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文章

请欣赏红薯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红薯文章1:母亲的红薯粥

文/徐光惠

气温骤降,寒气逼人。回家推开门,爱人已做好晚饭,从厨房端过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粥,说:“快趁热吃!”红薯粥散发着浓浓的清香,软糯的米粥,香甜的红薯,就着可口的小菜,我一口气喝下一大碗,浑身暖和了许多。

我是喝着母亲熬的粥长大的。那时生活贫困,家里兄妹多,父母为了一大家人的生计奔波忙碌。母亲生下我后奶水不够,我日夜啼哭,母亲精心熬制小米粥,一勺一勺喂我。

母亲有一双巧手,会做各种粥,玉米粥、青菜粥、绿豆粥、南瓜粥、红薯粥,每种粥有滋有味。在农村,几乎家家都种红薯,父亲每年也会在屋后的地里种上一些红薯,红薯不娇贵,好伺候,是救命根,能填饱肚子抵御饥饿。

冬天,母亲从地里挖来又大又胖的红薯,去皮切成小块,再淘点碎米,掺在一起放在锅里熬煮。母亲通常会往灶膛里添两把柴禾,火一下燃得很旺,火光映红母亲瘦削的脸庞。不一会儿,锅里沸腾了,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灶屋里蒸气四溢,氤氲在一片朦胧的热气中。母亲用大勺在锅里来回搅拌防止粘锅,然后改用小火慢煨。

熬粥不能图快图省事,要有耐心,锅边不能离人,先用旺火后改为小火慢慢熬制,这样熬出来的粥才不失营养,味道香浓醇厚。一锅香喷喷的红薯粥熬好了,冒着滚滚热气,香味扑鼻,在屋子里四处弥漫,我和兄妹们早已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盛一碗端起来就喝。我呼噜呼噜一阵狼吞虎咽,常常被烫得直吐舌头。母亲心疼地嗔怪:“慢点儿吃,烫!锅里还有很多,够你们吃呢!”

那时的冬天特别冷,手脚冻得像冰棍。一家人围坐在饭桌边,开心地吃着笑着,无论怎样的天寒地冻,只要喝下两碗热乎乎的红薯粥,瞬间就能感觉甜到心坎里,浑身暖融融的。

红薯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物质,营养丰富,有一定医疗价值,具有补血、活血、化食、暖胃、清热等功效。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岁月,母亲的红薯粥温暖了我童年和少年时的胃。而今每次回家,母亲还是会为我熬上一大碗红薯粥,那久违的味道依旧和从前一样,醇厚香浓,甜蜜绵长。那是故乡的味道,亲情的味道。

红薯文章2:红薯面条

文/申社彤

浓浓的乡愁是我回忆中的“常客”,而那红薯面条更是弥漫着家乡的味道。

揉面、擀面、切面、下锅……母亲动作利落,一会儿工夫,红薯面条就煮熟了,浇上蒜汁,这便是小时候一家人的美餐。

那年月,生产队打的粮食,除交足公粮外,已所剩无几。无奈,红薯就成了乡亲们腹中的主粮。“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首歌谣就是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民以食为天。在困厄生活中,乡亲们想着法子寻觅可口的饭食,红薯面条就是其中的一味。那时,家家户户切红薯片,晒干磨成面,就成了红薯面条的原料。人们把红薯面蒸成面馍馍,放在专制的压面条机上,挤成圆滚滚的面条,淋上蒜汁,就成了香喷喷的美食。放工归来,刚踏进院,我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喊:“妈,中午啥饭?”母亲在厨房里答:“是你爱吃的红薯面条。”我的脸立刻绽放成一朵花。母亲擀的红薯面条,圆润光滑,筋道细长,吃在嘴里甭提有多香啦,下午干重活儿时肚子也不会“唱洋戏”。

在记忆中,一到晌午,乡亲们就会个个端着一碗满满的红薯面条从家里来到街上,有的蹲在碾盘上,有的坐在石头上,一边吃,一边议论谁家的面条香。这时,有人就会忍不住站起来,走向被说好吃的饭碗跟前,毫不客气地把对方的面条挑到自己碗里,被挑走面条的人大声嚷叫,让我吃啥嘞……话声、笑声、吃饭声,像首曼妙的交响曲,荡漾在山村的上空。乐从苦中来,此时此刻,人们的性灵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还有个故事哩,村东有个大娘,她擀的红薯面条在全村都是出了名的,不仅面薄、筋道、细长,还起明发亮,邻居们问她窍门时,她一点儿也不保留,“和面时掺点儿粉面(芡),保你家面条也一样光鲜”。由于她擀的面条好,一到吃饭时,去蹭饭的人也特别多。大娘心善,她一点儿也不恼,满面笑容招待着蹭饭的人。她的儿子谈对象时,就因大娘的名声响,姑娘仅来了一次,就喜欢上了这个家。

春风暖,山清水秀。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块地,政策一对头,乡亲们家家户户的粮食就溢满了仓,堆成了山。“白面条、白面馍,日子过得真逍遥”,成了乡亲们口中新的歌谣。随着经济全方位的发展,人们的收入逐年递增,生活越发富裕,“大鱼、大肉,汽车、小楼”已不再是遥远的神话。好东西吃腻了,红薯面反倒成了稀罕物。一次,妻子从伊川拿回一点儿红薯面,中午擀成红薯面条,还没等自己吃,左邻右舍就跑来好几个人,口中个个嚷着,让俺也尝尝鲜!让俺也尝尝鲜!

世事变了,让人恍若在梦中。

守住乡愁,那也是一份快乐,一份慰藉。

红薯文章3:红薯飘香

文/毛洁琼

秋风乍起时,路上行人来去匆匆。一阵阵的醇香,从人行道的拐角,从小吃店的旁边,真真切切地传来,刺激着人们的食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卖烤红薯哎!”由远及近的叫卖声亲切悠长。

循着那浓香,快速跑过去,在暖暖的烤炉前买上两个,只见那热乎乎的烤红薯红皮黄瓤,有的还烤得流出“糖油”,咬一口香甜可心。情不自禁地将红薯攥在手中,似乎遥远的记忆也被这香气唤醒,思绪慢慢飞扬起来。

小时候,家里种植了红薯,我回家后经常帮妈妈一起煮红薯。当时觉得等待红薯煮熟的过程真的是太漫长了,因为在红薯刚下锅时,肚子好像就开始“叽哩咕噜”响个不停了。红薯煮好后,一掀锅盖,满屋子都是红薯的香气。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吃烤红薯。每次饭煮熟后,土灶里都还有旺旺的炭灰,这时丢几个洗净的红薯进去,几个小时后再掏出来,就成了一个个金黄色、沾着炭灰的烤红薯。轻轻用手掰开,一股热气腾飞而起,夹杂着烤红薯的清香,让人口舌生津,涎水欲滴。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嘴唇和舌头也被烫得生生作痛,顾不了这些,我仍然狼吞虎咽地吃着。那感觉真的很快乐,很满足。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快速与多样化,红薯不再是我们果腹的食物,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偶尔蒸蒸红薯也只当是调剂生活而已。此时此刻,将烤红薯捧在手里,不经意间却唤起一些温馨的记忆,心里暖融融的,突然间有一种把幸福攥在手里的感觉。边走边吃,烤红薯热乎乎的,连同悠远的回忆与我一路同行!

红薯文章4:悠悠红薯情

文/郭华悦

老家盛产红薯。小时候,一到深秋,红薯就端上了饭桌。

初秋时,处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把红薯收上来后,红薯的叶子一捆捆绑好,之后大半年的时间,这就是猪的重要食物。至于红薯,从深秋到隔天的夏天,都是农家门饭桌上的主食,怎么也吃不腻。

早上,很多人家都会用红薯干煮粥。外头的人,很少尝过红薯干煮成的粥,淡淡的,初尝时似乎带着点涩味,但越是吃到后头,就越能尝出涩中带着甘甜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红薯干,是将红薯削皮后,用菜刀横切成一个个薄厚均匀的圆形红薯片,接着将其晒干,煮粥时,加入清水即可。

到了中午,清蒸红薯就登场了。儿时,家里的午饭常常是蒸红薯。红薯香甜,不用炒菜,也能当成一顿饭。对于农家来说,中午蒸红薯,还能省去菜肴的费用,一举两得。只不过,孩子们往往更喜欢烤的。每次,母亲用土灶蒸红薯,孩子们都会趁机抓一两个红薯,扔进火里烤。等到香气四溢时,用火钳夹出来,剥去焦皮,味道特别香。

红薯甜汤,最常被当成晚饭。把红薯削皮后,用刀随手切成小块,下锅煮,就是一锅清甜的红薯汤了。说是汤,其实浓稠的一锅,比吃饭更能填饱肚子。有时,红薯块也能和稀粥一起煮。只不过,红薯甜汤味道更香甜。

那个年头,在老家,红薯似乎成了农人们的标志。有时,吃腻了,孩子们想着能吃上一顿米饭,往往招来大人们的数落,说有红薯吃就不错了,哪还能顿顿吃米饭!言下之意,顿顿吃米饭,那可是有钱人的日子。

前些年,衣食不愁了,红薯似乎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饭桌。直至最近,偶然路过菜市场,发现了熟悉的红薯干。一问之下,价钱竟然贵得离谱!可是,排着队等买红薯干的人,依旧排成了一条长龙。不知何时,红薯又悄然回到了大家的饭桌上。

是呀,这红薯里,寄托了老家人的记忆和乡情。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样的感情更显得弥足珍贵。吃着红薯,想着过往的日子,心中更是百感交集。

红薯文章5:栖居人心的红薯

文/朱群英

离开校园,他在彭城这座轰轰烈烈发展的城市栖息了三个年头,三个年头称不上诗意的栖居,但活得惬意、舒适,没有大起大落。多年来,他遵循生活的规律,上班,读书,写作,总是以一个农民儿子的诚恳和辛勤迎接生命中的种种挑战,习惯了挑战也就习惯了生活。在平静的每一个日子里,艰难地收割属于自己的庄稼。

弟弟来彭城上学,在离家的前夜,母亲硬在他的行李包塞了几块红薯,他完全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弟弟背着几块红薯穿过闹市,抵达他的家门,摆放在他洁净的厨房里。那一刻,他与几块红薯长久地注视着,不知道几块红薯为什么能够引起他的注视。夜深了,他端详着用猪粪养大的红薯,犹如注视他困苦一生满面尘灰的母亲,心中多年来矜持的感情化作一行行清泪,还有,多年来无病呻吟的文字一下子被激活。

任何人都无法固守的人生,是一个变幻不定的数字,人们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便置身重重陷阱,在那一刻,人们怀疑了人生。可是,这几块红薯,让他在朴实中感觉到爱与真实。多年来,在心的深处,他保留着对故乡的一份挚爱,于每个深夜,在梦中聆听蝉鸣鸟叫,聆听亲切的乡音,每每想到父母艰辛的一生,一种叫做泪水的液体在他眼眶打转。每个倦鸟回归的黄昏,就置换为母亲一声声叮嘱或是父亲的一声声咳嗽,更或是乡亲们的一声声问候。久违了,在这个夜晚,他只能对几块红薯这么幽暗地说。总是那么认为,只要时时记住了回家的方向,便能找到故乡,找到回家的路,可是他错了,他总是在回忆中把故乡的路模糊着,总是忽略几块红薯的成长历程,那些呀,都是喂养他生活的营养。

此刻,在厨房,与从闹市经过的几块红薯对视,才知道,这朴实无华的红薯,它们为什么从故乡出发,穿过闹市,抵达他的家。它们是否听清了城市的声音,看清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它们一定还保持着故乡的原汁原味和父老乡亲艰辛劳作的痕迹,它们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精魂。

他是否理解了几块红薯?是否理解了全部乡情?那红薯就像几双注视的眼睛,与他没有丝毫的含糊,与之对视,他忍不住泪落,在爱大面积沦陷的今天,有谁还会为红薯流泪?又有谁还会用红薯来喂养自己缺钙的灵魂?红薯在他居住的这座城市只需五毛钱一斤,毫不起眼,但放在厨房的几块红薯,胜过城市的山珍海味。

在这个城市,他再也寻找不到一丝温情。在人心越来越冷酷的今天,几块红薯,还能打动多少坚如磐石的心?在爱情也变得古典的喧嚣城市,从遥远的家乡走出来的几块红薯,是母亲的全部心血,在他缺钙的时刻,抵达了灵魂深处。并让他在人情冷淡的街道感觉到母爱,令他在车水马龙中铭记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以及为了他而辍学的小妹--他们在遥远的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磨生命。

他永远知道,这世界上除了红薯能喂养一种精神外,还有母亲的奶水和默默的乡情。

红薯文章6:红薯糍粑里的儿时味

文/陈华英

“出锅啰,出锅啰,马上就可以吃了啰——”“哇,好香啊!”今年正月初四,我们家,严格说是我的娘家,掀起了新年的又一拨欢乐高潮—— 一家人一起做大家都心心念念了很久的红薯糍粑,尝到了久违的儿时美味。

在以前缺衣少食的年代,家里基本上过年才会买糖果零食,平时即使家里来客,也只是搬开笨重的廒盖,到廒里去抓一盘自己家收获的花生出来招待。小屁孩到山上采些野果就是珍馐。可是每到冬天,手巧的村妇们却能将自己家的收获做出诱人的美食。

外焦内软、又酥又脆、香甜可口的红薯糍粑就是其中最美味又最普遍的一种。

每年冬季,一大担一大担的红薯收回家,倒在楼板上,码在火房长板凳下;一担担的茶籽摘回家,倒在坪里晒干,剥壳,再挑到榨油坊榨出琥珀色晶莹透亮的茶油。这时,各家主妇就会惦记着抽半天时间,来炸红薯糍粑了。

母亲炸的红薯糍粑更是漂亮美味,令我们全家期待。

清早,母亲会挑选两竹篮个大又饱满的红皮黄心红薯到井里去搓洗干净。我和妹妹似乎已从鲜嫩的红薯上看到了美味的糍粑,兴奋地争相加入,要给母亲帮忙,围着竹篮面对面坐在小板凳上,将一个个红薯削皮后放入干净的盆中。随后,母亲拿来一面大簸箕放在厅屋中间,上面放砧板将红薯切片再切丝,切丁,最后快刀剁碎。随着母亲手中的刀起起落落,红薯粒也快乐地舞蹈跳跃,有的挤走了下面的、旁边的,有的跳到了砧板边沿或是砧板下 的簸箕上,母亲时不时用刀将砧板边沿的红薯丁刮到中间,或是将簸箕里的捧到砧板上红薯堆的最上面,又挥舞着菜刀剁起来,不一会儿,小山堆便又塌了下去,红薯丁很快成了红薯粒。这时,母亲会往上面撒上一调羹盐切上一把葱,再一手翻动红薯粒,一手挥刀再剁上一阵,直到将盐、葱和红薯粒和匀。母亲将剁好的红薯粒倒到大盆里,再往上面倒粘米粉、糯米粉,用手搅匀,再淋上少许开水,边淋边用筷子拌,以防水流到盆边沿。

说来容易,做起来可要技巧和耐心。米粉放多少是有讲究的,米粉多了,会盖住红薯的香甜味,米粉少了粘不住红薯粒。水少了揉不成团,水多了会粘稠。做这一切时,母亲都是非常小心地,凭着经验慢慢调。调好后,母亲就用力搓,将米粉和红薯粒揉到一起,搓成团,直到盆里一点碎粒都没有。

这时,一直在旁边捡红薯粒玩下雨游戏的我们姐妹又可以上场了,学着母亲的样子,用手指捏一团鸡蛋大小的红薯糍粑团揉成球,再用两掌压平,整好边沿,一个红薯糍粑就做好了。我们将做好的红薯糍粑围着簸箕边沿绕圈圈摆放,很快就将簸箕摆满了,一个个黄白相间的糍粑拼成了美丽的花朵形状。这时,母亲就开始架锅烧火热油了,等一锅油烧开后,她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糍粑沿着锅边沿滑下去,锅里的油起了泡泡,发出欢快的滋滋声。渐渐地,一个个糍粑浮到油面轻轻晃荡,原本黄白相间的颜色已变得金灿灿的,并发出诱人的香味,很快,香味就弥漫着整个屋子。还在做糍粑的我们已是无心做事,双手动动停停,两眼盯着锅里,直咽口水。看到母亲捞糍粑上时,我们放下手中的活,一齐围了上去,母亲忙叫住:别来,别来,小孩子别往油锅边挤。母亲对我们说,刚出锅的红薯糍粑会烫伤嘴,并且火气也大,喉咙会受不了,凉凉再吃,边说边帮我们放几个炸好的红薯糍粑在生糍粑上面,好凉得快一些。可是,母亲一转背,我们俩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表皮的那个酥脆,内里的那个松软,那种香甜可口,文字难以描述,只知自己瞬间唇齿生津,充满了幸福感。我们一个接一个,吃个痛快,接下去那餐饭,是不会端碗了。

干农活路过的村民闻到香味,会大喊一声:你家里好香啊。母亲会快步走到大门口说,在炸红薯糍粑呢,进来吃吧。这些人都会不讲客气地放下担子,进来吃几个,并边吃边赞不绝口。这时,我们会非常骄傲。炸完后,母亲会让我们给几个邻居及住在村里的亲戚分别送点去,让他们也尝尝。红薯糍粑的香味要弥漫好几天。

现在,街上、商场里的零食琳琅满目,品种、口味众多,有些人也许早已将红薯糍粑的美味忘记了。加上原来的家庭主妇大多外出打工,冬闲季节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忙碌,很少有人静下心来,亲手制作一番美食。就是有人想做红薯糍粑,在今日农村也不是家家有新榨的土茶油和一筐筐的红薯了。

我倒不用担心家里会没有炸红薯糍粑的原材料。我的父母亲虽年龄大了,但勤勤恳恳的两老还坚持下地劳作,小菜、杂粮不仅供自己吃,还有得卖。当然啦,我们每次回家,车子后备厢都会被塞得满满的,里面装满了母亲早就准备好的,我爱吃的各种纯天然绿色食品。

年前,我跟母亲、妹妹通电话时提出,好久没吃过炸红薯糍粑了,非常想念,过年时一起来做吧。我的提议得到家人的全力赞同,这其实也是大家的心声。母亲马上应承我说,好好,家里还有很多红薯,今年又新榨了几斤茶油。

这次炸红薯糍粑跟小时候差不多,也是母亲精挑了最好的红薯,清早就到井里去洗净了,然后我们姐妹俩削皮,只是母亲年龄大了,已无法将刀挥得跳舞般灵活,剁红薯改由妹妹主刀,爱人则负责出力气揉搓糍粑团,掌勺炸糍粑这种得有耐心的事还得母亲亲自出马。这次更多了乐趣,就是五岁的小女一直在旁边扒拉红薯粒玩,不时将少许红薯粒撒在地上,喊也喊不到。我在半嗔半怨中,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不禁莞尔一笑。女儿做的糍粑小小巧巧的,就像她人一样可爱。

红薯糍粑炸好了,香味飘荡了,欢乐也飘荡了。儿时的味道又回来了。

红薯文章7:玫瑰与红薯

文/王文婷

一次朋友在本市最清雅的茶楼聚会,阿牛与丽娜相爱了,但是阿牛还没有正式向丽娜求爱。朋友们都建议:“茶楼旁边有家‘红薯妹花店’,阿牛你还不去买来玫瑰向丽娜求爱,让朋友们为你俩的情爱做见证人”……

不一会,阿牛空手回来说:“这家花店是从来不卖玫瑰的”。所有人都惊讶了:哪有花店从来都不卖玫瑰的?奇了怪了…… 有人讲了这个店主红薯妹故事。

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离开家乡闯世界,在一个充满机遇和诱惑的城市里,他们有过短暂的成功,但后来还是失败了,最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除了一间租金交到月底的房子,只剩下20 元。男的颓丧极了,女的也很难过,但还能保持镇定,她走出去到街边的小杂货店里,把20 块钱换成两个10块的,回来的时候,脸上有了些许的光彩。她把一张10 块钱揣进口袋,把另一张10 块钱塞给男的,她说,我们还能生存,我们还有希望。他们分头出发了:

“然后呢?”有人急切地问。

然后,那个男的用10 块钱买了一枝玫瑰,女的用10 块钱买了10 个烤红薯。

“呀! 真是太浪漫了,既有物质的必需品,又有感情的慰藉物,他们一定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了。”说这句话的是一位衣着光鲜的少妇,她是我们朋友中最富有的同学,也是丽娜的闺蜜。

很可惜—— 故事没有沿着我们设想的方向去发展:事实上,男的拿着玫瑰在街头徘徊了很久,最终掉头回去,去找一个生活在本市的另一个女友,她曾一往情深地追求过他。女的知道以后,3 天没有下床,到了第4 天,她把红薯一个个装进背包出门了。还算幸运,在还剩下最后一个红薯的时候,她找到了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人们的嘴和手都停止了动作,眼睛都望着讲故事的人,许久,丽娜的闺蜜轻声问,还没有结束,是吗?她的声音有点喑哑。

是的,还没有结束。很多年以后,女的开了一家花店,生意很好,一年只休店一天——就是2 月14 日,因为那天人们多是要玫瑰的;而她的花店从来不卖玫瑰。这家花店就是——“红薯妹花店”。

茶楼快打烊的时候,制服浆洗得雪白笔挺的门童恭送了最后一拨客人,走在后面的像是一对情侣。

女的正在问:如果你只剩下10 块钱,你是买玫瑰,还是买红薯?

红薯文章8:红薯谣

文/游黄河

其实村子里说的苕就是红薯。三四月份,漫山遍野的坡地全收拾出来了,红土地沙子地,一厢厢一垄垄,如女人早起,盘在头顶上的发髻,丝丝顺畅的纹路,显示出轻车熟路的娴熟手笔,又如厨房里的一块黄抹布,油光可鉴。插苕藤秧的活儿,往往在蒙蒙小雨的天气,两三个穿着雨披的人,蹲在地头,拿着一把剪刀,隔三四个枝节剪一节,丢到挖好的小坑里,细心地先在小坑里撒点灶里的土木灰,而后扒拉周围的一点土,便算完了工。我们小孩子,有时候偷一两根绿藤,在坡地外,或者茅草边,随手拣一根小木棍,撮一个小窝把藤丢下去,也盖上土,然后随它自由生长,想起来的时候,就去看看,看它怎么生出根须,看它长出多大的果实。绿油油的坡地里,也会种上辣椒、茄子,或者玉米、西红柿,或者种疏散的几棵甘蔗,哨兵似地站在地的四角。

苕的生命力极其旺盛。第二天出太阳,藤子蜷缩,小孩子们忽然想起昨天栽在茅草边上的苕藤,就扒拉开薄土,一丝凉悠悠的湿气包裹了藤根,根上有两三个小绿点鼓了起来,好像有一种生命要冒出来。有的时候,坑里的土太少,土层上的根须从主茎上散开,从不同的方向扎进土里。有露水的晚上,它们全都把叶片张开,渴望地探出舌头,贪婪地吮吸着湿润之气。最好是下小雨,你仔细听,甚至能听到它们喉咙的吞咽声。

当苕藤的绿色盖住红黄的土地,就开始被人打扰。女人们把密集的绿藤割几把,丢在门口的土地上,然后搬一把小凳子,凳子旁边放一个小蔑篓,把叶子摘在篓子里,把一柄一柄的小茎放在地上,那些长长的主茎丢到远一点的地方,闲暇的时候,切了做猪食。那些叶子洗干净后,在浓稠的米汤里浸泡一下,然后放上白花花的猪油,拍上几瓣蒜,丢进一两个红尖椒,乌黑的铁锅里,叶子“噗”的一声,滋滋的尖叫后,放点盐,捞起,叶子的香气淡淡地从厨房里溢出。有的时候女人们就把米汤倒在锅里,把叶子放到米汤里煮一下,绿色的叶子在乳白色的米汤里,荡漾,沉浮,飘荡,我们边喝米汤,边吃叶子,忙得汗水涔涔。嘴巴边上,挂着白色的米汤汁,牙齿缝隙里,夹着一两丝叶子的绿脉。一小根的叶柄掐成一小截的苕藤梗,有时间的话,把梗的皮拨掉。我们小孩子,也凑在一起帮忙,绿色竟然是一层层的。难怪苕藤丢到哪里都能生根,原来它整个秆子都是绿色,它的汁液里流着春天里的绿。苕藤的茎吃起来脆脆的,光听那响声,就让人羡慕。那甜甜的滋味,让人回味。

不到秋天,老鼠觊觎着苕地,我们小孩子也跑到地里去,鼓起的土圪垯,一脚踢起,圆滚滚的苕从浅地里窜出,而后挖个小坑,捡一些柴火,搭建小型烤架,把苕放在上面,开始紫红的皮冒出来了排排小水汽,而后皮就渐渐烧黑。柴火做的小型烤架也烧坍塌了,那些苕半生不熟。最好是在田地的埂子上,纵深挖一个坑,在坑中间做个灶台口,把苕放在灶台口上,不时来回地翻动。我们几个人伏在地上,朝柴火里吹气,白花花的烟雾冒出来,半天红色的火焰升腾起来,旁边几个人连忙四处去拾柴火。我们在苕地里,快乐地窜来窜去,活像一个个小老鼠。我们吃着苕,嘴巴两边好像长了黑黑的胡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们一齐大笑起来,我们互相指点着对方,说你真苕。家乡话里,苕就是傻的意思。在苕的种类里,红心苕最好吃,其次是白苕,最次是红苕。红心苕如吃水果,水分充足,甜度又高,一咬水一汪。有时候我们很懒,把从地里滚出的苕,在手上一抹,不让它上面有太多的泥巴,就放在嘴里咬了起来。我最不喜欢吃半生不熟的,外面吃得香喷喷,可是再往里吃,就是硬硬的,就好像一个人吃了糖,再吃苦瓜,觉得天下最不好吃的莫过于是苦瓜。不过农人却不喜欢种红心苕,种得最多的是红苕,它们有很多的淀粉,能制作很多粉条。

秋天是挖苕的最好季节,特别是经霜的苕,甜度最高。把满坡的苕藤子割了,大地就好像剃了光头,它们在秋风中,瑟瑟颤抖,没有割到的几处绿色,那么孤立地站在秋阳里,朝四周望望,全是满坡的冒浆的茬子。不过不出两天,一层毛绒绒的绿又从那些光秃秃的苕桩子竖立起来了,好像地底下有无穷的绿,不断地抽出丝来。如果说春天是绿色生机盎然的季节,那么秋季也是绿色的生命挣扎着想成长的季节。

挖苕的日子是个热闹而风流的节日。全家人都在苕地里,男人挖苕,女人捡苕。一棵棵苕就好像孕妇一样,等待着分娩。只是不知道谁的肚子大,谁的肚子小。一锄头下去,把黄土翻起,你只要把地上的桩子提起来,那些攀在藤上的苕,就像一条条挂在鱼钩上的鱼,它们在藤上蹦跳。有的时候,它们会和你捉迷藏,一锄下去,挖偏了,它们藏在远处的土里,当你把它挖破,身首异处,你的心里会腾的一下,竟然有些悲伤。老人们把那些苕藤桩子收拾起来,那是最好的猪食,小孩子在地里,寻找着自己满意的苕,那些红心苕拿在手上,就跑到家里,埋到柴火灶的热灰里,等会儿回家的时候,是最好的零食。这家的女人跟远处坡上那家的女人开着玩笑,男人在一边不时地插上一两句玩笑。

挖光了的苕地,显出了它的苍白和落寞,小鸟有时会歇在地上,寻找它想寻找的美食。不过我们小孩子有时候会到那些挖过苕的地里,找那些漏下的苕,我们叫做淘苕,就好像现在的淘宝网里淘宝一样,在土旮旯里,一个圆滚滚的苕,朝你招手,你真的觉得有一块黄金朝你摇曳。过不了几天,那些挖碎了,扔在地里的一小截苕,有了一缕一缕的绿叶,钻了出来,那些绿叶,比起满地的苕藤,多了几分骨气,少了几分软弱,就好像那些文人,在秋天里写诗,总少了春天那些浆汁的滋润,骨子里竟然浸染了几分凉意,几分萧瑟。

红薯文章9:丑红薯的春天

文/冷月

前些天,我在整理厨房时,发现橱柜里有一个被遗忘的红薯,因放得太久了,红薯本来就坑坑洼洼的表皮上又多了几道皱褶。面对这样一个丑红薯,我觉得它已毫无价值,便随手将它丢进了垃圾桶。

午饭后,在翻看微信时,打开一条“水培红薯也可这样美”的链接,那些生机勃勃、造型精美的水培红薯的图片让我心动,我也很想弄个红薯实验一下,可家里除了上午被我丢进垃圾桶的那个红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红薯了。为了早日欣赏到水培红薯的美,我从垃圾桶里找出那个红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它的一头儿泡在装了水的瓶子里。

几天后,那个红薯长出了几个紫色的芽儿,泡在水里的部分生长出许多细细的根。它长势喜人,每天都会带给我新的惊喜:又长高了,又多了几片叶子,又发了几个新芽……半个多月后,它已有一尺多高,叶子翠绿,造型别致,俨然变成一个精美的艺术盆景,它让我花钱买回来的几盆娇嫩花木都黯然失色。

这个小小的红薯盆景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希望和乐趣。每次看到它生机勃勃的样子,我都会被一种精神和力量感动……

窗外,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一派欣欣向荣的春日景象。窗台上,我的红薯沐浴着春日暖阳,展现着它完美的姿态。它让我明白:再卑微的生命也有绽放美丽的时刻,丑红薯也有自己的春天。

红薯文章10:红薯的风格

文/孤鸿

今天是女神节,首先祝天下所有女神节日快乐,天天快乐!

红薯,又名地瓜,番薯,甘薯、山芋、番芋、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等。外皮的颜色有红的、紫的、白的。肉的颜色白色多,也有橙色和紫色的。近年,红薯被当做一种健康粮食辅助食品,慢慢地爬上了人们的餐桌。

想起小时候天天吃红薯,生吃,熟吃;生吃可以直接吃,还可以做成凉菜吃;熟吃的方法就更多了。蒸煮煎炒烹炸,甚至做成粉条,薯片,那就太多吃法了。当年吃不完,还可以做成红薯干,或者藏进地窖,以后想吃就拿出来吃。我从小就知道吃了红薯后,肠胃舒服,通气,吃多了胀气。在适当的季节,如果你着急要吃,还可以到地里去挖,去寻没有挖尽的红薯。

穷人拿它当粮食,富人拿它当点心。人穷时候不得不吃它,为了活命!不穷不富时忘记了它。人富裕了还想吃它,为了健康。可是这些它从不计较,只要你需要。

看着那一叶叶在风中摇曳,循着它的藤,找到它的根,将埋在地里的红薯慢慢地挖出来,如果发现你挖出来的根有断的,可能就说明还有没有挖出的红薯,那断根可能还连着一个红薯。你慢慢地将土刨开,至少可以得到一块根茎。将红薯藤和叶拿回来喂给鸡或者猪吃,当然“炒番薯叶”现在很过饭店也是一种相当时髦的绿色食品。

回想起小时候挖红薯的经历,发现红薯的生长条件其实很一般,干旱长得小一点,洪涝之后仍然可以收获。土质疏松好一点,土质板结长得小一些。山坡上,旱地里,都可以收获。只要是将苗插在温带有土壤的地方,赶上适宜的时间,一段时间后就会有不小的收获。

与人给它列出了几大风格,我看它具有。

坚韧顽强,不讲条件,甘愿平凡,乐于奉献,不计名利得失,善解人意,尽职尽责,浑身是宝。

古人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的警言留世,我当初想,为何不是种田,又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到今天才明白这其中的味道,还真是值得一品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