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文章

请欣赏救赎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救赎文章1:无法完成的救赎

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真的,我有的时候很纠结。面对生活的种种选择,有时举棋不定。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是服从自己的内心,还是服从生活的现实。这样的问题,过一段时间就会折磨我。

这说明至少我是一个凡人,一个无法真正左右自己命运的人。始终无法放开手脚,始终丢不下太多的东西。结果,只能丢弃自己的青春,在无谓的叹息里,把生命消耗殆尽。有些东西和事情,真的无法舍弃。一个方面,要去尽自己的责任,一个方面要去寻找自己的梦想。这种煎熬,真是让人生不如死。可是,还会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存与死亡无时无刻不在较量,而我成了幸福地受害者。我免不了俗,这可能是唯一的症结。但是,尽管脱俗了,我又能怎样?每日从文字回到现实,又从现实回到文字。在文字与现实织就的网络里,不羁的灵魂早已疲惫不堪。有慰藉的良药吗,有希望的种子吗,有可以预见的未来吗?我不知道。

世界如此透明,我却无法穿越她的手掌。在散布玫瑰香味的路上,总会有一种诱惑,不经意的袭来。这暗暗契合的某种梦里才会有的场景,在现实里是一直血淋淋的头颅或是罗落寞的残阳。可是,谁又懂得这如诗的画意。今日,偶然在老同学的空间里,看到了初三时的临别赠言。我在想,那是我的文字吗?怎么会是那样?引经据典,而有一本正经。可是,我可以肯定的是,那个时候我是认真的。从字里行间,我读到了一个真实而又揣着梦想的孩子。那张一寸的小照片里的我,面色消瘦。终于见到以前的自己,那个不经世事的自己。真的很好。那时的我如果与现在的我见面,他会认识我吗,他又是怎样的表情,他能接受面目全非的我了吗?

服从自己内心的人,需要勇气。不拘于现实,不苟于社会,不囿于庸俗,才是一个真正拥有自我的人。而我,拥有自我吗?没有。我一直游离在现实与精神的边缘。既没有自己又没有未来。这很残酷,穷尽我一生的寻找,可能也会毫无结果。这样的状态,一直都存在着,横亘在我与这个世界之间,没有调和与妥协的余地。

思想的毒刺已经深入骨髓,拔与不拔,都无可救药。除非喝自己的血,然后重生。否则,无法救赎!

救赎文章2:救赎

文/宁朝华

寒冬的凌晨,阴沉晦暗,旷野里弥漫着一层薄凉的雾霭,远山若隐若现,四周的村落似乎还没有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显得恬然安静。此时,我已驾车疾驰在路上,在雾气中自在惬意地穿行,车内漫溢着温暖,收音机里正播放着亢奋的摇滚乐。我习惯并爱上了这样的时刻出门,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在空旷的道路上享受属于自己的早晨,崭新的早晨。

凌乱的音乐节拍,蛊惑我沙哑的喉咙肆意地唱和,突然,一辆同向行驶的自行车,从车子的右前方闪出来,它越过自行车道,靠道路中间越来越近。我意识到了危险,大声鸣笛,对方却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就在汽车快要挨上自行车后轮的一刹那,我踩住了刹车,背后一下子沁出了冷汗。

自行车也停了下来,骑车的人左脚踮地,侧过身体,向我挥了挥他的右手,隔着汽车玻璃,只见他露出憨厚而谦卑的笑容,嘴唇一张一翕,似乎在向我表达歉意。我惊魂未定地看着他,很快,就发现了异样。这是一个大约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材中等,体型瘦削,穿戴着一身自行车手的装备,不过,看得出来,是很劣质的那种。头盔下的一张脸,皮肤粗糙,颧骨突出,眼睛凹陷,神情显得异常疲惫。种种迹象表明,眼前的这个男子,应该经历了长途的跋涉奔波。可是,在这晨光微露的时分,他为什么会独自骑行?他又要赶往哪里去呢?更让我感到讶异的是,在自行车的尾座,竟然插着一面约三尺见方的蓝色旗子,上面赫然印着四个红色大字:赎罪之旅!

车子继续前行,男子的身影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此刻,我的内心,却无法平静下来。“赎罪”,一个多么沉重的词语!在物欲充斥着我们生活的今天,在快乐至上的众生心中,它又是一种多么不可理喻的行为。

我无法得知,这个男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但我能肯定,曾经的生活一定给了他无法释怀的痛苦与负疚。此刻,他正以一个孤独的远行客的身份,在这凄寒的冬晨,带着内心深处的负罪感奔向未知的远方,用如此不寻常的方式,在进行着心灵的自我救赎。

回到办公室,我思绪纷乱,想起了很多往事,恍惚之间,自己就是那个中年男子,只不过正以另一种方式行走在“赎罪之旅”。

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我和父亲有过一次最严重的冲突,气急败坏的父亲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顷刻,我所有的怨恨与委屈像山洪一样爆发。从那时起,少不更事的我竟在心里刻下了对父亲恶毒的诅咒,并从此不再主动和他说话。渐渐地,面对父亲,我的冷漠成了一种旷日持久的习惯。尽管我知道,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父亲的给予与付出,可是,我从不曾有过一丝愧疚,认为那不过是父亲对儿子一种必然的责任。

直到2005年的冬天,在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中,我因为报告单上显示的“疑似肿瘤”几个字而万念俱灰。寒风凛冽的黄昏,我站在医院大门口,给父亲拨通了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电话中,我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的声音瞬间变得颤抖,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和恐慌下的语无伦次。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陪着我去市内一个知名的医院复查,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他站在医院的过道上,一个人抽着闷烟。我在远处默默地看着他,只见他神情极度焦虑,面容黯然憔悴,仿佛一个正在经受重疾折磨的老人,虚弱得不堪一击。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所幸的是,那不过是体检医生的一个误判。庆幸之余,我想起了这些年来自己对待父亲的种种行径,不禁羞愧难当,从此,改变了对待父亲的态度。此时此刻,我多么感谢那一次“劫后余生”的经历,它让我认识了自己的卑劣与罪恶,让我在黑暗中发现一线光亮,陡然看清了自己走错的路,让我在亲情的面前,还能够有时间去纠正自己的步伐,尽管,路还很长……我坚信,自己和那个骑行远方的男子一样,会一直走下去。

记得,史铁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人的一生,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是辽阔无边。”每一个在茫茫黑夜中行走的人,难免不走错自己的道路。可是,在一个个沉重的错误面前,在“生活的原罪”中,我们又该如何去救赎自己原本脆弱的灵魂?

此时,旷野中的薄雾已经散去,大地重新露出了干枯龟裂的泥土,一道道粗粝醒目而又纵横交错的裂缝,仿佛人们心上隐秘的伤痕,在等待时光的救赎。

救赎文章3:阅读是一种救赎

文/马亚伟

很小的时候,我就爱上了阅读。但真正沉醉于阅读,是从青春迷茫时代开始的。

敏感脆弱的青春时代,我遭遇过落榜,也遭遇过失恋。每一次伤痛,都足以让心灵千疮百孔。那时候,一颗心沉到了海底,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于是,我一头扎进书里,开始在阅读中寻找一方宁静的水域。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阅读真的把我拯救了出来,渐渐修复了心中的伤痛,让我看到了一片柳暗花明的风光。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我深以为然。阅读是一种救赎,可以让心灵慢慢成长起来,变得柔韧而强大。我清楚地记得,阅读是怎样拯救我于苦闷沉沦之中。

那年落榜后,我像得了自闭症一般,不肯和任何人交流。母亲见我终日不发一言,只知道叹气。家中被我的坏情绪笼罩着,父亲也开始默不作声,只是闷头抽烟。我不想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但却找不到自救的方法。后来,姑姑来到我家,送给我很多书,她说:“你从小就喜欢看呀写的,看书吧,看过了你也写写!”多年后我才知道,父母对我的状况无能为力,只好去求城里的姑姑,姑姑想让我在书中寻找自救的路。

阅读是多么丰富而神奇的过程啊!那些神奇的文字,仿佛一个个有魔力的精灵,排列组合成千姿百态的样子,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有的深刻,有的感人,有的冷峻,有的温情,有的智慧,有的幽默。你就像是和无数人对话一样——人是需要交流的,和书的作者交流,无异于和许多富有智慧而灵性的思想对话。我一向以为,一本书一定是作者所有聪明才智的结晶。平日里,大家可能都在与别人做着无关痛痒的交流,而一旦以书的形式呈现,作者必定会把所有的智慧都浓缩其中。我看的那些书,有文学大家的代表作,也有不太知名作者的作品集。这使我既可以仰望,也可以平视,我还拿起笔,尝试着自己表达。这样,我的情绪有了表达的出口,心灵也有了寄托。阅读让我充实了起来,也让我淡忘了自己的伤痛。

从那以后,我坚信,阅读是一种救赎。阅读就像一双有力的手,每当我孤独无助的时候,阅读总能给我力量,让我的内心越来越强大。后来的岁月里,阅读成为我最亲密的伴侣,我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阅读。

岁月沉浮,人生冷暖,阅读陪伴我走过无数个春秋。我感谢阅读,它不仅教会了我面对困境,也教会我怎样面对人生。多年来,我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也得到过鲜花和掌声。人都容易在得意时忘形,当我骄傲得不可一世的时候,心开始浮躁。可是,只要沉入到阅读中,我会重回宁静,开始审视自己,然后调整心态,丢掉虚荣和浅薄,再轻装上路。

阅读始终让我保持淡然的心境,多年后的今天,我觉得自己阅读完全没有了功利性,纯粹是发乎于心的一种精神需求,我完全是在享受读书。我读书时,物我两忘,心神安宁。阅读让我不管身处何地,身在何时,都能让心灵生出翅膀,随风远翔。我想,是阅读真正救赎了我,让我脱离了庸俗和浅陋、狭隘与低级、粗鄙与琐碎,而抵达了一种优雅自然、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救赎文章4:不要指望他人的救赎,你要自己强大起来

文/常馨月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今天你流的每一滴眼泪,未来都会变成珍珠或钻石还给你。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白来的,偶像剧中灰姑娘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大抵是不存在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一个人除了建设外在世界,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个强大而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因为内在丰盛,才能让自己的外在世界丰盛富足,你身边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不要指望他人的救赎,你要自己强大起来。

内心世界的建设是从远离抱怨开始的。抱怨说明了什么?说明你还心存幻想,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为什么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请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遇到任何问题,请你第一时间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唯有你自己改变,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心理学上有一个“归因理论”,就是说如果问题出现,你把原因归结于别人,就会产生抱怨、情绪低落,有一种无力感,而不是去积极解决问题。相反如果你从自身找原因,就会反思自己,会想办法改正错误,让事情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从而获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抱怨会使人陷入一种低迷的状态,陷入一种低能量之中,从而吸引到更多的低能量、甚至负能量的事物来到你身边,而成功需要高能量,你必须集中所有的精神,专注于你的目标,而不是你抱怨的人和事。当你极度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时候,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根据吸引力法则,成功吸引成功,不成功吸引不成功。如果你想拥有更加成功更加丰盛的人生,你必须把自己磁化,磁化成具有成功信念、拥有巨大正能量的人。

那么如果我们不再抱怨,会带来什么样的积极改变呢?

不抱怨意味着你已经明白了责任所在,开始改变,并且准备承担责任。承担责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一旦停止抱怨,我们就会想尽办法,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好。

停止抱怨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从而改变思维蓝图,并最终改变他的命运。一个人的气场来自他必胜的信念,在我们内心里千万不要有失败的图像,因为那样真的会失败。你需要打起百分之一万的精神,积极思考,快速行动,精准地瞄准目标,扣下扳机,用成功的事实来稳定自己的信心,重建自己的思维图景。

好比一个电脑操作系统,是时候重装系统重新开始了。如果改变可以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为什么不呢?

救赎文章5:救赎

文/本曰殇

救赎

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生命是可贵的,是值得让人去尊敬的。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生命就背负着三层的意义,每一个人都无权做出对自己或是对别人的伤害,否则你就打破了生命在个体上上的平衡。可以说这层是最基础的,应为它是自然赋予的,它是一种本源的生命繁衍,是所有生命都应该对大自然所承受的责任,也是对整个大日然生态的一种反哺,因为它纯粹;中间是社会的,父母的所有都是奉献你的,不管你看得见,看不见,或者很不愿意去承受,但这已是事实,不知道这种生命所带来的将会是什么?但它的开始始终是孕育无数的希望,因为它伟大;最后的意义是留给我们独立个体自己的,这是作为生命存在的载体,个体一切行为或思想,都将会是自己生命的终结。有一种东西赋予了它更深层的意义,它让小我蜕变到了大我,那便是化蝶。

较前面两者:自然、社会所理解的不同意义做出最好的一种诠释,这便是爱,应为它激情。着三种生命都是个别存在但又是同一存在的,正如个人是魔鬼与天使的共同体一样,社会是疯狂的,我们却不够冷静,没人愿意去思考和理解,更是像生命这样看似毫无意义的东西,而唯有肆意的放纵。因为前者所能得到的东西成本太高,如果说事坚持又做不到,快乐到不如说是生命的某种能力开始被大自然所收回。如果说生命的极致是到个体所得到的爱,那么现在生命所处理时间段将会是转而向下退变,再次回到生命的初始状态,不知道是好是坏?如果说事生命的轮回,那边是神的旨意,反之这样是一种悲哀!!

既然我们生命想自在,就要知道其它生命也想自在。如果我们相互尊重,生命自然没有互相伤害,生命与生命之间自然成为朋友。正因为我们相互伤害,所以生命和生命之间变成了敌对。就是愿望所有的生命能平等。有了生命的平等才有大自然的安祥,才得到世界和平。这是佛愿平等的大义。

这个世界找不到没有憧憬的人,每个人或大或小都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一个没有想象的人我是无法想象的,只是有的人很幸运的实现,得偿所愿,而有些人只能埋藏在记忆深处,让岁月尘封起来。每个人都渴望梦想成真的惊喜,就是梦里偷着多想几次也是幸福的。不可能人人都获得这种成功的喜悦……正如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如钓鱼,钓者是一种收获、成功的享受,而被钓者同样也有所归属。罗丹说过: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然是美好的。

说不清哪个是最好的,我想只要有那么一个时期你去认真的思考过的,那么这将对生命就会是一种救赎!

本曰笔:

救赎文章6:谁是谁的救赎?

文/夏明瑞

不是肖申克和他的救赎,只是一部巴西电影《中央车站》。

影片在“悲悯的旋律下”进行,音效总混杂着嘈杂的人声,镜头多使用固定的中近景,色调是风沙的昏黄色,老照片似的沧桑和温馨是影片的基调。

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央车站。混乱的时代,混乱的车站。面无表情的人们拥挤着,生存着。为了能坐上车,翻窗户甚至爬上车顶,一切是那么不安,没有秩序可言。

朵拉,也在努力争取自己的生存资源,在中央车站替目不识丁的穷人代写信件和邮寄。这是一个灰色的职业,让人忍不住想起了旧社会的落魄文人,未得功名,沦落街头,靠着一支残笔吃饭。信件仅仅是朵拉谋生的工具,是否发出完全取决于她的一念之差,更多的信件躺在了她的抽屉里。

时代集中了物质之大成,可是它缺少的东西如此致命。朵拉学会了嘲笑和僵硬,被她讽刺得最厉害的是爱和信任、同情和宽容。在她眼中,这一段段简言陋语很是可笑,至于信件背后的辛酸苦辣她从不去想,更无从感知。

直至约书亚的母亲安娜意外死亡,约书亚走进了朵拉的生活。

朵拉势利,带着小人物式的狡猾,但是良知未泯,不能算是“坏人”,最终她带上约书亚踏上了寻父之路。随着昏黄的公路前行,两个互不交错的灵魂在公路的碰撞下由游离而变得温暖。

车上,约书亚在谈论哪个乘客像是当爸爸的人。遇上司机,朵拉仿佛有了爱情。车影远去,朵拉掩面而泣。萍水相逢,留下的只能是遗憾。继续开始,朵拉把手表当成车资。约书亚给朵拉买了一条裙子。

当一切都走到终点的时候,约书亚的父亲已经失去下落。

灯神圣母节依然存在。人们祷告着,希望着。希望,是人的精神寄托。即便在贫穷困苦的时候,有希望,还是能够熬下去。约书亚在清晨的道路上奔跑,尘土飞扬,晨曦抚人,所有的感情都化为泪水与微笑,如朝霞灿烂温暖。

车站,是起点也是终点,是离别也是相聚,是停滞也是流动。

朵拉说,人为什么要乘汽车,因为它有目的地;人乘了计程车,容易迷失在城市。迷失需要救赎。谁是谁的救赎?是朵拉救赎了约书亚,还是约书亚救赎了朵拉?

获得救赎只有依靠不断的寻找——约书亚要寻找父亲,朵拉要寻找归宿,我要寻找值得,你要寻找愿意,国家要寻找它的根。谁都在寻找,谁都需要寻找。

寻找才是车站最深的用意,正如书信传递着消息。寻找最终会到达,有的到达目的地,有的到达天堂。

救赎文章7:灵魂救赎之路

文/谷润良

暌违四年,苏童为当代文坛奉上的新作《黄雀记》,重新带领我们走进了香椿树街。隔着江南岑寂的窗棂,我们看到,少年们一一地穿过天井,跨越院门,因缘际会时舔舐彼此的孤独,夜太长,烛焰太弱,那条通往心魂的桥梁遍寻不着,厌了,倦了,一阵躁郁中,手起刀落,意在拯救的杀戮以泯灭告终。同样讲述残酷少年,传达血腥成长,却因了少年们仓惶脚步后那抹安详的笑容——祖父对生命的敬畏和故土的坚守,而使得文本平添一份温暖的质地,原本沉重的故事架构,也有了一个轻盈的收束。

《黄雀记》全文包括三个章节,分别以保润、柳生、白小姐的视角展开叙述,以祖父丢魂为背景,藉由一场阴差阳错的青少年强奸案,影射了年轻一代在成长道路上的精神迷失,在债务的清算与罪恶的弥补间,在人性的困顿、挣扎乃至觉悟里,向读者清晰地描绘出一条灵魂救赎之路。

“这条命说走就走”,恐惧心理的驱使下,祖父每年春天都要为自己准备新鲜的遗照。与其说恐惧,归根结底,倒不如说出于对生命本身的敬畏——昭示自己曾活过。祖父的亲力亲为,这一种对儿孙不孝的“阴险暗示”,使得整个家庭弥漫在战争的硝烟里,从而,照相馆的一次失误便成了丢魂的导火索。“破了,我脑袋里的气泡破了,你看见那股青烟了吗?我的魂飞走了”——理想的气泡破了,但信念仍在,对生命的敬畏和故土的坚守仍深深根植在心底,从此,“疯癫”的祖父,开始四处寻觅藏有祖宗尸骨的手电筒,奔走在捕获青烟的路途中。

这条路途并不孤单。因缘际会的三个少年,在互相取暖而不可得的境况下,在魂灵无可依傍之时,很快赶了上来。

与传统的严父慈母的家庭相反,囿于母亲的威慑之下,少年保润的生活一向是窒息的,多少年来,一条无形的绳索始终束在他颈项处——这就不难解释,被派去照顾爷爷的保润,如何无师自通地习得了捆绑之术,并在井亭医院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每逢病人发疯,总有家属前来求助。捆绑别人,恰恰反证了自身的被束缚,不自由。而象征着自由的爱情到来了,仙女出现了,暗恋的苦涩与甜蜜第一次令他感到“身心俱在”,他第一次活得有血有肉。这样的第一次伴随着一场被嫁祸于身的强奸案而结束,第一次迅疾成了最后一次。狱中的保润不是保润,灵魂飞升,仅余一具空皮囊罢了。

自幼和养父母在精神病院长大,身为孤儿的仙女,连名字都是自己取的。周围的精神病人和她活在两个世界,养父母虽然同她活在一个世界,但都已年迈,唯一和她有共同语言的,或者说,她灵魂的唯一窗口,就是陪伴她的两只兔子,那是她所有忧伤和欢愉的源泉。而兔子的丢失,无异于她整个灵魂的丢失,在这般“失魂落魄”的境况下,伙同柳生将罪名转嫁到保润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香椿树街大名鼎鼎的柳生”,“父亲柳师傅在街东的肉铺,母亲邵兰英在街西的肉铺,两把刀各据一方,长期掌握着香椿树街居民餐桌的命运”,“新鲜猪肉与热气腾腾的猪下水衍生了权力,也罗织了人情,这户人家在街上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点点滴滴,如此这般的描述里,我们不难发现柳生的高处不胜寒,我们不禁要揣测,众人仰视的生活状态下,他是否也渴望一双平视的眼睛?没错,他向保润求助去捆绑自己疯癫的姐姐,无异于将自己的隐疾袒露给人看,是一种被分担被理解的希冀,是一双伸出去需索被紧握的手。遗憾的是,这双手刚刚触碰到另一双便抽身而退了——他将自己的新朋友生生变成了替死鬼,保润锒铛入狱的同时,他也堵死了自己灵魂的出口。

为了寻觅丢失的灵魂,少年们在这条迷途之途上摸索前行,清偿着彼此的债务。柳生代替保润看护医院的祖父,细致到一茶一饭的饮食起居;化身白小姐的仙女,混迹风月场多年,周旋在一个个大佬身边,寻找精神依靠,需索灵魂共振,下意识里,莫不正是在寻找少女期丢失的那对兔子?重返香椿树街,答允保润去水塔跳一支小拉,也是在向暗恋自己的保润赎罪吧?狱中归来的保润,四处寻找仙女,并一度纠缠跟踪,只是为了能和她跳一支小拉,少时未能成行的小拉,那一刻,他静静地贴着她的脸颊,“像一块石头依偎着悬崖,像一个受惊的孩童,无助地依偎着母亲。”“然后,她感到脸上被打湿了,是属于男人的温热而节制的泪水。”

如果说强奸案预示了三人的丢魂,那么,柳生婚礼上保润拔出的致命一刀,则昭告了找魂的破灭及返魂的开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世间的感情债是永难还完的,所谓的赎罪也只能是一场自我安慰,最后的最后,罪恶必将被更大的罪恶所吞噬——这是苏童在摹写少年成长时惯有的残酷,诗意的残酷,“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婚礼上惨死的青年,等待入狱的罪犯,下落不明的女人,某种角度来说,苏童或许是善意的,惟其如此,他们的命运方能永远系在一起,再也分不开。

开放式的结局,令整个返魂过程有了谜一般的飘渺。藏有祖宗尸骨的手电筒,被白小姐无意丢进了河水中,保润数次搜寻未果,而故事的最终,仓皇出逃的白小姐在同一片水域中诞下了婴儿——“不是早产儿常见的羸弱的啼哭,是老人般的悲怆的恸哭。”无疑隐喻了灵魂的返归。及至白小姐出走,红脸婴儿回到祖父的怀抱,“怒婴依偎在祖父的怀里,很安静”,更加彰显了返魂后那一刻的恬然,如入澄明之境。

是的,经由丢魂、找魂、返魂的三个过程,如影随形的祖父,在背后引领少年们走过了一条完整的灵魂救赎之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走在灵魂救赎的路上,每一次的救赎都换来一段崭新的人生,肉身陨落,灵魂抽离,势必要经历这般的痛苦,少年的成长与蜕变才能实现,我们也才能不断去承受生命之轻。尝遍历尽千帆的甘苦,方能享受坐看云起的孤独。你、我、他永远走在灵魂救赎的路上,永远走在蜕变中,而老去与新生,垂暮老人和新生婴儿则是茫茫世间永远的风景。这,或许就是整部小说的主旨所在,一如头顶的上帝,苏童俯瞰着这变与不变互相交织的世界,抿嘴而笑。

抛却小说情节不谈,整部作品在语言上一以贯之地诗意,这或许和苏童以写诗开端的文学之路不无关系,那一种江南细雨绵绵的调子,那一种看不清说不透的谜,都将他同其他作家远远拉开一段距离,苏童的文学疆域早已形成,一旦涉足,你便能嗅到那独属于他的气味。譬如祖父每年春暖花开都要拍的“遗照”,譬如陪伴仙女成长的“兔子”,这些诗歌般的意象里充满了绵长的想象力,恰如《妻妾成群》里的那口井,每个读者投射在其中的倒影都不同,愈是如此,便愈想一窥究竟。

语言诗意之外,由语言营构起来的情境更为诗意,如同一帧帧文艺电影的画面,江南小镇,薄暮炊烟,少年情意缱绻,如此这般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保润与仙女初遇的情形是,“伞角像一只小鸟俯冲过来,在他脸颊上啄了一口”;出狱后的保润终于得偿所愿,和仙女在水塔下跳了一支小拉,“像一块石头依偎着悬崖,像一个受惊的孩童,无助地依偎着母亲”;甚而仓皇出逃的白小姐落入水中,也是一种悲怆的诗意,“以一堆垃圾的速度,或者以一条鱼的姿态,顺流而下”。

就是这样,苏童的小说有一种不属于小说,属于诗歌,属于散文,乃至属于散文诗的美,这就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之外,有了值得咀嚼与反刍的文学价值。

纵观全文,整部作品最大的特色,还是沉重之下的轻盈,一种留有余地的残酷。正如作品的名字《黄雀记》一样,虽然黄雀捕螳螂,但黄雀毕竟是黄雀,不是黑雀,残酷之外,自有一种明丽之色。它不像余华的作品,崇尚暴力美学,血肉横飞残酷到底,一剑刺下去,不穿透人心誓不罢休;它甚至也不像苏童自己此前的作品,那些残酷少年的叙事,止于困顿、迷茫和惺惺相惜。这一特色,在作品的结尾处,尤为明显——见证少年成长的水塔旁,新生婴儿回归祖父的怀抱,很安静。这一细节的处理,可谓别开生面,立时令一部成长小说有了大气象,有了得道升仙的神韵。

这神韵难以言诉,正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

救赎文章8:给予自己的救赎,寻找那份逝去的良知

老人们常常说:人不能作恶,作恶就要遭雷劈。

这个世界上的人有许许多多, 好人自然可以快快乐乐。

而相反,那坏人呢, 虽然他得到了一时的快感。

且不说他会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是我相信他会夜不能寐,饭不能食。

也就是说吃不下睡不着吧,有些东西他是一辈子的印记。

就算你的物质或者其他什么的, 得到了你当时想要的舒坦。

可是你这后半辈子又是如何呢,你还会跟你原来一样的快乐安逸么。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是有一份良知呢,也就是所谓的道德,又或者是其他什么。

一种虚幻而又存在潜意识中的物质,他指引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有些人是信仰宗教的, 就好比耶稣,佛祖,还有安拉?

人们信仰宗教更多的是一份寄托,把自己的信念存放在飘渺的神明上。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不去否定神明的存在性,也不去否定他所存在的意义。

我们都有一份信念,有自己的信仰,信仰神明就如同我信仰我自己一样。

可是神明的存在常常会去洗涤人们的灵魂,让自己得到那份救赎。

简单来说:有的人犯罪了,他会求菩萨保佑,或者去教堂让神父给予洗礼。

犯罪是大,生活中的琐事是小,可是琐事才是生活的本质来源不是?

在你欢乐的娱乐别人又或者说什么其他的事,

不管事情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在世人眼里是不对的,

那你就可以自我反省了,考虑自己是否真的做错了。

这样做,会给我带来什么,又会让我失去什么。

作为一个人,你可以不聪明,不健壮,但是务必学会反省。

不管你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去表达这种自我的救赎。

但是,至少你这样做了,当世之下,人性的丑恶性渐渐日益增多。

我们是否还在盲目的跟风,觉得人家都这样,我这样也无所谓不是么。

多么扭曲的一种心理,不去揣测是什么导致了如今的世俗风。

什么官二代,富二代,有了一个出头的,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跟风者。

自己的道德底线又是什么呢,你们的炫耀让这个世俗显得更浮夸。

你们的高傲,只会让世人对你们更唾弃,不说神会不会原谅你。

至少,你,让我瞧不起。

有时候总是问自己,为什么我有这份怨念。

是我自己的心智不够开明,还是我在装比。

我得不到结果,不知道是不是怨念,只是想写。

我作为一个普通没有什么资格去怨世嫉俗。

努力的去写,去表达一些什么东西。

自己也不知道这会带来些什么,发生些什么。

神会给予我们良知么,也许会,我不是很清楚。

良知的摧残堪比那刀山火海,可以把你精神摧残的遍体鳞伤。

到头来才发现是,一场欢喜,一场空,一场幽梦,一场哀。

渐渐的发现自己开始变得粪青, 很狗血,很2,很傻b的样子,

总是在吐槽些什么的,我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我的救赎又在哪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