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逸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安逸的文章(精选3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安逸的文章1:不一样的童年

文/王颖

我们都拥有幸福、安逸的童年,但有一个人不同,他的童年没有父母的爱护,没有好玩的玩具,没有可口的饭菜,有的只是提心吊胆和枪林弹雨,但他过得很充实,这些也将成为他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和最宝贵的财富。他就是小兵张嘎。

翻开小说《小兵张嘎》,它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和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的故事。印象最深的还是嘎子淘气整鬼子的事。那是嘎子的奶奶牺牲后,他对日本鬼子的仇恨越来越深。一天,他偷偷溜进敌人的司令部,看见了日本人的摩托车就灵机一动,找来两个钉子把摩托车的轮胎放了气,又将钉子放在车座上,那几个日本人没留意,坐上去之后就哇哇大叫,车子没开多远就翻了车。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都会哈哈大笑,为了愚蠢的鬼子,为了机智的嘎子。

事实上,小兵张嘎只是那些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少年的一个缩写,一个剪影,还有千千万万的“小兵张嘎”也在做着让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保卫国家,打击日本鬼子。这些孩子的年纪有的比我们还小,懂的事情也不一定有我们多,但他们的勇气、机敏和魄力却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所没有的。

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打击敌人决不手软,这些原本不属于还是孩子的他们的品质也被鲜明地表现出来。与此相反,现在的人却更多地学会了圆滑、谄媚、奉承,丢了这些最可贵的品质,小兵张嘎教会我们的不只是那份坚定的爱国信念,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那些现代人缺少的闪光点。

关于安逸的文章2:有时我这样想

文/何永俊

我想 安逸的名字叫君王 勤勉肯定是奴隶

怯懦若是财宝 有几个人愿做贫穷的勇士

明明知道失败是最高的奖赏 接受的时候 许多人低着头颅 放佛有悔

明明成功是惩罚 让人重现绝境 可人们 从不害怕身陷牢笼

世界上有一种自信 看不到踪影 就像人的筋骨肌肉 用朴素的衣着遮住 眼神透着祥和

世界上有一种自卑 看不见痕迹 戴着面具就医 不但很累 也不好痊愈

有一种虚伪 由内到外 一脸的真诚 表演伟人而自己很浅陋 在人们疲惫的视力前得意

有一种真诚一脸虚伪 涂抹丑了的少女 洗掉愚蠢 人们还觉得滑稽

假象总是假象

死去还站着 站得再伟大 都必然要倒 谁不想在上面练练铁锤

活着的若倒下 化成灰烬 大家会用身体做他热腾腾的纪念碑 用歌声 呐喊做有声的碑文 只要孩子仍在不断出生

他就不死

关于安逸的文章3:无安逸 不蓉城

文/杜妮娜

第一次来成都,下地铁,坐出租,的哥热情似火地跟人打电话,时不时一句“安逸”在耳边响起。我很好奇,安逸的成都人哟,你们到底是咋个安逸的嘛?带着这样的疑问,慢吞吞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无所事事地晃荡了几天后,我终于不算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成都式的“安逸”。

成都的公园里安逸。岸柳石栏,波光楼影,翠竹夹道,抬眼便是各种露天茶馆。说是露天,其实既有亭台,亦有茶棚,数以千计的竹椅木桌,漫天铺开,那阵势,先就让你有些惊叹震慑。时为春日,稍有凉意,茶客不算多,座位尚未满,但熙熙攘攘之势已成。阳光星星点点,从树丛中筛下来,气氛十分愉悦。刚落座,女堂倌就来了,“喝啥子?有沱茶,有普洱……”我以为沱茶时髦且贵,女堂倌眼中流露出讶异和不以为然,原来沱茶只要10块钱,花茶15块。配的一大包葵瓜子又香又饱满,将所有的炒货店都比了下去。

当地的朋友说,在成都,工作之余的休闲时光,大都在茶馆度过。正因此,喝茶之环境及座椅,不可不讲究。成都茶馆,以竹椅居多。竹椅,比普通座椅稍矮,后有斜斜靠背,旁有弯弯扶手。靠背扶手,皆按人体比例设计,微微后仰,轻轻相扶,不宽不窄,恰到好处。“安逸的你坐上去就不想起来。”半仰半坐之间,可喝茶,可打牌,可聊天,实在累了,还可舒舒服服眯上一觉。一边品茶,一边东张西望,我示意朋友去看身后那位在竹椅上睡姿夸张表情享受的大叔,他眼皮也不抬地告诉我,在成都这很正常。

在树荫下的茶馆躲过最热的午后,可以去填饱肚子了。成都安逸,食物也有着川西平原的缓慢,没有重油重辣,而是悠长委婉。与重庆相比,成都菜更像成都的姑娘,说话轻巧,不着急,慢悠悠展示着自己的味道。从家常小馆到豪华大餐,从清晨的早点到凌晨的夜宵,无论是串串香还是老妈蹄花,无论是牛油火锅还是回锅肉,它们分布在成都大大小小的街道两侧,等待着吃货们去发掘,去品尝。

作为外地游客,若要探寻真正的美味需深谙此道的本地人做向导,穿街走巷,或转过街角时撞见一家其貌不扬的小店,或穿梭高楼之中寻到天井深处的馆子。抬头看那牌匾上的店名,常常会心一笑,这个叫“张老二凉粉”,那个叫“老妈兔头”,更有甚者干脆叫“大师傅”。入到里面,环顾狭小的周遭,绝对与“窗明几净”无缘,甚至还有几分埋汰--这便是成都人所说的苍蝇馆子。然而,人气丝毫不受环境的影响,去得晚了,店内无处可坐,便要坐到店外的街道上,一张小矮桌配几个小方凳,大大咧咧地就座便是。

我纳闷:既然生意如此之好,为何不精心装修一番,非要顶个邋遢的门面?为何不换个客流更大的地段,偏躲在这犄角旮旯里?又为何不多开几家分店,赚它一大笔?我费解店老板的不求上进,但答案就在老板的一笑一颦和与食客们的调侃打趣中,那里面透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信和知足常乐的人生智慧。食客和店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淡然着、笃定着,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成都生活安逸的原因吧。

美酒、美食下肚,茶馆龙门阵一摆,麻将馆麻将一搓,这种浓烈的、华美的、精致的、享乐的、欢快的、现世的、自由的、温文尔雅而又充满激情的趣味也成为成都人的一种底色。平和,不浮躁,是成都人的普遍特点。从外形你就看得出来,成都人大都慈眉善目,平平和和,一脸的气定神闲。成都街头,很少见到有人吵架闹事。即使有,也不必担心,更不用去劝,十有八九是吵着吵着就算了,散了,决打不起来的。不像有的城市,火辣暴躁,话没几句,“格老子”一拳就打过去了。

短暂的几天,我爱上了这座城的安逸。每晚夜风熏得游人醉,和家人朋友享受着在成都的不夜天里继续着一轮又一轮的美食寻访,喝点夜啤酒,来点兔头、串串,尝尝冷淡杯,最后托共享单车的福,骑上几公里回到酒店,一来消食,二可吹着锦江飘来的凉风,看深夜人间百态。

第二天早上,趴床上一翻手机,另一位成都朋友发了条朋友圈:早晨刷牙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中午吃小郡肝串串,晚上要吃一碗红油水饺和一份热凉粉……

在成都生活,硬是好安逸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