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文章

请欣赏不惑之年文章(精选6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不惑之年文章1:不惑之年话人生

文/蜗居中条

那天,一个年轻的同事问我年龄,我在告诉他之后,也猛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奔四了。真是应了孔夫子那句话,“逝者如斯夫”,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身边偷偷溜走。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我,仍然对人生有太多的疑惑。

人活着,究竟应该是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以追求快乐为本质;还是应该以家庭为中心,为家人活的更好一点而不断努力付出;抑或是以国家富强为己任,立宏大志向,为国家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在这不惑之年,我心中的疑惑反而愈加增多,究竟一个怎样的人生才是属于我的人生?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深受乡亲们勤劳、朴实、低调性格的影响,在自己的人生信条中总是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总是默默付出,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一定的薪金,心无所愧,活的悠然,这可能就是我的人生之路吧。

今年,单位进了一批新同事,看着他们无忧无虑,自由释放人生的精彩,也唤醒了沉睡心中多年,已经被挤到犄角旮旯的那一丝梦想。年轻时,经常梦想着能有一个无忧无虑、自由释放的人生,每天都活在快乐之中,与大自然为伴,与自己喜欢的书籍、花草作伴,死了葬在山林之中,化为一捧泥土,滋润一片树林,进入自然轮回。可真正长大后,才觉得那真的难以实现,也许根本就不会成为现实。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心中有了太多的牵绊,让我无法释怀。活着,不仅要努力工作,获取一定的物质保障,为家人过得更好一点而不断奋斗;更要在繁杂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心灵的宁静,为精神疲惫时的适当放松提供一个小小的港湾和一份思考的空间,使自己不致迷失在纷乱繁杂的社会中。

那天,五矿报黄编辑来我司指导文宣工作,他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产生不同的风光,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我想人生也是如此,总是埋头苦干,按照公司的要求规范自己,始终无法从另一个角度“观看”自己,导致自己始终不能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自己,进而完善、改变并突破原来的自己,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迷失在固有的自我观念中了。

多年以来,虽然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可始终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正如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这也许就是我之所以进入不惑之年尚且迷茫的原因所在吧。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带来了信息的大爆炸,在贪婪的汲取信息的同时,却忽视了消化信息,进而转化成提升自我的精神食粮的重要性。知识有时候也是精神鸦片,容易让人迷失,只有跳出知识来学习,也许才能改变目前的疑惑局面吧。

人生之路已近半,后半人生如何度?如何过得无憾?如何过得潇洒?也许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人生原本不定,各有各的轨迹,谨以此文献给与我一样迷惑的人,愿诸位尽早走出迷惑,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不惑之年文章2:茶养心

文/心灵散步者

人过了不惑之年,青春激情的洪峰过后,生活逐渐趋于平静,日子犹如一条缓缓的河流,变得雄厚、内敛、温婉、从容起来。从我少时喝酒、老来品茶自己这一无意识的转变,就能感到自己在一喝一品之间,已完成了生命的一次质的飞跃,完成了一个人由人生的进取改为人生的防守,从而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人生升华。由动至静,进入了觉悟和反省的更高的境界。回归于心的本真。

所以戒酒之后,喜茶,爱茶有加。茶杯不离身,时时品茶,如修行者的功课一般,用心研读。

宁夏地处西北地区,自古就流传“一日无茶则泻,三日无茶则病”之说,茶与粮对人一样重要,不可缺少。不同之处只是在于:粮食满足胃口,茶水慰籍心灵。

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讲述了一件故事:苏轼被贬官黄州时王安石为他饯行。临别时王安石说:“老夫年少寒窗十年中染成一疾,近年时常复发。太医院诊断是痰火之症,必得阳羡茶方能治愈。现已有阳羡茶,还须瞿塘峡中峡的水来煎泡才能奏效。请您路过时替我汲一瓮瞿塘中峡的水。”苏轼答应而去。返回时,船经瞿塘西陵峡、巫峡和临峡,其时重阳刚过,苏轼此时早被两岸峭壁千仞﹑江上沸波一线的壮丽景色所吸引,陶醉其中,哪还记得王安石中峡取水之托。直到江船到达下峡不再急急而行,这时回过神来的苏轼才想起汲水中峡之水的事。心想三峡相连,中间并无什么阻隔,上峡水直入中峡再直泻下峡,都是一样的水何必非得盯住中峡之水呢?当下汲满一瓮下峡水送给王安石。那知水烧开药一泡,王安石便问苏轼“咦,这水取于何处?”苏轼大惊!只好如实相告,便请教王安石如何能这般明察秋毫。王安石说:“这瞿塘峡的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则缓,唯有中峡之水缓急相半。太医院以为老夫这病可用阳羡茶治愈,但用上峡水煎泡水味太浓下峡水则太淡,中峡水浓淡适中,恰到好处。今见茶色半晌才出,所以知道这是下峡水了。”

玄妙!茶不但能健体还能治病,而且大有其“道”,“道”竟是如此深奥。感慨不已——如果说水是高深莫测的思想,茶叶便是它的灵魂,那盛茶的器具就是这思想和灵魂的载体。

水和茶我没有条件去比较鉴赏,刚好戒酒后朋友送了两套茶具。一套是紫砂茶具,朋友是老茶客,说其特点是火温在一千度以上烧制而成,质地细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传热缓慢且不致烫手,即使冷热变得很快,也不致破裂。用它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之真髓,但它更适合用来泡台湾的乌龙茶,铁观音类的半发酵茶,才能充分展现茶味韵味。细细一想回味朋友之言,紫砂杯里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茶杯不就是身边一个含蓄、内敛有品位的好朋友吗?握杯在手,便有了与好友一起闲话岁月的感觉,目光相视便有一种自然的亲切。听着提起茶壶倒茶缓缓流下的声音,脑海里便有了森林小瀑布的身影,喧嚣的现实之中有了一份难得的清静与从容。

紫砂茶具温厚,纳言,心慧,高贵。我喜欢。

另外一套是白瓷茶具。说其特点是烧制温度比紫砂杯还要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瓷器以白为贵,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冲泡轻发酵重香气,如文山包种茶、绿茶等。瓷器茶具不但是最好的喝茶品茶的首选,瓷茶具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白瓷茶具率真,唯美,自我,大众。我更喜欢。

茶具的高贵和人的高贵一样,高贵就显得曲高和寡,也让人感到不可企及而敬而远之。权力的大小,财富的多少,注定人有贵贱,平等只不过是一种追求的愿望,聊以自慰的安抚剂而已。就像商场里那些不一的商品,从货架上标注的价格和位置上,就能一目了然的确定每一件商品的贵贱。所以对白瓷茶具我束之高阁,如同处理我与老领导关系一样,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爱护着,惦记着,敬重着。

平日,更多的时间我喜欢用玻璃茶杯。它透明的质地、虽然传热迅速而烫手,但这是可以静下心来,静静的欣赏泡茶时的整个冲泡的过程,看杯中茶芽朵朵、亭亭玉立,看茶叶上下穿动、轻露飘渺,或旗抢交错、上下浮沈,赏心悦目且别有风趣。在叶片逐渐舒展中吐露的茶汤颜色一览无遗,你分明看到的是一个率直、坦诚、透明的人,那份轻松足以让人陶醉。

品茶是一门学问,而保养茶壶更有讲究。好茶壶都用茶来保养,用自然的开水清洗。忌讳用洗洁精一类的化学清洗剂。其实好的东西都通人性,与人一般。人与人情谊不就靠自然的一份清净和这清净里丰富内涵来保养维护的吗?

人生想透了,就是如此的简单而有味。谁都知道简单是一份境界。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人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熙熙攘攘。人啊,活出简单不容易,活出复杂却很简单。

人生需要品。品的意象,对应着不温不火的生命宁静的修炼,让所有的往事都能在心底沸腾溶解,最后在冷静中凝结成不朽的青砖汉瓦,再去进行修补、加固和完善我们自己生命里的缺憾的地方,实现心灵的安静。

一个有着宁静心灵的人,又怎能会不幸福。

不惑之年文章3:父亲考驾照

文/马晓炜

步入不惑之年,感觉连做梦都变得少起来,可这段时间,总是做梦,梦到儿时的故乡,梦到父亲开着一辆崭新的汽车,带着我们一家人,幸福地徜徉在麦波稻浪翻滚的田野……

梦是心头想。我知道我是想家了,想念故乡的亲人了。于是忍不住拨通了父亲的手机,告诉他我梦见他驾驶着车辆,全家人一起出游的场景。父亲听后,先是一愣,继而开心地笑起来,说眼下国家已经允许老年人考驾照,这不,手机上刚刚下载了个学车软件,正准备看看时,就接到了我的电话。原本等驾照拿到后,给我们个惊喜,不曾想我有先知先觉,干脆不隐瞒了,的确打算去考驾照。

父亲的决定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虽然我从新闻里得知,为更好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公安部刚刚取消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轻便摩托车驾驶证70周岁的年龄上限,但是万没有想到父亲会这么“潮”,第一时间准备去考驾照,过一把驾驶瘾。

今年已71岁的父亲,从部队退伍后,一直在家务农,驾驶各种农用机械,耕地、播种、收割,绝对是好把式,但年轻的时候没有去学开车,现在进入老年,却选择拿驾照,这不免让我有点担忧。虽然他的身体还算硬朗,但是学车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个科目的考核,如同爬坡过坎,不但考验驾车人的记忆力、判断力、协调能力,而且对身体也是全方位的挑战,年轻人去学车,都觉得有一定的难度,父亲这么大的岁数能行吗?莫非是一时的兴起,才有了拿驾照的冲动?我带着诸多疑惑和不解,打电话给二弟询问父亲学车的缘由。

母亲前些年病逝后,父亲一直和二弟生活在一起。我想父亲打算考驾照的事,二弟不会不知道?面对我的质问,二弟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说父亲考驾照,也是反复思考了好久,才做出的决定,因为父亲年轻时就想学开车,当时家里条件不允许,愿望一直没实现,现在不但条件好了,而且国家也有政策,借此机会帮老人了却一桩心愿,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况且父亲每天接送两个小家伙上学,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步行就是乘坐公交,晴天还好,遇到雨雪天气,大人和小孩都遭罪,两个孙女也鼓励爷爷考驾照,以后开车接送她们,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实在是太完美了。父亲如果拿到驾照,不仅多掌握一门技能,而且以后出行也更加方便,就是拿不到也没关系,免得给人生留下遗憾。二弟一番话,使我对父亲的“冲动”表示理解和支持,并暗暗为他不服输的精神点赞,这叫活到老,学到老。

二弟还告诉我,最近他将经营多年的饭店刚转让出去,正好趁着这段时间空闲,好好辅导父亲把理论关过了,之后去驾校练车也会全程陪伴,有了二弟精心护航,我一颗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希望古稀之年的父亲,能够“宝刀不老”,早日拿到驾驶证的小本本。

不惑之年文章4:故乡住在月亮里

文/秦澍瑶

人过不惑之年,对故乡的情结就像秋天的雾一样,粘粘渍渍,怎么也化不开。此时,我才真正体悟到故乡于人是多么重要,那是融入骨子里怎么也斩不断的血脉相连,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割舍不了的情感家园。而我,与别人说起故乡,已没了少年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气,也没了青年时挥一挥手不带一片云彩的洒脱,只有一腔回不去的热血。虽然故乡于漂泊在外近三十年的我,只剩下履历表上的籍贯二字,却如空中的那一轮明月,总会在每一年的中秋节,照亮游子的心。此时,我才真正体悟到李白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深刻意味。

故乡的月,是一片皎洁,如童年的记忆一样纯真。那时的日子虽然苦得连电灯都没得保障,甚至连星火似的煤油灯都要计划着点,但村庄的夜晚却从不黑暗。特别是八月的月光,亮如白昼,甚至都能坐在月下穿针。很多个星光朗照的夜晚,父母亲就坐在月光下劳动。从不知疲倦的我们,玩了一天仍不感觉累,就在那月光下追赶萤火虫、摸知了、捉迷藏、跳皮筋……在孩子的世界,一轮银盘圆月就是一盏不灭的天灯,一片星斗满天便是万般神秘。跑困了玩累了,我们就躺在场院的凉席上,看着广漠的夜空,听奶奶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的故事,享受月光如水的沐浴,数星星眨眼的无数,品中秋瓜果的芳香。那些流年岁月,如一轮圆月,装满记忆的温床,让人回想起来,总如村前的溪流一样清澈,如屋前的白杨一样挺拔。

故乡的月,是一片温情,如少年的情怀一样饱满。八月临近,秋收在望,稻子要割,玉米要掰,豆子要拔……一摊的事儿堆满了秋天的日子。虽然忙,但人们对中秋的重视程度却不减。见缝插针,忙中偷闲地走亲戚,乡人把这一种走动叫送节礼。送的礼物是水晶饼和酒水等,虽然礼不重情却重。虽然地里的庄稼翘首期盼着等待回家,但客人上门,主家再忙也要盛情款待,好酒好菜的招呼。人们再急,也要留下来坐一晌吃一顿饭。若是谁家的农活多,亲友之间也会互相帮忙。这一种亲密的走动在中秋的碰撞中,产生了亲情的火花。记得那一年,我和父亲去给妗婆送月饼。孤老无依的妗婆从板柜里拿出珍藏的糕点让我吃,我咬了一口,突然吐了出来,原来点心里边已经长霉了。父亲生气地批评我,妗婆说都怪她无知,这糕点是春节时别人送她的,她一直给我留着……那些温暖的亲情,让我至今想起仍禁不住两眼湿润。虽然妗婆和父亲早已作古二十多年了,但那些年年送节礼的温暖场面,依旧历历在目。

故乡的月,是一派斗志昂扬。中秋假期,学校都会放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大人收庄稼。玉米长得密不透风,挖秆、掰玉米、剥玉米、编挂子、晾晒,仅玉米一项就让人忙活半天,更别说还要割稻谷、拔黄豆,都赶着趟儿急不可待地要回家。过了收割期,谷物不仅会掉落,若遇上一场风雨便会烂掉,一年的血汗便付诸东流,所以,庄户人家都披星戴月地劳作。大人们可以坚持,小孩子却难得有耐力。于是,父亲总会用讲故事、奖点心的方式,鼓励我们继续劳动。月悬高空,像少女般温柔恬静,田地里男女老少齐上阵斗志昂扬地低头忙作,蛙声如潮,秋虫唧唧,夜风流淌,这一种紧张的劳作场面,在中秋前后尤为火爆。劳动不以过节而停止,过节不忘劳动。这一种中秋劳动习惯,伴随着我的整个学生时代,也练就了我勤奋上进的生活态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我以为在外的漂泊游子,已把故乡丢在了岁月深处,直到中年,我才发现,故乡原来住在月亮里。它让每一个游子都能望月思乡,都能在中秋找到回家的门。

不惑之年文章5:往事如梦

文/海文

已过不惑之年我总是默默无闻,普普通通。每天就是上班,运动,陪儿子。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没有什么奢求健康就好。师范毕业后在一所小学当一名教师语文,数学,科学美术我都教过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抱着我。因为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很幸福很天真,往往遇到很多朋友一接触就感觉到我是一个小学老师。

但是我从来都不后悔,愿永远保持着这份天真和纯真的心。新千年得时候我结婚得子幸福的开始给我很多憧憬。妻子是一名幼师毕业的小学老师,她多才多艺,唱歌,画画手工都很好。记得最幸福得时候是谈恋爱的时候我给她剥栗子,她给我织毛衣。

我俩一起去泰山学习的时候遇到下雨的时候她得鞋子怕湿不敢趟水,我就背着她走过去,她趴在我肩上是我最幸福的时候。我俩一起学习,爬山看日出,大海边也留下我们的足迹,听涛声捉螃蟹。我希望这样的生活永远这样下去……孩子四岁的时候她无意中发现一个肿块,我当时很恐惧,抱着她痛苦,反而是她一直鼓励我没事的,一定是良性的。我联系了省立医院,住院,手术的时候我和妈妈在外面经历了漫长的五个小时。

恶性肿瘤,期间因为她不肯手术,大夫专门把我叫进手术室给她做工作,还是先保命吧。她才34就要经历手术,六个化疗。每次去济南我们都是奔波忙碌,但是我一直坚信她会没事的会好的。她也一直坚持自己是误诊没事。

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过去了不复发就是好了。新生开始了,2010年得初冬她腰开始疼,复查已经到骨头上了,寒风凛冽的路上我牵着儿子得手对儿子说“要珍惜和妈妈的每一天。”儿子无言以对,我任泪流满面。

我们全家一起去了北京,故宫,颐和园,都是我向往的地方,但是我无心留恋,她的愿望是去长城,但是她得腰已经不行了就一直没有去。又是放疗化疗,斗争了四年,她的骨头断了,卧病在床我一直相信她能站起来,她看着也慢慢的好起来。治病期间我俩一起念佛,放生,读经,我俩一起看着儿子读初中,儿子期末考试的成绩快要发下来了,她确高烧不退。医生说她撑不了几天了,最后说得几句话我一直没有听懂但是我还要装作听懂的样子点头,让她放心。

儿子一声不响地默默握住妈妈的手坐了一天。现在儿子已经和我一样高了,我却还怀念以前那幸福的生活,我会珍惜和儿子的生活看着他成长,变成你的希望。我已习惯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今天突然想和你说话了就唠叨了几句,请原谅我。朋友说看到我的平淡感觉我的成熟。因为我已经历过一次生死,除了真情一切都无所谓了。

不惑之年文章6:不会磨灭的爱

文/玫瑰的笑

算来自己也入不惑之年,可是每每到了妈妈的身边还是一如当年的娇媚少年。在心中,妈妈永不会老,自己也就永远长不大。

曾 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失去了孩子的妈妈疯了,当她有天抱着炸药乱跑的时候,没有什么人能够把她拦祝有个警察忽然对她大声喊道:“你抱的是你的孩子,你可是要小心啊1。就是这句话,让那个疯女人瞬间定住,任由医生将她扶上车,也放心的把所谓的孩子交与医生让他们给孩子治玻看完这篇文章的瞬间我的泪就留下了。一个神智都不清楚的人,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让她竟能知道自己是母亲,那应该就是母爱吧。

自己在人生最低谷时,也曾几乎泯灭心智而想一了百了。就那么不眠不休,不吃不动的几日。母亲总是每餐都按时送到我的面前,从不多说一句话,然后,再默默地端走。

记得那天中午,母亲把一碗手擀面端与我的床头,看了我一眼说:“你感觉这样过的几日如何。有什么效果吗?”我不敢看母亲的眼神,我知道,那是爱怜和心酸的眼神。“如果你感觉在这样下去必会有好的效果,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那么从现在开始,我陪着你。”母亲说,我的心一惊,也一疼。

最清楚孩子想要干什么的莫过于母亲,母亲是位智者,她知道,劝人的话无需和我说,或许我会比她劝解的更好,医不自医,谁都知道的。唯一我做不到的就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罪,这就是母亲更知道的。“你什么都懂,妈不多说什么,要想解决问题,那就先有好的身体,好的状态,你比谁都明白下面的路该怎么走。”母亲说完这句话端起碗就走。“妈,我想吃饭。”我在后面轻轻的说了一句,母亲的身子动了一下,没有回头,只是把碗放下,“先少吃点,别吃多了。过一会儿妈再给你做点。”说完尽自走了。我知道,母亲哭了,她不想让我看到她的泪水。

端起碗,那几天一滴眼泪都没掉的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就这眼泪,吃着面,就那么吃着……

剩下的日子里,我都一直有个信念,什么也不为,就为了母亲给了我生命,就为了母亲日日为我操劳,自己不能倒下,即使困难重重,我也不怕。因为有母亲坚韧和伟大的爱支撑着我,我也要把这种爱,延续给我的子女后代。

困在一个地方久了,定要找到一个生命的出口,为了更好的享受生命所带来的所有,哪怕是缝隙,我也要飞出去。这是母亲告诉我的。我定会记在心里,永不忘记。

今天,当我每周都快乐的出现在母亲的身边,哪怕就是陪她说几句话,帮她梳几下头,迎着深秋的阳光,我相信我已经找到了我生命的出口,缩小痛苦,放大幸福。

这就是母亲教会我的,那是一种永不泯灭的情感在心底燃烧,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幸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