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考试的经验

欢迎阅读总结考试的经验(精选11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结考试的经验 篇1

短短两天的其中考试结束了,随之而来的翘首企盼的成绩也揭晓了。我以二分之差与每一名失之交臂。这成绩给我留下的则是深深的思索。总结经验教训,我觉得自己太马虎大意了,还有就是平时努力程度不够。痛定思痛,我觉得只有发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觉得这也是一句学习上的至理名言。兴有在是常的学习上一点点积累认真努力、坚持不懈的应对学习上的困难,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攻克它,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上的强者,才能骄傲而又自信的应对挑战,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滴水能够穿石也是锲而不舍精神的体现。我们航行在没有边际的学习海洋上,只有凭借这种精神,才可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它既不生动又不搞笑,既不是立体的又不是鲜活的事物,只有我们明白它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才能羸得鲜花和掌声。记住,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

幼年的李白因为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铁棒磨绣花针而醒悟,从而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一代诗仙。前有古人可鉴,我们这些新世纪的青年该怎样去做呢?这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课题。朋友,请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让我们鼓足勇气,锲而不舍的锁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奋勇前进吧!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战国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的句子。它充分的说明了在学习上,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到达金石可镂的地步。同学们,让我们发扬这种精神,在学海上扬帆,奋勇前进吧!

总结考试的经验 篇2

摘要:努力,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这两个字就够一个人做一辈子的了,而且它是永远做不完 的......

期中考试考完了,试题倒是很简单,可是我觉得考得并不理想。

生物卷纸里的题,大部分都是《学检》上的,可是我考前并没有认真复习,对自己太自信,也太过于轻敌了,并没有发挥好,虽然成绩还没有下来,可是我猜,这成绩差的也不敢让人相信。

至于语文,我更可以肯定,我的成绩有多么糟糕,数学我现在就知道自己已经错了两道题了,英语,也好不到哪去。总之,每科考得都不理想。

班主任王老师说了,小考小教训,大考大教训。这次教训可不小啊。是该努力了,刚入学,当我们还感慨着初中和小学的区别,期中考试都已经考完了,当我们在感慨期中成绩时,就已经快期末考试了。真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努力,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这两个字就够一个人做一辈子的了,而且它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好的成绩是靠良好的学习方法。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 初一,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

学习?很简单啊,预习、听讲、复习,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了,说起来简单,可是有谁能保证做到、做好这几点呢?

预习,在书上写旁注,做笔记,不会的话画问号,把要讲的知识点看透,语文要弄懂字词、课文,数学要先做一下课堂练习的习题,熟记概念,英语则是牢记语法和句型,多背单词。

听讲,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师讲的一大部分往往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掌握了这些,甚至比作100道习题还有效。

复习,这是应该把老师一天所讲的内容及习题的错误的地方,整理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方便以后复习。

还有,我认为学习必须一丝不苟。习题做错了,不算什么,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以上就是我针对自己初一上半学期的期中考试的情况做的总结,一句话,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我们一起努力吧。

总结考试的经验 篇3

每次考完试,卷子发下来后,老师都要让我们写一篇卷面分析,这次也不例外,此刻我就对这次期末考试做一个透彻的分析吧。

这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失利的原因是,因为我平时做作业时不认真,太毛燥,总把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劝告当耳旁风,以前的错误不但没改,反而变本加厉了。比如:数学卷子上有这样一道题让你决定“分母比分子小的分数是假分数”。这道题应是对的。可我当是匆匆读了一遍,一看和前天妈妈让我背的概念不一样,就把它打错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只是换了一个说法,但意思却是一样的阿,没想到,我却犯了一个这么低级的错误,真让我明白了“大意失荆州”的意思了呀!总的来说数学的分都扣在计算上,这就是我平时不爱计算,懒得计算造成的,计算潜力差的后果。

语文几乎都是错的字词,这就说明我的'基础知识学的不扎实,平时写作业时,妈妈总在身旁叮嘱我要做到:“手到眼到心到”这三到,可我总是不听。这次期末考试反映了我在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我辜负了老师和家长对我的苦口婆心,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和弥补这些缺点和不足,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总结考试的经验 篇4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经验总结

拥有高级会计师资格是会计权威的标志。此前,我国对高级会计师采用评审方式。为了完善高级会计师评价制度,自2003年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在部分试点省市对高级会计师采用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高级会计师考试成为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必由之路。

改革后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考《高级会计实务》,形式为开卷考试,主要考核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分析、判断、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和解决会计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笔者有幸参加并通过了2005年度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现结合考试总结以下经验,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裨益。

正确选择考试用书

对于高级会计师考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只制发《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下称《考试大纲》),没有给出统一的指定用书。在市场上,高级会计师的考试辅导书虽然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选择好的考试用书对应试者来说至关重要。

由于报名时没有买书,笔者在考前买了一本考试用书,但直到临考前一周做模拟题时才发 现好多内容自己看的书上没有,于是又去买了一本《考试大纲》。

可见,在所有考试用书中,《考试大纲》是必不可少的,应试者只能以《考试大纲》为主。由于考试大纲只有“说明”、“考试内容”、“考试样题”三部分内容,除“考试样题”外没有相关习题,要想顺利通过考试,有必要再挑选一本质量不错的辅导用书,来对知识点进行练习巩固。

把握备考时间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0.58%的应试者是在考前一个月开始复习备考的,28.88%的应试者是在考前两个月开始复习备考的。

有人会问,该如何把握备考时间呢?鉴于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应试者均具有中级职称,笔者认为,复习备考时间不需要太长,但应视考生基础而定,基础好一点的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开始复习完全能来得及,对于考过中级会计师时间较长或者通过评审方式取得中级职称的应试者,因近年来会计法规变动较大,应提前进行备考,以确保万无一失。

解读考试特点

打算备考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应试者,首先要了解一下高级会计师考试的特点,然后花一定时间研读考试大纲,在此基础上 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题训练上,按套路快速解题,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好的复习效果。高级会计师考试总体上说有“开卷考、层面高、题量大、时间紧、难度不大”等特点。我们针对这些考试特点进行逐一分析解决,求解备考的最佳对策。

一是正确对待开卷考试:很多应试者认为,高级会计师考试是开卷考试,没必要下太大功夫复习,对考试的知识点只要有印象就行。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存在着严重的思想误区。

因为考试题量大,如果对考试内容不熟悉,在考场上只凭翻书抄很难做完考题,甚至有的连位置都找不到。千万不要以为是开卷考试就掉以轻心。

二是准确把握考试层面:高级会计师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作为现阶段的高级会计师应具备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总结考试的经验 篇5

成绩次日就下来了,结果十分令人惊讶,简直不可思议,卷子错误连篇,叉叉随处可见,上次期末222名,这次中期考试竟然409名,直线下降187名,接近翻番,如果在后半期还是这样的状态,留在宏志班是没有期望、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在我后面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想到宏志班来,而我在后退,他们在前进,所以我在后半期必须要努力,做到这几点:

1、每一天所有的课余时间均拿来学习、做作业、看书,上厕所除外。

2、提高每次作业质量,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其它科目,尽自己的力量完成会做的题目。

3、做作业认真审题,遇到选取题、填空题不乱写乱填,坚决做到先审题再思考最后再答题,不盲目的猜。

4、回家在没有必要的状况下,不使用电脑,在有关学习的状况下才使用电脑

5、上课不和同桌及其周围的人讲话,在上课时不理睬与课堂无关的谈论、事件

6、上课尽量精力集中,不发呆、坐飞机

7、不在上课的`时候睡觉,个性是数学课的时候

8、不在上课时做与本堂课无关的事情,例如在数学课上做其它科目的作业之类

9、改变我自暴自弃、破管子破摔的观念

这9点,我必须要在这在校的四十多天中坚持下去,争取考到前200名,留到这个群众,时间已经不多了,难道在这剩余的四十多天中,我都不能坚持么?

总结考试的经验 篇6

从摸底考试到期中考试的两个半月间,我从成绩上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对此至关重要:目标、冷静、自信、实践

1.目标

准确的说是“梦想”,也就是一个长久的目标。我个人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我这个人在一生中要为世界及人类带来什么。不仅仅是“我要做什么”,还是“我做的事有什么样的意义、影响”——我认为拥有这样的目标会使人的心里充满爱、希望及责任,从而:

1.拥有自信。

2.将会进一步思考当下学习的目的,不是“超越某人”“上某中学”等,而是发挥自己的作用等,这种动力会比分数上的动力要强很多。

2.冷静

这是一种处事方式、思维方式,我个人经常刻意地提醒自己:

1.胜不骄,败不馁。

2.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不能被负面情绪控制。

3.同时分析事情发展到现在的原因。刚开始的时候我把这些话写在手机里、桌子上、门上等等各种抬眼可及的地方,用以时刻提醒自己,现在它正逐渐的成为我的思维习惯。在遇到各种或悲或喜的事物时,我会立刻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冷静地分析这些事物(以及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这有益于我今后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不仅会得到处事的方法,也会使人更快的走出心中的阴霾。具体在学习上,我会注重几点:

1.强项&弱项

2.回顾近期自己的做法,总结进步或退步的原因。

3.今后怎样做

3.自信

自信来源于上述的“冷静”。只要看清自己及当下形势,不管现在的成绩有多糟糕,自信就随之不请自来了。有了自信就有了动力。

4.实践

永不放弃。一次考不好并没有关系,重整旗鼓继续努力。拥有人生目标(希望、使命感)会让人更容易坚持。

以上是我个人对自己现状的分析,我认为我进步的原因更多地在于心灵的成长,是心灵的成长带动了做事的成长。但是,我的方法主要是个人的思考,缺陷在于没有与老师、同学交流,仅一个人的思考有时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答案。但是我会与自己的家长深入交流,所以家长是我的灯塔。

总结考试的经验 篇7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AP这个考试共有大约30门,其中非语言类小马过河约20门,分布于各个学科。具体有哪些内容请到CB查阅。考试时间是5月的两个星期,如果有你选择的两门考试时间重复,则可在第3周再进行LATE-EXAM。值得注意的是,考试时间是WEEKDAY。所以大家报名之前一定确定学校里可以请假,否则责任自负。

每年的AP考试报名时间是在3月1日。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然后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我主要从申请的角度来说AP。大学入学之前会有PLACEMENT考试也可以换取学分,那显然是非常实惠的方法。另外据前辈说AP某些课程与大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大家跳课的时候要慎重考虑。

还有我顺便说一句,AP的CALC,PHY,CHEM,STAT至今我还没有见过不是5分的。

首先说一下书的选择。我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BARRON绝对是AP书中的王者。强烈推荐大家看BR。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讲解比较清晰,原因之二是它难度很高,所以扫掉之后看真题真是...我最开始看的是PR,我觉得讲解不如BR好懂。比较混乱。其他的书我没用过,不做评价,但是我相信搞懂BR之后5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难度我觉得并不比CR高出多少。所以这部分应该是相对比较好搞定的PART。占45%分值。后面是2小时3篇作文....这个我觉得是挺考察写作能力的。真题大家去CB上自己看。我知道CUUS有一些大牛每天写N百字英语,SAT不准备ESSAY就12了。对于这种骨灰级的同学,强烈建议考此科目。能拿到5分的'话绝对让AO觉得你非常的厉害。不过对于SAT都要准备好例子啥的才行的同学还是免了吧。

其他的学科我没有接触过。所以也不好做出评论。另外语言类的考试明显应该比SAT2难不少了。会2外的同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斟酌。能拿到语言的满分会是一个很好的加分点。然后就是AP会根据你考试的科目和分数发奖。最高的奖是全球无AP课的地方考试科目最多且分数最高的2人(1男1女),这个....牛啊....还有就是4个领域中均涉及,且总计超过5门且....的奖。这个的问题在于,它要求2门语言。而我们显然不会CHINESE+ENGLISH,所以几乎不大可能。然后就是distinction/honor award。大概是考了5门平均超过3.5就可以得到,这个大家还是可以争取的。

还有就是网站上可以查到历年FREE-RESPONSE也就是大题的真题,还是比较有价值的。AP的主要难度我认为就集中在大题部分,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前面的选择上拿到尽量高的分数。

总结考试的经验 篇8

今年终于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如果从XX年毕业之后参加的律师资格考试开始算,我是“留级”四年才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我来看,要通过司法考试,复习的方法至关重要。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复习的时候也需要因人而异,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我是一名法学本科毕业生,我主要就从法本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摆正心态。

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考生中,因为信心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打算考过的人占到了85%以上,司考名师李建伟博士曾经对这一现象有过很精辟的分析。实际上,没有抱着必过的信念,怎么可能会付出全部的努力?觉得自己复习的差不多,模拟练习成绩都在及格线上下,如果运气好就能考过,这样的考生也不在少数。其实,侥幸心理实不足取,每年220-229、230-239是人数最多两个分数段,239和240就是地狱和天堂,真要是仅差那么几分就只能徒唤奈何了。有的考生抱着练兵的目的,说考不考过都无所谓。我想即使是如此最好也还是定下必过的目标,认真准备,即使没有考过也为以后的复习提供准确的参考,毕竟,没有全身心投入而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的偏差。

通过司考的人当中,非法本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他们当中许多以前从没有接触过法律可一次考试就通过了,反观我们这些所谓的法本生却没有这么幸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我们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出来的“正规军”还比不过那些枪炮武装的“杂牌军”吗?其实,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法本的考生特别是刚刚毕业第一次参加司考的考生,往往认为考试内容都是以前上学时学习过的,自己的理论基础扎实,不需要费太大的功夫,不自觉的产生轻敌思想。我在第一次参加XX年律考的时候,就犯了这样的大忌。我当时的复习也算是比较全面,可确确实实始终有一种浮躁的情绪,背法条的时候静不下心,觉得东西太琐碎,虽然翻来覆去看了不少遍,但是背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加上没有经验,对第四卷的案例分析准备不足,结果以四分之差遗憾落榜。现在想起来,虽然四年当中所有的理论和科目都曾经学习过,期末考试也都考察过,可是基本的知识和概念毕竟还有许多模糊的地方,这些被我们很容易就忽略了。司法考试的考察方式与学校考试有很大的区别,司考注重的是实践,学校教育侧重在理论;司考每题都是一个小小的案例,学校考试多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形式;司考考的就是对概念的准确和熟练运用,而学校考试要求的是理论深度与宏观的把握方法。本考生在角色的转换上不如非法本的考生,容易在惯常的思维模式影响下导致复习出现偏差。所以,踏下心来,稍安毋躁,按部就班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二、掌握复习方法

复习是件苦差使,应该说没有什么取巧的方法。14门法学专业主干课程杂揉到四张卷子里,复习的工作量是如此之大,通过率又是如此之低,所以不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是不行的。我个人认为,如果是第一次参加司考,除了自己看书作题之外,有必要报一个口碑好,指导性强的辅导班。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通病,但也是屡试不爽的过关良方。有几个举办多年的辅导班,长期研究司考,掌握了很多考生个人无法获得的资源,学员的通过率是很高的。我去年考前三个月上了一个辅导班,感觉针对性很强,尤其他们对考试走向的把握上非常准确,老师的讲课带动了复习,获益颇多。

很多通过司考的人说从何时开始复习为好的答案都不一样,或长或短,我个人认为从考前半年开始动手比较合适。当然,我属于基础比较差,笨鸟先飞的类型,如果连我都能考过,相信大家复习半年一样都没有任何问题。复习并不是都要一股劲,一样的密度,始终保持冲刺的状态既不科学也不现实,保持循序渐进会很有好处,有必要作一个整体性的安排。我从考前半年开始看教材,这种看法时比较仔细、比较认真的看,目的是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力求搞清,每一个基本概念。这时不用高度紧张,只要能保证每天按自己的计划进行就可以。如此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整个教材看了一遍(第一册看了两遍)。期间,找一些历年的真题练习,对自己现有水平有准确的定位。考前三个月上辅导班,在上辅导班的这一个多月里,按照老师的要求复习。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对一些平时接触少,印象不深刻记忆,同时开始法条的复习。上完辅导班还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就是大面积的背法条,同时对教材粗线条的反复看,每天作一定的练习题,提高熟练程度。最后要留出考前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冲刺,这时就大面积的作题,可以完全抛开教材,只留法条。

以上说的是复习时间的安排,在合理分配时间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对复习内容的有效安排了。李建伟博士有句名言“司考是门放弃的艺术”,说得很有道理。每门法在司考中的比重不同,如民法能够占到100分左右,历来有“得民法者得天下”得说法,而像法理、法制史只占到10分左右,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所以,不要贪多嚼不烂,每个部门法都想看个明白、记个清楚,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一些分值较孝又不容易得分的部门法上实在不符合效率原则。

我个人认为,第一卷中的法理和经济法是完全可以舍弃的,每时间不看,又时间简单看看。因为法理题目灵活,而经济法太多太碎,背了不一定能得几分。重点看的应该是法制史、法律职业道德合三国法中的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因为法制史和法律职业道德没有什么理论问题,完全是教材上的内容,不用理解全凭记忆,只要背了就有分,这样的分数应该说是最好拿的。三国法的分值在35分上下,其中得分难度最大的是国际法。有人认为国际法最容易,看起书来也有兴趣,其实国际法的10分内容分散在教材的10章当中,一章一分,出题没有规律可循,而且内容也是极其琐碎,所以这10分最不好拿。而三国法中的国际私法是最容易得分的,除了几个简单的基本概念比如转致、反致之处,所考察的内容全在民法通则、民通意见、民诉法、民诉意见等关于法律适用和管辖的几十个法条当中,把这些法条全背下来,国际私法的分数就全部拿到手了。国际经济法很多考生平时接触很少,内容繁杂,理论难度较大,但实际上其15分左右的考点主要就分布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货物运输、贸易术语、运输保险这四大部分里面,其他像国际支付、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税法等几章总共只有1、2分,可以算作“垃圾章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第三卷的合同法内容基本一致,放在一起复习即可。上面这四大块各自独立,内容互不相干,只要分别下功夫各个击破,国际经济法也就算是搞定了。

第二卷中的易得分部分是两个诉讼法,完全是法条,不仅要背刑诉法和行政诉讼法,还有刑诉解释、六机关规定、检察院规则、行政诉讼法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和规定。当然,这部分法条实在太多,如何记忆是个问题,但如果手中有《重点法条解读》这本书就好多了。我觉得开始看教材和法条要快速,不要翻来覆去看一块内容,想把它记住之后再往下看。不管是教材还是法条,第一、二遍不要指望能记住多少,从记忆的规律上说,开始遗忘的总要比记住得多,但通过不断的强化记住的会越来越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反复看、通过做题加深记忆,如果能看四遍以上,那么印象应该就很深了。第二卷中的刑法部分最不容易得分。我一直就从事刑事工作,去年考前还自以为刑法学得比较好,可是最后刑法部分得分最低。原因就在于刑法理论难度最大,各种罪名繁杂,出题最灵活,对刑法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只有在熟练掌握总则理论的基础上多做练习题,达到熟能生巧。行政法很多考生也很头疼,因为平时接触不到,理论和具体规定生疏。我建议主要以看教材为主兼顾法条,只有弄明白基本的理论才能记清楚。好在行政法分值不是很多。

第三卷每年都普遍是得分最高的一卷,我以为商法中的三资企业法、破产法和票据、保险、海商可以不作重点,其他都是重中之重。第三卷的教材可以少看一点,出题基本上是依法条而设计,所以背法条是主要的手段,没有其它的好办法。

第四卷没有什么好说的,主要是做题的技巧问题,如果前三卷的内容复习到家,第四卷应该也不会出大的问题。

三、重视总结技巧

不论是复习还是考试,都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意总结并发现一些窍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复习,我在背书之途找一些口碑比较好的练习题,复习到哪个部分就同步做那个部分的练习,不等到把书都看完了再做题,趁热打铁效果比较好。背书的时候我习惯交叉进行,也就是看一、两个小时教材,看一、两个小时法条;看一会刑法,看一会民法。我感觉如果长时间看一个内容精力不容易集中,效率反而降低。我经常还在一些司考网站上进行浏览,和别的考生交流交流经验,探讨一些难题,这样比自己在家闭门造车要好得多。有的网站上为大家共享的一些资源是很不错的。通过三次考试,我逐渐感觉到第一卷的重要性。要达到240分,每卷平均应该60分,但第四卷历来普遍很低,平均分都在30—40分之间,而且考试到判卷等因素还是不要把宝押在第四卷上,如果能够保证前三卷达到200分,那么通过司考就会非常轻松。在前三卷中我感觉由于第一卷题目基本以死记硬背为主,如果确实下到了功夫,那么分数最容易提高。去年的第一册教材我反复看了四遍,结果第一卷考了73分。如果第三卷中有一卷能上70分,另外两卷都在60分左右,那么基本就可以过关了。第三卷对于法本学生来讲应该不会太低,因此在努力提高第一卷分数的情况下,对第二卷的内容花些力气,这样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应该会有一个满意的效果。

最后,我想谈谈在考场上的一些心得。在前三卷的选择题中,很多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因为每张卷子有40%左右是难度最小的送分题,不要因为做了大量难度大的练习题,就把司法考试的题目全看成是陷阱,前思后想、犹豫不定,总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得太简单了。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想得越多越容易出错。许多题目都是依法条而设题,分析题和时候尽量去寻找相应的法条而不要盲目就事论事。不知所措,再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只要能找到它在法律条文上的依据那就会迎刃而解了。在多选题中我觉得排除法的效率很高,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四个备选答案中只要能排除一个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当然,在单选和不定项里也可以适当运用这个方法。不定项选择往往是一个中型的案例而引出的数个相互有关联的问题,这一点和第四卷的案例分析有些相象,如果第一问就答错了很可能导致后面的所有设问一分不得,所以一开始一定要慎重。如果第一问就拿不准,不妨后面的问题选择与前面截然相反的思路得出的答案,以提高保险系数。提起第四卷的案例分析总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我也不例外,经历三次考试,我到现在还是对第四卷把握不太准。去年考前我给自己第四卷定的目标是50分,考完之后自己估分是65分,可最后成绩只有56分。考场上总的感觉是时间紧迫,十几道大题平均用时应该在15分钟左右,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时间。关于每题的设问方式都不尽相同,答题的时候切忌洋洋洒洒,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阅卷老师不会给你仔细寻找得分点。作答要有针对性,问什么答什么,每一问的序号要写清楚,让人一目了然。如果某题只问了应该怎么样,而没问为什么,那么要不要写理由?我个人认为应该写,抓住重点、言简意赅,而且要用法言法语,只要让阅卷的人明白你的思路就可以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司法考试的一点点心得,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大家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不一样,我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拿出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我想念只要坚定信心,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总结考试的经验 篇9

考试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社会测评人的素质的活动,有其特殊的评价功能,在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就其本次期中测查的成绩情况来看,要强调学生个人成绩的纵向比较和与教学目标的具体比较,少与他人作横向比较。平时的语文考试是为了取得教学反馈信息,因而在考试成绩的使用上,教师要着重与教学具体目标相比较,以检查教学的实际效果,改进教学工作;对学生个人来说,还应进行个人成绩的前后比较,借以发现自己的进步程度及教学目标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不应把一次考试成绩看得过重,把分数差异绝对化;不应按分定级排名次,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生间的横向比较上。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一些单元考试可以只“点评”而不打分,或把学生的考试结果反映出的水平、进步程度、与目标的距离,用等级制度或用委婉而富有人情味的评价语如“达到”“稍次”“须努力”等,记录在学生成绩册上。这样说,并不是要取消学业成绩评定,只是说不应将每次考试结果都分数化,使学生只关心分数是多少,而不注重试题解答的对错与评语。

其次,在评价方法上要灵活多样,要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除闭卷笔试外,还可以经常采用开卷课堂笔试、课堂小组讨论、口试等方法,变学生在某种心理压力下的被动答卷为强烈举下的主动探求。如,我们班级建设中的一个栏目是“争先恐后”,我着重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课堂的表现情况来评价学生,表现好的加一把红旗。自从我们的.这个栏目增设之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高了许多,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也表现得很好。这个栏目的另一个重点是在鼓励学生的独创精神,凡有新颖想法和独到见解,都会给一把红旗加以鼓励。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更为重要,老师不能对照某个“标准”的答案,造成对独创萌芽的扼杀,对盲目顺从的鼓励。一位美国教师说得好,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北范文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使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结合使用这此知识进行新的创造能力。

最后,就其本次考试的内容来看,考核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第三题,看拼音,写词语。此道题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基础知识的扎实情况,可是我们班一大部分的男生都不会拼拼音或者是拼错,我不知道这是北师大版的通病,还是他们一二年级学得不好。总之,我为他们的拼拼音的能力感到担忧。如果一位学生不会拼拼音了,有了字典又如何,都说字典是一位好老师,不会拼了不就等于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吗?因此,我总是在想着每一次提高他们拼拼音的能力。到了最后我选择了在每一次的单元学习完之后,我都会对学生进行“听写”,所谓的“听写”是如此题的“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经过每一个单元的测评之后,我发现他们拼的能力提高了,同时也测查出他们的识字情况如何。再如第八题,“给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把序号写在括号里。”原本我对自己太自信了,对这样的题目难不倒我的学生,可是结果却出乎意料,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本学期的方位顺序,其实考题内容,很明显地出现了“村前”“村后”这样的关键词语,可是他们的眼睛却睁得不够大,平时学得还不够扎实,错误率才会这么大。所以我想在下半学期里应该加强这一方面新知识的巩固。

总之,考试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总结考试的经验 篇10

短短两天的其中考试结束了,随之而来的翘首企盼的成绩也揭晓了。我以二分之差与每一名失之交臂。这成绩给我留下的则是深深的思索。总结经验教训,我觉得自己太马虎大意了,还有就是平时努力程度不够。痛定思痛,我觉得只有发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觉得这也是一句学习上的至理名言。兴有在是常的`学习上一点点积累认真努力、坚持不懈的应对学习上的困难,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攻克它,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上的强者,才能骄傲而又自信的应对挑战,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滴水能够穿石也是锲而不舍精神的体现。我们航行在没有边际的学习海洋上,只有凭借这种精神,才可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它既不生动又不搞笑,既不是立体的又不是鲜活的事物,只有我们明白它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才能羸得鲜花和掌声。记住,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

幼年的李白因为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铁棒磨绣花针而醒悟,从而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一代诗仙。前有古人可鉴,我们这些新世纪的青年该怎样去做呢?这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课题。朋友,请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让我们鼓足勇气,锲而不舍的锁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奋勇前进吧!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战国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的句子。它充分的说明了在学习上,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到达金石可镂的地步。同学们,让我们发扬这种精神,在学海上扬帆,奋勇前进吧!

总结考试的经验 篇11

一、记忆需要一定的技巧

司法考试难度大的原因是什么几乎所有人给出的答案都是“要记的内容太多”。我认为:即使是“死记硬背”,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反复看是记忆的重点。我把每一部法都背了十几遍,每一次都背得很快。尽管每一遍背完后都可能遗忘掉很多内容,但经过反反复复的记忆,考前这些内容已经在大脑里‘生根’了。

牢固的记忆是在不断重复中生成的。现在有许多考生指望一次性将一部法背下来,不仅很难完成,甚至会引起心情烦躁。

“死记硬背”的第二个技巧在于归纳总结。在复习《民法》中“要事合同”一部分时,可以就将这一部分条文的第一个字连接起来变成一句口诀:“金融建技着伙劳保”。因为‘要事合同’这一部分非常杂,条文之间几乎无法用逻辑关联的方式记忆,所以我自己发明了一些小口诀把它们联系起来。

司法考试结束后,我整理出整整一袋笔记,几乎都是她自己归纳的对比记忆列表。许多法律条文之间都可以联系记忆。比如,在“证人出庭”这一前提下,可以将三大诉讼法的异同点归纳成一张列表,背诵时就省力很多。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会让你事半功倍。

二、心态要放平静 我是从6月开始准备司法考试的,整个准备时间,满打满算,不过三个多月。

因难度大、科目多、通过率低而被网友冠以“中国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职业考试,内容涉及14部法,需要记忆大段枯燥的法律条文和复杂的案例。

三个多月的时间,一个对法律知识并不熟悉的我是如何成长为“司考状元”的呢?总结一句话,心态很重要。准备司考其实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我建议大家在准备司考之前先花2周时间熟悉一下自己的自学规律,比如,什么时候看书比较有效率,什么地方温习比较能够静得下心。

6月初,我买了教材,开始了迎考生活。3个月里,几乎足不出户,每天沉浸于教材和试题中,学生嘛,到了暑假,各种吃喝玩乐的诱惑其实挺多的。但我认为一旦下了决心,就要能够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三、复习要先松后紧

我的复习复习政策是“先松后紧,最后关头放松调整”。起初,每天用于复习的时间大约是7个小时,复习之余看些报纸杂志调剂。这些调剂非常重要。司考的卷四主要是实例分析,这部分我几乎没有花时间准备过,因为它本来就来自平时的积累。几个月来我坚持关心时事,考题就答得很顺利。

到了8月以后,逐天延长自己的复习时间,到最后关头,每天的复习时间在13到14个小时。我觉得考生到最后关头难免会出现一些烦躁的心情,甚至会盲听所谓的小道消息导致分心。其实这时候大局已定,考试成绩和真题成绩相差不会太大,稳定了心态就行。我会找家人聊聊天、看看电视,考前那一天尤其要好好睡觉。

四、理解是关键

吃透一本教材,比粗懂十几种教材要有用得多。在准备司考的过程中,我只有两本教材:老师讲义和《考纲》。此外,了解一些司法考试讯息和命题趋势。

在复习的'头两个月里,我有时会去华东政法大学的图书馆借一些法学配套教材做习题,“权当练手”,而真题集是从7月才开始做的。真题集最重要的作用是检测复习的水平和进度,不能做一题就去看一题答案,也不能散散漫漫地做,一定要将它当成模拟考试。

最初,我的正确率很少上百分之五十。但我没有不气馁,也不焦躁,烦躁也没什么用,我对自己说,时间还有,复习才刚开始,到了3个月后,一切都会好的。最后我将真题集反复做了5遍,并且整理了厚厚几本错题集。最关键的是,你一定要理解这道题目,理解自己为什么错和为什么对,有些考生真题做得分数很高,但最后考得并不好。因为他们只是把真题的答案给背下来了,而没有真正的理解,题目稍一变化就做不出来了。所以,理解还是最关键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