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精选8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 篇1
一学期即将结束,为今后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因此,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和理念,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目标,学习综合活动课程的有关资料和理论丛书,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借鉴优秀活动方案和经验,把学到的一些东西运用到自身的工作中,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按照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主要精神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级的教学计划,备好每一节课,并能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三、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根据主题的内容,结合本地区的地理条件,校本资源,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注重老师的角色的把握,老师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活动形式多样化,有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集体探究等。
四、爱护环保,节约资源。首先让学生围绕主题,小组讨论提出探究的问题,开展哪些主题活动,再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调查、取访、等多种形式搜集相关的资料整理好,在班上交流汇报。
五、融入生活开展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保护动物”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观察自己家已有的动物,通过活动,学生学会保护动物。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即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突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过程的有效指导。综合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的,是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所以说,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主体性的活动。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我们感到欣慰,老师和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有了不少收获。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面对和解决,因此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去探索与实践,力争使综合活动课有一定特色。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 篇2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几年来,我们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一)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们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商店学营业,走进银行学储蓄,走进车站学服务,走进社区学管理……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我们还以坚持多年的“诵千古美文,做中华赤子”活动为载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三是谁来兼课的问题。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大课、一节小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年段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诱发情感:截取反映家乡悠久历史、人文环境、名优特产等方面的精彩“镜头”,通过学生介绍、老师点拨、观看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探究心理。
划分小组:按“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自然风貌、美好风光、典型人物、典型特产、工业发展、农业生产”等划分活动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条件,选择参加,每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和小组长,他们的任务是组织本小组的活动。在此同时,各小组明确摄像人员、录音人员、资料搜集人员。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小组人员作适当调整,以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基本平衡。教者根据活动目标,与可能涉及的单位主动联系,请他们给予支持。
查阅资料:通过阅读书报、查阅县志、上网查询、调查家长、教师、知名人士。四是处理资料: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在资料整理中,可在本组选择运用的前提下,把有关资料及时向其他小组推荐。在所有资料到手后,可根据本组主题进行梳理,以保证资料的清晰度。对梳理的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对手抄资料尽可能进行电脑打印。对某方面的资料还要进行归并、取舍、提炼。
准备汇报: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本着“全面展示,资源共享”的原则,考虑本组介绍的.内容和介绍的基本程序,编写好介绍提纲。介绍内容都要注意把握要点,对重点部分的内容要真正清楚明白、资料翔实。各小组根据本组介绍的内容和内容占有的形式,确定本组介绍的形式,具体形式有“文字介绍、图片展览、图文结合、音像结合、实物展示”等。
成果展览:各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安排的叙述顺序,确定的叙述重点,在下面练习介绍。此后分小组上台介绍,介绍中要发挥图片、资料、录音等的综合效应,力求做到语言清晰,说有条理,说有趣味。介绍的过程中,可叙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在展示成果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升华情感。
活动延伸:各小组出手抄报(手抄报的期数根据本组内容而定),以全面展示活动成果。各人写一篇以“请到我们家乡来”的作文。为全校学生设计以“请到我们家乡来”为主题的综合展览,各主题可根据学生自行调查的情况进行分类。解说员和解说词各小组自行拟写。
4、优化实施方法,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三、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的功能,它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为了激发教师探究综合实践课程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改进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
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首先是在自我欣赏中评价。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搜集的资料到形成作品(制作、体验日记、调查报告、打印资料、采访录音、手抄小报等)都及时积累,妥善保管。活动后,安排时间让他们自我欣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功。其次是在互相交流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全班、全校性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则是在成果展览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全班或全校性的成果展览,让学生自我准备展览,自我组织展览,自我介绍展览,在展览中自我评价。
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只要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交流中评价。每学期我们都坚持举行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各任课教师可以从资源挖掘、主题确定、内容安排、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资料搜集、资料处理等方面选择一两个重点来谈实施体会,让教师在交流中展示,在展示中评价。学校把教师交流情况作为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情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展示中评价。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每学期我们举行“三个一”的展示活动,即:一次综合实践方案设计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成果的集中亮相。每一次亮相都坚持人人参与,集中展示,大家“浏览”,让全体教师在展示中形成成就感。
四、重视课程管理,优化管理机制。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切实重视了管理机制的构建,从而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做支撑。
1、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我们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主要目标,一切为了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一切为了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并引导他们把教育理念转化向教育行为,我们成立了由校分管领导、特级教师、名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对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从资源的挖掘、内容的选择、专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方案的编写、方案的实施、实录的撰写、学生的评价、资料的搜集、成果的展示等方面进行指导。
2、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为加强管理,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了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网络,重视上对下管理和指导,保障下对上负责和联系,做到上下贯通,整体连动,构成网络,以寻求管理效应。
几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用自修──反思的模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 篇3
本学期,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了能力。同时,也让综合实践课落到了实处。
一、关爱自然,注意环保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重要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小环境入手,根据学校或家庭周围的自然环境,开展一些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等系列实践活动,如白色污染的调查、我们去远足等。这些活动使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的态度和行为。
二、体验与融入社会
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认识与完善自我
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如“剪纸艺术”、“追击双休日”等。此外,我们还搞了一些语文交际训练,语文游艺活动等,在活动中“放养”学生,让学生得到发展与提高。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总之,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 篇4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虽简单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更能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支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的知识点、难点;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语文的效率。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体验和感受。
那么,怎样使预习变得有趣,好玩,充满乐趣,甚至在无形中,就接受了,感悟了,积累了?通过第一阶段“以学定教”的学习,我深深感悟到;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预习方法,不断给学生新的面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课文,巧设预习题目,采取不同的预习形式便可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进而各显神通。
1、 巧设识字妙招
根据小学生喜欢爱动脑筋的特点,新课前,我让学生为新课作谜面让老师和同学们猜,比如:“瓣”猜的谜语是“辛辛苦苦来种瓜”等,给字宝宝照朋友,例如“未“与”“末”;编顺口溜,例如“巳、己、已、”三字让学生自编儿歌……这样一来,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牢牢记住了生字的读音,既避免了吃力不讨好的重复机械抄写,又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潜能。真是一举两得。
2、 巧记好词佳句
有些文章,或语句优美或重点句集中突出。预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摘抄并赏析,再辅之以美读。既让学生在预习中选择自己认为生动有没得或自己认为重要关键句子,将其摘录下来,并对其中的关键处加以点评赏析,例如在教《鸟的天堂》第一课时,学生在预习前我以“这是一课( )的大榕树,我是从文中( )看出来的,我想把它读给同学们听”,在这样的预习题目前学生的心境是无拘无束的、轻松而愉快的,在这样的预习题目前,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3、会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平时我常鼓励学生在预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开始时,学生们会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很多问题,而后我又告诉学生“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质的飞跃。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总结了许多质疑方法,如:可以从题目入手质疑。在教《爬山虎的脚》时学生质疑“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怎样爬?”还可以从文章中心句质疑,在执教《鸟的天堂》一文时,抓住“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呀!”学生们质疑:为什么昨天的我眼睛骗了我?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为什么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此问题正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文章的重点。还可以在文中随时质疑,又如在执教《爬山虎的脚》一文时讲到爬山虎叶子时,学生又提出“写爬山虎的叶子与脚有什么关系?”此问题的提出正巧是我担心上课时难讲的问题,一问道破“天机”,验证点不攻自破,同时为讲课文内容奏响了序曲。
4、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鸟儿们在天空飞翔,才知蓝天的辽远,鱼儿在海中畅游,方知大海的辽阔,孩子们在书中快乐阅读,就知知识的奥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值得发散,如预习《寄小读者》布置阅读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冰心散文集》,预习《猴王出世》让学生去读《西游记》,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布置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又如在执教《一封从南极来的信》让学生搜集南极的资料,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搜集大榕树的图片与百鸟齐鸣的图片,这样让学生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提高了审美情趣,开阔了眼界,也为讲课文做了铺垫,更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从预习作业中走出去,语文的世界将更精彩,阅读的天地也将更广阔
预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把金钥匙,用它去开启知识的宝库,预习把学生推进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预习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问。学生必会满怀信心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预习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问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自学,也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拉开了帷幕,奏响了序曲。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 篇5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难关。学生视作文为遥远的征途,望而生畏。但也不得不去搜索枯肠,敷衍成篇。日久天长,就滋生了厌烦、应付的写作情绪。追其原因,是老师要我写的心理倾向存在于学生的意识之中。只有形成一种我要写的良好心理倾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我在偏远民族地区的作文教学中,从以下方面入手,基本改变了学生不爱写,不会写的状况。
首先注重纠正民族方言的.影响。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而遣词造句更是作文的基石。如何耐心而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纠正语言习惯是提高民族地区作文水平的第一环节。民族学生按习惯常把猪脑壳写成脑壳猪,我与老师去看电影写成我们两个老师去看电影。类似情况,不胜枚举。对此,我强调了侗、苗语与汉语最突出的差异是词组的结构不同,而不是句式不同,书面表达时要注意将侗、苗语的词组结构形式改成汉语词组结构形式。诸如此类,目的在于扫清语言表达的障碍。
其次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作文亦如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实际,举办了几届**年级《幼杉》文学兴趣小组,同时也办起了班级优秀作文选手抄本,鼓励学生跳跃投稿,这样就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形成了我要写的写作心理倾向,改变了学生硬着头皮应付的状况。
再次办好班级图书角。偏远民族地区学生外出机会少、视野狭窄,加之家里经济窘迫,手头拮据。为此,我订购一些图书,设置班级图书角。在指导阅读的同时,提倡勤于摘记,尤其是注重修辞的妙用,以便达到阅读为作文的目的。这也就替学生创造了博览群书的环境氛围,为学生借鉴高水平作文创造了条件。
最后注重民族优势,利用民族素材。近年来,民族地区地一些行业均利用民族优势发展经济。我认为民族地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应废弃枯燥、乏味的框套式作文,抓住民族文化优势来启迪学生。着眼民族特色去充实作文的内容,指导学生把熟悉的侗乡习俗、苗家景致纳入文中。如苗族的过苗年、吃牯,侗寨吃新节,还有誉满苗乡侗寨的牛瘪火锅。学生通对习俗、景致的描述。既解决了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又加深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 篇6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几年来,我们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一)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们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商店学营业,走进银行学储蓄,走进车站学服务,走进社区学管理……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我们还以坚持多年的“诵千古美文,做中华赤子”活动为载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三是谁来兼课的问题。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大课、一节小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年段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诱发情感:截取反映家乡悠久历史、人文环境、名优特产等方面的精彩“镜头”,通过学生介绍、老师点拨、观看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探究心理。
划分小组:按“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自然风貌、美好风光、典型人物、典型特产、工业发展、农业生产”等划分活动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条件,选择参加,每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和小组长,他们的任务是组织本小组的活动。在此同时,各小组明确摄像人员、录音人员、资料搜集人员。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小组人员作适当调整,以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基本平衡。教者根据活动目标,与可能涉及的单位主动联系,请他们给予支持。
查阅资料:通过阅读书报、查阅县志、上网查询、调查家长、教师、知名人士。四是处理资料: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在资料整理中,可在本组选择运用的前提下,把有关资料及时向其他小组推荐。在所有资料到手后,可根据本组主题进行梳理,以保证资料的清晰度。对梳理的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对手抄资料尽可能进行电脑打印。对某方面的资料还要进行归并、取舍、提炼。
准备汇报: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本着“全面展示,资源共享”的原则,考虑本组介绍的内容和介绍的基本程序,编写好介绍提纲。介绍内容都要注意把握要点,对重点部分的内容要真正清楚明白、资料翔实。各小组根据本组介绍的内容和内容占有的形式,确定本组介绍的形式,具体形式有“文字介绍、图片展览、图文结合、音像结合、实物展示”等。
成果展览:各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安排的叙述顺序,确定的叙述重点,在下面练习介绍。此后分小组上台介绍,介绍中要发挥图片、资料、录音等的综合效应,力求做到语言清晰,说有条理,说有趣味。介绍的过程中,可叙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在展示成果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升华情感。
活动延伸:各小组出手抄报(手抄报的期数根据本组内容而定),以全面展示活动成果。各人写一篇以“请到我们家乡来”的作文。为全校学生设计以“请到我们家乡来”为主题的综合展览,各主题可根据学生自行调查的情况进行分类。解说员和解说词各小组自行拟写。
4、优化实施方法,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三、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的功能,它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为了激发教师探究综合实践课程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改进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
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首先是在自我欣赏中评价。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搜集的资料到形成作品(制作、体验日记、调查报告、打印资料、采访录音、手抄小报等)都及时积累,妥善保管。活动后,安排时间让他们自我欣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功。其次是在互相交流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全班、全校性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则是在成果展览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全班或全校性的成果展览,让学生自我准备展览,自我组织展览,自我介绍展览,在展览中自我评价。
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只要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交流中评价。每学期我们都坚持举行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各任课教师可以从资源挖掘、主题确定、内容安排、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资料搜集、资料处理等方面选择一两个重点来谈实施体会,让教师在交流中展示,在展示中评价。学校把教师交流情况作为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情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展示中评价。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每学期我们举行“三个一”的展示活动,即:一次综合实践方案设计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成果的集中亮相。每一次亮相都坚持人人参与,集中展示,大家“浏览”,让全体教师在展示中形成成就感。
四、重视课程管理,优化管理机制。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切实重视了管理机制的构建,从而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做支撑。
1、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我们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主要目标,一切为了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一切为了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并引导他们把教育理念转化向教育行为,我们成立了由校分管领导、特级教师、名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对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从资源的挖掘、内容的选择、专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方案的编写、方案的实施、实录的撰写、学生的评价、资料的搜集、成果的展示等方面进行指导。
2、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为加强管理,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了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网络,重视上对下管理和指导,保障下对上负责和联系,做到上下贯通,整体连动,构成网络,以寻求管理效应。
几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用自修──反思的模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 篇7
本学期,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了能力。同时,也让综合实践课落到了实处。
一、关爱自然,注意环保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重要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小环境入手,根据学校或家庭周围的自然环境,开展一些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等系列实践活动,如白色污染的调查、我们去远足等。这些活动使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的态度和行为。
二、体验与融入社会
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认识与完善自我
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如“剪纸艺术”、“追击双休日”等。此外,我们还搞了一些语文交际训练,语文游艺活动等,在活动中“放养”学生,让学生得到发展与提高。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总之,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 篇8
(一)加入tz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不过混熟了又比较外向的人,在这以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去体会了一把当老师的生活。在大学的三年中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出去打工,在这一段打工体验生活的路程中,我当过服务员和工人等等,体会到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情的冷暖。加入tz是个令我意想不到的事,在这以前我一直听同学讲放暑假当老师的经历有多么好玩,而我宿舍和对面宿舍的几个女孩子几年暑假都去tz,所以顺应号召我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加入了tz,因为在我心里,我有一种意识这将是我这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经历之一。
(二)风雨招生,几多欢笑,几多愁
加入tz,我们学校的人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对于招生是两眼一抹黑,只能用紧张和新奇来营造自己的心情。6月25号早上我们三十多个人从西亚斯东大门出发了,由于我和张洁的路途比较特殊,我们是先从三门闸下车,然后等到总校校长下午把我们送到宋集去,一个南一个北,在路途中我们去过五个分校,感觉到条件是从南向北依次变好,我们至此的目的地也很好,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的幸运。那天等我们到了宋集分校时天已经黑了,到时那些老师已经开始工作去发传单了,他们坚持要等我们到了一块儿吃饭,这在以后的.时间里一直作为优良传统,令人很感动。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早早起床去跑步,这是tz培训的规定,在招生期间每天早上要跑步,并喊口号,让宋集的人先知道我们,跑完步后各自去吃饭,吃完早饭各自集合分组去发传单,中午不用回来,夜晚饭一块儿吃。
第一天我和张洁、王新娇去了丁庄、崔敬庄,前三天广发宣传单,让大家都了解知道我们的存在。天气有点热,我们一路走一路宣传,各家各户地去发传单,跟他们讲解,忙到中午很累,汗如雨下,累得连饭都不想吃,找了别人家屋后墙角坐那儿,不一会就睡着了,真的很累。后来被饿醒了没地方买吃的,没办法骑车子跑回去买点面包和矿泉水,感觉自己当时真的很可怜,下午又继续招生,一直到夜晚七八点才回,大家聚在一块儿吃饭,吃完饭又开会开到十一点,等待忙完睡时,已经一两点了,感觉累。在接下来的十二天中,我们也像第一天一样下去招生,不过这些天总是下雨,身上的衣服和鞋子一直都是湿的,从未干过,又没有鞋换穿,很多人脚都泡的发白,最后实在没办法用塑料袋包着脚再穿鞋,在这期间我们中一些人都有想过想离开的想法,不过在大家的劝慰下又咬牙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不过,事实证明真的是坚持就是胜利,最后我们达到预定的目标,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是大家坚持不懈共同努力的结果,甜美的胜利的果实。
(三)授课
我本来想教数学和化学,无奈别人已经捷足先登,只能教英语,后来发现教英语很好玩,感觉不错,这有点不可思议。其实教学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断地学习才会不断的进步,所谓“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怎么样的,这令人感到很新奇,也很有挑战性,我在教课的一个星期中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换位思考。也就是有些孩子不懂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我接触到不少,怎么样才能让小孩子更容易理解,这是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了解,我对知识的掌握愈加熟练,这真的是个好现象,学生对我的影响很大,现在我一讲课就会想怎样让孩子做到熟练会背会写,多就复习一次让知识不遗忘,真的在与孩子相处我感觉很轻松,很快乐,这是一个不错的经验。不过就是带的课太多,嗓子受不了。
(四)建议
1.可以找一个机会与家长开一个家长会,让家长更深刻的了解我们的理念,以及加深对孩子的了解,让家长能听到孩子的心声,我不建议家访,耗时耗力,班主任一周带三十节课本来时间就不多,而且女生夜晚一个在外面不安全,一周跑的地方不多了,十分不经济,再说有时家访家里不一定有人,会扑空,还不如开家长会来的实际。
2.提高老师待遇,招生期我觉得生活可以好一些,还有招生期义务有些令人感觉不好,而且早饭和午饭不报销,令老师的生活有些紧巴巴的,愁招生又愁钱,内部人心不稳影响老师情绪,进而影响招生。还有又没有必要集体购买一些金嗓子的药,会不会更便宜,经济些。
希望以后tz教育愈办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