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任拿一本阅读都让人赏心悦目。
《三国演义》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闲来随意翻看一两回都会感慨万分、回味无穷。
感叹历史现在和将来的各类人物都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想想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逼皇帝禅让帝位给自己,成就自己一番帝业,到最后,后辈子孙也受到当初的待遇,辛苦得的天下拱手相让于司马炎,成就晋国一通天下,可谓是因果报应,屡试不爽。不知曹操地下有知,做何感想?
刘备,编草鞋出身,无非占了一个汉皇朝的宗亲,找到几个好兄弟:关羽、张飞、马超、赵子龙、黄忠,一个好军师,一路带着老百姓逃命,一路哭,最后在四川落脚,成就一个蜀国。在三国里面蜀国最弱,但是评价却最好。可以说刘备是玩弄权术的顶尖高手,看看赵子龙万军之中救出刘禅,刘备一把把自己的孩子扔到万军之中,明知道肯定有人接,肯定死不了,但是,这一举动,却得到所有将士的拥护:自己服侍的君主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大将而不管自己孩子死活的人;另,在白帝城,战败后托孤,对诸葛亮说,刘禅可以扶则扶之,不可扶则废之,君可代之,害的诸葛亮从此没有二心的辅佐明知道不是皇帝那块料的刘禅,六出岐山,七擒七纵孟获,写下《后出师表》,到最后搞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羽重义,在和大哥失去联系时候,曹操接纳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一斗银,下马一斗金,送赤兔马给他,但是,留不住,一有刘备消息,关羽连闯五关,连曹操派人来通知放行的都赶不上,却赔上六员大将;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候,关羽放曹操一马,还却以前的人情,成为性情中人的楷模,历史留名的英雄。最后由于过于骄傲,中了陆逊的计,给吕蒙夺了荆州,最后兵败麦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这部经典名著,作者在开头就说明了在历史长卷中,多少风流人数,只是滚滚的长江水,最后都要退出历史舞台。而我们读过这些历史的现代人更应从历史中悟出要做到无悔人生的积极态度。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名著,作者是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故传》,《水浒全传》。代表作品有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本节主要讲得是: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事,是一部情节曲折的章回体小说,是结合真实历史民间传说编撰而成的。小说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时期魏、蜀、吴、三国为统一天下而兴起的战争,其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曹操乱世奸雄的形象,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长须飘飘的形象,张飞豪迈奔放草莽英雄的形象,现实与想象结合构造出一部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赏《三国演义》,翻阅此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页画,刘关张双手各端一碗酒,共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约,面前香炉直立立焚着三炷清香,面前香雾缭绕,桃花满园,此情此景无不令人感慨万千!如今桃园三结义己成为人们广为流传的佳话,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无不叫人感动。
品《三国》,会从中收获到不少为人处事的经验,它为我前方末知的道路燃起一盏明灯,周公瑾正值英年素有大志,功成名就,本应度过一段美好人生,就因妒忌诸葛亮比自己城府深,竟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怨言,设计陷害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结果怄气含鲜血而死,生前所得尽失。它用事实警戒我要以宽心来看待事物,接受事物这一事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成功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讶它现的惊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当我看完这本名著后,便不禁开始佩服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这部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书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里面描写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发生的事件,并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还介绍了心直口快的张飞,忠厚的关羽,求贤若渴的刘备,随机应变的曹操,但还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让我印象深刻。
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而且谦虚、认真、尽职、谨慎,但是再大的智慧当然也少不了一份沉着,诸葛亮除了十分有智慧,还有,在遇到困难前非常沉着冷静,一点也不慌张,也不手忙脚乱,所以,正是他这份沉着,曾经草船借箭,还三弃周瑜,并七擒孟获,甚至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当司马懿带来十五万人马向诸葛亮他们杀来时,诸葛亮自己手下只要2500人的时候,他很沉着,巧妙使用空城计。我要学习诸葛亮这种智慧却不失沉着的精神,甚至不慌不忙,不急于求成,沉着冷静的去面对。凡是遇到任何困难,只要静下心来,沉着的去做,才会顺利的成功。所以在生活中,做任何事都往往少不了“沉着”这两个字。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级激烈的展开了辩论会,那次的辩论主题是多看电视的弊与利,身为反方的我听了正方一辩3分钟的.观点后,感到压力无比,脚颤抖着,我紧紧地拿着我手中的辩论稿,我阅读越紧张,甚至差点读错字,这时,我猛然想到,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太慌张,应该要沉着冷静的去面对,否则就不会顺利的成功。于是我让自己的心慢慢地静下来,渐渐地,我不再慌张了,最终,我用沉着冷静的心顺利的读完了辩论稿,连正方都向我投来了惊讶的目光。
其实,诸葛亮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我们都要学习他遇难事不慌张的精神。智慧还需要一份沉着。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儿身的背后,又是怎样流着辛酸难言的泪?
在董卓任意于长安杀戮之时,貂蝉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汉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恰被王允发现便收其为义女,用歌姬貂蝉这枚棋子定下连环计,周旋于父子之间,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请求之托时,她是毅然决然地答应的。
“若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筹划。”
“愿听遵命,虽死不辞!”
貂蝉扭转了董卓政权的局势,却也无法改变自己任人摆布的命运。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己本就无所依傍,但却为了家国抛弃自由和贞操,在政权和欺骗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负着“祸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劳确比任何一个在沙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都要荡气回肠,至于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在凤仪亭的烟波中渺渺远去了……。
祸兮福所矣,福兮祸所伏。
“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呵,李儒这一句叹息,人们大都为董卓深感到将亡之音,丝毫却不知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灵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们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儿悲,安宁何时归?女儿卑,自由何时回?
董卓曾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当郭论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时,不提死者之多,纵军士淫人妻女,哀啼之声,震动天地。自古红颜,本就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就是这样悲戚,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们,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样的卑微。论巾帼英雄,鲜有昭君出塞维护国家稳定,也难有杨门女将沙场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谓的有国才有家,那些心怀国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与无所依靠的孤独,待到历史尘埃落定之时,女儿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现在史书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几笔中了。