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坚守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坚守的文章1:给岁月一份坚守
文/淡月清风
一场雨畅快淋漓的倾泻而下,仿佛蓄积了许久的能量在酝酿沉淀之后瞬间爆发。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过后,又是一片安静的世界。
不喜欢喧嚣热闹,却独爱安静,或许这与性情有关。我喜欢静静地观看和捕捉生命的细节,因为懂得欣赏也是一种美丽。
人到中年,能坚守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容易, 有多少人能不为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里独守一片心灵的空间。
有些事只有经历了,才会懂得珍惜;有些事情只有经历了,才知能把握的只是眼前的生活;有些事情只有经历了,才明白活在当下远比活在回忆中痛苦的多。曾经执着的某件事情,某种情感,会在时间的流里慢慢地变淡变浅。只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有时,放弃很容易,只需一个转身的距离,一个回眸的瞬间。往往轻易的放弃会让人悔恨一生甚至一无所有。
给岁月一份坚守,让孤独的心别再流浪。坚持很难,需要付出长久不懈的努力。对我而言,坚持不仅仅是为了收获和回报,而是为了心中的那份执念和情感的坚守。是选择停滞不前,还是坚守信念;是选择安逸享乐,还是在奋斗中绽放精彩,全凭内心的坚守。
岁月悄然流逝,曾经美丽的过往如云烟般飘散了,我们又能把握住什么?
很多时候,当我们有了时间,有了心情,却回不到原来的场景里。于是,从前成为陌路的遥远。 于是,明白了什么是无可奈何。
曾经再美,也只是昨日的繁华。思念再深,也漫不过彼岸花开。
给岁月一份坚守,就会拥有一片心灵的空间,拥有一份安静的遐想,拥有一片如诗的情怀。
给岁月一份坚守,只要用心,就会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
坚守的文章2:有一种坚守叫虚妄
文/严笏心
隆冬,风凛冽。因一冬无雪,天气干冷干冷的。旷野里空无人迹。若不是汽车抛锚途中,任谁也不会在这样的天气里踟蹰在如此这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
司机师傅在那里捣鼓车,不时的把手放在嘴前哈气。汽车里没了暖风,冷得呆不住。我看到路旁树林里堆积着一垛垛玉米杆,被白花花的日头罩着,也许是一个温暖的去处,于是下车,向路边的树林里走去。
天确实冷。天气预报说是零下10摄氏度。在我的记忆里,这应该是我们这里这个季节历史上最低的温度了。空气打在脸上,针砭似地疼;阳光的箭簇照射在身上,好比强驽之末没有一丝暖意。
这是一片杨树林。清一色的白杨树,笔直的树干成行成列,密密地排列着。光秃的枝丫好似冻僵,直直地伸向天空。树桠上一群麻雀和几只寒鸦对望着,剑拔弩张,似乎是为争夺树下玉米杆上残留的玉米粒。寒冷的冬季,鸟儿食物匮乏,为争一粒果腹之食,置邻里之情于不顾,想想真是鸟穷志短,马瘦毛长。一直认为,只有人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谁知鸟亦如此。
抬头望天,忽然发现,其中一棵杨树光秃的枝丫上还有一片残留的树叶,日子风干了它的风华正茂,舒展的叶片已经变得发黑,蜷曲着、佝偻着、干瘪着。遍观整个树林的所有杨树,枝丫上的叶子都经不起秋风的劲扫和雪霜的侵逼,叶落归根,碾落成泥,滋养着母亲的枝杆,完成一个轮回。独有那片叶子还在那里坚守,瑟瑟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其实,这片叶子的坚守是毫无意义的。花开花落,叶茂叶凋,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秋去冬来,叶子离开大树是华丽的告别,任何乞怜都显得那么死乞白赖和不识时务。
不要埋怨无情的秋风和雪霜,四季的变化是周而复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万物的任务后就让位给下夏;夏天结束养育万物的责任后就让位于秋;秋天完成成熟的任务后就让位于冬;冬把万物收藏起来又让位于春……待到春天到来时,另一片叶子会比你更茁壮,更青翠欲滴。
人类亦如此。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有道是,江山代有人才出;有道是,功成身退;有道是,后生可畏。明知者,不要一味地坚守,而要华丽的告别。
坚守的文章3:坚守是一种熬
文/李亚坤
周末,参加系统业务培训学习,有幸聆听了一位本地专家的讲座。长期从事教育宣讲工作的他,凭着不断深入钻研,专业能力日益精湛,退休后,竟先后被浙大、清华等国内顶级名校特聘为导师、教授。他的授课固然精彩,听众反响强烈,但我觉得,更精彩的还是他的活法——退而不休,把热爱的事业视作一辈子的情怀来做。面对如今纷至沓来的荣誉和成就,他笑称自己“墙内开花墙外香”,多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修炼,终于熬过来了。
说者一脸风轻云淡,台下的我却听得惊心动魄。原来,坚守在很大程度上竟是一种熬。老家乡下有句俗话,叫“熬出头”。比如形容村里一对孤儿寡母,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幼儿,如愿盼到儿子出人头地的那一天。这位母亲在村人眼里无疑是幸运的。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懂得了世事艰难,才略略明白那一个“熬”字里,包含了多少苦楚和心酸滋味,外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无独有偶。翻微信,看到朋友转发马云的一段话:熬不过来,就认命;熬过来,就是重生。那副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胸怀和气魄,也许只有像马云这样的人才有勇气和底气说得出。对我辈常人来说,在每次自我懈怠时,不妨拿来给自己鼓劲儿——在还能熬的时候,一定要熬下去。也许这一念之间,就重新迸发了坚守下来的勇气。
刚分到小镇教书的头几年,我意气风发,不仅想在教学上出成绩,还想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开辟一片新天地。那时我结识一个霍山的文友,跟我同行,我们喜欢把各自在当地报纸上发表的“豆腐块”在QQ里交流、讨论,互相鼓励。我们发誓要把天下的名著读遍——现在想来自然可笑,且不说好书浩如烟海,单单是当下所谓“名著”的帽子,就颇值得怀疑。但当时年轻啊,大把的时间,大好的精力,就像一汪泉眼汩汩地冒出来。一个5平方米的单身宿舍,放晚学后,关起门来,就像一个孤岛。暑天里,没有空调,就坐在冷水盆里看书;寒夜里,裹着被褥趴在书桌上爬格子。潜意识里,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只有比别人付出双倍的努力,否则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二十年后的一天,当我在本市最大的书店赫然看到霍山文友的两本散文集,我瞬间陷入恍惚,仿佛有一种不真实的做梦的感觉。尽管我知道他的文笔一路精进,文章已然在国家级报刊频频露脸。但那两本散文集给我的冲击实在太大了,大到远远超过书架上那些大部头名著的分量。其中一本集子的扉页右上方,附有他的近照,那儒雅、自信的笑容如静静绽放的幽兰。我不由回忆起我们年轻时畅谈的理想,那情景熟悉又陌生,犹如电影画面里镜头的近或远,近的,是活成了自己喜欢模样的他;远的,是似乎还在原地徘徊的我。如果把这“熬”看作一场马拉松长跑,在人生的前半场,我已经远远落在后面了。
有时我扪心自问,和霍山文友相比,抛开写作需要天分和才情的因素,单就“熬”这一条,我就输了。更残酷的是,一旦过了某个年纪,突然悲催地发觉,阅读和书写或许属于脑力劳动,但更接近日益艰巨的体力劳动。等到这个时候,如果不愿乖乖束手认命,最理想的状态,也许只有放松心态,放缓脚步,学会和命运达成和解,才不让自己输得那么狼狈!
坚守的文章4:坚守心灵的一盏明灯
文/心灯如豆
曾几何时,梦的桅杆被狂风肆虐地摧断,生命如同漂浮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
曾几何时,理想的火花被凄雨无情地浇灭,无助的心灵在黑暗的旷野上苦苦寻觅……
风雨兼程里,是我孤独的行走;漫漫红尘中,有我永远的坚守。
有朋友笑问: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多少次子夜梦回,我独拥黑夜的一盏孤灯,认真审视着一个真实的自己。我也常常扪心自问:你到底在寻觅什么?你一直又在坚守着什么?
闲暇的日子里,我总爱在过去泛黄的回忆里怀念生命里曾经有过的人和事。那逝去的岁月总会使我有一种圣洁的感动。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始终相信这个流俗世界依旧还有真、善、美的存在。
寂静的长夜里,我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信步在自己真实的文字里。面对这个世界太多的诱惑和随波逐流,坚持着对高贵生命的仰慕,用真诚和高傲,不流于世俗,证明着心灵应有的尊贵与圣洁。
于是,就有一个卑微的人,背负着曾经的伤痛,用一颗执着的心坚守着心灵的一盏明灯。
他承受着人世沧桑的变迁,怀着执着在心底的热切追求,始终不渝地追寻着理想的光芒。他用整个身心挚爱着这个世界,对所有爱他的人、关注他的人心怀感恩。他用自己拙笨的文字,用忧郁的思绪,却希望为人们留下快乐的,永远赞美生活的诗句。
一个现实里的理想主义者。
一个有残缺的完美主义者。
一个失望中的乐观主义者。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卑微的生命,但是决不应该有卑微的心灵。生命的富有并不在于拥有很多财富,而在于精神世界的富有;生命的高贵不在于你地位的尊卑,而是你能始终不渝地坚守心灵的一盏明灯。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盏心灵的明灯。无论是快乐的日子还是忧郁的日子,它都会指引着你去寻找真、善、美的光芒。而那盏心灵的明灯,就是由你的尊严,你的操守,你的信仰,你的忠诚,你的善良,——你生命中最宝贵,最圣洁的爱凝聚而成!
坚守的文章5:坚守那份抉择的淡然与美丽
文/红崖泉
近日,消防微电影《远山》展播,故事结尾,回族老人陈志明,多年从事消防宣传的缩影,我甚是惊讶,颇为感动。惊讶的是荧屏里面曾经的我,感动的是曾经有关我和老人的故事,也许都是淡然,但却值得我一生坚守。
十年前,结束大学的美好,怀着对消防部队的向往,我与消防结缘,在经历了新疆半年,紧张艰苦的集训生活后,被组织分配到俗有“贫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西吉消防中队,那一刻,我开始感受到了茫然和惆怅,曾经憧憬的从警路,竟然要从这个小县城开始。
然而,三年多的坚守和执着,更多的是砥砺,拥有的不仅是成长,而是那些不经意间的感动和支撑,让我才知道有些收获不是物质,而是那些信念,让你穷且一生都坚守的东西,我是淡淡的拥有了它,它却默默的撑起了我。这个让我用一生来守护的它,是陈志明老人给的,就是坚守,坚守那份属于自己的抉择。他坚守了消防宣传,我选择了消防职业,这点事,我和他一样,也是上了心的,至今都无悔,也不能悔,因为已是生命的灵魂。
我和陈志明老人相识,缘于他从事消防宣传。记得2004年11月,老人被我们正式聘为义务消防宣传员,此后,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农村、学校、社区、企业,义务进行消防知识宣传,并时常来队给我们讲解有关做人的道理和他自己如何从事消防宣传的经历。他热情朴实厚重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怀着对老人的敬重和感动之情,早在2006年3月8日,我用拙笔写下了《回族老人的消防宣传情》一文,幸运的是被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头版刊登,算是了却了我一个小小心愿,让老人的事迹得以发扬光大,希望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人关注,学习老人的精神并积极参与到消防宣传的行列中,此后,不论是在武警学院读研,还是在固原宣传科和泾源大队,都时刻没有忘怀他的身影,不论在他家里、还是街头巷尾,依然留下了我追随他的身影,虽然只是微电影里的短暂呈现,却深深的走进了我……
他是一位地道、朴实、憨厚的回族农民,家里种着几亩地,一年下来的收入也就是1000多元,而他为了宣传,来往的车费花去了多少,连老人自己也算不清。他在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小小的旅社,住宿的人来了,他给客人们讲解有关消防、禁毒等方面知识,旅社的收入成了他的车费和宣传经费。2011年12月28日,在我和老人的精心推动下,宁夏首个农村家庭义务消防宣传点在西吉县兴隆镇公易村回族老人陈志明的家中成立。年近七旬的他依然满脸充满坚毅和快乐,激动地说:“兴隆镇是革命老区,我将踏着红军足迹,把每天当做‘119',将义务消防宣传这条路坚持走下去。”他用生命不息,宣传不止的誓言,撑起了一个70岁老人瘦弱的身躯,他先后被评为2001-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宁夏“十大杰出法制人物”、全国和宁夏“四五”普法先进个人、宁夏“热心消防公益’十佳‘公民”、全国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先进个人、全国“119”消防奖等殊荣。在一沓厚厚的证书和一个个沉甸甸的奖杯里,他拥有的已不是荣誉,而是丰碑。
回眸往昔,我已离开了那个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十载春秋,岁月轮回。如今,又是驼铃响起,寒叶飘零,虽然少了那些警灯闪烁、浴火奋斗的一线生活,但字里行间、依稀梦境,老人的身影却会浮现,虽然佝偻,但为那份抉择的坚守,宛如老人还在奔波的那条山路。告诉我,只要坚守抉择,即使山路崎岖,依然有大山的厚重和沿途的风景为伴,收获的不仅是淡然,而且艰辛付出的过往和美丽。
坚守的文章6:坚守
文/胡兆喜
那年9月,怀揣一纸介绍信的我,满怀豪情地来到这所偏远的乡村学校报到上班。然而,一踏进校园,眼前一派景象,顿时让我一下子失落到极点:两三排破败的教室,荒草萋萋的院落,大窟窿小眼坑洼不平的校园主干道,东倒西歪的一圈围墙……我不甘心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燃烧自己的青春。怎奈“木已成舟”,无路可退,我只好暂时接受了眼前的现实。好在当时校长的一席宽心话,多少让我苦闷的心绪有了一丝慰藉。校长很动情地说,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工作的确不容易,请你放心,一旦有了机会,我会让你走的。但是,现在必须静下心来,把工作干好了再说。
校长的特别关照,似乎让我看到了希望,为了那个可能到来的机会,我憋足了劲,十分卖力地干着工作。一年过去了,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所任学科教学工作,我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好评。校长说,再干一年吧,等有新教师分配来,优先考虑你调动的问题。然而,又是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始终没能等来那个让我走的“机会”,却等来了一个让我一生难以忘却的教师节。
1990年的教师节,因工作成绩突出而被评为“优秀教师”的我,胸戴光荣的大红花,在全乡中小学教师庆祝大会上作代表发言。那个激动、幸福的滋味啊,简直难以言表。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很庆幸自己来对了地方。如果没有这个特殊的环境,没有自己的“特别”心境,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和荣光。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心中的豪情油然而生,毅然决然地坚定了一个信念:坚守脚下这块热土,奉献一生的光和热。没想到,让我更加激动和幸福的事儿,还在后面呢。
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作代表发言的,还有一位端庄秀丽的村小女教师。虽然我们彼此不熟悉,但那天我们这些“优秀教师”都在一起合了影。校长告诉我说,那女孩是他以前的一个学生,高中毕业后回乡做了名代课教师。校长半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她还“名花无主”,而且我有想法的话,他可以做个“红娘”,从中给我们牵线搭桥。校长的话顿时让我激动了起来,因为学校本身地处偏僻的乡村,交通不便,对外联系较少,再加上我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范围十分狭窄,工作几年了,一直还没能遇上“佳人良缘”。如果能在此地安家,就更利于我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热血。我当即向校长表述了我的意愿。校长笑说:好呀,为了能留住你这个人才,我就努力来说好这段姻缘吧。就这样,在校长的撮合下,那位端庄秀丽的女代课教师,旖旎地走进我的梦,成了我的恋人,最终成为我幸福的爱人。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一晃眼,三十年的时光弹指而过。改革的春风,早已吹美了我们的校园。当初校园里几排破败的教室,已被窗明几净的教学大楼所代替,校园内的主干路宽敞整洁,鹅卵石铺就的小道曲径通幽,亭台轩榭错落有致,花圃绿地井然分布。行走在美轮美奂的校园中,总是让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而我,也由当年的一个莽莽撞撞的毛头小伙子,步入到不惑的中年人生;我的爱人也自始至终对学校教育情有独钟,不离不弃三尺讲台。如今,我们依然义无返顾地坚守着脚下这块最初选择的热土,播洒汗水,辛勤耕耘。
回首来路,不禁万千感慨。于我而言,几十年的坚守,不仅仅迎来了美好的环境、美好的时代,更是让我体验到身为人师的莫大荣光,体验到奋斗之后的成功快慰,让我在随后的成长道路上获取了一泓永不枯竭的奋斗源泉。而且,更因为当初的坚守,我收获一枚知书达理、温柔良善的爱人,从而让我拥有了一份幸福、美满的姻缘,工作和生活因此而激情澎湃、芳香四溢……
坚守的文章7:坚守心中的那一方净土
文/彩云(春天的阳光)休
坚守心中的那一方净土
文/李春阳 QQ/彩云(春天的阳光)1411919691
我们要坚守的,是心中的那一方净土。
时代变迁,人也随之变化。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以前有的,现在却没有了。但,我们绝不能随意让人践踏自己的灵魂!绝不能遗失心中的那一方净土!
树欲静而风不止,也许,外部总会有一定的邪恶力量在不断地摧残我们的意志,这种力量不会消失,它总潜伏在我们的左右。当我们消极、懈怠,想要放弃时,它便会不断的强大,逐渐吞噬我们的灵魂,我们的身心受到侵蚀,我们开始堕落,我们曾经坚守住的那一方净土,便会消失殆尽,我们随之便会变得浑浊、丑陋······最后,也只会剩下失去了灵魂的躯体,形同行尸走兽······
守住心中的那一方净土,是我们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面对精彩的世界,面对高楼林立的都市中的灯红酒绿以及各种名利物欲的诱惑,所应当保持的一种心态心境。我们不能被外界的污浊及恶劣的环境所侵扰,不能被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者所侵染。无论外界多么繁华,多么喧嚣,我们心中,总要有一方净土,它只属于我们自己,不能让别人侵入!
保尔说生命不是腐朽就是燃烧,而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燃烧。也许,生命的真谛就是坚守住心中的那方净土,不被世俗的尘世污染,不被浑浊和冷酷的现实同化,让生命得以安顿!
心无静气一事无成,只有坚守住心中的净土,我们才能有所成就。正如晋代诗人陶渊明所说:"心远地自偏。"只要坚守心中的一方净土,无论何时何地,都适合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创作。
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在坚守的过程中,我们的意志变得越来越坚定,我们的身躯变得越来越强壮,我们的灵魂变得越来越纯洁,越来越高尚······
我们在不断的蜕变,不断的成长,如蚕蛹破茧化蝶舞飞天。我们亦如那婷婷玉立于池中的清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心中的那一方净土,也将更纯净,更广阔。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烛我独清",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跃然跳进汨罗江,他的死,换来了无数人的崇敬和爱戴,同时,也守住了心中的一方净土。
我们心中的那一方净土,就如我们作战时的敌后战争,它不断地为我们作战的前线提供食物、装备以及坚持的力量。所以,我们心中的那方净土绝不能丢失!我们要恪尽灵魂地坚守它,直至生命的尽头!
守住心中的那一方净土,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不让世俗的尘嚣玷污我们晶莹的双翼,不让虚华的荣耀遮住我们深邃的眼眸。"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生活就是一种简单,心静了就平和了。决绝地固守住心中的那一方净土,我们便能心如止水,怡然自得,超凡脱俗。我们便能守住曾经的美丽,守住永恒的幸福!
李春阳笔于2013、07、09
QQ//彩云(春天的阳光)http://user.qzone.qq.com/1411919691
坚守的文章8:在变化中让亲情坚守
文/练洪洋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年迈的母亲又在扳着指头数着孩子回家的日子。即使在城市打拼多年、有了一个安定的家,每当年关来临,感觉自己还是像候鸟一样,时间到了,一定要归去。与我们思归心切的过年情结相比,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孩子显然没那么兴奋,或许在他们眼中,除放寒假以及能收到红包外,实在看不出春节有更多值得开心的地方,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回乡下。
别说十来岁的孩子,哪怕他们的父母辈,同龄人春节聚会,都不免慨叹,现在对春节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钱不缺了、吃穿不愁了,儿时盼望过年穿新衣戴新帽、大鱼大肉放开肚皮吃的心情没有了。怀旧、惋惜、失落,五味杂陈,溢于言表。当下中国处于数千年来未见之大变局,经济在迅速增长,社会在急剧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作为传统节日,春节的变化速度也是数千年来最大的。数千年来中国一直是农耕社会,似乎还没有怎么进入工业化社会,短短数年就已跨入网络社会。在今天,不但电商可以把年货送到你家,连春节红包收发都可以微信代替,消灭了空间距离,春节还有什么不能变化?
农耕时代的春节,有三条主线,一是农业,体现在庆祝丰收、迎春接福、祈求丰年;二是祭祀,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饮水思源,慎终追远;三是亲情,合家团圆、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社会发展到今天,别说城市孩子不懂农业生产,即便是生在农村的农家子弟,受到良好教育的他们,终究有一天将“远走高飞”,不会把耕种当作终生职业。农业朝着职业化、集约化、规范化之路演进,农耕不再是农村主要的生存方式,春节的“农”字底色不免逐渐暗淡。第二条主线也一样,农耕时代的祖先崇拜,在新时代亦呈现新形态,尤其随着网络普及,传统的、冗繁的仪式正被新生代解构。
唯一在变化中坚守,不可让渡的是寄寓于春节中的亲情。时代在变化,春节的外在表现在变化,但亲情不能变。也许除夕晚上,一家人彻夜不眠、围炉夜话以待天明的“守岁”没有了,但一家人团团圆圆、辞旧迎新的心情是一样的;也许过年放鞭炮因为安全等原因被禁了,但热热闹闹的春晚烘托出来的气氛是相同的;也许一家人不再一起包饺子,吃什么并不重要,和谁一起吃饭最重要,只要全家团圆,比什么都好;也许远在千里的孩子回不了家过年,有了网络视频,孩子仿佛就在眼前;也许我们不再像过去一样串门拜年,一个个亲戚朋友微信群,就是一场场新春聚会……
呵护亲情,共度佳节,美好情愫,代代相传……无论社会如何变,春节的这一灵魂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