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重阳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重阳的文章1:爱在重阳

文/赵丁馨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毛主席写的这首《采桑子》,将重阳节描绘得出神入化。重阳节,也称“老人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今年的重阳节在班主任李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我们开始了重阳节的西山之行。

伴着温暖而又柔和的阳光,统一着装的我们出发啦,同行的还有李老师、顾老师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上午九时整,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我们到达了此行的第一站——西山橘园。金秋十月,橘红橙黄,惹人喜爱。一进入橘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挂着金黄色“灯笼”的橘子树,同学们垂涎欲滴,再也按耐不住了,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两只手左右开弓,一阵猛摘;有的蹦跳起来,想要摘到高处更大更黄的橘子;还有的干脆手脚并用,一溜儿爬上了橘子树。

采完橘子,我们个个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中午十一点半,我们准时来到了一家农家乐,一边品尝美味,一边欣赏太湖的美景。在吃中饭的间隙,我们纷纷拿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孝心承诺卡,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还给他们夹菜、盛饭,感谢他们这么多年来对我们的包容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吃完中饭,我们来到了西山的大观音禅寺。我们来到观音像的脚下,开始登高活动。我们有的搀扶着爷爷奶奶,有的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虔诚地爬上432个台阶,在观音脚下祈求幸福。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分享各自的收获,满载而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次活动,不但让我们深切体验到了亲子之乐,还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会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关于重阳的文章2:重阳重阳,双重力量

文/季诵华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意味着又一个老年节的到来。弹指一挥间,自己已经度过了两万多个日日夜夜,老之已至矣!自己却尚属不觉。但毕竟人已退休,发已花白,眼已老花,脸已不嫩,身已染病。想当初,幼年玩耍,少年无忧,青年奋发,中年忙碌,一一历历在目。如今,那“六一”,那“五四”等节日渐渐离我远去,却徘徊在“重阳”时节,难免感叹一番。不过,转念一想,人生总归要衰老,年龄难以逆转,何必作茧自缚?

那一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正是爬山登高的好天气。我和小儿子一起精神抖擞地向山上赶去。小儿子生怕我跑不动,在旁边不时地鼓励我。我对小儿子说,别看爸爸已经六十好几了,从小就养成“少坐车,多走路”的习惯,之前还登上泰山极顶。不过说归说,毕竟有些年纪了,还是要认真对待的。于是,我调匀呼吸,深深吸一口气,再深深呼出去,大量补充氧气,倒不觉得气喘。我利用学到的经验,就是上山时,不小跑步,而是采用“大步快走”的方法,保存实力,保留精力,留有后劲。身体微微前倾,调整重心,就不至于走得很累。小儿子到底年轻,又在武警部队里锻炼过,登山是家常便饭了,我在年轻人的旁边不服老,也就走得轻松。就这样,我们父子俩渐渐登上了山顶。

如今社区建设日新月异,新鲜事、感人事层出不穷,常常激励着我。热情油然而生,时时会为社区活动宣传宣传。我加入了党员志愿者的行列,被选为基层党支部委员。为社区做事,每天都似乎很“忙”。老乎老,自己觉得似乎不再老。妻子说我好像“后生家”一样。她弄不明白我哪来那么充沛的精力,那么大的动力,那么“忙工作”也不累。我笑笑,没有回答。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如今社会充满阳光,只要老年人自己开朗,重阳重阳,就变成双重的力量,夕阳也会像晨曦一样,大放光芒。

关于重阳的文章3:重阳忆旧

文/悠然

秋染枫叶红满山,双九重逢又一年。

万里长城峻岭卧,一身孑然登高寒。

陇西旧友今何在,独斟独饮独自欢。

红尘一路二十载,茫茫前路梦难圆。

关于重阳的文章4:重阳·观霞

文/牧阳春上

九月初九,重阳,微旦即醒,久不能寐,行一刻,至小丘山,拾阶而上,四顾无人,与山石草木语,观霞,日出即归,作下此文,思亲咏怀。

天抹微云,山峦叠翠。鱼雁无书,跫音不响。宣明微露,金波流转。清溪萦绕,沐浴华香。时有鸟雀婉转,时有秋蛩嘶鸣。清风吹我襟,晨露映天明。薄雾袅袅,近旁两三棵寒树;轻烟暝暝,远处五六盏孤灯。白鹤数点,交颈玉梢头;孤鸿单飞,哀鸣黄昏后。高楼通云雾,枯树绕寒烟。残月不隐,玉绳犹在。琼楼宫阙,飘渺梦中。日出东方,云开芍药。风过渐息,万籁俱寂。

双九佳节,时维秋晚。登高望远,不见茱萸之友;踏石访道,但闻丹桂之香。霞光万里,枕托东南之美;云雾迷蒙,尽显琉璃之色。明珠吐华,晶莹剔透。朝云弄彩,美不胜收。日华耀而天将明,雾消隐而云将散。轻吟语,高歌声。观苍穹,叹无穷。目极千里,海市蜃楼重现;乘风归去,蓬莱仙境人间。紫树不昌,红花不飏。挥袂抚袖,窃玉偷香。晨曦与鸳鹭齐飞,低云共峰峦一色。扁舟一叶,争渡滨江之漪;烟波老叟,垂钓四海之醾。

微风凛凛,短衣乍寒。浮华初显,云收雾散。璀璨夺目,明晃晃之金光;绚丽耀眼,红彤彤之赤练。焚香礼拜,炮竹齐响。行人停驻,车马凝缰。童子呼声,老妪摆唱。祭重阳之宗祖,得福禄之庇荫。沉檀渺渺,上直云霄。金兽销魂,下游九地。西风紧蹙,赏南园之黄花;东榆零落,念北国之亲朋。怎思量,自难忘。远观羡其驰骋,近眺悲其独行。穷末路而志高远,恨离愁而人消瘦。十年羁旅,漂泊离栖堪嗟;百尺阑干,胸中苦闷难填。世浑浊而不见,期翘首以何年?

呜呼!韶华易逝,流年似水。千悲万绪,掩泣回肠。东坡赋诗于赤壁,浪淘沙尽;孟德讴歌于樽前,人生几何?卧龙伏于隆中,得其明主;姜公隐于渭水,待其贤君。白言天生我材,必当其用。雄鹰高展,不失仙鹤之心;燕雀低飞,安知鸿鹄之志?濯山涧而不清,恻井渫而不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秦敬并儒,匡衡成相。宁静致远,常叹伯乐难有;厚积薄发,岂非江淹才尽?

泽,湘中游子,迷途书生。千里辗转,求学江南。投笔无门,望京都之雅苑;请缨无路,悲高堂之白首。二十三年他乡客,颠沛流离弃置身。效黄香之温席,访孟宗之竹哭。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舸迷津渡,雾锁帘珠。阮籍啸台,咏五言以传世;嵇康扶琴,奏广陵之绝响。

呜呼!人生苦短,浮生若梦。良辰美景,喜尽悲来。天高地远,寄离情于绚日;填词作赋,托心志于青云。短句参差,不论诠次。长歌相接,不论妍媸。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关于重阳的文章5:重阳念远 不日待到花开好

文/飘雨桐

显扬说过,家门前一定要有琼花树。只要有琼花,那里就是我们的家。屋前种琼花树,树下纳凉。三好还想多种一棵银杏。春夏之际盛放琼花,到秋天花瓣凋零就换上满目黄金。杏果还可以食用,用来煮甜汤。你叫三好记住,在屋前挂盏灯。每到日落西山,暮色四合。屋前的灯就会指引,显扬归家的路途。

很久以前的港剧,久到将近六年。零九年重阳,学校还有工会活动。非让全体老师爬山,登高望远遥寄情怀。我拉拽着干儿子的妈,因为我实在不懂上山的路。企图偷懒,恰好她也深有同感:“就到山腰,象征性就回来。”在山腰,我买了一架精致可爱的风车。刚好是《宫心计》大结局,我哼唱着这首歌。

只记得陈豪大叫糖粘子、糖粘子,还有杨怡诠释的奸妃叫姚金铃。哎呦喂,姓姚的本来够少的了。还要整个反面派,郁闷得掉渣。专门找到最后一集,为的就是重温这首《风车》。在微信唱给某人听,奈何下午从两点半上课直至五点半。我的嗓子毁得一塌糊涂,只想简单说——念挂像风筝不见面,有着线牵。

显扬说:此情此景,指日可待。他与三好,战乱失散了三五四年。在扬州的琼花树下,如此不可思议的重新邂逅。看到角色,我才知道显扬由郑嘉颖饰演。当其时,他与佘诗曼是情侣吗?曾经以为的金童玉女,如今各有所爱。未尝,不是另一种的圆满。不管谁为谁守候,谁为谁舍弃。转转红风车,福来我家。

今年重阳,没有从前的闲情雅致。路近路远,依旧变幻不真切。

但,似乎不再害怕。云飘飘,听风说话。花开静好,指日可待……

关于重阳的文章6:重阳秋梦

文/郭华悦

最近,梦中常出现那两棵枣树的影子。

那是儿时,院子里种的两棵枣树。何时种下,已不得而知。只记得从我记事起,那两棵枣树就已经在院子里,静静伫立着。平日里,不起眼的枣树往往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唯有到了重阳,树枝上挂满了果实的枣树,终于成了孩子们的焦点。

那时的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上一两棵枣树。我曾问母亲,怎么不种些花呢?母亲说,填饱肚子都成问题了,谁还有那闲情逸致?农人爱枣不爱花,如今生活好了,才有人种些花花草草。而在那个年代,种棵枣树,秋天还能摘些枣子吃呢!

谁最在乎那些枣子呢?当然是孩子们。枣子一个个挂满枝头时,大人们很少去摘,有时经过树下,随手扯一两个枣子,塞进嘴里。但更多时候,枣树下还是孩子们的天堂。

而到了重阳前后,枣子成熟,甜美且丰实。手里拿着根竹竿,随便往枣子密集的地方打几下,转眼间地上就落了一地的枣子。捡着,吃着,笑着,还有抢不到的孩子有时会哭鼻子。种种声音,在枣树下淋漓尽致地上演着。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红枣,个头小小的,也就一个指节那么大,和如今半个巴掌大的大红枣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农村里种枣树,一来是觉得地方空着可惜,二来也可以替孩子们解解馋。至于品种,反正不靠着这个吃饭,倒也不太在乎了。

只不过,那时的枣子,个头虽小,口感却甜而脆。咬一口,就是一声脆响,满口生香。那两棵枣树,陪伴着我,度过了十来个春秋。

重阳那天,对于孩子们来说,重头戏就是打枣子。不过,在满树的枣子被摘光前,母亲都会留一些,洗净晒干后,放到重阳过后,用来蒸枣卷和枣糕。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和枣子有关的最后的狂欢。当满树的枣子都落尽后,尝完了母亲做的枣卷和枣糕,这个和枣有关的美梦也就落下了帷幕。

如今,那两棵枣树,早已不在。唯有在午夜梦中的重阳时节,还有枣子,有欢乐。醒来后,眼角有淡淡的泪痕。那一树和枣子有关的秋梦,是我心头永远的遗憾和牵挂。

关于重阳的文章7:满城风雨近重阳

马年之秋,长安淅沥多雨。半月阴雨天中,耳闻梧桐秋声,目浸丝丝秋雨,脑海中不由跳出宋人的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

说到重阳,就忆起菊花,提起菊花,则念及陶潜。菊为陶而世,陶为菊而生,实在是说不分明。“采菊东篱”之外,陶潜还有另一首:“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陶潜成就了菊花,菊花成就了重阳。

长安城中,菊花诗最为豪迈的,当数黄巢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是武夫,其实也是秀才。秀才出身的黄巢,作出诗来,就有着武夫的气势,这也预示着日后的黄巢,是要以武力征服天下的。“九月八”,正是重阳节的前一天,不用“九月九”,是为了押韵的需要,更有着黄诗冲口爆破、气势凌厉的诗风,尤其是句首的“待到”二字。诗说重阳到来的时候,长安城里菊花盛开,满城的菊花绵延不绝,金色涌动,冲天的香气透满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黄巢的眼里,这当是怎样一个热烈、诱人、辉煌的时节呢!

岑参于戎马倥偬中,仍不忘长安的重阳登高,其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唱到:“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长安的重阳,在军人的征战、旅人的思乡、诗人的情思中,是温暖、缱绻,令人陶醉和向往的。李白离开长安了,有一年到了巫山,重阳的时候还不忘登高,其诗言曰:“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那一年李白五十八了,还有“飞步”的气势,可知登高于诗仙,实在有羽化飞升之魔力。杜甫也是一样,晚年疾病缠身了,到了重阳,登高依然是兴致不减。他在其《九月》诗中唱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还有王维,十七岁那年,他独自离开老家蒲州,在长安谋取功名,重阳节时,孤身在外的他,不由赋诗一首,这就是他有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共菊花醉重阳”。孟浩然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时节,万菊盛开,朵朵吐艳,丝丝瓣卷,族类各异,雅趣横生。唐人邵大震的诗曰:“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四句诗,像四幅清新雅致的重阳赏菊风情画,悠悠然向人们飘来。白居易的《咏菊》诗说:“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是自况,也是励志。元稹与白乐天堪称挚友,于重阳赏菊上,亦生同声。其《菊花》诗说:“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元诗一出,京乡即广为传颂,白居易读后更惹相思:“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于兹可见二人交谊之厚。长安的登高、赏菊,在元白二人身上,又有了新的意味。

大雁飞过,菊花满头。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重阳的菊香,仍穿过岁月的烟云,在重阳临近的时候,充满长安的大街小巷。

关于重阳的文章8:重阳谁与就菊花

文/东方闻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句古诗,我们不知吟咏了多少次。今天再次吟咏起来,心中无由地多了一些感伤。

去年的重阳日,我是和我的姑妈家一起度过的。姑妈作为我们家族最后能起纽带作用的长辈,一生讲究敬亲爱友,疼爱下辈。重阳节这天,知道我们要去,她老人家穿着一身素色衣服,厅中特意摆着红黄白三色菊花,中午吃饭,还安排了梁子湖大河蟹左酒。吃饭的气氛虽然高兴,但我们明显感到姑妈有几分强打精神,其实这时的姑妈,已经病入膏肓。没撑到年底,她老人家就驾鹤西归了。

前年的重阳节,我那在北京清华大学工作的舅舅回到家乡,为的是看望生病的武汉大舅和鄂州的二舅妈。我一路陪同,当时还是济济一堂,可当他回到北京不到三个月,两位生病的长辈就先后去世,真是天不待人!

由此而搠,五年、十年前的重阳节,我们小家三口,都是在我的父亲母亲或者岳父岳母家里过的。可如今,物是人非,天人两隔。四位老人已先后作古,“子欲养而亲不待”,只留下重阳的白菊清泪。

重阳节是登高怀远、孝老敬亲的传统节日,还望天下有长辈和老人的后辈们,抓紧时间孝敬老人,别留下日后的遗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