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照相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照相的文章(精选3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照相的文章1:照相随想

文/陈冲

有一次央视直播钱塘江潮,把一幅奇特的画面展现给了世人。在各个划定的观潮点,成千上万前来观潮的游客人头攒动,翘首以盼等待着一饱眼福。经过耐心的等待之后,壮观的大潮终于来了!而奇特的画面也同时出现了!成千上万的观潮客,并没有把目光投向迤逦而来的潮头,而是投向了……你猜猜看,投向了哪里?他们的目光都齐刷刷投向了自己的手机屏幕!

前不久在北戴河休假,接待方安排了一次乘观光船出海。那观光船开船后直接向大海深处驶去,20分钟后原路折返,全程40分钟。很明显,就是为了让游客可以不受岸边景物的干扰,看一看那辽阔的、一望无际的海面。邻座有对中年男女很兴奋,说自己是陕西人,难得看到大海,这回一定要好好看看。可是开船以后,他们一直在用手机互相照相录像,摆出各种姿势,挑选各种角度,不断请其他游客“让一让”,忙活了整整40分钟。

后来跟一位朋友说起这事儿,朋友说,有次去欧洲,乘观光船游览莱茵河,一帮中国游客占据了船舷边上最开阔的位置,没完没了地拍照,严重遮挡了人们的视线,劝说无效之后,被人很粗暴地推搡到一边去了。

当然,你肯定听说过旅游团里最流行的那句话: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到家一问,啥都不知道。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照相?有一阵我觉得,多半是叫穷闹的。就在十几年前,照相还是一种只有有钱并有闲的人才能享受的奢侈,照相机很贵,胶卷也很贵,彩色胶卷更贵,就是冲胶卷洗相片,亦价格不菲,便是那有钱又有闲的人,也得反复地看光线,选角度,仔细地斟酌用多大光圈多少快门,这才舍得咔嚓一下。不料转眼之间,拍照已经成了零成本的游戏,不照白不照哇,于是就可劲儿地咔嚓咔嚓了。

不过,最近又有了一个新的体悟。看新闻里那些奇葩证明,证明***是***要开证明,证明你还活着也要开证明,明白了,中国人特别认证明。你怎么证明今天中午吃的不是米饭是馒头?让食堂开证明呀!你怎么证明你确实去过哪儿哪儿?你给他讲述一番那里的山水风景,名胜古迹,人家说你是从电视上看来的,咋办?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啪!一张照片往那儿一拍,你敢不承认我到过哪儿哪儿?

这下明白了。您到哪儿哪儿去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您到哪儿哪儿旅游过。

关于照相的文章2:照相

文/廖双初

没事的时候,打开家里的抽屉,随便翻着,几帧照片就跳到了眼前,让人一下子想起了一些与照相有关的故事,也生出一些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意思的感慨。

抽屉里的照片,是我多年前使用胶卷照相机时拍摄的,有的早已经褪色了,有了很陈旧的味道;有的因为当时没有过塑,互相粘贴在一起,需要用手才能将照片分离,图像斑驳陆离,已变得十分模糊。我是一个不会照相的人,准确地说,是一个照相时不懂得摆弄姿势的人,所以端详这些旧照,照得满意的实在不多,有的好像还远离了本相,丑得要命。特别是那个嘴巴,我越看越觉得它是歪的,比刻意做的鬼脸还难看。我人本来就长得不帅,加上照相的水平一差劲,照片上的我就更雪上加霜了。

不过仔细一想,照相除了摄影师抢镜头的水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外,多数情况下,跟照相者所处的场合,特别是照相时的心情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与跟自己年龄相仿或趣味相同的人在一起,彼时又正在进行一个没有多少功利的活动,大家都很开心,那照片一定照得自然,照得好。反之,如果是出于某种礼节或者附和,特别是同比较陌生的领导在一起照相,那就难免局促,照出来相也一定表情严肃,不那么放得开。

当然,照相也跟个人的阅历深浅相关,一个经常照相的人,一定知道照相的瞬间会注意些什么,而一个从未照过相的人,就不可能有什么经验,只能顺其自然。要真能做到顺其自然也好,多数时候一定会显得过于紧张,以至让人将嘴巴照歪,或者照时自己不小心将眼睛闭上了。

20世纪刚进入80年代,我在村小毕业。那个时候,农村小学照张毕业照好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我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也赶了一回时髦。当时地方上没有从事照相业务的人,要照相必须去县城。学校离县城约15公里,我记得我们是搭乘一辆货车去的,一个班二三十号人,也没注意安全不安全,有个便车搭你就算不错了,大家站在车厢中,你扶我,我扶你,一路颠簸摇晃到了县城。照相是我从未经历过的事,我有些不知所措,云里雾里,只听得那摄影师“咔嚓!咔嚓!”三下五除二就照完了。后来将照片取回来,我坐在前排大约比较中间的位置,那副黑不溜秋、瘦骨嶙峋的神情煞是可怜。母亲见了我照片上的模样,问我怎么啦,平时活蹦乱跳的调皮劲哪里去了?我为自己猥琐的模样难过,母亲也很难过,她难过是因为家里的生活太清苦,让我营养不良。这张照片后来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所以现在已看不到自己当年的样子,否则我一定愿意将现在“将军肚”上的肉分一部分给当年的我,我愿意少一点赘肉,滋补一下我少年时的油脂。

除了单照,照集体照是很讲究个子大小的,个子高的人站中间,个子矮的人站两边,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读小学时,我的个子似乎跟同学差不多,都一样的矮小,但进入初中就发生了变化,我老不长个子,因此照毕业照时,我就站在了当头,旁边只有一名同学。后来读高中,我的个子更加落后,照毕业照时站到了最当头。这让我心头很不爽快,觉得这不公平,冥冥中有一种歧视人的味道。所以,好多年我一直不喜欢照集体照,能躲则躲,避而远之,我不想靠边站。

后来我才知道,照集体照真正讲究的是身份,身份高的人,不论他的个头有多矮小,前排中间的位置都非他莫属,他如果不愿意站中间,那么总会有人把他推到中间的位置上去。而且,也只有当他站好位置后,摄影师方开始组织排列其他人的队伍。有一年,我的一位个头不高身份高的领导,在一次重要会议后参加了照集体照,他当然站在前排正中央。照片到了领导手上后,看到自己比旁边的人矮了一截,领导打趣地说:“太不像话了,真恨不能搭一条小板凳,让我站上去!”当时我正在他身旁,听他这么一说,我便释然,原来人的心理都一样。

上了一定年纪再看照相,感觉就不相同了。照相不过是一种纪念,站在什么位置照其实并不重要,表情愉悦才最重要。而且我还相信,明星们的照片之所以看起来清纯可人,多数是经过了精心筛选的,她们将最漂亮的一面呈现给你,同样是想让你愉悦。同时,照相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照出来的照片美丽动人固然重要,有一个与照片同样美丽的里子则更重要。

关于照相的文章3:别忘记与父母合影

文/叶玉霞

童年时照相是件很奢侈的事情,要照相只能去城里的照相馆,而且照出来的都是黑白照。我有几张骑在木马上的童年照,这些珍贵的照片是父亲母亲轮流背着我,从乡下步行到城里的照相馆照的。

后来,农村出现了流动摄影服务员。所谓流动摄影,就是有人拿着“海鸥”牌相机走家串户去兜揽照相的生意。那时物资匮乏,大家都不富裕,但家家户户都养点鸡鸭,农民可以用鸡蛋换取一些服务。当时母亲就是用10个鸡蛋作为报酬,让摄影服务员给9岁的我和两个妹妹照了一张合影。现在翻看这些发黄的照片,我非常感慨,我要感谢父母给我留下了童年的记忆。

我参加工作后经常在外地出差,加上我酷爱旅游,在大江南北我和同事、朋友拍了不少照片。女儿出生后我添置了一部数码相机,作为母亲,我希望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前几天在翻阅相册时我突然发现了一件令我惭愧的事——我竟然没有留下一张和父母的合影。我只记得给女儿、老公、朋友和自己拍照却忽略了父母。回想起在过去贫困的岁月里,母亲用鸡蛋换来我和妹妹的相片,再看看如今家里那些价格昂贵的照相器材,我的心中充满内疚。

这个周末,女儿想趁秋高气爽去公园照相,我告诉女儿,不要忘记外公外婆,我要和他们合个影。父亲和母亲欣然答应一起前往,为了拍照,他们郑重其事,还特意买了新衣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到了垂暮之年,更需要子女的关爱,一张小小的合影留下岁月的痕迹,也送去儿女真挚的祝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