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 篇1
拿起这本书,一本书名为我的人生笔记的`散文集,我便即将开始了解作家毕淑敏的内心世界了。
本以为一个作家,就是整天坐在家里,奋笔疾书,一天到晚与文字打交道的人,但毕淑敏与我想象中的作家完全相反。她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验,她年轻时曾在藏北高原当了十一年的兵,把青春留在冰川雪岭之间,她曾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跋涉在藏北无人区,她曾在寒冰之上,铺张雨布席地而眠,她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但她同样有家庭、儿子、友爱,小时候也害怕见老师。脱下作家的美丽光环,她与万千女性一样是一个母亲,一个孝顺的女儿,贤良的妻子。在下午去开家长会中,毕淑敏将母亲去开家长会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在去开家长会的路上,心中感到紧张,虽然老师有夸过儿子,但更多是说她的不足之处,毕淑敏写道:那种时刻,真令人尴尬和难堪。我的自尊心强烈地蜷缩起来,我的头在老师和其它家长的注视中沉重地垂下
虽然老师不再述说她儿子芦淼的失误,但她却会不停追问,生怕漏掉一点。这是天下母亲菜有的复杂心情,明明害怕听到,却又想听到,也希望孩子像一只光滑的苹果。她有一颗平凡的心。
毕淑敏的文字之间流露着一种真情,不管是她写当军医,还是关于婚姻和家庭的独白,每一章节,每一篇,读完之后都能感应到她所想表达的,文中从没有直接表达情感的陈述,好像拧一个魔方,跟着思路走,最后拼出一个完整的面。毕淑敏的文章没有张晓风那么优美,饱含细腻的情,更多的是简洁和清晰。
一篇好的文章,是优秀作家心灵性格的一面镜子,字里行间映衬出真实的自己,是他们用心最纯洁的琼浆谱写的。毕淑敏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心,也许是因为这两点,铸造出她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及崇高的人生观。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 篇2
一打开《毕淑敏散文集》我就被她那真实、健康、积极向上的话语吸引了。她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每篇散文都切合生活实际,并总能捕捉到一些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不到的事情,读的时候,就好似一幅幅生活美景浮现在你的眼前,使你不得不被她那耐人寻味的散文散发出的魅力而抓住眼球,静心欣赏她的文章。
我最喜欢她的一篇文章——《“我羡慕你”》。“我羡慕你”这句话是出自文章中一位老年妇女的口中。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带儿子去公园玩,碰到了一位老年妇女,这位老太太说她羡慕作者和她儿子的年龄,使作者看到了自己所拥有的财富。
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不过我们的幸福常常被别人羡慕着,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可是,原来幼小无知的我却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每次周末,当我在被堆积如山的作业压着埋头苦“写”时,妈妈总是悠闲地躺在沙发上,边看着有趣的电视,边喝着香味四溢的绿茶,还时不时地发出几声欢快的笑声,我看着妈妈轻松、无忧无虑的安详样子,真是羡慕不已,不禁说道;“我羡慕你!”妈妈一脸茫然地望着我,十分诧异:“你羡慕我什么?我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妇女。”“你不用写作业,而且可以看电视,可以干自己爱做的事情。”我皱着眉头说。“我还羡慕你呢,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课,可以与同学一起学习、玩耍,可以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我已经到了中年,只能享受一下电视带给我的快乐!”妈妈叹着气说。我高兴起来,原来现在我忙碌的生活也是被别人所羡慕的,我应该好好享受现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无论是怎样的,都要珍惜,因为别人也在羡慕着我的生活。
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散文都令人得以深思,心灵得以进化,使人能把自己联系于文中,树立正确的观念,这就是毕淑敏散文的独特魅力。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 篇3
最近看了一本叫《毕淑敏散文集》。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都与事实相连接,对我有很大的启迪。虽然每一篇故事的字数不多,也不是很长,但都对我们进行了很好的教育,让人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有的故事教育我们怎样懂得感恩,有的端正我们认识错误的态度,有的就告诉我们怎样做人其中有几篇我记得很清楚,印象特别深:青虫之爱讲的是有一个妈妈,她从型特别怕虫子,对虫子高度敏感,但有一次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小孩从妈妈的头发上拿下一个毛毛虫,放在手上玩。她第一反应就是像以前一样要昏倒,但因手里抱着孩子,为了不让孩子摔倒和受惊吓,她硬撑着没有倒下,这是她第一次这么近观赏虫子,也是第一次把虫子捏在手上。这是爱的力量在支撑着她,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伟大的。
还有一个故事提醒幸福,让我明白幸福不一定就是得到一大笔钱或是得到什么贵重的礼物,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于幸福。幸福会借着它们的衣服,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帷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很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会像幸福这边倾斜,因为它是有生命的黄金。
一篇篇小故事串成一张知识的网,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人生在世就要活得愉快、幸福。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而闹得家庭不和睦或工作不愉快。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堂堂。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 篇4
“仰望星空,俯视地下,我发现那种‘地上死去一个人,天上就丢星’的说法,是多么自作多情。天空的星远比地上的人要多,就是全地球上的人都死了,星空依然光芒万丈”初看这句话,会有些感伤。
然而每每当我翻开《星空下的灵魂》时,对于这句话也总会有新的见解。其实,我认为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让我们怜悯,而是借此来告诉大家珍重生命。天空中的繁星不会因一个人的离去而显得稀疏;地球也不会因一个人的离开而停止自转;人们也不会因一个人的逝去而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正所以,我们更应当珍惜生命,爱惜自我。
我们总是忧郁,闷闷不乐,也曾所以而颓废。然而应对周边的困难与挫折,毕淑敏女士却是用她那温润又不失力度的文字诠释着她对生命的独到见解,激发人们的正面能量。
“机遇和成功,其实没有什么可神秘的。因为,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颗种子,焦灼的盼望着阳光。至于它到底是一颗什么种子,在没有发芽之前,谁也不明白。你的职责就是坚持不懈的给它浇水,保护它不被鸟雀啄食,不因为干渴而失去生机,不会被人偷走,也不会在你饥肠辘辘的时刻,被你把它炒熟了充饥。”
没错,这颗种子叫成功。给自我定一个目标,然后等待着它成熟,也就是安之若素的坚守。坚守,一个复杂而又单调的词。若是没有人给予你承诺,你忍心看着岁月流逝而过?可是是一种苍凉中的无望守候,维系意志的只是心的一往无前。
也许某天,种子最终发芽,但你却觉得自我已为了“成功”付出太多东西了。若是如此,我只能说:付出与结果是不成正比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自我是欢乐幸福的,也就足够了……
《毕淑敏散文集》中,没有华丽的字眼,但时常能让人眼前一亮。就好比是一件打了补丁的衣服,不美,确实在。读毕淑敏女士的散文,总感觉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正面的能量。这或许就像角落中的糖果纸,你细心地将它们从各个尘埃、废墟中拾起,七拼八凑后,阳光下,它们也能闪耀的如星光般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