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散文

请欣赏思乡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思乡散文1:把心安放于回家的路

文/黄玉文

年,一天天近了,思乡愁绪从心底探出头来,想回家的念头如水肥丰茂地块的野草,一窜老高。一个又一个离开家的孩子,心早已经走在回家的路途上了。

远离故乡家园的人,心里都有一个概念,那就是一个人打拼的地方不是家,远离父母家人三亲六戚的小家,缺少家园的丰满。眼看要过年了,走在外面与熟人碰面,和朋友间约会,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问一声,什么时候回家过年。这个时候,大家心里清楚,问话的人自己的心已经走在回家过年的路上了。

最初离开家园的时候,许多人都觉得自己走得很潇洒,因为将开启全新的生活。时光推移,有的人取得了丰硕收成,而更多的人收获平凡,还有的人依然如出门时一般行囊空空。但是,不管怎样,那些在时空距离里渐行渐远的故乡和亲人,依然存留在记忆最深处,佳节来临前总会撩拨起心湖酸酸甜甜的波澜。“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年龄大离家时间长的人,思乡恋亲的乡愁在一年中最隆重的春节时越发浓烈。

出门有出门的潇洒,出门也有出门的离愁。尤其是家中有父母老人二叔三爷七姑八姨的人,年关临近的时候,那个记忆中的老家,那个记忆深处灵魂皈依的港湾,就像一盏夜行中的航标灯,照耀出门打拼的人返航栖息的路途。

记忆中的老家,很多时候被我们所忽略。但在心灵最脆弱的时候,老家却能给行走跌跌撞撞的我们健步飞奔的欲望,似乎回家的路才最踏实最能安放心灵。回家的路,即便有关山风雪阻隔,老家那一盏守望的灯,就能化解旅途中的万千苦寒。

老家的山岭溪河在守候中轻言慢语,父母的黑发在等候中变得苍白。快过年了,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其实天天掰着手指头计算。闭上眼睛你依然能感觉到他们皱纹日深的面庞,眼潭里溢满期盼团圆的波光。

城市华灯灿然,而我的星空满是寂寥。夜空寂寥的清辉里漫过一道思念划痕,过年的乡愁在心底凝成一朵无字霜花,盛放在凄清夜晚。月,在清冷冬夜久久高悬。

快过年了,回家就是对父母家人最好的尽孝,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回家过年。把恋家思乡的心安放于归家路途,新年就在前方,亲人在那里守候。

思乡散文2:秋夜思乡

文/聆听

默默的站在窗前,轻轻的把窗子打开,品味着秋天的夜晚,小提琴在舒缓的演绎着《爱在深秋》的曲子,房间被音乐笼罩着,心情也被这音乐和夜色笼罩着。喜欢这样的夜晚,喜欢这样的感觉,喜欢这样想着遥远的和那些飘渺的记忆。漫天的星星依旧是那样调皮的眨着眼睛,月是半的,另一半好象在躲避着什么。远处的霓虹还在不知疲倦的闪烁着,和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不细看真的分不清哪是星星哪是灯火。看着城市的夜空,突然想到了故乡夜晚。所有的心事就这样的纠结到一起,思绪也被这种感觉牵绊着、铺展着……

20年前大山里的一个毛头小子,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自己决定了一件事情。第二天一早,在妈妈的叮嘱中,在爸爸慈爱的目光中,背着一个当时在家中最好的一个背包,也背全家人的嘱托。离开了那个给了他欢乐、给了他生命和给了他坚强的故乡。只身一人来到当时在他心中极其神秘和诱惑的这个城市。20年风风雨雨,20年转瞬即逝,忙忙碌碌的身影已经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这样的久远。想当年的毛头小子也变成了如今的小毛头小子的父亲。想当年的梦想也在城市的洗礼中变的庸俗和无奈。只有想当年的背包还静静的躺在衣柜中,默默的见证着20年的风雨历程。一个山里的孩子决定把梦不在归还给大山的时候是悲哀的,一个山里的孩子决定到异乡去漂泊的时候也是痛苦的。故乡的水最甜,故乡的月最圆。而立之年的他突然意识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前几天一朋友留言告诉他回故乡探亲,因为他们的故乡是一个地方。当时特想和朋友一起回到故乡去看一看。但由于有点事情并没有回去。当时只记得朋友就和他说一句话“回家”。是啊,“回家”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无限的挂念和无限的寄托。那种亲切感比任何时候都要明显。一想到回家,心情就如水草般柔软而细腻。就两个字,却永远不那样简单,这个世界上最简单也许是最复杂的 。家,就是故乡的山,就是故乡的水,就是故乡的大红枣,就是故乡的梦还有梦中那些故乡的人。现实的故乡啊,我在彼岸,你为什么在此岸啊?

夜以深,风有点凉,慢慢的关上窗。远处的霓虹和星星还在诉说着回家的故事,月亮好像更亮一些。故乡的月也一定更亮了吧?故乡的山也还在等待它远方的孩子吗?远方的孩子一定会回去,因为故乡才是他的家。故乡犹如梦中的风筝,无论你走多远,亲情这根长线始终牵扯着你的灵魂,让故乡时刻在你的脑海中激情荡漾。

一首小诗,送给爹娘,送给故乡。

遥望着远方
那儿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涂抹不掉的记忆是那绿色田野还有高高的山岗
毛手毛脚的少年赶着羊儿把牧歌嘹亮
想着远方的故乡
想着故乡的爹娘
20年的风雨啊
我们天各一方
儿时的记忆还在
儿时的梦想还长
白发的老爸
等你的儿子回来吧
慈祥的老妈
孩子就要回到你的身旁
因为我是你的儿子
儿子就必须要依偎在娘的身旁

思乡散文3:走进腊月的村庄

文/雨晓荷

进入腊月,思乡的情绪开始在心灵中肆意蔓延开来。在朦胧的清晨,那声声的鸟鸣和鸡啼是家乡最亲切的呼唤,那袅袅绕绕的炊烟是连接村庄和土地的脐带。无论我身在何方,那些思念的种子都会在一夜之间迅速发芽、膨胀。在宁静的夜晚,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会扰乱睡眠的正常性,毫无声息地进入自己的骨头和血液,让我彻夜疼痛。失眠,已经是这个腊月难以治愈的乡愁。家乡的村庄,家乡的一草一木,总是让漂泊的游子在腊月更加魂牵梦绕,总是让流浪他乡的心灵更加柔软甚至脆弱。走进腊月的村庄,实际上就是走进温暖的记忆和春天的憧憬。

走进腊月的村庄,烟熏火烤的年味开始弥漫。在翠竹掩映的青砖绿瓦中,在松柏遮盖的农家小院里,伴随着鸡鸭的鸣叫,孩童的欢呼,春节的氛围逐渐显山露水地临近了。那些携带着熏香的腊肉和香肠,在村庄里散发着诱人归乡的韵味,那不是城市里机械的食品所能够拥有的魅力。走进腊月的村庄,贴近久违的镰刀锄头,去倾听土地和粮食的声音。走进腊月,就走进了家人团圆的幸福和快乐。

走进腊月村庄,走进冬天的尽头走向春天的开端。冬天在腊月的梅花中芬芳的逐渐隐退,一丝丝春的绿意开始在土地中温暖的萌动。把寒冷的故事冷冻起来结成千年不化的冰块,把希望的种子播种起来萌发春天的绿叶和花朵。腊月,是一个终结的句号,也是一个开始的逗号,既拥有着残缺的美丽,也焕发着圆满的梦想。走进腊月的村庄,就是走向生命季节的一个归巢的时令,就是走向积蓄力量的加油站,就是走向疲倦之后疗伤休憩的温馨港湾。走进腊月的村庄,走进久违的家园。

走进腊月的村庄,走进春天的序曲。在寒冷中酝酿着春天的灿烂,在团聚中凝聚着飞翔的力量。走进腊月的村庄,就是走向温暖的记忆,就是走进万紫千红的春天!

思乡散文4:思乡之夏

文/馨叶

芳菲四月,我站在清晨的校园里,环顾着周围的一切,在初夏的笼罩下,在绿树渐渐成荫的小路上,我慢慢地走着,风里明显地摇摆着过往的痕迹。蓝天、白云、暖阳,让人感到由心而发的舒服,但是我的思绪中还是夹杂着些许的寒凉。

这份寒凉让我能够感知却无法叙说,羁绊住我前行的脚步。于是,在这样的蓝天、白云、暖阳下的我,觉得很空洞。两眼望去,看到的不是清新如歌的岁月,而是一重又一重的迷雾蒙蒙。突然间,感觉自己像是被浮尘蒙住了双眼,想拥有一份至纯的清透,可是,越是拭眼,越离这份清透甚远。

初见清水滴石时那份清透的至喜,已经荡然无存。现如今,总觉得生活缺少了点什么,不再有当初清纯绽透于每天那份心境。每天都在忙碌,忙碌于应该的忙碌和不应该的忙碌。只是觉得岁月是一首永远唱不尽的歌,每个旋律在空气中跳跃出不同的味道,或喜或悲。有天,突然觉得自己的眼睛很不舒服,原来已经落入了细细的浮尘,于是就在自己的寒战里,轻轻地想用心拭去那份浮尘,然后还己一份清透。

或许是风沙的眷恋,某些浮尘已经在空气里轻舞了很久,最后落到我的眼睛上,落在了我那柔弱的身子上。或许,因为细小,没有重压于我的身心,所以一直以来不知晓这细小的浮尘,已经把属于我的那份久远的清透,已经覆盖住了,使我每天在浮尘细拈下,自以为很纯粹的生活着,其实那是一段蒙尘的岁月。

肉体带着骨骼上的精髓像浮尘一样在空气中漫游,漫无目的漂浮在某一个平面上,深深地沉下,沉在一个如深潭的谷底。面对起落无声的浮尘,而我就如那一抹没有名称的流。经过的都是心外的风景,移动和固定的接近着雷同,需要绕开而不是躲避。

纠结的时候,我每做如是想。世上万物,纵使不见其美,大约换个角度也总能说出一二好处。既然人无完人,那么,也定没有坏到极致的恶人。一个人的狡黠,不影响他事业有成;一个人的贪婪,不妨碍他孝敬双亲,而大忠大勇如史可法辈,也难免被世人非议。如此,这世界真是充满了趣味,复杂,深奥,百思难得其解。

似是而非的了悟中,依旧纠结着。不乏其人为了蝇头小事,往往不能释怀,在“得”与“舍”之间的挣扎,徒劳而无望。每当这种时候,却失去了反观自己的能力,只是一味地由着灵魂沉溺,沉落,直至沉没。被太多的欲望左右着,而又缺乏自我救赎的本领,这是人类一大悲哀。一轮又一轮的反复无常肆虐过后,都会影响到我的心情,移动时光也就移动了风景,移动了风景也就移动了心境。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或许,有人觉得生活太过于清透也是人生的一种悲哀,觉得朦胧也是人生的一种难得的极致,不会让一切都处于昭昭然之下。太过清透,未免让一切都失去了圆滑的味道,但我不这样认为。我喜欢生活简单纯粹而又坦然,放松且悠闲。有着属于我的那份自然、随意、淡泊和欢愉。我认为所有的清透,能让所有的生活处于一种最为简单的状态,不用太多的去思考所有繁琐带来的无趣,喜欢在清透里简简单单的每一天。

阳光下的清透是每个人至死不渝的追求,谁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清透,谁都想拥有至纯至善的岁月。那么,当浮尘覆盖住我们生命中的点滴时,我会抚着心口对自己说:“为了心中那一丝希望,还是要在难以隐忍的诡计中坚守善良,然后还己一份难得的清透”。

细细碎碎的清透,碎碎念念的生活,这或许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想久留和寻弥回来的味道。虽然,这味道已经远离了我,而且让我甚是怀念,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还会回来的。

信仰在我的心界里一直自造着一片没有浮尘的世界,那样的轻灵通透,那样的清晰潋滟,而那一抹阳光可以从心底照亮一片连接一片的天空。

拂去浮尘,让它们重新飘落。我知道,那只是一个季节,只是一种经历。

繁华尽头,总有落寞相随。于心,足矣。

思乡散文5:闻桂思乡

文/谌督

秋夜,独自漫步在校园里,便又闻到一阵桂花香。

桂树是平平无奇的,不开花的时候,便很难辨认。其实桂花也极不起眼,小小的一簇,隐于叶间,若无这浓郁的花香,也多半会逃过行人的眼睛。桂树也长得很慢,记得家中院里的桂树,自我幼时便在那儿,据母亲说,已有几十年树龄,但它年年春天抽芽长叶,秋天风送桂香,这许多年过去了,似乎也没太大变化。平日里只觉校园草木葱茏,赏心悦目,却不期还能闻到这熟悉的桂花香。

家中的桂树想来也应开花了,故乡的仲秋,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日子。夏日的炎热已然远去,深秋的萧瑟却尚未到来。清晨会有如梦似幻的晨雾,入夜也会听到仍是欢声的虫鸣。晴日里长空如洗,秋月如珪,纵有秋雨,这时的雨也是清丽而凉爽的。而我此刻若尚在故乡,应是坐在书桌前,就着晚风送来的桂香,在隐约的虫鸣声声中想象着远方的模样。

桂花的花期不短,且常是低处的花已落了,高出的花才迟迟地开放,以是院中常常积着一地落花。落花的颜色由原来的乳白变成了浅黄,却仍是香气袭人。这时便可扫了些来,泡成一杯花茶。其实自制的花茶味道并不很馥郁,然而单是那一缕清新与甜香,便也足以让人记住这故乡的味道。

然而我在闻到了这异地的桂香之后,才发觉我似是无法再在故乡的仲秋时节,在醉人的花香中扫取些落花,泡出一杯花茶了。又想起也是这样的一个浸在花香里的秋日,一位朋友在写信时,折了一小枝桂花装入信封中。当时我还颇为不解,对她说等信寄到了,花也谢了。然而此刻我却多么想收到一枝来自故乡的桂花,去回味那杯花茶里的芬芳。

当初离开故乡时,并未有太多伤感,或许年轻的心总是向往远方,又或是自知相见有期,归乡有时,这样的离别,便渐渐变得寻常起来,纵有不舍,也只是片刻之事。然而此刻这异乡的桂花却提醒了我,我确是已远离故乡了。

故乡终是会渐行渐远的,现在每年还能回去两次,而将来这样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或许有一天,恍然惊觉,才发现再也回不去了。在那些离开的、遥远而漫长的日子里,故乡的花开了又落,故乡的水涨了又退,和我们一样,故乡从未停下过她的脚步。然而自从我们与故乡分别之时,彼此的记忆便被永远的定格,故乡里,只剩下了那个踏上旅程的年轻背影,而我们心中,关于故乡的,也只留下了最后一次回眸时温柔又哀伤的模样。

光阴来去,我们和故乡渐行渐远,之后的相见,便也总是物是人非,时过境迁,又怎能不感慨万分呢?也许当我们老去,故乡却仍是像家里的桂树般,不改年轻的模样,但我们却都已悄悄地将彼此遗忘。其实啊,故乡不在纸上,也不会在路上,真正的故乡,永远都在回忆开始的地方,那里有亲人,有挚友,有相逢,还有远方。

思乡散文6:思乡的患处

文/孙欣

接到母亲的电话,才想起已经有很久没有回家了。

电话里母亲叫着我的乳名问:“二娃,这么长时间没回家,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我的眼皮怎么老跳?”母亲担心的语气让我忽然有种想哭的感觉,“忙,最近有点忙。”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理由敷衍母亲了。匆匆地挂了电话,才想起忘了问问奶奶的气管炎最近犯过没有,家里的那头老黄牛是不是该下小牛犊了?

由于最近做了一份兼职,生活节奏陡然加快了很多,的确很久没有抽出时间回家看看了。回想起来,从上中学起,我就开始住校读书,一直很少在家常住。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慢慢地养成一种散淡的心情,下了班就回到租来的小屋里,把自己封闭起来,在一盏台灯的陪伴下,抱书苦读,从中我得到了很多,但也失去了很多。仔细思量,我为家究竟做过些什么?什么都没有。面对行路蹒跚的奶奶,沉默寡言的父亲,永远都是那么忙碌的母亲,那种愧疚之情,难以言表。

每次回老家,我总会或多或少地捎点东西,恍惚是为了弥补点什么。临走时,再装满母亲希翼的目光和奶奶颤悠悠的泪水。

回到在那个平静的院落里,我俨然就成了让家里人手忙脚乱的客人,杀鸡买肉,再蒸上一笼热腾腾的馒头。饭后,看着繁杂的农活,我忍不住弯下腰,想帮父亲减少一份操劳。可母亲却什么也不让我作,只让我陪奶奶说说话。奶奶说:“你妹妹学习可好了,墙上贴的是她刚得的奖状。”我抬头一看,那哪里是奖状,分明是在书画院工作的妹妹画的一幅枣树素描。快九十岁的奶奶眼睛花得厉害,脑子也有些混沌了。但令人奇怪的是,奶奶对我们小时候在家的一些情形,却如数家珍奶奶说我小时候最喜欢带着一条小黄狗,在玉米地里和小伙伴捉迷藏。听着奶奶和我唠家常,母亲忍不住插了一句嘴,说我回家太少,都快认不得家门了。我苦笑无言,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家一直在我温热的梦里,一直在我疾书的笔端。奶奶的小脚、父亲的锄头、母亲的针线盒,还有那吱吱哑哑的木柴门,都是我诗中的主题。

田野里长大的孩子,从乡村来到都市,很多时候是孤独的。他们在暗夜里,会辨听别人的宠物狗的叫声像不像儿时那条黄狗的吠叫;走到某处屋檐下,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屋……

想起这些,泪水不禁湿了眼。我知道,无论我身处何方,最难以割舍的,依然生我养我的家。家,是一块温馨的平安符,始终紧紧地贴在我思乡的患处。

思乡散文7:有一首歌是思乡

文/毛伊新

又是一个周六的夜晚,西安本市的舍友都回家去了。我一个人躺在空荡荡的宿舍里,微风轻轻地敲打着窗棂,思乡的心绪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肆意地膨胀起来。那是谁?在月夜里哼唱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调不经意间敲开了我的心门,把我的心带回了故乡。

曾一度认为自己脱离了父母的庇护来到这个陌生城市是一种解脱,以为自己已经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在流水般逝去的日子里,故乡的风土人情,已渐行渐远。但在这静谧的夜晚,才嗅到那尘封于心底的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处何方,总有一根线把我的心与故乡紧紧相连。

故乡保定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风淳朴。离开家之前,虽然在这座古朴的城市生活了18年,但对周围的一切置若惘然,从没有细心的体会过,离开后才发现,故乡的底蕴已深深地注入了我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的性格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来西安求学的这一年多的时间,西安用它的王气、厚重、古色古韵迎接了我,游览名景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鼓楼,我如同置身同工异曲之妙的故乡的钟楼、古莲花池。利用寒暑假去过了高中同学就读大学的武汉、成都等城市,领略了许多美好的风景,但故乡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依然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风景。那里有我生活的足迹,有我挚爱的亲朋,有我奋斗的汗水,有无尽美好的回忆……我才发现故乡的一切已填满了自己的心灵,再美的风景也只是初见的欣喜,无法进驻我的心田。无论逗留于哪座城市,总会因为某件事、某种物品、某首歌,或在街上偶尔听到的亲切乡音,让自己心绪难平,甚至泪光盈盈。

人生有亲情、爱情、友情,还有一种感情便是乡情,这种连绵不断的情感总是让人心里多了一份淡淡的哀愁和惆怅,多了一份守望和向往。思乡的情结里也有着我们对生命中逝去的时间的眷恋,在回忆中我们也能重温父亲的慈祥、母亲的包容,总是可以激励我们在异乡敢于吃苦受累、坚强奋进。离开了父母的怀抱,我就像一只雏鹰独自在蓝天上翱翔,面对风风雨雨的洗礼,扇动着稚嫩的翅膀,在天空中书写着自己的青春。下学期我就要去台湾学习,可能以后还会到国外求学,但我相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毫不怯懦,因为我知道远方的故乡在静静地守望着我,家中的父母在默默地支持着我。终有一天我会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回到我的故乡,成为她的骄傲。

思乡散文8:走进腊月的村庄

文/李兵

进入腊月,思乡的情绪开始在心灵中肆意蔓延开来。在朦胧的清晨,那声声的鸟鸣和鸡啼是家乡最亲切的呼唤,那袅袅绕绕的炊烟是连接村庄和土地的脐带。无论我身在何方,那些思念的种子都会在一夜之间迅速发芽、膨胀。在宁静的夜晚,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会扰乱睡眠的正常性,毫无声息的进入自己的骨头和血液,让我彻夜疼痛。失眠,已经是这个腊月难以治愈的乡愁。家乡的村庄,家乡的一草一木,总是让漂泊的游子在腊月更加魂牵梦绕,总是让流浪他乡的心灵更加柔软甚至脆弱。走进腊月的村庄,实际上就是走进温暖的记忆和春天的憧憬。

走进腊月的村庄,烟熏火烤的年味开始弥漫。在翠竹掩映的青砖绿瓦中,在松柏遮盖的农家小院里,伴随着鸡鸭的鸣叫,孩童的欢呼,春节的氛围逐渐临近了。那些携带着熏香的腊肉和香肠在村庄里散发着诱人归乡的韵味,那不是城市里机械生产出的食品所能够拥有的魅力。走进腊月的村庄,贴近久违的镰刀锄头,去倾听土地和粮食的声音。走进腊月,就走进了家人团圆的幸福和快乐。

走进腊月的村庄,走进冬天的尽头,走向春天的开端。冬天在腊月梅花的芬芳中逐渐隐退,一丝丝春的绿意开始在土地中温暖的萌动。把寒冷的故事冷冻起来结成千年不化的冰块,把希望的种子播种起来萌发春天的绿叶和花朵。腊月,是一个终结的句号也是一个开始的逗号,既拥有着残缺的美丽,也焕发着圆满的梦想。走进腊月的村庄,就是走向生命季节的一个归巢的时令,就是走向积蓄力量的加油站,就是走向疲倦之后疗伤休憩的温馨港湾。走进腊月的村庄,走进久违的家园。

走进腊月的村庄,走进春天的序曲。在寒冷中酝酿着春天的灿烂,在团聚中凝聚着飞翔的力量。

走进腊月的村庄,就是走向温暖的记忆,就是走进万紫千红的春天!

思乡散文9:荠菜,我思乡的源头

文/吴娜

一进入春季,家乡的田埂上、小溪边、树林里……随处可见青翠鲜嫩的荠菜,老人、大人、小孩都赶趟儿似的带着小铲子、提上竹篮子去野外挖荠菜。老人们在田埂边就近采挖;大人们则散在野地各处,细细寻觅;而小孩儿则跟在大人们身后,一边蹦蹦跳跳,一边铲铲挖挖。我小时候对荠菜并不识得,总认为它形状各异、品种各样,很难分辨,常常挖回来的一半都是无用的野草。可是在莺歌燕舞的春日,去野外挖荠菜的乐趣却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

挖回家的荠菜洗净后,经奶奶的手烹制,可以做出很多美味的佳肴。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凉拌荠菜。先将荠菜在热水锅里烫一下,捞出滤干水分,撒上切碎的蒜苗,加适量的盐、味精、辣椒粉等调拌均匀后,再滴几滴香油,便可开食了。凉拌的荠菜色泽鲜嫩、口感清脆、芳香清凉,常常使我胃口大开,食欲大增。

奶奶还擅用荠菜煲汤、煮粥、包饺子、做春卷等,其味美鲜香、回味悠长。我记忆里最好吃的一次荠菜是在父亲工作的矿山吃到的。那年,我上五年级(母亲已离开我们多年),我做了平生第一件最大胆的事儿,瞒着奶奶一个人坐火车去矿山找父亲。那时,拉煤的火车每天都经过市区,很多卸煤工就坐在车上那高耸的煤堆上,穿梭于家与矿山之间。那日,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也爬上了其中的一节车厢。因扒车的人太多了,也没人注意到我,我就在“咣当、咣当,呜呜”的火车上慢慢进入了梦乡。当我被卸煤工叫醒时,才发现周围全是高耸的煤山,并不见父亲的踪影,我急得大哭起来。好在这里都是矿工,几经波折我终于被送到了父亲的宿舍。那夜,我扑在父亲怀里哭了很久,昏暗的灯光下,父亲用一个大搪瓷杯坐在小煤油炉上,给我煮了一份荠菜汤面。我一边抽噎着,一边嚼着冒着氤氲热气的汤面。青嫩的菜香、爽滑的面条,在我的唇齿间生香,缓缓流进胃中,温暖妥帖,一直温情到心里。

长大后,我偶读药书才知道:荠菜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等药效,对于治疗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病症非常有奇效。难怪在我的故乡淮南一直流传着“三月三,荠菜赛灵丹”的民谚,而春季去野地挖荠菜也成了故乡人踏青、微旅行的主要休闲方式。

作家刘醒龙说过,“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乡村”,而我们一生无论漂泊到哪里,对家乡味觉的记忆总会不时地涌上心头,成为我们思乡的源头。荠菜蕴含着春天的密码,那筋骨抽出的嫩叶,承载着我的乡愁,一片、两片、三片、四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