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散文

请欣赏留言散文(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留言散文1:给父母的温暖留言

文/刘卫

像大多数家庭一样,每天子女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两位老人留守。除买菜和做一些基本的健身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老两口有时看看电视看看报,有时摆弄一下花草,再就是聊聊天,打发时光。

即使深居简出,可老人在家里不出门也会上当,真是“躺着也中枪”。我们上班很忙,有时公司还派我出差,心里却放不下,抽空打电话回来“查岗”。没曾想,父母阴错阳差地被人骗了好几回。

那次,我到广东出差,忙得晕头转向。五天的行程结束后,父亲欲言又止。最后,母亲吞吞吐吐地讲了实情。

在我走后的第二天,他们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对方声称是国家安全局的,说有人在外地复制了他的借记卡转移毒资。父亲接电话时手直哆嗦,问该怎么办?要不要去当地报案?对方把电话转给了“吴警官”。接着,“吴警官”称不用,已帮着立了案。还说电话会被录音。叫父亲把借记卡上所有的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号上去,立即去办。“吴警官”会打电话指示父亲一步步地操作。老两口一下子慌了神。为早点撇清与“毒资”的关系,他们赶紧去银行。

因为神色紧张,又不会操作,引起了大堂经理的注意。问清来龙去脉,大堂经理说,这完全是个骗局!不要理他。事后,父亲心有余悸,好悬啊!卡上三万多元呢,险些打了水漂。我听后很生气,问他们为什不及时给我打电话?这种老骗局是小儿科。可您二老还蒙在鼓里。母亲红着脸喃喃自语,情况太紧急了,又怕你忙。所以他们自己“处理”了。

随后,父母还上过几次小当。一次是被人忽悠,自称天然气公司的人,花四百元买了个“减压阀”。还有一次叫人进门收旧货,正好电视里没信号。那人又叫来个“内行”,摆弄了几下,要收二百元的“修理费”。这些吃了亏的事,老两口在心里压了很长时间,不敢声张。

我和妻子分析,为什么老人在家也吃亏上当呢?一是他们信息量少,长期不接触外界,孤陋寡闻,以至于没有火眼金睛,识破骗局;二是心善,胆子小,怕惹是生非,花钱消灾;三是怕耽误年轻人的工作,自作主张,不吸取教训。

为此,妻子跟我协商,拟定了几条老人在家的注意事项写下来贴在醒目处:不是熟人或亲戚,不要轻易开门;在屋里与来人大声对话,从猫眼里判断其身份;莫名电话不要接,更不能顺其思路交谈下去;最重要的一点是,碰到拿不准的事,可说儿子就在附近上班,打电话叫他回来。以后在家处理问题,把这些须知多看几遍。

自从给父母留言后,二老头脑清醒多了,遇事不再六神无主。这期间,我接到几次他们的“报警电话”,及时做了处理。有了子女隐形的“保护神”,二老生活安稳,我们也更放心了。

留言散文2:祖母的留言牌

文/牧徐徐

抗战结束和叔叔失踪的消息是同时到达祖母的耳朵里的,但祖母不相信她的小儿子小宝是战死或者走失掉的,她坚信,叔叔一定会回来的。

为此,每天到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刻,祖母都要在饭桌上多放上一碗米饭,冬天吃到中途时,还要将那碗饭拿到灶上回温一次,好不让它太凉了。

那时我还很小,觉得祖母每天这样做太烦,于是一天便问祖母:“奶奶,这一碗饭是给谁吃的呢?”

“你小叔呀!”祖母温柔地摸摸我的头,语气坚定,仿佛她的小儿子正在田地里干活,马上就回来似的。

“可是,小叔已经不回来很久了呀,他是吃不到这碗饭的。”我不识趣地追问道。

“会吃到的,你想呀,如果有一天你小叔子在我们吃饭的时候,突然回来了。到时,他若是看到桌子上没有他的饭,或是给他的只是一碗冷饭,他该多伤心呀——他会觉得我们一家人已经把他给忘记了!”祖母如是说。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继续埋头吃自己的饭。

日子一天天,一年年地过去了,祖母也随同日子一起,早晚都盼着某一时刻小叔能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可是,没有。

时间很快走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所在的农村实行城镇化改造,要求居民集体搬迁到几百里外的一个新居点去住,把原先的地方让出来建开发区,当其他村民都陆续搬走时,祖母却死活不同意搬,她担心小叔回来时找不到老家。

最后,在搬迁办同志的反复劝说下,并同意她所提出的条件后,祖母终于同意搬了。祖母开出的条件是,在我们家老宅的地基上竖起一块高高的牌子,上面写着:“小宝,我们搬家了,回来时请拨打新家的电话×××,妈妈留。”

1998年10月的一天,一个从台湾基隆来的,满身都是沧桑的游子出现在我们新家的门口。他穿的衣服和鞋子都很“复古”、“怀旧”,甚至到了有些落伍的程度。他说自己的小名叫小宝,是祖母60多年前生下的,已有40年没见到过亲娘的一个孩子。

小叔说,当他找到老家,看到了那块高高竖起的牌子时,便知道祖母还在挂念着他这个不孝之子。

小叔还说,他在台湾很好,经营着一个不错的生意,经济上很富裕,但为了不让祖母见面时认不出他,他特意穿上这套他参军时,祖母亲手给他做的一身衣和鞋……

可遗憾的是,祖母已经看不到小叔子的这身装扮了。因为她已在10年前去世了。而小叔子所不知道的是,祖母在临终前,曾反复交代我,一定要记得定期去老宅那看看,别让风把那块召唤小叔子回家的牌子给吹倒了,也别让风雪腐蚀了牌子上的字和电话号码……因为那是指引回家的路。

留言散文3:护士站留言

文/李步舒

家人有恙,漏夜值守,对住院部周遭便多了审视。也不知何方高人,竟将护士工作平台称之为“护士站”,既人性、妥帖又耐人寻味。使人想起南丁格尔、林巧稚,想起了生活的站台,人生的站点……

宁德新医院楼群的感觉实在好。面朝东湖,背倚环山,银灰的色调予人以庄重、高贵、典雅。如果不是楼顶那排着红的标署,更像一所科研机构。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半径一个半小时内的中心城市,终于有了幽雅舒心的医处,实在是宁德人之幸。

医院若论条件当首推医家高明。医家高明该有两重意思:一者医术好,人当若鹜趋之;一者医心正,病者可如沐春风。宁德医院近几年的作为大有此等气势,假以时日,定能成就文明美好的医务环境。陪护期间,常听得外省人口音或闽东各地方言,这份信心也便更加坚定。当然,人对事物的印象,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成分。比如,病愈者的愉快回忆,与护士、医生的真情告别,乃至院方的科学推介等等。其实予人信心即为招牌,对病者而言便是生的希望,两者相谐并举,医心为上,病也去了大半,可谓医之高境。老话说,医者仁也,医者如以济世为己任,声名渐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几十年医疗的体制性沉疴,多少让医者蒙上了尘垢。医的神圣与崇高,被医闹,被不负责任地误导,似乎皆系医者之错。其实,医者定以功术务精为要,病者哭哭啼啼来,高高兴兴离开,这是他们最大的快慰。而每台成功的手术就是他们践行“救死扶伤”誓约的明证。

近几年,“红包”的话题日渐沉寂,当然与严格治理有关,不过,扪心自考,也有以患者群体为主的社会性缺失。是谁高举金钱万能,因利己而伪设所谓“潜规则”?有些问题实在让人参不透,设若病人仰躺术台上,一手捂住创口,一手高举红包祈求刀下留情,这场景的真实性多么滑稽。多年前,有一幅漫画就是这样勾勒的。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病愈后对医者表示谢忱,乃人之常情,而这份真诚已然超出职业道德的范畴,上升为自然属性的美意了。遗憾的是,思维的贯性使然,如今人们并不想去甄别厘清,甚而推波助澜,不分青红皂白谴之为“索”或“收受”。如此,对于医者也实在有失公允。试想啊,术前有哪个医者不去研判成功的可能,将生死瞬间的毫发抛之脑后,而把明晃晃、冷嗖嗖的手术刀,贴在创口上等“红包”呢?给了,创口就小,麻醉精准。反之,则大卸八块,鱼为刀俎?道德良心告诉医者,珍爱生命是天职,杞人之忧纯属无知与误导。家人住院期间,曾有邻床病友征询此事,被好言劝阻了。我觉得,做好事的法子有千百种,维护医者清誉,安慰病者彷徨善矣!

因家人的职业选择,过去我曾在医院职工宿舍楼生活多年。听惯了夜半救护车鸣笛声,看惯了白衣天使的忙碌奔走,也常常被失去亲人的哀嚎惊醒。时间长了,面对这些惊扰也就淡定下来,不过,淡定并非对生命的漠视。医院终究是医院,医者不是神仙,毕竟也有回天乏术之时,只要尽天道,尽人道,皆可理直气壮。倒是伸手向死去灵魂榨取利益的“医闹”,实违“阴德”,终将损人不利己的。

生老病死人之四序,这是上天定下的规矩,任谁都无法跨越和摆脱。民间常把寿终正寝、无疾而终视为福,并以此劝人积德、惜福。事实上古往今来能达此境者可谓寥寥,也正因此,便成了做人的终极之修而心向往。有趣的是,也有人把这种“善终”与讳医忌疾混同,视医院为不吉、不祥退避三舍。有个老友,多年后道出当年不去我家做客的玄妙,我才恍然大悟。其实,去医院,看医生都是健康的需要,是人体这部精密装置进入保修期后,必需例行的程序。而护士站的功能和职责,就是把你引上铺满阳光的人生大道。当然,如果有这么一天,医生可以不坐诊,医院门可罗雀,则是人们最大的愿望了。

既然设置这个“站”,就请按照旅行的计划,停靠下车,加油加水,改签续程。站里天使们也会秉承良训尽心履职。为你,为了家人,也为这个必须负责任的社会,人们没有理由拒绝护士站给予的这份真诚!人原本就是这个世界的过客,不管是想走还是想留下,最后都将离去。既然知道这个结局,何不快乐地面对必经的人生站点。如此,虽无事业传千古,却得安闲过一生。

留言散文4:留言册上的流年

文/冯海鹏

收拾旧物的时候,从书架上发现了那本毕业留言册。留言册的纸张已发黄,塑料的封面中间有个窗口,镶嵌着我那时的照片,留着分头,羞涩而阳光,稚嫩而自信。看着照片上年轻的我,忽生感慨,岁月流转,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已过,曾经的翩翩少年如今年已不惑。

翻看留言册,同窗好友和老师手写的字体温柔地呈现在眼前。我的老师是剪纸艺术家,那时教我们剪纸,朴素亲切,穿着老布鞋,温和而儒雅,他给我的留言是:爱好伴随一生。是的,我虽无多大成就,但剪纸从未停止,逢年过节,举办活动,便舞弄剪刀,闲暇无事,便剪纸消遣,沉浸其中,于是,就收获了一段段惬意而美好的时光。

留言册中有几页相连,是我们“四大金刚”中其他三位的留言。一贯龙飞凤舞的字体,一贯没有正形的闹腾,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那时流行长发,我们四人便留了长发,晚上用水做造型,睡觉都不敢翻腾,一段时间下来,便成了统一的发型。

老师把我们四个叫去,做思想工作,要我们剪头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毫无收获,我们依然我行我素,老师也摇头叹息,从此不再过问。留言册上的照片便是那段岁月、那些故事的见证。现在看来,那发型土不可言,可在那时候的心里,却是无上骄傲,骄傲着那段岁月,也骄傲着年轻的心。

在毕业留言册的末尾一个角落里,一个女孩娟秀的字体,写着她心中的秘密。是啊,我们相互爱慕,却从未开口,让一份纯真的情感在心里的某个角落扎根,一直到现在。再见面,无须言语,彼此都懂。这成了彼此人生的秘密,但没有遗憾,只有美好。

发黄的毕业留言册,承载着人生的一段光阴,温柔,美好。守护着一段情,一个故事,还有心中的一段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