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回家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回家的散文1:回家相亲
文/李亮
春节,对于王魁来说,每年都很期待,这个90后的小伙对生活充满热情,他喜欢家乡的山水,喜欢家乡浓浓的年味,更喜欢春节时和亲人欢聚一堂,享受团聚的乐趣。然而,今年过年,对这个长年工作在天津的小伙,还有一个更重大的任务,那就是回家相亲。
1月26日,王魁比往常起来得更早,尽管他已经在这个四面环海的地方工作了一年多,但今天早上他发现这里的一切比刚开始来时更具吸引力,虽然天气寒冷,刺骨的寒风吹来时,他还是会忍不住哆嗦一下,但他的心情是非常棒的。因为上完今天的班,他就要回家过年了。
王魁今年26岁,是商州区板桥镇人,大学毕业时就和天津一家石油公司签订了合同,成为了一名石油工人,一年中一半时间都呆在渤海湾的油田上。他们的工作是上28天,休28天,基本上每一次休假,王魁都要不远千里回商洛的家,家乡的空气,家乡的风景,家乡的人都让他留恋。他一直有个想法就是要找一位商洛的姑娘结婚,前几天,刚好有个亲戚打电话说给他介绍个对象,他一听非常高兴,亲戚安排他和姑娘过年时见面。
准备好给亲朋好友的礼品,买上些天津的土特产,1月28日,王魁坐上了回家的火车。这一次回家的路途似乎比往常要远很多,尽管他一直试着按捺住心情的激动,但偶尔还会不自觉地发出笑声,他在扫视一眼车上人时,又不自觉地羞红了脸。姐姐今年出嫁了,姐夫对她特别好,对他们这个家也非常重视。家里虽然不富裕,但一家人和和美美,父母身体健健康康,这是他这个在外工作的孩子最大的心愿。
当乘坐的高客驶出商洛收费站时,笑容又一次映在他的脸上,他似乎已听到热闹的鞭炮声,也似乎已闻到爸爸炸的麻花香,已吃到妈妈蒸的热包子,也似乎看到了自己和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并肩走在北新街上的身影。他对自己说,过年真好,回家过年更好!
回家的散文2:常回家看看
文/徐志远
这一学期,我每个月都有回家。一两天、三五天,无论能在家待上几天,我都会选择回家。来回十多个小时的夜车无所谓,来回一百多块的车费也无所谓,在家里待不上几天还无所谓,我就是要回家。有同学认为这样很不值得,但我甘愿如此。
最开始回去,是因为爷爷生病。老爷子今年七十六了,在我二十余年的记忆里,他没有因为身体原因生过病,可这次却是脑出血。
我是在他出重症监护室那天回去的。刚出来的时候,我见到了老爷子昏迷之中的那张脸,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也清楚地记得,自己抱他上病床时的情形,护士笑我没力气,一个瘦老头都抱不动。可是她不会知道,当时我手心里全是汗,身体也已经不自觉地颤抖了……
老爷子白天光睡觉了,喂饭的时候就睡过去好几次。到了晚上我们都累了,这下他可精神了,由于头上还正在长新肉儿,又疼又痒,折磨的他很绝望,有一阵儿他老是重复:没用啊,好不了哇!听了这些,真的是心如刀绞。
第二天我得上班,所以当天半夜就走了,临走时老爷子依旧在忍受病痛的折磨。
后来几次回家,也都是为了看看,看看爷爷奶奶,看看爸爸妈妈,还有可怜的姥爷。
最近一次回去是在姥爷生日的时候,端午放三天假,我又请了两天———食道癌晚期,能回去的都回去了。在给姥爷敬完酒后,回到酒桌我就哭了,不能自己。倒不是因为生命所剩不多,八十二了,还奢求什么?我就是觉得,都在上班,没人有时间总陪在老人身边,无论在哪个儿女那里,他总是孤独的一个人,这太悲凉了!
都年纪大了。
去年寒假,我第一次注意到奶奶有了老态。虽然她也是七十来岁的人了,但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过。那次突然意识到,心里也是不太好受,印象很深,我说出“你看着老了吧?”这句话之后,奶奶手挽发丝,腼腆一笑,随后说道:“那还能总年轻?”很可爱的感觉。
不光是老人们,就连我的父母,也已经年近五旬了。
记得之前有一次在梦中,我跟朋友去玩儿,路上碰见一老头儿,头发花白,满脸倦容,当时我就下了车,哭喊道:“那是我爸!”
还有一个半月左右就是我妈五十岁生日了。在平日的言谈中,我依稀发现她竟然时而会犯一些糊涂……
有人在网上算过一笔账,余生中还能陪伴父母多久?说实话,我感觉自上学以来,我们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更别说自己独立后会怎么样。
常回家看看吧,哪怕一分一秒的陪伴,也是幸福的。
回家的散文3:端午,回家吗?
文/刘琳琳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因为五一回家了,而且这次端午假期有四天,所以我和几个舍友打算结伴同行出去玩一圈。前两天给妈妈打电话:“妈妈,端午我要不要回家呀?”妈妈说:“你还打算回家呀?!我感觉你刚走呀!”我心里还在想这是不大想让我回去呗,就说:“妈妈,那我端午和舍友她们出去玩了。”妈妈问去哪,我说打算去山西大同,然后我就感觉她把电话给了我爸爸,爸爸说:“你回家吧,别跑那么远,多不安全,端午回家,给你包粽子了!”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好想回家。
以前一直觉得爸爸其实很严肃的,无论在哪方面都管教得我很严格,他很少对我说柔软的话,小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他。可是,当我来到离家好远坐火车也要6个小时的城市上大学时,他比妈妈还要唠叨我。
跟以前相比,他现在会用温柔的方式越来越表现出对我的关心,现在我能理解那份情感了: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他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他岁月长留。
其实你还能有多少的时间陪陪你的爸爸妈妈呢?不如就是现在这个节日———端午节。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一起聊天……
端午节,我回家,你呢?
回家的散文4:清香淡好
文/草莲
105岁的杨绛“回家”了,“我们仨”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
网上,是铺天盖地的纪念文字,与忠实老师走时一样。此时,诉诸文字,文字是一种抵达,抵达心灵和远方;唯有文字是不老的,心香一缕的文字清香淡远,恬淡静好。
有人说她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说她们的爱情是最美的爱情。
但我觉得,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三人又相聚了。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
她走了,却留下让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珍贵的东西:和顺,清香,淡好。
深夜,我再一次读到她写给他们仨也写给这个世界的文字:“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事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这是多么的淡定从容,安静通达。虽平淡,却是真言,更是至理。
透过夜幕的黑,这时,我仿佛看到我的奶奶和远去的乡村。
那时的乡村给人的感觉是和顺的,和和睦睦,和和气气,相互帮衬,不分彼此,家家的门是敞开的,每个人的心门都是不上锁的。奶奶也总是那般安详和顺,记忆中总有和煦的阳光洒遍了奶奶的全身,其实我长大后却知道了奶奶的人生其实历经了几多风雪雨霜的。
奶奶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终年坐在一张平安椅上,背靠我家的老屋,面前是一塘清荷。静静的夏日,满塘生命的绿荷令人浮想联翩,阵阵的清香钻得我们鼻孔痒痒的。看一个个露珠在荷叶上晃荡,倏忽,叮咚几声,和我们几个光屁股的小孩一下一个,一下一个,跃入水中,身边有一群鱼儿在游荡,只留下一茎茎高高出水的荷叶如伞如盖……
在一个天高云淡的初秋下午,奶奶走了,走时,她是那般安详宁静,如熟睡一样,无一丝痛楚。奶奶一生豁达乐观,心态安然,生时安生,死时安死。
多年以后,我再回故乡,乡村变得陌生,那一口幽静的荷塘早已干涸,奶奶留给我们的那一份淡好也远去如梦了。
此时,我是那么刻骨地感觉到了自己的迷茫和空空荡荡。多年的追求,我终于知道自己生命中最需要的是什么了。
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她说,“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experinceandnewfeelingineveryday。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她说,“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她说,“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年龄越大,经历的越多,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正如奶奶所说,吃过苦,方知甜;只有真正喝过中药的人,才能感觉到中药的芬芳。
我见过一位86岁的老作家,他在酒桌上动情地回忆着他的初恋和生命中的女人。在每一个沾满露珠的清晨,他总是颤巍巍地走在楼下的花圃里,嗅一朵花,喊一个女人的名字……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老作家禁不住抽噎起来。顿时,一片安静,一片肃然。
很长时间,我的眼前总是浮现这个场景。我也有过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如莲如风,相伴相扶。有了她,就有了我们每天的人生签名:感恩生活,记住美好;清风早晨,仍旧存在。想到此,我或许能懂:花儿的清香和生命中的美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似陈年老酒那般淳厚,令我们心旌摇曳,泪光点点。
最初的美好,最纯真的情感,最本质的东西,最深刻的道理,当我们淡然面对时,总是植根于我们内心深处,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走在人生边上,面对逆境与低谷时,我常常想起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所以,当我们处于炎热的心境时,最需要的是安静淡定。心静似水,才会淡好;心境如莲,方能清香。
是的,当喧嚣已过,当繁华落幕,人世天地间唯有和顺自然,淡好最美,清香久远。
回家的散文5:童年的石磨
文/王瑞虎
周末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告诉我前几天有人来收购院子里的石磨,她没卖。
我来到院子,看着圆圆的石磨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褪去曾经的繁华静静地矗在院子的一角。我轻轻抚摸着磨盘上的青苔,思绪又飘回到苦难而又欢乐的童年……
小时候,家家户户日子过得都很艰难,人们辛辛苦苦忙碌一年,眼巴巴等到年底分一点粮食,还要四处求人找石磨排队磨面。那时候,白天还要去生产队出工,人们都是晚上推磨,有时候排队排到后面了,能一直磨到天亮。
那时候,总是父亲推磨,母亲罗面,我和哥哥也一人找一根磨杠,帮父亲推。父亲文化不高,但是特别爱看连环画。在昏黄的油灯下,父亲总是一边推磨,一边给我们讲他看来的故事,有《嫦娥奔月》、《两个小八路》、《愚公移山》、《小英雄雨来》等,每次都讲,从不重样。我们一边扶着磨杠推,一边昂着头,津津有味地听。母亲也一边罗面,一边微笑着,偶尔插上一两句。那时的日子虽然贫穷,一家人却其乐融融。
多少次,我们总是听着父亲的故事趴在磨房的石板上睡着。夜深了,父母亲把麦子磨完,母亲守着熟睡的我们,父亲把家什一趟一趟地往家里拿。等全部拿完后,父亲再和母亲一人抱一个把熟睡的我们抱回家。
后来,父亲和母亲省吃俭用请石匠打了一盘石磨。石磨在院子的竹林边落成的那天,父亲点了一挂鞭炮,还破例抿了两口小酒。
自此,我们家结束了到别处排队推磨的历史,相反,四邻八乡的乡亲们有许多开始到我家排队磨面了。他们来了也不空手,总会给我们兄弟捎来点好吃的,有时是一把花生,有时是两个苹果,或者是两枚糖果……我们躲在被窝里吃得唇齿生香。那些没有捎东西来的乡亲,觉得不好意思,总会帮父亲推磨,我们也从帮父亲推磨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后来有了水磨、电磨,石磨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以至于现在想要面条面粉等生活用品,随便走进一家超市就能买到。好多次,有人要来买我们家的石磨,母亲都没有答应,母亲说:“留下石磨,是留下了一种念想,卖了,念想也就断了……”
时过境迁,那个年代早已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享受着现代生活方便与快捷的同时,又怎能忘记承载着苦难而又欢乐童年的石磨呢!
回家的散文6:野草
文/刘文永
下班回家在广场公园边上候车,忽然闻到扑鼻的野草香味。于是我回头一瞥公园的草坪,只见草坪上的草高低不平,错落有致。不远处有几个园林工人在草坪上小憩,旁边的小车里装满新鲜的野草。哦!就是这刚刚打下的野草泛出的芬芳草香。草香,久违了。这来自田间地头漫山遍野的草香居然回到了我们居住的城镇,每每与我们擦肩而过,默默的生长,泛出绿意,弥漫芳香。可是,我们每每经过她的身旁,却很少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此时,我真还有点自责在其中!
打小在村子里野草伴我长大,对野草熟悉熟知。生长在田地里的野草,是庄稼的大敌,影响庄稼的生长,所以必须把田地里的野草要除掉。春播夏锄秋收冬藏是我们庄稼人不变的劳动四步曲,到了夏季,我曾拿起锄头在骄阳炎炎下锄草,我曾感受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人生历练。田间里的野草靠锄头是除不完的,到了秋天,庄稼地里的野草伴随着庄稼长得分外的高,我们到庄稼地里拔草,经晾晒储藏起来,作为冬天喂羊的饲草。拔下的野草泛出悠悠的芳香,弥漫在田间,弥漫在乡间小道,弥漫在我们的心底,倾入我们的心田。
在夏季里蓬勃生长的野草,同样在秋天里绽放异彩。漫山遍野的野草,点缀着荒山野岭,沟沟岔岔,装点着乡村田野,装点着庄户人的心。这时的野草不仅仅弥漫着芳香,而且把秋天涂抹的色彩斑斓,五颜六色。有的淡绿,有的深绿,有的暗绿,有的微红,有的深红,有的浅红,有的金黄,有的橙黄,有的黄里透红。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汇成一幅绚丽多姿的秋景画图。
公交的汽笛打断了我的遐思,我乘坐在车厢里回想着公园里的野草,我依然被这草香诱惑着,不时地回头张望。仔细想来,这公园里的野草真是活得艰难,它离开了广袤的原野,失去了漫山遍野的自由,吸吮着汽车的尾气,忍受着混浊的烟尘,有时还得忍受一些人的脚印,甚至被践踏的遍体鳞伤、体无完肤了。想到这里,我对这把家搬在城市里生长在公园里的小草肃然起敬,感到由衷地敬佩。这本是生长在荒山野岭的小草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这城市里安家落户,用自己的绿意和美装点城市,净化城市的空气,奉献了自己。
回家的散文7:照顾小猫
文/俞玥好
下午放学回家,一进小区大门,院子墙边不知道从哪来了几只小花猫。猫妈妈不在,小猫们“喵喵”地叫个不停,看到它们又饿又害怕又可怜的样子,我心疼死了。于是我决定约小伙伴们一起帮猫咪们搭一个窝,帮母猫照顾小猫们。
我找来一个大箱子,许红找了一块不要的地毯,果果从家里拿来一个不要的枕头,我们搭来搭去,终于搭了一个舒适漂亮的窝。我们拿来两袋牛奶,一盒面包,两个小饭盒和六块毛巾。我负责喂它们食物,许红帮它们洗澡,果果哄它们睡觉。
我洗了洗饭盒,在粉色的饭盒上写上“食物”,在黄色的饭盒上写上饮用水,我在两个饭盒里分别放上面包和牛奶,把饭盒放在箱子里。看,小猫吃东西的样子真可爱!许红用温热水帮它们洗了个舒舒服服的澡,到了晚上,我们给小猫们盖上毛巾,唱摇篮曲哄它们睡觉:“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
母猫回来了,它看到我们围着小猫,以为我们要伤害小猫,但看到食物、牛奶,小猫盖着毛巾睡着了,才知道我们在帮助它照顾小猫,母猫“喵喵”地叫了两声,好像在说:“谢谢你们,照顾我的孩子。”
回家的散文8:拾来的岁月
文/荷花淀
国庆回家时,父亲说奶奶又去地里拾玉米了。我说,现在吃的东西都这么多了,还拾那些干什么。父亲说,奶奶特乐意去,就让她去吧。特乐意去,对呀,小时候我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吗……
麦子熟了,我便和奶奶背上筐出发了。一望无际的麦茬地里零星地躺着金灿灿的麦穗。我和奶奶放下筐,走过去,弯腰、伸手、拾起……当麦穗有一把时,便用麦秸秆把一把麦穗轻轻一捆,那些麦穗头扎在一起,就冲着我们开心地笑!这样一捆一捆,不一会儿功夫就一筐头了。看着这金灿灿的麦穗,我和奶奶也开心地笑了。
到了秋天,我们拾玉米、拾棉花、拾花生……可以说,无所不拾。最喜欢的还是拾花生。那隐藏在地里的一个个花生,被刨出来,便是一个个惊喜。
拾花生是需要工具和功夫的。工具是特制的一种叫铙子的东西。像小号的猪八戒的铁耙,有五六个小小的齿,当然也可以用铲子代替,但是那工作效率就低多了。用铙子顺着种花生的畦眼一刨一刨,不知什么时候,便会看见白白胖胖的花生出现在你的眼前,赶紧用手拾起来放入篮子里;又接着刨,于是惊喜便接二连三地来了。最喜欢的还是遇到一棵被挖偏了的花生,田主人由于疏忽,只是把一小部分花生挖了出去,剩下一大部分花生留在了土里,于是我们便大丰收了。一铙子下去刨出一堆,再一铙子下去又是一窝,边用手捧起来倒入篮子中,边与同伴分享着大大的惊喜。当然,要拾到许多花生是需要功夫的。你必须耐得住寂寞,有时连刨十几下甚至几十下都没有惊喜出现,这时怎么办,不要灰心,继续往前刨,过不了一会儿,惊喜就又来了。我们管这样的情形叫“风水轮流转”,风水总会有转回来的时候。静静地刨,静静地等,静静地运气就来了。现在想想,拾花生中似乎也蕴含着某些人生的哲理。
回忆着这些“拾”来的岁月,嘴角露出了笑意,心里觉得充实了许多。“拾”来的岁月,拾起来的不仅仅有麦穗、花生……还有许许多多难以言传的人生惊喜和遐想。
回家的散文9:回家
文/谢文娟
又是一个轮班休息日。好久没回老家,巧逢母亲生日,我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在车上,闲着无聊,我翻看钟爱的《读者》来打发旅途的寂寞。读着史铁生的《家》,心里着实有一种说不清的落寞和淡淡的愁绪,空落落的。
车里很安静,只是播放着柔和的萨克斯独奏曲《回家》,让人的心软软的,像要滴水……
忽然想起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在一个小城市里,一个人人都熟悉的富翁醉倒在街头,警察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要送他回家,富翁却说,那只是他的住所……是啊!什么是回家,什么才是家呢?
车窗外迅速从视线中消逝的一幢幢房子,应该是家吧?那里面一定上演着各不相同的有关家的故事。记得小时候,我偶尔被惊吓,邻居家的大娘就会拿着我的小棉袄拍几下,然后叫着我的乳名,轻轻地喊上一声:回家吧!现在想起来,那感觉就像妈妈缝的小花棉袄,柔软而温暖。
不知不觉,车已到终点,看着久别而熟悉的家乡,我好像找到了心灵的停泊地。
回家的散文10:谁让儿子蒙了
文/张学兵
下班回家,在胡同口碰到同事老杨的儿子杨扬。因为期末考试没考好的儿子说这次考试题特难,杨扬也没考好,我有些不信,便下车喊过孩子问他都考了多少分。杨扬犹豫了一下,慢吞吞地把语数英三科的成绩告诉了我。
我一听,心花怒放。常听人家说杨扬学习不错,可是语数英三科考的分数都还不如儿子呢,我开始后悔那天对儿子的态度太不近人情了。
第二天中午,大家在办公室里聊天,我故意扯起了学生期末考试的话题。我津津乐道地说这次考试题目特别难,许多孩子都没考好。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老杨竟头一个表示异议,说问儿子了,比以往的题目还容易呢。
我撇了一下嘴,冷笑着问老杨知道儿子考多少分了吗。老杨说知道了,接着十分自豪地向大家汇报了儿子语数英三科考的分数,每说一个分数都像用刀子剜了一下我的心。
我抹了下额头的细汗,别有用心地提示道:“杨哥,您刚才说的那些分数肯定吗?不是让儿子给蒙了吧?”
“你才让儿子给蒙了呢!”老杨幸灾乐祸地说:“你儿子考分少,怕到家挨骂受罚,就买通了我们杨扬,我们杨扬才故意把成绩说低的!今天要不是你一个劲儿地招引,我还真懒得跟你把实话说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