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读者的文章(精选6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读者的文章1:总有人,喜欢你
文/程志丹
1
昨天,我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他说很喜欢我的文字,总能在迷茫孤独时带给他前行的勇气。他猜测,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生活中应该也很乐观坚强吧。
我看了既感动又惭愧,感动的是他的细腻关注观察,惭愧的是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现实生活中的我,工作平凡,生活平淡,性格急躁爱哭,常会失落失神自我怀疑。尤其最近这段时间,投出去的稿子频频遭退,信心备受打击,有时候都怀疑是不是还要继续写下去。
可这位读者的留言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不管稿件被录用与否,文字都是有价值的。只要能带给人力量与温暖,就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他更让我明白,不管我们怎么做,总是有人喜欢,也可能有人不喜欢。不必因此沮丧,要始终坚信:无论我们多么平凡普通,都不要自轻自弃,因为总有人在默默地喜欢、支持着我们。
2
听闺蜜果果说过她的成长故事。小时候,她很不自信,觉得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外在形象不佳,说话又土里土气的,走到哪里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不被关注的小透明。直到上大学,她还是习惯低着头独来独往。
直到有一次,她的诗歌发表在市级报刊上,一位鲜有联系的初中同学向她表示祝贺,并说从小就一直关注她。她的性格冷冷的,但在这位初中同学看来却“很酷”。之前年少不敢说,现在终于决定趁着祝贺的机会向她表白:他从小就喜欢她。
她从开始的惊讶、不相信,到后来充满惊喜。虽然最终她并没有和这位同学牵手,但同学带给她的感动与自信却像一道光照亮了她的内心。她开始知道,原来她并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么差劲,她可以自在做自己而获得别人的喜欢。
从那以后,她不再那么自卑,开始学会欣赏和认可自己。
3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觉得,我的生活中好像也没有那么多的爱与欣赏。大家都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很少会有人关注我。
可这位读者的留言和果果的故事让我知道,世间之爱,有千万种。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喜欢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正如有句话所说:莫名就是喜欢你,你的一颦一笑我都觉得有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完美、我不够优秀、我不值得,可别忘了,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很独特,才构成了生活的绚烂多姿。
所以,不必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自卑。请相信,每一个普通平凡的我们,都值得被爱。
关于读者的文章2:文字的桥梁
文/尤今
文字是桥梁。
作者和读者,各自站在河的两岸。
作者以文字把桥梁筑好以后,读者便沿着这桥,坦坦荡荡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每位作者各有不同的文学素养和创作宗旨,所以,造成的桥梁,原料和设计,都迥然而异。
有人造九曲桥。弯弯曲曲、扑朔迷离。走那桥的人,小心翼翼,一步一顿。沿途风光无限好,可是,过桥者无法静心欣赏,他怕绊倒、他怕迷失。越走越累,越累便越不想走。过完全桥,回想来时风景,竟是一片朦胧、一片模糊。
有人用金用玉去雕那桥。金碧辉煌、纤丽华美。过桥者如履薄冰、步步为营,唯恐一个不小心,踩坏那金、踏裂那玉。注意力全都放到桥上去,所以,大片大片的好风景,全都被忽略了。
有人用腐朽的木料去建桥,陈旧简陋、摇摇欲坠。有人一看,掉头便走;有人勉强踏了上去,可是,走不了几步,便忍受不了它的陈腐破落而走向回头路。走完全桥者,万中无一。
有人在车辆络绎不绝的马路上面做天桥。它百分之百的实用,有造福人群的功能。可是,这样的桥,毫无韵味、毫不雅致。你走它,是因为你别无选择,不得不走。一走了过去,便把它抛诸脑后了。
和天桥恰恰相反的,是“吊桥”。悬在万丈深渊上,险恶刺激。过桥者一步一惊魂,桥外景致,陌生而美丽,看它一次,终生难忘。然而,做吊桥,需要特别的技能,一般人不做它,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建在浩瀚大洋上的钢桥,气势万千,最富魅力。最重要的是,它坦坦直直,坚实牢固,过桥者安心释怀地走着时,对于桥外千变万化的风景也能尽心尽情地欣赏。由桥头走到桥尾之后,还想从头再走一遍!
关于读者的文章3:做个内心有光的家长
文/张建云
有读者问,对孩子发怒后很难受,自己已经知道错了,就是下次还压不住火,不知不觉又急了,怎么办?
我说,这不叫知错,而是后悔。后悔是对自己错误的一种心理补救,后悔的事大部分是在不知道对错、不明白利害的时候去做的,做了之后才明白:早知道不那样做好了。但是,有钱难买“早知道”,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真正明白对错的人是不会犯错的,譬如偷东西、抢劫、到超市买东西不给钱就离开;这样的事,大家都知道不对,也就没有人这样做。而对孩子怒吼,一开始家长是觉得自己吼得有理,后面却用“知道错”来给自己开脱,请求别人的原谅,只是为让自己的内心好受一些罢了。
为什么总压不住火呢?还是不知道自己错了,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掌控不了自己的情绪。佛家有个词叫:无明,说白了,就是内心没有光。家长的内心没有光,就无法照亮孩子前行的路。看到孩子有问题就发怒的原因很简单:昏暗糊涂。如同秋天的田地,人家收获满满、金黄一片,你家瘦弱贫瘠、可怜巴巴。为什么有如此差距呢?因为在春天的时候没有种下和悦、欢喜、美善的种子,自然无法收获幸福。孩子就是一块田,如果每次种下的都是怒气、批评、指责、怀疑,等该收获的时候,家长未免眼里荒芜、心里凄凉。
那么,如何做个内心有光的家长?
从说一句好听的话、起一个善美的念、读一本经典的书、施一个欣赏的眼神开始,而后再用一个鼓励的手势拍拍孩子的背或者轻轻抱一抱孩子。好了,种子已经种下,等待丰收吧——其间,这一切的重复就是浇水,自我反省就是除草,陪伴孩子就是光照。那么,用不了多久,你的家庭就会进入一个收获的季节。
减少无事忙的四处奔波,拒绝一个接一个的应酬,有空赶紧回家,早点放下手机,和家人在一起,陪伴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风——就是用光照耀孩子前行的路!
关于读者的文章4:与你渐行渐远的背影
文/卢昕
近日,从《读者》是阅读到一篇《人能感动,就能幸福》的短文,我的心潮随着文章的内容而跳动,我的感情随着作者的感情而亢奋,文中点点滴滴的情节感染着我的内心。“感动,仿佛纯棉呵护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常住在体贴入微的幸福家园。无论是幸存柳树的自然之美,一个幼儿成长的细枝末节,还是人间辛酸唤起的良知援助,都是感动之花开放的枝丫,为我们结出幸福的果实。”一段文字若潺潺清泉,流淌心中,思绪万分。于是写下这个关于感动、关于幸福的话题,讲述一位母亲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故事。
故事中的母亲热爱生活,喜爱音乐。她坚信音乐是最美妙的天籁之音,尤其是小提琴演奏出的旋律最能表达出人类心灵曲折微妙的感情。她从优美的音乐之中仿佛让自己的心变成鸟,轻盈地飞翔在蓝天与白云中;让自己变成鱼,自由自在地游弋于小溪中。于是,当她的儿子六岁时,就给孩子请了小提琴老师,让孩子学习音乐。年幼的孩童淘气顽皮,每周母亲总是牵着孩子的手,穿过城市的街道送孩子学琴。
记得那年冬天,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周末晚上,母亲带着儿子去老师家学琴。因为雪大路滑,母亲带着孩子走了数公里路才到老师家里,母亲深感内疚,老师却因他们的认真态度而感动。上课时,孩子因手受冻,许久都拉不准音,老师不断地给孩子辅导音准。时间一分一分过去了,室内温馨,琴声悠扬。渐渐孩子的手舒展了,音准到位,弦律动听。课后孩子受到了表扬,孩子很高兴。
大地洁白,雪花飘舞。回家途中母亲与孩子边打雪仗边唱着歌儿,并教育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勇于面对艰难险阻。孩子深感收获的喜悦。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母亲与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路上就这样坚持着。考高中时,母亲毅然让儿子报考了音乐学校,学校因孩子条件符合改学中提琴。面对新的难题,为了孩子有所进步,母亲又在北京找了新老师。
近一年前往北京的学习中,孩子的琴技进步很快。艺术需要坚持,它是一种长跑,不是短跑也不是速跑。这个过程,需要母亲与儿子短暂分离,而感情的付出代价太大太大。孩子十七岁那年,父母在北京租房、配备生活用品,将他留置在北京学艺。初冬,母亲满怀着希望,望着儿子背着一把琴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站台的送别令人心碎,但她明白孩子的成长,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那一刻,母亲潸然泪下。
一年来,父母在遥遥无期的岁月与期盼中依然竭力付出,成就着儿子的梦想。母亲相信有一天儿子会实现梦想,定会飞得更高更远。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的坚持终究有了回报。去年金秋时节,阳光灿烂的日子,故事中的孩子梦想成真跨入了音乐学院的殿堂。
故事中的母亲就是我的妻子。
关于读者的文章5:我是你的读者
文/白薇
年岁渐长,阅读已成为一种习惯。夜色温柔,精美的铜版纸在台灯下反射着高贵的光泽,移步换景,万变瞬息被镜头和文字定格为永恒。线装书是沉静低调的,掩卷无声,青史又是几番春梦。近几年除了风行天下的网络阅读,又有时尚的电子书面世,掌中一握,览尽天下文章。
而我却更在意另一种阅读,顺着沉默古旧的老巷,沿着尘烟飞扬的街道,在嘈杂的井市拥挤的坊间,抚摸那些粗陋或挺括的纸张,阅读那些工整或潦草的字迹。字里行间,没有感叹,没有抒情,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主角,甚至有的没有读者。
“实惠小炒,满二十元送精美小菜两盘。”这是单位对面一个小小的家常菜馆的横幅。我知道那小菜一碟是煮花生,一碟是泡菜。煮花生粒粒新鲜饱满,尤其是泡菜,色彩分明,鲜辣爽脆,就是老家过去腌的老虎菜的味道。每次去点满二十元的炒菜,就为了这两碟小菜。一日问店主:“能否只买小菜,价格可议。”答曰:“不卖。”再问何故,再答:“泡菜是俺的老娘腌的,没法定价。”
长途车站的告示栏里贴满了白纸黑字的招聘启示。有一张的空白处多了一行圆珠笔的字迹:五哥:等不见你,我先回了,手机号码没变,二十四小时不关机。落笔很重,最后一勾划破了纸页。站在这片纸前痴痴地想:留言的是五哥的兄弟还是恋人呢?不知他(她)在这面墙下等了多久才离开。无论是谁,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二十四小时不关机地等待你,再远再难的路也一定要回去啊。
让人揪心的是贴在电线杆子上的寻人启示。是老人,纸上详细地写着衣着面貌,走失的时间,“重谢”两个字格外醒目。复印在纸上的照片是呆板模糊的,大约是从什么证件上翻拍下来的吧?白纸顺着电线杆一路贴下去,可以想见儿女的焦急。可为什么没有想过在老人的衣兜里放一张写着地址和电话的纸条呢?为什么他独自下楼散步时没有放下手中的活计陪他一段呢?如果知道他一去不回,是不是还会漫不经心地回应他的唠叨?一个人真的可以衰老到忘记回家的路吗?吞没他的是遗忘还是孤独呢?
心疼风中那些简陋的纸板,写着“家教”两个大大的字。人民桥上的风很大,那些年轻的身影就在风里站着,怀着一份期待,又似乎怀着一份倔强。在单位也会遇到同样年轻的人上门推销,有一种补酒,薄薄的粉色传单上触目的大字:“人类长生不老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样的夸张到了幽默,却让人笑不出来。小心地叠起那张粗简的纸单,面对一张涨得通红的年轻的面庞,心中却有一种不知何来的歉疚。不会买他的产品,只能尽量委婉地拒绝,请他喝一杯热水再走。为人父母,想到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会独自行路,祈望每一个遇到他的人都能善待他。
邻近的中药店有一种令人亲近的味道。橱窗在春天的时候贴着“中败毒上市”,秋天是“樟脑丸有货”。人生如四季,才买了一袋上好的杭菊未及开封,转眼间又来买煲汤祛寒的当归了。
街角那间最不起眼的土房子是卖寿衣的,没有招牌,一圈纸作的花无风的时候也在瑟瑟地抖着,中间一个墨色的“奠”字像层层压抑着的悲伤。生命中最后一家店铺如此简陋寒素,多少繁华盛事恩怨纷扰,都不过是纸做的花,花化的烟罢了。
惊喜于今年的第一场大雪,像一个被渴望已久的深沉的拥抱。天地之间一片安宁浩渺的洁白,仿佛回到了远古洪荒。对门的小馆子门口不知何时站起来一个胖胖的雪人,两个啤酒瓶成了胳膊,瓶口举着一块纸牌:“雪天地滑,行路小心。”经过的人都禁不住会心一笑,雪花飞落唇角,化做一份清凉滋润……
雪泥鸿爪,随风散去,在人间的烟火痕迹里,我努力地阅读和铭记,虽然不能改变和挽留什么,但至少,我是一个真心的读者,在只言片语间感受着谁的悲欢冷暖,分享着谁的淡淡欢喜,体味着谁没有说出的疼痛,虽然时下流行寂寞,可又有谁,真的喜欢孤单?
如烟红尘,寻常巷陌,我默默地读着,静静地走过……
关于读者的文章6:今朝立春好天气
文/乔忠延
明眼的读者一看,就知道这个题目出自元朝杨维祯的诗句。我之所以将此作为题目,是后面还紧跟着一句,连起来是:“今朝立春好天气,况是太平朝野时。”立春的天气好不好,要靠人的心情去感受。心情好不好,决定的因素是朝野安定不安定,天下太平不太平。只有安居乐业,才能品出立春的滋味。晴空万里,可以咏叹春光明媚二月天,无边光景一时新;细雨霏霏,可以咏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若是兵荒马乱,就只能悲吟: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因而,天下太平的日子,才能真正体味出立春的意蕴。
立春的意蕴如何揭示,诗人以诗感怀。但天下百姓众多,能够作诗觅句的很少,他们如何揭示立春的意蕴?有办法,而且更为生动。这生动的办法,就是古老的民俗。立春,是书面语言,民众嘴里从不这么说。说什么?打春。而且,还真是打春。春天漫山遍野,花红柳绿,如何打?有办法,聪明的先人不打山,不打水,不打草,更不打花,而是打牛,打春牛。民谚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扬鞭打春牛,是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把美好的愿望寄寓其中。唐朝卢肇笔下的诗句“岁首常思盘中餐,脆鞭一响打出春”,透露的恰是这个意思。
立春这日,无数乡亲集聚在一起,待东升的太阳暖融融照亮大地,就有春官下令:开打。于是,勾芒神手持长鞭飞舞上场,左右腾跃,“啪啪”的鞭声炸响开来。当然,这里的春官和勾芒神都是由人扮演的。人们正看得眼花缭乱,就见勾芒神旋舞到了春牛身边,接着“哗嚓”一响,春牛肚子破裂开,里面的核桃、红枣、花生、炒豆……迸溅出来。这一下满场欢声雷动,早有眼疾手快的人飞上前去抢着捡拾,拾到了,马上就吃。自然跑得最快、抢得最多、吃得最香的都是孩童。老辈人说,吃了春牛肚子里的食物,能消灾免难,能五谷丰登,还能兴旺家业,不抢能行吗?那就抢吧,抢个欢天喜地,抢个红红火火,一年的好光景就抢到了手里。
打春牛之前,先要迎接春牛。迎春牛是在立春的头一天,春官、勾芒、巡官、仓官以及诸多从人都要去东郊迎接。郊野还设有大堂,礼拜祭祀之后,将春牛请进大堂,府官还要饮宴庆贺。之后,鼓乐齐鸣,爆竹喧天,热热闹闹抬起春牛,或是回城,或是进村。清康熙四十七年,即公元1708年,前来平阳府纂修志书的著名戏剧家孔尚任有幸目睹了其时的盛况,留下了《平阳竹枝词》,在《迎春》中他写道:“太守衙前缚彩棚,春官春吏把衣更。青旗引道滔滔去,人似东流水上萍。”你看,古人对春天的到来是多么重视。地方官员迎春,皇帝也不怠慢,年年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接新春,祈求丰收。这个风俗始于周代,延续了两千多年。
立春,确实值得重视,是一年最不敢辜负的时令。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端,一年的最新起点,每个人都可以书写全新的生活。尤其是农耕时代,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耽误了春种春耕,就会没有收成,就有饿肚子的危险。所以自古以来,春天都是人们希望的代名词。“最是一年春好处”,纵横时光织新景;“诗家清景在新春”,万千诗句写美景;“春宵一刻值千金”,炎黄子孙在心灵,在大地,活画最新最美的风景。
当然,立春并不标志着从此不再寒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会飞来,春寒会再现,但是,挺过短暂的寒冷,就是温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