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散文

请欣赏父母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父母的散文1:团圆饭

文/高美美

往年的除夕,都是我陪父母过的,那时候大哥二哥就已经工作在外,一般这时候都在赶往回家的路上。这天,我做的事情往往不是很多,大部分是帮父亲矫正灯笼挂的高了还是低了,对联贴的正了还是斜了。

因为我是陕北人,这天的剪窗花,那是必不可少的。到了哪年的生肖,母亲都会剪出来哪年的剪纸。我那时候很奇怪母亲的那双手,是如何将方正红纸片刻间赋予一个鲜活生命的。每每,母亲都会给我剪一对平安福,放到我的包里,那是一剪心愿。

陕北的年末一般这时候已经不是很冷了,村落随着日头的西下,却渐渐变得明亮起来,红色慢慢浸透了各家房屋,如晕染一般蔓延热闹起来,大红灯笼映透了整个村庄,和红色对联福字照相辉映。鞭炮声隐隐约约,陆陆续续的汇聚起来,先是一点一声,后来一串一片,逐渐笼盖了整个村落,响动起来,片刻,渐渐渗透着锣鼓声和秧歌调儿,空气都欣喜起来,用劲呼吸仿佛闻到了喜悦的味道,足以让人陶醉。

夜色开始正式粉墨登场了,这时候最值得期待的便是团圆饭,仿佛一年365天,所有的劳作和奋斗,就在等待这顿盛宴。鱼是父亲晨间从村头河里打捞来的,羊肉也是午后现宰的,当然母亲秘制的酥肉和肘子,以及父亲酿制了一年的米酒,更是不会缺席的逐一集合起来,融入到团圆饭灶火的雾茫茫中。

霎时,蒸碗啊,热菜啊,都随着柴火的跳跃噼啪,在锅屉里唱曲。另一边,包饺子,作为团圆饭的另一道大菜,正式开始登台演出了。小一点的时候,我手拙,都是母亲和我一起包,大部分都是修补我包漏了的皮儿,想必有时候我也是很调皮的,累了点儿的话,就故意包漏几个,总是会被母亲撵到一边,负责干扰父亲擀皮儿。这些年,母亲眼睛不太好了,手稍有不太利索,于是全程的活儿我都来承包,竟没有一个包漏的。呆在一边闲不住的母亲,会拿出来几枚硬币,一如既往的让我包到饺子里,说吃到的就会添福添寿,来年幸福。某年,我发现母亲偷偷的给有硬币的饺子做上暗号,我不打算揭穿母亲的“小把戏”,因为这些有暗号的,母亲都是一一送到我和哥哥的碗里,有时候会从吃的摇头晃脑的父亲碗里捞出来一个,给我或哥哥。

饭菜快上桌的时候,母亲总是显得忐忑不安,那时候大哥二哥还没到家。母亲总是借口看看灯笼或者福字是不是正的歪的,去屋外听等哥哥的鸣笛声。父亲总是在一旁抽着烟安慰母亲,“老大不小了,能丢了不成?”

我也明白,那是团圆饭最后的一道大菜――对团圆的期待。

其实,一般都是按时,门外车鸣,哥哥就回来了,母亲总是搓着手给他暖,哈哈气,哥哥总是说:“妈,我手比你的还热嘞,谁给谁暖手嘞?”

不出片刻,门外鸣笛,喜好春晚的二哥也匆匆赶回来,总是喊着:“冯巩出来了吗?冯巩出来了吗?”母亲这时候才会彻底安心下来,把满脸的皱纹都笑开了,叫我开始揭锅煮饺子。这个时候,团圆饭才是真正齐备,要开始了。

团圆饭,不是那一桌子饭菜的香气,而是那一家的团圆味道。

今年的除夕,工作的需要,我值班了,团圆饭我固不能参加。母亲给我打了电话,丫头,好好上班,那里更需要你……平安福妈给你剪好了,钱给你在饺子里包好了,没你在呀,你爸老是把两对灯笼挂不齐,饺子我老是包漏了嘞……

我想告诉母亲,在这里,团圆饭,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的味道,是平安的归途,是团圆的期待,三尺红亭,我守候在此,一笑一语,随时如沐春风,那是我送给每一个过路司机团圆的一个平安保障,送给每一个家庭最后一道团圆饭的安心菜。

送你们平安回家过年,才是今年我最好的团圆饭。

父母的散文2:感恩父母

文/邓仲祥

(1)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水源,没有父母,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就毫不犹豫回答: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都是每个人都能深刻领悟的道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一温馨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人们不会,也不愿感恩。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可以说: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而现在我们出门远行,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减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我们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2)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怀着感恩的心,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关爱,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怀有感恩的心,不是简单的忍耐与承受,而是以一种宽宏的心态积极勇敢的面对人生。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一个人没有了感恩,心就全部都是空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我们知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感谢朋友,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我们不断进取、努力。感谢太阳,它让我们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我们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我们有生存空间。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常怀感恩的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用感恩的心生活。

(3)

带着感恩的心去聆听,所有的喧嚣退去,爱的声音在心中回响;习惯了爱萦绕的感觉。一切都变成空气,看不到默默爱我们的人,听不到幸福在耳边的吟唱,永远保持眺望的姿态,寻找天空中清远的梦。追逐中,我们满是辛酸。以为所有的幸福都离我远去。当乘上火车,当熟悉的风景慢慢向身后退去,当站台上熟悉的身影最后化成一个小点……顿时,一切都变成徒劳。那一刻,我们明白:爱不曾远去。只是我们习惯占有,习惯了享受,忘记了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那些给我们生命的人,给我们温暖给我关怀的人。就在那一刻,我们学会了用感恩的心去听那爱的声音,去体会那爱的温暖;就在那一刻,我们学会了在感谢的同时去给予,因为,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找到最真的幸福!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抓住生命的寄托,领悟血脉相承的真谛!

在沉淀中,感谢困难,是困难让我们更加有斗志,感谢坎坷,坎坷教会了我们坚持,感谢失败,失败带给我们成长。每一段曲折的路都让我们更接近生命的真谛。在宁静中,感谢身边的朋友们,是他们让我们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他们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教会了我用感恩的心去生活感恩敬孝,回报社会。

(4)

敬孝,一直是社会与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敬孝,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我们每个人都会垂垂老去,今日敬孝他人,他日被人敬孝!古人对“孝道”极为重视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百善孝为先”理念,不仅如此,古代也更有举孝廉之说,也就是用“孝廉”来选拔官员。古人认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即一个真正懂得孝亲的人,都会有一颗感恩心,诚敬心,也会形成重情重义、感恩思源的价值观。事实上,许多事例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古今中外,许多有出息,大有作为之人,大凡都是忠孝两全。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思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最终上升至社会的友爱温馨、和谐安定。在我们当今社会,和谐稳定是前提,而维护和谐,也需要胸怀至诚感恩之心。感恩与和谐相伴,感恩之心会有力的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鸿沟,甚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他一定会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如果人人胸怀感恩,社会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有人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感恩也如是,当我们置心感恩时,我们就会觉得有些抱怨是无谓的,有些烦恼是不应该的,感恩敬孝才是对生活的热爱。

(5)

我们感恩父母,父母生我养我,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感恩应该发自内心,发自对内心对敬孝的新诠释,来自内心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感恩是一种生存智慧,是做人的道德底线,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的能力的成长,是一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感和提高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为表现,是以“寸草心”报“三春晖”的赤子之举。感恩有时只需要一句问候,一束鲜花,一个拥抱,甚至一句话,就能传递亲情,表达心意。我们只有学会感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而多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只要我们心怀感恩,我们便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和谐和美丽!

我们要感恩社会,感谢大自然对生命之源的赐予,感悟社会的馈赠,学会热爱自然,回报社会。我们要感恩父母,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和生活的辛酸与沧桑,感谢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对父母长辈多一份体贴,多一份关怀,多一句问候,尽孝心,重人伦,付亲情。我们要感恩老师,感谢老师对我们心智的启迪和生命成长的关怀,感念老师对我们的辛勤付出和教诲,在感念师恩中崇德成才,奉献社会。我们还要感恩对手,感谢强大的对手给予我们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感谢对手给予我们学习的鞭策和成长进步的动力,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父母是我们人生道路的铺路石,我们每走一步,都有他们细心的叮嘱,无尽的关怀和殷切的牵挂。成功了,他们不图什么回报,只有发自内心的欣慰和自豪;失败了,他们没有报怨,只有默默的支持和悉心的宽慰。?

(6)

孝敬父母不能等:有人说,等我们有钱了,让老人家坐在钱堆上随便花;等我有时间了,带着父母,畅游天下,在有生之年潇洒个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待我们有钱了,父母的牙还能啃得动包米吗?等我们有时间了,想带着父母去周游世界,他们还能上得去飞机吗?等我们,可父母年纪不可等,当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时,对父母孝心,其实不就是在我们平时的“滋润”中完成。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父母上了年纪,究竟还能有多少个春秋?别让日后自己徒增遗憾,落泪以视悲哀!“孝尽父母的事情永远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钱能够得到全部表达的。父母要钱干什么?他们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这种时候还自鸣得意的认为老人是欠了我们的,甚至为此而和老人怄气!当父母上了年纪所缺的应该是与儿孙其乐融融的相处!也就是在父母难于动身时的一个代步,在口渴时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时候的陪伴,在生病时的一次次问候……这些都是老人内心所渴望的!感恩父母养育情,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

(7)

我们要感恩父母带给我们生命,在生活中给予我们点点滴滴的关爱与照顾;感恩朋友带给我们真挚的友情,在生活中给予我们关心和鼓励;感恩老师带给我们知识,在学习中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教导;感恩生活让挫折磨练我们的意志,让苦难锤炼我们的品质,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感恩社会,感谢他们孕育了一个个相像而又不尽相同的个体,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感恩大自然,岁荣岁枯,春夏秋冬,山水相映,鸟语花香;感恩于洒在我们身上的每一缕阳光,感恩于路人投来的每一个微笑,感恩这一切的存在让我们体验到了真实的美好。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不是都用心记住这些,并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心呢?其实,如果我们能怀着感恩之心面对生活,那么即使处在最困厄的环境里,我们也能看到生命的绿洲,从而怀着更多更大的希望面对未来。感恩之心还是一颗美好的种子,假如我们不光懂得收藏,还懂得适时播种,那么我们就能给他人带去爱和希望,并因此挽救他们,或者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生活的今天,感恩,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美德。学会感恩,就不会因为所谓的不公平而怨天尤人,斤斤计较;学会感恩,就不会一味地膨胀自己的私欲。让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父母的散文3:尽孝父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文/许培良

曾经为生活之大计忙碌奔波、风风火火的母亲老了,因为10余年前脑血栓突发,不能走了,即使拄着拐棍,也蹒跚难行。

正处在为生活与工作打拼的我们,决定姊妹几个轮流赡养,让母亲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对此,母亲很是欣慰。

每逢亲朋好友来看我母亲,母亲总是唠唠叨叨地说,孩子们如何如何有孝心和孝行,亲朋们便啧啧地称赞,夸我母亲福气大,之后,就说起了东家谁谁谁西家某某某,怎么怎么为养老人发生什么什么不愉快之事。听后,我陷入极度的沉思中……

父母亲赐予我们以生命,在生活极度艰难的困境下,将我们拉大成人,最终让我们过上了惬意的生活,这种恩德真是比天高比海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回报呢?

中国向来就有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中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深沉的,又是伟大的。我想,即使穷尽毕生精力与能力,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哺育培养之恩。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赋得永久的悔》中写道,等到自己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自己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他永远地走了!季羡林心肝俱裂,泪盈眼眶。“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大师的思母情结可谓是催人泪下。因此,古往今来,“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典故,盛传不止。仔细思忖,情理皆在其中。

无论过去与现在,总有一些人借口为工作忙碌、为生计奔波等理由,无暇顾及父母晚年的生活与健康,造成多少千古伤心事,留下多少悲悯与苍凉?尽孝父母不能等,从现在开始,从细节做起。倘若经济窘困,让父母亲吃不上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也无妨,那么呈上热饭素菜淡茶总是可以做到的,送上几句问候唠唠嗑总是可以做到的,帮着父母洗洗脚剪剪指甲梳梳头总是可以做到的……

毋庸置疑,每个人一生中,亲生父母都只能是唯一,没有唯二,确当珍惜。其实,更本质地讲,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基之源,所以,尽孝父母,也是对自己生命个体的尊重。

人人都会老。小时候,我不会走路,母亲抱着我;长大后,母亲老了,不能走路了,我背着母亲,推着母亲看世界。黎明前抑或夕阳下,我握住母亲的手,唯恐生命从心中流走!

父母的散文4:家乡的牵牛花

文/林俊君

小时候,经常随父母回故乡小住数日,帮叔叔婶婶干些农活。工作之余,约上三五伙伴到野外玩游戏,捉蝴蝶,观赏奇花异草,乐趣无穷。

记得在秋风吹起的时节,在家乡的田野随处可见一朵朵沾着露水开放野花,在众多鲜花中我比较喜欢牵牛花。牵牛花的颜色多样,有玫红、紫红、浅紫、浅蓝等,花姿清丽,生命力顽强,只要有一片泥土,就能破土而出,恣意生长,尽情绽放。它的花期很长,从6月开到9月,其中秋天是花朵最繁盛的时候。又因为它盛开的花朵外形像一支迎风吹奏的喇叭,所以人们给它起了另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喇叭花”。

牵牛花美丽、质朴,不骄奢,古往今来,深受人们喜爱。在民间传说中,牵牛花常跟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寄予着世人美好的愿望。宋代诗人林逋就曾在诗中写道“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深秋结此花”,天孙指的是织女,是说牵牛花是织女的相思泪变成的。在宋代诗人危稹笔下,牵牛花是“应是折从河鼓手,天孙斜插鬓云香。”河鼓指的是牛郎星,是说牛郎摘下牵牛花送给了织女,织女把花斜插在发间。因了这些传说,牵牛花又有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在乡下小住的那段日子,牵牛花占满了我整个童年的记忆。那时,每逢夏天,我家院墙外的竹篱笆墙长满了牵牛花浓郁的绿叶,绿叶间盛开着繁密的玫红蓝紫花朵。那些花婀娜多姿,随风摇曳,远远看上去,整面墙好似一幅随风摆动的绸缎,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许多奇妙的乐趣,我一直觉着牵牛花的最佳搭配是篱笆,仿似“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牵牛爬上了篱笆,立即就有了一番别样的乡村风情。牵牛花在篱笆上像个泼墨挥毫的艺术大咖,枝蔓伸展到哪里,花就开到哪里,悠闲自在地舞动着自己的丰姿;而那简陋的竹篱笆墙,也被牵牛花染香了,默默成为牵牛花展示才华的舞台。

长大后,我到了省城读书,节假日偶尔也会到植物园游玩,但对牵牛花情怀独钟。有一年中秋,我在一位同学家中做客。朋友家的院子种满了各色名贵花草,但有一束牵牛花却长得很特别,它不会攀附名花异草占尽枝头风景,而是紧贴地面独立生长,随遇而安,默然开放在玫瑰树下———被人忽略的地方。在玫瑰花光彩辉映不到的地方,它却热情地伸展着腰姿。在这个玫瑰夺魁的季节,或许它不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但它毕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长,悠闲自得,与世无争,摇曳着秋风,点缀着庭院,丝毫不逊色于玫瑰,给人一种“望见牵牛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簪”的感觉。

朋友的父亲是一位老中医,平时喜欢摆弄庭院花草和研究中草药。他向我介绍了牵牛花的药用价值。据说,明代诗人吴宽曾经写诗盛赞道:“本草载娇花,草部见牵牛;薰风篱落间,蔓出甚绸缪。”

现代药理研究分析,牵牛子含有牵牛子甙、牵牛子酸甲、野麦碱等成分,对治疗慢性肾炎、面部雀斑、粉刺等有一定疗效。服用时一定要严格按量,不可多服。至此,我对牵牛花又有了新的认识。

父母的散文5:和父母同居的日子

文/张海洋

老妈的颈椎病又犯了,医生建议可以做理疗来辅助治疗,爸妈在农村老家离医院有几十里的路程来来往往的不太方便,我就把他们接到了城里,一来每天去医院很方便,二来也可以住一段时间让不经常回家的我们尽尽孝心。

爸妈的到来最开心的莫过于四岁的女儿了,原来只能在逢年过节才见上一面的爷爷奶奶,这下可以朝夕相处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经过几天的理疗,老妈的颈椎病明显减轻了,闲不住的她马上接手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爱人每天上班也是忙得不可开交,看到有老妈做家务也乐得清闲了。老妈的厨艺不错,不管什么简单的食材在她手里都能变成可口的佳肴,唯一的不足就是味道太咸,起初以为是老妈偶尔没拿准盐量,可是慢慢发现老妈做的饭顿顿如此。我在饭桌上对老妈说:“妈,你做饭少放些盐,对身体有好处。”老妈假装嗔怪道:“你小子不干活怪会挑毛病,不放盐没味啥吃头啊!”听老妈这么说,我急得给她讲了吃盐多会得高血压心血管病的一大通道理,可是老妈总觉得菜寡淡了没法吃,我们只好在做饭时到厨房去帮忙来变相监督老妈。

老爸还延续着他在老家的生活方式,一大早我们还在梦乡的时候他就起床了。我们总是在他的大声咳嗽和出门时反复关门的响声中极不情愿的醒来。晚上,老爸喜欢看电视,也许年龄大耳朵不好使了,电视的音量大得可以穿破门窗到达各个房间。一天吃晚饭时,爱人忍不住委婉的向老爸提出意见,老爸不好意思的点头接受,可是几天以后又恢复了老样子,我对爱人说,没有办法,年龄大了,习惯很难改了。

女儿晚上闹着牙疼,我一看她的一颗大牙竟有了一个黑色的龋齿洞。这些天,女儿跟着爷爷奶奶养成了不少坏习惯:乱吃零食、吃东西不洗手、吃饭挑食,而在对她批评教育时,她就跑到爷爷奶奶那里寻求庇护,让我们无计可施。

爱人终于提出让父母回老家,我也感觉和父母一同生活的这些天出现了许多问题,可是这让我怎么张开口呢?父母多年固有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一时难以改变,而让我们因此去迁就他们在主观上又不太情愿,我一时陷入了矛盾之中。

一天晚上,我们在电影频道观看了一部叫做《飞越老人院》的影片。电影里老人院的院长说了这样一段话:“假设我们的父母还能活二十年,而我们每年在假期能回家团聚的时间不过五六天,每天真正和父母待在一起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五六天就是十几个小时,二十年还很长,可算下来其实我们和父母能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十几天而已了。”听完这段话,爱人看着我,我从她满是泪光的眼睛中知道了接下来该做怎样的选择。

父母的散文6:别忘记与父母合影

文/叶玉霞

童年时照相是件很奢侈的事情,要照相只能去城里的照相馆,而且照出来的都是黑白照。我有几张骑在木马上的童年照,这些珍贵的照片是父亲母亲轮流背着我,从乡下步行到城里的照相馆照的。

后来,农村出现了流动摄影服务员。所谓流动摄影,就是有人拿着“海鸥”牌相机走家串户去兜揽照相的生意。那时物资匮乏,大家都不富裕,但家家户户都养点鸡鸭,农民可以用鸡蛋换取一些服务。当时母亲就是用10个鸡蛋作为报酬,让摄影服务员给9岁的我和两个妹妹照了一张合影。现在翻看这些发黄的照片,我非常感慨,我要感谢父母给我留下了童年的记忆。

我参加工作后经常在外地出差,加上我酷爱旅游,在大江南北我和同事、朋友拍了不少照片。女儿出生后我添置了一部数码相机,作为母亲,我希望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前几天在翻阅相册时我突然发现了一件令我惭愧的事——我竟然没有留下一张和父母的合影。我只记得给女儿、老公、朋友和自己拍照却忽略了父母。回想起在过去贫困的岁月里,母亲用鸡蛋换来我和妹妹的相片,再看看如今家里那些价格昂贵的照相器材,我的心中充满内疚。

这个周末,女儿想趁秋高气爽去公园照相,我告诉女儿,不要忘记外公外婆,我要和他们合个影。父亲和母亲欣然答应一起前往,为了拍照,他们郑重其事,还特意买了新衣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到了垂暮之年,更需要子女的关爱,一张小小的合影留下岁月的痕迹,也送去儿女真挚的祝福。

父母的散文7:念父母

文/鹅卵石

这几天,同学群里传来消息,有同学的父母亲不幸辞世,一向散漫的同学微信群,也突然忧伤了起来,纷纷表达同样的忧伤。有同学真好,在忧伤之时,倾诉也能分担一些忧伤。

我们都是不小年龄了,在这个年龄,还有父母喊,着实是件幸福的事。这个群里的同学有父母喊,也是让我嫉妒的事。试想,有妈疼,有爸训,这些年的冬天都不太冷。有爸妈真好,有他们在时,也能分享亲情,常常成为孩子。

我是个多情的人,常常把情溢于言表,看着别人为父母辞世而忧伤,我也跟着忧伤了起来,禁不住地,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我父母亲离世有二十五年了,和动辄八九十岁的老人们相比,他们可算是早逝的人了。我父亲是六十二岁辞世,他辞世时,我才师范毕业四年。上世纪九二年的冬天特别冷,冷进了我的心。

父亲的身体条件本来很好,身材高大,魁梧有力。但酗酒!酒伤了他健康的身体。父亲走后,母亲情绪低落,不几年,母亲也去世了。有时候想,父亲身体健康一点,母亲也能多活一阵时光,父亲去了,母亲极度孤独,父母一生相亲相爱,相吵相争,竟是情深之极!母亲上世纪九八年辞世,那一年的春天,也不温暖。

我是个多情的人,承袭了父母亲多情的性格,常常感性溢于言表。以后每遇到有熟人的父母辞世,我都会心痛一回。一方面为别人失去亲人而同情,一方面为想我逝去的父母而伤怀。子欲养而亲不在,自己对情空伤心。多年了,记忆不会因岁月恒久而泯灭,反而更加清晰。每一年都有几次,父母会走进我梦中,还有童年时的那屋子,以及那房前小路和树桠。

微信和QQ,真的是个好东西。我们可以在相距很远的地方分担忧伤,也可以互相倾诉。当群里的同学在为父母辞世而忧伤时,纷纷表达的是节哀顺变的话语,而我嫉妒地说句:“父母健在的同学,你爸妈喊你回家吃饭!”

当我还在为我的同学父母辞世而心情不好时,微信提示音突然响了,我一看,同学的孩子长大了,又是出阁的,又是结婚的,真是喜事连连。

这世界,老的要去,新的要来,这是不变的真理。这个群,三十年前的那些人,这些事,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所在。我们都用忧伤的心送别老人,纪念他们。然后,我们笑着,敞开胸怀,去迎接那属于未来的新人!

父母的散文8:慢吞吞的童太太

文/牛瀚渟

每逢我放假,父母总是仍然在忙,于是他们就把自理困难的我送到西郊的童太太家,请她帮忙照看我。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童太太这人吧,有个巨大的特点,那就是慢。童太太是位来自上世纪的上海人,做事秀气,可秀气归秀气,她也真的是慢!

每天早上,她八点出门去买菜,菜场就在小区旁边,她买菜的时间比我小学数学题中正常情况下的小明妈妈长了两倍。这事我没意见,菜场那么热闹,七大姑八大姨都有八卦,心猿意马一下子也很正常。买菜归来,她就一头扎进厨房,开始择菜,一把空心菜通常耗时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慢虽慢,但到中午十二点,一般也能做好几个菜,通常是一荤一素。煮米饭不算慢,因为主要是电饭煲来完成,唯一的人力环节淘米也慢不了多少。

有时,我躺在沙发上,侧耳听厨房里的动静,可实在想不来她是如何对一个空心菜细琢精雕两个小时的。

下午活儿少,她通常坐在沙发另一头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织毛衣是个熟练活儿,可对她来说,熟练了几十年的活,也无法提高速度。她眼睛一直盯着电视看,嘴巴微张,出神地看着,手上机械地织着,可依旧特别慢。右手的针戳进左边的孔,食指再挑着毛线从右边针尖绕过,再从孔里挑出来,这样才算一针。用时是长的,多长呢?《新闻联播》里读讣告的语速念上一句话,所花时间就差不多可以让童太太织一针了。我在沙发这边望去,觉得像在看1/5倍速的电影,只觉得濡湿的空气穿过电视低低的声音缓缓地在客厅流淌,淌到她身上,一停就是六十多年,再缓缓飘走,承载着她所有的岁月。

有时,她放下怎么都织不长的毛衣,开始吃水果,她先盯着果盘瞧上一阵子,很久后才拿起一个橘子,近距离接着瞧。又过了很久,她拿起一把小刀,怕橘子疼似的,缓缓地用刀在橘子皮上划出一道口子,又一道口子,再一道口子……如此把橘子皮划成六瓣。放下刀,缓缓地剥开,露出精巧的八瓣,细细欣赏一番。然后一条一条地摘下橘络,抛进垃圾桶,我从书间抬头瞄一眼,正巧看见这一幕,那橘络掉进桶的速度好像也格外慢,仿佛她处在一个重力加速度只有1/2G的空间,她被笼罩其中,以正常的速度活着,而我从外部看去,她做什么都异常缓慢。终于橘子剥好了,八瓣橘子光洁又赤裸地躺在橘皮中央,羞怯地抱作一团,臊得通体绯红。童太太满意一笑,用了三刻钟吃了五瓣,然后抬头,发现天色已晚,便留下橘子,去准备晚餐了。

童太太,也就是我奶奶,我爸***。她并不是老了才慢,而是从来就慢,并且以这种速度相夫教子,然后再教孙子,一如既往近七十年,可却没有因为慢耽误多少事,因为这世上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事需要赶着去完成呀。

慢吞吞的童太太偶尔也是快的,比如在一个学期过到3/4时,她就会买好我最爱吃的话梅、软糖、饼干,准备一个月后迎接我的到来。这感觉,就像急性子的我每次想念童太太时,都会慢吞吞地想上一两个小时,然后满意一笑,一边期待一边又去过自己急性子的小生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