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散文

请欣赏随感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随感散文1:随感

文/冬日暖阳

窗外的雨滴无规则地敲打着窗棂,时轻时重,时徐时疾,是大自然灵动的手指演奏着美妙的乐章。我的心随着这空灵的音乐起伏着、旋转着、沉思着,时喜时悲。

当我回想起柳条轻拂抽出片片嫩芽,娇嫩的芽瓣如婴儿般伸展出小手,慵懒的打着呵欠,迎接春风的沐浴。桃花、杏花也随之张开笑颜,它们虽不缺争香斗艳的底蕴,却更有着花团锦簇的绚美。这样的美景让人如新生般陶醉,甚至丝丝的呼吸中都透出一种甜蜜、一份深深的迷恋。

荷,苏醒了,任凭淤泥苦苦的哀求也已无法再让她有片刻的停留,她精神抖擞地甩了甩头,全力洗去一身污浊,开始了新的生命之旅。生长,抽叶,挺立,含苞,绽放。迎接旭日的召唤,昆虫的爱抚,露珠的亲吻。当她张开怀抱来迎接这一切时,她知道此时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给她的偏爱,她是那么骄傲,那么满足。微风轻拂水面,荷,沉醉了!

叶随风而起,预告着他“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宿命。但他从未因此改变要活得精彩的初衷。虽然注定最终要随风飘落,他却用一生练习这随风飘舞的瞬间美丽。在翩翩飘舞的那一刻,他演绎的无比完美,美得令人由怜生爱。在落地的那一刻它仍然没有忘记,即使化作尘土还有“香如故”.

片片飘落的精灵,把这片土地银光素裹。徐徐的清香随风飘来,引领我们遥望到了梅的清雅。在雪与梅相融合的境界里,恍如置身仙境般,令人赞叹无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在将二者相比对时,为何只有苛责?为何不用雪需助梅三分色,梅还润雪半缕香?在这样美的世界里,谁不想尽情去感受、去呼吸、去品味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

猛然间被淅淅沥沥的雨声从沉思中拉了回来,看着晶莹的雨滴悠闲的坠落,滋润着每一方土地,不禁让我顶礼膜拜生命之伟大,生命之磅礴,生命之无限美好!

随感散文2:公园随感

文/马克林

秋天的早晨,雨过天晴。湛蓝的天空飘着几点云朵。雪白的云朵点缀着蓝天。天空格外的朗静。

休假日,我有空到公园里闲逛。拦捷径钻进浓密的树林,沿着一条小土路自由穿行。青里带黄的杂草上挂满了露珠。一会儿打湿了我的裤腿。前行中几片树叶从枝头飘落与我擦肩而过。走出树林,阳光泼洒金黄,豁然开朗。

小路伸入公园,人工铺设的石道平整干净,走在上面轻松舒坦。调皮的风儿戏弄我的衣襟,带来一丝秋天的清凉。花丛遍布公园:指甲草结着饱粒粒的果实;向日葵低下圆盘似的脑袋。有几株节外生叉,长出嫩绿枝叶,招展着金黄的花蕾。似乎忘记了秋天的时节,像春天一样活泼可爱;露水花张开粉嫩的花瓣,挂着晶莹的露珠,仿佛是害羞的少女脸旁缀着的珍珠,阳光下催灿夺目;红艳艳的大丽花,花蕊怒放,开地楚楚动人;还有各种叫不上名的花儿也不甘示弱,展示着甜甜的笑容。蝴蝶忍不住舞动色彩斑澜的翅膀亲昵花朵。蜜蜂唱着欢乐的歌儿享受美味早餐。一阵微风吹来,清鲜的空气夹杂着百花的芬芳和五谷丰登的气息,直入我的鼻孔。让我心旷神怡。末了,又仿佛是瓜果的飘香味,让我回味无穷,怡然自得。此时我忘却了所有的烦恼,一种幸福美感油然而生。

透过公园的围栏,我看见公交车站台旁拥挤的人群熙熙嚷嚷,路上的行人匆匆忙忙。我暗自庆幸闲享这番美景。忽而反想——我也是公园的过客。平日里我们刻意的追求所谓的幸福美感:房子。汽车,服饰。荣誉……永远诱惑我们忙忙碌碌。每天上下班看到公园,我毫不在意。而今,静心欣赏却别有一番情趣。大自然多么美妙!

朋友,你也许该调理一下心情了。不仿抛开电脑手机的纠缠,人群的竟争,霓虹灯的诱惑,与大自然交流吧!它会送给你意外的惊喜,无需金钱的交易,不分贫富贵贱,只要亲身体会就能得到幸福美感。也许你会发现:山谷的清泉滋润心田;连片的沙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等人采收;躺在绿茵茵的草地,品尝芳草的鲜美,享受阳光的温暖,感受微风的祝福……

此时,我忘记了一切烦恼。

路边的野菊花笑地更加灿烂!

随感散文3:静夜随感

文/嫣然伊笑

月亮照在头顶上,有一层浅浅的云浮来浮去,虽有星星满天,可一眼望去,依然让人觉得空旷辽远。望着深不可测的天空,想着想着,眼泪便开闸般,止不住向下落。好长时间没有见你了。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象喝一杯冰冷的水,然后在很长很长的夜里,告诉自己坚强面对。对你可能就是这样。

也许每人都是过客,都是生命的流星,有一点耀眼,有一点美丽,但是消失得很快。唯有你一直在我的心中,是随时翻开的日记,是随时播放的电影,是怎么也听不厌的手播流声机里的情歌,飘荡在我寂寥的夜空……往事中的一切,沉情中感到热烈,朦胧中感到清晰,都在心灵中激起一束束美丽的浪花……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感觉好象已经失去了你。当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得不到你的信息时,我明白,也许我们的美丽只属于过去。虽然有时间默默相对,但是对方都明白,一切尽在不言中,我们谁也离不开谁。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尝到了痛苦,分开时,同样痛苦,我们彼此牵挂,彼此思念。彼此让对方盈满自己情感的天空,容不得任何旁人插足其间。

现在,猛然收到你的短信,重新听着你焦急地一声声叫着“雪儿”,竟然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打开窗子,看着柳枝将月光分割成无数神秘的不规则的图案,在风中又幻化出许多不可破译的密码。顿时呆呆地……直到风凉凉地吹入房间,才明白这毕竟已是现实。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着你,眼里顿时溢满了泪花,因为一切都是模糊的、颤动的、发亮的,这是梦境里才有的景观,是甜蜜而心痛的幻象。

也只有现在才明白,我为什么会如此地爱你。因为在你身上好象有一种我永远无法抗拒的东西,左右着我的情绪,让我喜、让我悲,让我心痛,让我在思念里找不到归路……这就是爱吗?

夜,有一种令人凝神的幽静,更有一种催人遐想的缠绵。静静地望着窗外,听着你温柔的话语,思绪却又飘得很远很远,无端里生出一种幸福,还有那么一丝怅然。一直到你的手机停电,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了电话,把我和你隔在了网络的两边。

外面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象我激动的心,象心的思念。

夜,因你而美丽!

随感散文4:随感杂记

文/杜凌宇

今晚又是个不眠的夜晚!

夜,静的让人有点毛骨悚然,虽然没有月光,但那种宁静已经征服了这个小村庄的所有人,家家户户都屋门紧闭,家家户户都已歇息,只有我,我这个多情之人,还在思索那个梦,那个遥远而又临近的梦,那个搞的我整宿整宿都睡不着的梦,但我不恨它,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改变了原本的那个我。

为什么没有月的今晚,我要偏爱月呢?有点不合时宜吧!月,是个好东西,可以让许多文人骚客浮想联翩,可以让那些多情的儿女想到远方的他,苏东坡不就在一个有月的深夜想到了自己已故的爱妻吗?那位闺中的妇人不是“愿逐月华流照君”吗?此时的我虽不能“愿逐月华流照梦”,但我起码和我的梦做到“此时相望不相闻”吧!梦,你在哪里?你会等我这个多情之人吗?我相信你会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寂寞,我们都饱尝过寂寞的味道。

又想到了火车。一个小城镇,火车从远方拉着汽笛缓缓驶来,它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它带来了是我梦想城市的梦,缺无情的带走了是我的亲人。那一层薄薄的玻璃,将亲人和车窗外的我无情的分离,我只有看着火车慢慢的在远方变成一个点,又慢慢的消失,留给我的只有一个还算切合实际的梦和一个坏心情。我想大声问一下那长长的铁轨,你到底从何方而来,又要到何处而去?

又想到了大学,那个曾经使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而现在呢?首先,你连声招呼都打,就改变了我。其实,那只是你和他们的看法,你们都认为我变了,变得有点让你们不认识,有点让你们陌生,那只不过是我的外表,只不过是我对这个世界的排斥,可真实的我呢?我没变,一点都没变,我还是我,只不过我被岁月打磨得有点光滑,我不再有以前那么张扬,不属于我的东西,会经过岁月的长河,消失的无影无踪。其实到最后,我们都会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粟。其次,你也给了我那卑微的爱情,我几次努力尝试着走到最后,可你总不随我愿,那种爱情,只是短暂的,但也很美好。每一次,我都会遍体鳞伤,每一次,我都会把它当做人生旅途的一个跳板。它会让我成长,让我表面有所改变,但我内在的美,从未消失,我还保留着那份纯真,还保留着对以后可能出现女孩的爱慕,但我会有所慎重,因为你教会了我这些,我要谢谢你,这种谢会埋藏在我心里最深处,永远,永远。

刚刚听到了一串炮竹声,从父母那里得知,我小时候最敬仰的一位老人与世长辞了,这又是我想到了我和他老人家以前一起玩耍的画面。他像个老顽童,每当我惹他生气时,他也会耍起小性子,每次都是我主动向他撒娇,主动而勉强的承认错误,他才会把我揽入怀抱,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可那种感觉真的很怀念,如果此时有人提醒我,说这是一种错觉,我肯定会让他后悔提醒我,因为这不符合我从小到大做人的原则。老前辈,你放心,我虽然不能给你披麻戴孝,但你安葬之时,我会偷偷得送你一程。说到这,我难免想到了生与死。生与死自古以来就是每个人躲不开的命运,也都是每个人不能控制的命运,也是每个人害怕的命运。生,我们就害怕死,死,我们就不可能再生,我们也很纠结,想想几十年后,在荒野中有一个孤独的坟茔,坟茔上有几棵枯草,随风飘摇,这也许就是命吧!我们每个人都要来这人世间走一遭,但我们不能只看重路途终点,应该注重一下路上的风景,你看!路旁的那些鲜花,那些野草,还有那些荆棘,不失是一道风景线吧!这是我自己真正悟出的道理,发自内心的。

我今晚想了许多,但我目的只有一个,明确下一步目标,继续奋斗,不能给已故的老祖宗和老前辈丢脸,你们承认过我,你们也否定过我,可我的努力是默默的,我也不需要太多鼓励,因为我会找准人生的的方向,我会在迷失时迅速调整,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我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你们也会否定我,可我不怪你们,我生就这样的性格,只能让你们多原谅我,但我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想。我喜欢自己在心里默默的做事,没有表扬,我也不需要那些浮云。

理想路上会有许多绊脚石,有时可能会遍体鳞伤。可,那又怎样?我会用自己的实力来告诉你们,这是属于谁的时代!

13 02 07 晚 作于黄口老家

随感散文5:读《文化苦旅》随感

文/万嘉义

倘若从读者的角度,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国土地那一个个历史人文聚焦的篇章是上上品。如若非要找点瑕疵,走出国门写的《鱼尾山屋》,则像妙龄美女脱去衣衫露出一块疤痕。

倘若以写作者角度,我出版两本书,余秋雨出版二十卷,我的每一篇都没有他的写得好。曹琨曾经说我,西湖、明月山等,像你那样写,大可不必写。

苏叔阳早说过:“演戏的不如看戏的,烧菜的不如会吃的。”

《文化苦旅》,是曹琨、杨军老师推荐我读的。两位,一是巴金文学院的,一是省作协创联部的,我的省作协入会介绍人。为读到这本书,我又求助于儿子。他们是搞电子商务的,网上购,不但省去我到新华书店来回,还省钱。一本不够读,一口气网来好几本:《中国最美的散文集》、《世界最美的散文集》等。

那天清晨,打开手机,一条在小区自助取邮件的信息让我沸腾,即刻套上棉衣,戴上线帽,走出房屋。待我回转,耳朵已经开始冻得发痒,双腿已经冷得发麻,长达半个小时没有体温复原。虽然,取件只有百余米距离,来回不过十余分钟时间。那天,是成都打破记录的气温零下3度。

我把书掏出来,也是冰一样凉。我尽快让书们与我一起温热。

老姐,加上老婆,还加上老爹老妈,噼里啪啦,说我都六十岁了,还像个大莽子,简直是傻戳戳的大莽子,你不晓得天亮了暖合一点了去取!

心想慢慢读,转换着读,转眼,我也读完一本。

还得感谢医院,眼睛手术虽然没有恢复视力,却断断续续,读读写写,也不至于以前那样眼干、眼花、眼痛、眼涨。前提是每次半小时。

“你一辈子都无法写到他这样。”

最亲近的,也最了解,说话便直,这是老姐读了《文化苦旅》其中一篇《都江堰》的开头便冲我来的一句。她还振振有词:“你就高高兴兴写你的游记散文,写你的随笔,加入了作协,身体第一,健康第一,OK!”

实话,系统、专业、科班、历史、文章的架构与文字语言的驾驭,老姐一语中的。

出了余秋雨,余秋雨早出了系列《文化苦旅全书》,自叹不如。只能学习,而不能人比人气死人。多少雄心壮志的人,不坚持做一件事而半途而废。欣慰的,是我写博四年多下来,也写出两本书。这,不也是我老来一乐。乐,各有所爱。我的老姐,因她那孙在还不会说话时,接了一杯水,抖抖战战地走来为疲倦回家的她双手递去,从此,她也便以为孙娃娃的付出为乐。这些年,我以行走、写作为乐。也不能要求战友们、同学们、朋友们都如此吧!不是写作就是唯一,其他的摄影、书法、棋牌、旅游、唱歌、跳舞、社会活动,也是各取所乐。

丰厚的九州大地是谁也写不完的。就像余秋雨写《山庄背影》,央视播《避暑山庄》。既然我以行走、写作为乐,地球上也没有规定写出了苏东坡,写出了辛弃疾,写出了徐霞客,其他人都不要写了。

读书,读好书,读精品,是欣赏,是享受,是快乐也。写作也是。

读书,学者说,读书讲究选择,定力,深度,野心。至于读了以后的行走、写作问题,是问题也不是问题,应该是一种自热而然,像在九州大地行走,天黑了,按照一句老话“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

《文化苦旅》,余秋雨以历史人文、以中国历史人文为源泉,拿“余秋雨式语言”撒开为滋味,用戏剧化构架书写散文为快感。

随感散文6:冬日随感

文/子薇

那一树老黄,其实是苍黄的了,还在寒风冰霜里坚持着。那份坚持,是勤勉,是踏实,是凛然的风骨,让人敬,却亦是让我夜夜生出担心。早晨出门,看着那一树的苍黄尚在,在晨露白霜的映照下,自成一派卓越风姿,心下暗自一喜。

年复一年地关注着楼下的这棵叫不出名字的树,到了冬天,那份关注之心尤甚。

今年的冬天很快会过去。去年的冬天,去年的去年的冬天,隐藏在时光深处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或深或浅地存留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里,可亲可暖,挥之不去。

冬天,我几乎见不着落日的余晖和晚霞。天黑得那样快,仿佛一个坐在墙角或者桌边的老人,夜里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青天白日里,刚才分明还是精神矍铄的,才一个转身的工夫,老人便头一低打起了瞌睡,那瞌睡是香甜的,有鼾声佐证。班车尚且还在路上行驶,天已经黑得深沉了,一盏盏灯火,水一样地漾过来,车子就在水底疾驶过去,车窗外,有风呜咽,有水流淌,有汽车的轮子隆隆……

冬夜很长,无处可去,可以缩进被窝里看书。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看到这句话时,喜欢到怦然心跳。其实,一颗心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早已被千锤百炼至僵硬麻木,这般怦然的心境于我已是相当的稀罕,因为稀罕,所以,弥足珍贵了。我不会写诗,那么容我略略修改一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文字和远方。远方,多数时候只能遐想,好在,还可以遐想。相比起来,文字就贴心得多了,只要我愿意,是每天都可以一亲芳泽的。

有人说,生怕错过了一个灵感,哪怕是半夜里睡在床上,灵感来了,赶紧地披衣记下。我不以为然,灵感错过了,隔时还会再有。写作至关重要的还是功力,若是功力浅薄,灵感堆砌成山都是白搭。

说起生活的积累以及文字功力的淬炼,金宇澄是相当有说服力。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写过小说,中短篇,后来任《上海文学》编辑,逐渐停止了小说创作,只是偶尔写散文和随笔。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海量阅读,尽管他阅读过的文字里作者的投稿占了小半壁江山,但是谁能知道那些被他悉心编发过的文字于他日后长篇创作的潜在意义呢?若干年后,年近六旬的他创作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繁花》,以上海方言为基础,以低至尘埃的笔触,写尽普通百姓的尘世生活日常以及沪上独有的浓浓的市井烟火味道。小说一经面世,便连获两个大奖,最终一举拿下国内文学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

我感动亦感佩于他对上海方言诸多细部的精心咀嚼、对于描述叙事的反复推敲及至整部作品的数易其稿。

其实,每一地的方言都有着耐人咀嚼的味道,以不同的筋骨与气质,从千年万年的烟火岁月里穿越过来。但是,我也深切地知道,将方言精到地揣揉进作品的字里行间,且文脉畅通气质圆融,需要多么强大的功力和技巧。

沪上是金宇澄的根,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根。说起方言,姑苏的吴侬软语是一种,川鄂的豪放之风是一种,而在我老家安庆地区,只隔上几十里路的距离,说话的语调与音质便是迥然不同。安庆城区的黄梅腔,几乎与唱歌有的一拼,每每于我生活的城市抑或外地他乡听到,亲切感油然而生。“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如果这世间,真有一个人值得你如此地中意和痴迷,那么,你这一生真的就无悔无憾了。只是,这样的几率好比拿两元大洋中五百万大奖。很多人和事,走着走着,终究是丢了。而在我们的心坎里,不会走丢的,永远值得我们依恋和追寻的,就是生养我们的故乡。

我很卑微,但无碍我仰望一些人和事,也无碍我不屑于一些人一些事。

足可慰藉人心的是,人老了还能够活出树一般的风光,在凛冽的寒风冰霜里,老得从容,老得优雅。黄叶片片落尽后,那一树光秃的枝丫,还可以呈现出山寒水瘦的清越健朗达观,譬如金宇澄,譬如他笔下的《繁花》。

随感散文7:春节前的随感

文/南郭溪

今天是2014年1月29日,也是农历2013年腊月29日,各单位都还呆在办公室里上班。昨天县上一个检查组在部分单位察看上班情况,听说某个单位被逮住了。在中央反腐倡廉,转变工作作风的利剑下,全国上下都出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未有过的新局面。以往中央有什么要求,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令被轻轻破解。但今年不敢,这说明政策还是要硬,执行要动真的,不能空吓唬。人性的特点是欺软怕硬,在中国,不管是多么自由散漫,张扬个性的人,一旦面临进监狱、掉脑袋,砸吃饭碗这样的利害关系,他的个性恐怕就不能多么张扬了。

上班一直上到大年三十,这让懒散惯了人中国人有些难受,但今年的各种要求和措施,总的来说本人还是叫好的。网上说公务员的各种利益被剥夺了。这是对于发达地区、富单位来说的。对于我们西北偏僻小县城,最冷僻的文化单位工作人员来说,就是上班时间上要求严格了点,此外没有多少影响。对于这样的单位领导来说,反而增加了许多好处。往年这时候,正是领导为难的时候。就像过去穷家里的大人,看着别人家孩子吃好的穿好的,自己无能为力,充满痛苦。今年好,所有的单位都一样,基本平等,都没有了,心理平衡。让富单位的公务员发发牢骚,叫叫苦,背地里骂去吧。让那些高档消费场所,夜总会、娱乐城、大酒店等,还有那些靠腐败获得利益阶层,都抱怨、谩骂去吧。

昨天6点钟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见另一个单位也刚下班,和一个熟人闲谈了几句,说起今年中央的反腐力度,听说已经为国家节省了4万亿的经费。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否真实,是否准确,但我坚信在今年这种大气候下,为国家节省的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且这个数字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最有意义的数字,这比什么GDP,比什么粮食增产多少万吨、钢铁、煤炭增产多少万吨,比城市化程度增加多少都要真实和有益。禁止大吃大喝,可以减少多少剩饭剩菜,减少剩饭剩菜,可以减少多少垃圾;公车禁止私用,又省多少汽油,少排多少尾气;又真正为环保方面做多少好事。昨天还听说,今年鸡肉、猪肉的价格也便宜了,看来消费的力量减少,物价也得到平抑。那么再往远里说,饲料也就少了,生态也会好些。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意义真是现实而深远,可以产生许多直接和间接的积极作用。

现在看来是从抓具体的工作纪律、抓腐败现象、抓领导干部入手。我希望下一步更加深化,对于公务员队伍里闲忙不均的现象也予以治理。同是一个单位,拿相同工资,却有的忙得要命,有的常年无事,尸位素餐。这也是一种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亟待改革。让那些无所事事,白领工资的公务员也有些难受,让他们的利益有所触动,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随感散文8:畚斗洋随感

文/陈曼山

当朋友说眼前这个村子叫作“畚斗洋”时,我心里直觉得好笑。想就不能起个好听的,非得弄个脏兮兮的畚斗来作村名吗?

村子很小,只寥寥几座房子。统一的白墙黑瓦和村前一方砌着石岸的池塘,尽管有着新农村建设的人为故意,但仍不失其与周围自然的和谐。村子背靠一片树林,郁郁葱葱,和屋顶几乎平行的几块菜地上种着各色蔬菜,一个村民正挑着一担水浇着。房子门前一群颇为傲气的鸡翻翻拣拣随意溜达,偶尔一两声鸣叫,打破的似乎是整个世界的宁静。这场景,实在容易让人想起陶渊明那句着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里确是适合隐居。没有轰鸣的机车,没有嘈杂的叫卖,想来也应没有争斗的人心。有的只是无边的寂静和眼前不尽的绿色。我不知道陶翁隐居的那个山村景色如何,但猜想炊烟和鸡鸣定是它们共同的标签,诗人若是居住于此,想必也无碍他飞扬的诗兴和深幽的情思吧。

但我还是觉得这里太安静了。后来在回来的路上,一行人说着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的山和水,猜想着他们的一切,都觉得美则美矣,然实无可接受——接受不了可以想见的漫长寂寞和无聊。我忽然想起柳宗元的那篇《小石潭记》,自然天成绝妙幽美的小石潭,尽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似与游者相乐”,但柳宗元也还是觉得“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连常流露隐居之意之乐的柳宗元都无法承受此境,何况我等俗人。

但又似乎人人都在欣赏隐者。的确,他们的清洁高雅让人由衷感佩,他们的一身傲骨更是让人肃然起敬。可我却又总是从他们身上读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且不说被贬至殁的柳宗元,就说在道尽隐居之乐的陶渊明和堪称隐者之范的林和靖身上,也似乎能琢磨出一些其不愿言传的无奈和感伤。

陶渊明并不是天生的隐者。“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陶渊明自小也是胸怀大志。他在归田八年后写的那四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除了勉人之外,其实也不难读出其对过去的怀想和对现状的不满。

相比陶渊明,和靖先生则隐得更是纯粹。布衣终生的他甚至连作诗都随作随弃,从不留存。若非有心人偷偷记下,也许我们今天就读不到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千古绝唱了。林和靖喜植梅养鹤,自谓“梅妻鹤子”,初看孤高决绝,可有盗墓者却于其墓中掘得一砚一簪。砚,无须多说,可簪呢?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和靖会不会正是因为有一种深埋于心至死不渝的情感无计释怀才使得他终身不仕终身不娶呢?

所以,学者鲍鹏山在写庄子的时候,后面又加上了一句——“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隐逸自然多源于庄子,那么,隐逸似乎也该只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吧?

我又想起了“畚斗洋”这个村名。畚斗自然不雅,但以外形开放的畚斗为村名,是不是也正蕴含了此村人渴望接纳渴望开放,而不愿深藏隐居的心情呢?

随感散文9:过年随感

文/毕家祯

过年,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进程中,已有千年历史。每年过年的氛围,无不闪现着千年前先民过年的雏影。

年年过年的格调和氛围是一成不变的。过年永远是中国人生活中最神圣、最隆重、最幸福的节日。

人们常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说明,钱,对于过年是微不足道的一种符号,沉甸甸的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情”。这是一根千年来穿在人们心头、流淌在人们血液中、代代相袭、永远扯不断的情丝。

因此,过年最能引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渴望与家人、亲友团聚。三毛写过“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因为过年,千里万里,千辛万苦,再远的故乡,在人们心中都是一条幸福的坦途。

过年,千家万户的客厅、厨房、庭院,弥漫着喜庆的气围,空气中流淌着妙不可言的温馨。无论是富有人家还是贫困家庭,都是全家人在一起守着那温暖的空间,享受过年时亲情交融的甜蜜。此时此刻,只有那酽酽的亲情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生活中有多少机会,能够让全家人如此沉湎呢?唯有过年!

吃年饭,是过年的一个高潮。伴随着央视“春晚”大餐,年饭永远是具有诱惑的。

无数游子就是为了这顿年饭而不辞劳苦、风尘仆仆、如约而至。吃年饭时,父母亲兴致勃勃的话语,紧紧地攫住每个人的心,让家中所有的人都兴奋起来。子女们感到奇怪的是,平时不善言辞的父母亲,怎么一到过年就口若悬河?

在觥筹交错、美酒佳肴、话语亲热的氛围中,人们尽兴地享受吃年饭的幸福,每一种佳肴的口味,都缓缓地渗透心底,成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回忆。

压岁钱,是过年孩子们心中最甜蜜的凭籍,也是薪火相传的彩排。在长辈和孩子们的一递一接中,多少幸福、多少憧憬在他们心田弥漫。这难道不是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一种传承、一种昭示吗?

平日里,多少时光的流逝,没有感触,只有过年,才能深刻感受光阴如梭、人生苦短;只有过年,才能有“流光容易把人抛”的震撼;只有过年,才能掂量到“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的真谛。

过年长假后,人们恢复了紧张的工作。入夜,偶尔从远处传来的一两声爆竹声,足以让人感到时空的深邃和飘渺,一种苍凉、渺茫的况味涌上心来,叫人独倚栏栅,未歌先敛。

于是,过去过年中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许许多多的温馨画面,都鲜活起来,尤其是儿时过年的画卷,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徐徐的展开。让记忆的灵性,有了温煦的暖意,像浓郁馨香的美酒,未曾品尝,就已经醉了心房!

过年,是把最古典的仪式传递到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标示。这种仪式,让一代又一代人痴迷,给一代又一代人温馨。

随感散文10:爬楼随感

文/阿童木

这个冬天格外寒冷。尽管我家和单位在同一小区,但去单位健身房跑步要穿脱厚重的冬装,落汗又得半晌,不仅麻烦、耗时,还有感冒的风险。索性不去了,上网查查有什么简便易行的健身方式。

“爬楼梯锻炼能使血液循环畅通,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防止高血压的发生;消耗的热量比打羽毛球多2倍,比打乒乓球多4倍,比步行多3倍;让神经系统处于最佳休息状态,有利睡眠,避免焦虑……科学研究表明,每爬一阶楼梯可延长生命4秒……”

哇,没想到爬楼梯锻炼的好处这么多,还足不出楼,就它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我制定了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每周五次,每次从1层爬到顶楼即24层,再乘电梯下到1层,如此反复11趟,每层17级台阶,一次锻炼总共要爬4488级台阶,垂直高度近800米,耗时约1小时10分钟。

晚饭后半小时左右,窗外已是夜幕低垂、万家灯火。我换好行头、戴上耳机、打开手电,像昏暗坑道中一锹一镐不懈掘进的煤矿工人一样,开启了一场漫长的“垂直马拉松”之旅。

我虽形单影只,却并不感到孤寂枯燥。我时常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情境氛围、漫无边际的遐想或对具体事情的思考中,双腿只是机械地向上攀登,似乎这样的“分心”能让我轻松一些。

运动二十分钟左右,我便汗流浃背,汗水顺着帽沿和脸颊不停滑落,几趟过后,途经的地面上竟形成了星星点点的“汗水路标”,这不禁让我想起格林童话《韩赛尔与葛雷特》中那个机智的孩子韩赛尔,他用面包屑标记回家的道路,而我,权当用汗水标记通往健康彼岸的道路吧。

双腿灌铅般沉重时,我常以这样的想象激励自己:我的心脏正强有力地泵出汩汩鲜血,其中黏腻的油脂和沉积的毒素会随着汗水析出皮肤,锻炼结束后,血液将如清澈小溪般欢快地流淌着,畅通无阻。

在楼梯拐角暂歇时我曾设想:如果将这4488级台阶连成登山天梯,绝对可呈斜刺入云之势,届时我恐怕会望而却步了,要知道我多次艰难登顶的陇右名山兴隆山才不过3000多级台阶。

不是吗?“望而却步”是因为一眼看不到终点,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然而多亏每层楼梯之间的拐角,既将遥不可及的爬楼总目标分解成了若干垂手可得的阶段性目标,也让我在奋力登攀之余有了喘息和调整的机会。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之所以感到成功无法企及,是因为定立的目标太过遥远与宏大,故而产生了畏惧之感。如果将大目标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这些看似简单的小目标终将串成成就人生的终极目标。

爬楼梯的途中亦可观众生百态、品五味杂陈:很多楼层都有它独特的气味,2楼一户邻居是居家卖卤货的,每次路过,闻着浓郁的肉香,节食的决心总会有瞬间动摇;8楼某户邻居应该在从事医药工作或极爱干净,家中长期飘散出一股刺鼻的消毒药水味,让人避之不及;23楼的楼梯拐角处常常弥漫着呛人的烟气,这里是该层一位老大爷的吸烟场所,每次碰面,他都会问我:“第几趟啦?还有几趟?”我回答后他总是瞪大眼睛惊叹地说:“哇,你可真厉害!”好像我正致力于一项了不起的壮举似的。

14楼的一位昂扬乐观、步履矫健的阿姨经常与我擦肩而过,在各个楼层捡拾住户丢弃的纸箱,以换取微薄的收入,每每看到这一幕,一种莫名的心酸都会涌上心头,不禁慨叹人生实苦、悲喜自渡;坐电梯下楼时总会遇到4楼的一名高中生,目光疲惫、神情木然,想必在繁重的课业之余仍要去补课;24楼的一个邻居总在新闻联播结束后准时出门遛狗;15楼的一对中年夫妇总在晚上七点五十分左右一起出门买现挤牛奶……

不是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其一生都将围绕柴米油盐过着平淡而重复的生活,也许这才是人生唯一的真谛。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言:“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每次完成锻炼回到家中,脱掉被汗水浸透的帽子和衣衫,四仰八叉斜靠在沙发上的一刻是最惬意的——周身通透畅快,心情愉悦轻松,一天沉闷和倦怠一扫而光,整个人都焕发出盎然的生机!

爬楼梯也是一种修行,它能让你更好地与自己对话,聆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然后挥一挥衣袖与过往告别,再以登攀的姿势向更远的地方跨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