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欢迎阅读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精选7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篇1

通过培训,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大纲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体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语文是终身学习,教师也不例外

新大纲、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教材和时代的要求。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诵读能力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所必备的,“终身学习”不再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要求。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运用“拿来主义”,大胆取舍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五、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篇2

教改之春风吹绿了蓝山大地,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通过了对课改内涵的把握,转变了教书育人的观念,树立了《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确立了“人文教育”的目标。每位教师对课程计划、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由过去单一的教学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立人”教学。在半年的课改实验中,以新理念、新思维、新结构、新方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他们的人格培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现对本期的课改小结如下:

一、教书育人的观念开始转变。

我们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具体教学实践,逐步改变了传统的`陈腐的教学模式,克服“满堂灌”、“填鸭式”的高耗低效教学现象,改变了原来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甚少,课堂缺乏情感交流,课程设计与教法“三中心”的被动局面。大家一致认为,教育是以“立人”为本,语言不单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听、读、说、写能力进行综合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个性全面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取,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起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正是注重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收效甚大。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行教改以来,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充分利用了学校教学资源,而且还重视和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起和激情。在感知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第二堂自主探究课,学生发言异常积极,一双双手争先恐后,情绪高昂,在激烈争论中产生共识,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2.别开生面而富于乐趣的大作业,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大作业,反映了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教改实验中的累累硕果,艺术精品、知识结晶,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审美意识,增长了知识能力,陶冶了情操,也是最有实效的“人文”教育的成果。

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改实验中,也存在不少主观和客观上的问题,有不少困难和疑惑。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学段的起点不能适应现阶段七年级新生水平。以识字量为例,绝大多数初一新生并没有达到2500汉字的认、读、写程度,一般只有1500个字左右。

二、综合性活动安排较多,一单元都有一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有的与本单元内容没多大联系,特别是大型综合性活动,要完成有很大困难,同时,活动的具体操作同样让处于探索阶段的教师耗费大量精力。

三、教学改革中,由于很多原因的限制,始终放不开手脚。当然,除了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观念应再解放一点外,客观因素也受一定限制。

四、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评定不能单独以一次考试而论,应从平时作业,课改教学效果,语文活动、实验、学生成果等多方面综合考评。这样也会更合理、更科学。

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篇3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新课程进入我校已有一个学年了,它犹如一股春风,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舞台。期末临近,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真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

这学期以来,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课改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互相听课,认真听取同年段老师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定期做好工作总结,总结教学经验,把经验点滴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努力贴切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毋庸置疑,新课标的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为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一线的许多语文老师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种种模式,创造出了不少生动的、新颖的、学生学有兴趣、学得轻松的课型朗读指导课、美文欣赏课、情感交流课、读写结合课、开启创新思维课等等,各具特色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

然而,改革从来都是步履维艰,尽管我们参与改革的人从来不缺乏热情和勇气,但,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接下来,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我的反思:

1、关于课件与文本。

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种媒介进行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课文学习的背景材料,展示有关教学内容,补充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上课时,往往引导学生在对文本进行初步的感知后,就专注于其他问题的讲解与讨论,比如谈看法,说感受等等。课堂虽然起起落落,热热闹闹,但学生实际上并未了解课文的深意与内涵,品味不到真正的语文之美。课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语文课上师生凭借它进入作品所描绘的纷繁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多方面的启发和熏陶。忽略了文本的语文教学,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空洞而肤浅的。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想有些人可能曲解了叶老的意思,以为“例子”就是一带而过,不需多花工夫的东西。其实,这些“例子”大都选文精美,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很值得探究钻研。可以说,课本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其他媒介无法取代的。因而我认为,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领略不同的风景,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前提与核心。

2、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自从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来,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知识了,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讨论、发言、表现的机会,一节课常常在热闹的小组讨论中悄然流逝。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说了很多话,讨论了很多问题,常规的生字

认识、听写、说话、仿写等基础知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它们现在几乎成了课堂“被遗忘的角落”。那么,教师不予以较多的关注,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呢?看看学生的看图写话、看看学生答题的语言你就一目了然了。错别字、病句、词不达意,语序混乱等情况,在语文作业与考试中大量存在。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工具性为语文所特有。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对中小学生,我觉得语言文字的教学应该始终是语文课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无论课改风云如何变幻,教学理念如何更新,字、词、句、段的语文基本功不能丢。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素养之厦根基不稳。

3、关于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鼓励探究,提倡自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总觉得,我们的放手还不够。比如问题意识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独立的思考与创造性的想象力。然而,我们给了学生多少自主提问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担心学生找不到关键问题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干脆还是由老师精心挑选引导讨论。这样做可以集中时间与精力,解决学习重点,但不足也很明显,因为你无从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就难免会做学生不懂的没有讲到,学生懂的我们却讲得很辛苦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果问题总由教师指出,不知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何时能得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何时得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何时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当然,问题由学生提出,对老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驾驭能力等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4、关于课堂上的鼓励。

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参与积极了,各种独特的体验与理解也出现了。与以往被动的吸收的课堂相比,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而教师真诚的鼓励也会使学生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但是鼓励也不能滥用。学生所理解的东西也不一定就全有道理。我总觉得我们的鼓励有点多了。《中国教育报》的资深记者李建平女士就曾对这种现象发表过看法。她说,“一味的表扬与一味的惩罚一样不可取。”又说:“老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表扬会使学生形成浅尝辄止随意应付的态度。老师不能做一味的叫好者,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启而能发,发而能收,恰当鼓励,适时引导,这些都是新课改实施中对我们教师素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

二、我的失误:

1、尊重了学生的合作需求,却轻视了合作习惯与合作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当学生兴高采烈地合作完进行汇报时,我发现小组中经常有人说完自己的看法后似乎静静地听着,请他汇报却不知道组员都说了些什么,他们组形成了什么意见。很多学生关心着倾诉,却忘记了倾听,更缺少对他人说法提出反对与补充的习惯与能力。回头去想,当初学生刚学习合作时,我看到他们很高兴地凑在一起没完没了,就以为寻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么培训。今天看来,如果当时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要求,如在组里要多倾听,多质疑,多补充,多反对,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人人有责”的自觉意识,小组学习就

不会是现在“我已经说完了,不关我的事了”的情况了。

2、重视让学生互相帮助,却忽视了师生交流。

当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着本子追着人家问答案,却想不到来请教老师。当初为了防止学生的学习惰性,我经常说:“题目一遍做出来,就多读几遍,多想几遍。”当初为了发挥学生的互帮互助作用,我经常说:“请同桌帮他。”“请学习伙伴帮帮他。”却很少提到:“欢迎大家来问老师。”这很可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了这样的意识:不会做肯定是我没学懂,可以问同学,不要问老师。其实,新教材的内容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有不同程度的难度的,非常需要他人,特别是老师的点拨,而我恰恰没有使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三、我的希望: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发展、成熟都要经过一次次的痛苦的历练。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投入着、实践着、苦着、快乐着,只要我们勇于正视不足,冷静思考,相信跨过去,明天会更好。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篇4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新课程进入我校已有一个学年了,它犹如一股春风,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舞台。期末临近,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真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

这学期以来,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课改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互相听课,认真听取同年段老师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定期做好工作总结,总结教学经验,把经验点滴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努力贴切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毋庸置疑,新课标的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为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一线的许多语文老师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种种模式,创造出了不少生动的、新颖的、学生学有兴趣、学得轻松的课型朗读指导课、美文欣赏课、情感交流课、读写结合课、开启创新思维课等等,各具特色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

然而,改革从来都是步履维艰,尽管我们参与改革的人从来不缺乏热情和勇气,但,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接下来,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我的反思:

1、关于课件与文本。

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种媒介进行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课文学习的背景材料,展示有关教学内容,补充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上课时,往往引导学生在对文本进行初步的感知后,就专注于其他问题的讲解与讨论,比如谈看法,说感受等等。课堂虽然起起落落,热热闹闹,但学生实际上并未了解课文的深意与内涵,品味不到真正的语文之美。课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语文课上师生凭借它进入作品所描绘的纷繁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多方面的启发和熏陶。忽略了文本的语文教学,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空洞而肤浅的。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想有些人可能曲解了叶老的意思,以为“例子”就是一带而过,不需多花工夫的东西。其实,这些“例子”大都选文精美,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很值得探究钻研。可以说,课本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其他媒介无法取代的。因而我认为,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领略不同的风景,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前提与核心。

2、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自从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来,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知识了,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讨论、发言、表现的机会,一节课常常在热闹的小组讨论中悄然流逝。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说了很多话,讨论了很多问题,常规的生字

认识、听写、说话、仿写等基础知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它们现在几乎成了课堂“被遗忘的角落”。那么,教师不予以较多的关注,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呢?看看学生的看图写话、看看学生答题的语言你就一目了然了。错别字、病句、词不达意,语序混乱等情况,在语文作业与考试中大量存在。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工具性为语文所特有。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对中小学生,我觉得语言文字的教学应该始终是语文课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无论课改风云如何变幻,教学理念如何更新,字、词、句、段的语文基本功不能丢。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素养之厦根基不稳。

3、关于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鼓励探究,提倡自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总觉得,我们的放手还不够。比如问题意识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独立的思考与创造性的想象力。然而,我们给了学生多少自主提问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担心学生找不到关键问题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干脆还是由老师精心挑选引导讨论。这样做可以集中时间与精力,解决学习重点,但不足也很明显,因为你无从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就难免会做学生不懂的没有讲到,学生懂的我们却讲得很辛苦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果问题总由教师指出,不知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何时能得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何时得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何时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当然,问题由学生提出,对老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驾驭能力等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4、关于课堂上的鼓励。

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参与积极了,各种独特的体验与理解也出现了。与以往被动的吸收的课堂相比,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而教师真诚的鼓励也会使学生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但是鼓励也不能滥用。学生所理解的东西也不一定就全有道理。我总觉得我们的鼓励有点多了。《中国教育报》的资深记者李建平女士就曾对这种现象发表过看法。她说,“一味的表扬与一味的惩罚一样不可取。”又说:“老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表扬会使学生形成浅尝辄止随意应付的态度。老师不能做一味的叫好者,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启而能发,发而能收,恰当鼓励,适时引导,这些都是新课改实施中对我们教师素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

二、我的失误:

1、尊重了学生的合作需求,却轻视了合作习惯与合作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当学生兴高采烈地合作完进行汇报时,我发现小组中经常有人说完自己的看法后似乎静静地听着,请他汇报却不知道组员都说了些什么,他们组形成了什么意见。很多学生关心着倾诉,却忘记了倾听,更缺少对他人说法提出反对与补充的习惯与能力。回头去想,当初学生刚学习合作时,我看到他们很高兴地凑在一起没完没了,就以为寻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么培训。今天看来,如果当时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要求,如在组里要多倾听,多质疑,多补充,多反对,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人人有责”的自觉意识,小组学习就

不会是现在“我已经说完了,不关我的事了”的情况了。

2、重视让学生互相帮助,却忽视了师生交流。

当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着本子追着人家问答案,却想不到来请教老师。当初为了防止学生的学习惰性,我经常说:“题目一遍做出来,就多读几遍,多想几遍。”当初为了发挥学生的互帮互助作用,我经常说:“请同桌帮他。”“请学习伙伴帮帮他。”却很少提到:“欢迎大家来问老师。”这很可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了这样的意识:不会做肯定是我没学懂,可以问同学,不要问老师。其实,新教材的内容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有不同程度的难度的,非常需要他人,特别是老师的点拨,而我恰恰没有使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三、我的希望: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发展、成熟都要经过一次次的痛苦的历练。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投入着、实践着、苦着、快乐着,只要我们勇于正视不足,冷静思考,相信跨过去,明天会更好。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篇5

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诞生了。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既为此感到光荣与自豪,同时也觉得使命的神圣与责任的重大,能参加试验工作,不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课程改革实验给初二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扎实的培训、考察学习,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优秀观摩课展示、论文评比、专题研讨,为我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们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们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还注意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例如:汉字的字形虽然繁简难易不同,但是识记字形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方法。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学生看到生字,就会调用已有的信息,将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了。于是,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中的记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减减。此时,我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识字方法,学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说出加一加的方法“”减一减方法“”换一换方法“。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识记方法,记起生字来,简单有效,学习生字也可以变得轻松自如,学生情绪高涨。& 此外,我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现在学生在新课前都能认真预习,特别是能在网上查资料,在图书管找资料,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常常高潮迭起。

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篇6

一学期又将匆匆过去,回首本学期,可以说很忙碌、很忙碌,每个人都勤奋工作,不断创新,以辛勤的汗水和丰硕的成绩在岁尾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我们感到了一丝欣慰:半年来,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已经慢慢地进入了角色,我们的学生通过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技能又上了一个台阶。

一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校老师的大力配合下,我们年级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各方面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在学生的常规教育上,我们年级组的五位班主任步调一致,训练统一,做到对孩子看得紧,管得严,爱得真。

学生每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都需要老师付出心血和汗水,甚至小到文具盒的开启、放置,都必须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就必须叫他做到位;要求他做好的,就必须完全做好,事无大小,决不能放松、马虎一点。我们五年级的末尾两个班是从下面完小转过来的,对学校的一切还不能完全适应,生活中还不懂得照顾自己,我们老师就必须时时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处处为他们着想,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温暖。只有在学校里快乐,才能安心地读书学习。

第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

五年级的语文采用了新教材。尽管老师们是在本学年才接触新教材,但大家对课程改革态度积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工作实践中,大家主动参与,强烈弹奏出“学、看、做、写”四部曲:

学:即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成果,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学习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理论,结合以往的教学,对新旧教材的优势和不足加以比较,使之更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办公室内,同伴间相互交流、讨教,取长补短,集体攻关,资源共享,蔚然成风。

看:踊跃观摩特级老师、优秀老师及本校老师的公开课,体会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学习,借鉴同伴的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形成自己鲜明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特色。

做:精心钻研教材,按要求设计好每一节课,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作业,抓差补缺不放松。

写:一是写教后反思,教后记和课堂教学观察,记载和分析教学过程()的得失,记载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意外感悟以及失败教训记载下来,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还要写经验总结、教学论文,不时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认识,使自己不断充实,不断长进。

第三、善始善终的.完成各项工作五位班主任积极探索新的家访方式,通过网络平台,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第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创设情境积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教学中,对待学生始终是以鼓励的目光及话语,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希望。认真钻研新教材,教学中渗透新理念,构建了课堂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充分营造了一个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及学习兴趣。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不仅是为了总结成败得失,更重要的是为规划未来。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年级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篇7

一年来,我先后担任七年级、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以创新为动力,以教研为手段,尽自己所能稳步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绩。为了以后自己能更好地实践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现将我一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及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一学年来,我积极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包括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程的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新课程常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从而使我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最大限度的改变过去“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乐学、学乐、学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在本学年里,结合学校组织外出观摩听课活动以及全校教师的公开教学,我积极听课,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自己的不足。在教研活动中,虚心听取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学习他人长处,改进了自己的不足。

4、变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⑴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我把对学生的评价定位于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并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⑵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语文课改教学中,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改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了,也喜欢上语文课了,上课发言的同学增多了,学生的胆量大了,以往沉闷的课堂出现了欢声笑语。新课改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创新、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健康成长。

二、语文课改实验存在的问题

1、自己虽然对新课程的理念、教法、内容和评价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总体来说对新课改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有些许顾虑。

2、教学理念虽然得到更新,在教学中也正如专家所说:“摸着石头过河”。但毕竟经验不足,难免在课改中出现一些形式化的东西,有时课堂气氛看似浓厚,但却偏离了教学重点,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努力方向。

1、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3、总结经验,提升课改水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