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祖父的园子》教案

欢迎阅读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祖父的园子》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倭瓜”等词语。

2、自主探究文本,体会园子的特点,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了解作者“朴实无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以及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朴实无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家里有菜园的同学请举手,说说你在菜园里都做过了哪些事?(指名说)

2、有个作家叫萧红,在她小时候的眼中,祖父的园子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9课,一起去分享萧红的童年。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读词串,整体把握文本。

1、出示3组词串:

①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②倭瓜 黄瓜 韭菜 谷穗

③栽花 拔草 铲地 浇菜

找一找这3组词串有什么特点?指名说

2、当我们把课文里的词语分分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里的昆虫真多,有____;园子里还长着许多庄稼有_____;我和祖父还一起在园子里干农活______。(填词串)

3、根据这3组词串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家、农活?那哪个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

师小结:根据词串,我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①是写园子里有的昆虫及农作物;②是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的农活。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__的园子。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快乐、自由的'园子?让生快速的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画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注解。

3、找一找,圈一圈,“我”在园子里都做了一些什么?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4、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5、师小结:因为“我”在园子里(栽花 )、(拔草)、( )、(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我”觉得这是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6、哪件事写得最具体?(铲地)

7、当我把韭菜当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犯下大错时,祖父是怎样的态度?从中看出祖父是个怎样的人?

小结:祖交的爱与宽容创造了这个自由的园子。

四、研读自由之景

1、你还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感受到园子的自由?齐读第13自然段

认识排比句,拟人句感受园子的自由

①花开了就像花___(生接),鸟飞了就像___、

②黄瓜愿意爬上架,就__,愿意爬上房就__、

2、作者仅仅是在述说这些景物的自由吗?

3、只有自由的心灵才有自由的想像,作者想借这些景物抒发自己自由,这样的写法叫“借物喻人”。

五、阅读延伸

童年自由的时光总让作者萧红难忘,于是,她用笔写成了一部童年生活回忆录,这是就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2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祖父的园子》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祖父的园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

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⑴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⑵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⑶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⑷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⑴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⑵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A、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B、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D、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⑶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C、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E、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F、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

“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预习,能认读“倭瓜、蚂蚱”等生字词,读通课文。

2、走进文本,感受祖父的园子里的自由、快乐、爱,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反复”等表达方法。

3、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学会反思自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走进文本,感受祖父的园子里的自由、快乐、爱,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反复”等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qq农场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辨音

2、标注自然段序号,了解特殊段落。

幻灯片出示相应段落

3、整体感知

师:通过预习,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词语概括的说说。

指名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预习,是教师们的常规做法。授课教师有选择、有重点地从“读音”及“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等方面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考查,既更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又有机地融入了新知识的教学。]

二、探究文本,感悟特点

师:那么,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请你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一些句子,然后把这些词语写到句子的旁边,做批注。

生自主画句子。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相机教学:

(一)感受园子的美丽

(二)感受作者的自由和快乐

(三)感受祖父的爱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较多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地读书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生、师生的互动将学习引向深入。本环节问题设置简明扼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静心读书、用心默想,学习与实践阅读方法,教师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三、照应课前,拓展反思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课前聊到了qq农场,你觉得这两座园子相比,你更喜欢哪座园子?为什么?

2、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严格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个人的一种文化生活,是读那些有文化内涵的文字,是进入到这些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思考的行为。”本环节通过与课前谈话内容的照应,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对当下生活状况做一种朦胧的思考。]

四、布置作业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5

教材地位: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

1、老师知道现在我们班已经有很多同学深深地爱上了读书,爱得痴迷,爱得癫狂。能说说你读书的感受吗?(交流)

今天我们来共读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这个园子是谁的?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自读:(投影)

①读一读,联系课文或经验理解。

倭瓜、瞎闹、谎花、韭菜、谷穗、抛给

②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读音。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还想知道什么?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祖父的园子?

②园子是什么样的?

③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这样念念不忘?

三、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这个大园子。(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漫步园中,你看到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园子。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是充满生机,美丽、五彩缤纷的园子)

3、课文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到了这个大园子?(自读)这段这要讲了什么?

你感觉到什么?(板书自由)

作者怎么写园中景物自由的,默读,找出特别有趣的词语或句子。

交流。

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自由与快乐。其实很多大家的作品都是这样的,如朱自清的《春》语言那么质朴,读来却让人耳目一新,感觉春天是那么蓬勃,还有我给你们读过的美国科幻小说家布莱德伯里的《奶奶》:她是个女人,手里拿着扫帚,她像个瑞士摇铃,叮叮当当地把瓷杯摆放整齐,又像个真空吸尘器,一阵风走过每一间屋子,找出没弄好的地方,把它弄整齐,她只须手执小泥刀在花园里走上两趟,花儿就在她身后温暖的空气中燃起颤巍巍的红火。

四、品读,解“我”之自由

1、同学们,园中的花鸟是自由的`,蔬菜是自由的,昆虫是自由的,那为什么在作者眼中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呢?请默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和祖父在园子里都做了些什么?(一句话概括)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最能体现作者的自由?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和祖父在园子里都做了哪些事?(一句话概括)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踢飞的也许不仅仅是菜种,也许还有我的鞋子呢,这哪里是帮忙,简直是在帮倒忙,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我就是在“瞎闹”。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是呀,铲地本来是铲杂草,而我却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强调读音“当作”)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④(抢水瓢浇菜)

出示12自然段。我是怎么浇菜的?找找描写我动作的词“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看看课文的插图,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但作者的内心呢?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内心的痛快?这一大瓢水冲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你的心里呢?把你内心的自由畅快读出来。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还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

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大喊)师领读

⑤(第11节)

学生可能交流这小节。对,我在园子里完全是自由的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五、想像,悟祖父之爱

1、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我曾经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2、我在园中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你从笑中体会到什么?这笑中有什么?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是教育(板书:爱)祖父的笑和爱一起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课文中还有一处也是直接描写祖父的?

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补充资料)

(萧红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配乐朗读)

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叫借物抒情。同时作者不仅仅是在诉说着童年生活的自由也在表达着对祖父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我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六、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但老师读了《呼兰河传》却有不一样的感受,它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附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