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书香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书香的散文1: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陈棹歌
书香,从小便在我身边萦绕,那朵朵墨花已在我的心中含苞,从最开始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到了后来的《唐诗三百首》,再到现在的本本世界名着,那本本的书夹杂着淡雅的气息,每一缕墨香、每一个字句、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令我着迷,慢慢氤氲于心田的油墨气息,渐渐凝聚成缕缕书香,在深感其美的过程中,我越发渴求这淡淡书香,渴望汲取书中的养分。
一个个炫丽的文字,一行行优美的语言,一段段哲理的诗篇,不管春夏,无论秋冬,一本本书教我做人,与我为友,打开一本书,遇见一群人,当中,有你、有他、也有我,更有一个精彩的世界。看《水浒》,品《三国》,阅《红楼》,观《西游》,在这其中我不止感受到了故事情节的精彩,更是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跌宕起伏,在书的世界中,我融入了那个故事,我甚至想将书中的主人翁取而代之,在书中与自己相遇。
妈妈说,读书,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到希望和光明!老师说,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找内心的光明,遇见最好的自己。多读书心就会香、会善,就有仁、有爱。
寒假时,我有幸读到了《追风筝的人》,在这其中,我收获了许多。我带着疑问去阅读,领略书中的真谛。当我看到题目《追风筝的人》时,我的心中便产生了疑问:“难道这仅仅只是追逐风筝吗?如果不是,那么,它又指的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书页,在一次次设身处地的思考中,当我翻过最后一页时,我的心豁然开朗:追逐风筝,不就是追逐内心的本质、初衷吗?那时,一切尽收眼底,我似乎与这本书有了不言而喻的默契。
在阅读中,我也开启了一场与文字的邂逅。我喜欢那股淡淡的墨香,喜欢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更喜欢那一句句美妙而细致的语言,细细品读,如沐春风,在其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再将它们印于脑海。在感受这魅力的同时,我提笔写下自己的感悟,在一次次的阅读中我获得了写作的无数感悟与灵思,将自己的想法用灵动的文字跃于纸上。
在书中体会情感、在书中提升、感悟,让书中字、书中理指引我们前进,让自己融于书中,让心灵在书中涅盘。
书,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书,还会让我们成为仁爱、有礼、恭谦、温良、芳香四溢的人。
读书是一种智慧,我相信,这一路上必定能见到不寻常的美景,我坚信只要读好书,就能交好友,也就能行远路、做大事。让我们捧起书吧,登上那人类进步的阶梯,好读书,读好书,和更好的自己相遇,和更好的世界牵手。
关于书香的散文2:悠悠书香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就是营养品,如果没有书籍,就如同鸟儿没有翅膀”。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古语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读一本好书,就好比是与大师在对话;读一本好书,精神会得到升华;读一本好书,灵魂会得到洗礼。没有书籍的滋润,人的精神世界就会比较空虚,生活就缺乏色彩。读书可以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改变气质……
让我们漫步书海,细细品味书香,品味人生的哲理。走进书中与圣贤对话;与先哲谈心。用心灵去感受老子的深邃;庄子的大气蓬勃。去领略“四大名着”的波澜壮阔,体味欣赏唐诗宋词的豪迈或者婉约……,是多么的惬意潇洒。
朋友们,请走进书中,打开一扇扇智慧的门,去汲取知识的甘泉,去开发知识的宝藏。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一本好书,你会领略到美妙的音乐;战马的奔腾;铿锵的诤言;淡泊的心境。只要你带着心灵的耳朵,去认真的聆听,定会让你感悟到书中,那独特的让你无限痴迷的风景。
朋友们,让我们心田书香飘飘,让知识的力量武装我们的心灵,让文化的气息浸染我们的灵魂,让智慧装点我们的人生,让书卷伴随我们的生活,让书香妆点我们的人生,成为一道永恒而靓丽的风景!
悠悠书香,点点墨趣,与书为友,快乐一生。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捧起书本,亲近书本,走进书中,与书为伴。悠悠书香,让我们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让我们民族因读书而强盛。
关于书香的散文3:夜阑书香
文/徐学平
当年少的轻狂如书页般张张翻过,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一如夏日夕阳下湛蓝又波澜不惊的湖水,稳健的脚步也早已懒于游走于繁华的街头。
一天繁忙后的夜读是我最惬意而安宁的时光,读书总能让我内心深处保留着一抹清凉,像春燕衔泥筑巢般筑建着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在波谲云诡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中,为疲惫的心灵提供了一处停泊和栖息之地。当一张张书页在我的指尖跳跃,我的心也随之律动。享受着与世隔绝般宁静休闲的阅读时光,仿佛也隔绝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和霓虹闪烁的繁华。
窗外,夏日的风将梧桐的落花翻卷成曼妙的舞姿。夏日的夜空是美好的,尤其是晴朗的夏夜,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天际的星斗,也能依稀忆起曾经的流年。感受着窗外的清风和室内的清凉,这的确是一件惬意的事,何况无人相扰,可以肆无忌惮地高声诵读,又能随心所欲地于书中人一同欢乐忧伤,这寂寞也因此变得格外的美丽和亲切了。
泡一壶茶,放一段音乐,茶香袅袅,优美的旋律弥漫在书房的每一个角落。音乐如流水一般淌过思想的湖,又似一双温存的手拂过心情的弦,不事张扬,也不曾哀婉,只把那缭乱了一天的思绪慢慢整理,将我带入一片宁静祥和的幽谷。如果说音乐是一条涓涓的溪流,那么文字就该是一汪潺潺的清泉了吧?一样的清澈洁净,一样的静默无言,却总能让人体味到一种灵性的汹涌,一种思想的澎湃。
灯下一页页书卷散发出缕缕墨香,随着《安娜卡列宁娜》、《基督山伯爵》、《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一一翻过,心随境移,情由心生,烦忧的日子短暂了,枯燥的生活润泽了。读一本好书,仿佛与一位沧桑的智者侃侃论道,品味那因沧桑磨砺而厚积薄发的智慧,又像和一位冰雪伶俐的女子倾心畅谈,体味那份思想澄澈的共鸣。思维在文字丛林跳跃、缠绕,合上书本之时必已深夜,双眼酸涩,内心却还有着几分不甘。
读书,让我眼界开阔,让我心灵柔软,让我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保持一种方向、一份热度,免于迷失,避免轻狂。文字,以她那独特的内涵,绽开了一朵朵清丽的花,描绘出一幅幅淡雅的画,又恰似开封了一坛经年的老酒,醉倒了一棵棵摇曳在风中的竹。不需要壮美的豪言,也不必刺骨的凄婉,淡淡的如一杯夏夜的香茗,让夜风里孤灯下多少年轻的梦多情的心沧桑的眼掩卷而思,凭栏唏嘘。
夜色深沉时,灯火阑珊处,一盏灯、一杯茶、一首老歌、一卷优美的文字,把长夜的孤寂和经年的怀想,装点得充实而完美,清丽如诗行。
关于书香的散文4:最是书香能致远
文/雨巷
(一)旅人书香
透过疾驰的列车望向窗外,常有一棵树孤立于原野上。想来自己也是一棵树,辗转于故乡与他乡之间的树。无论身处何方,乡愁是一份永远的孤独。孤独的世界里,却常能从书中重逢炽烈的乡情。旅行的本质是学习,文化、历史、环境融入这万千姿态的世界。旅行有一个误区: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迫不及待地去观光。于是除了拍照,便是走马观花,以至于经由的地方,因懒散、倦怠、焦虑与无知,对文化和内涵完全不知,错过了无数美景。
读书在旅行中。每次到省城,必去中央书城。咖啡色书架、木制回廊、欧式栏杆配以柔和灯光,让书店沉稳而不失优雅和温馨。读书,就像一座碾子,那些坚硬的谷物是生活中的养分也是苦难。一圈圈,重重地缓缓地碾过,碾成细碎的、充满粮食芬芳的人生。在果戈里书店读书,宛如在一个至美的世界里旅行。果戈里书店以俄国作家果戈里名字而命名,这样有味道,拥有独特气质的书店在黑龙江难以找出第二家。迈进书店的那一刻,一眼就看见高处五彩斑斓的欧式古典玻璃窗,阳光暖暖地照进来与室内的灯光水乳交融,气氛温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咖啡香,舒缓的音乐荡漾在耳边,感觉无比温暖,好像有双手给身体和心灵以无比温柔的抚慰。这里不仅有大量文学艺术图书,还有哈尔滨老照片、俄罗斯当代画家的油画作品、特制的红茶与牛排。穿过一楼,沿着印有岁月履痕的台阶步行到二楼,墙上的油画镶嵌在金色复古画框里,画中少女身着深红色礼服,一本翻开的《圣经》静静地躺在膝上。少女表情安然,左手抚摸经书,右手握着一支木质书写笔认真地做着标记。大厅中央有一尊纯白色大理石雕像,女子侧坐椅上,面带微笑注视着翻开的书籍。雕像下是圆形底座,还有一只环形立体书架,经典书籍一本挨着一本,默默等待着懂它的读者。精装书连成的精致拱门在柔和灯光的照射下散发清辉,“书”拱门的两旁是盛开的鲜花。穿过拱门,走上台阶,扇形书架间的空白处,悬挂着果戈里、莎士比亚等文学巨匠的画像,斯人远去,有质感的图书却承载了作者的思想和灵魂。任何一个凡人都不得不在时间的长河里臣服,无法把生命定格在最曼妙的时辰,唯有文字能够将真实、虚幻、美丑、时间和记忆封存。果戈里书店为读书人点亮心中最明媚的灯盏,超越了经营本身,站在“文化”的高度,做着一件极有品位、格调、情怀的事。
也曾经在城市的雨里,被间隔到一栋繁华的店铺,店铺中竟然闹中取静设置了一间书屋。书香馥郁,安安静静地蜷在沙发里,挑上一本,翻开第一页,属于自己的世界也随之开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旅行,是人生中极为美妙的体验,人生行进中的幸福与优雅,莫过于书香满心怀。
(二)生活书香
心静了,世界便静了。下班回家,喝口热茶,像头营养不良的北极熊,在无数个风雪弥漫的日子里,喂养着心灵。拉下窗帘,隔绝在室外的喧嚣中,一壶水泡在电炉上,热气袅袅,间或有书页细响……这样的寒夜多么温暖,书中的情境通过脉搏抵达心的深处。如张晓风女士所说:“在寒冷的此刻,一杯热茶一本书令人再活了过来,觉得人生还是值得熬下去的。”即便长得不漂亮经历挫折失意有什么要紧?读书,就为活出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份至真至性的精彩,只要不自弃,没谁可以阻碍你活得漂亮的脚步。
和所有忙于生计的人相同,一面忙工作,一方面手机之类的智能设备刷微信占用时间,沉入忙碌的漩涡,在习惯中重复日复一日的生活内容。如果这时不能给读书分配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人便会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攒了很多年的书,一本本集起。书已很老旧,却舍不得丢掉其中任何一本。从一个地方,一箱子一箱子,很沉很沉的辗转到另一个地方。试着在电脑上阅读一本小说,刷新时会有窗口弹出,QQ冷不丁还会响几声,思绪随时都可能被切断,心也跟着浮躁起来。而在翻着一页页的书纸时,安全感立刻就会浮上心头。甚至设想,如果有一天,开这样一间书吧:面积不大,墙上挂几幅传统水墨画,桌上插一些代表季节的鲜花,附带悦耳润心的音乐,一杯咖啡或一盏淡茶。在书架的上面,养些许绿植,再放几只白净的青花瓷,大致看上去简单整洁、清丽素雅……人活着,除了工作生活,吃饱穿暖,亲情友情爱情之外,总有想要去实现的梦想吧?
书是女人经久耐用的时装和化妆品,即便普通的衣着,素面朝天,走在花团锦簇浓妆艳抹的女人中间,读书的女人反而格外引人注目,那是气质、修养,是浑身流溢的书卷味。读书可以让你在每个场合妙语连珠,随机应变;读书可以让你面对世间纷扰从容应对;读书可以让你在杂乱无章的事件中迅速理出头绪,找到根源。人情市井、心理痕迹、历史渊源、政治脉络、天文地理,只要读进去了一定有机会用上。阅读让我们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之多精彩的人和故事,它是一种精神呼吸,使生命吐故纳新,承载着历史,承载着记忆,承载着岁月。
时光走得很远,走得很快,我们思念故人,被故人思念。过去的书,被置放在阁楼上,有天去找一篇写过的有关山水的文章,翻到厚厚的剪报本,凝望已失去墨香的文字,那段无法忘怀的岁月再一次泉涌眼前:退休的、去世的,失去联系的朋友们,活生生的如在眼前。写作和读书虽是不同的两个过程,但它们犹如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古诗充分印证了读书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那位几十年如一日清晨在管理区的街道上抡着扫把的石宝泉,采访那天,他家嫂子炒的土豆丝和新蒸的大馒头的香甜还在齿间缭绕;那位家里养了几十头奶牛从河南嫁过来的将豫剧《花木兰》唱的婉如只百灵鸟般百转千回的相貌清秀的姐姐;那位朴素真挚带着学生捕捉蝴蝶做标本的生物老师;那位憨厚实诚,始终笔耕不辍的从山东来的兄长;时年刚毕业可爱的小方老师,已经做了母亲,成长为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离开农场几十年还挂牵着农场的知青前辈;山河四区一位报道员老魏,人耿直且有才华。老魏患病临终前,将他刊发在报纸上的文字获得的最后一份稿酬拜托管理区的人员转交给他。春节领导去看他时,老魏说,我已经不需要钱,钱还是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四年的时间,走遍那里的土地;四年,仿佛是一百年,已融合进血液和生命中,注定这一生交织一起。那是我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去一块土地。那些阅读过的书籍就像一颗颗种子,生根发芽,在心里建起了一座花园,黑暗的低谷开满灿烂的蔷薇,再难的困境都能透出光亮。因为读书,有能力饱蘸真情记下这些陪伴过的真挚淳朴的人儿和世界。
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别人抢不走:吃进肚子里的食物;藏进心中的梦想;读进脑袋里的书。读书,不一定能成为影响世界的伟人,但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人的容颜基于遗传难以改变,但精神可因阅读而蓬勃向上。青春之美短暂不可再生,而思想美、灵魂美会随着岁月的积淀绽放光华。有学生问,老师您童年看什么书呢?一时无语。遥想学生时代,到处借书。借到一本书后,兴奋地不分白天黑夜读,一边吃饭一边读,生怕让人抢了去。生存在喧嚣的尘寰里,跌宕起伏的生活让女人懂得坚强,一篇纯美干净的文字如同一首浸入心扉的高山流水或春江月夜,幸福的味儿、劲儿、神儿,当跳跃着的文字与女人的心灵碰撞后,灵魂就会拥有一颗明亮璀璨的珍珠,心情也会因此而饱满充实。岁月可以夺走一切,却夺不去读书那颗宽厚、智慧、纯真、善良而又傲娇的心。在与书相依相伴几十年的岁月里,年华在回眸中老去,当光阴把皱纹一寸寸地刻在肌肤之上时,当可以挣脱心灵的羁绊,独自任思绪在空中回旋飞舞时,突然看见时光的手,正慢慢送来一份叫“成长”的礼物,在流逝的岁月中学会接受和奋进。
(三)时代书香
知识女性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道德素养、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教育引领作用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读书的养成源自灵魂深处一种力量的召唤,这种力量使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充满前进的力量,时时刻刻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心态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会产生神奇的力量,促进反省和改变。
有人觉得读书是学生时代的事,现在读有点晚了。其实,一点都不晚,什么时候都不晚。连续在信访岗位工作25年的朱大姐,被国家信访局授予荣誉证书。这个为大姐自豪的时刻,情不自禁回忆起退休送别她的饭桌上,大姐从座位上站起,因为激动涨红的面颊折射着耀眼的光芒,她激动的唱起《北大荒人的歌》,大家一起跟着唱《北大荒人的歌》,工作的辛劳、彼此相濡以沫的理解,顷刻间化作了百感交集的泪水。这些可爱的同志,在彼此相处的历久弥新更替进步的岁月里,始终谦虚、善良、有礼、理性、克制,完美塑造展示了九三信访人的情怀和素质。因为读书,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始终拥有不变的情怀,激励自己永不懈怠,拥有一份向上达观的能量努力传递给身边的人。
文字有着温暖坚定的内核,感受生命向上的张力。她宛如最懂你的好友,在温柔的夜里与你对话,回忆经历中最美好的片段,温习曾使心震撼的镜头:也许是一朵很小的旷野花,也许是苍茫的暮色……琐碎而平凡,却能推开平淡,辽阔生命。去嫩江县参加读书会,用一天时间读完了《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迟子建对生命终结时运用的笔墨充满温情,死是向生的,“死亡”不再是简单意义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另一种存在的开始。作者笔下的人物在经历亲人离去的巨大痛苦后,以温情来化解、冲淡、缓和死亡的恐怖、悲哀和痛苦,带着对亲人的无限怀念,豁达地对待人生。这是一本沉重的书,粗犷简单、神秘却又质朴。书中的鄂温克人爱大自然给予的一切馈赠,善良到临死前还考虑一棵树的生命。哪怕是一朵云彩、一枝树杈、一束头发这样细小的东西都被赋予生命。书中描述的各种死亡都有其自身命运走向:一个人、一只鹿、一棵树甚至一个民族都沿着命运轨迹一步步走向死亡,但死亡不是最终归宿。将死亡、消亡的力量转化成新生生命的力量,这些都给人积极向上之力量。
步入教育行业读的第一本书叫做《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教师阅读更具时代意义。教化学生读好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熏陶,让他们直接体味母语的美和力量。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划定了他的民族语言和一生的精神格局。一个人语言的涵养,就是他的文化素养。课堂教学中处处离不开美,使学生在愉快求知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传播是读书意义的升华。任何一门课程都与美相关,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中都不乏审美因素。如语文教学,可让学生认识语言美,感受、欣赏文学作品美,并积极培养学生用语言创造美;体育教学,可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姿态美,在自由、舒展的运动中表现美、体验美;地理教学,让学生认识祖国大好河山美,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振兴民族、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意志;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科学的结构美、匀称美、秩序美、和谐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温文尔雅的仪表美、生动幽默的语言美、活泼开朗的教态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都是一种无形的美育,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坐春风、兴味盎然,在审美快乐中掌握知识。许多年过去,当你看到围在你身边的学生的时候,你会含着激动的泪花,牵着他们的手。读书,使一名教育工作者变身厚积薄发的美和爱的使者,在课堂上,绽放最美的花,朵朵,簇簇,飞扬在春天里,怒放在生命中。
读书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国家幸福的根基深深地扎进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读书带你走出本领恐慌,培养人文精神、涵养政治伦理、提升思想境界,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翻开书页,智慧的阳光照亮时代和前进的人生。随时准备着,和强大的祖国、奋进的家乡一起,攀登更高更远的山峰… …
关于书香的散文5:书香浸润我心
文/于翰滨
持一颗美丽的心,携一身平静,从自己的灵魂出发,走进书香看风景。
——题记
走进大观园的诗社,我望见了寓所诗人们的天地,看到了林薛对垒的场景。一个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的清新自然;一个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的故作庄重,就连王“管家”一句“昨夜北风景”也是颇有意味。我喜欢林妹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性;同情晴雯“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命运。站在大观园的门外,我看到了一个字——“美”。
翻开案头的唐诗宋词,我身陷其中,迎来了一身清爽的“唐风”,淋了一身痛快的“宋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让我感到了一种宁静恬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我沐浴了圊月的明朗皎洁;“宁为百夫长,胜和一书生”是古人的悲哀。
静静地走近古人,听杜甫讲述国破家亡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思想,体味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感受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壮志未酬,怜惜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仅仅只是走近,带着洁净的灵魂出发,携着洁净的灵魂归来,细细回味再次深呼吸,一个字——“情”。
古人的离别怎样:古道,大漠,美酒,还是那一曲曲动人的曲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牵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对朋友的安慰;“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对朋友的守望;“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是对朋友的眷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朋友终将告别,但是送别的曲子永记于心,细细品尝,一个字——“真”。
书如风景,永远浩瀚,永无边际,浓浓的书香是否吸引着你。记住,持一颗美丽的心,携一身平静,从灵魂最深处出发。好书是学者,博古通今,诲人不倦,让人警醒,让人自省。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开一本文学经典,犹如走入一片风景胜地,置身于这山水画卷之中。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一一呈现在眼前,我情不自禁地便跟随作者进入了这诗意的山水当中。正是书,陶冶了我的品性,造就了我的性格,充实了我的生活。
关于书香的散文6:用书香滋润秋天
文/张光茫
古人说:“秋日读书滋味长。”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最适宜读书。用书香润秋,能让先贤们的睿智收获入仓,能让思想在梦幻中尽情舒展,能让平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秋天读书,是一种沉静的优雅。秋天的清晨是最美的,金色落叶上面,点缀着晶莹的露珠,房前屋后的菊花,顶着严霜傲然开放。此时,不妨打开窗子,伴随美丽的秋景,翻开短小而优美的散文,高声朗诵,培养自己对美的感悟力。读张小娴《那些为你无眠的夜晚》,如许红尘,如梦一场,那些失眠的夜晚,有张小娴诚挚陪伴,不再孤单。读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温暖冷静,平和亲切,给心灵以安定,给生活以信念,蕴含的光明与力量,深深震撼人心。读这样的书,宛如清冽的山泉,可以洗刷心灵的疲惫与惶然。
秋天读书,是一种安静的恬然。秋日温暖的阳光下,摇椅旁边的小木茶几上,有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菊花茶,透明的玻璃杯,盛开如蝶的菊花,那一刻,时光太美好,不读书,岂不辜负了这份美好?此情此景,每个家庭如果要选一本全家共享的书,龙应台《目送》绝对是最细腻动人的一本,温柔婉转的文字,讲述父女的温情,动情之处,内心也跟着拨动。读席慕蓉《流动的月光》,淡雅剔透的文笔,展示了触动心灵的喜悦与哀愁,读这样的文字,随时都会拥有一个美丽的心灵,沉醉其中,顿觉神清气爽!
秋天读书,是一种悠闲的境界,更是一种难得的心情。秋天的午后,天不那么热了,人不会那么困了。悠闲之中,读梁实秋《雅舍小品》,这里有老北京的烧鸭、豆汁儿、小吃酸梅汤和糖葫芦,不亚于品尝了一顿美食所带来的满足,更可算为一种精神的会餐。读朱晓平《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能把生活中“亚健康”的症状清除,比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之类的,相当朴实,也特别实用,让人感觉很帖心,也很有信任感。这些美食、健康方面的书,既能补充生活的知识,又能提高生活的质量。
秋天读书,是一种人生的感悟。秋天夜晚的窗外,繁星点缀着深邃高远的天空,就像一本深奥而厚重的大书。四野里传来秋虫唧唧的叫声,绝对与日渐寒冷的天气和日渐悲凉的命运有关。此刻,不妨打开台灯,翻开马尔克斯的名着来读,《百年孤独》像上帝用天才写的,一日百年,神鬼莫测;《霍乱时期的爱情》像老者用生命写的,大喜大悲,爱过恨过。沉浸在浓重的文学氛围中,与书中人物同悲同喜。读累了,就揉揉眼睛,躺上床,伴随着书中人物命运的多舛入睡。相信,第二天醒来,人生感悟会更深些!
我乃一介书生,被人认作书痴。秋天闲暇之余,常沏一壶淡茶,手拿着一本百读不厌、每次重读总有新收获的好书,就这样,开始一段美妙的旅行。秋天有书香为伴,会让我的心里充满阳光,和煦而温暖,惬意而幸福。有书读的秋天,真不错!
关于书香的散文7:书香鸟儿
文/王勇
今年的春天和夏天要比往年来得晚些,我仔细地观察过草木抽枝开花的过程,在时令上确实算是晚了很久。
在我上课的教室外面有一棵古樟树,应该是香樟,我已经陪伴它经过了二十多年。年纪轻轻的时候,我用它被风刮下的枯枝生过火,燃烧的时候有一种闻嗅着很舒服的香气,颇有些提神的作用,有一种沉甸甸的不轻浮的香。
年年都有鸟儿在上面筑巢做窝,繁衍它们的儿女,然后再把儿女打发出去。这一年的时光就流走了。
今年我有机会好好地观察鸟儿们在树冠里的饮食起居,因为我上课的教室在四楼,而且刚好和树冠齐平,而且靠得很近,因而我得以知悉鸟儿们的生活。为了不打搅它们安宁平静的日子,我像一个偷窥者一样在一旁为它们守望。
我喜欢用这样八个字来概括鸟儿的生命状态:低头生存,抬头生活。你看,为了生存的需要,每只鸟儿都会低头注意着脚下的食物,无论虫子还是植物的果实;但鸟儿要说话要歌唱的时候,就会引吭抬头望着天空。鸟儿是拿得起放得下的,鸟儿没有人类那么多讲究,一切都是率性而为,用不着看别人的眼色来行事,至于看不看伴侣的心情,我实在不懂得。
樟树总是在几场大风之后,抖掉了往昔的枯枝才开始萌发新枝嫩叶,黄亮亮的叶片像婴孩晃动的手掌,扇动春天的风情,鸟儿闻讯便飞进了林间。由于树冠距离地面起码有10米以上,鸟儿可以毫无顾虑地在上面搭建自己的房舍。几乎每一处浓密的枝叶遮盖着的地方,都有鸟儿的家园。硕大的树冠可以说是鸟儿聚居的一个城市,只不知鸟儿是否也把这叫做城市,也推进城市化进程。
凭我的观察,或者说偷窥,这树上至少住着好几十对鸟夫妻,其中个头最大的应该是布谷,斑鸠有时候也来,但我没有发现它的巢穴,它可能是来这鸟城市旅游观光的。布谷本来隐于树间是很难发现的,很多时候布谷的叫声近听好像在远处,远听又好像在身边,但在疏漏的枝桠间来回穿行的布谷还是逃不出我有限的视线。布谷是要到了一定的季节,比如小满、芒种的时候,才会叫得很欢的,那时人们仿佛才想起它可能刚从遥远的地方回来。
在鸟儿们吃饱后安静地休养的时候,学生的朗朗书声常常会打破它们的清梦。有时我的学生大声地读书,鸟儿就会在树冠上翩翩地飞,它们也开始以合唱的方式来应和,像是要一比声音的高低和清脆。我说鸟儿才是真正懂得什么叫做合唱,不像我们很多人把齐唱当成合唱。鸟儿的合唱是多声部的,而且声部分得很细,只是我们很多人没有听懂。有时候,教室里很安静,鸟儿就会来偷看我们,谁叫我们经常打扰它呢?它们会一扇翅膀碰上玻璃,让安静的教室里激起波澜,于是我就让孩子们大声地读书,尽管很多人的嘴上在读书,目光实际上在读鸟,我也不去过多地指责。培养与鸟儿和谐相处的能力,也是在培养世间的平和与善心。
鸟儿说不定也很懂得这些,很多时候,特别是孩子们被我的讲述所吸引,达到聚精会神的时候,安静的教室外面,鸟儿就会一排排地站在阳台上,朝着里面张望,不知是不是在欣赏我的独唱。鸟儿是最有理由唧唧喳喳的,可是它们却不。是不是鸟儿听我上课比学生听课还认真和专注,我就没有去征询它们的意见,再去进行一番所谓的学情调查了。偶尔某一只鸟儿突然会短促地叫上一声两声,我想它是不是也被感动了,或者说是对我报以会心的一笑。我总觉得它的声韵里有抑制不住的激动。
林清玄在一篇文章中说,做了很久屠夫的人,脸上的每道横肉,都长得和他杀的动物一样。鱼贩子的毛孔里会流出鱼的腥味,在柜台里数钞票很久的人脸上的表情会冷漠势利得像一张钞票……那么,在窗外听久了书声的鸟儿呢?它们是不是也变得有了书卷气?
如果是那样,我倒真的希望它们是一群书卷气的鸟儿,它们的翎羽就会扇动着书香的气息,世界就会因为它们而呈现另外一种模样。
关于书香的散文8:书香寻梦,做一个极致女子
文/宋鸽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丝一柱思华年”, 十年韶华,从豆蔻年华到激情飞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追寻。我天性活泼,快人快语,特立独行,一个典型的90后女孩,在很多人眼里我就是个桀骜不驯的“疯丫头”。也曾豪情万丈,也曾凭栏暗伤。只是流年摆渡,岁月无声,青春不羁的背后,内心却总有一个追寻,想成为一个博学多识,温婉细腻的女子。偶一日看到《秋雨系列散文》,便沉浸其中,后来文字流韵,浸染着时光,涤荡着心灵,如春雨润物,滋养心田。自此,便徜徉累牍,幸放飞执念,方得从容。这十年,自己成了寻找一个心灵皈依的门徒,不为繁华,就为追寻深邃安宁,不为清高,只为做一个极致女子。
享受阅读,触摸时光的雕刻。秋雨系列散文将自己独特的见解溶于文字中,用自己的脚印踏遍祖国的山川大地。通过对历史古迹的描写,向世人揭示了蕴藏在这些名胜古迹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正如先生所说:“无论时光走得有多远,无论我们是否已经将自己丢弃,但是一切都还在原地”。时光不仅雕刻了古迹和一切,更是雕刻了文化的重量。从漫漫黄沙弥漫,黄河文明的兴衰;从寂寥旷远中,将积淀千年的历史进行真实的还原,到清新婉约的江南小镇,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典雅柔媚,将江南文化的那种婉约和清新展现的淋漓尽致。摒弃了华丽的辞藻,用最平实朴素的语言,将我带入到每一处景物中去,和先生的才情一起寄情于山水之中。对文化的敬畏、忧虑和深思,都让我神往,哪怕化一只追寻文化烛光的飞蛾,也会义无反顾,纵然化作飞灰,也愿意那一刻绚烂的绽放。在文化的徜徉里,我是一只忙碌的蝼蚁,只是流年如风,思考浅显,但我一直坚持前行,顾不得那些摩肩擦踵的人流。
享受阅读,让内心更加平和。低眉细品书香,摒弃浮躁的心,让自己沉入生活的底层返璞归真,是体味实实在在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高度。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正所谓,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华朴实无华。阅读的浩气滋养着心性,是一种浩然而不娇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和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良性的智慧与思考,一种通透的哲思与参悟。把心灵放空,携一缕美妙的阳光,自在、清净、自然,不只顾索取,修一颗菩提心,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并非不回忆过去,预计未来,而是专注于过程,一个过程只干好一件事情。回忆就专心回忆,展望就是展望,劳动就专心劳动,吃饭就专心吃饭,食不语。故而智者在凡尘俗世中,都能参出禅意,悟出本真。
享受阅读,从此学会懂得。一页页墨香翻过,心灵随时光之弧而翩跹。跟随智者懂得心灵,精神上才有共鸣;懂得在乎,陪伴里才有心疼。懂得,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灵相通;是你许我柔情几许,我许你两心不忘的永恒。阅读让我懂得珍惜,而珍惜重在懂心。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被伤害了依然会选择宽容,被误解了依然会选择原谅;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一程山水,一份珍藏,一世淡然,让心灵静守淡然。书香的浸染,在无声中行进,在平平淡淡中饱满,亦在深深浅浅中永恒。张爱玲曾说过:“在这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而承担的内容和后果,自是从懂得开始。
十年的阅读,犹如最可靠的情人相伴,让我平淡安静的生活和工作,无大风大浪,只是涟漪轻舞,时间不亏待每个努力的人,恋着一份静好的岁月。一杯茶、一本书、一刻惬意的时光,不同在一岁年纪一岁心,在心中种下一棵菩提,便静等花开。阅读,让我做一个静好的女子,不再害怕落泪,韶华轻负的浪迹,虚掷青春的薄凉,追思往昔叹流年不再,抚今惜时念光阴无恙,寻梦书香,只为做一个极致女子。
关于书香的散文9:书香味道--汉唐书城逛记
文/文俊
国庆长假,天气不太“给力”,经常是阴沉沉的,不时飘上丝丝秋雨,打乱了憧憬多日的假日计划,也让人的心情平添了几许愁绪。
本来,放假了,观赏一下附近的风景名胜,品尝一下当地的风味小吃,山野民居稍作休闲,是一个不错的安排。但天气阴雨,游山玩水不太方便,当地的热闹景点,也不在我在选择之中,一是怕嚣杂闹腾,另外也想为外地旅友宽松游玩做一点贡献。
但日子总要打发,宅在家里时间长了,心绪破烦,甚至有点坐立不安、六神无主的样子,总想出去转转。听说汉唐书城新装修后开业了,暗想蒙雨天逛书城也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汉唐书城坐落的小寨繁华地带,以前曾经多次光顾过,风格大众质朴,新装换后,有不少变化,有不少小惊喜。总体看,依旧保持了低调朴素有内涵的格调,但更加宽敞、明亮。书城一改过去通间平铺的空间安排,用“方盒”小空间组合串联方式布置阅读空间,既保持了相对独立性,又不显得狭窄拥挤。书城茶座、咖啡、潮饮、览室一应俱全,让你感到有些潮范、小资,在这样的环境中挑书阅读,舒适、静心,有趣。
更让我感到惊喜得是,大过节的,书城里人头攒动,还有不少年轻的娃子坐在地上静静地读书,让人敬佩,走过他们的身边,你会情不自禁放轻脚步,生怕打断了他们的思绪,影响他们的学习。
一座古老的城市,这么多青年喜欢读书,这座城市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
我们很多人喜欢看风景,这么多人在书城读书,不就是一道最好的风景吗。
关于书香的散文10:一隅书香静
文/李瑞华
新华书店位于城中心的黄金地段,和喧嚣的百货大楼遥遥相对。
在早年间的印象里,这里曾是单纯的书店,有货架,有柜台,一字排开,那些图书也是分门别类的,分得很清楚。文艺类、社会科学类、种养加工技术类等等,名目繁多,目不暇接。现在的新华书店的一楼或许是因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改成手机大卖场了,三楼则为3D电影播放厅,把个书店的位置设到二楼了。不知道是对于这书的重视呢,还是……想想这些,我不置可否了。
那日闲来无事,就找到了这书店。上来二楼,果然还是那方书香。只不过有了超市的味道,进门处就有监控和自动监测仪了。仿佛在检验进出这书店的人们的道德素质呢!看到这些,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描写孔乙己的那句经典文字来:“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走进书店大厅,还是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仿佛人也高尚了许多。简洁宽敞的大厅,顿时让人眼前一亮。西侧是书画展厅,墙上挂着孩子们充满想像和童趣的水彩画。还有书法家们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我有时走近去看,只觉墨香扑鼻,雅意盎然,其实并不懂得欣赏。在里面留连,羡慕,转一圈出来后,似乎衣袖上也沾染了几滴墨水,墨香久久不散。
大厅的东侧和北侧,是成人阅览柜和少儿阅览柜。这里读者络绎不绝,许多天真的孩子,手中捧着一本少儿读物,津津有味地读着。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曾经也有过这般明眸皓齿,青嫩如水的时光啊。可是仿佛只一转身,人已向中年的深处行去了。
不知从何时起,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坐在阳光下静静的读书,手边有杯清茶则更好。做这件事的乐趣在于一个人享受独处的时光。静静地,没有人催促你,陶醉在书本的香气和阳光下。这种喜欢,也促成了我宅的性格,只要不是必须的应酬,都喜欢呆在家中,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享受片刻纯粹的自我陶醉时间。如果非得出去不可,书包里必须有一本在读的书,是寻求某种安全感吧,在等待的时候,哪怕只读了两页,等候的阴郁心情也会一扫而光。这些年,这习惯也早已没有了。手边的那杯清茶也为读书时间增色不少,浓浓的茶香,醇厚的味道,流入嘴边的刹那,世界的其他事情都像是多余的,只有我自己和那杯香浓的饮品,时间都是静止的。因为实在是爱上茶的滋味,甚至也爱上了谈茶的书本,看茶都有哪些品类,看别人是如何品茶的,这种感觉像是在寻找知己一样。再怎么爱茶,如果没有手中的书本,整个意境就差了很多。我喜欢看朴实的平装书,没有厚重的外壳,随意抓在手里,躺在床上或是窝在沙发都可以,而精装书恐怕只有摆在书架上充当门面时才凸显了它的价值。这个画面里拿书的人一定要穿着随意舒适,一身职业装硬硬的坐在办公桌前,就会将意境大大减分……
成人阅览室里,甚是清寂。若大的阅览室,只零星散落着四五个人,仿佛广袤草原间,几只专心埋头吃草的牛羊。我走进去,他们也没有抬头看一眼。一组一组的柜台旁,或坐着或蹲着那些痴迷的读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埋在一叠报纸间,怡然自得。中间,一位年轻男子,约摸二十七八岁,低头玩着手机,桌上并没有书,想来,只是来此纳凉的。靠右边的桌子旁,则坐着两位妙龄的小姑娘,手上一本时尚的杂志读着,偶尔两人咬着耳朵,窃窃低语些什么。其余的,便是那些工具类的书籍了,田英章的硬笔书法字帖现在看来很受欢迎,孩子们都在认真挑选,为自己暑假练字做好必要的准备。
倒是没看到借还书的业务办理处在哪,以前是有的,借书看,看完几日再还回来,专门有这样的业务的。我记得我上初中那会,我们四个要好的伙伴,骑着借来的自行车,赶来梁山,专门就是为了选书借书的,那时正值年少热血,爱追梦的年龄,总喜欢看到顾工和顾城的诗刊,那是初识朦胧诗吧!当然还喜欢汪国真的、刘湛秋的,作家张杭杭的等等。借得自己喜欢的书刊,回家如饥似渴地吸取着营养,间或还创办了《萤火》文学社,将自己写的所谓诗歌以油印小报刊的形式投到诗刊编辑部,若有文字变成了铅字,便是最大的欣喜若狂了。更加激起写作的欲望和激情了。就这么在心中做起了作家梦……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负责借还书的工作人员,是一位大约五十岁的女子。素颜,素衣,被书香熏染过的性情,格外温厚内敛。极少说话,但一脸的贞静让人觉得亲切。每次看到她,我就想,若是老了,也能像她这般,守着这一屋子的书香,消磨余下光阴,多好。来借书的,大多是学生,有的借完就走,也有拿了书坐着看的,还有些孩子,在家里带了作业来写。安静的环境,二十五六度的空调恒温,又是免费开放的,确实是一个极好的避暑胜地。但还是人少,比对超市和娱乐场所的热闹,此处的冷寂,不由得让人感慨:一隅书香的宁静,到底敌不过世俗的鲜衣怒马啊。
但我还是喜欢这样人书相守的时光。生活的琐碎之余,可以来到这里,在用书籍搭建的森林里,躲避盛夏的日光。用读书得来的平和、内敛和宁静,抵御外界的庸俗、功利和浮躁。也非常感谢,在喧嚣的尘世的边缘,还有这一隅没有被侵略被践踏的绿洲,让我的心灵,可以小憩。
怀念那些被书香浸染过的纯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