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总结(精选7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总结 篇1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总结 篇2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在本学期,我所担任的一年级数学的两个班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总结 篇3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总结 篇4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3.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总结 篇5
第一重点:认识图形
一、图形可分为
(1)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
(1)按形状;
(2)按颜色;
(3)按用途;
(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主要题型:
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
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
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
如:
(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
(2)65元—3元7角=64元10角—3元7角=61元3角
4、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总结 篇6
1、上、下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前、后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加减法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3、左、右(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位置
(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总结 篇7
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