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文章

请欣赏酷暑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酷暑文章1:窗外秋声一片

文/红精灵

酷暑刚过,一场接一场的秋雨,让天气立刻凉爽下来。枝头的黄叶不经意飘落,如果仔细聆听,会听到一声声清脆的声音,那是一种震撼心灵的节奏,是那么美,那么动人心魄。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着,雨丝飘在窗前,落在树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对我说,秋天来了。

自从立秋之后,天气便一天比一天凉爽,再加上几场阴雨,凉意很快便逐渐上来。空气中湿漉漉的,就连窗外的树叶,也被清洗得更加干净。这样的天气,适合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去。然后仔细揣摩,每一个路过的人,此刻心里在想什么,秋天到了,他们听到了吗?

阳台上的落地窗,正对着大马路,白天总是车水马龙,甚是热闹,路过的学生,叫卖的摊贩,很多的时候,我就是从路边的摊贩贩卖的水果蔬菜来分辨四季。下雨的时候,路上就会开出一朵朵的伞花,各色的花朵,夹杂着各种愉悦的声音,如同梦幻一般。

一直以来,我都是孤独的。打小父母离开人世,一个人四处漂泊,因为没上几天学,也没有同学或者朋友。习惯了孤独的我,更加不善言辞,每天除了拼命活着,就是吃饭,睡觉。偶尔还会读读书,写写文字,大多的时候,我只能听到电脑里面的音乐,写写自己随心所欲的文字,打发一些时光。以至于,我用我自己的方式,证明我还活着。

今夜我又来到你窗外

窗帘上你的影子多么可爱

悄悄的爱过你这么多年

明天我就要离开

多少回我来到你的窗外

也曾想敲敲门叫你出来

想一想你的美丽

我的平凡

一次次默默走开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

我将要去远方寻找未来

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

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

对着你的影子说声珍重

假如我永远不再回来

就让月亮守在你窗外

······

这首李琛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每次我听到这首歌,就不由自主往窗外看去。在流浪的岁月中,经过无数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窗户,我都会想起来这首歌。

在这秋意渐浓的深夜,我忽然想起来,青春不再,爱情不在,除了逐渐增加的白发,和逐渐衰老的身体,两首空空。那个我守着的月亮,是否还在?有时候我真的不清楚,这么多年,我到底还在不在?

见或不见,你终究是来了,秋!蝉声在悲鸣之后,销声匿迹,蛙声,蟋蟀,虫鸣·····

酷暑文章2:夏天爱喝绿豆汤

文/邱老文选

酷暑的日子,人的口味渐渐习惯清淡。这时候,面对着绿豆汤或者粥,我会倍感亲切,这是一种家常的味道:恬静、舒心。是我们家夏天最受欢迎的饮品。

绿豆,首先它的名字就十分吸引眼球。绿,让我想到的是树阴,是凉爽;是微风,是娇柔……青绿的小豆,捧在手里,宛如诗意。

绿豆汤煮得好了,会绽开出花朵一般的笑颜,一朵又一朵美丽的绿豆花儿在水里漾着,酥软,温顺,豆中沁水,水中沁豆,再加点调味的冰糖。你尽管喝,这浓浓的带着墨绿颜色的汤汁,准保叫你通体舒泰,身心轻松,或许夏天的美妙就深藏在这润滑的清淡里头。煮绿豆汤需要技巧:煮到绿豆刚刚开花时即可,煮得过了,汤里会飘出一层绿豆皮。煮绿豆的过程,与花开花谢的过程其实类似,但更像飞速转换的影片镜头,从含苞待放到花满枝头,从花满枝头再到落红成泥,不过二、三十分钟的事儿。你如果用心去琢磨下,就会产生许多关于生命中一些物象的深入想象。黄豆就不会这样,无论怎样煮,它也不会“开花”,这可能就是那种“保持自我”的精神吧。

喝不完的绿豆汤,可以存放在冰箱内。冰过的,则有另一种滋味,清凉的甜蜜吞进嘴里、肚里,顿时凉气遍布全身,那刻骨铭心的感觉就像青年时代激情的热恋:身子像在梦中飞,在云中飘。医书上说:绿豆能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过敏、抗菌、抗肿瘤、增强食欲、保肝护肾、清热解毒、美容养颜。看来,在夏天,多喝一点能败火的绿豆汤,也是一种逍遥自在的福分。

除了绿豆汤,在夏天煮绿豆粥也是一种不错的家常饮食。夏天酷热,人有时就难免没什么胃口,喝着那清淡中饱含清香味道的绿豆粥,再配两、三道爽口的青菜或者咸菜,你这时才会感觉到:简约,其实也是一种美。

夏天,我就喜欢那种类似绿豆汤的味道,这也影响着我对一些人和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利欲熏心,臭如油腻。这夏天清清淡淡的味道,有时让我怀恋一些外表朴素内心隽永的朋友,比如我的文友王继伟、何素峰,也许我们彼此间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但这友谊却如绿豆汤或者粥一般,经得起品味,这大概可以算得上人生之快意吧。

酷暑文章3:我所知道的远方

文/九满

在五月酷暑开始肆虐的一个傍晚,我来到广西龙脊梯田。

下了车,猝不及防的,和着一股来自山野的微凉之风,一大片葱绿扑面而来,初夏的闷热和心躁便立刻被隔离开来。信步向前,一条黑色的柏油小路,一直通向远方。路的两旁,随风摇曳开得正是欢畅的紫薇、低调绽放的喇叭花……一栋栋散发着纯朴乡土气息的小木屋,掩映在这片葱绿之中。

走进木屋区,河卵石铺就的小径,一圈低矮的摇曳着田园风情的竹篱隔绝纷扰,只是这么一眼,便有了欢喜的感觉。而站在窗前放眼远处,是一片清澈水面的梯田,目之所及,有一种忘却外境凡尘的美景和油然而生的清凉之感。

远方,就在眼前,世界,就在脚下。

从此,我有大把的时间,一整天一整天地可以挥霍。允许自己无聊,允许自己无意义,允许自己与人群保持距离。可以颓废地坐在木椅上懒看日出日落,看着闲云很不情愿地被风推着过来,无聊地等着远处的雷和雨轰隆隆地跑过来,用半天的时间等待窗前那棵苦楝树的叶子在风中噼里啪啦……

喇叭花前,我茫然地看着一只蜜蜂飞走了,不知多长时间,又等来一只看起来与之前一模一样的蜜蜂在这朵花上流连,在那朵花上忘返。看着它起起落落很充实的样子,我莫名其妙有了一个疑问:如何确定这只蜜蜂就是刚才飞走的那只?想了半天,我最后的结论是,是如何?不是又如何?

我的行为,让那些龙脊的土著感到好笑。他们见到了我,就像见到了堂吉诃德一般。我完全无视这些,就坐在木屋前的小凳子上,就站在梯田边的苦楝树下,很满足。

有时候,泡一盏雨前龙井,看看书,听听音乐,看万家炊烟。或坐在那里发呆,发呆是由看书引起的,我在书前愣住,让曾经的人生画面进来,让记忆慢慢重演那些经历和生活。每一次这样的发呆,都让我重新高兴或者难过一次。每一次从这些状态里平静下来后,我的内心都很舒畅。倦了,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枕着风吹树叶的萧萧声香甜入睡。

有时候,我出门走路。一身布衫,一双平履,在鸟语花香的氛围里,在蜿蜒的小道上轻嗅金银花的清香,与草木相伴,与鸟兽同乐,享受那份散淡的放松。走哪里不确定,走哪儿算哪儿。水泥路变成了石子路,晃着晃着石子路又变成了土路,土路越来越小,最后土路也没了,树越来越多。停下来,站在一棵树下,看着蚂蚁往树上爬。想回去的时候再回去,有时跑,有时走,有时仍旧是晃。

傍晚,坐在木椅上,看层霞染红天边,山野之风吹过梯田和树林,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真切切地应实了“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句子。而此刻,我只想好好享受这夕阳落下时光的美好和从容。龙脊的天黑得真是慢,太阳早就落山了,夜色却总是上不来,西天一个劲儿地火红,没完没了。我默默地等着星星出现,候着黑夜把自己的身形一点一点地吞没,我待着,无所事事,内心连个念头都没有。

一天从黎明到黑夜,时光一丝一毫地挪动,好似一个人漫长的一生。一天一天地轮回,太像了生命的周而复始。带给我的是一种生命复苏的轻松和愉悦。每一天,如果愿意,我随时能听到风、树叶、草尖拖动时间的喘息声。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想事情的时间足够长了,仿佛一个世纪,可抬头看,太阳明晃晃地正当顶,或者夕阳才开始缓慢地变大变红。对龙脊的这种慢,我一开始没有思想准备,但日子一长,又意识到这再正常不过,时间原本就是这样子,把时间过得飞快的是我自己。

就这样。那些原本以为此生难以释怀的事,永远无法原谅的人,绝不可能走出的痛苦,在龙脊的一些白天与夜晚后,它们突然就轻得像净净地停在天空中的一片片羽毛。我看着那些过往,一个一个,仍然会觉得苦涩,也一样地有种悲凉,但与之前那种无以言述的痛惜与艰难不同,我变得坦然。直到此刻才恍然,世界上,最大的难关是让自己拥有何样的欲望。每想通一件事,我就搓着自己的手掌,望着远处的梯田、丛林或是眼前的随便一件什么东西,自言自语:真是不容易呀!

人生经历的磨难和低谷,也许会长时间迷茫,也许会长时间一蹶不振,就要换一个地方去消遣,来一次心灵的SPA,给生活做个短暂的切换。比如去远方,给自己一个假期,给心灵一次深呼吸,纵情漫步于大自然山水之间,看山气氤氲,夕阳西沉,飞鸟归巢,忘却世间所有的纷扰繁杂琐碎。豁达、乐观、坦然这些人生要素就会在我们身上恢复。因为,在宁静的空间里汲取的可是人生从容的力量,在自然和心灵的升华中,让我们不断地坚强。

这就是旅行,这就是去远方。

酷暑文章4:沉李浮瓜冰雪凉

文/祝宝玉

酷暑,可适当食凉,润溽解燥,有利身心。

古人深谙此道,有诗为证,“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将新鲜的水果浸泡在冷水之中,单念一念这词句,仿佛身临其境,一丝清凉滋润心间,顿生丝丝凉意,暑气也仿佛随之而去,快慰至极。

“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此法发明的时间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这句诗便出自曹丕的《与朝歌令吴质书》。对于如何消暑,古今之人都可谓穷极思虑,想法儿从外界获取点儿清凉。元人曲词有言:“避炎署频移竹榻,趁新凉懒裹乌纱。柳影中,槐阴下,旋敲冰沉李浮瓜。会受用文章处士家,午梦回披襟散发。”这是城里有闲一族的消暑方式,工作之余,脱帽解衣,卧于竹榻,吃点瓜果,看会闲书,逍遥自在。

消暑冷饮也属于“沉李浮瓜”的范畴,宋代陶谷《清异录·馔羞》记载:“宝历元年,内出清风饭制度,赐御庖,令造进。法用水晶饭、龙睛粉、龙脑末、牛酪浆,调事毕,入金提缸,垂下冰池,待其冷透供进,惟大暑方作。”这其中龙睛粉味道甜,牛酪浆奶香十足,龙脑粉味道清凉,经过冰镇之后食用想来应当是沁人心脾。清时达官贵族也乐于凉饮,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再加以冰镇,夏日食一碗,暑热顿消。昔时只有达官贵族享用的冷饮,现在已不再算是稀罕之物,普通老百姓也可平常食用。

其实,在乡间,才能真切地感知“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的词韵。村头有老井,深约三四丈,掷木桶下,汲水而上,触之冰冰凉。老农从瓜田里摘一滚圆透熟西瓜,井水镇之,待一二时辰过后,瓜内热气散去,井水之寒冷浸润瓜瓤,破之,冰甜爽口,润肺凉心。

老家祖宅院内种有李树两株,此时,也到了李子成熟之时。祖母常坐于树下,守之。李子未熟时酸涩难咽,唯有成熟后才酸甜可口。炎炎午后,摘一兜熟李子,用井水浸一浸,与祖母坐在树凉荫下,一颗一颗地吃,吃得寒毛直竖,满嘴红液,能解暑气。如有行人过路,祖母会招呼他过来吃几枚李子,闲话一会,歇足解暑,临行时,那人对祖母叨谢不已。

瓜果的品性里内含着一份沉静,以冰水激之,那沉静愈发深厚,沉李浮瓜,能安抚烦躁之心,能镇解无名之愁。

酷暑文章5:薄荷似荷

文/吴建

炎炎盛夏,酷暑难当,何以解暑,有人喜饮冰镇啤酒,有人嗜啖雪糕西瓜,而我,独爱喝薄荷茶。

薄荷,茎叶似荏而尖长,经冬根不死,夏秋采茎叶多以作茶饮之。家有小院,多植花卉,春兰秋菊,争奇斗妍,唯墙角边的薄荷,无需栽培,自生自长,夏季来临时,郁郁葱葱,给院内带来一片清凉的世界。薄荷不高,茎直立,椭圆形的叶片浓浓密密,青翠欲滴,别说将它泡茶,就是看一眼,暑气就会大减。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古今之人,爱喝茶者无数。然茶叶需经揉捻烘焙,方可饮用。而薄荷则不然,随摘随泡,既新鲜又方便,绝对是纯天然的绿色饮品。乡人泡薄荷茶,热水可泡,温水亦可泡,一样的清凉,一样的爽口。更有甚者,以冷水泡之,格外凉爽。农人在“锄禾日当午”之后,随手摘几片薄荷叶回来,洗净置于碗底,倒入凉开水,香气四溢,此时咕咚咕咚喝上几大碗,既解渴又消暑。

儿时家贫,甭说西瓜,就连几分钱一支的冰棍儿也很少买得起。每至夏日,家门口的薄荷,就成了我们最佳的解暑饮品。放学归来,采几片薄荷叶,泡一碗凉茶,浅浅地呷上几口,凉入心扉,惬意无比。最过瘾的还是在和小伙伴玩累后,满头大汗地跑回家捧起一碗薄荷茶猛灌,顿觉清凉通透,全身舒爽!在那物质匮乏的时代,母亲曾用薄荷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各种好吃的:把薄荷叶捣碎拌到面粉里做薄荷糕,用薄荷叶熬稀粥,还有薄荷豆腐、薄荷炒蛋……夏夜,爷爷摇着蒲扇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我趴在他身边,缠着他讲那古老的故事。蚊子不时来袭,我被叮得嗷嗷叫。爷爷站起身,扯几片薄荷叶子,往我的手上、脚上一阵涂抹,顿感清凉,奇痒自消。

传说,古人常把薄荷当做一种香料,随身装在一只小布袋里。文人墨客也会拿薄荷来做诗。大诗人陆游有一首著名的《题画薄荷扇》,诗云:“薄荷花开蝶翅翻,风枝露叶弄秋妍。自怜不及狸奴点,烂醉篱边不用钱。”这首题画诗,扇面画有一丛薄荷,在秋阳里白花竞放,一只猫醉卧在花丛旁,睡眼蒙眬。清人赵瑾叔的《本草诗》,把薄荷的分布、外观、功效等说得极为详细:“薄荷苏产甚芳菲,咬鼠花猫最失威。泄热驱风清面目,鲜脱发汗转枢机。种分龙脑根偏异,叶似金钱力岂微。症见伤寒和蜜擦,管教舌上去苔衣。”

薄荷似莲荷,它虽没有莲荷的茎那般“出淤泥而不染”,但它同样中通外直,亭亭玉立;它也没有莲荷的叶那般硕大敦厚,但它同样香远益清,质朴纯真。薄荷和莲荷都茁壮于炎炎夏日,任烈日炙烤、雷击雨淋,无所畏惧,高洁淡雅。薄荷无莲荷俊美的外表,却有莲荷正直高雅的气质。古往今来,赞美莲荷的人甚多,赞美薄荷的人甚少。莲荷声名远播,薄荷却默默寡闻。但它不自卑,更不消沉,她一如既往,无私地为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盛夏时节,选一只透明的玻璃大壶,斟满热水,放入薄荷叶,然后手执蒲扇,斜躺藤椅,轻摇扇子,看壶内叶片忽沉忽浮,随意荡漾。待水变温变凉,便取来茶杯,倒入薄荷茶,慢品细啜。任丝丝幽香冲淡暑气,沉淀浮躁,让其香润泽心灵,让其味超尘脱俗。有薄荷相伴的日子,温馨清凉,恬淡闲适,使时光也充满了诗意。

薄荷似荷,清凉了一夏,清净了一生。

酷暑文章6:终南秋居

文/史飞翔

酷暑难耐中,终于迎来了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雨。虽说不是很大,却足以拂尘静心。

很久没有在终南山居住了。中午回家,我对妻子说,我想在终南山住一晚。妻子说,想住就住吧。于是我就住下了。傍晚的时候我们沿着太乙河往翠华山方向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雨后的终南山如同一幅水墨画,宁静且悠远。走累了,停下来,抬头看看云。只需看上一眼,你的心便会陶醉。那山间飘来荡去的云朵,是那么静谧、那么优雅、那么闲适、那么从容,像柳絮,像海水,像棉花,像秋天的心事。只有到了终南山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乱云飞渡仍从容”,只有到了终南山你才能深刻理解王维笔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那种大道境界。

没过多久,天就变黑了,依山而建的小红楼影影绰绰。近年来我时常无端地产生一种生命的恐慌感,乃至觉得整个人生都充满着虚无。这时只有两个地方能让我灵魂安宁:一个是父母所在的故乡,一个是我工作和生活了近二十年的“第二故乡”终南山。每当我心浮气躁的时候,我就会回到终南山。终南山是我的疗养院,终南山是我的后花园,终南山是我的加油站。

我的房子就在终南山下,紧挨着山。窗外是一片菜地,绿油油、水汪汪、硕果累累,此刻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蟋蟀鼓着肚子在歌唱,秋虫在低吟,蛙在叫,蛾在飞,蝙蝠在乱撞。不远处是一个村庄,薄雾缭绕、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空气中既有柴火味,也有花草和饭菜的香味。最喜人间烟火味,这些五味杂陈的气味让我想起遥远而又模糊的故乡,也让我升腾起一种生命的喜悦。

夜里,我听着雨声,久久不能入睡。窗外淅沥沥的雨声,让我禁不住联想起那首名叫《虞美人·听雨》的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春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过于悲伤,倒是胡适的一句诗更符合我此刻的心境,“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但不管怎样,忧思总还是有的,那就索性让它恣意蔓延吧。末了,终于想到辛弃疾那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酷暑文章7:会感恩的茉莉花

文/胡克成

酷暑来临,小院里的花儿们也怕毒辣的太阳,纷纷谢下那娇艳的花朵,卯足劲、憋着气迎接高温的到来,而墙角处那盆茉莉花,却迎着朝阳,开得正盛,朵朵洁白的小花争先恐后开放,整个花盆像被一层白云遮盖着,散发出醉人的清香,吸引着蝴蝶、蜜蜂,围着它上下翻飞翩翩起舞。

它是我三年前从邻居家里搬来的,由于邻居管理不善,当时已是奄奄一息了,上部的枝叶干枯脱落,只剩下根部还留着的生命的迹象。当时正是初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的精灵们又开始了新的轮回,而它却沦落到被扔掉的境地。我把它要回来,想着拯救它的方法,就直接把它埋在了泥土里。我认为它是大地的精灵,只有接触到亲它、爱它、欣赏它的泥土,才会有活过来的可能。果然,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发现了从它那瘦弱的根部发出的几个绿芽,尽管是那么的瘦小,豆丁大的绿苗在呼吸、在跳动、在歌唱,宛如生命的星星之火,终于长成了现在的卓尔不群的一丛。

它的身姿并不是很曼妙,甚至有些平常,叶子不是油亮的,枝干也不挺拔,花朵不是娇艳,姿态也不遒劲。嫩黄的叶子,像藤又像蔓地的枝干,就那么随意轻松地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丛,如同一位不染俗尘的道者,飘然而来;如同一位不施粉黛的少女,濯尽铅华,涤荡瑕秽,文静地站在那里。花朵没有牡丹那样千娇百媚,没有梅花那样斗霜傲雪,而是淡淡的、素白的、从容地开放,它没有消瘦萎顿的一段时光,是盛极而衰,把迷人的芬芳留下后,随风悄悄落在根土上,如一只高洁的白鸟脱下的羽毛簌簌而落,洒落一地繁华,香消玉损化作春泥。

这是它今年第二次开花了,第一次是在阳光明媚、百花齐放的春天,还是在那墙角,默默的、低调的自开自谢,只把淡淡的清香留给了小院。这一次它选择了盛夏开放,尽管酷暑难耐,可它却开得并不敷衍了事,仍然那么精致、洁白、芬芳,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向上的姿态,像一个兢兢业业的工作者,对每一次的开放,对每一朵花儿,都是那么的精益求精、慎之又慎、精雕细琢,我想正是它这种精神才使每一朵花都晶莹剔透、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才博得了人们的倾情和爱慕。真如那首名曲《茉莉花》一样,没有铿锵之音,消除靡靡之音,宛如流水一样流进了人们的心田,滋润着浮躁的心情,历久弥香。

我觉得植物也是懂得感恩的,你给它生命和关爱,它会以自己的方式,给你以百倍的报答,就如这株死而复生的茉莉花,把清爽留给人们,把弥久的芬芳毫不保留献给关爱它的人们,直到生命的尽头。人与自然界的各种各类应该是和善依存的,如果哪一天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了人类,那么这个地球将毫无生机和活力了,人类也就走都了尽头。

酷暑文章8:苦夏

文/蕙质兰心

“炎阳,烈日,酷暑,七月流火,七八月腌臜热……”诸如此类描写夏天的可怖字眼可谓举不胜举。于是,大家就说了“苦夏啊!”——看法空前绝后的一致。但是,没见谁蹙着眉头、苦愁着脸,相反,他们说时都展着一张明朗朗笑嘻嘻的脸——这是怨着又爱着这夏天了!

爱吃苦瓜的人,吃出了苦瓜的清甜。

酷爱臭干子者,说它有一种奇香。

有些人越是炎热,越是更加起劲地健身锻炼。跑步、跳广场舞,挥汗如雨,以达通透的凉快舒爽。

着名作家贾平凹在《丑石》中写道:“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是啊!物极必反,自然法则。

苦夏正是这样的。它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那“苦”其实深深蕴含着的是“甜”,那是甘草的甜,地道、醇厚、浓酽又芬芳,那甘冽的况味,恰似烈性酒,深入到人的心坎里,深入到人的骨髓里,令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我是真喜欢这苦夏。

苦夏,酷热,于是,消夏,消暑。做教师的就是有这点儿好处。

我禁不住要展开双臂拥抱暑假。不喜欢人群里的来来往往,纷纷纭纭,厌倦与假意或者真心应酬周旋,暑假之于我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我似乎摆脱了尘世的一切羁绊,成了一个完全自由的人,耳根清净,身心轻松舒展,像一只脱线的风筝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遨游,而天空,碧蓝澄澈,深邃辽阔,无遮无拦,有着无边的自由。假期嘛,让人有充分的理由无所事事,闲赋得天经地义又理直气壮。窗外,一个充满了盛夏毒辣辣阳光的世界!一派白花花、明晃晃、热爆爆的光华,对面楼顶的琉璃瓦灼灼耀亮,阳光在上面疯狂舞蹈,令人目眩心怯。又是一个大热天!有多少人还须照常上班,又有多少人甚至不得不在室外作业,而我却可以名正言顺地躲在清幽的家里,尽情享受人间的清福,就觉自己的幸运,似乎真切地触摸到了那梦寐以求的幸福。可以不见不想见的人,可以不听不想听的话,可以不理不想理的事,可以随心所欲地懒散颓唐——无牵无挂地睡到自然醒,穿宽松绵软舒服的睡裙,把长发胡乱绾起,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趿拉着舒适的拖鞋,发出拖拉拖拉慵懒的声响,像响在幽谷里。读读喜欢的书,听听音乐,悠闲品茗。心血来潮,舞文弄墨,随意涂鸦心情,直抒胸臆。再不然,悠悠地隔窗听蝉。是谁说的: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多么浪漫的人生雅趣!还真是喜欢那蝉鸣,那朗朗乾坤般嘹亮高亢的叫声,有着夏日阳光的透彻与凌厉,不知世间有哪种生灵的叫声能比得上蝉鸣的欢悦,那是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欢庆。从早到晚,一声又一声,声声不断,那样的柔韧,那样的绵长,如扯不断的丝线,缠缠绵绵,弯弯绕绕,九曲十八弯。蝉鸣,我心更幽。恍兮惚兮,仿佛坐在岁月深处,天地悠悠,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可供我随意挥霍。我,心醉神迷。就像在温软甜美的梦乡中迷失,又如宇航员太空失重般的晕眩,飘飘忽忽、悠哉游哉、混混沌沌、温温吞吞、不知今夕何夕。日子一天天轻轻浅浅地滑过,不留痕迹,犹如一片轻盈洁白的羽毛在半空中飘浮,忽忽悠悠。怀疑这日子的不真实,却又甘愿耽溺其中,彻底沦陷,不管来路,也不问方向,就这样地久天长。

哦,苦夏!它有着蛊惑人心的魅力。

午后是一段醉人的时光。吃过午饭,睡意朦胧,大约一个钟点酣畅惬意的小憩之后,神清气爽。在一片静谧中,拿一本喜欢的书,端一杯清香袅袅的绿茶,悠然地走向北凉台。这是一栋坐北朝南的公寓楼,南凉台此时正光华四射,而北凉台则清凉幽冥。装修房子时,我特意让先生在南北凉台各安装了一把吊椅,秋千一样,绿藤缠绕,碧绿的叶子间点缀着粉的、浅紫的小碎花,星星一般,清新又雅致。从北凉台放眼望去,是阡陌平畴,北方的青纱帐玉米正意气风发地生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还有豆子、花生、红薯……各种农作物都竞相生长,充满了无限生机。太阳蒸腾出白花花的水汽,如烟似雾又像纱,在碧绿的田野上氤氲缭绕,缠绵悱恻,也真也幻。远处戴青的山脉柔和起伏,在青白的天空下若隐若现,说不出的飘渺与朦胧,说不出那远离尘嚣的明净与安详,令人心驰神往。铺陈在眼前的就是一巨副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令人爽心悦目。微风习习,裹挟着田野特有的芬芳,扑面而来,你会有种微醺感。嘹亮的蝉鸣和田野上那明丽得似有金属质感的阳光,使四周更显安谧了,世人皆睡我独醒之感油然而生。坐在吊椅上下意识地轻轻摇晃,就像秋千轻轻荡漾,荡啊荡,就荡到书里去了,在那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故事中,与主人公一起跌宕沉浮,或喜或悲,唏嘘慨叹。于是,物我两忘——那是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绝美境界!

晚上,加入到跳广场舞的洪流中。灯光、音乐、众多激情舞动着的女子,一副生动的、群情激昂的图景,彰显着青春的活力(其实,大都人至中年)。音乐时而悠扬舒缓,时而铿锵激越,心儿随音乐飞扬。一张张红彤彤的笑脸,热气腾腾,汗水映着灯光闪亮。甩下一帘帘汗水,再大口大口地渴饮矿泉水。此时的矿泉水一定甘如饴,也一定是世界上最醇厚最芳香的陈酿。灯火阑珊,疲惫,但是身心舒泰。沿街而归,心儿月白风清,脚下生风,身轻如燕,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苦夏,它哪是“苦”啊?分明是“甜”呢!

“热呀!”

“热!”

——人们嘻嘻笑着互相这样搭讪问候,数说着这夏季的炎热,却听不出任何抱怨,声音里透着浓浓酽酽的喜悦与激情。

哦,苦夏,这既妖又仙的季节,实实的魅力无穷……

酷暑文章9:天堂太远,来大研古镇吧

文/商子雍

西安酷暑难熬,去哪里消夏呢?想来天堂应该是个既无炎夏、亦无严寒的好地方,但路途太远,须几十年跋涉,加上持之以恒地多行善事,吾等凡夫俗子,功德显然尚未圆满,看来还得继续在滚滚红尘之中受苦!

但人间七月,恐怕也绝非处处都如西安一般热得让人焦躁不安。我刚从丽江归来,在那里大研古镇的一家客栈里小住了一个星期。每天,总有四五个小时,是在客栈院子里的一个大茶海旁品茗、是在红花绿树簇拥中的一架吊椅上发呆。阵阵凉风不时吹来,让我心生惶惑:被人们称作火日炙人、火轮高吐、火云如烧的炎炎夏日,怎么会是这样?手边恰好有一本旅游杂志,上面一篇文章的题目十分抢眼:天堂太远,来依拉草原吧!香格里拉县的依拉草原距大研古镇不远,我没去过,不好妄加评价。然而,居然有一个凉爽宜人的七月让人身心俱泰,不亦快哉,我忍不住慨叹:天堂太远,来大研古镇吧!

其实,早在12年前的秋天,我就来过丽江,也是呆了整整一个星期。不过下榻之处是市区的一家酒店,和大研古镇有一段距离,而每天东奔西走的目的地,是较远的玉龙雪山、泸沽湖、虎跳峡、黑龙潭,以及更远一些的大理三塔寺、洋人街、蝴蝶泉。直到离开丽江的前一天,才去了一趟眼皮底下的大研古镇。是从那架有名的大水车旁边的一条小街走进古镇的,沿着五彩石板路前行,游了四方街,登了万古楼,参观了几家由民居改造的客栈,购买了几件有着鲜明纳西文化色彩的工艺品。记得当时曾对游伴赞叹道:“看了几天加演的折子戏,今天才是本戏!”不是吗?保留完整的街区,古朴沧桑的房舍,密如蛛网的五彩石板路,还有路旁的潺潺流水和袅袅柳丝……都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整个古镇在不动声色之中,显露出来的那种悠闲淡定、那份安逸舒适,对我们这些被竞争激烈的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代揉搓得筋疲力尽的现代人,强烈的感染力和强大的吸引力,的确是难以抗拒。只是返回西安的机票早已订好,我只能怀着深深的遗憾离去。

后来,读到一首与爱情有关、也与丽江有关的诗:“多年后,你若不娶,我若不嫁,我们能不能在一起?记住,你,欠我的幸福,欠我的丽江……”与幸福密切相连,丽江当之无愧,尽管不同年龄的人心目中的幸福,可能有所不同。

12年前与大研古镇时间短暂却印象深刻的肌肤相亲,使得12年里一直觉得我欠自己一个丽江。前一向,给报纸写世界杯专栏,天天看球,天天评球,快乐却也辛苦。7月14日凌晨3点,看完最后一场比赛,写就最后一篇球评,下午就飞往丽江,晚上就在那里一家客栈的院子里喝茶了。

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每天都有四五个小时是在那一条条或宽或窄的五彩石板路上漫步,努力去接近大研古镇的灵魂。据说,古镇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万幸,它不曾在历朝历代五花八门的动乱或建设中被毁掉。四通八达的小街小巷网络(还有几乎和每一条街巷平行的水渠),依然是旧时模样,一看就知道它们是供人行走而不是让车驰骋的。古镇上,年龄超过百年的老房子已经不多了,但后来陆续建造的房子,却虔诚延续着传统风貌,建筑材料也多用原生态的木头、石头和接近原生态的青砖、青瓦。特别是每一个居住单元,都辟有精心设计的或大或小院子,让居住者天天都能享受阳光与清风的爱抚。我们已经无法逆转地与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环境渐行渐远。但在我们心灵深处(以及我们子孙的遗传基因里),对那个时代许多美好的东西,却依然存有深深眷恋。大研古镇恰恰就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怀旧、可以唤醒我们记忆的好去处。那一条条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的石板路,那一个个与封闭的公寓楼截然不同的开放的院子,当然,还有得天独厚的蓝天丽日、红花绿树,加之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和几无污染的清新空气,所有这一切,日复一日地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聚,来享受短暂却巨大的幸福!

这一次来丽江,依然是从大水车旁边那条小街走进大研古镇,我无声地向脚下的石板发问:12年前我来过这里,您记得吗?离开丽江时,有着12年前无法比拟的满足,却还是依依不舍。于是,忍不住要在心里大喊一声:天堂太远,来大研古镇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