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三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初三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初三的文章1:这一年,我们一起经历过的初三

文/祈愿

小班生活结束了,集体外出培训停止了,暑假来了。

望着窗外的景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阳光空明,澄空高远,翠叶蓊郁,花枝错落,倩影斑驳,蝉鸣聒聒,所有经历过的夏的痕迹,都恍若梦般却真真切切的映在我的眼前。结束了,我生命中又一阶段。犹记得,三年前,那个傻傻天真的自己,许给今天的自己的诺言,三年,一次蜕变,无论如何,自己无悔。而今天,我是那么想回忆一下初三这一年,真正的韶华,写满奋斗,写满光荣,写满揪心,写满成长。

2014年9月1日,槿色凉秋,又一次来到稼轩,现在,我们37级是最大的了,要去经历我们目睹着的学长学姐们昔日的生活。

一切似如初,校园,同学……然而,一切都是崭新的,老师,班号……

我也知道初三来了,然而我并不紧张。我知道,我想上的历城二中,是肯定能考上的,就算到时候改变主意想上实验,那也没问题。那时候我真的好傻,我以为在学校里暂时的那样的名次就已然是通行证,殊不知自己的实力与中考相比的不堪一击,要么,干嘛还要经历初三这一年,干嘛还要为确定的事情拼一把。

一节课接一节课,各科的新老师都在强调这一年是多么的重要和短暂,我却对此好不注意。重编班号后我是一班,是实行值周班级制后第一个工作的班级,我负责检查卫生。去别的班检查卫生,不几次就和卫生委员混熟了。于是每次去检查卫生都会和他们闲聊几句,然后踏着铃声匆忙回到班里上课,一节课都无法从聊天中走出来,在走神中荒废了一节课。

当时我的同桌是一个比较闹的男生,上晚自习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反正就是跟着他聊天,聊的内容我记不得了,但我记得当时晚自习的任务总是因此完不成却不着急,大概是初二这样习惯了。

紧接着,第一次月考到了。月考的当天晚上,真的是好紧张,因为对于自己这段时间的状态,是心知肚明。起床后,听舍友们在讨论实验班,我在一旁沉默。也许,大家都觉得我学的不错,然而今天,我却开始堕落……我好想进实验班,可是距离,真的好遥远,时间不多了,我要去,可是我行吗……顶着无数的压力和挫败感,我考出了初中三年最烂的成绩,比以前看好多好多,把我自己都震撼了,300多名,连班里前20都出了,我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这是能进实验班的水平吗?我开始怀疑自己,以为自己努力了还考成这样。

接下来的日子,我还是与以前没什么改变,只是实验班这个名词,会偶尔飘过我的脑海,宛若远空繁星,可望不可即。我做着白日梦,从来不相信自己。

体育节很快就到了,我负责写精神鼓动方面的稿子,这是三年我第一次负责写体育节的稿,自然是紧张而又开心,在此之前,我们班一稿都没中过。我凭感觉写下第一稿,请写字好的同学誊好,然后交给团支书,执笔,开始写第二稿……闲暇之时,听到主席台开始宣读经挑选后各班的稿子了。我洗耳恭听,欲要从优秀的稿子里学点东西。然而,主席台传来的第一句话,我是那么熟悉,我继续略带激动的继续听着,每一个字都那么熟悉,每一个词都那么亲切,每一句话都拨动心弦,我忍不住告诉老班,那是我们班的,老班沧桑的面颊,璨笑绽开。当最后读到“初三一班开稿”时,我听到了全班欢呼雀跃的声音和部分同学对我的赞叹,当时真的好开心,一种来自集体的强大的力量聚集到我的身心,我那种对自己的不相信还存在,但他这种力量使当我再次执笔时心格外的澄静,随之,这种状态到了我的学习上,原来,集体的力量,是那么强大。

可是体育节过后,我还是那种状态,上自习课不好好学习。像老师说的那样,时间真的是飞逝而过,当我还没有从月考的阴影里走出来,期中考试来了,压力再一次重重的顶在肩上。上次没考好,并不代表什么,可这次再考砸,就不是偶然了。期中考试完,我盘算着自己会出错的题,又一次陷入了迷惘,自己笨,习惯不好,还能学的下去吗,实验班?。老板让我们回家写一篇反思,我真的认认真真的写了五页纸,学完之后,心沉下来了,尽管那朵挫败的云,还没有散尽。回到学校,我把自己的反思忘记了,成绩暂未出来,但我已经为自己判了死刑,觉得努力也不会有希望,只好以一种把玩的心态面对学习,但想进入实验班的心更急切了。我也不知道当时自己为什么这么天真,觉得自己如此无能为力了还妄想实验班。

两天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了,期中成绩刚下来,一位同学就拉着我去老班办公室看成绩。我自认为考的极差,与她缓缓地进了办公室,我现在离老班一大截距离的地方,不知如何面对老班。我的眼睛往屏幕上一撇,隐隐地好像在前几个名次中看到了我的名字,可这怎么可能呢?想想自己已经估好的分吧的。我接着瞥见了老班慈祥温和的笑,觉得那么羞愧。老班接着注意到了我,说:“王艳红,这次不错。”我怯怯地问道:“老师,我第几啊?”“第四啊,咱班第四。”我惊到了,确定是四不是十四?我没听错吧。为了确认一下,我问老班:“级次呢?”“这不是嘛,进前六十啦。”我有点难以接受,确切的说是难以置信,这么低的分数,怎么……当我转身离开的那一刹那,我心里异常平静,然而热泪竟瞬间盈出眼眶。尽管我知道这并不是一个与我付出成正比的成绩,我一直在玩,但是,正是这个成绩,才让我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动力,摆脱了那浑浑噩噩的生活。

一年来,我一直感激那次成绩。我并不是一个愈挫愈勇的人,我会被困难,失望击碎心灵,甚至自暴自弃。幸好那次成绩,让我重拾回信心,让我看到曙光。是的,我还有一个特点,抓住一束光芒就无限扩大。我一直以为,那次成绩是一次偶然,后来的重复,是受那次偶然的影响。因为那次考试,我成了一个无比幸运的人。然而,直到前几天,我才想清楚,那次考试,确乎给我带来了好运,可那不能说是偶然。尽管我没有真真正正的投入学习,很多时间都在玩。但是,在那段时间,受体育节的影响,只要我在学习,心就会格外宁静,不再像之前,眼睛在纸上,心却不知道飘到了哪里。

期中考试完,老班带了我们两个多月了,对我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便要进行一次大调。对于这次大调,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忧。有人庆幸于自己终于离开了那厌倦已久的位置,而有人不忍同组同学拆散。我二者兼有。一方面,我为我离开这个能闹腾的同桌去“深深改造”而庆幸;但更多的是不忍同组分离。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组的五个人,4个人在班里前半数,3个级部前100,2个级部前60,1个全班第1,我们一向团结互爱,我的同桌,尽管能闹腾,但确实可爱,也为我们组带去了不少乐趣。临换位的时候,我总是愁眉不展,晚自习的时候,我会很快的完成作业,然后坐在位上。同桌添油加醋,在一旁唱着同桌的你,有时候互相批改作业,他就说什么珍惜吧,这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批英语(各科都有重复)作业了……当时的我受即将换位的影响异常脆弱,他每来一句话,我都会不觉间泪流满面,我自己都深感无奈。终于,换位了,他无奈的看着我,说:“以后换了位,就没有人打扰你了,好好学习吧,很期待几个月后你穿上高中部校服的样子,肯定比现在好看。”

带着旧同桌美好的祝福,我来到了新的组,新的组很好,我的同桌是个成绩还不错的男生,闪闪。他也是个爱闹的可爱的小孩,但是,他从来不会上课这么做,所以和他同桌的时间,我的课堂总是很充实。有时候,觉得一节课过得好快,还来不及厌倦和走神,一节课就余韵犹存得过去了;我又觉得它很慢,短短的不到一个小时,我竟然做了那么多事情。这段时间,我学地很开心,玩的也很开心。每次考试布置作业,我都意外的发现我已经做完了。每当老师要讲新课,我意外的发现关于那节课的练习我几乎都做完了。然而,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的如此之快,大概,这就是目标的力量。课下,我也不是怎么用功,因为我的自习课还有好多自由时间,我已经能保证,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

这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每天早上,充满信心的整理完,想象着自己进入实验班的话会写些什么。别人给我的每一枚微笑和每一声招呼,都成了我开心的源泉。日升日落,重复着一天又一天,窗外风景很美,从夏遗留的微弱的一抹绿色,到秋天落叶飘飘色彩斑斓,到冬风卷起一地落叶清扫通向冬的道路,一个月,在不知不觉中,变化了那么多,我从未发现,校园,竟然可以这么美丽。这一个月,是我初中最简单然而也是最充实的一个月。

在这期间,每当别人和我提起实验班,我总是说自己没希望,因为在内心深处,我还是清楚,希望是很渺茫的。所以,这一个月也并不是一贯的一帆风顺,也有的时候,我会在憧憬着美好日子的同时,冷不丁地想到实验班还是个未知数,就会想自己如果进不去会写些什么,这是,一大串面对挫折勇敢面对的话在我脑子里想起,让我获得了无穷的力量。

当然,我的憧憬想象不是课上走神而是睡着前的催眠曲。在这期间,我想通了好多之前想不通的道理,发现了好多真谛。真的是这样,生活不需要什么刻意的历练,如果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去看轻一切去一意孤行,那在这个过程中,会收获好多,成长好多。那时,我对老师每一句鼓励我们的话语都异常敏感,我自己也可以说出好多打动自己的话语。记得有一次演讲,我的主题是关于中考,我当时没有写稿子,走上台略带紧张,但这段时间的状态,给了我好多灵感,让我一口气说出了许多,这,大概就是那时的精神所在。那时候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而今我已然忘却,我不后悔当初没有把它们记录下来,因为有些道理,是处于特定的状态才能想通的,有些话语,是在特定的状态才会说出的,有些灵感,是在特定的状态才能感受的,今天尽管我已经忘却,但它们已经成了我灵魂深处的的一部分,只要我投入到那种状态,我一定会知道那时的我在想些什么。

月考时间一次又一次的推移,我很开心。因为虽然我那段时间状态不错,但我之前拉下了不少,月考每推迟一天,我就多一天反超的机会。尽管月考不是最终的目的,但只有走好眼下的这每一步,才会到达最终的目的地,况且,我还要像成绩要动力和一样呢。不知不觉,元旦到了,我们开始欢天喜地的准备联欢会,我也不例外,除了和同学准备节目,还要写感动班级的颁奖词,这几天自己又有点像之前那样松懈了,而月考就在联欢会的前一天。在月考来临的前一天晚上,我才意识到自己这几天一直没有好好学习,自己努力了一个月难道就要因为这几天荒废了吗?

考完试后,我忙着跟同学老师对答案,发现自己错了好多题,恐慌、忧虑伴随着联欢会的欣喜,构成了五位混杂的心情。我忘记成绩是什么时候出得了,我只记得,那一次,我仍然适合那位同学一起,心怀忐忑得迈进老班的办公室,仍然是微微一瞥,然后是一句来自老班的亲切的表扬的声音。这一次,又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在上次的基础上,我的名次又前进了不少。这一次,我的心情异常平静,这是我应得的,我告诉自己。这一次,已经过去,所有的喜悦,要在知道成绩的一刹那成为过去,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期末了,然后就是实验班考试,不到最后,谁都不可以提前说我可以,在这一刹那,我们又回到了新的起点……我平静的字想。

这次期末考试要加体育,我想了想自己的处境。实心球4分,立定跳远运气好的话可以10分,但估计会是8分,身高体重扣1-2分,按最好的情况估计,是53分……无论如何,都要扣五分,如果运气不好,扣10分的可能性也很大。5分,10分,这是一二百个名次啊。体育考试那天是个比较暖和的冬日,抬头望去,看不到太阳,只有满眼浅浅的蓝色伴着几根枯干的枝桠。我提醒自己,放松。可是结果还是是扣分了,但这是不幸中的万幸——51分,如果多扣两分,就是10分了,还好这个时候只是扣5分。

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把这已经扣下的5分抛之脑后,只有好好的复习文化课,才能最大的弥补它。然而,这段时间,我竟然不能平下心来。尽管我依然可以很快地完成作业,可我总在想这样会不会只是走马观花;尽管我的正确率依然不低,但我总是在想这是不是意外作对;尽管我有大把的时间看课本,但我总担心看课本的时候会耽误自己提高实战的能力;尽管我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的题,但我总是在想就这么做题也许不会管用;尽管我有时间去整理做过的题,但我总觉的整理就知同时会落下新东西……总是这么惶恐,我迎来了期末。在进考场的那一瞬间,我想起了我的体育考试,我突然间有了种预感,这次我不会考好,就算不加体育,我肯定也要退了。结果出来,我是第七。当成绩朦朦胧胧的出来,我失望了,尽管我早有预感,加上体育,我是我们班第七,前六十,肯定是不可能了。后来我知道了成绩,体育扣了5分,除了数学,都考得还可以。于是我安慰自己,不用怕,实验班考试又不考体育,况且这次数学因为心态原因错了太多计算,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调整心态,好好复习。

寒假里,倒也没觉得学的多好,只是相比于之前的假期,作业完成得出奇的快。老班说物理98以上的可以不做物理作业,可我竟然第一科做物理,一下午就做完啦,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当然,就现在来看,我还是比较感谢当时自己这样的。今年的寒假比较晚,开学的时候,已经是早春了,校园里,树枝洒满绿得光泽,吐出的新芽生机可爱,到处开满了花,粒粒明珠般,一丛、一簇,掩映着庄严地弘远楼。绿色还不是太多,万红丛中一点绿,别有一番情趣。有时候,我真想在某个早上,稍微迟一下到班,好好欣赏一下,这春光沐浴下的校园,有时候,我真想在某个自习课,提起笔,完完整整的用文字画下这个春天的温暖和意蕴,有时候,我的脑子里,总会冒出那么几句话,来描摹这一校春色……每当这时,内心深处的另一个声音又提醒道:还有几天就是实验班考试了,总不能为了一春花草,丢下自己的春天。错过这一春,还有多少美丽的春的景色可待欣赏,而实验班考试,迎接自己的春天,就只有这一次啦。于是我又放下身边的美景,去学习。

我知道,自己有太多不足的地方,实验班考试以奥赛为主,而我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但我尽量的告诉自己,真正接触过这些东西的人并不多,只要实力够硬,考很么都没关系,提升自己就好啦。终于,迎来了一轮考试。一天,考了五科: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对于题的印象,不是很深,我觉得考得最砸的当属语文,现代文阅读连文章都没读,最好的应该是物理。考完之后的那几天,真的是很难熬,好在成绩出的很快。过了还不到两天,老班把我们几个去考实验班的同学叫出去,先是对我们说了一些话,自然是为了给即将知道自己落选的同学一个安慰,接着,他开始公布名单。那时,他每念一个字,我的心仿佛都痉挛一下,我感到我的手一直在抖,毕竟,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终于,属于我的那三个字在老班嘴里平静的说出,我倏地松了一口气,但手还在哆嗦,大脑空白,尽管我知道了,但没有缓过神来。下午,我们接着就去考试,令我惊讶的事,只考数理化生四科,没有语文,初三上半年,我都是凭语文和物理赚分的。一科科就这样考过去了,每张试卷都留了一大片空白,当晚上回到班里,看到桌子上堆着的一摞学案,我又惆怅了,这堆东西我会不会要继续面对呢?闪闪一直在我耳边说:“你是不会走的,你百分之一的希望会走,这些学案你早晚要做完的……”听到那诅咒的话语我真想掐死他,可是,我真的什么都不想做,那几天,太难熬了。我从早到晚,心中总是挂念着这事,如果我考不上,就要备战中考了,就注定要走中考这条平凡之路了(那是我还不知道实验班也还要中考),我因为考试落下了那么多,就要再花时间补上。那时,每一刻心里都紧绑着一根弦,晚上迟迟睡不下是因为它,早上早早起来是因为它,自习课无缘无故的愣在那儿是因为它……在回家的前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进不了实验班,将面对太多不想面对的东西,也是在那一刻开始,我总觉得我肯定能进去。我开始憧憬着会遇见的人,会过的生活,会学的知识,尽可能的不去想淘汰后该怎么复习,怎么面对……

回家的前几分钟,老班终于来到班里,要我们参加二轮考试的十几个人出去一下,此时,全班传来了轰轰烈烈的掌声,我离开座位的时候,闪闪给我说:“虽然你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进实验班,但这百分这一出现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九十九。”之前十分紧张的我已经不会估计它这句话了,面带着哭笑不得的表情离开了。老板在外面又是给我们作了一番心理准备,可是我听不进去,我都快站不住了,老班最后说:“这样,你们都回去,我在班里一块公布一下。”我们十几个人大概都很紧张急切,便要老班直接告诉我们,老班也懂我们的心情,读出了名单……我听名单的心情和上次一样,每一个字,都让我的心咯噔一下……我听到了我的名字。老班让我们考上的拿好纸笔去开会,我走进班里,将要告别的班里。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去的,只听见了热烈的掌声,回到位置上,又见闪闪、子淇,唉,泪水一拥而上,我只是给他们说:“拜拜啦。”

再回到学校,就要开始准备走了,老班如同留遗言班给我们七个说出发自肺腑的话,我睁大眼睛听着,之后就去收拾东西。我还记得,我回到班里就趴到桌子上,没说什么,感觉自己得到了这么多的同时,是在告别许多,我日思夜想的地方属于我了,但同我情深三年的地方要再见了,再见,我回忆起了许多场景,然而,只能告别。那天下午,我仿佛淹在泪水里,没在一个个拥抱中,终于,捧着102每个人送我的礼物,我离开了。那是一个晚风微凉的傍晚,橙黄色的路灯暖暖着笼罩和校园,前方是春的生机与盎然,风,冷不丁的吹过,泛起阵阵凉意,我才记起把外套落在了班里。一百来人的班里被级部主任带到了高中部,美丽的高中不教学楼,矗立在我的眼前,我初一的时候,就觉得这座楼好美。当高中部的老师走过来,副级部主任对我们说:“未来的清华北大就靠你们了。”接着转身离去。

从此,曾经的梦中天堂便真真实实来到了我的眼前,是那么突然,让我不知如何去面对。人们都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当我到了这里,不得不对此怀疑。周围的同学,一个也不差,过去上课走神,想回神可以立即跟上,而现在就算不走神,跟上也只是勉强。来到这里,我发现自己好多缺点都暴露了出来,我的注意力很难集中,高中课相对初中课难不少,之前上课不注意听讲没什么,而现在感觉真的是影响很大;做作业的时候我不喜欢用草稿纸,都是用铅笔随手写写,而现在有的题好几页草稿纸都做不出来……到了山的高处,倒不一定是一览众山小。因为周围的人,都已登到这个高度,在哪里,就面对什么样的实力,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优越感。凌绝顶,看到的,是群峰斗奇,让自己显得更加卑微和渺小。我茫然了,一道选择题,之前一分钟可以做几道,而现在几分钟做不出一道时,我就开始埋怨自己笨,有时候真的是不想学下去了,除了难,更缺少了动力。曾经,我也面对过诸多困难,可实验班一直像一抹幻影待我变成现实,我是那么执着,我不想放下它,我一直在追逐它,这让我的生活那么充实。而现在,实现了,又怎样?梦想实现了,就显得不珍贵了,我没有了继续追逐它的欲望,因为它已经属于我。之前我可以看到前方的目的地有多美丽,我有动力努力向前,而如今到达了目的地,我不知道再去哪儿,生活,就开始混沌、空虚。或许,我们的生活中,必须要有这么一个接下来的目的,在内心深处苛求它必须实现,催促我们向前,让我们看到光明,倍感充实,而不至于空洞。就算最终实现不了,那也没关系,这个目的,是用来催促我们的,而不是用来实现的。

一周之后,我们就开始选科目。我最想选的是化学。如果按优劣程度来分,我最该选的是物理,但是我总觉得化学更好玩一些,而且学校里化学成绩应该比物理好。当我去找到化学教练,教练告诉我我总成绩在实验班排18,化学成绩却是倒数的,总之是觉得我不太合适,这个结果,没有令我太失望,我也没有过多强求,既然不适合,我就另寻它路。那时,我不想再看化学课本一眼,我记得我之前迫切的愿望,我不想看到我在化学书上留了整整一天的痕迹,去让我又升起选化学的欲望。我开始考虑物理和生物。物理是因为我初中成绩好,生物是因为学校成绩好。我纠结了一天,我真不希望我们学校生物和物理差异那么大,否则,我就会毫不动摇得选物理。到了晚上开始选,是按名次来,我是我们班第18,不算太靠前,那时生物的名额没有了,我便很爽快地站起来选了物理,我当时好开心,天注定我选物理,就物理啦!

选完之后,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少。之前,总认为选完科目,自己的命运几乎就成了定局,它比分文理科还重要,甚至比高考都重要。选了不合适的科目,会牵扯自己太多的精力,影响学习,高考奥赛双双阵亡,一生从此失败。我还记得去年听到36级学长学姐们考前宣誓唱歌时自己为他们感到紧张,感觉他们命运卡在这个路口,而升旗的时候看到高三学长学姐们宣誓,更觉得自己大概将无法面对高三,无法面对让命运如此孤注一掷。可经历了这些:一轮一轮的考试,科目的选择,我才觉得一切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选择了什么,都选择了一条风雨之途。无论遇到什么,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完全可以获得更完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4月中旬,是计算机和体育考试。我们已经一个月没有练习,心中自然是恐惧。尤其是对于体育,我期末的时候好好练了还扣分了,而现在不练了,岂不会扣得更多?这是要计入中考总成绩的,也是关系到是否有资格考推荐生的。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结束了这两场考试,很幸运考试很松,实心球我扔出了考试时的第一个6分,身高体重估计是扣1分,其他5月,实验班的期中考试,我的数学物理烂到了极点,英语一般,还好语文拉了点分,以至于我没有掉到后半数。而面对虽在前半数的成绩,我又是一阵迷惘,因为我学的物理,物理却考得很烂……

五月末,我最爱的夏天的气息正悄悄弥漫了过来,同样来临的,还有推荐生考试。最初,我是担心自己有没有资格考。因为我在实验班期中考试考试只是在前半数,并不很靠前。有一次,我拿出一本在初中部拿回来的物理复习题做,根本坐不踏实。我发现学完高中物理后,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识都不全面,甚至有些地方根本不准确。我受高中知识的影响,一道题会多想好多,我开始放下。心想,现在复习了也不一定有资格考,还是要回去复习的。放下之后,心中又不踏实……晚上,有资格考推荐生的名单公布,很幸运的,我有资格考。我不能放下初中知识不管,机会来了。倘现在不看,以后会看好多天。我又有些没有把握,心不在焉的随便拿出一个本子——是以前做过的题,郑重其事的在第一页上写上:“这是我最后一边看了。”我很快的看完之后,又在最后一页上写上:“以后再也不会看了,一定不会再看了。”就这样,我为推荐生考试的复习结束了——几道物理题,几十道数学题。我本来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复习,但是,我复习不下去,我知道自己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动初中知识了,再次面对他们压力很大或许还收获不了什么。就这样,一天过去了。推荐生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感觉自己是在受不了一种压抑感,便和同桌一起想去南楼一自习室静静,去了之后,发现那里还有许多人,不想久留,又回到了教室。教室里大部分人在学习,可是,我学不下去,她也是。那天是周六,她的家长来过,我们就在教室里吃她的家长带来的东西、喜剧试的模拟面试、把在初中部拿回来的复习资料上的“决胜中考”改成“决胜推荐生考试”……那一晚上,太浪了。第二天早上,我只是在看课外书,那时,我不想学,真的学不进去。但是,到了考场上,我的心蓦地收了回来,考试有两科几乎是没得分,化学算是白卷,然而,考完后我却十分平静。最后成绩下来,历城区第36,我考上了推荐生……

我的初中生涯到此应该就画了句号了。我想说,我真的好幸运,种种影响,是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改变学习的态度,然后去努力。不像很多人,付出了很久没有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初中三年,我大概只有两个月认真学习了,所为认真,就是老师布置的东西能够一丝不苟的完成,但是,我却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我真的好幸运。我目睹了身边太多人,努力了许久,最终因几分之差,错过了心仪的学校,甚至错过了高中生活……比起他们,我真的是好幸运。但是,我知道,如果我是一个幸运的人,那么,我的幸运在初中已经上演到极致。高中,不会那么容易逆袭,不容许一个人在偷懒了许久之后翻身,所以,接下来,自己虽然不必过于用功,但最起码,做好该做的事情,不像初一初二那样在平时的练习、学案上留下大片空白。

有人说,没有经历中考这场历练的人,并不完美。但是,我并不后悔。我在打算考实验班的时候,就曾默默的说,不要走中考这条平常的道路了,给自己一个突破。中考,固然是一个历练场。记得初二听到楼上36级的学长学姐们唱考前一支歌时,听到高三的学长们考前宣誓时,心中总会泛起一一阵恐惧感,这应该就是一个没有经历过中考的人的不谙世事。而现在,我经历了因实验班两轮考试而起起落落的心情,我经历了面对毫无准备的推荐生考试,我经历了在实验班中学不懂的焦急……我想说,我并不差中考这场历练,今后,我还要面对许多,我可以坦然面对。

关于初三的文章2:梦回兰亭

文/吕明星

农历三月初三,古时候又称上巳节。古代的上巳节中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哪个捡到了哪个就吃,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巫术。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而来。而“曲水流觞”在千载之后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则要归功于王羲之参加的那一次着名的会稽兰亭之会。

回到公元353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上巳节这天,王羲之与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等41位社会名流相聚于山环水绕的会稽阴山脚下举行风雅集会,开展禊礼祈福活动。大地春回之时的兰亭胜处,有湛蓝的天空,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青翠的绿竹,还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和自由翱翔的飞鸟,一阵春风吹来,令每个人心旷神怡,不禁感慨要与这天然美景融为一体了。与会人员依托这条溪流,引水分流,因流设席。酒水是酿造的,饮杯是漆制的,河道是弯曲的,水流是湍急的,酌一杯酒放入水中任其漂流,杯停于谁面前,谁就要饮酒一杯、赋诗一首。

一圈一圈,周而复始,酒杯所停之处的名士,在感慨得与失、生与死、沉沦与繁华、淡漠与光环的瞬间,以自己独特的风雅情怀作出了传世佳作。其中王羲之、孙绰等二十六人当场赋诗,十一人各赋两篇,十五人各赋一篇,共计三十七篇,编为《兰亭诗集》,也有余姚令谢胜等十五人没有赋诗,各罚酒三杯。酒过三巡的大家,真正体会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现实含义,无不感慨知音难觅、人生难再,不禁把盏畅怀再饮一杯。

面对厚厚的一叠作品,大家要将所作的37首汇成诗集,并推选德高望重的王羲之为诗集作序。微醉的王羲之此刻也不推辞,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洋洋洒洒写下了一篇序言,伴随着活动接近尾声,这篇28行、324字的书稿被放到了一边。第二天酒醒后,王羲之打开书稿,不禁大吃一惊:这篇书稿写得很不一般,可惜原文有几处涂改的痕迹。他就想着以最好状态再誊抄一遍,可是不知道誊抄了多少遍,没有一遍能够与原版序言相媲美,这篇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的书稿,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它不仅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书法第一帖。

如果你问,《兰亭集序》美在何处?那恐怕要用许许多多的答案才能够说得清。在我看来,《兰亭集序》的美,像谜一样。

谜一样的《兰亭集序》,章法精妙绝伦。细数每个字,笔姿遒媚劲健,气息平和从容。从头至尾由规范楷书渐变到随意行书,王羲之这次下笔并不是在规矩习字,反倒是有些“为所欲为”了,然而恰恰是这样的“随意”,竟然造就了一幅似乱不乱的图画,通篇20多个“之”字,无一雷同,从笔画上大小收放、重浅融合的章法,就仿佛看到了王羲之无与伦比的楷书功底和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

谜一样的《兰亭集序》,文笔清新优美,作为一篇序言,文章叙事于集会,抒情于山水,下文自然转入“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字作结,勾画了与会人员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而暂时忘却烦恼的陶醉。再次反证兰亭山水之优美,叙名士饮宴之雅致,抒人生苦短之感慨,论生死意义之重大,读上去脍炙人口,令人如痴如醉。

谜一样的《兰亭集序》,寓意回味悠长。如果说其文字具有极强的穿透力,那么文中紧随时代脉动的人生态度则又一次成就了兰亭这块不朽的丰碑。从古至今的人们,无不重视生死问题,在王羲之看来自己也不能例外,只有正视生死,才能热爱生命。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代,士大夫崇尚玄学,清谈之风很盛、儒家经学面临崩溃,而他却敢于公开剑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忧国忧民的远大志向并联着超越生死的旷达情怀而浮上心头,我想这才是王羲之在上巳节编辑《兰亭诗集》并为之作序的真正目的吧。

关于初三的文章3:中秋月儿圆

文/张志萍

初三那年,刚开学没多久,家里接到姐姐同学打来的电话,说姐姐腰部长了个瘤子,恐怕不太好,希望爸妈带着姐姐去大医院看看。接到这个电话,爸妈起初的反应是姐姐肯定又在胡闹。因为在爸妈眼里,我们兄妹三个中,数姐姐最叛逆最倔强,她甚至抗拒爸妈给她安排的一切,坚持到外地上职业高中,之后,除了要生活费,姐姐很少和家里人联系。这个电话,让爸妈有点怀疑又有点慌乱,但是第二天天没亮,爸妈就把我喊起来叮嘱一番,乘坐早班车去姐姐学校了。

没过几天,晚上我刚放晚自习,哥哥红着眼眶让我请假,说姐姐情况估计不太好,要带我去看她。听从哥哥的安排,我们从淮北矿上坐到阜阳再转车到南京。

一路颠簸,我们总算找到了姐姐所在的医院。见到爸妈的那一刻,妈妈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不知道是因为姐姐生病,还是因为我们的到来。爸爸站在旁边,故作镇定地想和我们说些什么,但始终没有吐出一个字。姐姐很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一改往日的倔强,冲着刚进屋的我和哥哥挤出一丝笑容,就装作若无其事地摆弄着自己的手指。

由于病房是单人间,我们一家人难得坐在一起说话聊天,其实内心无比煎熬,都在等待姐姐最后的化验结果。那个晚上我们基本都没睡。

第二天早上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我坐在病床边上和姐姐聊天,哥哥低着头坐在不远处一声不吭。这时,爸妈突然进来,妈妈一脸紧张和激动,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也跟着进来了。“白大褂”来到床边对姐姐说:“小姑娘,你的肿瘤是良性的,回来做个小手术给切掉就可以了,不要害怕。”说完抬头看了看我爸妈,妈妈又流泪了,后来直接变成了啜泣,爸爸先红了眼圈,又咧开嘴笑了,哥哥则把头垂得更低了。

晚上,爸爸从外面买回来一袋子月饼,还有几个石榴,笑着对我们说:“差点忘了今天是中秋节了,平时过中秋,也没太放在心上,不是爸爸在单位值班,就是你姐没回来。今年中秋节,咱们一家人难得在一起过节,今后咱们每年都要在一起过节。”姐姐接过爸爸手里的月饼,掰了一小口放在嘴里,然后递给妈妈说:“妈,月饼没有咱家的好吃,我想吃家里的掉渣月饼。”妈妈高兴地说家里啥都有,就等着你回家吃呢。我抬头望望窗外,月亮睁着大眼睛,笑盈盈看着我们呢。

时隔多年,爸妈早已退休,跟随哥哥和姐姐在芜湖定居了,但是每年的中秋节我都会奔赴到他们身边,陪着他们一起过节。因为,一家人就要一起过节团圆。

关于初三的文章4:耍灯

文/漆宇勤

刚过大年初三,耍龙灯狮灯牛灯鱼灯的队伍便在乡村里活跃起来了。该走的亲戚前两天已经走过,该干的农活现在为时还早。春寒尚料峭,辛劳了一整年,过年的时候乡亲们总要多轻松几天的。

因此,春节过后到元宵,是过去乡村里一切土生土长自娱自乐的活动最热闹的时间。诸如古老的傩舞、传统的社火都是如此,繁多的灯彩也一样。

在这个赣西小城,龙灯狮灯牛灯鱼灯等等统一被纳入了灯彩的系列。而表演者,统一被称呼为耍灯的人。这其中,龙灯和狮灯的称呼尤其有点奇怪。明明是舞狮舞龙,明明与灯没有半点直接关联,人们却一定要咬准了字音,说成是耍狮灯耍龙灯。也许,这样的称呼是因为舞狮舞龙等活动主要在元宵前后,关联上了元宵,自然就关联上了“灯”吧。

耍灯的人——灯彩的表演者们,动作笨拙、质朴,并不像诗文里描写得那样优雅和优美。可能由于耍灯者大多数年纪已大,而且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正统的训练,他们的动作甚至有时候并不连贯。但是,有劲,到位,是土地里刨食的庄稼人那种味儿。

地方方言中一些词语的精准之处往往让语言学家惊叹,在一个字词变换之间就表达出了同一事物的细微差异。耍灯的“耍”字就是如此。与“玩”近义的“耍”,实际上是一个压抑之后的宣泄词语,是一种农村艰苦生活现实的需要。一个耍字,将赣西民间灯彩活动的本质点到了位。乡谚说“凑钱耍把戏”、“乡下狮子乡下耍”,对年俗里的耍灯活动,从性质到水平都有着精准的自我定位。这些灯彩,从来不是官方的,而是民间自发的,娱人娱己,远比官方组织的晚会更有滋味。

当然,现在春节里也有政府部门组织的灯彩表演,但看上去似乎总觉得少了点神采,少了点灵动,少了点欢悦,而多了一些做作和生硬。这与乡村自发的耍灯完全不同。或许,一切民间的活动,灵魂终归还是在民间。

毕竟,耍,与表演,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耍灯更多的是表达内心的欢悦,是亲友乡邻之间的游戏,图个乐呵。而灯彩表演的人,想到的东西或许会更加宏大,诸如艺术、诸如形象、诸如好看与美感等等,与艺术课堂上统一培训出来的舞蹈者更多了几分类似。

有了现代艺术理论的指导和参与后,这种有组织的灯彩表演,已经与节俗里的耍灯有了本质的区别。与此类似,萍乡另一种重要的民俗艺术傩舞也是这样。经过专业文化工作者指导加工后的傩舞,据说是融入了现代舞蹈艺术。但几个真正的民间舞傩者却告诉我,这已经与传承下来的傩舞完全不同了。也许,除去多了个“非遗”的称谓外,舞傩的本质已经基本被抽离。某个从事文化工作几十年的朋友也对我说,其实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它们本来是以自己的面貌、自己的精神在民间、在乡土里一年一年一代一代自然生存和传承着。但经过整理、包装过后去规范化登台表演的东西,总感觉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没有谁能说明白是更好还是更坏。现代的文化工作者,总是以自己的认知、自己的专业学养去改造它。以“尽最大努力将它更正规更美好”的心态将民间娱乐最后弄得“越来越不像原来的样子越来越不那么美好”。毕竟,让一个学过芭蕾舞、现代舞的舞蹈音乐类研究生去“整理和指导”传承几千年的古拙乡土舞傩和喜庆耍灯,他的思维和眼光,不可能不偏向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偏向乡土文化那边。

要偏向乡土文化,偏向真正的过年民俗,我们就不能不直接回到乡野和民间。

在赣西萍乡的乡野和民间,春节里耍龙灯、耍狮灯、耍茶灯、耍牛灯等并于夜间逐户登门娱乐,是沿袭数百年的节俗了。萍乡民谚说:“三十晚上咯火,十五夜里咯灯。”意思是说,除夕夜家家户户吃过年饭后都要燃起一炉旺火,象征来年兴旺红火,全家人围在旺火边守岁,安排下一年的生计;元宵节夜则灯彩高张,城乡处处火树银花,热闹非凡。作为春节的一个文化符号和重要年俗,萍乡民间灯彩品种众多,牛带茶灯、蚌壳灯、龙凤花灯、鲤鱼灯等等不一而足。其中仅龙灯就可分为节子龙、缩龙、板凳龙、布龙、纸龙,狮灯则包括了手摇狮和青面狮,马灯还要区分大小马灯。

要说萍乡耍灯,最常见的是耍龙灯,其中又以芦溪缩龙着称。相传缩龙是明代权臣严嵩的远房族人仿照当时京城舞龙的样子传入萍乡的。尽管缩龙源自京城,但其他地方已湮没无踪,惟独在芦溪古城村因为村民年年组织耍龙灯而代代相传存留至今。研究者说,国内舞龙一般都是双角龙,而萍乡芦溪缩龙却是罕见的独角龙,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但要说萍乡耍灯,最独特的却是上栗的牛带茶灯。小时候过年时,上栗乡村的孩子们总是盼着耍灯的艺人尽早走到自己这个村子里,盼着肚子里点着蜡烛的纸牛能被带妆的艺人手提着经过自家门口来耍一回。我翻阅资料,茶灯在贵州、江西、湖南等地多个山区的民俗中都各有留存,牛灯也并非江西独有。但牛带茶灯,却是赣西上栗独有的年俗娱乐形式(当然后期辐射到了上栗周边几个县乡)。

透过资料,我仿佛看到,在元代这个戏曲艺术登峰造极的时期,赣西上栗的土地上,有一种曲艺如泥土中的野花,悄然发芽:当时流行萍乡民间的一种灯彩形式——牛灯,开始杂糅戏曲的元素,出现了有简单故事情节的说唱。这种说唱最初的内容是固定的,讲的故事叫《三伢仔犁田》,实际就是劝人春耕,由两人参与,一人在前提着用竹篾扎制糊纸而成的牛灯,一人在后扶犁,边歌边舞,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当地人因此称呼这种娱乐为耍牛灯。但爱热闹的乡亲们总觉得这其中还少了点什么,于是,民俗器乐被请进了牛灯的娱乐里,古老的茶灯演绎也被引入了其中。在耍牛灯的同时,采茶姊妹的人物频繁出现,采茶女手执灯彩,用娇媚的形象和采茶唱词将牛灯故事串联起来并首尾相应。而在牛灯和茶灯两者并行的说唱中,胡琴与笛子配合,锣鼓与唢呐伴奏,歌舞、唱白、故事情节一应俱全,终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牛带茶灯”——这个时间是清代乾隆年间。此时,耍灯的动作、程序、内容也都有了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渔、樵、耕、读四个段落:《太公钓鱼》、《武吉卖柴》、《三伢仔犁田》与《杨氏送饭》、《赞土地》与《打大卦》等节目。从此,“牛带茶灯”形式的灯彩,艺术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开始向戏曲表演过渡。在此基础上,后来还催生了一种地方戏种——萍乡采茶戏。

前几年我认识了一个耍灯的人,黄良。他耍牛带茶灯已经四十三年了,平日里去城里做建筑小工,农忙时下地耕田割稻,除夕过后的半个月里,他就成为乡间耍灯最主要的艺人。农忙时扶着铁犁的大手现在扶着缩小的木犁,农忙时赶着黄牛的鞭子现在赶着竹扎的纸牛。正月里,黄良带着三五个人,成为赣西萍乡农村一道别样的文化风景。走过塘上村,又走过水下村;走过张家岭,又来到李家湾,走村串户地将春天给吵醒,将沉寂的山村搅和得热闹起来。既然是年俗,耍灯的人自然要应景,登门时先要为乡人们送吉祥、送祝福。因此,黄良他们一出场,那没有任何雕饰的声音便在村头唱起,引得附近的孩子们都来围观:“土地佬子进门来拜年,恭喜府上挂金钱,挂金钱来挂金钱,荣华富贵万万年。”“土地佬土地佬,土地佬子戴十宝,一宝风调雨顺,二宝国泰民安,三宝三贺喜礼,四宝四季发财……”“春有桃花红似火,夏有荷花满池塘,秋有兰桂双结子,冬有梅花对雪霜。”

这短短的几十句唱词中,竟然同时包含有上栗语系、醴陵语系和浏阳语系三种方言的杂糅,俨然成了赣西独有的唱腔,既不同于乡亲们日常交谈的语调,也不同于书面表达的语音,正切合了这个赣西乡村处于吴头楚尾、赣湘边界的文化地域特征,显得如此质朴和亲切。

而此时,村民们早已经点燃了香烛在厅堂的案台上,爆竹也在硝烟里响起,以带有仪式感的态度迎接耍牛灯的队伍进门。耍灯的节目,总是或吉祥或热烈,或祥和或奔放,黄良他们这些刚从稻田里拔出泥腿的艺人们,用饱满的情绪直率诚挚地表达这一方水土中的生产生活情趣,激发着乡人们对春天的希望,也表达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不到现场,你难以想象,还有其他什么带有一定专业性的民俗娱乐能够像耍灯这样吸引众多的村民参与——上世纪80年代,仅上栗县长平乡这样一个当时人口不足4万的乡镇就有150多名耍牛带茶灯的民间艺人。

如果不到现场,你也始终不会明白为什么这种就地取材、土生土长的民间娱乐会带收获近乎宗教的虔诚、会包孕乡亲们如此真诚和巨大的热情。或许,是春节的氛围感染了耍灯的人,是耍灯的人搅热了整个村庄的温度,大家都来参与其中,在民俗与游戏的结合里制造和感知高兴、热闹、喜庆。

或许,这种耍灯的年俗,与“年”本身一样,承载着含蓄内敛的中国人从农耕文化中衍生出来的太多寄寓、太多乡愁以及难得的放松、难得的张扬。

关于初三的文章5:阳光少年

文/沧海

我今年16岁,是一个初三的学生,家是农村的,虽然我们这没有不是什么大城市,但是大家对村里城里还是很在乎的,衣着谈吐,说话聊天,如果你不成绩优异,那就爱好广泛,要不就英俊潇洒,最后一个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我嘛除了最后一个不沾边,其他的都还行吧。年级前一百,班级前十,身高170,这算可以的吧。唯一不好的就是嘴有点大,不过我看着几年嘴大是时尚。

妈妈的教育就是与人为善,不要小心眼仅仅计较。这样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我有的是力气,不怕苦。冬天我们七八个男生住一个住宿,窗户上的玻璃不知道是哪届三年级的打破了,用塑料纸勉强钉上了,床板晃晃悠悠的架在上面,算是有个门吧,晚上也不能锁,白天敞开着,晚上睡梦中偶尔还能听到隔壁男生在外面小便的声音,就这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茁壮的成长。

我们晚上无聊的时候也聊聊我们班的女生,可是长的都像是豆芽菜,没什么想法,别的班吧自己水平有限,所以我们晚上就胡说瞎侃一番,我下铺的小胖,除了真胖之外就是嘴和脑袋和我一样的好使,唯一不足的就是眼睛比较的小,我帮他分析是太胖了,肉霸占了眼的空间,这话我没敢说出口,原来他在上铺,我怕他半夜不小心掉下来,砸到我怎么办,我和他私下商量一下,他也表示理解,说自己上来下去的也不方便,就这样吧,我们关系反倒比以前更好了。

都是初三来就分班,弄的大家都紧张兮兮的,我就想是福不是祸说躲不过,所以期末考就正常发挥了,开学来了,看看周围大家都没变啊,一个星期之后才发觉我们班的老大走了,就是老是第一名,我们叫他老大,说是高升了,千年老二结果发挥失常,老二没变就是年纪的排名下了好几个,就他们这前五十名组成了一个班,就是所谓的实验班,我们千年老二在哪待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哭着要回来,然后是死活不去了,任什么年纪组长,主管的校长,说什么都不去了,我们老板只是象征性的说了俩句,说什么那的老师都是最好的,时间安排最合理,题也是最新的。我当时听了就想笑,再好的老师我们不学,不听,不适应他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用,时间在合理也是24小时啊,这帮老师说话也不动动脑子,我当然明白老板没想让他走。

别人的事还没完就轮到我了,看来以后说话不能沾沾自喜,我被分流了。

关于初三的文章6:灯彩闹春

文/漆宇勤

刚过大年初三,耍灯的队伍便在乡村里活跃起来了。该走的亲戚前两天已经走过,该干的农活现在为时还早。春寒尚料峭,辛劳了一整年,过年的时候乡亲们总要多轻松几天的。

因此,春节过后到元宵,是过去乡村里一切土生土长自娱自乐的活动最热闹的时间。诸如古老的傩舞、传统的社火都是如此,繁多的灯彩也一样。

在这个赣西小城,龙灯、狮灯、牛灯、鱼灯等等统一被纳入了灯彩的系列。而表演者,统一被称呼为耍灯的人。这其中,龙灯和狮灯的称呼尤其有点奇怪。明明是舞狮舞龙,明明与灯没有半点直接关联,人们却一定要咬准了字音,说成是耍狮灯耍龙灯。也许,这样的称呼是因为舞狮舞龙等活动主要在元宵前后,关联上了元宵,自然就关联上了“灯”吧。

耍灯的人动作笨拙、质朴,并不像诗文里描写得那样优雅和优美。可能由于耍灯者大多数年纪已大,而且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正统的训练,他们的动作甚至有时候并不连贯。但是,有劲,到位,是土地里刨食庄稼人的味儿。

地方方言中一些词语的精准之处往往让语言学家惊叹,在一个字词变换之间就表达出同一事物的细微差异。耍灯的“耍”字就是如此。与“玩”近义的“耍”,实际上是一个压抑之后的宣泄词语,是一种农村艰苦生活现实的需要。一个耍字,将赣西民间灯彩活动的本质点到了位。乡谚说“凑钱耍把戏”、“乡下狮子乡下耍”,对年俗里的耍灯活动,从性质到水平都有着精准的自我定位。这些灯彩,从来不是官方的,而是民间自发的,娱人娱己,远比官方组织的晚会更有滋味。

当然,现在春节里也有政府部门组织的灯彩表演,但看上去似乎总觉得少了点神采,少了点灵动,少了点欢悦,而多了一些做作和生硬。这与乡村自发的耍灯完全不同。或许,一切民间的活动,灵魂终归还是在民间。

毕竟,耍,与表演,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耍灯更多的是表达内心的欢悦,是亲友乡邻之间的游戏,图个乐呵。而灯彩表演的人,想到的东西或许会更加宏大,诸如艺术、诸如形象、诸如好看与美感等等,与艺术课堂上统一培训出来的舞蹈者更多了几分类似。

要走近纯粹的灯彩闹春,走近真正的过年民俗,我们就不能不直接回到乡野和民间。在赣西萍乡,春节里耍龙灯、耍狮灯、耍茶灯、耍牛灯等,是沿袭数百年的节俗了。作为春节的一个文化符号和重要年俗,萍乡民间灯彩品种众多,牛带茶灯、蚌壳灯、龙凤花灯、鲤鱼灯等等不一而足。

要说萍乡耍灯,最常见的是耍龙灯,而最独特的却是牛带茶灯。牛带茶灯,是赣西上栗独有的年俗娱乐形式(后期辐射到周边几个县乡)。小时候过年,上栗乡村的孩子们总是盼着耍灯的艺人尽早走到自己这个村子里,盼着肚子里点着蜡烛的纸牛能被带妆的艺人手提着经过自家门口来耍一回。

前几年我认识了一个耍灯的人,黄良。他耍牛带茶灯已经四十三年了,平日里去城里做建筑小工,农忙时下地耕田割稻,除夕过后的半个月里,他就成为乡间耍灯最主要的艺人。农忙时扶着铁犁的大手现在扶着缩小的木犁,农忙时赶着黄牛的鞭子现在赶着竹扎的纸牛。正月里,黄良带着三五个人,成为赣西萍乡农村一道别样的文化风景。走过塘上村,又走过水下村;走过张家岭,又来到李家湾,走村串户地将春天给吵醒,将沉寂的山村搅和得热闹起来。既然是年俗,耍灯的人自然要应景,登门时先要为乡人们送吉祥、送祝福。因此,黄良他们一出场,那没有任何雕饰的声音便在村头唱起:“土地佬子进门来拜年,恭喜府上挂金钱,挂金钱来挂金钱,荣华富贵万万年。”“春有桃花红似火,夏有荷花满池塘,秋有兰桂双结子,冬有梅花对雪霜。”

这短短的几十句唱词中,包含有上栗语系、醴陵语系和浏阳语系三种方言的杂糅,俨然成了赣西独有的唱腔,既不同于乡亲们日常交谈的语调,也不同于书面表达的语音,正切合了这个赣西乡村处于吴头楚尾、赣湘边界的文化地域特征,显得如此质朴和亲切。

而此时,村民们早已经点燃了香烛在厅堂的案台上,爆竹也在硝烟里响起,以带有仪式感的态度迎接耍牛灯的队伍进门。刚从稻田里拔出泥腿的艺人们,用饱满的情绪直率诚挚地表达这一方水土中的生产生活情趣,激发着乡人们对春天的希望,也表达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或许,这种灯彩闹春的年俗,与“年”本身一样,承载着含蓄内敛的中国人从农耕文化中衍生出来的太多寄寓、太多乡愁以及难得的放松、难得的张扬。

关于初三的文章7:潜入夏季

文/林洛北路

初三的五月,第二个星期天,晚自习后路过福满家。特地买了一小个蛋糕,送了支康乃馨。回家后,老妈还没睡,说饿不饿,煮米粉。

“买了蛋糕,还送了支花,漂亮吧。”

“买什么蛋糕啊,浪费钱。”

“我看那花比较漂亮而已啦。”

跟老妈唠叨了准备中考的事情,相信儿子我啦。老妈笑了笑。我知道老妈不喜欢吃蛋糕,说是那么上火。

记得小学有一年,拿了三好学生的城区孩子可以到福满家领蛋糕。当天,就拿着奖状和老妈一起去领蛋糕了。正好在我快要生日的时候,我生日和老妈的专属节日是在同一个月里。老妈当时笑着说,你看,又省下买蛋糕的钱了。其实,老妈从来也没有给我买过什么生日蛋糕,只是到了那天问,生日要吃什么,今晚你来点餐。

中考数学一塌糊涂,但还是以正取生的成绩顺利进了一中。实习的时候,同一中出来的弯弯同学问我为什么没去浔高,我说当然是因为不用交择校费呗。老妈当年也是读一中,大姨丈和大姨也是,后来表弟也是。

高三那年,学习一直提不上去,徘徊在二本线上下,数学是致命伤。后来真就落榜了,数学五十来分。在西山二中教书的叔说,读个三本吧,你读这个的成本和复读的一样的,还能早点出来帮忙。后来我就毅然决然复读,不去浔高,回到一中。大姨丈对我说,这些话是该跟你说一下的,假如还考不上呢。我说,读专科。和要复读的时候一样毅然决然。

复读那一年真的挺苦的,每天都是晚十点半之后回家,到家也是十一点,老妈还没睡在家等着说饿不饿,煮个米粉。我开了电视看晚间新闻,说你睡吧。

复读那年的五月,收到人生的第一笔大稿费,160块,两千来字的散文。路过福满家,门前又摆满许多康乃馨。买了个比较大的蛋糕,当然是二十来块的,拿了两支花。老妈还是说蛋糕那么上火,少吃点。我说,呐,今天儿子赚钱了,160。老妈只是笑笑说,生日吃什么。

后来的现在,我都没怎么过生日。正如已经到来的节日,即将到来的生日,在这个夏初翻滚而来,随着阴晴不定的天气。

关于初三的文章8:初三的味道

文/冯硕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初三的味道。

很久以前,当我刚踏入初中校园时,就从许多人口中听说:初三很苦,初三的学生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作业比山高,压力还出奇大,总之,那种生活就不是人过的。

不是人过的?笑话!那高中生怎么依旧活力四射?

志向远大活泼开朗的我——现在想来应该是“愚昧无知+鼠目寸光”——对于以上种种说法并不认同,我还下定决心要轻松地度过初三来击破他们那只能哄小孩的谎言。我很乐观地认为,我的初三,一定会一如既往的轻松快乐又遥遥领先!

眨眼,我也是一名初三生了。好像只过了几天,初一初二时望着整天打哈欠的初三学生满心同情的我,现在却只能望着初一初二整天嬉笑打闹的学生满脸苦笑。

——初三,果真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曾经对初三生活的乐观在开学不到一周时就被浓浓的书香气息和凝重的窒息氛围呛了个半死,而后又被一大波袭来的作业彻底粉碎。而后,而后望着整整一年都没有一节音乐、美术或是微机课的课程表,我顿感天昏地暗欲哭无泪。终于,我体会到了初三的味道,——苦,只是这苦太过浓郁,直接呛得人眼泪都掉下来。又过了一段时间,仔细品尝,我又品出了凄惨的味道。当一群人被迫与欢乐隔绝,当能听见其他学生的欢呼声却又感觉遥不可及,当所有所有的想法都被无限制的搁浅,谁能理解初三的心情?当初一初二在操场上尽情释放活力,而我们却在教室考试,听着外面传来的欢呼,看着眼前的试卷,心里是满满的无奈!

可是,一想到明年的中考,似乎这些又都变成了理所当然:为了好成绩,理所当然地要努力,理所当然地要专心学习,理所当然地要放弃一切与学习无关的。

——成绩,真的是跟努力牢牢挂钩的!

初三,或许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吧,在放松和压力之间进退两难。或许这也是一道坎,认真选择自己的生活,现在吃的苦,以后一定会变为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