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文章

请欣赏寻梦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寻梦文章1:书香寻梦,做一个极致女子

文/宋鸽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丝一柱思华年”, 十年韶华,从豆蔻年华到激情飞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追寻。我天性活泼,快人快语,特立独行,一个典型的90后女孩,在很多人眼里我就是个桀骜不驯的“疯丫头”。也曾豪情万丈,也曾凭栏暗伤。只是流年摆渡,岁月无声,青春不羁的背后,内心却总有一个追寻,想成为一个博学多识,温婉细腻的女子。偶一日看到《秋雨系列散文》,便沉浸其中,后来文字流韵,浸染着时光,涤荡着心灵,如春雨润物,滋养心田。自此,便徜徉累牍,幸放飞执念,方得从容。这十年,自己成了寻找一个心灵皈依的门徒,不为繁华,就为追寻深邃安宁,不为清高,只为做一个极致女子。

享受阅读,触摸时光的雕刻。秋雨系列散文将自己独特的见解溶于文字中,用自己的脚印踏遍祖国的山川大地。通过对历史古迹的描写,向世人揭示了蕴藏在这些名胜古迹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正如先生所说:“无论时光走得有多远,无论我们是否已经将自己丢弃,但是一切都还在原地”。时光不仅雕刻了古迹和一切,更是雕刻了文化的重量。从漫漫黄沙弥漫,黄河文明的兴衰;从寂寥旷远中,将积淀千年的历史进行真实的还原,到清新婉约的江南小镇,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典雅柔媚,将江南文化的那种婉约和清新展现的淋漓尽致。摒弃了华丽的辞藻,用最平实朴素的语言,将我带入到每一处景物中去,和先生的才情一起寄情于山水之中。对文化的敬畏、忧虑和深思,都让我神往,哪怕化一只追寻文化烛光的飞蛾,也会义无反顾,纵然化作飞灰,也愿意那一刻绚烂的绽放。在文化的徜徉里,我是一只忙碌的蝼蚁,只是流年如风,思考浅显,但我一直坚持前行,顾不得那些摩肩擦踵的人流。

享受阅读,让内心更加平和。低眉细品书香,摒弃浮躁的心,让自己沉入生活的底层返璞归真,是体味实实在在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高度。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正所谓,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华朴实无华。阅读的浩气滋养着心性,是一种浩然而不娇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和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良性的智慧与思考,一种通透的哲思与参悟。把心灵放空,携一缕美妙的阳光,自在、清净、自然,不只顾索取,修一颗菩提心,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并非不回忆过去,预计未来,而是专注于过程,一个过程只干好一件事情。回忆就专心回忆,展望就是展望,劳动就专心劳动,吃饭就专心吃饭,食不语。故而智者在凡尘俗世中,都能参出禅意,悟出本真。

享受阅读,从此学会懂得。一页页墨香翻过,心灵随时光之弧而翩跹。跟随智者懂得心灵,精神上才有共鸣;懂得在乎,陪伴里才有心疼。懂得,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灵相通;是你许我柔情几许,我许你两心不忘的永恒。阅读让我懂得珍惜,而珍惜重在懂心。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被伤害了依然会选择宽容,被误解了依然会选择原谅;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一程山水,一份珍藏,一世淡然,让心灵静守淡然。书香的浸染,在无声中行进,在平平淡淡中饱满,亦在深深浅浅中永恒。张爱玲曾说过:“在这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而承担的内容和后果,自是从懂得开始。

十年的阅读,犹如最可靠的情人相伴,让我平淡安静的生活和工作,无大风大浪,只是涟漪轻舞,时间不亏待每个努力的人,恋着一份静好的岁月。一杯茶、一本书、一刻惬意的时光,不同在一岁年纪一岁心,在心中种下一棵菩提,便静等花开。阅读,让我做一个静好的女子,不再害怕落泪,韶华轻负的浪迹,虚掷青春的薄凉,追思往昔叹流年不再,抚今惜时念光阴无恙,寻梦书香,只为做一个极致女子。

寻梦文章2:寻梦

文/泪痕

昙花一现,只为绽放那属于自己一刻的美丽;雄鹰翔空,只为圆自己心中的那份梦想;鱼翔浅底,只为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惬意生活 。

穷尽一生所能,只为圆心中的这个梦。

昙花为了这个梦,而甘愿用一生来等候;苍鹰为了这个梦,而甘愿忍受千万次的折翅之痛;游鱼为了这梦,而甘愿承受漫漫寻求路的孤寂。

只因心中有梦,才成就此生。阅物思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为梦而搏,为梦而行。或有曲折,或有磨难,或有消沉,或有失败,可你又何时曾甘心认输?在冲向梦想的彼岸途中,没有风雨相伴,是不会呈现出艳丽的彩虹。

心中有梦,苦难何惧,仰望天空,踏步向前。

别问结果如何,只为曾经拼搏。或许寻梦路途艰辛而遥远,或许会跌的伤痕累累,但这些都不会阻挡你寻梦的脚步。它们的阻拦只会更加激起你的斗志,只会更加坚定你寻梦的信念,只会更加?增添梦的色彩。

昂起头,挺起胸膛,迈开步伐,为你心中的梦而战,不论结果是喜是忧,只为心中无怨无悔!

寻梦文章3:寻梦的年代

文/天涯月独明

我仍在挣扎着我的梦。

梦当然很美,令人一想起就忘乎所以,忘了现实的残酷。

可是梦终于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被击打地粉碎一地,只留得闲影碎片在心中凋零,除了叹息只有叹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单调平乏的生活渐渐淡褪了五彩斑斓的激情,更不消说什么憧憬了。常常的,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梦到底存在吗?抑或一切原本就只是个梦?在那些似乎梦醒时分的日子里,心里一片空虚和怅惘,人变得颓废极了,我好怕,残褪了梦的空白该如何来填补?啊,难道一切都只是个骗局?小时侯师长们替我们勾勒的美好蓝图,长大后自己编织的五彩之梦,这一切,难道真的只是海市蜃楼,可欲不可求的吗?这心呀,就像断了电的夜空,漆黑一片!一个人走在深渊似的夜路上,心掉进了茫茫的夜网里。美丽的女神啊,我该如何面对这深不可测的孤单与黑夜呢?路,迷失在了远方,我的视线渐渐模糊,思绪渐渐紊乱,哎,我需要被拯救!可是又有谁可以来拯救我呢?我极力搜寻,居然找不出一个可以疗救我的人。我彻底的失望了,难道这就是生活,无情、残酷?我开始相信了,不,是不得不信了!

是的,是的,生活不应该是一场不着边际的梦了,它不应该老是躲在不切实际的幻想里,它需要“见光”!或许,我们本不该有梦,那只会带来痛苦?或许,生活原本就是如此,只是我们误解了本不该误解的东西?啊,不多想了,让一切随风去吧,我需要换得一个新生,重新寻求一潭活源,去激起生活的浪花!我需要一股力量和信念,去更新我的梦和人生!

哦,我仍在继续我的梦和信念!只是,旧的我在死去,新的我在重生,我不会坐以待毙,我要进取,进取,进取!

寻梦文章4:心自飞花寻梦音

文/悠远山歌

南方的冬天少去了往年的寒冷,在冬季的最后几天,气温居然高达二十五六度,冬如夏季,动步汗涔,一态反常的天气,使人迷惑,使人显得那么不适时宜。或许是习惯了在冬日里感受那种萧瑟和凛冽,使大地在安详中蕴育一份严谨,静待蓬松的土壤开出新嫩的生命,静候漫天飞舞的雪花,我虔心的祈盼。

念想总事与愿违,于是在最后的冬季少去了往昔的浪漫,也凋落了莫名的惆怅和失落。

在春节的歌舞升平中,春天就这样如期而至。人们带着愉快喜悦的心情带着新年的祝词互相恭贺马年大吉,马上有钱,马上升官,马上福喜临门,马不停蹄走亲访友,着实热闹非凡。年味的情愫在春天播下了幸福的种子,带着一份灿烂,带着一份向往,带着一分收获,带着一份满足,走进了春天。

于我而言,理所当然喜爱春天,因为我知道,春的萌动万物苏醒也是百花妖娆竞相开放绽放属于春的诗篇。

而我任然守候固盼着属于心中的一番净洁,时刻翘首,时刻期见,那一份留守心底的爱恋。

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在初春傍晚时分敲打着瓦檐,舞动着梦的呓语把我从睡梦惊醒。我迫不及待披上棉袄,凭窗伫望,只见流泻不断细如珍珠的雪豆在对面的青瓦上跳跃舞蹈,晶莹颗粒似幻似迷仿佛是带着古老的印记在一笔笔素描的画像,又像是空灵的语言我行我素素染一具瓷器,把青青的颜色慢慢涂抹成一旷无垠的洁白。这历久的企候终不失内心深处的渴望,就这样傻傻的望着,呆呆的想着,忘却了寒冷的朔风一丝丝灌进我的衣襟,眸子的深处尽是思绪翩跹,放飞在那个无尘的世界。

我张开怀抱簇拥着你,你打开心扉容纳着我,我只想寻觅在无尘喧嚣的世界放飞心绪,早春,是不是花丛锦簇?今天我想在旷无人际清幽流湲间弹拨一曲恋歌,在空灵峡谷中尽情释放自己,在山的伟岸面前挑战懦弱的心怀,淋漓尽致展现独特的自己,你能否看见?是否听见?

站在公交车路牌下,看着宽广的城市马路,昨夜的雪一丝丝融化,只有零星雪豆一抹抹还残留在街角角落。顿时,心生伤感,只想早早离开城市去到哪一方飞天漫雪之地。

驴友相约去看冰挂,这是我第一次出行,当然应其中一位要好的朋友相邀,我不是旅行家,更不是驴友,看雪的目的恐怕只有自己潜在内心清楚,一为盛情难却好久不见,二为心情,三为情缘,至于有没有冰挂那就要看上天的眷顾了,我独自这样想着。

车环资水公路盘旋,约一小时后在辖区新邵县的大新乡停下,抬眼望去前面一座座高山耸立,远处山脉起伏重重叠叠将最高的山峰隐匿在烟雾云霭中,由于山区结冰,盘山公路也就无法使车行驶了,只好下车和驴友们徒步前行。

驴友说铜鼓岭海拔一千三百米不算很高,但在结冰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要跟着前面的人走,队伍不要拉的太长,以免出现意外。话毕,驴友们一个个穿上钉鞋套,套上护套。而我是个门外汉,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准备,只带了一拼矿泉水,暗想,没有装备,为心中的目标,为远处祈盼的心灵,我一定要攀上山峰!

登山之前,好友看着我没有装备,就把鞋钉给我穿上,早晨的空气湿度很低,沿山路曲曲弯弯行进,一路山风刮过,卷起冰雪打在脸上滋滋生痛,行至半山,天空下起了雪绒,它飞舞曼妙,素素净净落在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身上,片刻上衣覆盖成洁白的装束。放眼望去,空旷的山谷披上一层层银装,黄土、枯叶被裹上白莹莹一色,青松、竹林一一被雪压弯了腰,此刻的韧性和刚毅无不被雪的降临雪的柔润感到惊叹,以至感叹大自然的工笔有着浑然天成融入奇妙的景象和壮观,美轮美奂,美妙至极。

走了一程,老驴友开始脱衣服,说:“大家不要待到出汗了才脱衣服,以防着凉。”这真是经验之谈,受益匪浅。我赶忙放下包袱,脱掉一件毛衣,收起行囊继续向上。

约两个多小时,来到一个村庄,说是村庄其实只有七八户人家,在半山最高处的那户人家落脚,我们卸下行装招呼老乡,应声老乡从木房走出,后面跟着他的老婆和一个娃娃,老乡认识我们当中的一个老驴友,大家拉家常无拘无束开心地聊了起来,老乡的老婆赶紧在原始的灶炉升起来火,看着一堆堆树枝干柴递进炉膛,欢快的噼里啪啦声在寂静的山庄绘出甜美的景象,真是暖心的村庄暖心纯朴的老乡。几个女驴友从包中拿出一些糖果饼干还有水果递给那娃娃,娃娃生生地躲在男主人的身后,我的好奇心在那刻驱使下,从她们手中拿起几块饼干塞在娃娃的手中,娃娃生硬地握紧小手不曾张开。我笑笑的说:“几岁了,吃吧,别怕!”在娃娃爷爷肯许点头下,那娃娃接着了我们一丁点的爱意。看着娃娃招人喜爱的模样,看着那一双清纯的眼睛,我的心总有莫有名状的心疼,或许感慨孩子对未知世界的认从,也或许是封闭的山村使他保留着世故代代的相传不曾脱离的本质吧!

在温暖的木屋,大家吃了两碗鸡蛋甜酒,又开启了登峰的里程。

沿着峡谷往上攀沿,路愈来愈狭窄,丛林密布遮掩小路,不仔细辨别是无法分辨上山的路径,雪压着树枝低垂,紧紧挨挨只能匍匐慢慢前行,被雪覆盖的杂草时而平坦时而坑坑洼洼,深浅不一,有时看上去平坦,踏上去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不知走走爬爬行了多久,但听见头顶上方哗哗水响,溪水潺潺,滴答着欢快的节奏,好不容易拐过几处弯道,爬过几处丛林,在稍开阔的地带眼前横亘一条沟壑,溪水有声,人有情,喘喘气,原地小歇,聆听一缕纯清,感受清澈透底的韵律。拍拍照,享受人与自然的亲近融为一体,多么的亲昵奇妙,多么惬意的美好。

领队的驴头不等大伙久休,紧紧催促,我们知道在雪地不能久久逗留,如果不运动不活络筋骨,是会冻伤或受寒的。此时虽已疲惫还得打起精神跟随领队另辟蹊径。

爬了两个时辰从另一条路上山,路更加崎岖,我们几乎是一步步爬行,回头望望,已置身山崖边沿。天空飞舞白雪,悬崖峭壁下烟雾缭绕,四周白雪皑皑,枯草上凝结一根根冰棍,开阔的地方一眼望去成了冰的雪原,高矮不一参差不齐的树林都披上了厚重的素洁。

我知道自己从小就有恐高症,此刻的我浑身发抖,也从未爬过这么危险的地段,更别说是爬雪山,也许是驴友们看出了我脸的苍白,也或许我在微微颤抖吧?他们大声说道:“别看下面,抬头看上方,贴着悬崖里面慢慢走,慢慢走。”在他们的鼓励下我一步一步爬上了山崖。

山崖是平坦的,驴友搀扶我坐在一块石头上,没有过多的言语,可我的内心充满着感激在心海翻滚,是鼓励,更是为突破自我,我走过了最后的二十几米的生死距离。

望望上方还有一百多米就到达山巅,脑海突然闪现了杜莆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是呀,回望走过的历程,一路上的确看见了几只黄鹂在树梢上跳跃低鸣,卿卿我我,我不曾打搅它平静自在的家园,我喜欢静静的看它们翩跹起舞,舒展柔美的身姿,可雪的韵律和雅姿,在一途中静静地落在了心田,我想,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是那不过适宜的等待,雪,是永久的,是这一世我再也无法抹去的痕迹!

凉飕飕的山风还在肆无忌惮掠刮,雪还在空灵旋舞,我顶着风雪踏上了山巅,回头脚下的痕迹,这有我许多素不相识只有一面之交的驴友,友谊却是这样的纯粹,我只知道他们的网名叫,宝庆论坛的坛主一号、叶子、道子、兔子、清扬等,还有一些我叫不出的名字,可他们的为人态度和乐观精神无不感染着我,在他们的带领下,我挑战了自我,也挑战了我的极限,回首放眼,风光无限,好美的雪原!

山丘的一草一木就这样静静定格在我的世界,怀抱这上天恩赐的洁白,飘飘洒洒的妙絮,是这般充裕,把大地素染无尘的洁净。我站在飞雪的高山,从不选择,只为心抵达的地方,站在铜鼓岭的山巅,我嘶心竭底呐喊:我来了,为心的旅程,爱你——雪——雪山!你有没有听见?

寻梦文章5:同是天涯寻梦人 都是寻幽探秘客

文/蔡朝坦

家乡有条清水河,它的源头在哪里?问过许多人,都不清楚,早就想亲自去探寻一番。

2003年暑假,寻源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我和一个同事从街上打车按大方向出发了。过北庄镇大黄岩口就进入河北兴隆县境了,路立刻变窄,全是土路,常常是在半山腰上,下临峭壁,上不见天,同事和司机都有点害怕。我鼓励说:没事,咱们不走回头路,一直到兴隆县城再从那边绕回来。偶尔见着几户人家,倍感亲切;到刘寨子见有摩托,还觉新鲜。这里太闭塞了,然而这里的空气质量绝对是一流的,粮食蔬菜绝对是绿色的,长期生活在这里,远离红尘的纷纷扰扰,肯定会健康长寿。

这条山谷约有六七十里长,尽头是北双洞村。源头肯定在这里!因为翻过山,水就流向别处了。停车打听,清水河的源头竟在一户人家的饮水井里!井深不足五尺,水从井里溢出,再渗入地下,再从下面的村子翻上来,所以这个村子就叫翻水泉子。舀一瓢喝,甘甜爽口,凉入心脾!这里的人更是朴实厚道,从一家小卖部买瓶啤酒,给两块钱说不用找了,小姑娘坚决不答应,瞪着纯真无邪的大眼睛说:“就是一块五,没有两块这个价!”

到了兴隆县城,请司机吃顿饭,又给加点钱,可是要欠着,因为同事说顺便去大连。我怕钱不够,他坚决不听。司机开空车回去了,我俩住下。次日凌晨坐上了开往沈阳的列车,车行慢得像蜗牛,逢站必停,急得我心如火烧。我说:“绝对不能再去了!也不知何时到沈阳,用不用再住店;更不知沈阳距大连有多远,还需要怎样的周折,如果钱花光了,沿街乞讨可就惨了!”我俩从承德坐火车返回到平泉县城,可是平泉开往北京方向的火车汽车都没有了,真烦人。更烦人的是两个妇女从火车站到汽车站,从汽车站到火车站,像狗皮膏药粘在身上一样,非忽悠我俩去她们旅店休息、住宿,直到我俩躲进饭店才算甩脱。等到下午才找到一趟火车,又返回到承德,再从承德坐汽车返回,到家已是午夜了。

这次寻源比较辛苦,尤其是中途转向打算去大连更是啼笑皆非,这是一次怎样的旅游啊,钱没少花,大连的影儿都没见着,尽在旅途上游荡了。

听说清水河不止这一个源头,时隔两年,还是我俩,又去寻源,这次可比上次有趣多了!

还是按照大致方向,到北庄镇换乘去兴隆的班车,司机问我们在哪儿下车,我们问他清水河的源头在哪里,他也不知道,那就瞎蒙着到前苇塘(还是大苇塘?记不清了)吧。下车后逢人打听,都说不清楚。后来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头给我俩作了详细的分析:若是雨季,我们这儿就是源头,因为再往前走就是分水岭了;若是旱季,我们这儿没水,算不上源头;若说一年四季都有水,那就是“塞北第一泉”了。我觉得很有道理,立刻决定去“塞北第一泉”。退回三四里,见着广告牌,大步走去。

真是别有洞天,眼界大开!

在这条幽深山谷的尽头,有一大山石,山石的根部有一缝隙,泉水从这里不停地流出,注入下面的浅潭,潭底满是红白色碎石,非常洁净,有近百处冒水泡。潭下不远处又有一石,石缝中又有泉水涌出;石下又有一潭,有五六处冒水泡,名“连心泉”。两泉两潭汇流一处,大约就有四五个水龙头同时打开的流量了。这是真正的大山深处的水,与地表旱涝无关,水凉得扎手,清澈得在照片上根本看不出!

多喝上几口吧,多带走几瓶吧,哪里卖的矿泉水能与这塞北第一泉的水相比呢!

后来我把这鲜为人知的绝妙去处告诉了几个哥们儿,我们开上车拉上锅碗瓢盆鲜鱼酒菜专程又去玩了一趟,在这山高林密水凉的幽谷中野餐,真是爽极了!路过的游客,我们都诚邀过来喝上一杯聊上几句,因为,我们同是天涯寻梦人,都是寻幽探秘客。

寻梦文章6:寻梦周原

文/乔仁卯

天,蓝得透彻;云,白得轻盈。蓝天白云下,我们的车缓缓行驶在秦川大地上。南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经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在深秋散落的阳光里熠熠生辉;北面,就是那令人魂牵梦绕的周原了。山,越来越高;树,越来越清晰。岐山周公庙,已经露出了庄严的风貌。

一种感动扑面而来,不可遏止。

莽莽苍苍的岁月,就像这亘古的周原,雄浑起伏,波涌浪翻,带走了我们这个沧桑民族的许多重要信息。

关于混沌初开,关于三皇五帝,关于大禹铸鼎,只留下了一系列的神话传说故事。因为史料缺乏,所以直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些学者否认夏的存在。商代因为甲骨文的发现,历史脉络逐渐清晰,但还是有许多文化记忆消失在历史的深处,让一代代专家、学者皓首穷经。

好在,还有这周原,还有这里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一系列文物的出土以及考古新发现。关于先周和周王朝初期的那些埋藏在幽幽地下的真相,已经露出了真实面目,令人感叹不已。

岐山周公庙和洛阳周公庙、曲阜周公庙并称全国三大周公庙。这里最早是周人的故乡,后来是西周与西周建立之前先王们的陵寝之地,也是姜嫄祠、后稷祠以及文王、武王、召公、姜子牙等西周重要人物的纪念祠堂所在,再后来就建起了周公庙等。

高大粗犷的汉槐与唐柏拔地而起,拱卫着庄严的山门。爬了无数个台阶,伫立在飞檐直冲九霄、斗拱盘旋三秦的元圣殿前的平台之上,注目四望,只见云海苍茫,四周皆山,渭水玉带,周原茂林,真乃风水宝地。周人选择岐山做为生养之地,可见其高明之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岐山周公庙坐落于周原之上的凤凰山南麓。我们一行三人先参见了文王、武王神殿。周文王统治时期,先后东征西讨,准备克商,同时也在周原及其周边地区采取了种种政治措施,为创建西周进行着积极准备。

后来,随着领土的扩张和侯国的壮大,文王率部众沿着渭水向东,将周国的都城从周原迁到了丰(后来的镐京),以便更有利于灭商,同时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武王克商后,大周王朝宣告诞生。东西二都(成周洛邑、宗周镐京)的建立,让周原彻底成为周人的老家。在以后的岁月中,周原逐渐成为周王朝的王陵和贵族墓葬之地,更是王室和部族祭拜祖先的祠堂所在。

西周建立后,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举措,传承了后稷到文王的传统,将农业作为立国之本。《诗经》中的“南山有桑,北山有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等,都反映了西周初期的农业、商业、林业、染织等都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西周时期尤其是前期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不论是生产、生活、林业、商业,还是水利、科技等莫不发源于周原之上。

离开文王、武王神殿,沿弯弯曲曲的山道到了半山腰,拾阶而上,就到了元圣殿,殿里的周公像神采奕奕,庄严肃穆,平和慈祥。

周公是西周初年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为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又称叔旦,谥文公。因其采邑在周地(今陕西岐山),又因其为太傅,系三公之一,故尊称为周公。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其政绩,《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在武装镇压商纣王之子武庚及东方各国武装反叛以后,“制礼作乐”,制定和完善宗法、分封等各种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巩固。

周公,可谓道德的化身,是成就大周八百年基业的奠基人。但是,在他摄政期间,曾经流言四起,说他企图篡位。他的亲兄弟们甚至伙同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了大规模叛乱。这令周公十分不爽,但又无可奈何。平定叛乱之后,他归政成王,一世英名,终得千古传颂。

夕阳西下,倦鸟归林,到了告别周原的时候了。行色匆匆,没有时间去参观出土何尊“宅之中国(洛邑)”的遗址和大量青铜器的遗址与3000多年前的周都城墙遗址了。

千里寻梦,一两次光顾周原,只能是了解周文化的皮毛而已。老家,是一定要常常回来的……

寻梦文章7:屋兰寻梦

文/龙巧玲

张掖城东十里外的屋兰古城,在古汉代是河西走廊的一处驿站。更早,是匈奴乌犁部屋兰王的旧居。《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屋兰,其位置在张掖县东北,东与汉张掖县相邻,屋兰得名自当地居民的称呼……部落王降汉后,汉以其地置屋兰县。”匈奴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马背民族,在河西走廊雄踞数百年后消失,她留下的蛛丝马迹,就是诸如屋兰、祁连、焉支、额济纳,这些匈奴语的谐音称谓。

到古城村是黄昏,少有人迹。屋兰古城楼坐在街心,远远地犹似打坐的佛。城楼门楣烫金的“张掖锁钥”,如时间的封印,拓叠了已古的岁月。城楼无人,无门,门洞当口横着三块石条,阻挡车辆进入。在古代,那功能的主使者该是屋兰的驿卒和守城的兵丁,只一张通关文牒便可自由出入。城楼在明朝时曾重建,更名仁寿驿,透露着村子仁义寿善的民风。无需探访什么,一座普通的驿站城楼,走了两千年不曾倒下,便是活的口碑。村里佛家俗弟子众多,怀揣城梯小门钥匙的女居士,她才是真正意义上屋兰古城的守卫。城楼上供奉的三尊佛,是村民希冀平安富贵的精神之钵。

风从黑河来,在古城盘绕,在门洞涡旋,落叶飘飞,扶摇而上,檐角的风铃泠泠作响,飞檐的红灯如一个个极致的舞娘,迎风起舞。铃声,灯舞,似是《霓裳曲》的余韵,穿越千年扑面而来,寥旷的天空,时而丢过喜鹊的叫声,恍若悲喜交加的答应。

我从城门进去,再从城门出来,从匈奴的屋兰城到21世纪的古城村,我两手空空。两千年前的屋兰,远比今天壮阔、热闹,兵马屯聚,城郭高耸。城门穿行人马,也通行军旅,有百姓的独轮车,也有屋兰王的锦帐辇。

街边民舍,四合的院落,方正的天井,檐角搭着檐角,屋脊挨着屋脊,泥巴屋顶,泛着夕黄。古城村在夕阳的昏黄里宛若一场盛大的皮影。

村南有汉墓群。狭长的河西走廊,有多少驿站,便有多少汉墓群。这些依附于驿站的墓冢,是时间的标本,和长城断垣、烽燧相伴,兀立于旷野,与古城村遥遥相望。一座村子在黄土地上站了两千年,一座墓冢在黄土下埋了两千年,活着的和消亡的,同时立在时间的两端,相互低喃慰籍。荒寂的汉墓,废弃的长城,只有风四处飘荡,像在寻找失散的亲人。那些千千万万魂魄,是何等拥挤地回旋在长城之下。当年他们从天南地北迁徙而来,从千里万里行军而来,再也回不去的故乡,是他们终生绝望的思念,刻在骨头里,带进坟墓里。河西的风是硬的,许是因了这些魂魄的骨质,永世化不掉的哀愁。可是,再硬的风,在这些黄土夯垒的墓前,也弯下腰,躬身打揖。这些碱土和着麦草,泥巴裹着夯土的墓冢,在时间面前,在摧枯拉朽的河西大风面前,只静静地站立,就是在与时间抗争。

经年之后,一切都会还给土地。鸟儿飞不动了,树长不动了,人活不动了,都会回到土里。土借助高楼大厦爬到天空,爬得再高的土也会回到土里。土地给予世界的,最终都会还给土地,归于寂静。遥远的祁连山峰顶,堆积着另一批云朵,千年的雪,遥看尘世被时间一层一层剥离,它们也是来了又去,轮换不定。

寻梦文章8:寻梦重庆

文/蝶恋花.杏花雨

提起西南重镇——重庆,总有一种神秘感、新奇感。带着一种梦幻、一种向往,结束了成都新春之旅,我携妻带子乘坐成都至重庆的动车,踏上了寻梦重庆的旅途。

“天下夜景在渝州,万家灯火不夜城。”山城重庆,早就以辉煌的夜景闻名海内外。据相关资料介绍,重庆夜景自古雅号“字水宵灯”,系清乾隆年间“巴渝十二景”之一。因长江、嘉陵江如两条巨龙蜿蜒交汇于此,形似古篆书“巴”字,重庆故有“字水”之称。“宵灯”更映“字水”,风流占尽天下。

暮色中,列车已经抵达重庆北站,我们卸下旅途的劳累,住进早已预定好的宾馆。天刚朦朦亮,我们起床洗漱,准备旅程。窗外望去,陌生的重庆,一切都显得多余的错落有致,无规无格,宽窄的街道低处不胜言,高则望不到远。

女儿带着我们,乘坐轻轨。轻轨其实就是地铁,只不过,重庆的轻轨架在街道半空,街道、楼房尽收眼底,很新奇,很刺激,有种过山车的感觉。我们看到了长江和嘉陵江景色,见到车子从建筑大楼内部穿过的神奇。因为重庆山城地形的原因,地铁既要在地下运行,又要在长江、嘉陵江上穿行,还要从楼房和山的中间穿过,由此就造就了一个独特的城市景观。

转乘大巴行驶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民国街影视城。买票进入景区,大街小巷到处了身穿国民党军装的游客。66栋陪都建筑囊括了政府、银行、客栈、报社、酒吧、咖啡厅、戏院等,呈现出民国时期老重庆的文化风情、典型建筑和代表性景点,仿佛使人越过时空隧道,走进了民国时期。

大街小巷,庆祝抗战胜利的条幅、国民政府和美英国旗飘荡,银行酒店等等招牌格外显眼。国泰戏院保持了民国特色的装修风格,播放着民国时期的电影。新华日报社旧址、民国主题酒吧,把现代与民国融合,打造出别样的风情。临江茶与秀美的高洞河相邻,山水美景与传统文化相融交织,别有风趣。美龄歌舞演艺厅里民国经典歌舞表演红红火火,重温着民国舞厅的浪漫情调。黄埔训练基地,武器俱全,枪声不断。儿子叫嚷着要打枪,我们买好子弹,让儿子过足了枪瘾。身临其境民国政府、国民党中央党部、重庆保密局、八路军办事处、交通银行……,这些在电视剧里见到的画面,使人如梦似幻,思维错乱,恍惚中是民国时期,抗日战争中的一份子。

游览民国街后,我们又坐大巴、换轻轨,去洪崖洞。在地铁站出口,我们偶尔遇到了重庆穆斯林大厦中的清真火锅店,女儿、儿子吆喝着要品尝重庆火锅。于是,排队等候,品尝美味。走出火锅城已是夜幕降临、灯火通明。女儿导航后说,解放碑、洪崖洞就在附近。于是,我们徒步走去。重庆的夜晚车流不息,流光溢彩,交相辉映,簇簇璀璨,简直是是一幅流动的画,一帧立体的景,一首迷人的曲……撩人遐思,动人心魄。

不一会儿,来到位于渝中区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的解放碑。据介绍,解放碑原名抗战胜利纪功碑,是全中国唯一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碑体绝大部分呈白色,有些地方是肉色,上端有几架大钟,朝着四面八方。解放碑最初落成于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建题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刘伯承改题“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这里高楼大厦林立,交通四通八达,百货商店、影剧院、歌舞厅、副食品市场、书店、宾馆、饭店等鳞次栉比,一应俱全,观巴渝风物人情,尝地方名特小吃,妙不可言,乐此不疲。

山城的街道一层层的,不是一般的陡,公交车爬坡发出刺耳的轰鸣声,山坡之路连接着楼层。只见轻轨列车穿行在高楼房间,五层中间建了停车站,正因头顶有轻轨、楼梯叠坡道,才使重庆如此神奇、如此美丽。导游说,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来到洪崖洞,只见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古色古香。建筑轮廓被灯笼和彩灯照亮,各色美食的轻烟飘散进夜空,每条街道热闹非凡,仿如一场美丽的幻梦……

我们在习习江风中赏山城秀丽夜色,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看两江汇流,沉醉在巴渝地区最古老的吊脚楼建筑风格和灯火通明的醉人美景、梦幻仙境之中。

坐上观光电梯,在吊脚楼俯视,沿江美景尽收眼中,长长的索道缆车临绝顶空,高高的桥面轻轨呼啸而过。沿江四岸的万家灯火与繁星交相辉映,高低不同的建筑在灯光的照耀下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灯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两江水里,就像跳动的音符,整个城市仿佛就是一座金碧辉煌的水上浮宫。

别样的重庆,别样的感觉,别样的心情,别样的认知,大美重庆,如梦似幻……

寻梦文章9:青台寻梦

文/郑长春

韩国有个青瓦台,那是总统官邸,而我的家乡没有“瓦”,就叫“青台”。青台的一方小天地,在我的心目中就是高贵的殿堂。这里,不仅遍布着“一寺三塔八大庙,两河四寨汉桑柏”的奇迹大观,而且流传着王莽撵刘秀、岳飞大战金兀术的传说故事,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有关的哑巴坑、街南街北公鸡隔更打鸣、一步三眼井、登天楼灯历史遗址俯拾皆是,与民族英雄岳飞大战金兀术有关的掉枪河、金花公主、金花城等趣闻轶事老幼皆知。每每耳闻目睹这些,我的内心就会不由自主对这块土地产生无限的遐思和敬畏。

两条弯弯曲曲的河,从中原腹地蜿蜒而来,在这里九曲十迴,变得波澜不惊,悠悠的河水在此划了一个巨大的弧,形成一个得天独厚的商埠码头。青台历来有水陆码头之便利,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水运也就成了主要路线,而青台古镇所处之地,上入汴(开封)洛(阳)连秦晋,下达江汉进湖广,加上背靠粮棉油生产的豫南平原,青台也就成了四邻八乡粮棉油交易的聚散地,也自然成为商贾们的乐园。

“五陵年少宿青台,一岁烟花几度开。”青台兴盛时,掉枪河里一年四季舟楫如林,行则鱼贯,泊则雁排,每天进出码头的船只有上百艘之多,到河街交易货物的骡车马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商贩们的讨价还价声,搬运工们的劳动号子声此起彼伏,喧闹不歇。天色渐晚,忙碌了一天的商贩们奔向老街,或入店投宿,或呼朋唤友上酒馆小酌几杯,或上山陕会馆津津有味欣赏一场豫剧。纵横交织的老街,竟有百货、杂货、副食、酒馆、茶楼、旅店等商铺二百多家。老街路中间还保留着一条青石板路,都是些一米长、半米宽、十多厘米厚的青石,经过行人日积月累的踩踏,青石面大都被摩擦得明镜一般,那些深深浅浅的印痕见证着古镇曾经的风华。

发源于伏牛山南麓的唐河,流经青台镇的东边,向北可到赊店镇,往南可达湖北襄樊,在中原内河航运中曾有过很长一段辉煌的历史。它的作用和贡献是巨大的,在茶叶瓷器贸易中尤为突出。由水路转陆路经三晋可直达内蒙古及张家口,水面上每天早晚均有各式各样的帆船往返停靠,抛锚补给,下货起货,两家“站房”搬运装卸工有上百人,南下装载货物的船只大多属粮食油料,如黄豆、芝麻、香油、白酒等,北上运回的货物,大多是食盐,食糖、酱菜、茶叶、干菜、桐油、瓷器、火纸、草绳、草鞋、木材、楠竹等。镇上有商会会馆,有戏班,航路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后因上游水源减少而停航,最为繁荣的南北大街连同一座规模可观的关帝庙,统统垮入河中,而不复存在。

青台寨东门外约五百米处有一棵汉桑,相传为汉光武帝刘秀所栽,树高十多米,树的直径和大碾盘差不多,树干有空洞,但枝繁叶茂,大小树杈向四周伸五六丈远,远远看去像是一把大绿伞。

至于青台在宋元时期是否已为县郡,史书无明确记载,但其古城墙的留痕遗迹历经千年犹在却是事实。此地之古老,历史之久远,可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地下发掘出的古物和现存古墓得到验证。当时,人们发现镇内地下积有如草木灰般的“硝土”,一直挖丈余乃不见底,同时发现大批秦砖汉瓦、汉代屋墓、锅灶、各种生产工具、生活常用陶器及已腐的粮食颗粒。此地有三座汉代贵族古墓,其中青台镇东三四里处有一个村落叫塚坡,该地名字来源于其东北三百米处有座汉塚,此塚底直径长三十五米,高六米,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1960年在塚子东南部发现有汉代房基。塚顶有盗洞痕迹。1957年生产队在此搞梯田时,发现封土内有汉砖。1960年在塚子东南部发现有汉代房基。据文物部门认定,该塚应为汉代墓葬,遂立碑以示保护。

这里还埋藏着父辈们深深的红色记忆,仅一个青台小学,就有说不完的故事。青台小学原址在青台西寨门内回龙寺,后迁至青台北寨门外的陕山庙。民国十三年至民国三十六年,这里一度成为宛东革命的活动中心。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青台外出求学的青年学子们便在开封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利用假期回家乡宣传进步思想,开展革命活动,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漫步古镇,老街南头有一座两孔古石桥镶嵌在通往街内道路中间,由于历年修路,桥面已深埋在底下泥石中,但石磙、石柱、石条、石板依然坚固挺立,威风不减当年,勇猛有力地支撑着厚实的桥面,石桥四角竖立四块凸起的青石依然有青龙吐水的斑驳造型,石桥周围古寨门、寨墙、护城河雄姿清晰可见,成圆弧状向远处模糊延伸。

夕阳下,古镇上袅袅升起的炊烟,书写着新时代的富足安详。

寻梦文章10:老街寻梦

文/程向东

走进乐余老街,在城市里匆匆的脚步突然放缓了下来,一幅深藏在民间的老旧的江南小镇风俗画,在夏日的阳光下缓缓打开……

仰望街头那座高高的牌楼,“乐余老街”四个镏金大字在艳阳下分外炫亮。呈现在面前的是一群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逼仄的街道,灰暗的色调,粉墙、黑瓦、石路、排门,廊檐相对,商铺林立。牌楼下的碑铭镌刻着老街的历史:老街始建于民国24年,为当地一位名叫张渐陆的富绅用两年时间建成,街长不过三百米……

走在老街的石板路上,仿佛沿着时光往回走,那些精致的小琉璃瓦,残红的廊柱,展现着尘烟遮挡不住的旧日繁华,那些店铺屋顶上的“老虎窗”,仿佛站立在时间之外,沉默得如同哲人,见证着小镇老街的沧桑变化。叠靠在门侧的老旧排门,显得厚重而又懒散,像是一册被人遗忘的关于老街的线装善本,无言地诉说着老街人家的陈年旧事。

行走在窄窄的老街,恍然走进了历史的深处,那些抑扬顿挫的商贾市声、急促的马蹄声,茶楼酒肆的弦管乐声尤然在耳。又好像走进了一部老电影的拍摄现场,时常会产生一些入戏太深才会有的错觉:跨进残破的门槛,抬头望望灰暗的店铺,坐在柜台后面的是戴着蓝印花布头巾的阿庆嫂,抑或是扎着羊角辫的童年阿娇?

只是那些穿对襟褂子或者青袍长衫、背着包袱,揣着铜板银元从四方赶来的生意人,还有算命瞎子、卖小吃者、补碗人、箍桶匠、衣衫褴褛的乞丐和摇鼓叫卖的货郎业已散场,留在老街的只有手拿大蒲扇望着街上发呆的店家,廊檐下坐在竹椅上唱茶聊天的老人,三三两两骑着自行车或电瓶车的路人和我们这些东张西望的过客。

只是旧时的钱庄药房、渔行布店也已人去楼空或改换门庭,那些老字号的招幌也已随着排门的油漆剥落在岁月的积尘里,换成了统一样式的白底黑字的木质门牌。

只是老街曾经的繁华不再,买卖人的吆喝早已老去,只有店铺里风扇扇叶缓缓转动的声响和我们留下的零零碎碎的脚步声。

做秤的老手艺人还在,戴着老花镜的老人正低头聚精会神地为秤杆上秤花,明瓦上漏下的阳光照着他鬓角的白发,路人在石板上踏出的声响和聚焦过来的好奇目光,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专注,好像在一杆秤面前,时间失去了重量,外面世界的喧嚣与嘈杂也变得无足轻重了。

与老秤铺对门的白铁皮店还在,店里挂满了手工制成的铁皮水桶、水箱、铁簸箕、铁勺,铁盆,店家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匠,正手脚麻利地拾掇散在地上的铁器。这些农耕文化的守望者,手艺代代相承了几十年甚至百年,让我们更真切地看到了老街的时光履痕。

老街悠缓的时光和古朴的风韵还在,没有汽车尖锐刺声的声浪、没有喧闹拥挤的人群、没有急促赶路的脚步,老街自在、平和、恬淡,坚守着一份宁静和老派,身处其中,好像面对着一条缓缓流动的历史河流,那些城市里的繁杂心绪便会像绿茶一样慢慢沉淀下来,一切都变得闲静,散淡而又真实。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老房子,都有一条老街,它们是我们心灵深处无法抹去的梦。对于流落成老街客人的人,或许老街也早已随着老去的岁月褪色成了一幅幅黑白的回忆,但是,再次踏上老街的土地,那些在城市里匆匆行程中遗失的很多本应珍视的东西,在老街却轻而易举地找到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