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分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春分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春分的文章1:父亲忙春分

文/刘明礼

一辈子在农村,与庄稼、土地打交道,使得父亲对节气的触觉似乎比那些草木虫豸更加敏锐。春风乍暖,看到家门口的柳树泛起了绿意,坐在门槛边上的父亲深吸一口纸烟,自言自语地说道:“春分到了,该去给园子里的小葱浇浇水了。”

那时我还少不更事,站在一旁紧盯着父亲的脸,禁不住好奇地问:“爹,啥是春分呀?为什么春分要给菜园浇水?”父亲笑呵呵地向我解释:“‘春雨惊春清谷天……’咱们中国的农历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关乎着农时。春分是这24节气中的第4个,它把春天分成了两半。春分时节,正是春苗生长的关键时候,所以要给小葱浇水了。”从此,我知道了24节气,也记住了父亲的话:春分,把春天分成了两半!

说来也是。北方春晚,立春虽说是春天的开始,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却远未到来。而到了“雨水”,不光雨水难得光顾,甚至天上依然会飘来雪花。好不容易盼到惊蛰,大地回暖,麦苗返青,当人们以为就要花红柳绿的时候,春一转身,留下一个料峭的背影,便又躲入帷帐之中,迟迟不肯露脸。可到了春分,几乎一夜之间天地就换了容颜。春分如同一个响亮的鼓点,她“咚”地一敲,春的大幕便一下子拉开,春之曲也随之进入了高潮。杨柳依依、桃花献蕊、草长莺飞,春天的色彩开始缤纷,春天的图画开始绚丽。

春分一到,父亲的脸上沐满春风,哼着小曲去到村边的自留地。别看那只是3分地,对父亲来说却是他的伊甸园。在那个艰苦的岁月,这里似乎承载着他所有的希望和欢乐。一方小田,他精耕细作,每季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头年秋天,父亲在这墁上了一畦小葱。如今,在春风的沐浴下,完全返青的小葱一派葱笼,青翠欲滴。父亲走进园子,俯下身子,用手爱惜地摸摸葱尖,接着把手放到鼻子下闻闻,分明是嗅出了春天的味道。父亲挑起水桶,迈开大步到附近的水塘里去挑水,一趟一趟,不知疲倦,他坚实的脚步在春天的大地上书写下一串串诗行。一桶桶水灌进干涸的土壤,渗洇到饥渴的葱根,咕咕冒着水泡,发出轻轻的“滋滋”声。那是土地快活地轻吟,那是苗儿们由衷地致谢。父亲说,要不了几天,咱们就能吃上又香又甜的小葱了。年复一年,父亲随着24节气,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把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关于春分的文章2:雨霁风光春分天

文/马浩

闲愁,是一种美好的情怀。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踏莎行·雨霁风光》)欧阳修这首词,便是写了一位在雨过天晴的春分时节,面对着大好春光,“蓦然旧事上心来”的青楼女子。

宋时的青楼女子,多指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有才情风骨,如严蕊之流,卖艺不卖身。宋朝崇尚文化,文人墨客是青楼里的常客,像宋朝的大词人柳永,被青楼女子所追慕,以能与他一起饮酒唱和为荣。

欧阳修词中的女子,大约就是这样怀有才情的青楼女子,粗鄙之人,哪里会有什么闲愁可起。闲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生的,云无心以出岫,却云烟吞吐,自是可观。那么,是什么让这位佳人感伤呢?不错,是春分时节的美景。

仲春,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群芳争奇斗艳,双燕绕梁,墙上爬满碧绿的木莲,院中苍苔点点,处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美好的事物大都易逝,如同青春,当有人在赞叹花开之美时,有人却在为花儿将凋零伤感。

人生的态度不同,看到的事物就不一样。不过,春分时节,大方向是生长的、向荣的,是冉冉东升的太阳。

民谚曰,春分,小麦起身。返青肥追过之后,小麦开始进入了快速生长期。小麦越冬时,麦苗是趴在土地上的。作物自有它的生存法则,韬光养晦时,就乖乖地伏在那里,不动声色,便是外边充满了诱惑,也要不为所动。

十月小阳春,小麦有时也会误判形势,开始生长,农人便会用碌碡去镇压,把它们压扁,农人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小麦,时机不对,不可妄动。便是立春、雨水、惊蛰,小麦也要小心,随时都可能来个倒春寒。

春到中分,小麦的生长的时机便到了,可以昂起头来做小麦了,天空高远,有劲你就往上蹿。麦田边的蚕豆,看着小麦疯长,也按捺不住了。还有俗称乌龙头的豌豆苗,嫩嫩的梢头,细须袅袅。油菜花开始吐蕾,青萼裹着明黄的花瓣,蝴蝶早已闻讯赶来了,蜜蜂似乎比蝴蝶先到了一步,在油菜花田间嗡嗡叫着,想把所有的油菜花蕾都唤醒。

小孩子爬上村头的柳树,折下光滑的柳枝,拧柳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可以拧柳笛,柳骨与皮开始松动,用手拧一拧,皮与骨便有了间隙,用嘴咬住一头,把枝骨抽出来,柳枝的空囊便是一管柳笛。

骑在牛背上,吹着柳笛,牛在河滩上悠然地吃草,小孩子在牛背上忘情地信口乱吹,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不成曲调,却也开心。

吹得口苦舌干,从牛背上跳下来,到河边寻找酸柳吃。酸柳,一种可食的野草,卵状的叶片,毛茸茸的,色暗绿,叶中有黑痣,味道酸酸的,酸中隐着点点甜意,薅一棵在手,吃着玩,吃着吃着,牙被酸倒了,也不自知,回家吃饭时,发现牙要罢工,才知道,贪嘴了。

杨树上,结满了杨穗,耳坠一般挂在树枝上,随风飘舞着,风铃一般。嫩杨穗是可以吃的,用开水汆,除去苦涩,切碎与黄豆或豆钱子(压扁的黄豆)同炒,吃起来,有野趣。

在孩子眼里,春是趣。有一天,小孩子步入了人生的春天,明白了青春是怎么回事时,春天怕是另一番滋味了,就像欧阳修笔下的青楼女子。

当青春期遇到仲春期,生点闲愁又如何!

关于春分的文章3:春分春意浓

文/马科平

春的步履匆匆,转眼到了春分。持续几天的春雨,把大地洗刷得洁净清爽,空气湿润而透亮,灵动布满天空,伴着缕缕花香,在人们的鼻翼间、眼眸里轻轻飘荡,心情似乎也在一瞬间变得开朗润泽起来。

中国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秋分称为“日夜分”,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古代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乌至,二候雷始发声,三候始电。”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出现闪电。

民谚曰:“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丰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三花,海棠、梨花、木兰,数不清的花蕾,静待绽放。吟唱的黄鹂叫醒了沟壑山川,水碧山青;放歌的布谷唤醒了春播农耕,浇水播种。正所谓春“分”得意,春光无限,春暖花开。

河谷流水潺潺,弹奏生命的交响乐。小鸟叽叽喳喳,打开沉寂的大门,飞向岁月的天空。桃树繁密的枝桠,抱紧的守望在春风里一夜间绽放,悠悠芬芳弥漫,像一笔丹青,晕染了北方沧桑的脸颊,愉悦在脸颊晕开,和桃花相映衬。梨花、杏花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妖娆这一场生命的盛典。

春分地气通,麦子忙起身。阳春三月天,一刻值千金。麦苗明显在拔节,绿莹莹,水晶般的露珠挂满茎叶,在暖暖的阳光下闪烁翠绿的波光。青绿的麦苗这个时候显得十分精神,麦叶就像擦了一层光亮亮的油,它们是这个季节大地上的主要色彩。

田野绿意盎然,除了田埂,麦绿把田垅盖得严严实实。麦田的深处有村庄,村庄在这样的色彩里是一幅温暖祥和的油画。空气里洋溢着一种奇异的麦子生长的清香,弥漫着令人陶醉的麦子拔节生长的气息。

迎春花金黄灿烂,开得正浓。小草丰润健壮,像舒展的地毯,茵茵地铺满河边、田头、路边,一直蔓延到庄稼地边和村头菜园,远远望去一片新绿。柳枝儿一束束嫩黄的叶芽,在空中张望。田野上、沟渠边的荠荠菜,也不羞怯地开了花,细细的茎,串通碎碎的白,素洁淡雅,一簇簇地托举在阳光和风中。

菜园里翠绿的蒜苗、青菜、白菜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韭菜青中有黄,菠菜青出了黑,油菜抽出了花苔,棚里的西红柿果实累累。菜园旁的果园里,蜜蜂嗡嘤,在花朵间徘徊。苹果枝头吐露出了嫩绿,一切都是那么舒展惬意,自由自在。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遍地是色彩的合奏和交响。在枝头,是花朵;在天空,是花团锦簇的云彩;在河流,是粼粼开放的浪花;甚至,在土地,是铁犁犁过后如花绽放的泥土。沐浴春风,目尽春景,拥抱春意,感悟春天。

关于春分的文章4:春分

文/朱秀坤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春季过半的日子到了,阳光日益和煦,地气正在上升,乃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之前的春节其实离真正的春天还早着呢,而立春、雨水,不过是打一个前站,惊蛰才真正掀起了春天的一角,轰隆隆的春雷似一把号角,将那些酣眠中的小动物唤醒,告诉它们春天来了,该上场啦!到了春分时候,小动物们渐渐地活跃起来,蛇啊蛙呀蚯蚓啊蛤蟆呀全从地底下,从草根下,从河床下钻了出来,你似乎能听到它们的欢叫声跳闹声和惊叹声:啊,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啊!于是,在春分这天,民间有了一个习俗,不吃面条,不上井台打水,不能推磨,妇女不得在屋内梳头,不准拿长绳,免得屋上掉长虫(蛇)、蝎子等毒虫。

春分的物候是:玄鸟(燕子)至,雷乃发声,始电。过了春分,那翩然灵巧的紫燕就从南方快乐地飞来寻它们的旧巢了,叽喳叽喳喳喳叽,不借你家盐,不借你家醋,只借你家屋檐住!母亲一听就懂,乐呵呵地说:知道啦,欢迎你们回来!燕子是一种吉祥的候鸟,勤劳,喜兴,又喜欢恋旧,这就赢得了人们的好感。看到燕子夫妇一大早忙着出门衔泥垒窝,人们也就早早地下地,扶犁入田了。潇潇春雨中,柳色含烟,杏花初放,燕子点水,春笋冒尖,农夫犁田,村妇播种,好一派怡人的田园风光。这一幕若入了画家的法眼,就是一幅极好的春早图啊。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随着牛毛花针似的酥软春雨,倏忽之间,就会有一道闪电亮过,响起一声惊雷。这样的闪与雷,是吓不倒田间劳作的老农的,咧开嘴乐还乐不过来呢。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啊,下过几场,你再看,那经过寒冰冷雪风刀霜剑的瘦弱的麦子,顿时就有了精神,变得茁壮墨绿,在杏花春雨中呼呼地添膘长个头呢。这怎能不让披蓑戴笠的农民伯伯吧嗒一口旱烟,展开眉头笑出来?

若是晴好天气,金色的阳光晒得人心里暖洋洋的,坐在门前梨树下,那花朵胀得鼓鼓的,快要开放了,就像一张张粉嘟嘟的小嘴,闭得紧紧的,也许你睡上一觉,明天它们就会忍不住笑出来!而我捧一本书,面对大好春光,听一段“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典雅昆曲,在满心的温馨与诗意中,眯上眼,真的要睡了。春眠不觉晓啊,处处闻啼鸟。

关于春分的文章5:土乡人的春分

文/兰宏伟

身为一个土族人,自小就生长在城镇。很少回土乡了解和感受生活,回乡的日子也就是每年春节和春分这两次。待在土乡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半天,下午也就匆忙回城了。

大通县逊让乡兰家村是一个以土族为主的土族聚集村,土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主要以兰姓,张姓,赵姓为主。这里的土族人主要以种植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为生。靠山地区的农户有种植青稞的,但种植面积很小,二三亩居多。自古土族人就喜欢居住在有山有水,有草山牧场的地方。土族原本就是一个游牧民族,后来逐渐向农业种植发展,所以兰家村就坐落在一个依山傍水的清雅、灵秀之地。

兰家村依然保留着土族原有的一些风俗和礼仪。土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无论个人和家庭有什么大事小事都要去寺(广惠寺,祁家寺)里祈祷一番。如果事情紧急,没时间或没有条件去寺里的话,大多数族人就会去峨博(土族人供奉山神的地方)。峨博选在本村最高处,最干净的地方,四面用柳木柱子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庄廓,然后在四周用柳树枝严实紧密地围起来,用经幡,哈达,红(被面)把整个庄廓围起来。最后在庄廓中央放上松柏,树枝,麦草,青稞草,佛像(土坯佛像),还有最关键是峨博必须建在以一棵老树为中心的地方,象征着土族人繁荣昌盛、太平祥和。最后还要用石板在峨博正前方做成一个桌子一样的平台,用于土族人煨桑(祭祀)。这样一个土族峨博就初步建成了。峨博建成之日全村土族人都要来祈福献哈达,系经幡、挂红,还要请来喇嘛念经,这样才算建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峨博。每当农历初一或十五兰家村的峨博就有土族人去煨桑祈福,祈求平安,为各自忙碌的生活寻求慰藉。

今年春分去祖坟祭奠先祖,听到堂兄给我说了一个事情,现在的年轻人去峨博不是祈求平安和健康,而是去求山神保佑他今年出门(打工)多挣些钱。听完我笑了,告诉堂兄山神不是管钱财的,而是守护我们全村人平安和健康的,是全村庄稼、牛羊以及每一个生灵的保护神。

我在兰姓家族中辈分算是高的,虽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是回到土乡有一些看上去年龄比我大的族人左一个啊嘎(土语:叔叔)右一个啊嘎地叫,我还是怪不好意思的;甚至还有几个年龄更大的,胡子都一大把了,远远地见了我连声叫我“宏伟阿佳”(土语:哥哥),向我问好。经常接触他们也就习惯了,没有那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了,反而觉得很亲切,这也说明族人之间的一种血缘关系和民族的凝聚力使大家更加团结友爱,充满温暖。

土族是非常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每年春节和春分这两个节日,是大家聚集最多的时候,土族人有这样一个说法:不过到二月二,春节还没有过完。近年来,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着;时间一长,同胞之间见面的机会也就相对少了很多。但是春分这一天,再远的人也要回来祭奠先祖,烧纸、磕头、给祖坟上添土。这一天不回来的人会遭到族人的训斥,认为这是忘祖、可耻的行为。土族人把这一天看得很严肃庄重。在这一天就是来祭奠先祖的日子,无论你官多大,多有钱,仍是族人里普普通通的一分子,仅仅是一个来诚心诚意祭奠祖先的后人。

每年春分这天我都很早赶到村里,每次以为我是第一个赶到祖坟上的人,但是村子里的族人总是比我来得早。他们已经用背斗或者拖拉机将煤砖和锅台灶具运到祖坟上。还有必不可少的坟猪,也供奉在了祖坟茔地的正中央。用煤砖堆起来的火堆早已烧得火红,旁边的茶壶里是炖好的奠茶,还有一种叫做康食(土语,形似油饼,但比油饼薄、小,是用来祭奠先祖用的)的小吃也早已摆放好。

每年的坟猪都是根据族人辈分大小轮流供奉的,今年是爷爷辈供奉,明年就是孙子辈,从不间断,已经延续快二十年了。听我阿爸说,下一次轮到我们家供奉坟猪可能要等十五年左右。心想那时我都已经退休了。话入正题,坟猪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质量定在一百二十斤左右,不能供奉残疾不全的坟猪,缺耳少尾的都不行。这也是对先祖的一种尊敬和敬畏。

十时左右,族人已经到齐,在长辈的吩咐之下,分成几组在每个坟前的石桌上用已经劈好的小木块搭成一个笼状高约二十厘米的小塔——材笼。里面放些干草以便点燃,在干草上面放上松柏枝、藏香和自家用青稞面和油拌成的煨桑用品斯佐儿(土语)。同时每家的妇女们也把自己做好的十二个馒头供奉在自家过世先祖的坟头前,或堆成一座小山,或放在背斗里不动,寓意让先祖能吃到自己家人做的食物。等这些都完成后回到火堆旁边等待长辈安排其他事物。祭祀活动很繁琐,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有的收拾灶具,有的洗菜,有的劈柴。我每年的任务就是号召和我年纪相仿的一帮堂兄弟,在每个坟头添新土、放烧纸。这是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绝对不能出现漏放烧纸和没有添新土的情况,否则就要受到长辈们的训斥。就连咿呀学语的孩子也忙着拾一些柴火,忙得不亦乐乎。年龄较大的长辈们坐下来和其他族人聊聊天,嘘寒问暖、其乐融融。

中午时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在长辈们的吩咐下开始了当天最关键的环节——烧纸。首先,长辈把大家拿来的烧纸全部聚集到一起,寓意大家是一家人,来到这里的族人没有高贵低贱之分,大家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把兰家的事情做好,比别人家更优秀。然后长辈们将烧纸根据分坟的位置分成五大堆,由各自分坟的长辈拿到自己坟前去点燃。最后剩下的就在祖坟上烧,这时长辈就开始讲话,大概内容就是今天是几几年的几月几日,今天来了多少人,岁数最大的多少,岁数最小的多少,没有来的是谁,为什么没有来等都一一告知,并请求先祖原谅。然后就祈求先祖护佑子孙们健康成长,无病无灾,家族繁荣昌盛。这时材笼也已经被点燃了,放在里面的松柏、藏香、斯佐儿也烧起来了,散发出一阵阵的松柏和斯佐儿特有的香味,把自制的康食也放在材笼上,烧得滋滋咋咋作响,等待烧纸完全烧尽后,长辈嘱咐全部族人给先祖磕头行礼;大家分食祭祀的康食,寓意先祖会保佑这一年不会得病,生病的人也会好起来,这时候老少族人都纷纷抢着吃康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吃急了烫着嘴也是常事。这时一部分族人把提前准备好的奠茶,米汤和康食用力向祖坟抛洒,让先祖和我们一起分享美食,每个坟头抛洒三次,大家一起感受着亲人阴阳两隔而又相聚在一起的美好时刻。如果磕头行礼期间有哪个族人不好好行礼,东张西望,窃窃私语,那么他就倒霉了,长辈会吩咐其他族人把他拉到祖坟前,压住手和脚,长辈用烧火棍在他屁股上狠狠打几下直到求饶为止;你还要在祖坟前向先祖赔礼道 歉,得到大家原谅方可离开。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族人家教的威严是不允许族人逾越的,是神圣庄严的。

由于我们分坟比较多,纸钱全部烧完需要一个多小时,族人们虔诚地跪拜以后稍作休息,就到了大家最期待的享用坟猪的时刻。由年龄最大的长辈先把坟猪的头和四肢卸下来交给明年轮到坟猪的族人手里,意味着明年春分你家也必须在祖坟前供奉一头坟猪,祭奠先祖。不能有任何理由推辞或不接受。然后用斧子和刀子把整个猪剁成大小不一的肉块,分成两锅煮,割下一些瘦肉用于炒菜。在大家聊天嘘寒问暖期间,一部分土族妇女阿吉(土语:嫂子)已经用坟猪肉炒了一些简单的菜,比如辣子炒肉,粉条炒肉。如果来祭奠的人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成一到两锅熬饭或者粉汤,就着自制的馒头吃起来。大部分族人还是把肚子留了下来,不会一下吃饱,因为好吃的还在后面呢。互相唠唠家常之后,主事的长辈开始安排年轻的族人给长辈倒茶,安排长辈们坐在草垫或松软的毯子上以示尊敬。大家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除了敬酒的时候,年少的族人不允许和长辈坐在一起。敬酒的时候需要跪着或弯腰,这也是土族人的礼貌,表示对长辈的尊敬,是每个人必须牢记的礼仪。

等长辈们坐稳了以后,我就开始准备给啊嘎们敬酒。每年规定来祖坟祭奠的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家里准备两瓶酒。由于我们住在城里,带来的酒的档次比别的族人要好一点,我的阿爸每年都准备两瓶八大作坊让我代他给长辈们敬酒。我从阿姨(土语:婶婶)手里要来没有破损的碟子和三个酒盅盛满酒,按照土族习俗一一敬酒,长辈先用无名指在酒盅里轻轻蘸一下酒,向天轻弹三次,寓意敬了天地神,嘴里说着吉祥话,然后一饮而尽。就这样一大圈敬下来两瓶酒也就差不多完了。与此同时,阿吉阿姨们做的菜和煮的肉也都端上来了,把整个祭奠活动推向了高潮。阿吉阿姨用大脸盆端来煮好的猪肉,先给长辈挑选一些易咀嚼的嫩肉,长辈撕下三小块肉向祖坟抛撒,也是祭奠先祖的意思。然后大家才根据自己喜好随意吃肉,吃多少割多少。但是不允许吃了一半放回盆子里,必须吃完,也是减少浪费的一种好办法。肉盆周围这时也已经端上来了做好的蘑菇炒肉、芹菜粉条炒肉、凉拌黄瓜以及凉拌三丝等小菜,一盘瓜子、一盘糖果还有烟酒。接下来就是大家喝酒聊天的时间。不时传来笑声,划拳的声音,还有小孩子们的嬉闹声。在大家没有喝醉之前,长辈还要说一些事情,比如哪个族人的家里出了什么大事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帮助,希望大家无论从钱财还是物质上都要给予最大的帮助等等。如果出现了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长辈们将当众训斥这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土族尊老爱幼,视老人为家中的佛,所以长辈一再强调如果在本族人群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是绝对不会原谅的,按家法处置,决不姑息。最后还强调大家是这个族系里的一分子,希望发扬土族的优良传统、文明礼貌、风俗礼仪,要以身作则做给后代们看,做他们的榜样。在大家一声声赞许和叫好之后,进入喝酒聊天的又一个高潮。

我每到这个时候都是醉的,一年多没有见到族人们,在一起感觉那么亲切、温暖。在我看来对族人们的全部感情都在酒里,我没有了往日与别人喝酒时的推辞闪躲,只是放开胸怀、敞敞亮亮地喝,感觉喝起来比平常利索,酒也比平常香甜,感觉喝不醉似的。这时长辈族人就说:“今天的酒是你和先祖一起喝的,你喝的一杯先祖帮你喝了半杯,你怎么能醉呢?”在大家的欢乐声中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划拳战斗。几局下来大家也喝的差不多了,时间也已到了下午四五时,长辈号召大家开始撤离祖坟,聚集到今年供奉坟猪的族人家中继续喝酒聊天,坟上没有吃完的一些菜、肉都要拿到他家里供大家继续享用。这户族人为了给大家营造更加热闹的氛围,会在家里蒸包子做长面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会做我们土族人最爱吃的哈利黑(土语荨麻),也就是汉族人常说的“背口袋”。这可是土族人招待贵客时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因为做哈利黑比较繁琐,做法讲究,所以在平常日子里是吃不到的。只有在节庆的日子里才能吃到,也算是饱了我们的口福。

爱喝酒的族人还在继续喝着,不时传来几句土语歌曲和青海花儿,而我早已喝得酩酊大醉。睡在暖和的土炕上,梦里还在继续和大家划拳喝酒,不时发出啧啧的喝酒声,脸上流露着幸福的笑容。土族人的春分就这样在大家高高兴兴,热热闹闹中结束了。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天,但我从这一天里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一种族人与族人之间的信任,一种无形的光环在包围着我,给我力量,给我希望,不断激励我向困难出击,向未来前进。

关于春分的文章6:清明听雨

文/李瑞华

春分一过,料峭的春雨便已开始,淋淋漓漓,淅淅沥沥,一夜之间,凄寒的春雨便席卷整个大地。伴着凄楚的气息,清明便又悄然而至。于是,凄寒便将刚来不久的骄阳驱走,整片大地便都渲染在凄清的春雨之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是清明不变的主题。最美的季节,却是最伤痛的时节,失去的,得到的,都在这一刻涌上心头,雨下得不疾不徐的,像那些思念亲人挂在腮边的泪滴。

雨下的很安静,没有呼吸,没有心跳,空气中弥漫着悲痛的气息,压迫着每个人的神经。

清明,一个多么美妙的词啊!神清目明,带来雨中的清爽,让人心智清明。清明,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气。“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过了清明,便是谷雨,迎来耕作播种的时期,偏偏注入了这么多伤感的元素。让人的心情压抑着阳光不起来。

或许,清明,它就是一个听雨的季节。

清明的雨,凄凄洒洒,萧萧瑟瑟,带来凄伤、冷漠的气息,又带去人们的无限深思与哀痛。清明的雨,洒洒脱脱,时而淅沥滂沱,时而又飘飘洒洒。看,她飘入城市,飘入乡村;听,她洒向路途,洒向远处的山峦。

清明听雨,在归家的途中。汹涌滂沱,疾雨飘荡。坐在归家的汽车上,心便早已飞回了家乡,飞到了运河岸边,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隔着车窗,听着微微的细雨打在车窗上,滴滴嗒嗒,不时又有几丝细雨钻入车内,打在脸上,潮潮的润润的温温的。又是一个湿润的节令,“无风无雨不清明”啊!今年的清明跟去年的艳阳高照相比,更显哀怨、凄清。严寒淅沥的春雨更让整个神州大地凄婉忧伤。这凄清哀切的清明雨,无不呼唤着每一个天涯游子的情思,令人魂牵梦萦,让人倍加怀念逝去的亲人,牵动祭祖的情愫。

清明听雨,听在宁静清新的乡村田野之中。刚到终点的人儿却急不可待,带着冥纸、香烛赶往那个魂牵魄绕的地方。踏上梦往已久的故土,举着雨伞,目标却首先向着先祖栖身的坟茔进发。那里才是每一个清明归家的游子的目的地。

身上的春雨已不再肆虐,而是随风飘洒,细细的,柔柔的,打在古老乡村砾瓦之间,拂过嫩黄新绿的柳叶之间。清风细雨,拂过草地,摇曳着柳枝,迎向斗笠,吹遍整个田野,似乎在向你诉说着什么。是呀,从田野走过,为什么这种魂牵梦萦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为什么凄切的感觉,会越来越深呢?

田野之间轻雾迷朦,伴着那微微的寒风,从整个山谷弥漫向田野、村庄。“听风听雨过清明”呀!迷朦中,细雨轻洒,你是否听见昔日离人的轻声呼唤。细雨微蒙,一阵又一阵的春雨拂过整片田野,曾多少的杏花,多少思绪,都被这清明雨带入旷野,带向那孤坟落土。

终于到了,又见这片墓区。这一小小的墓区埋着很多人,其中有很多我的亲人,有时很天真的想,他们离得很近了,如果泉下真的也是一个世界,那么他们可以在一起说话,下棋;一起喝酒,唱歌;一起孝敬老人,共享天伦!有时也这么对着黄土念叨,这样泉下的亲人们就不寂寞了,他们可以相互陪伴,相互照顾。

父亲孤零的坟前,去年插的红烛,如今只剩下残梗;点燃一炷香,祭上两颗烟,摆上父亲生前爱吃的甜点,倒上一杯茶,斟满一杯酒,思念就这么拉长,话匣子也打开了,看着青烟袅袅上升,但愿它能飘到父亲那里,能收到我的纸钱,我也和众人念叨的那样,一遍遍的说:“您别舍不得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现在都有超市了,买点上档次的!”话语虽然朴实,但都是家常话,这是中间没有距离的念叨,就像亲人就在眼前一样,而我就一遍一遍的唠叨,不管是活着还是去了,我都知道父亲是个勤俭的人,不会大手大脚的,虽然烧的钱那么多,他老人家一定都会存着,可以想象得到他憨直的笑着,嘴里答应着,手里却把钱都打包藏好。

无声之中,我们早已将雨伞扔下,而泪水,却早已湿了脸颊。两行清泪,告慰昔日与你朝夕相处的亲人。

总是不想走,总是觉得还没说够,唠唠家常已经成为了多么奢侈的事,阴阳两隔是不能挽回的,也是人生最无奈的永别,我们活着的,且珍惜吧!珍惜眼前事,珍惜眼前人,莫等岁月隔开了生死线,落得遗憾满满。

细雨又在飘飘洒洒,奏着挽歌,从坟头飘过;唱着悲吟,从心头飘过。一丝寒风,将秋来未及落下的孤叶打着旋儿飘下,飘在坟头,飘在心头。多想留住这一切,这里的景,这时的雨。

没有拍拍身上的尘土,希望带走这里的一点尘埃,它沾染着亲人的气息,沾染着思念的味道,没有比黄土更能寄托深情的了,不管是家乡的土,还是亲人坟前的土,捧着它,看着它,闻着它,都有着流泪的感觉。

走了,就这么沉默的走了,不说再见,明年我还会来,亲人莫要相送,会增添伤感,莫要看着我们的身影流泪,莫要挂念,我们都很好!您且回吧!愿我们彼此都安好,心,才都是晴天。

关于春分的文章7:又到春分

文/文雪梅

春分一到,春天已经是沸沸扬扬的热闹了,春水初生,春花旖旎,春林初盛。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平分了春季的九十天,也平分了昼夜。就像季节的裁判官,不激不厉,不偏不倚,妥妥当当的将日子安放最温暖的灵魂里,充满了诸多诗情画意。

自我感觉,春分该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气,清新、明快而又不失浪漫。就像邻家管教有方的小妹,一向矜持内敛,但是,倏忽之间就还原了骨子里活泼的本性。此时,杏花、桃花、玉兰花不约而同的绽放开了笑脸,粉像霞,白似雪,黄如锦,五彩斑斓的花儿扑啦啦登上了季节的红地毯,开始一场婀娜多姿的展示,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淡淡的芬芳。恰似雪小禅写的那样:“一到春分,风都性感起来,妖冶的样子。雨也缠绵起来,像与春天恋爱似的。心也痒起来,想找个人说说话——哦,哪怕不说话,发发呆也是好的。”

春分时节,除过风和日丽,鸟语花香,陌上花开外,最美的景致莫过于一汪碧波荡漾的湖水了。生在北方,却有幸临水而居,该是我今生最快乐的事情了。在柔美的春光下,湖水澄澈透明,颇似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陇州大地。湖面上泛着波光,像撒上点点碎银,虽然宽阔却并不渺然,如同性格直率而阳光的陇州汉子,是那样实在、厚道,却又让人内心滋生无限的遐想和向往。岸边的柳树已经吐露新绿,鹅黄的柳叶如烟似雾,朦胧一片,湖中美丽的倒影,仿佛一位位风姿绰约、婀娜多姿的女子,不艳,不俗,让人耐看。

然而,人至中年,每每春分日,面对春花春雨春风,想起那些走丢了的青春年华,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于是,滋生出了宋朝才女朱淑真的心绪:“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那么,就独居一室吧,沏一杯袅袅茗香,捧一本心仪的书卷,轻枕春风,倾听花开草长的声音,也听得见文字的声音,内心的浮躁在一点点释怀。思念的愁绪也在一点点拉长,等某人,陪我看春花开放,闻花香怡人。

关于春分的文章8:携一斛春色,沉醉

文/梦一场

节气已春分。像是春风商量过一般,把春天分开两半,一半给了春意,一半给了春色。

春意是一种闹,比方过新年就开始闹春天,新年是春首,人人都在闹,一个新字,首字,是最初。最初多好呀

最初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于是有了春的诗意“总把新桃换旧符”。于是,有一纸春风,直抵春天的梦里。你说,连那春风都闹到了梦里,这春天,怎么过都是美好。

如果八百里春风,穿过我体内的春天,我更愿,有一斛春色,让我沉醉。我沉醉,因为春天,我沉醉,因为有一颗十八岁的心,干净,清澈,热泪盈眶。

说着,走着,这春天里的事物,像绵绵不绝的喜雨,随时都在身边。昨日还沉醉那一树杏花,今日,桃花爆开了,满树的桃花烧红了天。紫荆还在树上不分白昼的炼丹,而连翘的黄,让我总想起童年的那两只小鸭,想起青春时代的黄色毛衣,发间的黄色缎带。

这些花开的时间,仿佛穿梭了多少光阴,它们穿过我的身体,令我看着原来粗糙的生活,多么对不起这些盛开的花儿,因为春天,它们努力着盛开,完整的破碎。而人生,何止不是同样。

我每日沿着公园的湖边走,过着简单而安静的生活。湖边的每一草木,仿佛与我相惜相知,去得多了,她们就像我的一群姐妹,每日我看她们,这些草木是有灵性的,每当我想到那些花开了,等仔细去看她们时,花儿真得开给我看,我看她们的姿容,就像迎接我接纳我的心态去盛开的,当然也有花落,那些落,是因为爱着爱,回到大地的怀抱。就如玉兰,她一边开着她的生,也落着她的死,也许,她就是那种向爱而生向爱而死的花朵。

回到海棠深处,总是仿佛回到了宋。

“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而此刻,正是海棠盛开时,贴梗与木瓜海棠的红,西府与垂丝海棠的粉白,那鲜嫩的绿叶,绿野,怎么不醉入其中呢

不过这看花看到痴的人,与无心与花相见的人,总还不是相同的心。在湖边的早晨,每日看到一队边走边诵经阿弥陀佛的人,沿着湖边走,他们默默念着,我想她们的眼睛里似乎看不到什么了,或许季节在念经人眼里,都是相同的,花开花落也是一样的,叶落与葱郁只不过换了不同的方式而已。它们那份静,只有梨花开时才会有的静吧,也只有着一湖春水的安静倾听到它们的安静。

春天里的热闹,难免让人觉得浓烈而俗,有花时,拍照人拍得心花怒放,拍得自恋而痴,可是花一落,一地落红,那拍照赏花人由原来的熙熙攘攘,变为冷冷清清,只有那些曾经繁华的树们,在原地寂静,我喜欢春天的繁华,也更喜欢春天里的静。这样的静更入心。就像喜欢一棵老树那样的清幽。

在一个公园的南门口,有一棵千年老槐树,枝桠很沉重了,以铁管支撑着,每年开花时节我都来看看他,而他在四月盛开时,不与其他的花树一般,开得浓烈,热闹,他只是安静得盛开。

在寺前,安静的落,那铺满一地的白色槐花,十分的禅意。不管人来人往,不管扫花人,把他运到哪里去,这棵老树就像一位老僧,笑看着人间的悲欢千年。老树的静与沿着湖边诵经的信徒们的静大致一样吧,它们也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就像花开花落,落叶与季节。说到此,莫非我也由痴变成了那一老树,变成了念念有声的信佛人?在这样的春天,之前只需一斛春色的心愿,如今,踏着铺满一地落英的春天,我可该携一斛春色,回到春天的深处。

关于春分的文章9:春分的童年记忆

文/曹光雄

又是一年春分节气,怎不令人想起欧阳修的《踏莎行》:“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薛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春分之时,海棠、梨花、木兰将陆续绽放——古语谓之:一气三候花信风是也!那真是莺歌燕舞、杨柳吐翠,繁花似锦、蜂蝶嬉戏。春明景和逢盛世、檀郎谢女踏青来,九天云外风筝飞、牧童柳笛春增辉!此时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民谚之意分明:桃花开燕子来、布谷声声、油菜花开,准备谷种下田畈,一派田园风光!

难忘童年,每年春分时,我的干爹便会从桥口乡排塘村,赶到干城街我家将我接去,在他家一住就是一个月。干爹家与干伯共住一栋青砖大宅,干伯家住天井上宅四间,干爹家在下宅四间。干爹是村小学校长,虽说学校就在家隔壁,但他成天忙学校事,只在放学后才回家。干妈则主内操持家务,常是戴着头巾,系着围裙,张罗家人的一日三餐,还养了几头猪一头黄牛,忙不停地剁猪草,煮猪潲。膝下有三男三女,大哥是田土里的主劳力,犁田、挖土、插秧、栽菜、收割等全靠他。三个姐姐则分工合作寻柴火、打猪草、喂猪喂鸡、捆禾草、砻谷、秕谷。两个小弟与我年纪尚小,只晓得跟在哥姐屁股后面玩,有时还帮倒忙。一次,大哥正忙着春耕前田里蓄水,我却将堵好的水口扒拉开,幸好被大哥及早发现又堵好。大哥并没生气,只笑我“蠢子”。还有,我见屋里有秕谷用的手摇风车,风叶摇把好玩,我便使劲摇动空转,结果把木把摇脱。干爹中午回来,把它修好,像讲课一样告诉我说:这种老祖宗发明的农用工具可神奇了,一筐的粮食倒进去,摇动风叶,它便会狼吞虎咽起来,秕谷之类的全都扇到了风车之外,而坚实饱满的颗粒一颗不落收入了筐中。“这就叫去浮存实,无事不要空摇,须加爱护哟!”

跟着三姐去打猪草,是最愉悦的事。田野山坡上有许多油茶树,长满茶苞、茶耳,嫩绿略带浅红。三姐摘下捧手给我吃,清香又脆甜。那一丛丛映山红花杂,姐也采撷让我吃,微酸可口。更有,南风天入夜,大哥点着铁笼松脂火把,拿上铁尖抓子,带着我到田里溪边去罩鱼或泥鳅,最有趣。山乡的夜,星光点点,月光下山上树影朦朦胧胧,草丛里的蛐蛐鸣叫声,更添几分寂静。这是在城里感受不到的清新和幽静。我提着鱼篓跟着大哥,他凭着经验寻到点,火光下一铁抓下去,十九不落空,近两个时辰,鱼篓就装满了,有滑鲶、老婢鱼、黄鳝、泥鳅,还有巴掌大的螃蟹。按现在说法,这可都是无污染的野生稀物呵,自然第二天被全家美美地享用了,干妈特地多夹给我吃。

呵,低眉郴江水如碧,举目郴城新燕飞。七彩纸鸢随风起,千花百卉秀芳菲。如今的郴城美如画,不亚于山乡田园风光了。你看,雨水节气过后,燕泉广场附近的交通岛,樱桃花盛开成了“桃花岛”,航拍图很壮观;郴江河畔游道紫白玉兰相映分外妖娆;春分、清明时,东塔岭对面唐家山的满山映山红、志木花红白相映,美了人间。桥口排塘村更是成了郊游的好去处,只遗憾我的干爹妈及大哥姐等,相继离开了我们。但他们待我的深情,就像年年春分一样,总会激荡在我的心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