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散文

请欣赏图书馆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图书馆散文1:九月的图书馆

文/于依林

有时候我在想:图书馆的门真是神奇,它并不高大,可是一走进那道门,立刻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尽管图书馆处在闹市区,那些喧嚣的市声却仿佛一下隔得很远,人们来到这里也不由得放轻了步子,压低了嗓门。

图书馆楼前有一棵高高的桂花树,树冠圆圆的,秋天散发的巨大香气弥漫了整个院子。有段时间,台阶上总蹲着两只憨态可掬的胖猫,一只白色,一只橘色。据说是有一位读者把它们喂得胖胖的,而那位读者极爱猫,在家里喂了几十只猫。现在,猫咪不知道去了哪里,再过些日子,桂花就要开了。

我走向二楼借书处。一个月没来,书架上又多了新书。有人问工作人员上次借的书不小心弄丢了怎么办,借书处的小姑娘细声细语解答。我翻看新书,下不定决心该借哪一本。借书处的角落里还有一间屋子,从门外可以看见一排排书架,像水底的沉船一样安静,也许那里放置着我年轻时借阅过的旧书。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阅览室暂时没有开放。如果在平常的日子里,阅览室是读者最多的地方。赶上周六周日,期刊阅览室里坐满了人,多是些年轻人,有的奋笔疾书,有的专心对着笔记本电脑轻轻敲打键盘。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纪,青春得让人生出一丝丝羡慕。

周一到周五,老人是阅览室的主角。他们通常来得很早,先是和老伙伴打个招呼,再不慌不忙地从包里拿出老花镜、水杯,慢吞吞地去取报纸、期刊。除了仔细浏览书报,还用厚厚的笔记本认真摘抄,看得出来,他们来这里并不只是纯粹打发时光。

有一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作为图书馆的资深读者,被记者采访过。其实,我真的惭愧。有许多图书馆的常客,和他们相比,我显得肤浅,他们才是真正热爱阅读、真正热爱图书馆的人。比如,有这样一位读者。阅览室里,只要听到“吧嗒、吧嗒……”这样的脚步声,我就知道是他——一位到图书馆像上班一样准时的老人。他拖着沉重的身躯选书、换书,起身、回座,动作有些吃力,两只拐杖静静倚在他的座位旁。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把到图书馆读书当成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记得记者问我:电子阅读如此方便快捷,为什么还要跑到图书馆读书?我当时引用了博尔赫斯的那句名言:我在心里一直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如果现在要我回答,我还会给出几个理由:它包容,它平等地接纳每一个爱书的人。它温暖,它提供了一个可供心灵休憩的港湾。所以,东莞图书馆的读者吴桂春会在即将离别图书馆时写下依依不舍的留言,而图书馆又给予它的忠实读者一个温暖的回馈。

几年前,我们这座城市开始兴建新的图书馆。新馆建在最好的区域,基础设施、藏书……都将有质的飞跃,多么让人期待啊。我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图书馆都会是一棵茂密的大树,读者可以像小鸟一样栖息在青翠的枝叶间,自由快乐地鸣唱。

图书馆散文2:身边的“图书馆”

文/翟戈屹

每次经过克拉水岸,我都会被一座简易的小房子吸引。从猜测它的作用,到迫切地想走进去一探究竟,几经申请,妈妈终于带着我走进了这个知识氧吧!

“图书馆驿站”几个大字是那么夺人眼球,我迫不及待地推了推门,可它纹丝不动。这时,里面穿黄马夹的志愿者叔叔走了过来,按了一下里面的按钮,门一下打开了。我走进去后,志愿者叔叔向我介绍道:“小朋友,用市民卡刷一下,门才能开。你可以坐这里看书,或者用你的市民卡借书。一张市民卡一次可以免费借六本书,每次借书在一个月之内必须归还,没看完可以办续借,否则要罚款,影响你的征信。”

搞明白后,我开始浏览起来,在三长排书架上整齐地放着大约一千多册图书,有文学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我惊喜万分,选择了好几本近期正在寻找的书,如《简爱》、《红楼梦》等。我抱着书走到借书机前,把书放了上去,根据提示流程把市民卡放上去读,点了屏幕上的“借书”,一会儿跳出来——“您未开通此功能”。在志愿者叔叔的指导下,我用身份证将市民卡激活开通后,终于借书成功。

离开图书馆驿站,我依旧非常激动:有了这个身边的“图书馆”,以后我们看书就更方便了!张家港不愧是书香城市,在这寸土寸金的商业区,还给我们开辟了一座精神营养的殿堂!

图书馆散文3:未来图书馆

文/施辰蓉

一天,我在图书馆里看书,迷迷糊糊的,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睁开了双眼,发现我睡在一朵云朵上,清楚地看见了标牌上的字——未来图书馆。

我向四周观看,立刻兴奋起来。许多小朋友和我一样坐在云朵上。他们的姿势各不相同,有趴着的、躺着的、站着的。我心里想着,这个图书馆比之前的好了一百倍,之前只能坐着看书。我往四周看了看,居然还有人坐在月亮上和太阳上。

我看完一本想换一本书看,云朵好像猜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请问你想看哪一类的书?”我又震惊起来,这云朵怎么会说话呢?又怎么会知道我的想法呢?我就说道:“我想看童话书。”云朵轻轻地飘啊飘,把我带到童话书柜前,这里竟然有上万本童话书,我的嘴巴张成了“O”字形。云朵又问:“你要看哪一本书?”我说:“我要看《青蛙王子》。”云朵把我带到书面前,啊,真是太神奇了!我立刻打开书本,认真地看起来。

正当我沉浸在青蛙王子的故事里时,忽然感觉云朵震动起来。哎呀,我要摔下来了!原来同伴看我睡着了,捅了我一下,啊!原来是一场梦。

图书馆散文4:图书馆情缘

文/何宏彦

小时候,图书馆只在我的幻想里。充斥我的童年、让我爱不释手的书籍,就是同伴们手里的那些连环画。那些人物、故事呀,真的是百看不厌。我总是看着自己手里的,还惦记着人家的,竟至日思夜想,把家里能拿出来的玩意都拿去交换,只求一睹,不图拥有。稍大一些时,邮递员成了我的期待。因为村里有一份《中国青年》,所以我总是关注邮递员,关注那刊物的下落。弄到手后,便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地翻看。有一次给队里看晒场,就因为眼睛在书上,没有及时把一群麻雀赶走,被挑稻来晒的大人们瞪起眼睛骂了一阵又一阵。那时节,《语录》是最流行的,可我却最不感兴趣——在我眼里,历书都要比它好看得多。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有了一个图书室(那其实就是个阅览室而已),不过也能借几本杂志来,反复翻看几遍之后再还回去,觉着也还充实。回想起来,我少儿时代唯一看过的的文学原着,是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一本《烈火金刚》。

到师范里读书,才看到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那几年,学习上没什么压力,及格就行;再加上师范学校对师范生有一些文化课之外的要求,所以同学们对文艺方面的兴趣非常浓厚。我对音乐、美术都很感兴趣,学校的晚会上总有我的声影、画展上总有我的作品。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学校图书馆里的书。

师范学校的图书馆,坐落在校园后面一个小丘上,那里是校园的最高处,绿树成荫,非常安静。填写了书籍信息的卡片,分类装在门厅的几个盒子里,师生来借书,就先翻看那些卡片。我们学生可以凭学生证免费借阅图书,但两周才能借阅一次。一开始我们几个同学之间也交换着看。然而,去借书的同学渐渐少下去,而且阅读的兴趣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想突破两周时限去借书,就只有去央求管理员了。说起来真的是非常有缘,因为管理员的丈夫与我是同姓,论起来还是同一个家族的长辈!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老家就在我家附近!因此,只要我去借书,那是有求必应的。不仅如此,我还享受到与老师同等的待遇:可以进入两边的书室,在一排排书架上翻找。在同学面前,我常为自己的幸运而沾沾自喜(多少也有炫耀的意思)。让我得意的除了借书,再就是我的习作总被老师当作例文来讲。有一次,我的一篇文章竟然用白色的油漆誊写在了学校的黑板报上。在师范读书期间,我们组织了一个“古诗阅读与欣赏”兴趣小组,课余时间请王裕典老师给我们讲课。王裕典老师当时已五十多岁,是教我们古汉语的,他的家人不在身边,一个人要照顾自己,还要钻研古籍,而课余给我们讲课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上课的地点也是只要跟学校说一声就行,无需租金之类。我们还组织了一个文学社,刻印了自己的刊物,发些社员的作品;偶或找作家黄复彩老师来点评、指导一下,那也都是免费的。而时下请人讲课,耳闻目睹的都是一个小时多少多少钱,相形之下,真的是特别地怀念师范里的读书时光。

只是三十年之后,回到我的师范学校时,学校已不复存在了,我刹那间很是委屈。幸而还能够见到原教室后面的那个半月池,心情才略微平静下来。再往后面走,又发现那个小丘还在!小丘上的图书馆竟也还在!那半月池,是被嵌进别的风景里才保留了下来的,因而真正意义上值得欣慰的,只有那座图书馆,还在原地,还是原形。虽然大门紧闭,四周也没有人影,更不知其今后的命运,但我知道,这里还存储着我三十余年的缘分!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它永远以图书馆的姿态留存世间!

工作之后,发现县城里有个图书馆,也曾交十块钱押金办过一张借书证。然而四十余里的路程,终于没有让我坚持多少日子,就了结了这段短短的因缘。我就只能在工作之余订几份报刊,买几本书,过略带烦琐的日子,写几篇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文章……只是,忙忙碌碌里,并未忘记有一个去处叫图书馆。市里也有几个朋友,他们还经常去图书馆借书。每次我看那些到书上的市图书馆的印戳,总是纠结难平。无奈市、县图书馆都距离我太远太远。

我与图书馆似乎断交了二十多年,不过并未绝缘。平日里的庸庸碌碌总还觉得生活里缺少点什么。前些年,我也到市里买了一套房子,还到市图书馆听了一场国学讲座。听完讲座,我在那里办理了一张借书证——在“免费”成为笑话的时代,这里是为数不多的提供免费服务的地方。遗憾的是限定两周归还,这样一来,我就只能寒暑假到市里居住的时候,才能去图书馆借书看了,于是我开始盼望退休——那才真正地续上前缘了。

图书馆散文5:我心中的图书馆

文/高畅

我喜欢看书,妈妈也给我买了许多的书,可是有些别人推荐的书,县书店里找不到,县图书馆里供小孩看的书很少,设施也很简陋。我想如果有一个高科技的少年儿童图书馆该多好哇。

这样的图书馆很大,世界上所有的少儿读物都有呢!进入大门,眼前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几排电脑,只要你输入书名,它就会告诉你那本书在几号房间几号书柜内。我输入《呐喊红宝石》几个字,它立刻显示那本书在5号房间17号书柜。

走进图书室,每一类图书都分一个小房间,房间的门上插了个小牌子,分别写着:1号科普类、2号科幻类、3号漫画类……每个房间里都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的书柜,每个书柜都不高,最上面一层我一伸手就能够得到。根据编号,我很快找到了那本书。

我拿着书再往里走,就到了阅读室,明亮的光线和舒缓的音乐让人觉得很舒服,里面还有许多桌椅,我在一个空位子上坐上去,刚坐上去,背后就觉得痒痒的,一看,原来是按摩系统安在了椅子上,正为我按摩呢。我在这音乐和按摩中读起了书,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个小时,肚子有些饿了,向四周看看,旁边还有出售小点心的柜台呢,真是太好了!

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每一个城市都能建起这样的高科技图书馆。

图书馆散文6:做陶罐

文/苏南希

星期天,图书馆举行亲子陶艺活动,我很想为妈妈做一个,就去报了名。结果,我们幸运地被抽中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杨舍老街,等待参加活动的人到齐后一起去。大家渐渐地到齐了,我们就向陶艺馆奔去。到了陶艺馆,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团硬邦邦的陶泥,让我们把它揉得软绵绵的,揉不动的可以在木板上摔一摔再揉。我揉不动,就照着老师说的在木板上狠狠地摔了一下。陶泥是变软了,可是它像宝宝抓妈妈一样紧紧地抓着木板不放,害得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俩分开。

接着是要把陶泥做成各种各样的陶罐。只见老师把陶泥放在转盘上,想拉长就拉长,想缩短就缩短,非常轻松。我一边看,一边想:一定很简单。可到了自己做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陶泥好像不听我的话,东倒西歪,再加上妈妈的唠叨,我的神经完全崩溃,陶罐最后竟然散架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妈妈伸出了援助之手,手把手教我做了一个。虽然样子不是很好看,可当我在上面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那陶罐竟然变得漂亮些了。

虽然这次我没能独自为妈妈做一个陶罐,可我觉得妈妈不会怪我的,因为我们俩一起做陶艺的情景会一直铭刻在我们心中。

图书馆散文7:心上的夜

文/第五颗星球上的灯夫

从图书馆出来,天已经变成了暗暗的灰蒙。黄昏时的那一阵骤雨,让今晚的空气多了一丝清新。夜,也显得格外宁静!

站在广场边,不时转头望向路口,公交车却迟迟不来。倒是偶尔拂过的夜风,让人顿有清爽之感。想着这样的夜晚闲步回去也不失为一件怡然的事,索性也就放弃了继续等车的念头。

路灯映着树叶的影,清浅的打在湿漉漉的沥青路面上。我刚刚才转过身,它便好似也动了起来,从我面前瞬间跑去了身后。

一直都不太习惯城市的灯红酒绿,总觉得它太过喧嚣!于是,舍了车水马龙的近道,特意寻了稍远的莞樟路走。由于是绕城线,所以路的两旁没有什么店铺,全是草坪。往来的车辆虽不少,但却很是清静,不似城市的中心道那么繁华。

绿道靠马路的一侧种着高大的菩提榕,茂盛的枝叶已经完全蔽住了下面的路。夜风吹过,有雨水滴落在身上,很是清凉。

夜,沉静如水!今晚,这片刻难得的幽静,让它显得愈发的辽远而深邃。心下忽的就生出一种清明之感来,仿若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一停下脚步,便能听见它窸窣的声音。

此刻,我的心里溢满了欢喜!我面带微笑,注视着迎面走来的每一个路人。在即将走近的刹那,低头与他们擦身而过,彼此细碎的脚步便消失在了这夜的沉静里!地面上,树影随风轻盈的摆动着,像极了谁生命里的那些流光 … …

走着走着,前面突然就有了喧闹。原来,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转进工业区了。

回到宿舍,心里仍是浅浅的安静。这种感觉今晚已经如影随形了我一路!这一路,它敛了我太多琐碎的闲愁。让我有了短暂的时间,把那些凌乱得无处安放的情绪,堆砌在了笔下这轻柔的文字里。

只是,我不清楚:今晚,到底是我走进了这沉寂的夜;还是这夜从此住进了我的心里!

—— 波 于2012年8月16日 夜

图书馆散文8:话说“图书馆春节不打烊”

文/郭元鹏

今年春节期间,很多城市的图书馆都不“打烊”。

“图书馆春节不打烊”,有人认为没有多大意义。其观点无外乎这样几个:其一,春节期间到图书馆去的人并不多,读者寥寥无几。其二,图书不是赚钱的方式了。其三,娱乐方式多元化,即使有人想要阅读,也未必需要到图书馆里去。

是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似乎“图书馆春节不打烊”也只是一种形式,也只是一种寂寞的坚守。不过,看问题不能如此教条。“图书馆春节不打烊”的意义不在于能赚多少钱,不在于为多少人服务了,而在于文化的坚守,恰恰是这种坚守的精神是最可贵的。

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随着阅读方式的多元化,纸质图书需求确实大不如前。可是,图书阅读在留给我们一个渐行渐远背影的时候,依然有小众需求。虽然不能为大众服务了,但是也要为小众搞好服务。社会上阅读图书的人少了,痴迷图书阅读的人也还存在,这部分人在春节期间还是有到图书馆里逛逛的习惯的。春节期间,理应满足小众需求。再小的阅读诉求也是诉求。

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图书馆还将阅读区、报刊区等等进行春节开放,满足一部分人到图书馆阅读报刊的需求。尽管说,很多人已经习惯于电子阅读,已经习惯于点开网络阅读报刊。但是,阅读纸质作品还是有市场的。阅读纸质作品的快乐,是电子阅读所不能取代的。书香阵阵的阅读环境依然是一部分市民难以割舍的。“图书馆春节不打烊”的坚守让我们看到的是为小众服务的担当。

“图书馆春节不打烊”是一种宣誓。这是要告诉人们,无论世界怎么改变,无论生活怎样精彩,有一种精彩都不能消失,文化是我们的根,即使不能枝繁叶茂,也要让文化坚守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化和阅读,书香和汉字永远是我们的灵魂,无论娱乐的载体如何丰富,有一种阅读的方式都值得我们“把根留住”,即使图书馆里只是读者稀稀拉拉,也要为阅读的孤单背影敞开一扇门。

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元的。到图书馆里读书、借书,都终将不会消失。春节是传统的,传统的阅读方式理应有坚守的情怀。这坚守的不仅是岗位,还是对文化的深情厚谊。“图书馆春节不打烊”,全国各地城市的图书馆都这样在坚守。其意义不在于营业收入多高,而是我们多么的敬畏文化,敬畏阅读。

电影曾经远去,人们也曾经固执的认为,有了电视,电影很难再复活了。而事实怎样?电影再次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谁能说传统阅读方式就没有起死回生的一天!这种坚守是为了传统阅读方式的“再回来”而坚守,坚守是寂寞的,也是美丽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