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中秋节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中秋节的文章1:特殊礼物
文/吴剑
想在中秋节里多挣些钱,在外打工的小媛已有很多年没有回过家乡陪母亲。不过,每到中秋到来之前,她都要寄些月饼等礼物给母亲,表示对母亲的惦记。
“妈,我已好多年没有陪你过中秋了,这次我特意为你准备了一份大礼物。”小媛打电话告诉母亲,卖着关子。
“大礼物什么的就算了。”母亲认真地说,“只要你人过得好,就是我最好的礼物。”
“妈,你放心,这礼物你很快就会收到的。”
小媛每一次寄礼物,都会提早几天,以便让母亲在中秋之前收到,那天已是中秋,母亲还没有收到礼物,心一急,给小媛打了电话:“小媛,不知怎么回事,我到现在都还没有收到你寄来的东西 。”
“妈,耐心等等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你下午肯定会收到。”
“嗯,嗯。” 母亲只得耐心等待。
“喂,你是小媛的母亲吗,这里有份礼物,请你老人家来签收。”不久,母亲接到电话。
“诶,我就是,谢谢!”
母亲急不可耐地跑出门,一个年轻人满面春风地迎过来说:“老人家,你的礼物在车里,请你自己去取吧。
母亲走近轿车,顿时惊呆了:“你这鬼丫头,什么时候学会了捉弄人?”
“妈!”小媛笑对着母亲说,“你今天收到的礼物不轻吧?除了我,还有一个未来的女婿!”
中秋节的文章2:抢出爱来情更浓
文/郭领军
中秋节的时候,去年大学刚毕业,今年元月应聘到北京一家公司的儿子回来了。
中秋团圆的节日,儿子回家,我和老婆很高兴。正好单位放假,我和老婆就在家给儿子做好吃的,畅说知心话语,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那天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坐在餐桌前,有说有笑,我对儿子说:“你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你工作单位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公司?我和***也没去过,到国庆时,你就别回来了,我和***上北京去看看你。”没想到,儿子听到我的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呵呵地转移了话题,而我也没有再细追问,顺着儿子说得话,聊起天来。
到了国庆节前两天,我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说:“国庆放假,我再回家看你们,火车票我都网上买好了,九月三十号回去,这回休七天。”我一听很高兴,放下电话,我想起中秋节儿子在家我与他说得话,说是上北京看儿子,但儿子抢先了一步,多亏我和老婆还没买票。既然儿子已买好票,他回家我们照样高兴。
九月三十号下午,儿子回来了,晚上吃罢饭,我和老婆与儿子闲聊,我半开玩笑地说:“本来我们计划上北京看你,没想到你抢先回来了,你可真会‘抢爱’呀!”儿子说:“老爸不亏为写文章的,总结得真舒心。”他得话,让我们都笑了。
七天过得很快,到了七号,儿子要回北京了,老婆送儿子去了火车站,我一个人在家,约一小时后,老婆送儿子回来了,我看到老婆双眼有些红肿,明显哭过,我说老婆:“你也真是,送儿子出门又不是一次了,你送一回掉一回泪呀!”老婆说:“你不知道,儿子有事瞒着我们呢?”我忙问:“怎么了?”老婆说:“在送儿子去火车站的路上,儿子忸怩地给我说了件事。他说,我本来是欢迎你们二老上北京的,之所以我国庆抢着回来,是因为我在北京租房子住,住得地方又小又乱,居住条件太寒碜,简直连猪圈都不如,如果你们真去北京,我怕我爸和你看到后心酸,我真怕你们心疼流泪……”
听老婆说到这儿,我忍不住鼻子一酸,两眼湿润,我动情地对老婆说:“这臭小子学会疼人了,好样的!他这个爱,抢得好,抢得我们幸福、温暖!”
中秋节的文章3:月饼的故事
文/李沫蕾
中秋节快到了,妈妈从商店里买回了火腿月饼。我放学回到家里,看到月饼,心里可高兴了,还没征得妈妈的同意,我就悄悄地拿了一个躲到阳台上吃,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第二天早上去上学,我又悄悄地拿了一个放进书包里,一路上心里总是在回味那月饼的香甜味。
妈妈发现袋子里的月饼少了,她没有责备我,而是用关切的口气对我说:“我买的月饼好吃吗?”“哇,真是太好吃了!我还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月饼哩。”我用赞赏的口气对妈妈说。此时,妈妈语气一转,就给我讲她们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故事。妈妈出生在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生活困难,每年的中秋节是她们最渴望的日子。听到家里要做月饼,妈妈激动得睡不着觉。要说那个时候的月饼的样子,妈妈说:“其实就是红糖粑粑。”每家在灶台上烤五六个糖粑粑,然后大家围在一起吃,一个中秋节就算过完了。妈妈开玩笑似地说,她们小时候吃的月饼,非常硬,能把狗打死。
妈妈沉思了一会儿说:“麦子,你们现在真是幸福。我们有你们大的时候,哪里吃得起这么好的月饼。那个时候,家里一是没有多余的钱,二是即使有钱,到商店里也买不到像现在这样好的月饼。那时我们吃肉是要分着吃的,一个人最多吃四五块。一小块肉放进嘴里,要反复地嚼上半天,才舍得把它咽下去。现在好了,街上的水果蔬菜、日用百货一年四季应有尽有,你想吃什么就能买到什么。”
我问妈妈:“你们小时候为什么会那么穷?”妈妈说,不仅仅是她的家里穷,就是其他家也一样难过。因为那个时候,整个国家都还处在非常困难的时期。今天,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富强了,家家户户也过上了好日子。
中秋节的文章4:一个人的中秋节
文/聂红
中秋节之夜。华灯初上,行人匆忙,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这是一个人的中秋节,充满孤独又清冷的意味。
父亲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母亲和姊妹们在病房简单地吃完晚饭,母亲留下陪父亲,姐姐们各自回家,谁也没提起这天是中秋节。从外地回到家乡的我,走出病房,一个人在街上溜达了一阵,在一家小餐馆闷闷地吃完饭,往酒店方向走去。
走到过街天桥下面,忽然桥上传来歌声。我循声走过去,见一年轻男子正弹着吉他,边弹边唱。地上放着一手写小纸牌,大意是:自己患病,无法工作,以此养家度日。桥上偶有行人经过,但并无人驻足观望。我怜悯起这个年轻人来。若不是遇到愁人之事,怎会在中秋之夜,一个人在这儿寂寂地弹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略带沙哑的歌声,一下击中了我本已不堪重负的心。想起遭受病痛折磨,却只能坐以待毙的父亲,想起脆如薄纸的婚姻,想起自己去去来来的病痛,不禁潸然泪下。
下桥,走了一小段,歌声又飘过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有些讶异,这首将苏轼中秋节词作谱曲的歌,历来女声演唱居多,在这个中秋之夜,由此刻这个漂泊的男声唱来,竟别有一番苍凉的感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唱给我,还是唱给他自己?
想起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中秋的夜晚写的一首诗:先几度浮沉,再几番兴谢。问谁的人生,圆满如秋月。这正是作者多年来,在经历了“失志之时”、“情感的挫折”和“痛苦的成长经验”之后,领悟到的人生的真谛呀!
心情豁然开朗,心中的愁云随着歌声和美丽的诗句,在空中渐渐飘散开去。
我们一生都期待团圆、圆满,但人生又难免有离别,有缺憾。如果我们对人生多几分豁达和达观,即使有不如意、不圆满,那明月、那诗词、那歌声,也安慰了我们的心。如果我们随顺因缘,同时也仍然保持对人生圆满的期待和向往,那,相信人生的很多时刻,也终会有月圆之时。
回到酒店,我打开月饼,泡一杯热茶,用微信传一组照片给远方的孩子,告诉他,中秋节,我一个人,过得很好。
深夜无眠,倚在窗前看月亮。窗外月朗星稀,月光静静地泻了一地。
中秋节的文章5:怀念儿时的中秋节
文/史太群
中秋将至,我却怎么也感觉不到以往那热闹、浓烈的节日气氛,也许城市本就没有乡村的中秋那样浓烈吧?也否许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的压力太大的原因,从而看淡了这有着特殊意义的佳节,就连孩子们也不如我们儿时的那么盼望过节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精神生活未必有我们儿时的丰富多彩。自从我离开家乡来到这座城市生活,这许多年来,每到中秋月圆时,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那浓浓的佳节的味道,那是我儿时的中秋节。
在我的记忆里,当时家里比较穷,姊妹又多,能吃饱肚子就算是好的生活了,平时还要帮着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好吃的,才能有时间疯玩,所以我们特别盼望过年过节了。在我的映像中,过中秋甚至比过年还要热闹、好玩、开心,因为我们不但可以吃到母亲烙的糖轱辘(就是现在的糖馍,轱辘圆圆的,寓意就是团团圆圆),父亲会把自家养的鸡,挑最大的杀了,还会到集市上买月饼和一些平时吃不到糕点,当然,更好玩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庆典——打火把和摸秋了。
中秋节的当天,大人们就不会在下地干活了,他们忙着为我们准备节日盛餐,我们也忙着我们自己的事——扎火把,扎火把很是讲究的,火把是用干的麻秸秆做成的,大一点孩子用二十根左右,小一点的孩子用十几根就行了,多了他们拿不动的。首先把干的麻秸秆,选长短差不多的放在一起,用麻绳一圈一圈扎(捆)好,扎牢固,然后把麦秸草扎在火把的一头的顶端,为了能让火把燃烧的更旺,我们会趁着大人忙着不注意时,偷偷的放点油在上边,火把要扎的紧,玩的时候才能燃烧的时间久,如果扎松了,刚点着不一会儿就会烧完了,那你只有看着别人玩了,所以每个人扎的时候都很用心的,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吃罢团圆饭后,到村头的空地上玩火把了。
当一轮圆月慢慢升起,高高挂在天际之时,看那村头大片空地上 的点点火光,随着我们的奔跑而变换着位置,好似夏日夜空中飞舞的萤火,犹如宇宙间滑落太空的流星,美丽而壮观。中秋节这天,我们玩的太久,大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因为打火把过后,还有一件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摸秋(秋是指一些成熟的农作物)。
摸秋,也是我们家乡中秋节 的一个习俗,在中秋节的当晚,允许小孩子到亲戚、邻居家的菜地、果园摘一些成熟的瓜果、蔬菜等作物,称之为——摸秋,摸,不是偷,不会被大人责怪的。一般,摸得东西大都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另有寓意,比如冬瓜摸回家后,大人们会用刀子在上面刻上眼睛、鼻子、嘴巴,把它送给左邻右舍的新婚小夫妻,还有一些结婚久了而没有孩子的人家,寓意是,愿他们早日生个像这个冬瓜一样白白胖胖的宝宝,这就是摸秋的真正含义。
待摸完了秋,已是半夜时分,我们玩的还是意犹未尽, 这时大人们往往就会把我们喊回家,我们一个个满脸的汗水,像个小花猫。妈妈为我们洗好澡,拿出烙糖轱辘,让我们吃,寓意我们过了一个团团圆圆,快快乐乐的中秋节,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们最简单的幸福吧。
中秋节的文章6:父母的期盼
文/张亚玲
长假第四天是中秋节,我心想等到中秋这天再回娘家吧。第三天晚上,我觉得应该给父母打个电话,免得他们惦记。
电话刚拨过去,父亲就接住了。我告诉他明天我们要回去,他嘿嘿笑着答应了,我问他们吃饭没,他说吃过了。简短的交流后,挂了电话,我很奇怪,感觉父亲好像在等着电话似的。
中秋节回家,父母边接过我们带的东西,边埋怨我们乱花钱。我们说这次放假,专门等到八月十五才回来。母亲说:“你爹还说呢,怎么都没有信儿,他总是盼着你们来,我还说不让他问,我想让他告诉你们别买东西,又怕你们以为我们提醒你们回来呢!”
我心里一动,难怪我给父亲打电话时,他只笑不说话,他原来也很“纠结”呢。父亲笑着,脸上的一道道皱纹挤在了一起,好像一道道涟漪。他眼前是已人到中年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是满屋乱跑的孙女、孙子、外孙。孩子们争着说他们的话题,叽叽喳喳闹个不休;大人们谈着自己的话题,家长里短,庄稼农活。屋里很热闹。
母亲说父亲盼着我们来,她又何尝不是呢?从我们进屋开始,她就不停地问大家想吃啥,然后不停地端出石榴、柿子、苹果,摆满了一桌子,我们就不停地吃了这个吃那个,还没吃饭就已经饱了。
饭是他们早已准备好的,蒸了一大锅肉。父母还忙着炒菜,说要让我们吃好。父亲掌勺,母亲打下手。我和妹妹、弟媳去帮忙,母亲说父亲不讲理,爱和她吵。父亲反驳说,是母亲太霸道。我们听着都笑了,劝劝架,评评理,说吵吵好,吵吵热闹,就你们两个人太冷清了。父母也笑了。
吃饭了,两张桌子摆满了大盘小盘,小孩一桌,大人一桌,吃着说着笑着闹着,屋里很热闹。
看着父母的笑脸,我的心里酸酸的。父母老了,老了就渴望儿孙绕膝,享受天伦,这份闹腾是他们最喜欢看的场面,这种团聚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中秋节的文章7:搁笔中秋节
说来很惭愧,真正的吃月饼和赏月着实还没有实现过。以前的时日,大都是在外面,或许真的没有歆享陌生弯月的福分。就像今晚,仍旧在床铺的前案深读。以前是很惮怕聒噪的,尤其是写随想。然而现今竟习惯了听歌,而且音量该过了四周,屋外万籁俱寂。耳机内仍旧是蔡琴的“雨后花”(ape)……
我有一个朋友,大抵连我也搞不清楚关系,以前寒暄、聊天时面带笑容,完全不会掩饰。前几天碰面了,倏忽间就显得拘谨了,空气也僵闷的狼籍弥漫,雍容不再。我是很擅于把朋友的关系弄僵,然后,又会无所适从。看过网上有个关于“平时朋友”的论坛,有人跟帖说“朋友是用来消遣琐碎的时间的”随后又跟了“但愿一直可以这样”。假若这般的定义“朋友”,我的知己就微之又微了。
我在以前的很大一段时日,总迷恋说“bonjuor”(法语“你好”的意思。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法语。)但是,热度过后冷淡便会袭拢而来……尔后我才知道,当你见到外国人你会豁达的来句“同志:你吃了么?”。估计大多的人都会抓狂的。
就在刚刚下过雨的今天,我没有想过月亮会如此的圆亮。吃罢饭回寝室的路上,看见了许多庆祝的“莘莘学子”,有的甚至还带来了啤酒。父母每天都是高三的生活。我一直以没有时间的理由推脱着没有回家过中秋节,就在此刻,弟弟带着父母的慰问接着短讯已经传了过来。我一直对身边的朋友劝慰“要是想家了,就会家看看罢!”弟弟今年才10岁,发个短讯至少5、6分钟,母亲眼神不是很好使,通常就是弟弟念母亲听。接电话母亲是很谨慎的再加上眼睛近视,电话总得响十几秒,而我的电话,母亲是毫无犹豫的……
今晚照旧是寒冷的。吃过室友王皓天带来的一盒月饼,吃罢就卧了床。窗外的月光撒了一地的霜尘。
中秋节的文章8:父亲的中秋节
文/严群英
时间如白驹过隙,今年的中秋节又临近了,因为父亲的生日正好和中秋节差一天,所以每年给他老人家过生日,我们都放在中秋节这天。所以在我们心目中,中秋节就是父亲的节日。
今年我父亲七十岁了。我们计划在中秋节这天,给父亲好好过一次生日。
小弟早早定好了酒店和蛋糕。我们兄妹四人携家带口提前赶回了家。这几天看着儿子女儿孙子外孙都围在身边,父亲快乐地像个小孩。看着父亲如霜的鬓发,看着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口味的月饼、鲜花和红酒,小时候过的一次中秋节却一幕幕浮现眼前。
父亲是邮电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后来成为通信行业一位出色的工程师。因工作关系,他经常要去各地出差。记得在我很小时,一年快过中秋节了,父亲被派去成都。为了能在中秋节之前回家,他加班加点赶任务,为了省钱给我们兄妹四人带礼物,竟然一周舍不得吃菜,只吃米饭,最后如愿以偿在中秋节当天赶回家,而且带回了他一去就相中的礼物:四把可爱的竹椅子和一个憨态可掬的竹背篼,背篼里装了一整柱子香蕉,还有两大盒四川特色月饼。
当父亲背着沉甸甸的竹背篼,左右两手各拿着两把竹椅子刚一走进家门,我们四兄妹惊喜欲狂,一拥而上帮他卸下这份如山的父爱。当父亲亮宝似的擎起那一整柱香蕉时,我们兴奋疯了,围着他欢呼雀跃。因为那时南北交通不便,我们这北方小县城没有卖香蕉的,就更不知道香蕉是怎么长在树上的了。因此左邻右舍好多人都来我家瞧稀罕。父亲索性请大伙在我家过中秋节。香蕉自不必说全分给大伙吃,还让妈妈把月饼也都切成小块,不然不够分。接着,又让哥哥去商店买来好多烟、糖、瓜子,加上自家树上结的水果,统统拿出来招待大家。
那个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把院子照得如同泼了水一样明晃晃的。大人们聚在葡萄架下的石桌边,赏着月、吃着月饼和水果,听父亲讲四川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我们小孩们吃完香蕉,便在月光下逮蛐蛐玩了。几个婶婶大妈们,美滋滋地看着父亲带回的那几件竹器。妈妈似乎很赞赏爸爸的做法,一晚上都在热情地招呼着大伙,出进忙碌不停。
月圆人团圆,那年的中秋节,我们不仅小家团圆了,还和邻居们一起分享了快乐,那个友善祥和的中秋佳节给年幼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父亲豁达豪爽的胸怀,更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
父亲为人忠厚善良,不管在单位还是退休后在家乡,都是有口皆碑的。由于他工作原因,对无线电技术很精通,所以经常给大伙免费精修当时很流行的收音机、录音机以及电视机,甚至连村上的广播扩音器维修他也给承包了,还给村里的一些耳背的老年人组装价廉物美的助听器……
更让我对父亲肃然起敬的是,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平时节俭朴素的父亲,竟然一次性给灾区捐款一万元,还不让留名。对他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因为这是他不吃不喝近四个月的退休工资啊。
为了把我们四个子女培养成才,父亲更是呕心沥血。等我们一个个生活事业平稳下来,他却不知不觉老了。
年轻时,由于工作的劳累和营养的缺失,父亲的身体亏欠了很多,以至于年老退休后,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十年左右,动了三次大手术,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坚强的他一次次挺了过来,以他从不屈服,不认输的精气神,给我们树立了一位伟大父亲的榜样。
每年的中秋节,是我们最盼望的,但也是我们最不愿过的,盼望的是又可以阖家团圆了,不愿的是可敬的父亲又老了一岁。
祈求天上的明月,在中秋节之夜,将健康快乐的种子合在浩荡的月辉里,洒遍人间的每个角落!
中秋节的文章9:山里中秋
文/王忠范
每每中秋节来临,就想起那年在山里山把头徐大哥家过中秋节的情景,那样有滋有味。徐大哥的家在北国老爷岭群峰的一个皱折之中,那是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老村。村前和村后山林悠悠,山溪潺潺,风光自然美丽。
中秋节这天一大早,徐大哥就带领子孙去扫墓,迎着刚刚升起的太阳。他说中秋节山里人要祭祖尽孝。坟头压纸,墓前供奉两盒月饼一瓶白酒,默默跪拜。不烧纸,也不点香,因为已进入防火期野外是不准动火的。回来时,徐大哥领着大家到林子中摘野果、采木耳、捡蘑菇、寻找猴头蘑……忙忙火火,追追赶赶。此刻放眼望去,坡上谷间的林子里都有人影闪动,飞扬着欢声笑语。徐大哥告诉我,中秋节也是山里的丰收节,人们这天都来采山收秋,图个快乐吉祥。他念叨:中秋来收秋,山货满筐篓;今年大丰收,明年好年头。
傍晚,大家围坐在一起做圆糕,这圆糕是一家人一个都不能少的团圆饭的主食。从面盆里捧出发好的面放到面板上,揉搓得柔滑柔润,揪出一个个大小一样的面团分给每个人。先做圆肚,里面包满白糖拌得豆馅,然后在上面搓个圆帽,再捏一圈的圆沿,这就做好了。放进锅里,架上干柴用硬火烧,很快就蒸熟了。这象征团圆的圆糕个个圆圆鼓鼓,白白胖胖,甜甜香香,大人小孩吃出满脸的笑容。
夜幕降临,月亮升起。这大山里的月亮特别大特别圆特别亮,离人很近仿佛就挂在山尖上。山坡前、林子间、房子上、院子里,都泻满了洁净的月色,如雪似霜像纱若云,如此妩媚多姿,那样缠绵绝妙。跟随徐大哥走来走去,望月赏月,好像浮动在身上月光沙沙有声,那种享受大山里中秋节的月亮的感觉简直神了。开始敬月拜月了,圆圆的八仙桌放在院子中间,上面摆着表示六六大顺的六块月饼、切成莲花状的西瓜、红红的野果子、紫紫的山葡萄。挂起圆圆的灯笼,徐大哥带领一家人拜月亮,唱起大山里中秋圆字歌:月亮圆,中秋圆;月饼圆,西瓜圆;家家圆,人人圆;情圆圆,事圆圆;日子圆,梦更圆;圆圆圆,圆圆圆……
随着祝福的歌声,人们围成圆圈跳月亮,手腕左右舞动,脚步旋转向前,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这时候,村里有的青年男女悄悄走出家门,徐大哥说那是相约老神树相会十五的月亮。
中秋节的文章10:唐诗里的中秋节
文/付振双
古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对于喜欢穿越的现代人而言,应该是个很感兴趣的话题。而唐代诗人的如花妙笔,或也能为我们描绘一个比较清晰的画面。
在唐代,中秋赏月的风俗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有“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诗句,写出了寂寥、沉静的中秋月色,尤以“树栖鸦”和“湿桂花”最为打动人。最后,诗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的抒情结尾,想象丰美,怀人思绪彰显,引人同思这位“杜郎中”。不过,作此诗时,诗人正与良友相聚,并非独吟,此由诗题下注的“时会琴客”可以得知。
比较起来,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光从题目看,就让人觉得趣味不同。全诗为:“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首联描写如水月光一次洗涤了整个尘世。颔联点出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颈联一“让”字,可谓神来之笔,说明明月光彩非星辰可比。尾联由天上回归人间,饱含着对凡世不停变迁而月亮始终闲适从容的感慨。全诗虽曰“玩月”,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心摇神荡。无疑,诗人的中秋,在此般“玩月”之中,更多了些思想的深度和温度。
正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圆缺总能迎合我们的情感,或者说我们的处境、心情总可以在某个时刻,由月亮上找到某个契合点,故而发些“牢骚”。难怪,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一上来就说:“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以对比之句开篇,体现今昔反差,隐含现实中不顺意的悲苦,可谓起笔不凡。接着,诗人吟道:“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其实,全诗对比既有时间的,又有情景意境的,这个中秋月夜,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看来这中秋节,也并非所有人都如节日寓意的那般美好,而团聚时也会有想念的离人,至于人世凡景改变、个人位置转换等等,亦是难以避免,其上的忧郁、苦痛,或只有冥思的人或亲身体验的人才更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