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文章

请欣赏难得糊涂文章(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难得糊涂文章1:难得糊涂

文/冰雪莲儿

秋日。暖阳。

踏着满地落叶,踩碎一地惆怅,忽然就想,若有友人相伴,于这飒飒秋风中倾诉心语,该是多么惬意。这样想着的时候,呼喇喇脑海中一个人的身影跃了出来,她就是——难得糊涂。

与她做同事已是多年,却一直是两条平行线,互不相扰,客客气气。偶尔之间,发现彼此都热爱着文字,对着文字有着一份痴迷,便热络起来。我,蓝色眼睛,她,天然一个“铁三角”,只要其中一个人有得意之作,或是有了些许感慨,只要手在肩头一搭,三个脑袋便凑在一起叽叽喳喳,文人的酸臭气便弥漫开来,于是办公室的人戏称我们是“三坛醋”。她的文字功底深厚,有着我不可企及的深度与广度,她的那篇《稍等》将一份略显凄凉却又不乏期待的心情诠释得淋漓尽致,你看:“稍等。无限地不喜欢。有许诺,有期待。给你无限的向往,一分一秒地熬过,却又不知何时是尽头!”开头就让人浸入一种忧伤的气氛中,令人欲罢不能,一口气的将下来,不由得慨叹她文学底蕴的深厚。结尾处,轻轻一点:“如一支罂粟,妖艳着,美丽着,孤单着。却原来,是一粒沉香屑!”令人无限遐思,心底不由得下起绵密的细雨,感叹:多情总被无情恼,自古红颜多薄命。她善于将生活点滴编织成文字的网于是琐碎在她笔下便氤氲一股浪漫的气息,你看她的《十字绣》:“轻挑细捻,前引后穿,在纤指银针的翻飞交替间,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看着让人赏心悦目,成就感十足。

心在此时,平静如水,洁净如水。仿佛入了禅,心中有花,眼中有花,什么都可以不想。与四季低语,携清风细雨呢喃。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抚慰,也是一种满足。”你看,在别人看来是既伤颈椎又伤神的十字绣,楞是让她描绘得妙不可言,似乎若是不绣十字绣,便枉费了这来世走一遭的机缘,便糟蹋了“女人”这个词。于是,生生被她拉上了“十字绣”这条“贼船”,也女人了一把,也过了把淑女的瘾。

因了对文字的热爱,我们有了很多共同的文友,我是极懒的,现在总是疏于走动空间,即使看了也懒得评,于是很多文友觉得我孤芳自赏,继而疏远了许多。而她,却是一腔热情,文友有了新作,她必会细细地品,认真地评,并潜心地学,于是她的文字便一日千里般进步着,对此,我是真的有点羡慕嫉妒恨了。

她的名字是”难得糊涂“,而在生活中却是经常糊涂的,是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比如,她可以把蒜苗当成葱来买,可以把一斤肉都作为鱼香肉丝的配料,然后忘了放糖,却放了醋。前脚告诉她炒这种菜不放醋,后脚她便在电话里大叫”能酸死个人“,能把人活活气死好几回。她的老公气得有好几次都在网上发布招聘启事,声明只要能分清蒜苗和葱就可以应征,这一举措把我们笑了个前仰后合。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犯了错,你一批评,就眨眨那双大大的近视眼,一股无辜的样子让你都怀疑是不是冤枉了她,甚至心底还会泛起一股疼惜之感,若是实在赖不掉,她就羞羞地笑着,做做鬼脸,那种调皮的样子让你都不敢相信她已是奔四的人了。

写到这里,我的嘴角微微上扬,因为我想起了一件让我想起来就笑的事。那天,蓝色眼睛画了一幅古代美女简笔画。蓝色眼睛也是一个奇女子,她会写美妙的文字,会插花,会画画,若是放在古代,那绝对是一个大家闺秀,是一个安静且沉静的女子。这糊涂姐看见了,也来效仿。不一会,她的大作完成,扔在桌上就去上课。我拿来一看,差点没把鼻子笑掉。你瞧瞧她笔下的女子:眼睛一大一小,还是三角的,嘴巴比朱元璋的还歪,头上的花也摇摇欲坠。拿给大家一看,满室皆是笑声,有的人眼泪都流下来了。这时候,下课回来的她倚在门边,半是期待半是羞涩几分调皮几分耍赖地望着蓝色眼睛,巴巴地等着她的评价。蓝色眼睛气呼呼一句:”重画!“她便箭一般射向桌子,细细画来。引得我们又一阵哄笑。

这样一个粗心的女子,对工作却是极认真的。若是逢上她备课或是改作业,就是再有多美妙的文字多吸引人的事情她都置若罔闻,若我不识趣硬要叨扰,便会招来一声断喝“没空!”我便悻悻地走开,巴巴地等着她的“临幸”。对于学生的作业,她极其认真,读到精美之处,便会摇头晃脑,甚至给学生写一句:“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的是享受,谢谢!”

她也是一个极孝顺的人。尤其是对于公公婆婆的那份孝敬让我们很是敬重。那日,我看了一篇文章《转身,便是永别》,便信手写了一篇相同题目的文章,不曾想,一语成谶,没几天,她的婆婆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深深地悲伤着,在空间了写到“刚看见一篇叫做《转身就是永别》的文字,婆婆便离开了人世。让我情何以堪?“看得我眼里泪珠打转,也深深愧疚着。她却对我说:“她的离去,与莲儿无关,与命运有涉。”让我的心稍稍舒展。

于是,公公便像一个老小孩一样,被她呵护,被她心疼。她在《老小孩》里写到:“那天我和老爹说住房的事,“爹,你冬天住这套,天气暖和了就住宽敞的那套,你看好不?”他耳朵有点背,我凑在他跟前大声说。他听完,很认真地点点头:“嗯。”那语气,那神态,很乖的,就像一个孩子!我当时就站在他身边,心猛地一震:老爹真是老了,他需要我们的照顾了!“你看看这语气,这情感,自然流露,毫不造作。在孝顺公婆这件事上,让我敬佩的是,她从不斤斤计较。她不像别人一样计较别的兄弟妯娌是如何对待老人的,她只是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做法行着孝道,这让偶尔也会向老公抱怨我对公婆付出比较多的我深深地羞惭着。这与其说是糊涂,不如说是睿智。

而今,我们不在一个办公室很久了,遇上有了灵感或有感触,又想伸出手去拍她的肩膀,触及的,却是冷冷的寂寥与伤感。这时,就会慨叹,我们三人在一起的那段时光,真如置身天堂一般。

行笔至此,我便感慨,这样一个睿智又糊涂,细腻又粗犷,感性又理性的女子,真是上天的一道得意之作。有你相伴,我该感恩的。不是吗?

难得糊涂文章2:心明泽清,难得糊涂

文/无眠

时间久了让自己的心

慢慢的淡忘了许多,慢慢的放下了许多,懂得珍惜,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用微笑去面对,懂得封存记忆,压抑心情,把一切放在心底,只有静静的夜幕下才是真实的空间。才能静心思考,静心才能看透一切都是虚伪掩盖的假象。

人生的旅途过客太多,能长久保留的才是最值得去珍惜的……

生活是没有模板的,只需将心灯点燃。如果笑能让我们释然,那就开怀一笑;如果哭能让我们减压,那就让泪流下来;如果沉默是金,那还需要解释什么呢;如果放下能更好的前行,为什么还会执迷不悟的扛着。面对了,是心的强大;放下了,是心的豁达;自在了,是心的家园。智慧不是形式,一切从心出发。

漫长的时间长河之中不知道自己承受了多少痛与苦,不知道一直在逃避躲藏的的心

无数次流泪到天明,如今迷茫的黑暗中透出一丝的光明,不知道这一丝光明可否让自己从获新生,脱离苦海从黑暗中走出,去接受那渴望已久的黎明。开心和幸福源于内心。

有时候压抑隐藏在深处,默默的承受一切,一个人在苦海之中行走,孤独的身影游离于黑暗之下,唯有最好的朋友一直陪伴着我前行,让我坚信一切都会过去,终有一天会拨开云雾看到真正的光明,看到一个真正的自己。

佛在心中,信之则佑你一生,无信无需多言多语,万事皆有因果,一切因缘际会,珍惜每一次的相遇,珍惜现有的一切……

静夜优思何以明,心静了才能看的清,然而看的太清心会痛,心会烦,有时候就像古人云:难得糊涂……

心明泽清,难得糊涂

心明泽清,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文章3:难得糊涂

文/孔明

只要有人在我面前说“难得糊涂”,我就忍不住想笑。“糊涂”是啥宝贝,还“难得”?说此话者十之八九鹦鹉学舌,未必明白个中深意、真意、本意,更未必觉悟其出处才是值得玩味处。以郑板桥的“大智若愚”,何出此言呢?恐怕说来话长。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郑板桥是五十后步入仕途,官至县令,政声赫然,政绩卓然,百姓欣然,却十年间原地踏步。六十一岁时,因为潍县岁饥,他为民“请赈”,忤逆封疆大吏,不得不乞病归里。自题“难得糊涂”时,他已五十九岁,接近耳顺了。官场摸爬滚打,宦海波诡云谲,身为七品芝麻官,他焉能无动于衷?显规则,潜规则,官场各种游戏规则,他应该洞若观火。故尔,如果他说“难得明白”或者令人不难明白,说“难得糊涂”却不知令多少人越发糊涂!但凡有心人就不能不暗自寻思:郑板桥自题“难得糊涂”,是直抒胸臆,还是偶有所感?是警示自己,还是启迪后人?是另有所指,还是标新立异?“糊涂”的前提应该先得“明白”,然后才或者若有所悟,然后才有资格做出“糊涂”姿态而不被人真当作“糊涂虫”看待。这样的“糊涂”,当然“难得”了。就以郑板桥为例:身为官场中人,一些事肯定他不屑于去做,因为他有文人的傲骨;一些事或许他不忍去做,因为他有做人的底线;一些事他可能反对去做,因为他有孔孟之道的坚守。洁身自好的结果常常孤立无援,我行我素的结果多半不会是好果、甜果、累累硕果,而是苦果、酸果,甚至毒果。他的孤立、孤独、孤守是可以想象的;他的失望、无望、绝望是不言而喻的。不被上司待见,仕途必然黯淡;不被同僚接纳,仕途必然不妙;不被下属理解,仕途必然寂寞。当他“难得糊涂”的时候,其实为时已晚,恐怕只有急流勇退一途了。

“难得糊涂”对后世影响巨大,应该是因为郑板桥名气太大。官在仕途,未必人人认同“难得糊涂”,也未必时时处处都把“难得糊涂”贴在脑门子上。一个官员的办公室墙壁上如果悬挂“难得糊涂”条幅了,恐怕是仕途红灯高亮,进步无望,甚至不得不走下坡路了,至少是心灰意冷、不思进取了。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官员爱上“难得糊涂”了,应该是与郑板桥“心有灵犀一点通”了。是否真通,姑且不论,但不能不有此一问:意义呢?恐怕五味杂陈,一言难尽。当今官场中人,能与郑板桥比肩者有几?有谁?郑板桥乃是文人出身,不按官场潜规则出牌是性情使然,未必有多高深的所指,也未必有多玄妙的哲理,不过是兴之所至,以笔墨抒发一点感想、感慨、感触而已,至于应有之义或者弦外之音,只有见仁见智了。

作为官场格言,“难得糊涂”早已穿越庙堂高墙而转为走街串巷一般的叫卖吆喝了。那些把“难得糊涂”吊在嘴上的人多半不以“糊涂”自居,而以“聪明”自诩,顶多把“难得糊涂”理解为“装糊涂”而已。人在江湖,人心难测,糊涂是可以装的,而且是蛮管用的。但“装糊涂”容易,说“难得糊涂”还真“难得”呢!试想,心里明得跟镜子似的,却要以浑然无知的面孔行走人世,那是怎样的一种别扭、无奈、折磨?时下自作聪明的人居多,装糊涂的人更多,而真糊涂的人也不会更少。一些话虽然反能说,正也能说,但说归说,谁最后埋单呢?大家都“难得糊涂”,等于都“装糊涂”,那结果呢?是大家受损失,不是吗?譬如吧,一些落马的贪官看上去精明得像猴子,实际上糊涂得像臭虫!对党纪国法视而不见,或者视同儿戏,“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与掩耳盗铃何其相似乃尔。此辈之所以官运亨通,多半也是“物以类聚”,苍蝇爱蚊子而已。葫芦僧办葫芦案,官官相护,糊涂蛋当然大行其道了。此辈之所以有恃无恐,也是因为国民都自作聪明而“难得糊涂”了。

“难得糊涂”,小焉者是明哲保身,大焉者是人格堕落。不担当,不负责,各顾各,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鼠过街当然大摇大摆了。大水冲了龙王庙,只要不淹自留地,多半人暗自庆幸。实际上呢?一言以蔽之:“难得糊涂”就是犯迷糊,就是大糊涂。

难得糊涂文章4:难得糊涂

文/崔杰

赵伯伯是我老家镇上的一位生意人。按理说生意人大多特别精明,可是乡亲们背后送给他的评价却是——“糊涂了大半辈子”。

赵伯伯最初是靠磨制豆腐发家致富的。当时市场上卖的豆腐里大多以石膏为添加剂,可赵伯伯却一直沿用传统工艺——用卤水点制豆腐。谁都知道,卤水点制的豆腐味道好,有营养,但出货率不高。而赵伯伯就是不懂得与时俱进,稀里糊涂地守着老法子。说来也怪,那些用石膏点制豆腐的店铺一个接着一个或关门,或转产,而赵伯伯的豆腐坊却一天比一天红火。慢慢地,赵伯伯的豆腐坊越开越大,最后办成了一家专门加工豆制品的工厂。

赵伯伯不忘带动大伙儿一同致富,招了不少村里人去厂里上班。村里有位以鼠肚鸡肠出名,被大家称为“老抠”的村民亦来报名。大家劝赵伯伯:“这个人对人一向斤斤计较,你招他进厂做工,肯定会吃亏的!”赵伯伯笑着摆摆手:“一个人过去怎么样我可管不着,我只要他以后干好了就成!”大家无法理解,说赵伯伯糊涂到了不明事理……结果那“老抠”到了赵伯伯的厂里,被安排在质检科工作,你别说,那“斤斤计较”的“特长”还真的派上了用场——他对每个生产环节严格把关,厂里的豆制品质量层楼更上,生意也更加红火了。

赵伯伯稀里糊涂地赚钱,稀里糊涂地用人,甚至还稀里糊涂地花钱。

前几年夏季天气干旱,村里收成不好,有些村民手头拮据。几位老乡商量着向赵伯伯借些钱以解燃眉之急。他们为难地向赵伯伯开口,未等他们说完,赵伯伯就从抽屉里取出一沓现金:“这些钱你们先拿回去用着,不够就吱一声!”几位老乡掏出纸笔要打借条,赵伯伯连忙摆手:“都是家里人还打什么借条?我难道还信不过大家?再说我能有今天还不都是仗着各位乡亲帮衬?”连“驱”带“赶”地送走了他们。乡亲一走,老伴冲着他直嘀咕:“怎么也不问问情况就借!连张借条都不打,到时候他们还不上咋办!”老爹摇着蒲扇道:“人家有难处才开口的,问多了不是为难人家嘛!再说了,我这钱赚的谁的?还不都是这帮乡亲?就是一个子儿不还,我这也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几句话把老伴说得服服贴贴。

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年初赵伯伯和老伴在县医院体检,医生单独留下他老伴通报情况。看着老伴走出主任室后闪烁的眼神赵伯伯也不追问。回家后,赵伯伯将豆制品厂交给了儿子儿媳,自己除了配合医生治疗,整天乐呵呵地与村里那帮老人下棋、喝茶、跳舞,看起来神气活现!村民觉得他“病糊涂了”,连自己的病情都不过问,赵伯伯却给了这么个解释:“要知道那病干啥?徒增心理负担!还不如蒙头过,轻松自在地多活几年……”依旧精气神十足地满村遛弯儿。赵伯伯就这样在村里人不解的目光里稀里糊涂地安享着“余年”。

前几天赵伯伯又去县医院体检,检查结果是:他的“绝症”竟然神奇地痊愈了!我中秋节回老家探亲,看了趟赵伯伯,见他身子骨硬朗得还能挑担!我向赵伯伯讨教养生秘诀,赵伯伯乐呵呵地给了14个大字:“凡事不往深处想,留得糊涂天地宽!”

嗬!看来赵伯伯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生意人,还是一位诗人和哲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