人员后撤离”的作业办法。应急演练中,该车间主管副主任对道岔除雪程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规范,尤其讲解了道岔除雪的关键部位、各种工具的使用安全及人身安全防范措施。
“上道作业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做好相互配合和提醒;处理积雪积冰要彻底,避免留下安全隐患。”车间主任张洪文在观看演练后对大家说道。
通过此次道岔除雪演练,加强了职工行车安全意识,提高了全体职工在冬季遇到险情等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能力,促进了冬季列车及调车作业的安全运行。
化工厂防寒防冻生产工作总结 篇7
近日,贵州省迎来了低温凝冻天气,贵州省多处路段受到交通管控。为了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黔西电厂迅速行动,本着“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早预防”的思想,迅速启动防雨雪冰冻应急预案,采取多项措施抗击凝冻天气,确保机组口粮满足机组实际用煤需求。
黔西电厂成立了由各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冬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雨雪冰冻期间的应急指挥和处置工作。认真召开应对凝冻天气专题会议,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积极做好天气预警工作,提前制定安全、技术、人员专项防护措施,严格落实防寒防冻物资备品储备工作,特别针对入厂煤量减少的情况下,每天至少保证燃料8至10个转煤车在现场进行转煤,确保各项工作有备无患,保证足够的煤量进入卸煤沟。
黔西电厂认真开展全员防寒、防冻、防火等安全教育,要求燃料部组织人员学习防寒防冻技术措施,同时充分利用班前会,加强防寒防冻知识宣传。根据防寒防冻工作专项方案,细化班组责任分工,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细致排查,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做到防寒防冻工作不留死角。认真总结以往应对恶劣天气工作经验,针对收煤现场分流处、前后广场、卸煤沟、采样机、轻、重车衡位置宽、设备多等因素,全方位、全环节、全覆盖、深层次、地毯式隐患排查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例如:做好每天的现场撒盐除冰、及时检查设备是否因为天气寒冷造成异常不能正常工作等等,严禁设备带病运行。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改善提升作业环境,实现责任到位、防范到位、措施到位、监督到位,保障现场工作安全有序开展。由于凝冻天气的突袭,煤车来厂困难,造成入厂煤量锐减。该厂燃料部以电煤运输“抗凝冻、保畅通”的工作原则,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交管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党员突击队的带头作用,24小时待命,全力应对突发故障。对沿途道路撒盐除冰,并与煤矿沟通配合,安排人员在各路段疏导交通。协调供应商,严防运煤车辆带病上路,督促驾驶员严格执行交规,禁止出现超速、疲劳驾驶等情况,确保煤车安全到厂。对煤车坏在路上的情况,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抢修,避免运煤路线发生车辆拥堵情况的发生。
针对近期气温下降幅度大的情况,黔西电厂燃料部为防止冻煤,利用挖掘机、装载机不定期地对煤场燃煤进行倒翻,对配煤时倒入煤沟的转煤利用好煤及时掺和,避免起层、堵塞的情况发生,实时监控掺配时煤的干湿程度,杜绝湿煤进入原煤仓。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切实做到防寒防冻工作有分工、实施有重点、管理有成效。
由于进煤量减少,黔西电厂燃料部加大厂内存煤转煤力度,以保障机组正常用煤需求。该厂一至三煤场、干煤棚分别按热值、按硫份分堆存放电煤。在转煤时根据存煤、来煤及耗煤实际需求,兼顾储煤和掺配实际进行转煤工作,现场人员根据转煤位置及时调整配煤系统热值,化验班及时在燃料工作群公布各煤场的`煤质情况,以便利用现有库存结构,以保证配煤的精准性和满足实际耗煤需求。
由于转煤车辆和工程机械车辆为外委单位,该厂燃料部利用班前会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对驾驶员认真进行安全交底,交待驾驶员服从现场人员的工作安排,车速不能超过5kM/h,卸煤时按照配煤安排倒在煤沟指定仓位,卸煤时不能与工程机械交叉作业,煤场装煤时,煤车必须熄火,驾驶员必须下车远离装煤位置,转煤车与工程机械必须远离煤场临边,以防止煤堆松垮发生坠落事件的发生等等。
冬季的寒冷并未影响现场人员的工作热情,黔西电厂加强人文关怀,每天给大家送来姜汤、暖宝宝和水果等等防寒用品,把浓浓的关心关爱送到现场,让现场的人员感受到了企业的温暖。
目前,黔西电厂燃料部生产现场一片井然,凝冻天气未对生产造成影响。在近期来煤量减少的情况下,燃料部克服重重困难,始终把煤场管理和配煤掺烧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全部门树立上下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及时掌握进厂煤和各煤场的煤质与煤量,确保各掺配指标不出现偏差,为今年开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工厂防寒防冻生产工作总结 篇8
冬季,供水设施的.防寒防冻成为安全供水工作的重点。连日来,为预防气温骤降可能对供水设施带来的影响,公司迅速行动、周密安排、超前部署、主动工作,全力保障冬季低温期间供水安全稳定。
修订防冻应急预案,全面部署落实责任。公司提前召开防冻专项工作部署会议,党委书记、总经理段万发对今冬防冻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深入防寒防冻工作一线,靠前指挥;各部门、单位高度重视,做好最强准备,抓深抓细,全面落实各项抗寒防冻工作任务,总结提炼年初防寒防冻工作新措施、好做法,修订完善防寒防冻应急预案,保证各项决策迅速落实,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完成供水设施检查,保证供水管网安全。各水厂对机电设备、阀门井、压力表、流量计等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对单体设备及仪表、管道阀门,采取排空余水、草包和保温棉包扎防护,对加药管路、沉淀池裸露阀门等部位用保温材料包裹覆盖;增加二次供水泵房巡检频次,采取投加管道保温管包覆等措施,完成全市小区二次供水设施保温工作;管线维护人员对全市管网、阀门、泵站等供水设施设备进行摸排巡查,对DN100以上外露式排气阀采用加装保温棉外套锡纸进行保温,对过桥段等裸露钢管进行巡查,以确保管道正常运行。
推进水表入地改造,形成常态管理机制。针对今年年初防寒防冻报修薄弱区域,加大技改资金投入,先后完成了2879户水表入地改造、19余万用户供水设施保温排查及立管、表位保温、地表加沙、更换损坏表箱等工作,还将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市小区进行新一轮地毯式排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迅速补缺补差,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
提前储备防冻物资,保证应急抢修需要。采购部门提前清点库存,采购防冻抢修物资并及时补充入库;备足楼前阀手轮盘、管钳、活动扳手、头灯、胶鞋、雨衣、劳保手套等物资;机械水表、电子远传水表储备到位,用于换表应急储备;各水厂备齐聚合氯化铝、次氯酸钠等生产药剂,满足生产需要,为防寒防冻工作提供充足物资保障。
畅通用户报修渠道,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积极做好防冻抢修准备工作,优化内部流程,抢修队伍24小时备勤,完成对工程车辆、机械设备、抢修工具等检查;客服及抢修人员第一时间受理、分派、反馈,确保接到用户水表、管道冻裂漏水等故障信息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最短时间到达抢修现场,形成防冻工作闭环,努力做到“派遣快、修复快、通水快”,积极应对处理突发事件。
拓宽防冻宣传渠道,加强防冻知识普及。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渠道以及电视、电台、报纸等平台发布防寒防冻提醒,加强对寒冷天气供水设施防冻知识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与各小区物业、社区紧密联系,抄收员上门宣传,做到点对点宣传防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