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文章

请欣赏高原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高原文章1:普吉,看海

文/杨燕

海,对于生长在高原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那种浩瀚无垠、海天一色是影像图片不能完全展示的,若不是亲眼所见,一定不能感受,所以一定要去海边亲身体验一次。

看见普吉的图片就已经被打动了,那种蓝天碧海正是我想要的海的感觉,特别是在听多了关于海南的负面报道以后,更坚定了我第一次看海一定要选择普吉的想法,查看了一些资料后,发现普吉旅游的性价比还不错。终于敲定了12月的普吉行,定了旅行社、定了出发的时间,尽管我是多么不愿意跟团旅游,但是出境游要面临的语言障碍,让我不得不妥协。

不到三个小时的航程就到了普吉,从成都到普吉,一下就从冬天到了夏天,脱下厚厚的冬装,迎接我们的是印度洋吹来的暖风。“萨瓦里卡”,用导游教我们的第一句泰语向普吉问好,心情好好的开始旅程。

坐着快艇出海,海风迎面吹来,很凉爽。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碧蓝大海,心情激动。浮潜是最期待的,穿好救身衣,跳进碧绿的海水里,船家发了几片面包给我们,手刚伸到水里,手里的面包就吸引了一大群“尼莫”鱼,这群黄绿相间的可爱的小鱼围抢着面包,它们的嘴碰到我的手,痒痒的。戴好浮潜面罩,让自己漂在海面上,把脸伸进水里,海底的美景尽收眼底,浮潜区的海水透明度很好,珊瑚、水草,各种小鱼都清晰地仿佛触手可及。看着看着,就已经忘记了一切,眼里、脑里就只有这片海底美景。

看够了美景,享受了船家特别提供的冰镇饮料和新鲜热带水果,我们又朝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在一处海湾,我们的快艇停了下来,这片海很平静,离我们不远处已经有几艘快艇停在那里,船上的老外在玩跳水,导游说我们也要在这里停留,会游泳的可以自己下水玩。导游的话声刚落,就听见船尾溅起的水花声,再一看,几个团友已经在水里游了起来。他们的行动立即感染了我,我也跳进水里,围着快艇游了起来。在海里游泳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比起游泳池畅快多了,从小就喜欢水的我,这会儿在海里兴奋得像一条小鱼。刚才浮潜时,导游让大家必须穿上救身衣,现在没有了救身衣的束缚,这样在海水里游着感觉更好。

从普吉回来后,久久难忘的是情人沙滩的沙,整片沙滩的沙子都是细细的,像粉末一样,踩在上面软绵绵的,一点也不硌脚,后来看见的其他海滩都再没有这样细软的沙。来这里日光浴的老外也很多,随处能看见养眼的美女和帅哥。情人沙滩的这片海也很漂亮,淡蓝色的海水,配着奶白色的沙滩,完全符合我对海滩的想象,躺在沙滩上晒晒太阳,或是走到海水里游上一圈,都是享受。唯一的遗憾就是来这里的游客太多了,到处都是人影在晃动。

夜宿贝壳岛也是让人难忘的。在夕阳里,我们坐着快艇到了贝壳岛,一上岛,一幅夕阳映海的美丽画面便映入眼帘,海风拂过树枝、海浪轻轻在沙滩上卷起白色的泡沫花,还有远处的渔船,贝壳岛为我们勾勒出了这样一幅唯美的海岛风情。

住贝壳岛的人很少,除了我们这20多个人外,就只有几个老外,岛上很安静,可以好好享受海岛生活。早晨醒来后,去海滩上走走,光脚踩在沙滩上,留下身后的两行脚印,看着透明的可爱小螃蟹在脚边飞快的爬行,听着海浪声,捡几个可爱的小贝壳,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普吉的海很漂亮,让第一次看海的我享尽眼福,普吉让我对大海的美好憧憬变成了现实,对大海,也有了从感官到心灵的认识。离开普吉,看着机舱外的普吉岛越来越小,普吉那些美丽的海景却已经定格成为了我最美的回忆,深深的刻在了记忆里。

高原文章2:白沙湖

文/高伟俊

帕米尔高原,梦幻中的圣地,她犹如一位遗世独立的冰美人,静守在祖国的西陲边疆。但最让我梦牵魂绕的,却是高原上那一汪极富魔幻色彩的白沙湖。

那一年的初夏,我们一行趁着夏季明媚灿烂的高原之光,从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县城,绕过喀什市区的疏勒县,行程近两百多公里,开启了前往帕米尔高原的旅程。

帕米尔高原的中巴公路是宽阔而安静的,路面一开始很平坦,但是当我们的车子进入山区后,路面就变得起伏不定,宛如一条跳跃着的弧线。透过车窗,眼前是一簇簇巍峨耸立的雪白群山,随着前行的车子,它们就像一群群蜡象在高原上驰骋,那就是帕米尔高原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公格尔九别等山峰,它们仿佛就是眼前,触手可得,但想真正靠近它,又是那么遥不可及!

中巴公路两边是碧绿的田野和高大的白杨林。一畴畴青绿的麦叶,在微风中摇曳,散发着醉人的麦香;那笔直耸天的白杨树,一株株站立在马路的两边,俨然一位位庄严肃穆的战士,在迎接我们的到来。看那边,山路拐弯处,有一条名叫盖孜的宽阔而浑浊的河流,像一匹奔驰的烈马在马路边嘶鸣着。河岸,有高低凹凸不平的巨石,仿佛要拦住这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却被咆哮的河流冲击的东倒西歪。

车子驶过一道道弯弯曲曲的盘山路,绕过一个个奇险巉岩的拐角处,我们的眼前终于展现出一汪浩渺的湖面,那就是帕米尔高原的白沙湖。

一见白沙湖湖,我们都惊呆了:那是一种魔幻般神奇的高原雪山之湖。湖面平静如镜,宛如一块晶莹素洁的玉盘,藏身在群山之中。我们欢呼着,跑下一座大坝,迫不及待地来到湖的身边,近距离地靠近她的迷人身姿。我禁不住俯下身,用手掌掬起一捧清澈的湖水,轻轻品啜了一口这沁人心脾的湖水,有些疲倦的身心顿时清爽了许多!

我起身,站在一块巨大的山石上,开始仔细端详这一块雪山之湖。白沙湖,是新疆克州阿克陶县最著名的高原美景之一,她为何取名为白沙湖?这一直也是我想知道的秘密。那天,当我真正站在它的面前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这湖泊的一角有一座直插蓝天的沙山,山体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硬质岩石,而是由一粒粒白色的沙尘组成,那沙尘在初夏的阳光照耀下,闪烁迷离,散发出一股神秘而魅惑的气质。我从未看到过这样高大的沙质山体,那通体晶莹透亮的沙山上,萦绕着白色的云朵,整座沙山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美丽动人,像一位丰韵的维吾尔族少妇人,围着一条条白色纱巾,在澄碧的湖水边蹁跹起舞!

那白色闪亮的沙粒,来自何方?导游告诉我们,这些沙粒,是高空塔克拉玛干沙尘降落所致。高原上有一个叫做盖孜的峡谷,它是一个大风口,日日夜夜,塔克拉玛干沙漠白色的沙屑随风扬起,经历了亿万年的高原大风的吹拂和洗礼,就在在高原上一个叫做布伦口乡的地方,堆积成一座神圣而梦幻般的白沙山。这些粗粝的沙粒,经过高原大风的磨砺,历经岁月的长期消蚀,最终呈现出最闪亮的沙晶体,从而堆积成了一座闪光的沙质山体。白沙山,既是大自然的魔力使然,又是高原亿万年岁月的结晶!

白沙山,安静而神秘地屹立在湖泊身边,她在帕米尔高原洁净的阳光下,闪灼着金属般的银白光泽,又似一位仙人执拿着的一把巨型宝物。它的倒影,映照在深邃而清澈的湖泊中,与群山一起,每天都在湖水中欣赏自己的风姿和壮硕的体格。

白沙湖的水,蓝得深邃,蓝得迷人,那醉人的蓝呀,不知道让多少世界来客倾倒在她的裙裾之下!

白山湖是帕米尔高原的一颗明珠,她也是我见到过的维吾尔族姑娘最明亮、最清澈的一双眼睛,是那么幽邃,是那么纯净,又是那么地勾魂摄魄!

在白沙湖的湖岸另外一角,是大面积高山丘陵和连绵起伏的雪山怀抱,绵延十几公里,远远望去,恰似高原上一位高大俊朗的民族汉子张开了双臂,把这位心爱的姑娘搂在怀抱中,久久相吻着……

“买玉石不?”沉浸在白沙湖美景的我,被一声生硬的叫卖声打断,回过神后,我看到身边围绕着一群头戴白花帽子的柯尔克孜族的老人,他们干枯的手掌心里垂着几串各色圆形吊带的玉石饰品,有白如肌肤的“玉环扣”,有翠绿如菜的“莲鱼”仿玉石雕刻品……同行中有懂玉器的,就花了一两佰元购得自己喜欢的玉石雕饰品。不一会儿,一些老人手中的玉石就抢购一空,一看到他们因常年居住在山区那一副被高原大风摧剥过的尖瘦的脸庞,我为同行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收入和快乐,我觉得这也是很幸福的!

其实,在高原上出售那些玉石饰品的柯尔克孜族人,他们才是帕米尔高原上的常住人口,他们不畏艰难,常年驻守高原,守卫边疆,是祖国最可爱和可敬的人!

是呀!在帕米尔高原上,柯尔克孜族人除了放牧,就是出售含玉的璞石,那亿万年包含在璞石中的玉,有着温润而坚韧的质地,它们与白沙湖的高山雪水一样,孕育在世界最高的地方,那也是一块神奇而迷人的所在!

啊!美丽的白沙湖,魔幻般的白沙湖!你迷人的风姿永远屹立在帕米尔高原的岁月深处……

高原文章3:合肥“侠们”的异乡漂流

文/许晓晗

来自高原唐古拉山的供养点滴汇聚,向东奔流,滋润着江淮大地;它在东经111.37度分出一支,哺育了湖湘儿女。而我,幸运地喝着这两个地方的水长大。举杯啜饮,能否品出其中真味?

我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幼年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老城区。三孝口、白水坝是我的常住地,逍遥津、大蜀山是我的游乐园。高考时不顾家人劝阻,我执意填写了4所省外高校作为志愿。说不清楚为什么,可能不希望自己的未来还是在这片故土上转悠,不想做禁锢在环城公园绿荫中的一只鸟。录取结果并不理想,不过我依然跨出了省界。

夏末秋初,长沙和合肥一样闷热,水汽却比合肥多了许多,于是那股闷热就贴在皮肤上,犹如强力胶,擦不干,洗不掉。而到了冬天,水汽变得冷冰冰的,依然贴着皮肤,仿佛紧挨着某种冷血动物。其他时候,一年四季随机变化,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人们犹豫着要不要换上短袖,一阵雨后又是寒风刺骨,迫不及待地掏出棉衣御寒。当地人说这也是长沙特色,我只为每日更衣发愁。

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湘菜,八大菜系之一,名贯中西。我是好辣之人,本想敞开肚皮饕餮,怎奈那辣原来是如此不同。青椒刺鼻的辣,红椒的干辣,混合着盐,着实给了我的胃一个教训。所有的荤菜几乎都是辣的,素菜因为锅勺是辣的也“难逃一劫”。点一份西红柿炒鸡蛋盖码饭,合肥人称盖浇饭,我看到白米饭上隐约浮现鲜红的辣油,不禁莞尔。假想这辣味吃多了,骨头和血液不会也变了味吧?

岳麓山上绿树成荫,鸟叫虫鸣,泉水叮咚;书院古朴幽静,遐思无限;湘江水滚滚流,冲刷着橘子洲。如今,我已经习惯了这片热辣的土地,心头终日牵念的,却成了那远在700多公里外的家乡。那里有熟悉的一草一木,有割舍不了的挚爱亲朋,还有,家的味道。

原来家的概念,离了家才有,乡愁,看不到才愁。只有离开了家乡故土的人,才会在听到一首思乡诗时掉泪,才会因为听到了熟悉的名字和声音而激动,才会为家乡的每一点变化而自豪,才会在回家的路上体会近乡情怯。我以为小鸟和雄鹰有着天壤之别,现在才知道,倦鸟总要归巢。

候鸟飞多远也想念着南方/旅人的天涯到尽头还是家……有些人在心底从来没忘记/有些事有些梦还找不到谜底/有些话越欲言又止就越是动听/让我们靠近……想悄悄告诉你,合肥,我爱你。

高原文章4:山柏

文/格德瓦·志玛

当我乘坐即将驶出高原的出租车时, 在这座高城故作停留,却又彷徨,摊开手掌,阳光洒在上面,格外圣洁。司机是一位身高近1米8的,肤色黝黑,眼目清凉,嘴唇比较厚实的地地道道的藏族阿科。路途中和阿科聊天时,得知他爷爷是当年红军路过时在雅砻江边的摆渡人,爷爷从雅安过来在当地生活时间久了就融入了当地,他指着八角楼的方向,就在前面不远处的山脚下,落了脚,安了家,后来就有了他。他拿出手机,我看到,他家里面县委颁发的关于老红军的一份文件,就有他爷爷的名字,名副其实的红三代。不一会儿,手机铃声响了,司机强巴大哥操着洋歪歪的普通话,虽然不顺口,但是和汉人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在后来的交流中得知,他是一个非常独立和有致富能力的人,他家靠他在雅江、康定以及成都之间来回跑车挣的钱就足够一家人日常开销,更厉害的是,在虫草和松茸季节他都会和村民一样去挖虫草、捡松茸,干这些他也是难得的好手,所以家里经济状况不错,人也思维通达,善于思考,在农村,这是难得的。

途经一家洗车店,停留洗车。洗车场面积不大,在山脚有一排两层高的平房,楼下的房间是四间敞开的门帘,第一间房内整齐的放满了五金物什,剩下的两间用来停放车子,看到车子停下,店主过来,熟练的取下车内的所有垫子,另外一个人提着高压水枪走过了,开始了清洗工作,流放的泉水,挣脱出虹的弧度,不断在车身溅出烟花一样细密的水花。顿了顿,我朝河对面看看,在河边停放了几辆车,有几个姑娘在那里动作熟练的洗车,旁边靠着河的防护栏边上有简易的棚,用木头和亮油布搭建而成,棚内一位藏族阿科在透明的大玻璃杯内泡了茉莉花茶,坐在木制的长凳上,我走进时,闻到茶香四溢,看到我过来也给我取了纸杯,泡了一杯请我喝茶,我坐在长凳上,久违的阴凉和涓涓的河流声,是长途中难得的清凉和凉爽。

路过八角楼村的时候,看到散落山脚的藏房,极具木雅风情,房屋旁边白花花的洋芋地连接着藏房,毫无违和感,自然地连成一体。

当隧道出口的阳光,明晃晃的照在车窗时,高尔寺满山的松柏林,山旁的坡地上不时有野猪、青羊、野狗和许多不知道名字的动物出没,路上有许多川藏骑行的朋友经过,他们没能打扰野生动物自在、恬然的生活,山的两旁延伸的松木让人想到,一颗松木只能遮挡一寸的土地,成千上万的松柏却能挺拔的覆盖山连山的山脉,终年守护着川流不息的车辆,这些松柏林也为世人的出行和野生动物的生活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互相毫不干涉,互不影响。

到了塔公草原的时候,草木丰腴,万里的草原在阳光的沐浴下愈发生机勃勃,草原上格桑梅朵和不知名的黄色、蓝色小野花盛开的颜色芳泽了这片宽广的土地,我想一场雨过后塔公草原的晨昏一定是生命的颜色,葱郁的是生命的蓬勃,还有雨中、微风中夹杂的花香会沁人心脾。就像生命之初,会遇到整个春天,就像与神对话,满世界的格桑花就开放了。

多少年没回到山顶。阿资家,几株高大的柏树在村寨间傲然屹立,没有山的姿态,没有士兵的士气,这几株高大的柏树默然、寂静的陪我走过了童年的岁月,在阿资家房屋旁有一株比5层房屋还高大的柏树,我回到锅庄屋内,打开精致的木窗,记得这是外公中年时请木匠修建的雕刻的花窗,就像外公的心一样,悉心的在木框之上开出沁人的花香,呵护着我的童年。窗外柏树随南来的风吹的窣窣作响,不知何时树的一侧有精致的木牌上雕刻有用红色的油漆涂抹的字,树枝根部的枝丫上挂满黄色、白色的哈达,问了问二姨妈,得知这古树是文物已经开始保护起来了,西藏的高僧也前来焚香、敬献哈达,据阿资说这柏树是一位高僧西藏回来后,随手从西藏带来的拄路拐杖,到了寨子上随手插在了地上竟然就生根发芽了。我站在窗边,柏树枝叶触摸我的额头,我的心房温暖了,双手合十,默默祝福,柏树长青。

夜幕降临,二姨妈熬一壶清茶,煮一壶老酒,盘坐在火塘锅庄旁,亦或手持火钳翻动塘内的炭火,看看在日出般火红的碳粒上生起白色的火灰,直到翻出的炭火剥落了火灰,坠落到火塘的最底层,亦或望向木窗上镶嵌了今夜的月牙儿,仿佛,她在低眉喝茶间不经意就侍弄了整个人生……

我想,今夜,就让这火焰和漫天的星星来读懂我吧……

高原文章5:高原人家

文/金燕

英子回来了,院子热腾起来,鸡们鸭们赶着热闹呱呱叫闹开来。

母亲没有出门迎接英子,坐在机子跟前,脚踏板踏得正欢。机子声穿过堂屋,传到院坝。母亲以她自己的方式欢迎女儿的到来。

机子是女儿留给她的,英子出门前把它交割给母亲,母亲原本是不会去动那转动的针线机子的,她都是用手功刺绣。

母亲天生一副刺绣高手,她绣出的蝴蝶歇在枝头上不飞不动,舞在空中神气十足,活灵活现,吹一口气便精灵一样翩翩自如了。

有人说,绣活过不得母亲的手,过了母亲的手,那蝴蝶想飞也飞不掉,想跑也跑不了。凡是认得母亲的人,都认得她的绣活,说母亲是绣龙腾龙,绣凤舞凤,特别是那双蝴蝶更是她的绝活,看家本领。

母亲成了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但能手归能手,绣活归绣活,母亲的蝴蝶从没飞出院子,更飞不出那高高的乌蒙山麓。

曾几何时,母亲也想过让那些蝴蝶飞得高些,再高些,远些再远些,但父亲的一双眼盯着她。父亲没有言语,手中的烟锅杆搕得老响老响,母亲没有言语,那些从心底冒升出来的念头,消退而去,没有在犯起,像乌蒙山上的雪凝冰封存积下来。

英子离开家乡后,常给家中捎来书信或饰品饰物,都是母亲喜爱的刺绣原形,栩栩如生的动物饰品,让母亲的思维泛动起来,带给母亲很多遐想,还有那些已经停歇封存的念头。

她的绣活多了几分灵动和期盼,英子知道母亲的内心活动和那份等待了许久顾盼了许久的期盼。

她在信中鼓励母亲大胆一点再大胆一点,思路宽一点再宽一点,走出大山没准就在一步之遥。

这些是母亲把信拿到村支书家里,村支书告诉她的。支书的话,母亲或许听得懂一些,或许明白个大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山外的世界一定很大,山外的天空一定很宽阔,并且一定美丽。

母亲不再沉迷于围腰飘带,鞋垫荷包之类常见饰品饰物绣活及用品绣活,除了帮助别人嫁亲迎娶,她开始把绣活绣到片布上去,绣完一片叠一片,整齐的放在柜子里面。

英子一到家就发现了母亲的绣布片子,英子惊呆了,妈妈你简直太棒了,英子说。别太棒太棍了,妈妈听不懂,快说说,是什么让我的女儿如此兴奋高兴,这般喜出望外。你这些绣片,城里那些见了都算是小乌见大乌了,比都没法比,而那些包装在商品柜里价格是你想都不敢想,闻都未所闻的。

女儿的话又让母亲吃惊,又让母亲听不太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女儿欣赏她的绣片,女儿从大山外走来,大山外的人们欣赏她的绣活,她的绣活一定在山外面看好受欢迎。英子连连点头,母亲说的好母亲说的对,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见母女俩如此欣喜如此高兴,父亲格外谨慎,他探头探脑,蹑手蹑脚凑到跟前,愣眼一瞧,还真被那些蝴蝶花鸟镇住,却不言语,背着烟袋一本正经离开而去,头一次没有搕响烟锅杆。

母亲惊喜,英子惊叹,母女俩一串欢笑声飞出小院,飞过屋檐,飞到山脚跟前,在那里小歇一回,继续往前飞,一直到乌蒙山边上。

这次回来,英子带走二幅母亲的绣片,一幅是飞舞的蝴蝶,背景多了道彩虹,母亲说那彩虹是绣给牛郎织女的鹊桥,让这头的梁山伯和那头的祝英台也像织女一样和牛郎会个面谈谈心,交换一年相思之苦,见面之甜。

再一幅是停歇枝头的蝴蝶,寓意十分简单,就是苦守枝头的一种等待,一份期盼,一份渴求,这是母亲心灵的真实写照,也是村子里众多妇女姐妹的心境心思。

她们在母亲的带动感召下,个个丢下锄头,拿起针线开始学绣学做绣片。

英子带走母亲的绣画后,没有拿去商场,尽管她知道那将会是不少的价格,不少的价值。她直接带到乡土文博览销会,览销商个个青睐有加,观赏有余,观众个个竖起大姆指,纷纷大宗定货,要订单,问英子有多少货可供,能有多少要多少。

英子成了展销会的人物焦点,在团团围住的人群里,她不知该夸母亲的刺绣好,还是该说山里那群握有众多刺绣绝活绝技山里女人的好,而她们正是一群揣着宝贝找饭吃的靠山吃山的山里女人。

英子把这一消息带回村子时,这回村子的沸腾到了热点,人们燃起篝火,踩踏舞跳了三天三夜。

篝火燃尽了,人们的热情毫无减退,村支书把妇女们召集拢来,召开会议,决定组建妇女刺绣组,让母亲担任组长,让规模化刺绣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让母亲和她的伙伴们的蝶蝴飞出山野,飞进城市的家家户户。

这回,父亲放下了跟随他数十个年头的烟锅袋,嘴角也轻轻挑挑挑扬上嘴角,细心不细心的人们还发现父亲不知何时偷偷丢掉了装束,头上的大圆包布,变成了平顶帽,用来遮风挡雨的羊毛披毡变成了厚实的茄克衫。

英子可高兴了,抱紧父亲母亲,叫城里跟来的小伙赶快按下快门,把这一刻喜悦留住,把这份热望定格,好让它永久保存下来,做为一份礼物,送给别人也送给自己。

更值得欣喜的是,父亲喜爱上科学化规范种植,大张旗鼓地改变传统种植方法,搞起宽带农作,营养坨种植,选用优良品种,密植抗倒伏的良种良法。加上合理施用化肥,收成翻了番,收入增了倍,看着初见成效的良好收益,父亲心里盘算,照此方法,明年拿个收成收益双丰收不成问题。

父亲尝到了改变种植结构的甜头,他决定,在粮食基础上,搞一些经济作物规范化种植,大棚蔬菜,果蔬鲜品,反季节,反常规栽种一应配套,让各个时令果鲜蔬菜充斥到人们的四季餐桌。

父亲成功了,他不再是早出晚归,汗流浃背,眼巴巴盼望着一年收入的庄稼汉,他开始捣弄计算机,用数字看收成变化,凭数字看来年种植量和下季下月销售收入,甚至到电脑前看信息确定种植面销售基础。

这是父亲的世界,也是山里的世界。如今这一世界已经打破,连接山里山外的桥梁便是条条乡村公路和山里人沉积了多年的内心那份热望。

此刻的英子正走在城市宽阔的大路上,闪烁的霓虹灯韵味十足的KTV包房好像已隐退到城市边缘,退居城市二线。时尚走秀,各种各类的时装秀、发布会摆到了城市正前厅。走进了百姓生活,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焦点,成了城市人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

英子也不例外,她在谈论的闲余之外,更多的是关注到家乡的面貌,家乡人的生活状态。何时他们也像城里人一样谈论时装,特色菜肴,到娱乐场所享受一番,到高楼大厦跟前留个影,拍个照,吃上一顿美味佳肴,享受一回人生乐趣。这样,才不枉此生,不枉努力奋斗的结果。

但英子认为这样的时日不会太遥远,也不会太长,她对前景这般看好的底气来源于母亲的一双灵巧的手,善良的心态和她的聪明与智慧,还有父亲的执着、坚定和内心迸发的一腔热忱。

英子在心里说,就让这一天早日到来吧,它一定会来到的。

高原文章6:迪庆高原

文/伊熙堪卓

飞机在巨大的轰鸣声中离地而起,迪庆高原从视线中被飞速运动转化成一个碧绿的圆点:蜿蜒的河流、安静的湖泊、激越的峡谷、雪山或湿地通通在一场加速运动中被吸纳到圆点当中,我用线把这圆点穿戴在脖颈上,于是,这高原变为我的行囊,我希望依靠记忆背负着它,奔赴人生其余的相遇离别。

迪庆让人变得慵懒!

这慵懒似乎源自人们对“香格里拉”的深度迷恋和揣测。

人们在丝毫没有参照物的对比下构画着只属于自己精神王国,而迪庆恰好具备了满足这类愿望全部要件:美丽、高远、宁静、舒适……

这种世外桃源的特质,尤其体现在夏季的迪庆高原,它如同一张的巨大温床,允许每个寻梦的人在这硕大的床上酝酿梦境搜寻理想;它同样允许像我这样途经的过客在自己的怀中打个小盹,而后睡眼朦胧的离开。

漂亮的其米带着我终日在古镇宗塔游荡,我下榻于此,如同其他背负行囊的旅者。

迪庆的慵懒也在这些游荡中被我一一捕捉到。

人们散落在老城高低不平的石砌街道上,淡淡几声吆喝,若有似无招揽着生意。

随意推开一家老屋,在满盛阳光的院落中,用一杯茶或咖啡,把自己流放于绵软的老藤椅中,香格里拉就在我身边。

除却海拔,她弥散着一种令我迷醉的甜美气息,像皮肤在清晨阳光下的自由呼吸,我摊开手掌,时光在指颠跳跃,我能触摸它,随意延展或收缩它。

我曾经是如此渴望远方,渴望那些在远方将至未至的突如其来,渴望旅途中无从意料的相遇别离。

在迪庆,我更愿意,身如一捧剔透的落雪,在午后的阳光照耀下就地融化,自由升腾或降落,亦或在时光的恩赐下变为她土地上的一棵草、一朵花或一粒尘埃。

我曾经以为,我爱藏地是因我的血液流淌着与这土地无法割裂的同宗同源,其实不然,无论迪庆高原或是雪域康藏,我仰望不同的雪山,追随不同的草原、河流和帐篷,走得越远越艰险我只会愈发变得简单犹如赤子,只要这样的高原存在,我永不会变得比婴儿更复杂、比动物更凶猛。

于是,我这样迷恋着迪庆和一切藏人居住的远方。

择一处致高点,满眼是人字顶的片石屋顶,满眼是惬意安详的各式露台,在这样的露台上关闭思想、关闭耳朵、眼睛和触觉,把身体交给风和空气中流淌的温暖气息,如一片落叶自由轻盈。

咖啡滚烫,香气氤氲,我是流芳百世的蝴蝶,也是荒野自由盛开的野菊。

古镇里叫“兰卡名典”的客栈体贴的收留了我的躯体,黝黑的康巴汉子谢怡诚是他的主人。接受邀请,我在他小巧漂亮的四方形天井花园中吃饭、喝茶、看书或发呆,我在他街边的长木凳上栖息、闲聊或走神。

那温暖柔软的大床安抚着我平淡荒芜的心灵,它令我清醒却犹似幻梦。

我们逐门逐户寻找传说中的美食,无论中餐西餐还是藏餐,我们大快朵颐,仿若逃离牢笼的鸟儿,尽情虚掷光阴。

人生若有时段需要放纵欢愉,我想我愿对着如斯高原纵情游走。不装修房屋、不买车、不要电脑、不写字、不怕地震、不要香水、不憎亦无怨尤,永恒知足且愉快。

人生若有时刻需要恋爱,我愿牵着恋人的手面对如斯高原义无反顾奔向远方。不纠结、不贪婪、不哭、不恼、不叹息,只是向着远方无畏行走。

普达措国家公园隐藏在我脚下的翠绿苍山中,由机舱向外望去,它似乎从来不曾存在过。

空间隔离它在大地上的处所,在山峦起伏的横断山脉尽头,它是脱离了桎梏的人间天堂,我曾经经过的野花盛开的蓝色湖泊在高原阳光下波光粼粼,水色潋滟。

那艘尚未开始载客的崭新游轮带领我们三个来自远方的游人在碧塔海中徜徉。

藏人认为普达措是神灵庇佑神舟抵达湖泊彼岸的吉祥圆满之地。在我看来,在他身体之上的碧塔海和硕都湖更似这中国第一座国家公园的一对眼波流盼的眸子,在高原群山深处闪闪烁烁。

碧塔海瑰丽的蓝色一直萦绕在我对湖泊所有幻想中,就是这样地湖水,这样山水相映的蓝色令我对湖泊的构想更趋完美。

暗褐色的小松鼠蹦蹦跳跳跃下树枝,漫不经心的瞪着我们手中的食物。

栈道漫长无涯,这小东西似乎看惯了背着行囊如我一般的人们,它并不惧怕我的到来,更不在意我居心叵测的思想。

其实,在我的内心是多么渴望捉住它,带它回家啊!

这大概就是人类对自然的总体态度——新奇又贪婪!

我们总是渴望占有所有美好的东西,我们总不愿放弃对大自然的伸出的手,哪怕面对一条自由的生命。就算在家,我能给予它的只有一只精美的小铁笼。可是,思想总是会不由自主让我想带它回去,似乎只有这样我才会与之更加亲近,我才会更加完整的拥有什么。

牛蒡在习习微风中自由生长,栈道两旁肥硕的叶片舒展茂盛。植物和动物都是如此,当它们失去天敌就会呈现出如此闲适丰盛的模样,难怪由机舱俯瞰,迪庆高原萦绕着如此层次丰富的绿色。

杉树、栎树、忍冬、桦树、杨树、杜鹃……

迪庆舒展开温暖的臂膀,就变成了传说中的雪国香格里拉,那里的国土形如盛开的八瓣莲花,人人证得真理不坠轮回;那里永无烦恼忧愁,远离生离死别和人生无常。

时光流转中,藏人为自己勾画了肉体与精神能完美相处的理想空间,而这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时空,满足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设想全部要件和精神需求。它似一个你永远可以不断添加美好构件的梦境,隐藏在我们心底深处,这潜伏如同一剂海外仙方治愈着我们荒草丛生的魂灵。

而我,就是这传说唯一的信徒……

高原文章7:高原遐想

文/肖岑衎

虔诚为了与文字抵足而眠,赤心为了与圣洁雪山周转。——题记

高原之上。

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上是变幻无常的雷霆冰雹,猎猎罡风把朵朵白云撕裂,彰显着雪山无边的天威,玛尼石堆砌了藏民的祝福,以此希冀着上苍的恩赐;山下是祥和平静的德格县城,和经幡随风飘舞的不只有喇嘛的清心梵唱,更有信徒对经文的痴迷喃喃。寻觅朱红的院墙,幽暗里一缕墨香施然而至,竟成藏地时光里隽永悠长的模样,于旅途的风中向晚生香。

难以想象会以这种方式再一次认识熟悉的文字,尽管它已经深刻进我的骨肉,流淌进我的血液,留驻于我的脑海,却依然被印经人对待文字的虔诚所震撼。印经的仁央老爷爷年过七旬仍旧坚定地上刻版、刷油墨、铺印纸,有条不紊里沉淀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在昏暗的房间里,灰尘飞扬,坚毅清瘦的脸庞格外分明,身形隐没在阴暗里,宛如一尊隐世活佛。他对待每个环节都必定亲力亲为,手脚利索之间一行行经文就这么带着墨香飘然而出,看得让人着迷。老人一边快乐地与我交谈,一边利索地印经。这座古老的德格印经院,怀纳了他的青春和心血,在长达几十年的岁月中和他相伴最长的就是经久不绝的墨香。闲暇时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手抚选经楼中一卷卷的经文,细细凝视,然后走过长长的走廊,留给世人孤独而伟岸的背影。

夕阳透过了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仁央老爷爷,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对文字的爱恋,对藏文化的热爱,对工作的恭敬,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间光线黯淡的院落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在这位身着朴素藏袍、头戴牛皮毡帽的平凡老人面前,我能做的只有深深地祝福和尊敬。参观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想过这里的印经人们,能够在纷扰的尘世夜晚里,头枕星河圣山,怀抱一片赤诚与文字抵足而眠,一定是幸福而满足的吧?此时,在德格印经院这方天地之中,文字背靠着圣洁雪山,借着温柔的山风把智慧的话语带给世人,它以一种特别的精神点化着我,让我陷入无尽的遐想。

和大多数信者一样,来到德格印经院一定要转经,信者普遍相信围着印经院转上一千一百一十八圈便能功德圆满。处在转经的人群中,生怕打扰了信者安静的修行,我索性也加入转经的队伍中,众口宣念的祈福经文汇成了一片宽广的江河,却并不刺耳,相反让人心地平静。更有虔诚的信者如同转湖般正式,匍匐磕头,双手抚地画一个大圆,如此周而复始,如雪山海子般清澈的眸子里满是谦逊和温和,让人不由得想起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中那位在“风中长养”的翠翠。这是一种别样的安静,周围的人不会好奇地指点,只是习以为常地让出空间供他转经,一磕一拜的举手投足间,既有着日月星辰的尊严,也有着心如铁石的坚定。在金黄色余晖中我被彻底震撼了,这群笃信的信徒,用他们的真心探查大地的脉搏,文化的鼻息,一丝不苟,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伫立良久,感叹在这座雪山下,每个人都可以是安然生活的自在佛,不需要长伴青灯,不需要刻意祈祷,心在,哪里都是修行。

出得门来,凝视双手,我蓦然嗅到自己的指尖也萦绕了百年的墨香,恒久不散。这时候暮色四合,刚才还是一片金黄的云海不多时就成为一片灰褐,游云片片,奔忙一日,而今归栖于山谷之间,如夜之云海独抱沉寂。高原上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当中包含了一种大秩序,让人凛然畏惧。

无垠高原之上我太渺小,如同初生的婴孩面对纷繁世间的不知所措,浩瀚星河面前我太胆怯,只愿以梦为马,笔耕不辍。

高原文章8:枣花盛开

文/漠风

五月,高原的梁峁山川上大片大片的枣树长齐了绿个盈盈的叶子,此刻正是枣树盛开枣花的时候。枣花的花骨朵不是很大,但是枣花的香味却是扑朔迷离、香气迷人。一群群蜜蜂、各色各样的蝴蝶争先恐后地落在绽放的花瓣上,享受着枣花的香味。偶尔有人路过高原,坐在缓缓南下的列车上,只要将头伸出窗外,就能呼吸到开得正浓的枣花香味。

枣花的花骨朵不大,小巧玲珑的花骨朵看上去是那么婀娜。狭小的花瓣浅浅地镶嵌在墨绿的叶子中央,享受着春光带给它最为娇贵的时刻。如果不是仔细的人,很难能看到真正的枣花,枣花的颜色是极其特别的,淡淡的黄色,在枣叶的映衬下灿烂而耀眼。

五月枣花盛开的时候,正是高原人闲暇的时候——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还没有上学的孩子们,三五成群聚集在枣树林下。老人们就坐在枣树叶子遮起的阴凉下面拉话,每到中午,他们甚至拿来大毛毡和磓臼枕头,在枣树下开始一场甜蜜的午休。

枣树下乘凉的女人们都是忙完了园子、地里的活儿才来的,手巧的她们个个都是纳鞋垫的高手。她们在鞋垫上绣出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让人看了赞叹不已。偶尔,一阵微微的风贴着高原吹过,轻轻地拂动着茂密的枣叶,发出沙沙的响声,随风洒落的枣花就落在她们的秀发上,留下阵阵余香。

孩子们却不是因为乘凉才来枣树林的,他们的队伍要远远的大于那些老人和妇女们的队伍。依着这一片片长势正浓的枣林,孩子们的游戏开始了。他们像一群灵巧敏捷的猴子,三两下就噌噌爬上枣树,接着,就像被新生的枝干和芳香逼人的枣花逗乐了似的,他们都呵呵地笑了起来。

枣花没有牡丹花的娇贵和稚嫩,没有玫瑰花的芳名和浪漫,更没有紫藤花的妖艳和夺目,它更像是百花界一株坚强绽放的小草,它扎根于厚实的黄土地上,高原气候让它具有了和高原人一样的性格,厚实、地道、深沉。

五月,漫山遍野的枣树上开满了枣花,绿个盈盈的叶子,黄个生生的花,香个楚楚的枣花味,弥漫了整个高原的山梁、沟壑、凹坡、田野和村庄。该出山的人都走了,把一片片老先人留下的枣树留给了看家的女人们。可城里的人却大批大批地来了,开发的、旅游的,为高原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希望。

这些长势盛好的枣树啊!嫁接着一代又一代的梦想。刨不完的黄土地,旱不死的干枣树,年年月月,月月年年在这片憨厚的黄土地上生长着、延续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