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游子吟》说课稿

欢迎阅读小学音乐《游子吟》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游子吟》说课稿 篇1

小学音乐《游子吟》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游子吟》说课稿(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音乐《游子吟》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这首诗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歌开头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慈母为游子在灯下缝衣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表现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最后两句运用寸草游子、阳光母亲这样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感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用行动感激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母爱;难点为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对六年级小学生来说理解此诗并不具有特别的难度,难在学生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学生凭借自身现有的生活体验,很难透彻诗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醇厚情怀。因此,学习本课,应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二是要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读,以读悟情,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操。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关于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议,对于本首古诗的教学,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资源整合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想象交流法、读写结合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3分钟)

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7分钟)

1、初读全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听课文录音范读,再读,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三)、细读品味,体会意境 (12分钟)

1、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

2、展开想象,适时朗读

①读着诗句,看着插图,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呢?

②母亲心里会想什么?她还会担心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远行,半夜醒来,蒙胧看到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在微弱的小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你密密缝制着衣服,你的心中会怎样想呢?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

4、指导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用上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加强有感情的朗读,从中受到熏陶,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延伸意境,升华情感(8分钟)

出示孟郊另一首 《游子诗》。

1、诵读交流: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诵读《游子诗》和《游子吟》)

设计意图:《游子诗》适时的拓读,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五)、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8分钟)

1、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用你资料袋中的诗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吧!(学生交流)

2、感受名句的影响,交流名句的运用(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作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

六)、总结延伸,丰富内涵(2分钟)

1、学唱这首诗,在母亲节献给妈妈。

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和歌曲,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与超文本进行对话,让网络提供的材料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

五、说板书设计

游子吟

描写 抒情

慈母 手中线 春晖 慈爱的心

游子 身上衣 寸草 感恩的心

六、说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写话。

二、以读代讲,层层推进 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诗歌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

三、延伸意境,升华情感,扩大课堂的容量。

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小学音乐《游子吟》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理念:

品味情感升华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师:知道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吗?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古往今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母亲,在作家肖复兴的眼中,母爱是那一颗颗玲珑剔透的荔枝,在史铁生的笔下,母爱是那一句简短而深沉的叮咛:“要好好儿活!”那么,在唐代诗人孟郊的心中,母爱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孟郊的《游子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同学们知道“游子”是什么意思呢?在本文是指谁?“吟”又是指什么?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如《暮江吟》、《石灰吟》等)

二、初读诗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初读全诗:这首诗广为流传,耳熟能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会读,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好吗?(抽生读)

2、课件出示诗歌,听课文范读录音。齐读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那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然后师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师介绍: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接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于是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

三、细读品味,体会意境

1、那么,在这首诗中,孟郊选取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并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把这一场景描绘出来。

(课件出示画面,放轻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读、看、写。)

2、学生交流自己所体会到的意境,并说说从哪句诗体会到的。朗读与想象相结合。预设:抓住“密密缝”,体会浓浓爱。

(1)作者进京赶考前的晚上,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儿子缝织衣服。你的感悟能力很强,请问你是从哪里得到这种感受的?插图是文字的再现,书上的插图再现了哪句诗?(“临行密密缝”)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使衣服结实耐穿,怕儿子迟迟不归。)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意恐迟迟归”)你很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确,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回来得越早,缝得越稀,儿子就回来得越迟。所以母亲“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

么?由此可想,母亲在“游子衣”里,除了缝进了密密的针线,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母亲的担忧、祝福、牵挂和所有的爱,都缝进游子衣里,一起读读前四行诗。

(2)可以说,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你说,这样的深恩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重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晖”字有什么特点?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作者仅仅是写小草与阳光的关系吗?(作者表面上是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是说“谁言游子心,报得慈母恩”!)

(2)作者把母爱比作春晖,把游子比作寸草,那么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怎样比喻?

四、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1、的确,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无私地奉献给了小草,“临行密密缝”仅是母爱的缩影。你知道儿子远行后,母亲又是怎样忍受思念的煎熬?现在我们走进孟郊另一首《游子诗》。

2、学习《游子诗》。屏示并齐读:

游子诗

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同学们,你们知道萱草是什么吗?在古代,不少游子远行前都会在母亲的房前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就像看到了游子,以慰藉母亲的思念之情。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母亲焦虑不安、望眼欲穿、满眼泪花地盼望儿归。)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意境,再读《游子诗》。你们说,母亲对儿子这种强烈的思念之情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同学们,当“临行密密缝”和“慈母依堂门”这两副画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母亲的心里;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因为,临行前,引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远行后,引读“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同学们,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等;或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等;或想报答母亲的强烈愿望等。鼓励学生自由、个性的表达与诵读。)

5、是的,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温暖的,细腻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作者不断地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大声的问所有的人:(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让我们轻声的问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1、刚才,你们都轻声地问了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能报答自己的母亲吗?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用你资料袋中的诗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两句话来表达吧!(学生交流)

2、孩子们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对母亲的深情。但仅仅用一两句话远远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此时,让我们把心中对母亲无尽的爱融化在这首诗里,送给自己心爱的妈妈吧。

六、总结延伸,丰富内涵

1、感受名句的影响:孩子们,在孟郊的诗行里,没有深切的呼唤,没有高声的赞美,然而一分浓浓的真情却从这简单的30个字里自然流露,轻轻触摸着我们的心灵。直到现在,这首诗里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还广为流传,并且还化为了一个成语:寸草春晖。

2、交流名句的运用:今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请同学们想想在哪些情况下也可用上这句话?(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引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人们在表达自己报答母亲,报答母校,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感情时,都会用上这一千古佳句。

也许在下一个母亲节,你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明年毕业,离开母校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为国争光的时候,你还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在伟大的母爱面前,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让我们将内心的感激与赞美之情都化作这甜美的字眼,这最深情的呼唤(生:母亲!妈妈!)

让我们向在座的母亲们,向全天下的母亲们一起深情地呼唤(生:母亲!妈妈!)

5、在《游子吟》音乐声结课:最后,让我们在低回、婉转的音乐声中,把所有的感动融进这首诗里,再次吟诵《游子吟》。

七、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诗献给妈妈。

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小学音乐《游子吟》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音乐《游子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游子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旋律优美、舒缓,歌词充满了浓浓的母爱。这首歌曲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旋律,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眷恋之情。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能够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x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能力,但在情感表达和音乐理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游子吟》,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律动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游子吟》,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深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游子吟》,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装饰音,以及歌曲的情感处理。

五、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法:教师通过范唱、范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音乐活动,如律动、演唱等,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方面,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地聆听歌曲、分析歌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演唱、表演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导学生回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赞美母亲的诗歌吗?”引出古诗《游子吟》。

新授环节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游子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播放歌曲《游子吟》,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纠正音准和节奏。

学习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装饰音,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

拓展环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歌曲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展示和评价。

总结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育学生要珍惜母爱,学会感恩,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八、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和表现歌曲《游子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方面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谢谢大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