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工作业绩总结(精选8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工作业绩总结 篇1
20xx年县农业科教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县农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转化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重心。积极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展农业科教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送“科技下乡”,稳步推进
历年来送“科技下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始终作为我县农业科教工作的重点。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局派出22名技术人员与乡镇农技人员组成9个科技小分队,采取“县乡”联动,人员入户,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方式,把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小分队采取技术讲座、图片展览展示、发放技术资料、专家现场咨询等形式,把农民最需要的`科技信息实用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全年共举办有机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各类培训班52期,培训农民5600余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近25000余份,同比增长10.2%;开展技术咨询12余次,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06个。
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以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一是做好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镇村、镇的村建立了200亩连片核心示范区,重点推广应用了“一增四推”技术,实行“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合理增加穗数,推广轻型高产栽培,农业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二是开展了水稻新品种展示和试验示范工作。重点对16个新品种进行展示,这些品种栽种适应性良好,有10个品种亩产达1200斤。通过粮食高产创建、种粮大户工程、新品种展示等项目,示范带动农户开展生产,效果显著。高产创建区早稻平均亩产492公斤,同比增产10公斤;中稻平均亩产716公斤,同比增产13公斤;二晚平均亩产528公斤,同比增产8公斤。
三、全面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为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县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现代化发展为核心。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启动实施了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坚持立足产业,确立培训目标。三是坚持农民主体,界定培育对象。四是坚持原则,确定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五是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培训质量。六是规范了资金分配。七是确定了补助标准。八是合理支出范围。九是加强监督检查,健全保障机制。全年完成新型农民培训300人,其中贫困户57人。
四、继续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各方面都步入了正常轨道。一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明确了管理体制、人员编制经费筹措的基础上,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方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的人、财、物三权归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垂直管理,彻底解决以前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的问题。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统一考评。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确保了人员到位,财政拨款到位、农技推广服务到位。并将乡镇农技站建设纳入对各乡镇的年度考核,我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五、加强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
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是巩固落实基层农推体系建设改革成果,完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的一个项目,是现代农业的科技助推项目,是农民增收的示范样板项目。
20xx年我县遴选科技示范户300人,实行了县、乡二级农技员与科技示范户一对一、一对多户的对接科技服务,认定了三个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选派了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各5名,20xx年选派了12名优秀基层农技员参加省农业院校培训。
六、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用及有关科教材料的上报工作
抓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用管理工作,职称聘用是跨年度的工作,为了推进有关专业技术干部政策落实,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利益的问题,认真组织开展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20xx年送市通过评定中级农艺师3人、初级农艺师3人。根据工作部署每月及时向市农业局科教科报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度月报,农技综合站改革进度,送科技下乡及有关材料报送工作。
七、20xx年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咨询,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继续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300人。
3、抓好落实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申报的三个基地的服务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工作业绩总结 篇2
受党的惠民政策的鼓舞,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我镇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粮食总产恢复灾前产量(20xx年洪灾)。其中:水稻播面积1.82万亩,较上年增加98亩,单产403公斤,总产量7334吨,比上年增加1180吨,优质稻播面积0.85万亩,比上年增中0.05万亩;旱粮总播面2000亩,总产量2238吨。油菜播面0.45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亩,单产81公斤,总产量364吨,增加85吨。多年生、一年生经济作物播面稳中有升,收益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回顾一年来,我们根据县农业局的布暑,对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结合我镇的情况,我们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狠抓服务。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为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深入基层,心系群众,扎实搞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全面、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提供素质保证。
二、立足本职,切实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1、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示范。根据县局的要求和《20xx年xx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指南》,我们选取了三项进行推广和示范。
一是“xx镇4千亩优质稻推广”。项目涉及到11个村,推广的优质稻组合主要是川香3号、新两优6号、p88s/0293、两优培九、准两优527、红莲优6号等。为确保项目的实施,镇里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技术入户率。通过适时播种移栽,科学施肥管水,加强病虫防治等系列措施的实施。于9月7日---11日对项目区进行了分类测产验收,经加权平均,项目单产为479.9公斤,比全镇单产亩增加76.9公斤,增收80元以上。项目总产增加30万公斤,达到了增产优质的目的。同时还完成了2000亩无公害优质稻的产地认定。
二是“xx镇超级杂交稻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推广。面积1900亩。
三是“测土配方施肥示范”。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镇的推广应用。按照局里的要求,我们在xx村六组进行了200亩的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成立了专门的班子,竖起了示范牌,订出了保障措施,刊出了宣传墙报,拟定和张贴了30份宣传标语,举办了技术培训班,印发了技术资料31份,参训率达100%。根据历年土壤普查资料和县局下发的施肥配方参数,确定了示范片的配肥参数为亩施用量:有机肥600---1500公斤、尿素5---15公斤、25%复混肥40---50公斤。并为示范片的农户都下发了施肥通知单,通知单入户率达到100%。示范片于4月14日---20日播种,5月20日---28日移栽。实行科学管水和病虫防治。镇农技站于9月6日对示范片进行了分类测产验收,经加权平均,示范片平均亩产560.1公斤,较上年亩增产41公斤,增收44元,共增产8200公斤,增收8800元,户均增收250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抓好实用技术培训、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技术培训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技术入户率的有效途径。结合今年的技术推广项目,共举办了“优质稻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26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0份,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都掌握了相应的实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利用墙报、标语、经营服务点等积极开展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全年共出墙报4期,刊出技术资料15篇。自拟和张贴技术宣传标语30份。并利用经营服务点开展技术讲座10期,接受咨询服务1000人次。
通过这些工作,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帮助一些群众解决了生产中碰到的难题。同时,我们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下到田间地头,开展送技术上门入户活动,力争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3、认真开展病虫测报,搞好病虫防治工作。今年由于田间病虫基数大和水稻生长前期的长期阴雨。导致今年病虫发生量大,危害重。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按照县局的要求,采取定人、定时、定点、点面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病虫调查和测报,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生情况,按时上报,及时发出防治通知。全年共下发病虫防治通知单100余份到村组,组织指导群众分别于6月8日---15日、7月8日---15日开展了两次大的病虫防治歼灭战。由于防治及时补治得力,从而有效控制了我镇中稻病虫发生程度,降低了病虫危害损失,没有出现成灾失收的田块。
4、积极开展科技联帮活动。继续开展科技联帮活动,做到人人有联帮对象。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帮助他们选定发展项目,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使他们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一方经济的发展。今年,我们共完成了9名乡土人才的联系,培养和选拔上报任务。并在xx村6组建立了我们的科技示范点。
5、积极配合搞好农业执法工作。搞好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守法经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搞好农业执法工作。
6、加强组织纪律和工作联系。加强组织纪律性,服从工作安排。搞好与局属各股站的工作联系,及时汇报工作,按时上报各种材料、报表和数据。
7、积极参加镇里的中心工作,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1、市场信息不灵。群众种什么、种多少,还带有盲目性和从众心理。对此,我们也还缺乏有效的工作。
2、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结构单一。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服务工作的开展。
3、由于群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意识较浓,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差。加之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难成规模,难出效益。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创造性的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机会,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技术工作的要求,扎实搞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2、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风险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投身于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之中。
3、坚持走“稳粮、调经、开发特色产业”的路子,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4、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准确及时的向农民提供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和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服务,为农民的生产决策提供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依据。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工作业绩总结 篇3
受党的惠民政策的鼓舞,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我镇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粮食总产恢复灾前产量(20xx年洪灾)。其中:水稻播面积1.82万亩,较上年增加98亩,单产403公斤,总产量7334吨,比上年增加1180吨,优质稻播面积0.85万亩,比上年增中0.05万亩;旱粮总播面20xx亩,总产量2238吨。油菜播面0.45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亩,单产81公斤,总产量364吨,增加85吨。多年生、一年生经济作物播面稳中有升,收益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回顾一年来,我们根据县农业局的布暑,对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结合我镇的情况,我们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狠抓服务。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为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深入基层,心系群众,扎实搞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全面、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提供素质保证。
二、立足本职,切实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1、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示范。根据县局的要求和《20xx年xx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指南》,我们选取了三项进行推广和示范。
一是“xx镇4千亩优质稻推广”。项目涉及到11个村,推广的优质稻组合主要是川香3号、新两优6号、p88s/0293、两优培九、准两优527、红莲优6号等。为确保项目的实施,镇里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技术入户率。通过适时播种移栽,科学施肥管水,加强病虫防治等系列措施的实施。于9月7日---11日对项目区进行了分类测产验收,经加权平均,项目单产为479.9公斤,比全镇单产亩增加76.9公斤,增收80元以上。项目总产增加30万公斤,达到了增产优质的目的。同时还完成了20xx亩无公害优质稻的产地认定。
二是“xx镇超级杂交稻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推广。面积1900亩。
三是“测土配方施肥示范”。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镇的推广应用。按照局里的要求,我们在xx村六组进行了200亩的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成立了专门的班子,竖起了示范牌,订出了保障措施,刊出了宣传墙报,拟定和张贴了30份宣传标语,举办了技术培训班,印发了技术资料31份,参训率达100%。根据历年土壤普查资料和县局下发的施肥配方参数,确定了示范片的配肥参数为亩施用量:有机肥600---1500公斤、尿素5---15公斤、25%复混肥40---50公斤。并为示范片的农户都下发了施肥通知单,通知单入户率达到100%。示范片于4月14日---20日播种,5月20日---28日移栽。实行科学管水和病虫防治。镇农技站于9月6日对示范片进行了分类测产验收,经加权平均,示范片平均亩产560.1公斤,较上年亩增产41公斤,增收44元,共增产8200公斤,增收8800元,户均增收250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抓好实用技术培训、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 技术培训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技术入户率的有效途径。结合今年的技术推广项目,共举办了“优质稻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26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0份,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都掌握了相应的实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利用墙报、标语、经营服务点等积极开展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全年共出墙报4期,刊出技术资料15篇。自拟和张贴技术宣传标语30份。并利用经营服务点开展技术讲座10期,接受咨询服务1000人次。
通过这些工作,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帮助一些群众解决了生产中碰到的难题。同时,我们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下到田间地头,开展送技术上门入户活动,力争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3、认真开展病虫测报,搞好病虫防治工作。今年由于田间病虫基数大和水稻生长前期的长期阴雨。导致今年病虫发生量大,危害重。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按照县局的要求,采取定人、定时、定点、点面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病虫调查和测报,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生情况,按时上报,及时发出防治通知。全年共下发病虫防治通知单100余份到村组,组织指导群众分别于6月8日---15日、7月8日---15日开展了两次大的病虫防治歼灭战。由于防治及时补治得力,从而有效控制了我镇中稻病虫发生程度,降低了病虫危害损失,没有出现成灾失收的田块。
4、积极开展科技联帮活动。继续开展科技联帮活动,做到人人有联帮对象。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帮助他们选定发展项目,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使他们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一方经济的发展。今年,我们共完成了9名乡土人才的联系,培养和选拔上报任务。并在xx村6组建立了
我们的科技示范点。
5、积极配合搞好农业执法工作。搞好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守法经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搞好农业执法工作。
6、加强组织纪律和工作联系。加强组织纪律性,服从工作安排。搞好与局属各股站的.工作联系,及时汇报工作,按时上报各种材料、报表和数据。
7、积极参加镇里的中心工作,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1、市场信息不灵。群众种什么、种多少,还带有盲目性和从众心理。对此,我们也还缺乏有效的工作。
2、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结构单一。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服务工作的开展。
3、由于群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意识较浓,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差。加之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难成规模,难出效益。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创造性的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机会,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技术工作的要求,扎实搞好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2、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风险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投身于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之中。
3、坚持走“稳粮、调经、开发特色产业”的路子,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4、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准确及时的向农民提供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和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服务,为农民的生产决策提供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依据。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工作业绩总结 篇4
20xx年,按照《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xx年财政支农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xx]22号)和《20xx年江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制度建设,基地建设及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的培训,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水稻等五大产业的发展。现将项目实施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切实抓好补助项目的实施,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政策研究、综合协调、资金落实和督促检查等工作,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制定实施方案,督促检查实施进度,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有序实施;县农业局负责制定项目具体实施计划,执行项目实施方案,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并负责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围绕我县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各乡镇产业特点,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依托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立了1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迦楠农业红心猕猴桃栽培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常年都有专家紧密对接,示范基地有相对应的技术指导员,并与18户贫困户开展扶贫对接。
(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
按照“严格遴选、程序规范”的原则,在全县7个乡(镇),优先从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特色村中,选择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的农民技术员、科技带头人和种植大户,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800户,其中:水稻570户,烟叶105户、白茶15户、生猪50户、果蔬70户。科技示范户遴选工作,由农户自愿申请,行政村推荐,为期7天公示,经乡(镇)农业同意上报农业局汇编后,报送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
(四)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根据省、市农业部门有关培训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制定了《资溪县农业局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方案》,26名技术骨干参加省级培训;县农业局在7月上旬举办县级基层农技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56人。在县级培训期间,根据20xx年主导品种分别就水稻、烟叶、白茶、生猪及果蔬等指派相对应专业的我局3位副高以上职称农业技术专家做为主讲老师进行相对应的授课,编印了《资溪县基层农技补助项目县培训教材》,培训考试等形式,取得了良好学习培训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科技示范户搞好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五)信息化建设情况
(1)推广应用12316手机农务通。我县农业所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个人信息已导入12316手机农务通;12316手机农务通已配备给我县在编在岗农技人员共62名,其中种植业55人,畜牧业7人,实现技术人员应用农务通服务能力的提升。对指导的示范户及周边辐射农户进行引导使用12316手机农务通,增加对手机农务通的使用熟练度,提高我县农业信息化使用水平。
(2)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全面推动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应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扩展农技人员知识面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不继推进现代农业水平,农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
二、年度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
按照项目资金计划,严格自信管理和使用,在资金的安排、审批、支出等程序上,都按规范程序操作。确保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要求的内容上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实际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科技示范户培训、资料印刷费1.26万元、聘请专家补贴1900元。
(2)示范户物化补助12万元。
(3)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4万元。
(4)农技人员培训7.8万元、科技网络书屋1万元、农业信息化服务费3万元。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指导服务能力。考核评价制度、包村联户制度、首问负责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激发了工作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农技人员的工作更加主动,服务更加到位。农技推广队伍的形象、威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参加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技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在知识结构,农技推广理念、推广方式方法上更加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二)实现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和谐发展。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是一个全体农技人员参与、工作整体推进的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区乡两级农技人员、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人员在工作上既有明确分工,同时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发挥了农技推广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和谐发展。
(三)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项目实施中,围绕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通过基地样板示范、科技示范户带动、召开现场会等多种方式方法,加快了水稻、白茶、烟叶、生猪、果蔬五大产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全县的推广应用,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四)促进了科技示范户的增产及带动作用。通过80名技术指导员深入1000户科技示范户田间地头指导,把主推技术、主推品种、技物配套认真组织落实,突出了科技示范户的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带动了1.2万户农户依靠先进实用技术,实现了种养业的增产增收。
四、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极少部分科技示范户素质不高,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被抽查时不能较好的回答所问内容;
2、部分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手册的填写还不够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
3、机制体制还不健全,农业综合站人员还是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不到位。
4、我县乡镇农业综合站站长由乡镇农技站长(副科)兼任,属高配性质,加之今年乡镇换届农技站长转岗。目前乡镇农业综合站站长全部空缺,造成相关工作推动、落实不到位。
(二)建议
1、加大对农技体系建设的投入。我县实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以来,增加了用于体系建设的投入,使我县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只有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待遇不差,确保农业技术部门有足够的经费开展工作。
3、改善农技推广体系基础设施条件。按当前信息化、科技化、社会化程度加快配置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农业技术设施设备完善以县农业局为主,县、乡联网共享,提高服务效果。
4、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管理。要从发展农村经济,破解“三农”难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将农技推广这项基础核心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入乡镇和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各方面都要重视和支持农技推广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农技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工作业绩总结 篇5
20xx年是我县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第四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省、市农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县按照安徽省农委、财政厅联合下发皖农科〔20xx〕68号《关于印发〈安徽省20xx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扎实推进20xx年基层农技推补助项目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地处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得名,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2257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95万亩,茶园16万亩,耕地10.24万亩。辖9镇9乡,111个村,1039个村民组,总人口18.67万(其中农业人口14.93万)。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8.65%,居全省首位。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创制于1875年的红茶驰名中外,是“中国红茶之乡”。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以粮、林、茶为主,兼有畜牧、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多种经营等生产,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万亩。
2、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我县农业主导产业以优质水稻、茶叶、蔬菜、生猪、食用菌等生产为主,多种经营并重。水稻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县组织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一批优质高产水稻良种及配套技术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茶叶是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实施生态茶业富民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祁红产业发展“2111”计划,全县16万亩茶园全部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并把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做为推进祁红品牌创新的着力点,鼓励和引导茶叶加工企业开发新品种、创建新品牌。茶叶初制加工企业310家,茶叶精加工企业发展到30家。蔬菜是我县主要农产品生产内容,近年来我县结合菜篮子民生工程的实施,建设高标准大棚蔬菜近千亩、发展野生蔬菜千余亩、充分利用山区自然优势,发展茎叶类时令蔬菜品种,积极增加投入,建立高山蔬菜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代料食用菌生产。生猪是我县畜牧业主导产业,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扶持生猪产业力度,我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推行发酵床养猪新技术,提升规模化养猪水平,积极发展土鸡放养技术,提高家禽规模化养殖水平。
3、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全县农技推广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一是2002年8月机构改革后,原县农经委与农业局合并,全县18个乡镇于2010年12月由原来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经站合并挂牌组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并于2011年10月在原乡镇综合服站的基础上,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业综合服务站实行“三权”在县、双重领导、以条为主的管理方式。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以及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县农技推广中心、菜篮子办公室、农村能源办公室、植保植检站)隶属县农委管理。二是县畜牧兽医局(挂县水产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两块牌子)于2010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参公事业单位,局直属单位县动物预防控制中心(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牌子)、下设派出机构6个区域性动物检疫(畜牧兽医指导站)为全额事业单位。三是县农机局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参公事业单位,下设6个区域站(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为全额事业单位。
4、补助项目实施基本概况
制定了县20xx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和绩效评价办法,完善了农技推广制度和农技人员岗位职责,编印了20xx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资料汇编(65个农业主导品种和31项主推技术),做到农技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人手一册。补助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安排项目资金34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34%);农业科技示范补助,安排项目资金40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40%);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安排项目资金26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26%)。
一是每一位农技指导员包1个以上村、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分户制定技术指导方案,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每月到联系户指导服务不少于1次(全年不少于12次),指导科技示范户提高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培育科技示范户。根据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状况,从全县1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选择1620名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6200户。通过项目实施,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
三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优势农产品,建立3个试验示范基地(其中养殖业1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组织农民到试验示范基地观摩,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四是对所有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培训。选派人员参加省级培训,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对其他农技人员开展县级培训,大力促进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努力提高农技人员能力和水平。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了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陈亚亭任组长,农委主任冯锡云、财政局长李超群任副组长,农委、畜牧兽医局、农机局、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农委副主任倪味彤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2、项目主要参与单位为县农委、县财政局、县畜牧兽医局、农机局,主要参与技术指导单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菜办、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xx县农机推广站。其中:县农委负责牵头组织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制度建设、监督检查、档案管理等,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安排和配套资金落实、监督资金使用等,县畜牧兽医局负责畜牧养殖业技术推广协调工作,县农机局负责农机技术推广协调工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水稻、油菜、茶叶、多种经营技术推广及种植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县菜篮子工程办公室负责蔬菜、食用菌技术推广及种植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负责畜牧养殖业技术推广和畜牧养殖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县农机推广站负责农机技术推广工作,18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6个畜牧兽医指导站、6个区域农机站负责组织技术培训、技术示范、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档案和台帐等建立。
3、为确保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取得实效,成立了县20xx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领导组和专家组,项目实施领导组由县农委主任担任组长、县畜牧兽医局xx县农机局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参与技术指导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根据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技推广工作要求,专家组由19名成员组成,专家组成员从安徽省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本县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技人员中聘请。
三、队伍建设
1、全县100%的乡镇都配备了农技人员,编制内乡镇农技人员到位177人。全县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199人,占总编制88.9%。已纳入人社部门组织的“三支一扶”,名额2名。今年下半年新招录编内农技人员2名。
2、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度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的`通知》(皖农科函〔20xx〕571号)精神,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素质,县农委制定了《县20xx年度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与培训计划安排表,并按时完xx县级培训任务,建立完整规范培训档案,培训后100%满意。同时县农委积极组织选派35名农技人员参加20xx年省级培训。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是根据省农委有关文件要求,县农委及时出台了20xx县网络书屋建设方案、与同方知网签订了农业科技书屋征订合同。开通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农技人员书屋覆盖率达到100%,在全省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应用竞赛活动中,我县率居全省前10名,获得优秀组织奖。二是根据省、市农委的统一部署,按期全面完成20xx年度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及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管理系统填报工作。三是明确专人负责农业部网站信息、安徽省农技推广信息系统信息报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黄山日报》等主流媒体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报道农技推广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基层农技推广和建设工作成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级网站、媒体上报送采用信息150余条次,其中国家及省级网站26余篇。
五、调动各方积极性情况
1、按照省农委《关于开展“农民满意农技员”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科〔2013〕324号)和市农委《关于印发xx市“农民满意农技员”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黄农〔20xx〕7号要求,县农委、县农机局、县畜牧兽医局联合下发了祁农〔20xx〕20号《关于印发县农民满意农技员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县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中,评选出县“农民满意农技员”10人。通过大力宣传农民“满意农技员”的先进事迹和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在补助项目实施中,每年评选30名优秀农技指导员进行表彰奖励。
2、为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农技人员服务能力,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开展,根据皖农科函〔20xx〕586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鼓励支持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学历提升教育的通知》要求,县农委高度重视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提升教育,把其当作提高队伍能力、促进农技推广工作深入高效开展、推进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措施抓实做好。积极鼓励、组织、安排基层农技指导员参加学历提升,目前共有6名参加包村联户的基层农技人员报名参加了安徽农业大学学历提升教育班。
六、督导检查情况
为扎实推进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实施成效,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督导检查。一是加强项目督查。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督查,重点督查农技指导员指导服务情况、科技示范户建设情况、示范户及其辐射带动农户情况、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以及指导服务效果和工作档案等。二是强化绩效考核。为确保我县20xx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绩效考核,在建立健全五项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实行平时考评与年终评价相结合,平时考评主要是由项目办公室每月电话抽查农技指导员上门开展服务工作情况、满意度、示范户电话准确率,与农技指导员补助金额挂钩。年终评价县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农民(联系的科技示范户和服务区农户)三方共同考评并结合平时考评进行评分,评价结果作为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年终考评优秀者,按照考评分数排序评出30名先进技术指导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凡考评没达到优秀的,或经部、省、市检查及抽查出现工作失误的,不得推荐参加农技推广先进个人的评选;对工作开展不力的技术指导员,进行通报批评;对不上门指导服务、弄虚作假的以及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技术指导员资格。
七、促进产业发展情况
(一)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20xx年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为11.52万亩,比上年11.78万亩减2.20%,粮食总产预计达4.58万吨,比上年4.60万吨略减0.43%。茶叶生产量值双增。全县茶叶总产达6850吨,比上年6615吨增3.55%;产值7亿元,比上年6.02亿元增16.28%。
二是全县农机化总动力可达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联合收割机70台,比上年增长3%;水稻插秧机12台,比上年增长20%;茶叶机械24125台,新增793台套,茶叶修剪机16420台,比上年增加2070台;微耕机950台,比上年增加150台,排灌机械2990台,比上年增加39台。
三是全县畜牧水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生猪饲养量达12.2万头,家禽饲养量达43.6万羽,牛饲养量达0.0974万头,羊饲养量达0.1万头。水产品总量达800吨,产值1200万元,同比分别增5.1%、6.2%。特种养殖品种不断多元化,“土法养猪”、“放养鸡”养殖不断壮大。
(二)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村致富能手,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是合作社发展较快。今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4家,截至11月底,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40家,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基本含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服务业等,其中:种植业123家,养殖业12家,林业类30家,服务业16家,其它59家。
二是家庭农场规模初现。自中央1号文件重点提倡发展家庭农场以来,农技指导员以宣传、引导为主,积极开展了政策宣传及讲解,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注册一个的原则,相关人员采取查阅档案资料、实地查看、走访农户的方式,成功指导注册了家庭农场33个,种植业17个,畜牧业5个,渔业1个,种养结合7个,其他3个。
三是种养大户不断涌现。全县上规模的种养大户有230家(其中种植业168户),共有从业人员635人。其中从事大棚蔬菜种植10亩以上的有10户,茶叶大户94户,食用菌19户,水稻种植30亩以上的9户,中药材3户,苗木9户,其他13户;养殖业54户,其中生猪养殖31户共养殖11300头,养鸡7户共养殖33200羽,水面13户460亩,养羊3户。有部分大户还开展了多种经营。
(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项目实施,加快了特色基地建设,打造了一批符合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产业原材料基地,主要是以茶叶、苗木、毛竹、油茶、蔬菜为主。全县共新建生态茶园基地4400亩、油茶1000亩、干鲜果1000亩、中药材1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千亩以上。通过不断加大对基地的无公害、有机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优化了品种结构,扩大了基地生产规模,促进了主导产业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全县共有龙头企业3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另有16家县级以上规模企业。至10月底,共实现产值18.1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税收560万元,利润7500万元,同比分别有所下降。34家龙头企业中有茶叶企业13家、竹木类企业13家、果蔬类3家、中药材类2家、油茶类1家、粮食类1家、棉纺类1家。近几年,通过大力发展安徽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举办展会、连锁经营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红茶和农特产品知名度,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水平明显提升。
八、存在问题与相关建议
1、目前我县农技人员中中级职称人员得不到聘用,工资待遇得不到提高,极大地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有关部门从针对基层农技人员的扶持倾斜政策落实情况出发,重点是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政策执行等情况切实提高中高级职称聘用比例,提高农技工作人员的创造性。
2、及时填补空缺人员。按照核定编制,积极争取县政府同意,和人社、财政等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逐年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农技人员,陆续充实队伍,解决青黄不接和人才断档问题。
3、进一步加大对项目的补助力度,多渠道、多措施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农民的科技水平,为促进关键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工作业绩总结 篇6
20xx年是我县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第四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省、市农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县按照安徽省农委、财政厅联合下发皖农科〔20xx〕68号《关于印发〈安徽省20xx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扎实推进20xx年基层农技推补助项目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地处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得名,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2257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95万亩,茶园16万亩,耕地10.24万亩。辖9镇9乡,111个村,1039个村民组,总人口18.67万(其中农业人口14.93万)。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8.65%,居全省首位。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创制于1875年的红茶驰名中外,是“中国红茶之乡”。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以粮、林、茶为主,兼有畜牧、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多种经营等生产,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万亩。
2、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我县农业主导产业以优质水稻、茶叶、蔬菜、生猪、食用菌等生产为主,多种经营并重。水稻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县组织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一批优质高产水稻良种及配套技术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茶叶是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实施生态茶业富民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祁红产业发展“2111”计划,全县16万亩茶园全部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并把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做为推进祁红品牌创新的着力点,鼓励和引导茶叶加工企业开发新品种、创建新品牌。茶叶初制加工企业310家,茶叶精加工企业发展到30家。蔬菜是我县主要农产品生产内容,近年来我县结合菜篮子民生工程的实施,建设高标准大棚蔬菜近千亩、发展野生蔬菜千余亩、充分利用山区自然优势,发展茎叶类时令蔬菜品种,积极增加投入,建立高山蔬菜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代料食用菌生产。生猪是我县畜牧业主导产业,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扶持生猪产业力度,我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推行发酵床养猪新技术,提升规模化养猪水平,积极发展土鸡放养技术,提高家禽规模化养殖水平。
3、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全县农技推广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一是20xx年8月机构改革后,原县农经委与农业局合并,全县18个乡镇于20xx年12月由原来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经站合并挂牌组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并于20xx年10月在原乡镇综合服站的基础上,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业综合服务站实行“三权”在县、双重领导、以条为主的管理方式。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以及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县农技推广中心、菜篮子办公室、农村能源办公室、植保植检站)隶属县农委管理。二是县畜牧兽医局(挂县水产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两块牌子)于20xx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参公事业单位,局直属单位县动物预防控制中心(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牌子)、下设派出机构6个区域性动物检疫(畜牧兽医指导站)为全额事业单位。三是县农机局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参公事业单位,下设6个区域站(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为全额事业单位。
4、补助项目实施基本概况
制定了县20xx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和绩效评价办法,完善了农技推广制度和农技人员岗位职责,编印了20xx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资料汇编(65个农业主导品种和31项主推技术),做到农技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人手一册。补助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安排项目资金34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34% );农业科技示范补助,安排项目资金40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40% );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安排项目资金26万元(占补助资金总额的26% )。
一是每一位农技指导员包1个以上村、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分户制定技术指导方案,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每月到联系户指导服务不少于1次(全年不少于12次),指导科技示范户提高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培育科技示范户。根据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状况,从全县1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选择1620名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6200户。通过项目实施,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
三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优势农产品,建立3个试验示范基地(其中养殖业1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组织农民到试验示范基地观摩,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四是对所有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培训。选派人员参加省级培训,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对其他农技人员开展县级培训,大力促进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努力提高农技人员能力和水平。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了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陈亚亭任组长,农委主任冯锡云、财政局长李超群任副组长,农委、畜牧兽医局、农机局、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农委副主任倪味彤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2、项目主要参与单位为县农委、县财政局、县畜牧兽医局、农机局,主要参与技术指导单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菜办、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xx县农机推广站。其中:县农委负责牵头组织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制度建设、监督检查、档案管理等,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安排和配套资金落实、监督资金使用等,县畜牧兽医局负责畜牧养殖业技术推广协调工作,县农机局负责农机技术推广协调工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水稻、油菜、茶叶、多种经营技术推广及种植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县菜篮子工程办公室负责蔬菜、食用菌技术推广及种植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负责畜牧养殖业技术推广和畜牧养殖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县农机推广站负责农机技术推广工作,18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6个畜牧兽医指导站、6个区域农机站负责组织技术培训、技术示范、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档案和台帐等建立。
3、为确保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取得实效,成立了县20xx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领导组和专家组,项目实施领导组由县农委主任担任组长、县畜牧兽医局xx县农机局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参与技术指导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根据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技推广工作要求,专家组由19名成员组成,专家组成员从安徽省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本县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技人员中聘请。
三、队伍建设
1、全县100%的乡镇都配备了农技人员,编制内乡镇农技人员到位177人。全县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199人,占总编制88.9%。已纳入人社部门组织的“三支一扶”,名额2名。今年下半年新招录编内农技人员2名。
2、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度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的通知》(皖农科函〔20xx〕571号)精神,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素质,县农委制定了《县20xx年度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与培训计划安排表,并按时完xx县级培训任务,建立完整规范培训档案,培训后100%满意。同时县农委积极组织选派35名农技人员参加20xx年省级培训。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是根据省农委有关文件要求,县农委及时出台了20xx县网络书屋建设方案、与同方知网签订了农业科技书屋征订合同。开通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农技人员书屋覆盖率达到100%,在全省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应用竞赛活动中,我县率居全省前10名,获得优秀组织奖。二是根据省、市农委的统一部署,按期全面完成20xx年度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及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管理系统填报工作。三是明确专人负责农业部网站信息、安徽省农技推广信息系统信息报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黄山日报》等主流媒体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报道农技推广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基层农技推广和建设工作成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级网站、媒体上报送采用信息150余条次,其中国家及省级网站26余篇。
五、调动各方积极性情况
1、按照省农委《关于开展“农民满意农技员”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科〔20xx〕324号)和市农委《关于印发xx市“农民满意农技员”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黄农〔20xx〕7号要求,县农委、县农机局、县畜牧兽医局联合下发了祁农〔20xx〕20号《关于印发县农民满意农技员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县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中,评选出县“农民满意农技员”10人。通过大力宣传农民“满意农技员”的先进事迹和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在补助项目实施中,每年评选30名优秀农技指导员进行表彰奖励。
2、为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农技人员服务能力,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开展,根据皖农科函〔20xx〕586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鼓励支持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学历提升教育的通知》要求,县农委高度重视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提升教育,把其当作提高队伍能力、促进农技推广工作深入高效开展、推进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措施抓实做好。积极鼓励、组织、安排基层农技指导员参加学历提升,目前共有6名参加包村联户的基层农技人员报名参加了安徽农业大学学历提升教育班。
六、督导检查情况
为扎实推进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实施成效,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督导检查。一是加强项目督查。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督查,重点督查农技指导员指导服务情况、科技示范户建设情况、示范户及其辐射带动农户情况、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以及指导服务效果和工作档案等。二是强化绩效考核。为确保我县20xx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绩效考核,在建立健全五项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实行平时考评与年终评价相结合,平时考评主要是由项目办公室每月电话抽查农技指导员上门开展服务工作情况、满意度、示范户电话准确率,与农技指导员补助金额挂钩。年终评价县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农民(联系的科技示范户和服务区农户)三方共同考评并结合平时考评进行评分,评价结果作为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年终考评优秀者,按照考评分数排序评出30名先进技术指导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凡考评没达到优秀的,或经部、省、市检查及抽查出现工作失误的,不得推荐参加农技推广先进个人的评选;对工作开展不力的技术指导员,进行通报批评;对不上门指导服务、弄虚作假的以及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技术指导员资格。
七、促进产业发展情况
(一)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20xx年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为11.52万亩,比上年11.78万亩减2.20%,粮食总产预计达4.58万吨,比上年4.60万吨略减0.43%。茶叶生产量值双增。全县茶叶总产达6850吨,比上年6615吨增3.55%;产值7亿元,比上年6.02亿元增16.28%。
二是全县农机化总动力可达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 %;联合收割机70台,比上年增长3%;水稻插秧机12台,比上年增长20%;茶叶机械24125台,新增793台套,茶叶修剪机16420台,比上年增加20xx台;微耕机950台,比上年增加150台,排灌机械2990台,比上年增加39台。
三是全县畜牧水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生猪饲养量达12.2万头,家禽饲养量达43.6万羽,牛饲养量达0.0974万头,羊饲养量达0.1万头。水产品总量达800吨,产值1200万元,同比分别增5.1%、6.2%。特种养殖品种不断多元化,“土法养猪”、“放养鸡”养殖不断壮大。
(二)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村致富能手,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是合作社发展较快。今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4家,截至11月底,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40家,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基本含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服务业等,其中:种植业123家,养殖业12家,林业类30家,服务业16家,其它59家.
二是家庭农场规模初现。自中央1号文件重点提倡发展家庭农场以来,农技指导员以宣传、引导为主,积极开展了政策宣传及讲解,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注册一个的原则,相关人员采取查阅档案资料、实地查看、走访农户的方式,成功指导注册了家庭农场33个,种植业17个,畜牧业5个,渔业1个,种养结合7个,其他3个。
三是种养大户不断涌现。全县上规模的种养大户有230家(其中种植业168户),共有从业人员635人。其中从事大棚蔬菜种植10亩以上的有10户,茶叶大户94户,食用菌19户,水稻种植30亩以上的9户,中药材3户,苗木9户,其他13户;养殖业54户,其中生猪养殖31户共养殖11300头,养鸡7户共养殖33200羽,水面13户460亩,养羊3户。有部分大户还开展了多种经营。
(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项目实施,加快了特色基地建设,打造了一批符合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产业原材料基地,主要是以茶叶、苗木、毛竹、油茶、蔬菜为主。全县共新建生态茶园基地4400亩、油茶1000亩、干鲜果1000亩、中药材1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千亩以上。通过不断加大对基地的无公害、有机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优化了品种结构,扩大了基地生产规模,促进了主导产业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全县共有龙头企业3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另有16家县级以上规模企业。至10月底,共实现产值18.1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税收560万元,利润7500万元,同比分别有所下降。34家龙头企业中有茶叶企业13家、竹木类企业13家、果蔬类3家、中药材类2家、油茶类1家、粮食类1家、棉纺类1家。近几年,通过大力发展安徽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举办展会、连锁经营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红茶和农特产品知名度,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水平明显提升。
八、存在问题与相关建议
1、目前我县农技人员中中级职称人员得不到聘用,工资待遇得不到提高,极大地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有关部门从针对基层农技人员的扶持倾斜政策落实情况出发,重点是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政策执行等情况切实提高中高级职称聘用比例,提高农技工作人员的创造性。
2、及时填补空缺人员。按照核定编制,积极争取县政府同意,和人社、财政等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逐年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农技人员,陆续充实队伍,解决青黄不接和人才断档问题。
3、进一步加大对项目的补助力度,多渠道、多措施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农民的科技水平,为促进关键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工作业绩总结 篇7
20xx年是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在安溪县开展的第二年,在县农业与茶果局的领导和安排下,本人积极投身于这项惠民工程中,在这项活动中,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普及茶叶生产科技知识,提高茶农素质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生态茶园建设、空调炒制茶叶,机械化采茶为重点,以农民满意为标准,认真制定技术指导方案。自今年1月份至今,集中召集科技示范户培训活动4次,每户平均上门指导服务12次以上,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20户,取得较好效益,使示范推广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全国农技体系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是一项贯彻党的.各项政策、方针、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识的一项惠民工程。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茶叶推广特点,筛选了一线工作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作为入户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合同,直接把科学技术送到茶农手中,我能当选为技术指导员,既感到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
二、加强培训,推广技术
开展科技培训是农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较化和提高茶农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重点以生态茶园建设,空调制茶,机械化采茶,茶园管理,茶树病虫害防治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我们采用理论讲解,实地参观,现场操作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力求群众易懂,易接受,易掌握。
三、深入农户,现场服务
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既注重理论培训,又联系实际,开展现场指导。在茶树发生病虫害期间,我们密切关注动态,只要接到病情报告,立即赶赴现场诊断,提高防治方案,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工作业绩总结 篇8
在武强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中,我被聘为技术指导员,为了做好科技示范户的指导工作,我一切从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出发,发挥自己有从事20多年植保工作经验的特长,坚持深入农村,与科技示范户打成一片,通过加强农民培训和指导工作,提升了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一、创新农民培训形式,提高科技传导能力
为了有效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发家致富能力,满足他们农业生产中对技术的需要,切实把农业实用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在培训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对此我做了积极的探索,在培训时间、讲演方法、培训内容、参训人员组成诸因数中寻求科技示范户和新型农民喜欢的培训方式,迎合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愿望,进行了集中讲演培训、小组研讨培训、技术疑难点专题培训、田间地头现场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的`实践,掌握了一些不同培训方式的方法和规律。涉及到在乡镇组织培训6次,分散个别培训12次。在今春小麦促苗转化“百日会战”中,对苗情较差曹庄、北孙庄等村,进行现场培训,对出现弱苗、差苗等情况帮助分析原因,提出促苗转化技术建议,尤其是北孙庄村民对小麦品种极力抱怨的情况下,利用培训机会,通过耐心说教,鼓励农民不抛弃管理,鼓足战胜困难的信心,帮助他们积极采取扑救措施,苗情很快出现了转机,从而使小麦取得较好收成。
二、热心服务,搞好技术信息传递交流
为了做好培训结束后的后续服务和信息传递,在上门服务和示范户当面交流的基础上,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方便了科技示范户的交往和联系,为他们解决生产疑难问题提供了方便。东五村郝建良是个科技迷,他经常给我打电话咨询生产技术问题,通过电话指导,他家庄稼长势及收成胜人一筹,成了乡亲邻里学习的榜样。在“百日会战”和“一喷三防”工作中,我还利用手机短信,病虫情报、留纸条等方法传递农技信息和病虫害防治信息,既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很多费用及开支,简便易行。
三、抓住农时,积极指导农民
我是从事植保工作的,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是我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小麦病虫害中,小麦吸浆虫、蚜虫、病、赤霉病等在我县发生较重,为了发辉这方面的一技之长,在指导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工作中,经常到科技示范户麦田查看虫情动态变化,为科技示范户取土调查小麦吸浆虫的基数。尤其是在5月上旬小麦吸浆虫成虫期,在一些乡村不熟悉虫态状况并对防治吸浆虫感到茫然的情况下,我多次到东五、西王庄、东厂等村麦田进行调查指导,发放技术材料,使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从中收益,实现了从盲目被动到主动防治的思想转变,控制住了小麦吸浆虫的危害,降低了农民损失。5月下旬在后屯村麦田,出现白穗现象,我们及时赶到田间查看,主要是由于小麦全蚀病发生较重引起的,在诊断清楚病害后及时给予了预防建议,周围过往好多群众围过来进行咨询,通过耐心解答,了他们的困惑。
四、走近农民,深入项目,提升自己
在参与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及技术指导中,我的培训指导工作,不但提升了科技示范户的科技能力及素质,技术指导的过程也是我长知识、强业务、提高能力的过程。走近农民与其交往互动对自己是一种锤炼;异地接受培训,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技术推广能力;传播技术向科技示范户下行培训,在众人面前锤炼了演讲能力;繁忙的基层指导工作,增强了沟通互动能力;实际工作的需要,增长了“一专多能”和“一职多兼"的能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上下级的协同一致,提高自己合作共事能力。项目建设,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