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月饼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月饼的文章1:别有一番滋味在月饼
文/江瀚
前段时间去外地旅游,当我们全家人兴尽而归时,看见防盗门的门把上挂着一个黑色方便袋。里面是什么呢?我打开一看,竟是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仔细查看包装,却未能发现可以证明赠送人身份的东西,我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妻子连连示意让我丢掉,她说天上不会掉“月饼”,这里面肯定别有玄机,万不可图一时之利而追悔莫及。儿子也撇撇嘴,“爸,我们老师说来路不明的东西,千万不要招惹,这年头谁会如此好心,还当无名送礼人?”
这时,我想起了一则读过的段子,说的是一对夫妇在门口捡到两张当晚的电影票,并兴致勃勃地去看电影,当他们意犹未尽地回家后,才发现家里已被盗贼洗劫一空了。这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会不会也是不怀好意之徒设的圈套呢,莫非在里面下了毒药?我越想越诡异,赶紧拎起来扔进垃圾桶,又怕累及他人或流浪猫狗,便又掏出来,找了个更大的方便袋套紧系牢,然后狠狠踹上两脚,方才罢休。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岂料,两天后乡下姨父打来电话,问我月饼的滋味如何,我这才知道表弟最近和别人合开了一家食品厂,那两盒月饼就是他们厂生产的,特地带给我品尝。我埋怨道:“表弟也太粗心了,怎么就直接挂门把上了呢,也没留个名。”“谁还随身带纸笔呀,家里没人时,咱这不都是直接把东西挂大门上吗?”姨父反倒有点儿疑惑。
哎呀,在城里住久了,我竟把乡下的处事习惯忘记了,老家的农活较重,特别是中秋时节正是收获玉米的日子,十有九家都遇不见个闲人,有时候访亲碰到“铁将军”把门,带来的礼物往大门上一挂便拍拍屁股走人,这事儿真是再平常不过了。
到了晚上,我站在阳台上凝视月亮,凝视着城里的月亮,凝视着这轮二十年前的乡下的月亮,忽然感觉它受了委屈似地一颤一颤,像极了那两盒被我扔掉的“莫名奇妙”的月饼。
几天后,我买了几盒高档月饼去送给爷爷,顺便也给对门一位年逾八十的孤寡老人送了一盒,老人接过月饼,抚摸着精美的包装,眼眶不禁湿润起来。她拉着我的手哽咽道,月饼可是好东西呀,我又想起我娃他们小时候了——
那时候家里本来就穷,我刚刚病逝的丈夫更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中秋节时,别人家的孩子都美滋滋地啃着月饼,我可怜的6个娃呀只有咽口水的份儿。后来我帮村长老婆纳鞋底,她见我还没吃中饭,就给我一块月饼。我哪里舍得吃呀,揣在怀里就兴奋地拿回家了。
当天晚上就是中秋夜,月亮升起来后,我叫孩子们围坐在一块儿,用刀把月饼切成6份,递给他们说:“每人一份,一共是6份,六六大顺,也祝咱家今后能一帆风顺!”他们6个都馋得直咽口水,却没有一个人伸手接,他们都说:“娘,我们一点儿也不喜欢吃月饼,您吃吧。”小孩子哪有不喜欢吃月饼的,几番推让之后,我发起了火,喝道:“不行!一人一份都必须吃,就算是吃药也要给我吃下去!”他们这才接了过去,只是每个人都把月饼掰成两半,一半放到我跟前,那晚数我吃的月饼最多,他们知道心疼娘啊!老人已是泣不成声。
我安慰完老人,见她情绪激动也不敢细问,回去对爷爷讲:“对门的那位老人好可怜呀,她的6个儿女怎么都不在了呀?”爷爷叹了口气说:“她的儿女都挺好,只是全部在国外,每次过节都会寄来很多钱,但这人老了,有些东西可是用钱买不到的啊!节日想起来了,寓意却忘了。”
关于月饼的文章2:月饼里的母爱
文/徐光惠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小城的大街小巷渐渐弥漫着月饼的香味。超市的货架上已陆续摆满包装精美的月饼,各种风味一应俱全。我不由想起儿时中秋节母亲亲手做的月饼,那又香又甜的味道让我魂牵梦绕。
那时虽然物资匾乏,但中秋节的月饼是少不了的,孩子们最快乐最盼望的就是过节。记得小时候,每年过中秋节,母亲不管再忙都要亲手做月饼。母亲腰间系着围裙,先将和好的面团发酵,说发酵好的面团做出来的饼子香。等面发酵好了,里面加上花生、芝麻、核桃仁和少许白糖,然后将面团捏成一个个小圆面疙瘩,再用擀面杖用力来回擀,就成了一个个大小均匀,圆而薄的月饼,最后加少量香油用柴火慢慢烤制。母亲说奶奶身体胖,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饼子里不能放太多油和糖,小孩子吃多了对牙齿也不好。
天渐渐黑下来,屋子里亮起了昏暗的灯。母亲像变戏法似的,灶屋里开始飘出一股浓浓的香味,香喷喷、黄灿灿的的月饼大功告成了。我和弟妹们嘴馋得很,眼巴巴守在锅台边已经多时,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母亲温柔地呵斥:“快让开!一个个小馋猫,小心烫着,到外面桌上等着!”
我们一窝蜂跑出灶屋,兴高采烈地把桌子、小板凳搬到院子里,乖乖地坐下等着。母亲把满满一盘月饼端上桌,父亲还摆上了瓜子、胡豆等零食,我们抓一个月饼塞进嘴里啃起来。霎时,月饼的面香夹杂着芝麻、花生的浓香渗透唇齿间,酥软香甜,那叫一个开心啊。我们一阵狼吞虎咽,把月饼渣子撒得满地都是。奶奶怜爱地:“别急,慢慢儿吃,小心噎着!”
母亲叮嘱我们不要贪吃,吃多了不容易消化,还让我们吃过月饼后喝一点淡茶水,说对肠胃好不易引起积食。在母亲眼里,儿女的健康便是她最在意的一件事。母亲做的月饼饱含着对家人浓浓的爱,不但味道可口,还新鲜健康,怎么吃都吃不厌。夜晚,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撒满小院,一阵微风飘过,桂花散发出醉人的幽香。我们一边玩闹,一边听父亲听嫦娥和小白兔的故事,睁大眼睛望着天上的圆月,似乎真的看见了美丽的嫦娥姑娘和那只可爱的小白兔。院子里满是欢笑声,一家人尽情享受着团圆美满的幸福,其乐融融地吃着月饼,吃出了欢乐吃出了健康。
如今,市场上的月饼多是各种肉馅、蛋黄馅等,看起来油光可鉴,但却油腻含高脂肪高胆固醇。莲蓉、豆沙馅里面也加入了大量的猪油、白糖,含高热量高糖,甜得腻人。而母亲做的月饼不过于甜也不油腻,香酥可口。去年中秋节前夕,单位发了一盒价格不菲的月饼,拿回家后女儿打开月饼,尝了一口便皱起眉头:“妈妈,这月饼太油腻了,还是外婆做的月饼好吃。”
母亲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再硬朗,时不时地闹点小毛病,但她每年中秋节还要为家人做月饼,馅料依然是花生、芝麻、核桃仁,口味和当年一点没变。我们不想让她太劳累,劝她别做了,母亲还不乐意:“为啥不让做啊?卖的月饼看着好看,吃了对身体不太好,价钱又贵,我这月饼虽然没那么好看,却新鲜健康又便宜,何况你们也爱吃,对吧?”见母亲说得在理,也就顺着她不再阻拦,高兴地接受她的一番心意。
中秋节快到了,我似乎听见母亲深情的呼唤,我已闻到月饼散发出的阵阵香味,那是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关于月饼的文章3:父亲的月饼坊
文/曹雪柏
十里八乡,父亲的月饼坊口碑极好!
父亲的月饼坊店面不大,就在小镇上我家临街的两间土坯房里。没有高档华丽的装潢,没有醒目耀眼的招牌,但是,方圆几十里,无人不晓。常听村里老辈人讲,月饼坊在我祖爷爷手里就有了。祖爷爷曾是皇宫里御膳房伙夫,学得一手月饼制作工艺,告老还乡后,经常为乡里乡亲露一手,让寻常百姓也吃到了皇宫里的美食,在众乡亲的帮扶下开起了月饼坊,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祖爷爷为人厚道,手艺精湛,月饼口味极好,还经常接济村里穷苦人,在那时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如今,父亲继承了祖业,仍旧信奉诚信为本的生意经,经营着月饼坊。中秋时节,也是父亲的月饼坊最忙的时候。但无论再忙,和馅、烘烤等工序仍井然有条。父亲的月饼用料考究,核桃仁、花生仁、葵花仁等干果需在油砂里炒过,放凉,再放在石碾子里碾成细碎,加入白糖、红糖、冰糖,调入淡猪油,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煨着。面粉一定要用褪了麸皮的当年的精面粉,麦香浓郁,而且很劲道。多年来,父亲一直沿用最传统的制作工艺。这种做法效率低,费时费工,但月饼的味道很地道。父亲的月饼模子大多都是自己刻制的,什么“五谷丰登”、“团团圆圆”、“喜上眉梢”……纹路清晰,寓意深刻。
那次,为了寻到正宗的枸杞,父亲不远千里跑到宁夏精挑细选。为了赶在中秋前带回,父亲连夜坐着拉煤车回家,才得以让预定的月饼保质保量完成。
父亲的月饼皮酥馅软、脆酥绵甜、耐存放,这是现代工艺无法替代的。刚出炉的月饼,块块色泽褐黄、纹层清晰、黄酥酥的,还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看着都让人流口水,轻轻咬一口油而不腻、香甜味厚。父亲的月饼以外形美观、配料精良、制作细致、入口即酥、营养丰富且耐存放而著称乡间。
中秋前后,父亲的月饼坊门庭若市,即使没有精美的包装,照样供不应求。父亲的月饼价格低廉,不为盈利发家致富,只为服务乡里乡亲,让这舌尖上的美味代代相传。村里如遇什么红白喜事,主人家会早早邀请父亲做月饼,父亲每次都很乐意,还分文不收,而村里过事讲究的就是父亲的月饼宴。
父亲在秉承传统的同时,也不忘与时俱进。时下,全国范围反腐倡廉,大快人心,父亲在月饼模子上刻上“廉”、“洁”、“孝”、“和”等字样,其含义,不言而喻。没想到带“廉”字的月饼很畅销,好多城里人也慕名而来,在吃月饼送月饼的同时,无形中受到了教育。
看到父亲整日忙忙碌碌,年过六旬,仍两袖清风,我劝父亲提高价钱,缩小成本,父亲语重心长地说:“金钱固然重要,但是,乡里乡亲的感情比金钱更重要。”父亲的话让我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又是一年中秋到,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送父亲的月饼坊一副对联:
上联是:“货好人常美”
下联是:“心公客必来”
横批是:“货真价实”
我想,这也许就是父亲月饼坊最好的招牌吧!
关于月饼的文章4:记忆中的月饼
文/郭雪强
人生至今,我只吃过两块好月饼,确切来说,让我感觉月饼这东西实在是好吃,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小时候,大约七八岁左右。那个时候,村子的小卖铺里还没有月饼卖,每逢中秋节,各家自己做月饼。因为条件有限,并不是家家都做,即便是有条件的,可以凑够原料,也不会做太多,几块而已。
那天,奶奶从邻居家借来一个做月饼的模子,它有点像木锤,只不过是空心的,看起来挺好玩。不知道奶奶什么时候从哪里弄到的葡萄干、花生仁、核桃、芝麻,它们藏在一个小纸包里,像是一包传世的珠宝玉器。我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们被放进和好的面团里,像一个个包子,但又不是。这时候月饼模子闪亮登场,奶奶把“包子”放进去,在案板上使劲一压,像模像样的月饼就出来了,这太神奇了!可是还不能吃,要在炉子上烤熟。
坦率讲,我已经不记得月饼是怎样烤熟的,但一定是一个令人煎熬的过程。一个垂涎三尺的孩子守着火炉,闻着月饼香,等待,等待,不敢离开半步,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闻,等待月饼烤熟的过程漫长而有趣。
记不清那次吃月饼是平生第一次还是第二次,却十分清楚地记得,奶奶做的月饼就是好吃,舍不得吃。咬一小口,嚼一嚼咽下去,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我没想到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美味的食物,之前我一直以为江米条是最好吃的东西了。这么好吃的月饼,如果想要再吃,要等一年,再过中秋节才能吃到。遗憾的是,后来奶奶没有再做过。小卖铺里有了月饼,一包五个,草纸包着,草绳捆着,油浸透了纸和绳的那种。
第二次是1996年,我16岁。第一次离家到外地求学,那个秋天注定是忧伤的,空气里满是思乡的情结。为期两周的军训,踢正步、唱军歌,身心疲惫又斗志昂扬,每当休息的时候很自然地想念家,想念家里的亲人。军训结束了,恰逢中秋节,学校食堂免费赠送新生每人两块月饼。这是食堂自制的,看上去特别朴实,像极了小时候奶奶做的那种月饼。
其时,我对月饼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了。可不知怎么回事,这两块月饼拿到手里,忍不住眼睛湿润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有亲身体会才有那种浓浓的乡愁。我吃着手里的月饼,想着此时此刻,皎洁的月光下,秋意渐浓的院子里,母亲在做什么,父亲在做什么,甚至我都能闻到秋天里村庄外玉米叶的味道。月饼非常好吃,一点儿也不腻,那种香那种甜恰到好处,叫人终生难忘。我真想留一块带回去给母亲尝尝,但还是禁不住诱惑,一口接着一口,不知不觉吃到了最后。
从此,记忆中我再也没有吃过月饼,甚至一看到月饼,大脑第一反应:不好吃。我没有去想过为什么,不想吃不吃就罢了。现在,特别喜欢吃月饼的人也不多了吧?而月饼也只是作为一种礼品被人们送来送去。至于好不好吃,没人在乎了。
每当中秋节来临,街上蛋糕店都在门口摆上了各式各样的月饼,所有的超市都腾出一大块空间,摆上花样繁多的礼盒,烘托出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气氛有了,可月饼的使命还没有完成。看着那些包装得漂漂亮亮的月饼,我总觉得里面的馅料好像还缺少了点什么。
关于月饼的文章5:母亲为我们烙月饼
文/王丽芹
时至中秋,超市里早已摆满了形形色色的月饼,空气中都弥漫了一种香甜的味道。而我最爱的,还是母亲亲手制作的月饼。
那是30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回来了。为了庆祝全家团圆,母亲破天荒地说要给我们做月饼。她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和面、拌馅、擀皮、做剂子,有条不紊。而我们也在一旁帮忙,拿柴火、舀水、刷锅、烧火,专等着月饼下锅。
母亲终于制作好了最后一块月饼,把它们逐一摆进大铁锅里,然后接过我手中的烧火棍。因为烙月饼的火候很重要,既不能太急,也不能太弱,她要亲自掌握。仿佛等了很久,终于闻到了一股清香,母亲将滚烫的月饼取出来,放进我们的盘子里。顾不得烫嘴,我们就赶紧吃起来。月饼里有冰糖、芝麻、花生仁、瓜子仁,都是平时不多见的东西,感觉特别好吃,几乎每人都一连吃了两三块。
时隔多年,我一直念念不忘母亲当年烙制的月饼,那种香、那种甜,就算再优秀的糕点师也做不出来,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是团聚的味道。
关于月饼的文章6:中秋月饼
文/程云海
月儿渐圆的日子,收到几份友人赠送的月饼。那月饼包装精美,外盒套内盒,沉甸甸的。拎着这份份心意兴冲冲归家,打开,五仁、豆沙、蛋黄、榴莲、凤梨……应有尽有。
轻轻掰开一块儿五仁月饼,放到嘴里,咀嚼,甜得发腻。牙本来就千疮百孔,自然禁受不住糖衣炮弹的侵袭,不一会儿疼得我皱眉苦脸,再难下咽。
作为一种传统美食,月饼雏形最早出现在唐代。起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联系起来,寓意家人团圆。
俗话说得好,“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北宋大诗人苏轼曾诗咏月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有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夜,品饼赏月,吟诗赋文,那画境情趣,让人百味杂陈。
在诗人笔下,圆圆的月饼融合着水的“神韵”,经历了火的“考验”,多了柔情温情,成了家族团圆的象征,也见证着和谐生活的美景。
儿时的记忆中,每过中秋,父母一定要让我们吃到月饼,虽不是高档美食,但一定要满足我们一年一次的愿望。
记得一年中秋节时,父亲去外地出工,工地发了两块月饼做午餐。父亲捧着月饼闻了闻,那油香馅味透过包装纸沁入心脾,他细心地将月饼放进衣兜,又用手摁了摁,咽了口唾液,然后喝了一大杯凉水,空着肚子就去干活了。下了工,父亲急忙吃口饭,请了假,走了几十里路匆匆赶回家,将揣在怀里带着他的体温的月饼掏出来,递到我们面前。眼看着我们哥几个狼吞虎咽地分吃了那两块月饼。母亲含泪听父亲说了事情的经过,埋怨父亲饿肚子干活,不顾惜身体。父亲笑了:“今年过节没空儿买月饼,别让孩子留啥遗憾……”吃了碗剩饭,父亲下半夜又急忙赶回了工地。
那是我记忆里最好吃的月饼!父亲也曾尝试着自己给我们做月饼。买来模具,和好面,用花生仁、瓜子仁、芝麻、青丝、玫瑰等加油搅拌成馅,包好后放入模具中,制成生饼,没有烤箱就用大锅烙。那烙制的月饼,说实话,没有买的月饼好吃,但省钱。我一边在灶口烧火,一边闻着烤饼香味,充满了渴望……
长大了,手里有了钱,生活境况越来越好,不仅过节,平时想吃啥,到超市也能买到。中秋节前,妻子问,买点月饼吃不?我还未开口,女儿已嚷嚷,不买不买,没人爱吃。我笑问,你小时候喜欢吃蛋黄馅的呢?她摇一摇头,早厌了……
月饼是吃不动了,还有正月十五的汤圆,五月初五的粽子……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佳节还有多少象征符号让人记得?
淡淡的惆怅涌上心头,抬头望望渐升起到中天的皎洁明月,我摘了两粒葡萄放入口中,又咬了一口月饼,细细地品着……
已是中秋,天渐凉了,心却荡起阵阵涟漪……
关于月饼的文章7:月饼与嫦娥
这些年,每到中秋节,亲朋好友都会热烈的互致短信,热情洋溢的祝福和祝愿的话,让人心里幸福着,愉悦着。除了这些幸福的话语外,互送月饼也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了,提溜着大小不一、五光十色精美包装的月饼走亲访友。
有时,感觉不送上个一、二盒月饼,这个节好像没有过好似的,心里多少有一些惆怅,甚至不安;似乎这几块月饼就是传递着信息的媒介了。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晚上,孩子们会围住爸爸或妈妈,在他们身边转圈圈,看看他们手中能变出几块月饼来,那时的月饼可是稀罕物。有时,孩子们只能分得半块月饼,放到小嘴边先舔舔,然后再吃,掉到地上的渣儿,也会飞快捏起,吃掉它。
月饼好吃,是因为它很甜,很香,那青丝玫瑰的,冰糖的,枣泥的,尤其那个五仁的月饼,更让人增加了遐想的空间,美不胜收的感觉迅速传遍身体每个部位。
孩子们聚在一起时,还会攀比着,这是会小心翼翼拿出来,吧嗒着嘴;人越多,吧嗒的越响,这样的好奇心会持续很久,优越感也会因这块月饼而升华,孩子们眼睛已不在关注他的什么优越感了,关心是那块月饼什么时候吃完,吃完了以后是否还有,会是什么馅的。其实,孩子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月饼和人并联起来了,月饼还是那块月饼,可是人的威望值高了,高的几乎能在孩子中呼风唤雨了。不过,嫉妒的孩子也有,趁着别的孩子没有注意时,飞奔回家,翻箱倒柜找找有没有故意藏着的月饼,那怕是一小块也好,也算有了战胜别人的资本,后来,没有结果是必然的了。然而,最终也不会因为这块月饼而彻底沮丧,缺憾总会有,但不会带来终身的遗憾。
不过,真正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围在奶奶身旁,听上一段嫦娥奔月的故事,奶奶把漏风的牙使劲兜着,语速总是放的那么慢,像是自言自语,仿佛诉说着昨天刚刚发生的事,又像是她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又像是她向丈夫倾诉懊悔后,期盼夫妻重圆的生动场面。这个古老的爱情神话,让懵懵懂懂孩子们还是知道一些中秋节,月亮,月饼,嫦娥,后羿神话中的人,物与事;人世间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那份情感。当故事讲完,奶奶仍然沉浸在团圆的幸福中时,孩子们的目光已经集中在了奶奶手中没有吃的月饼上了。
年年的中秋节就像讲述这个古老神话故事一样,不停的重复着,我们也会不厌其烦地传给下一代,月饼还是那样的月饼,孩子们更加幸福地把各式各样的月饼咬上一口,还会大声说道,不像你们大人说的那么甜,那么香。嫦娥仍然是神话中的嫦娥,孩子们会齐声问到,她为什么偷吃药,上了天。
这些无法回应的问题,大人们也在朦胧着那、或许在思考着。
心说:小时候过中秋节,嫦娥的故事根本听不进去,心里老想着那块月饼;现在过中秋节,月饼根本吃不下去,心里老想着那个嫦娥。
关于月饼的文章8:月饼情结
文/李杰
父母养育着我们姐弟9个,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无奈,只好偷着去城里做点小生意,山果、鸡蛋、猪肉等,都是父亲常卖的物品。
那时候物资短缺,生意好做,像鸡蛋这样的食品,一头午就能卖掉。父亲去城里的时候,姐姐们都没人乐意去,因为那时做这种生意是违法的,常有人把你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来割,碰上这种事大家都怕得很。在姐妹里我是最小的,还不知什么叫怕,父亲就常带我去,我虽然小,父亲觉得身边有人总有一种安全感。为了能把我稳住,父亲每次去都花上几分钱给我买好吃的,有时虽然自己不情愿去,可经不住食品的诱惑,每次进城,父亲挑着担子,我像小尾巴一样跟在后面。
一次,父亲被一伙人逮住,鸡蛋全砸了,人也送进了文攻武卫,说父亲的行为属投机倒把,见父亲被人捉了,我哭着紧跟着那伙人进了文攻武卫。那帮人给父亲录了口供,知道父亲家庭困难,做生意只是为了生活,又没有别的企图,我还是个孩子,又一直在那里哭,这样才把父亲放了。
虽然有这事,可那时生活贫困,父亲的生意还要继续做下去。那年快过中秋节了,父亲说这时候生意特好做,他想带我去城里走一趟。父亲说,这次去我带你去冠生园吃“什锦月饼”,那味道你绝对没有尝到过。姐姐们听了,唯恐我不去,就直说那月饼好吃,其实,姐姐们从来没尝过冠生园的月饼。这什锦月饼是我们当地有名的月饼,里面有核桃,有花生,有枣等,有八种好吃的组成,我只听说过,却从没尝过,经不住诱惑,我只好跟着去了。
这次父亲卖的是鸡蛋,城里人那时吃肉吃鸡蛋要凭票,父亲的鸡蛋很快便卖掉了。父亲很高兴的样子,我说,爸,你不是要带我冠生园去吃“什锦月饼”吗?父亲笑眯眯的,说走,带你去品尝品尝冠生园的月饼。
我跟父亲进了冠生园,里面各式各样的月饼,看得人垂涎欲滴。冠生园会做生意,准备了好多的椅子,有想当场吃月饼的,可以坐下来吃完了再走。我跟父亲找个僻静处坐下来,父亲要买两个月饼,等人家拿来两个什锦月饼,父亲却说自己肚子不太好,就先买一个吧。
我从没吃过这么好的月饼,咬一口满嘴生香。我掰下半块月饼给父亲,父亲说自己肚子不好,就不吃了。当时小,不知道父亲的心思,就把那一只月饼全都吃了,吃完了,我看着父亲,意思是还想吃一块。可父亲的眼光却不看我,父亲是心疼那一角钱,还有一家子在等着呢。
临走时,父亲嘱咐我回家后千万别说我吃了月饼。可我回去还是忍不住告诉了姐姐们,还说吃了半斤,当时半斤是四块月饼,惹得她们好长时间都嫉妒我。
第二年,国家政策有松动,做生意的越来越多,可父亲却再也不能去城里了,由于常年劳累,他生了癌,而且已经到了后期。父亲在病塌躺了半年,人瘦得皮包骨头。临终时,父亲从喉咙里吐出几个字,“想吃‘什锦月饼’,我活了这么些年,就从没吃过。”听到父亲的话,我哭了,当年父亲给我买的什锦月饼,我怎么就没让他尝一口呢?
等给父亲买回冠生园的什锦月饼来,父亲把一块什锦月饼放到嘴里,喉咙里只动了动,就停住了,再也没有力气把这块月饼咽下去了。
当天晚上,父亲去世了,嘴里含着那块什锦月饼……
童年的美味和父爱一直在我的记忆中存放了许多年,美味悠长。如今,每每到了父亲去世的日子,我都要给父亲供上各种各样的月饼,算是对父亲魂灵的慰藉吧。
关于月饼的文章9:月饼的记忆
文/侯祥雍
在少儿年代的记忆里,除了对春节印象比较深刻以外,我最盼望的节日应该算是中秋节了,因为一年中只有在这一天,自己才能够吃上又香、又酥、又甜的月饼。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我认为,月饼才是世界上最最美好、最最美味的东西。
当年我在淄博六中读书时,正值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异常困难的时期。父亲在周村丝织印染厂上班,体弱多病的母亲在家洗衣做饭、操持家务。那时候一家三口购粮本上的数字往往撑不到月底就会变成了零,只能东凑西借,再靠买些高价粮票来维持生计,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记得有一年屋外已是天寒地冻,屋内窗户的玻璃上也早挂满了一层厚厚的冰霜。感冒发烧又没能上学的我已经有两天没怎么吃饭了,迷迷糊糊中,焦虑着急的母亲俯下身子问我想吃点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我想吃月饼。”面带愁容的老娘摸了摸烫手的额头,“儿啊,等来年八月十五吧,这季节上哪里去买呀?”当一小碗胡萝卜豆腐素馅水饺端到床头时,泪水早已打湿了我的枕巾。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月饼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文革初期,作为响应号召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我回到了祖籍章丘,成了一名拥有购粮本、吃公家饭的人民教师。每年中秋节的前几天,只有凭购粮本才能买到限量的月饼。想到一边是憔悴白发的老娘,一边是尚未上学的儿子,我还是把仅有的几个月饼放到了母亲的床前。但那诱人的香味就像长了腿一样直钻鼻子孔,不管是谁,只要进了这间屋子,准能闻得出、找得到。只是当奶奶的太心疼宝贝孙子了,酥香诱人月饼的去向和归宿不用写出来,大家也都知道答案了。
到如今,只要一说起月饼,我那早已当上爸爸的儿子总是怀念去世多年的奶奶,而每到她老人家祭日那天,儿子、儿媳祭祖上坟的供品中总会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质量上乘、物美味美的月饼。
年回月转,我与老伴岁近古稀,小孙子穿上了实验二中的校服;而中秋月饼也早已成为超市、商店四季常见的时令食品。知道我的特殊嗜好,孝顺的儿子、儿媳总喜欢隔三差五买点月饼回来给我吃。尽管我早已吃不出原来的味道,可脸上总会浮现出惬意的笑容。只是老伴和孩子们却总在私下里时常散布一些现在的月饼不如以前好吃之类的话语。
前几天,我突发奇想,去了一趟大润发商场。豪华气派的超市里人声鼎沸,琳琅满目的商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我狠狠心花了大价钱买回来一盒精品月饼,想和学习十分劳累的孙子一起品尝这种美味,算是爷爷给孙子的一次物质奖励吧。月饼买来了,心不在焉的孩子勉强看了一眼,碍于大人的面子,只是嘬了一点点咽到了嘴里,接着便借口做作业去了。
我惊诧了,现在的月饼真的是不香、不酥、不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